一、農葯殘留檢測儀方法
1、儀器正常工作條件。
(1)室溫25-35℃(室溫低於25℃時加水浴)。
(2)室內相對濕度不大於85%。
2、試劑配製。
① 緩沖液:將緩沖液試劑袋中的試劑倒出,溶於500ml 蒸餾水中,溶解、混勻即可。
② 底物:往標注為底物的瓶中加入13ml蒸餾水。2~4ºC環境下冷藏保存。
③ 顯色劑:無需配製放入冰箱冷藏(2~4ºC),切勿冷凍結冰。
④ 酶試劑:酶試劑已配成溶液可直接使用。平常要在2~4ºC環境條件下冷藏保存,切勿冷凍至結冰!!!。
3、檢液制備。
(1)從田間採摘2-2.5Kg可食用菜樣,分成3份,1份備案,1份用於復檢,1份用於檢測。取表面干凈的蔬菜,用天平準確稱取2g,葉菜取葉片部分,果菜如番茄、黃瓜等橫截削下一片。
(2)將葉片、瓜肉等剪成1cm見方,置於小燒杯內,加入10ml提取液浸沒,室溫放置10min,每3min晃動一下燒杯。
(3)將燒杯中的提取液倒入試管內,略沉澱後用吸管吸取上清液2.5ml,移入另一試管內,即為檢液。
4、儀器操作與測試。
3、檢測樣品測試:
(1) 空白對照測量:
① 取2.5ml對照樣品於比色皿中;
② 將比色皿放入指定的通道中;
③ 按「對照」鍵,屏幕下方顯示測量時間;
④ 檢測結束後,儀器自動顯示對照樣品的測試結果△Ao。
[備注]:a 當顯色時間為1min時,空白對照值在0.15-0.3之間時,可繼續做實驗;
b 當空白對照值在<0.15時,需重做空白對照,若重復多次的空白對照值<0.15時,必須更換酶試劑。
c 當空白對照值在>0.3時, 要將酶溶液適當稀釋,重新做空白對照。
d 當顯色時間為3min時,對照值應≥0.3。<0.3時更換酶試劑。
(2) 樣品測量:
① 取2.5ml待測樣品於比色皿中;
② 將比色皿放入指定的通道中;
③ 按「樣品」鍵,屏幕下方顯示測量時間;
④ 檢測結束後,儀器自動顯示指定通道檢測樣品的測試結果△Ai。
【 判斷標准】
(1) 樣品的抑制率在40~50%之間為可疑農殘超標樣品;
(2) 抑制率>50%為農殘超標樣品,表明被測樣品的農葯殘留毒性可能超過安全的界定標准,建議用氣相色譜等儀器分析法作進一步確認。
【注意事項】
①加入底物後,應迅速混勻,立即測試。
②所用的檢測液對皮膚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傷害,使用時請做好防護。不慎沾到皮膚應立即擦乾並用大量水沖洗。
③檢測試劑請務必在2~4ºC冰箱保存。
二、注意事項
1、檢液制備過程中,浸提時每3min應晃動一下,晃與不晃有影響。浸提時間要保證10min,縮短時間對結果影響較大。
2、建議使用同一個比色皿(每次使用前用蒸餾水沖洗2次,再甩干,並用擦鏡紙擦乾光面),使用不同的比色皿對結果有很大影響。一批檢樣同時檢測,共用一個對照,還有利於工作時間的縮短。
3、酶液和顯色劑與提取液的反應時間為15min,反應時間不同,結果不同,時間越長,靈敏度越高。
4、酶、顯色劑不能漏加、多加,否則對結果影響大。在對蔬菜檢樣的檢測過程中,應嚴肅認真,按操作程序進行,建議對抑制率≥50%以上的菜樣,應進一步採用色譜或質譜方法定性定量分析,以確定其農葯殘留是否真的超標。
5、對蔥、大蒜、韭菜、荔頭、芫荽等蔬菜,採用酶抑製法速測,出現假陽性的可能性極大,且辛辣味愈濃的大蒜品種,出現假陽性頻率愈高,但未發現測試過程出現假陰性問題。
6、紫紅茄、番茄、紅辣椒、紅莧菜、絲瓜含有天然色素,並且多汁,採用酶抑製法速測,其結果不受色素和汁液的干擾。 對綠葉蔬菜中的冬寒菜、菠菜、芹菜等,採用酶抑製法測試結果正常,出現假陽性、假陰性的可能性不大。
7、加入底物後,應迅速混勻,立即測試。
8、空心菜、小白菜、豆角等為必檢項目,因這幾類蔬菜或容易殘留農葯,或使用農葯次數多、密度大。但也不可忽視其他蔬菜種類的檢測。
9、應做好抽樣、檢測結果等的原始記錄,並最好用電腦列印,便於存檔、備查等的管理。
10、所用的檢測液對皮膚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傷害,使用時請做好防護。不慎沾到皮膚應立即擦乾並用大量水沖洗。公司名稱:深圳市芬析儀器製造有限公司
② 食品質量檢驗方法有哪些
