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效益審計的方法有哪些
(一)訪談。訪談是效益審計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運用於 審計過程的每個階段。審計人員可以根據工作需要,事先准備一系列的問題,通過直接面談或電話進行交流,面談可以是單獨面談或多人討論式的訪談。如斯德哥爾摩省審計局在對醫院服務進行效益審計時,就採用了訪談的方法。訪談的內容包括病人的滿意度、排隊候診時間的長短和醫療的發展等問題,訪談的對象是病人、病人的家屬及服務人員,通過訪談初步得出了醫療服務較差的結論。
(二)利用專家及社會審計力量。瑞典的國家審計機構一般人員不多,而效益審計涉及面較廣,審計人員不可能具備全部的相關知識與技能,因此瑞典審計部門採取的方式就是聘請外部專家作為顧問或短期僱傭一些人員,有時甚至將一些項目交與 社會審計或咨詢公司承擔。每年斯德哥爾摩省、市的國家審計部門,利用外部資源開展審計工作的支出大約占整個預算的10%以上。
(三)問卷調查。問卷調查就是根據需要設計出一系列具有針對性、模式化問題的表格,通過發放給被調查的目標群體,來收集信息和證據。例如斯德哥爾摩市審計局,在對私立學校滿意程度的審計中,就設計了包括如下問題的 調查表:如對學校滿意程度,在學校有無感到壓力,是否推薦朋友的孩子來這個學校讀書,學校的安全程度如何等問題。這些問題既有需要家長回答的,又有需要學生回答的,還有需要教師回答的。由於這些問題只需回答「是」或「否」,因此調查表問題的設計是問卷調查成功的關鍵。
(四)文件的審閱和研究。效益審計不僅要研究財務資料,而且還要查閱和研究相關的統計報告、官方報告和被審計單位內部的相關文件材料。瑞典審計部門在審閱文件材料方面基本上沒遇到什麼困難,但是在對醫院的效益審計中,也存在有些醫生因涉及病人隱私權不願意提供病歷的問題。
(五)觀察。觀察是指審計人員到被審計單位的工作場所或被審計事項發生的現場進行實地察看,以了解有關活動的運轉狀況,了解現場員工的想法,並將其與通過其他方法獲取的信息進行對比。如斯德哥爾摩市審計局在確定什麼人有資格享用社會保障金的問題審計中,就到保障金的基層發放單位去衡量保障金的發放標准,檢查保障金的確定步驟,觀察內控制度是否發揮了作用,並通過網路交叉監控每個部門的工作范圍和許可權。當管理部門的書面文件成為惟一的信息來源時,觀察是效益審計一種非常有效的審計方法。
(六)數據資料的整理和 預測。在效益審計中,瑞典的審計部門通常採用一些技術方法對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和預測,有些預測方法是通用的,如 相關分析、 回歸分析和時間序列分析,還有些採用的是專用工具。而且在 數據分析中,還可以設計一些定量綜合評分表,如瑞典審計部門在醫院效益審計中,就採用了綜合評分表來評價各個醫院的綜合服務能力。但是在審計中,他們也發現綜合評分表有其局限性,就是評分標准並不是每個醫院都適用。
Ⅱ 醫療設備采購指南和成本效益評估
醫療設備采購指南和成本效益評估是優質醫院必備的硬體條件采購流程,需確保設備的先進性、適宜性,同時技術滿足臨床需求避免資源浪費。評估設備經濟效益,為醫學界提供科學指導。在采購前,明確醫療設備企業的成本構成,包括原材料、機器運作、加工、包裝、運費及營銷推廣等費用。設備價格基於成本和利潤,遵循商品價格制定原則。大型醫療設備的價格模型包含成本和利潤,以及稅金、物流等費用。
醫療設備采購過程中,需了解定價方法,如保本定價、成本加成定價等,並考慮供需關系、政策因素、稅金、物流費用及折扣折讓等影響最終定價的因素。在談判中,應明確交易價格形式或種類,並在價格上爭取有利條件。
在設備經濟壽命的預測和更新政策上,採用折舊率法、成本法或動態分析法進行測算。在決策是否購買新設備時,需將繼續使用舊設備與購置新設備視為互斥方案,分析現金流量,計算價值指標以得出結論。新設備的引入是否能提高生產效率、擴充生產能力,增加收入,或僅節約成本,減少現金流出,是選擇不同分析方法的關鍵因素。
醫療設備成本效益評估包括直接效益評估和間接效益評估。直接效益評估使用量本利分析法,計算保本服務量、安全邊際服務量、安全邊際率,幫助評估經營安全程度。間接效益評估關注新設備帶來的業務量增長,如門診和住院業務量的增加。此外,使用效率分析,如設備使用人次、使用時間、開機率、設備使用率、設備完好率、功能利用率、工作量預測符合率、有效利用率、醫療設備固定資產平均服務量等指標,全面評估設備的運行效率和經濟效益。
