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思想政治工作七個體系
思想政治工作七個體系是構建理論武裝體系、構建學科教學體系、構建日常教育體系、構建管理服務體系、構建安全穩定體系、構建隊伍建設體系和構建評估督導體系。
一是構建理論武裝體系。
全面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師生頭腦;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加強「四史教育」,把制度自信的種子播撒進青年大學生心靈。
定期舉行集體升國旗、唱國歌儀式,有效利用重大活動、開學典禮、畢業典禮、重大紀念日、主題黨團日等契機和重點文化基礎設施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組織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最美奮斗者、改革先鋒、時代楷模等新時代先進人物走進校園,面向廣大師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
二是構建學科教學體系。
扎實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思路創優、師資創優、教材創優、教法創優、機制創優、環境創優;實行集體備課,注重以問題為導向開展浸潤式、體驗式、參與式、研討式教學,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一流課程建設。
加強哲學社會科學教材規劃編審和規范選用工作,統籌「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建設,構建全面覆蓋、類型豐富、層次遞進、相互支撐的課程體系;分類推進專業類課程思政教學建設,進一步打造「財經方略、管理智慧、法治中國」為主題的「經管法」課程思政特色。
構建集教育、預防、監督、懲治於一體的學術誠信體系;健全科研成果評價辦法,規范學術評價方法,強化學術評價中的正確價值取向。
三是構建日常教育體系。
推動構建政府、社會、學校協同聯動的「實踐育人共同體」,挖掘和編制「資源圖譜」;建成一批文化傳承基地,用好校史館等平台,強化校史校訓校歌文化育人功能;建設高校網路文化研究評價中心,推動將優秀網路文化成果納入科研成果評價統計。
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納入整體教學計劃,按師生比不低於1:400的比例配備思政專業教師,積極開展朋輩志願者心理咨詢服務。
四是構建管理服務體系。
強化學生班集體建設,選好配強班委會、團支部幹部。把校院領導力量、管理力量、服務力量、思政力量壓到教育管理服務學生一線,推動「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
五是構建安全穩定體系。
認真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高校思想文化陣地管理;持續推動國家安全教育進學校、進教材、進頭腦,把集中教育活動與日常教育活動、課堂教育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落實高校安全管理主體責任,完善相應協調和會商機制,落實「一崗雙責」。
六是構建隊伍建設體系。
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第一標准,嚴格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按不低於1:200的比例設置一線專職輔導員崗位,把思想政治工作和黨務工作隊伍建設納入學校人才隊伍建設總體規劃。
加快培養一批立場堅定、功底扎實、經驗豐富的馬克思主義學者,特別是培養一大批青年馬克思主義者。
七是構建評估督導體系。
建立多元多層、科學有效的思政工作測評指標體系,完善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的實施機制,堅持把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作為二級學院學科建設成效評估。
以及學科專業質量評價、人才項目評審、教學科研成果評比的重要指標,納入政治巡察、中層領導班子考核、領導幹部述職評議的重要內容,納入黨紀監督檢查范圍。
意義:
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
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以建立完善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體制機制為關鍵,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
對於目標任務,《教育部等八部門關於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提出要健全立德樹人體制機制,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識、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通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
加快構建目標明確、內容完善、標准健全、運行科學、保障有力、成效顯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
以上內容參考:山東省教育廳-山財大構建「七大體系」推動新時代思政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