食品質量檢驗是一項涉及多方面的技術活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營養成分分析:檢驗食品中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等基本營養成分的含量和質量。
2. 污染物質分析:檢測食品中可能存在的農葯殘留、獸葯殘留、重金屬(如鉛、鎘、汞等)、有害微生物(如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以及其他有害物質。
3. 輔助材料及添加劑分析:對食品包裝材料、添加劑(如色素、防腐劑、香料等)進行化學和物理性質的檢驗。
4. 感官鑒定:通過視覺、嗅覺、味覺等感官手段評估食品的外觀、氣味、口感等品質特徵。
食品檢驗方法主要分為感官檢驗法和理化檢驗法兩大類:
- 感官檢驗法:通過專業人員的感官判斷來評價食品的質量。
- 理化檢驗法:利用化學分析儀器和技術,對食品的物理和化學性質進行定量分析。
隨著分析化學的進步,食品檢驗技術能夠達到非常高的精確度,從百萬分之一到十億分之一不等。檢驗指標涵蓋了一般成分、微量元素、農葯和獸葯殘留、黴菌毒素、添加劑以及其他有害物質等多個方面。
除了傳統的分析方法,如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譜法、氣相色譜法、高效液相色譜法等現代儀器分析方法也廣泛應用於食品檢驗中。這些方法可以根據不同的檢驗項目分為無機成分分析方法和有機成分分析方法。
無機成分分析主要包括對銅、鉛、鋅、錳、鎘、鈣、鐵等元素的檢測,常用的方法有原子光譜法、分光光度法、電化學法、離子色譜法等。其中,原子光譜法因其快速、成本低、操作簡便和結果可靠性高等優點而成為主要分析方法。
有機成分的分析則更多採用色譜法,如氣相色譜法、高效液相色譜法,以及分子光譜法。這些方法在農葯殘留等物質的檢測中尤為重要。
色譜法作為一種有效的分離和鑒定化合物的方法,具有高分離效能、快速分析、高靈敏度、准確定量以及易於自動化等特點,在有機成分檢驗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紅外光譜法等分子光譜技術也常用於鑒定化合物和測定分子結構。
③ 什麼是儀器分析法
(1)氣相色譜法(GC)。氣相色譜法是Martin等人在研究液—液分配色譜的基礎上,於1952年創立的一種極有效的分離方法。它可分析和分離復雜得多組分混合物。氣相色譜法又可分為氣固色譜(GSC)和氣液色譜(GLC)。前者是用多孔性固體為固定相,分離的對象主要是一些永久性的氣體和低沸點的化合物;後者的固定相是用高沸點的有機物塗漬在惰性載體上。由於可供選擇的固定液種類多,故選擇性較好,應用亦廣泛。
近年來,柱效高、分離能力強、靈敏度高的毛細管氣相色譜有了很大發展,尤其是毛細管柱和進樣系統的不斷完善,使毛細管氣相色譜的應用更加廣泛。盡管樣品前處理的凈化效果越來越好,但樣品中的干擾物是不可避免的,所以,現代氣相色譜一般採用選擇性檢測器,理想的檢測器當然是只對「目標」農葯響應,而對其他物質無響應。農葯幾乎都含有雜原子,而且經常是一個分子含多個雜原子,常見的雜原子有O、P、S、N、Cl、Br和F等。因此,不同類型的農葯應採用不同的檢測器。電子捕獲檢測器(ECD)、氮磷檢測器(NPD)、火焰光度檢測器(FPD)仍然是常用的檢測器。30多年來,ECD一直是農葯殘留分析常用的檢測器,特別適用有機氯農葯的分析。但由於其對其他吸電子化合物如含N和芳環分子的化合物也有響應,因此,其選擇性並不是很好。當分析某些基質復雜且難凈化的樣品時,其效果並不好。但利用核心切換和反沖技術的二維色譜可以很好地解決上述問題。NPD因其對N和P具有良好的選擇性,是測定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等農葯的常用檢測器。原子發射檢測器(AED)是用於測定F、Cl、Br、I、P、S、N等元素選擇性檢測器,自1989年開始應用於農葯殘留分析,利用AED測定氨基甲酸酯、擬除蟲菊酯、有機磷和有機氯農葯殘留亦有報道。