最後,成本效益評估強調公立醫院的社會效益最大化。運用凈現值法等方法,評估不同設備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例如,比較64排和16排CT的凈效益現值,選擇能帶來最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設備。通過科學評估,確保醫療設備采購決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Ⅲ 現代財務分析方法有哪些
現代財務分析已成為經營管理的一個重要部分,下面是YJBYS我搜索整理的一篇關於探討現代財務分析方法的範文,主要就醫院財務分析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並提出改進方法。 歡迎大家參考借鑒,希望您喜歡。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現代醫院制度的逐步完善,財務分析成為醫院重要的管理活動。目前醫院財務分析的內容僅限於對守財和用財的一般性分析,遠遠不能適應當前衛生改革的需要。本文就如何做好現代醫院財務分析提出如下見解。
1 傳統醫院財務分析的局限性
傳統的醫院財務分析的主要內容就是對醫院資金活動的分析,主要是依託會計報表項目對醫院的收入、支出、資金狀況、財務成果、財產物資的使用情況進行對比分析、趨勢分析、結構分析和因素分析。如根據資產負債表項目的年初、年末余額變化趨勢分析資產及負債總額的變化幅度及原因,並進一步分析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等相關指標。根據收入、支出明細表分析業務收入和業務支出的增減變化趨勢,分析其變化原因;針對業務收入占業務支出的比率,分析評價醫院的經濟效益。不難看出,我國醫院傳統財務分析側重於經濟現象的微觀分析,缺乏從醫院資金運營的角度進行財務分析;側重於貨幣領域的分析,忽視了非貨幣領域的分析;側重於單一財務信息的分析,忽視了對衛生資源和其他相關經濟信息的綜合分析;側重於對經濟事項的事後分析,缺少有效的前瞻性分析;財務分析的適時性和快速反應能力滯後,缺少對醫院風險的防範和發展潛力的分析;側重於財務指標的靜態分析,忽略了醫療服務活動的動態性分析。另外,財務人員受業務知識單一性限制,缺少醫療服務和相關業務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也影響了自己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造成目前醫院財務分析整體水平不高。
2醫院財務分析中應重點分析的內容
在現代醫院制度下,財務分析指標不應局限於靜態單一的指標分析,應從整體上動態地分析醫院的持續發展能力、資金運營能力、開拓和把握醫療市場的能力。因此,現代醫院財務分析需要在傳統醫院財務分析的基礎上完善和補充以下內容:
(1)整體分析與專項分析相結合。
在單項指標分析的基礎上,將各指標形成一套完整體系,強化對醫院經濟運行的整體性分析,以掌握醫院整體財務狀況和效益。同時要針對醫院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環節開展專題分析。如對醫院績效的分析(包括財務效益指標、資金運營指標、發展能力指標等)、專項成本效益分析(包括廣告成本效益分析、單台大型設備成本效益分析等)、收入增長點分析、設備購置可行性分析、內控制度成本效益分析等。在分析中應注意把握點和面的關系,找出差距,揭示矛盾,避免分析的片面性。
(2)加強衛生資源的效能結構分析和醫院創新能力分析。
