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逆指標的一般水平用什麼方法計算

逆指標的一般水平用什麼方法計算

發布時間:2025-02-07 17:12:56

⑴ 損耗率的計算公式

計算方式:

1、損耗率=(損耗量/凈用量)×100%

用消耗量表示為:消耗量=凈用量×(1+損耗率)

是用於確定材料消耗定額的公式。其中的凈用量指直接用於建築和安裝工程的材料,損耗量為不可避免的施工廢料和材料損耗。主要用於各種工程預決算,全國通用,具有行業標准和法定意義。

2、損耗率=(損耗量/消耗量)×100%

用消耗量表示為:消耗量=凈耗量÷(1-損耗率)

不是用於確定材料消耗定額的公式。一般是施工單位用於計算材料采購量的公式,數值根據本單位的施工技術水平,施工條件,材料的采購來源和途徑,還有材料本身的加工特性等由自己確定,屬自用公式。

(1)逆指標的一般水平用什麼方法計算擴展閱讀:

成品率,是指生產企業在生產產品的過程中,根據產品產出的合格成品情況與核定的產品材料總投入量,所確定的一定比率關系,簡單點說,投入100套原材料,能產出多少套成品。用公式表示:(成工數量÷總數量)×100%與成品率相關的概念還有產品殘次(廢)品率。

產品殘次(廢)品率,是指生產企業在生產產品的過程中,根據產品產出的損耗(殘次品、廢品)情況與核定的產品材料總投入量,所確定的一定比率關系,簡單點說,投入100套原材料,產出中有多少套殘廢品。用公式表示:(殘次品、廢品數量÷總數量)×100% 或者 1-成品率在實務中。