(2)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是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分離分析技術。隨著不斷改進與發展,目前已成為應用極為廣泛的化學分離分析的重要手段。它是在經典液相色譜基礎上,引入了氣相色譜的理論,在技術上採用了高壓泵、高效固定相和高靈敏度檢測器,因而具有速度快、效率高、靈敏度高、操作自動化的特點。高效液相色譜法的應用范圍:高沸點、熱不穩定、分子質量大、不同極性的有機物;生物活性物質、天然產物;合成與天然高分子,涉及石油化工、食品、葯品、生物化工、環境等領域。80%的化合物可用HPLC分析。HPLC常用於分析高沸點(如雙吡啶除草劑)和熱不穩定(如苄脲和N-甲基氨基甲酸酯)的農葯殘留。HPLC分析農葯殘留一般採用C18或C8填充柱,以甲醇、乙腈等水溶性有機溶劑做流動相的反相色譜,選擇紫外吸收、二極體陣列檢測器、熒光或質譜檢測器用於農葯殘留的定性和定量。
(3)色譜—質譜聯用技術。質譜分析法是通過對被測樣品離子的質荷比的測定來進行分析的一種分析方法。被分析的樣品首先要離子化,然後利用不同離子在電場或磁場的運動行為的不同,把離子按質荷比(m/z)分開而得到質譜,通過樣品的質譜和相關信息,可以得到樣品的定性、定量結果。
從Thomson製成第一台質譜儀,到現在已有近90年了,早期的質譜儀主要是用來進行同位素測定和無機元素分析,20世紀40年代以後開始用於有機物分析,60年代出現了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使質譜儀的應用領域大大擴展,開始成為有機物分析的重要儀器。計算機的應用又使質譜分析法發生了飛躍變化,使其技術更加成熟,使用更加方便。80年代以後又出現了一些新的質譜技術,如快原子轟擊電離子源、基質輔助激光解吸電離源、電噴霧電離源、大氣壓化學電離源,以及隨之而來的比較成熟的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感應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傅立葉變換質譜儀等。這些新的電離技術和新的質譜儀使質譜分析又取得了長足進展。目前質譜分析法已廣泛地應用於化學、化工、材料、環境、地質、能源、葯物、刑偵、生命科學、運動醫學等各個領域。
①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法(GC-MS):用氣相色譜—質譜(GC-MS)聯用來檢測鄰苯基苯酚、二苯胺及炔蟎特等。其殘留用乙腈提取,再轉移至丙酮中,鄰苯基苯酚、二苯胺及炔蟎特的檢出限分別為10,8,15μg/kg,且回收率比較高。有報道,氣相色譜—離子捕獲質譜法(GC-ITMS)多殘留檢測,可用來檢測有機氯類、有機磷類、氨基甲酸酯類及其他一些污染物。樣品用乙腈—水提取,再溶到石油醚—乙醚中以在GC-ITMS上直接分析,質譜在EI模式下運行。當樣品中農葯的含量在20~1000μg/kg時,其回收率一般大於80%。對絕大多數農葯來說其檢出限為1~10μg/kg。該法可用來檢測痕量農葯,適合研究污染源在環境中的行為。氣相色譜—化學電離質譜法(GC-CIMS)可用來分析多種農葯的殘留,如乙醯甲胺磷、保棉磷、敵菌丹、克菌丹、殺蟲脒、百菌清、烯氟樂靈、異丙甲草胺等。
②液相色譜—質譜聯用(HPLC-MS):大部分農葯可用GC-MS檢測,但對極性或熱不穩定性太強的農葯(及其代謝物)不適用(如滅菌丹、利谷隆等),可採用高效液相色譜—質譜法(HPLC-MS)檢測。據統計,液相色譜可以分析的物質約佔世界上已知化合物的80%以上。內噴射式和粒子流式介面技術可將液相色譜與質譜連接起來,已成功地用於分析一些熱不穩定、分子質量較大、難以用氣相色譜分析的化合物。HPLC-MS具有檢測靈敏度高、選擇性好、定性、定量同時進行、結果可靠等優點。對一種用於毛細管電泳的新型電噴射介面加以改進使其適用與液質聯用,將可大大提高分析靈敏度。另外,研究開發毛細管液相色譜與離子捕獲檢測器的配合將會大大提高液相色譜靈敏度。雖然液質聯用對分析技術和儀器的要求高,但它是一種很有利用價值的高效率、高可靠性分析技術。色質聯用一般在0.5mg/kg添加水平上的回收率為70%~123%,平均變異系數小於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