如何挖掘潛力和最大限度地發揮醫院現有資源的作用,是醫院管理者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如對人力資源效益進行分析,有利於醫院注重對更新人員知識的投入和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醫院發展的內在動力是醫學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新的診斷方法和治療手段的不斷出現,推動了醫學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所以,我們在進行財務分析時應特別重視醫院的科技創新能力。而研究開發經費支出占業務收入的比率則是反映醫院技術開發能力強弱的重要指標,該指標越高,表明醫院的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越強。
(3)加強醫院現金流量情況的分析。
醫院管理者和財會人員要重視現金流量信息,許多醫院發生財務危機是因為現金的短缺造成醫院信用的喪失。因此,進行醫院財務分析時應從以“收益”為中心轉向以“現金流量”為中心,重點分析醫院是否能夠通過醫療服務活動獲得足夠的現金流量,以評價營運資金管理是否有效率;同時,還要分析外部融資活動後的現金凈流量,以評價醫院的籌資政策。利用這些指標和逐年變化的信息,可以評價醫院現金流量的'動態穩定性。由於現金流量信息揭示了醫院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與凈收益之間的差別,因此,對這些差別及其產生原因進行分析,有助於評價醫院收益的質量。
(4)開展成本控制分析。
實行成本控制是改善醫院經營管理,提高醫院競爭能力的關鍵環節。開展成本控制分析,首先要正確評價醫院成本控制目標的執行效果,提高醫院和職工講求經濟效益的積極性;其次要揭示醫療成本升降的原因,及時查明影響成本高低的各種因素及其原因,尋求進一步降低醫療成本的途徑和方法,進一步提高醫院的成本管理水平。
(5)加強醫院之間的橫向指標對比分析。
這種比較不是一個或幾個財務指標的比較,而是醫院之間財務狀況的綜合比較。通過分析和比較可以明確醫院在衛生行業中的位置,使醫院管理者對自己的經營決策進行適當的定位,在市場競爭中找到自己的發展空間。
3醫院財務分析中應採用多種分析方法
3.1財務報表中增設財務分析表
根據醫院的具體情況進行一些必要的設置。比如,醫院收入支出與同期對比分析及醫院各項經濟指標分析等,可根據醫院實際設置不同風格的分析表。針對主欄,增設必要欄目。包括本期數欄、上期數或計劃數欄、行業平均數欄、比較欄,比較欄可分為絕對數與相對數,即差額和百分比。當然,為了清晰起見,欄目也不要設置過多。
財務分析表一要注意指標的內容,可以根據醫院具體需要確定。如經濟效益綜合指標體系、收入支出分析體系等。二要注意指標的位置,必須在給定的表格之中。在確定分析指標時,要遵循以下原則:①要根據各種分析目的確定指標。②不僅要考慮目前需要,而且要考慮未來需要。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知識經濟的出現,財務指標要有所創新。③為了避免未來損失,一方面應該盡可能將可能需要的指標納入其中;另一方面,指標不能太多太濫,以免喧賓奪主。
3.2 根據分析表建立動態分析圖
為了更直觀地說明分析的結果,並能用各種指標進行結構分析、趨勢分析,還可利用動態結構圖表反映出來。圖1是住院收入比同期增長構成圖。
系統分析和評價醫院的過去和現在的經營成果、財務狀況及其財務指標變動情況,目的是了解過去、評價現在、預測未來,幫助醫院改善決策。在分析時應根據需要選擇部分指標分析或全部指標分析。所有的財務分析數據是從當前使用的財務軟體賬套中取數的,所以在作財務分析之前一定要完成當月的財務核算即記賬或報表之後,並保證當前賬套有原始數據。若忽略了這一步工作,那麼財務分析的准確性會受到影響。可根據本單位具體情況做出多種多樣的動態分析圖。用上述比較分析法來說明財務信息之間的數量關系與數量差異,為進一步分析指明方法,用這種分析法既可將醫院計劃期的經濟活動與實際期的財務活動相比,也可對醫院本期的財務活動與前期財務活動相比。
總之,醫院財務分析可以不受傳統財務分析模式的約束,不應局限於具體的分析模式及財務期間。目前計算機技術的運用也為財務分析模式的建立和財務數據的深度開發創造了條件。我們應當圍繞醫院管理目標,捕捉管理者最關心的熱點問題,適時進行各種專題的財務分析,分析時既可用財務信息,也可用業務信息進行判斷與評估,實現財務分析的實時化,提高醫院的快速反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