⑵ 指標賦權的方法

中國傳媒業正面臨著日益加劇的競爭態勢,積極參與市場競爭,不斷增強自身的核心能力,是傳媒應對和駕馭市場競爭的必由之路。那麼,傳媒競爭力應該由哪些指標來表徵?通過實施一定戰略來提升傳媒競爭力的效果如何才能得到科學的評估呢?要對傳媒競爭力進行實際監測,對傳媒競爭力提升戰略的實施效果進行檢驗,就必須有一種行之有效的監測度量方法,建立一套比較完整的評價指標體系。本文初步構建了我國傳媒競爭力評價的指標體系和分析模型,同時說明了指標體系的構建原則和評價方法。
一、指標體系的類型及構建原則
1.指標體系的類型
傳媒競爭力的評價指標,是用來評價傳媒在實現一定目標(中長期或短期)過程中擁有的競爭優勢所採用的標准和尺度。指標體系是一系列指標的構成體,這些指標之間存在有機的聯系並相互作用,指標體系通過揭示這種聯系和相互作用的規律來反映傳媒競爭力系統的結構狀況,考察系統結構的穩定性和應變能力,辨明系統功能和效益的演變動向和發展趨勢,最終達到對傳媒競爭力系統進行有效控制的目的。
依據競爭力評價的目的以及指標選取的范圍,可以將傳媒競爭力的評價指行手悔標體系分為綜合指標體系和單項指標體系。單項指標體系只針對研究對象的某一方面進行評價,所選擇的指標也只限於與這一方面相關的因素。其功能是評價傳媒的局部競爭力。綜合指標體系針對研究對象的全部領域進行評價,所選擇的指標涉及傳媒的各個方面。其功能是評價傳媒的整體競爭力。
依據指標體系的內在邏輯關系,又可將其分為描述性指標體系和分析性指標體系。描述性指標體系主要反映系統的實際狀況或條件,如資源、環境條件等。它按照一定的體系匯集社會經濟各項統計中能描述傳媒競爭力狀態的各項指標。描述性指標體系具有以下幾個基本功能:①匯集描述傳媒競爭力狀況和趨勢的基本數據,力圖全面、翔實地反映傳媒競爭力發展的基本狀態;②它是搜集傳媒競爭力數據的框架;③它是協調、統一各項統計的基礎。分析性指標體系主要是分析計量評價對象各因子之間的內在聯系和各因子的發展趨勢,如有關資源效率、經濟效率等方面的指標。分析性指標體系的指標具有高度綜合性和創新性,可以達到綜合評價的目的,洞察和把握傳媒競爭力存在及發展的狀態和趨勢。但是,分析性指標體系在設置和應用中會碰到指標權重難以確定的問題。另外,傳媒競爭力評價指標的標准(標准值或基準值)也並不是一個絕對概念,隨著時間的變化和外在條件的變化,標准也應該做相應的變更。
依據競爭力評價的對象范圍,可以將傳媒競爭力的評價指標體系分為總體性評價指標體系和分類性評價指標體系。總體性評價指標體系是對所有傳媒進行綜合評價的系統,針對的是傳媒競爭力的同一性問題;分類性指標體系是對不同類型的媒體進行評估的系統,它可以解決媒體的差異性問題。兩者可以互相參照,但一般說來,總體評價方法可以為分類評價方法提供理論依據;而分類評價則可以通過對各種不同類型媒體的具體評價,積累大量的實際數據,為總體性評價提供實踐基礎。
本文的首要目標是構擬一個總體性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在此基礎上,以實際應用為主要目的可以再構建分類性的綜合或單項指標體系。為了既能反映一個媒體競爭力的現實存在狀態,又能體現這種競爭力的發展趨勢,我們將試圖使指標體系的描述性與分析性統一起來。但無論是哪一類的指標體系,都應具有實用性、定量化和綜合性等幾個一般性的特徵。
2.構建指標體系的原則
根據傳媒競爭力的性質、層次和存在形態,傳媒競爭力的評價不可能基於單個指標數據用一種簡單的方法就能完成,而必須考慮薯冊諸多方面的因素。與此相應,確立評價指標也應該遵循以下幾個基本原則。
一是現實評價與預期檔正評價相結合的原則。現實評價就是對傳媒競爭力的已實現指標的評價,預期評價就是對傳媒競爭力的發展空間的評價。現實評價對應於傳媒的實際競爭力和短期競爭力,預期評價對應於潛在競爭力和長期競爭力。
二是經濟評價與社會評價相結合的原則。一家媒體有沒有競爭力既要看它的經濟效益如何,又要看它的社會效益如何。傳媒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是相互依賴和相互制約的,是一種辯證統一關系。
三是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傳媒競爭力的決定因素有些是可以進行量化分析的,有些則無法進行量化分析,只能用定性的方法來評價。一般來說,資源因素的大多數內容,環境因素和能力因素的部分內容,是可以用量化指標來表徵的;而知識因素的絕大部分內容,以及其他因素中無法進行量化分析的內容,都只能用定性指標來表徵。
四是總體評價與分類評價相結合的原則。總體性評價與傳媒競爭力評價的理論範式和基礎框架相結合,可以為分類性評價打下良好的基礎。但由於它所體現的是傳媒競爭力的一般特性,所以很難不經改造而直接應用於對各類不同媒介的評估。分類性評價可以針對各種不同的媒體進行深入研究,充分揭示不同類型媒體之間的差異性。但僅僅靠分類性評價,又很難全面反映存在於所有媒體之中的本質規律。只有將這兩類評價有機結合起來,才能真正解決好傳媒競爭力評價中的同一性與差異性問題。
二、總體性評價指標體系
總體性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就是將所有媒體看成是一個具有共同屬性的整體而構建的評價系統。在這一系統中,尚未考慮各種媒體之間的差異性。通過這一系統的構建,可以為各種分類評價系統的構造提供理論框架。
1.指標體系構架
用指標體系去評價傳媒競爭力,其基本目的在於尋求一組具有典型意義並且能全面反映傳媒競爭力各方面要求的特徵指標,這些指標及其組合能夠恰當地表達人們對傳媒競爭力狀況和發展趨勢的定量判斷。傳媒競爭力主要是一種抽象的概念,如果要使它建立起與定量指標的聯系,就必須先找到一個中介環節。一方面,這個環節要能反映傳媒競爭力對它的要求;另一方面,盡管這個環節仍較為抽象,但它與定量指標間的相關關系較傳媒競爭力更為直接和簡單。我們將這個環節稱為傳媒競爭力的表徵系統,它構成傳媒競爭力評價的第一層次,即中介層(或稱表徵系統層)。在中介層的范疇內,可以劃分出若干個主題,我們將其作為第二個層次,即主題層。然後,再選擇與每個主題層相匹配的具體指標,由這些指標構成第三個層次,即指標層。這三個層次最終形成評價指標體系的整體結構框架。
我們主要採用社會經濟統計學方法,根據決定傳媒競爭力的系統性影響因素、確立評價指標的基本原則以及實際數據的可獲得性,確定傳媒競爭力評價的總體性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其結構系統如圖1所示。
(註:本圖在第三層次(指標層)中只列出「市場佔有率」中的三項指標作為示例,其餘主題子項可依此類推。)
2.評價內容說明
首先,在主題層中,有些內容子項之間可能有較強的替代性,因而在實際評價中不一定需要同時運用結構圖中的所有子項。例如,在「產品(服務)質量」與「品牌」之間替代性較強,可以只選擇其中一項作為評價內容。
其次,每個主題子項皆由若干個評價指標構成。在這個結構圖中,我們只列出了「市場佔有率」中的三項指標作為示例,其餘主題子項皆可依此類推。
再次,指標層中的每個指標又可以根據需要再分解出更為細化的指標。
3.評價方法說明
綜合評價是實踐中經常要遇到的一種做法,通過綜合評價,可以提高人的總體認識能力,與此同時,也可以擴大我們對問題的分析研究范圍。作為一種科學方法,綜合評價有著自身的一套工作程序,其主要環節有:建立評價指標體系;確定評價指標的取值及其變換;對各個評價指標進行賦權;構造綜合評價模型等。
下面,我們主要就指標定值與變換,指標權數的確定,綜合評價模型的構建等問題,逐一進行解釋和說明。
(1)指標定值與變換
在傳媒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中,涉及到的具體評價指標為數眾多,在這些指標當中,從其信息功能來看,有的是描述傳媒活動經濟績效方面的,有的是反映傳媒活動業務能力方面的,還有些則是刻畫傳媒活動的社會屬性方面的內容。從指標數值的表形式來看,有的是絕對數,如總收入,凈利潤等,有的是相對數,如:市場佔有率等。為了保持評價體系的完整性和客觀性,在具體設立評價指標的時候,需要考慮到一些定性描述方面的因素,也就是說,在傳媒活動綜合評價中,既包括定距和定比測量尺度的指標,如:市場佔有率、收入、成本、經營規模、資本實力等,也包括部分定類和定序測量尺度的指標,如:企業文化、經營環境、品牌、服務水平等。另外,各個指標的取值大小和方向,可能分別代表和說明著不同的問題。所有這些情況一致表明,在進行綜合評價之前,對各個評價指標的取值及其變換做出適當的規定是十分必要的。
評價指標的取值確定,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辦法:
①逆指標正向化處理。所謂逆指標是指,該指標的取值越小,表明現象發展或存在的狀態越好,如:單位產品成本,產品(服務)投訴率等。對於逆向指標,為了使它們能同正向反映指標綜合結合起來,道理上需要實施正向化變換。逆向指標變換的方法有:
第一,倒數變換法,採用的公式為:
其中,XJ為逆向指標,Xij表示進行倒數變換之後的結果。
第二,基準變換法。如果逆向指標存在最小定額值XL或最大定額值XU,此時,可以採用下列公式進行變換:

②定類和定序測量指標的數量化處理。只能採用定類和定序尺度測量的指標,其結果首先直接表現為文字、符號等。那麼,要想把有關這些指標也納入到評價體系中去,就必須首先要對其實施數量化處理。對此,我們可以採用量表技術來給相應的評價指標賦值,也可以藉助專家打分系統。
③定距和定比尺度指標取值的變換。由定距和定比尺度得到的指標值,一般都直接表現為數值。對這些指標進行變換的目的,主要是消除計量單位在綜合評價當中的干擾。其中,最常用的變換方法是功效系數法,公式為:
進行指標定值和變換,可以有各種各樣的辦法。每一個方法都有自身的特定功能和用途,也有專門的適應對象,因此,在選擇什麼樣的處理方法之前,需要進行細致的分析和對比。
(2)指標權數的確定
在評價指標體系中,各個評價指標在綜合評價結果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一樣的。有鑒於此,為了使評價的結論更具有客觀性和可信性,原則上就要求,應該對每一個評價指標賦以不同的權重。
盡管指標權重的確定在綜合評價中的意義非常明顯,但是怎樣給評價指標賦權,卻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下面,我們僅對實用價值較大的指標權數確定方法——專家咨詢法和層次分析法,進行相應的應用討論和說明。
①專家咨詢法
這種指標賦權的方法,又叫做「德爾菲法」、「老手法」。其具體做法是:召集或挑選同行業的一批專家,先讓他們分別根據個人的經驗和主觀感受給每個指標確定一個權數,經過處理後,將第一輪的賦權結果反饋給各位專家,並進行第二輪評估,如此反復幾次,直至專家們的評定意見比較吻合時為止。
專家咨詢法賦權,由於是同行專家共同評定的,因而得到的指標權重一般比較客觀。另外,這種賦權方法相對而言比較簡單,而且也容易理解。正因為如此,在社會問題的綜合評價中,專家咨詢法使用得比較廣泛。但是,我們也需要注意到,如果評價指標的為數比較多,有可能會造成不好把握分寸。
②層次分析法
層次分析法(AHP)是美國匹茨堡大學數學運籌學家T·L·薩綈教授在上個世紀70年代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把一個復雜的問題分解成各個組成部分,然後將這些組成要素按支配關系進行分組,從而形成一個有序的遞階層次結構,在這個基礎上,通過兩兩比較的方式確定層次中各個因素的相對重要性,最後綜合人的判斷確定出各個要素的相對重要性的總的排列順序。
運用層次分析法確定評價指標權數,一般要經過這么幾個步驟:
第一步,構造判斷矩陣。所謂判斷矩陣是指,位於同一層次的各個指標的相對重要性的判斷值。
第二步,計算單一準則下各個指標的相對重要性。在這一步,主要是根據判斷矩陣,計算對於目標而言各個指標的相對重要性次序的權值。
第三步,進行一致性檢查。由於客觀事物的復雜性和人的主觀認識的偏好的差異,判斷矩陣很難會有嚴格的一致性,但應該要求要有一個大致的一致性。為此,就需要進行一致性檢驗。關於一致性檢查,主要涉及三個指標,即:一致性指標(C·I·),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R·I·),一致性比例(C·R·),三者之間的關系為:
(3)綜合評價模型的構造
對評價指標體系中各個評價指標信息進行綜合提煉,從而上升到總括性的認識,這一根本目標的實現需要藉助於合適的模型。能夠匯集一系列評價指標信息的數學模型,不妨稱之為綜合評價模型。
多指標綜合評價模型的種類有很多,對於傳媒競爭力綜合評價問題來說,模型構造的基本原則是,一要簡單適用,不能搞得太繁瑣,二要保證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公正性。
假定Xij表示第i層第j個指標的評定值,Wij表示第i層第j個指標的權重,W′i表示第i層的權重,則二階評價體系的綜合評價公式為:
如果權重進行了單位化處理,則上式又可簡單表示成:
對於多階綜合評價問題,可以做類似的處理。
此外,以上關於評價方法的說明,同樣適用於各種分類評價指標體系,因此後面不再贅述。
三、分類性評價指標體系
根據上述總體性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架,我們可以按不同類型的媒體來構造各種分類性的評價指標體系,如「報紙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電視媒體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廣播媒體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等等。
分類性評價必須按照各類媒體的特殊性和生產經營規律來確定具體的評價指標。限於目前研究進展的程度,這里我們以報紙媒體為例,構擬了一個報紙競爭力的綜合性評價指標系統。請見圖2。
由於只有將同一性程度較高的媒體放在一起評價才有可比性,因而這一系統在用於評價報紙時,還要對媒體進行更具體的分類。通常的分類方法是按報紙的內容屬性和讀者范圍,將所有報紙分為黨報、都市報和其他各種專業報三大類。
此外,我們還可以根據評價的具體目的和要求,抽出主題層中的任一子項及其所屬指標,作為單項評價系統。如「市場佔有率評價系統」、「品牌評價系統」、「成本評價系統」或「報紙成長性評價系統」等等。當報紙的評價體系研究達到一定階段後,我們便可以將這些經驗和方法應用到對雜志、廣播、電視等不同類型媒體的評價之中,建立起各種更為細致和實用的分類評價指標系統。
(作者系南京大學傳媒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復旦大學新聞傳播學博士後)

閱讀全文

與逆指標的一般水平用什麼方法計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手機散熱方法圖片 瀏覽:254
華為手機有哪種方法可以喚醒屏幕 瀏覽:272
理解決定訂貨的方法 瀏覽:674
如何做鹽焗雞的方法 瀏覽:604
如何用粘土做草莓的方法 瀏覽:240
骨架穩定鍛煉方法 瀏覽:976
我沒有方法能鑒別羽絨服 瀏覽:289
六字環的安裝方法視頻教程 瀏覽:391
怎麼減掉大肚子的方法 瀏覽:196
事假扣薪計算方法 瀏覽:641
塑料蒸箱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344
suv踏板安裝方法 瀏覽:858
電動保溫閥重量計算方法 瀏覽:392
格力空調異地安裝方法 瀏覽:635
美肌水使用方法 瀏覽:258
野外測量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瀏覽:442
作品推廣的方法和技巧快手 瀏覽:374
女性快速補腎的方法 瀏覽:996
約分的方法視頻教程 瀏覽:571
設計師選擇困難的解決方法和技巧 瀏覽: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