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畢業論文研究方案常用到的研究方法
在撰寫畢業論文、職稱論文或學術論文時,設計研究方案是關鍵步驟之一,這過程中會運用到多種研究方法。以下是論文中常用的19種研究方法的概述。
1. 調查法:這是科學研究中最常見的方法之一,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資料,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問卷調查是其中最常用的形式,通過編制調查表,分發或郵寄給有關人員,請其填寫答案並回收整理、統計和研究。
2. 觀察法:觀察法是指研究者主動地、有計劃地通過感官和輔助工具對研究對象進行觀察,以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它能擴大人們的感性認識、啟發思維、發現新事物,是科學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3. 文獻研究法:文獻研究法是通過查閱和分析已有的文獻資料來了解問題的歷史和現狀,為確定研究課題提供依據。它還能幫助觀察和訪問,提供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使我們能全面了解研究對象。
4. 實驗法:實驗法是通過主動操縱實驗條件,改變對象的存在方式,以發現和確認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其特點包括主動變革性、控制性和因果性,通過實驗可以更深入地揭示事物的本質。
5. 實證研究法:實證研究法是通過使用科學儀器和方法,在自然條件下操縱變數,觀察和記錄結果,以揭示事物間的因果關系。其目標是發現和確認變數之間的關系。
6. 定量分析法:定量分析法通過精確化研究對象的規模、速度、范圍等數據,揭示事物間的相互關系、變化規律和發展趨勢。這種研究方法有助於對事物進行科學預測。
7. 定性分析法:定性分析法通過歸納、演繹、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等方法,對研究對象進行深入分析,揭示事物的本質和內在規律。它幫助我們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更深刻地理解問題。
8. 跨學科研究法:跨學科研究法將不同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綜合起來,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研究。它體現了科學的高度分化與綜合,有助於在語言、方法和概念上實現統一。
9. 探索性研究法:探索性研究法在已有信息的基礎上,創新知識,產生新穎獨特的成果或產品,是科學研究的高層次活動。
10. 個案分析法:個案分析法通過研究組織中的個人、團體或特定現象,揭示問題的深層原因和解決方案。它有個人調查、團體調查和問題調查三種類型。
11. 功能分析法:功能分析法是通過解釋社會現象滿足社會系統需求的方式,分析社會現象的功能。它是社會調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
12. 數量研究法:數量研究法通過收集、傳遞、加工和整理信息,分析研究對象的規模、速度、范圍等數據,揭示事物間的相互關系、變化規律和發展趨勢。它有助於對事物進行科學預測。
13. 模擬法(模型方法):模擬法通過創設相似的模型來間接研究原型,分為物理模擬和數學模擬。它有助於理解復雜系統的運作機制。
14. 信息研究方法:信息研究方法利用資訊理論、系統論、控制論的原理,收集、傳遞、加工和整理信息,幫助我們提高運用規律的能力。它適用於一切科學研究。
15. 思維方法:歸納演繹、類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辯想像、分析綜合等科學思維方法在科學研究中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幫助我們正確進行思維和准確表達思想。
16. 經驗總結法:經驗總結法通過歸納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情況,提煉和驗證知識,形成經驗。總結先進經驗是領導方法之一。
17. 描述性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通過敘述和解釋已有的現象、規律和理論,提供對各種理論的一般敘述。它是科學研究的基礎,能定向地提出問題、揭示弊端、描述現象、介紹經驗。
18. 數學方法:數學方法使用數學工具處理研究對象的量,揭示事物的質和量之間的聯系,為科學研究提供准確的說明和判斷。數學方法包括統計處理和模糊數學分析。
19. 系統科學方法:系統科學方法融合了系統論、控制論和資訊理論的原理,為科學認識提供了有力的主觀手段。它突破了傳統方法的局限,適用於科學認識的各個階段。
你的論文使用了什麼研究方法,具體是如何操作的解答如下:
(1)調查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一般是通過書面或口頭回答問題的方式獲得大量數據,進而對調查中收集的大量數據進行分析、比較、總結歸納,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
操作步驟
1、確定調查課題。確定題目時要注意選題是否具有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同時要注意選題切忌太大,也要避免無意義的重復勞動。
2、制定調查計劃。要明確調查課題、調查目的、調查對象、調查范圍、調查手段、調查步驟、時間安排。
3、收集材料。收集材料時要盡可能保持材料的客觀性,盡可能採取多種手段或途徑。
4、整理材料。將收集到的材料進行整理,以便後續總結歸納、形成結論。
5、總結研究。對整理完的材料進行分析、總結、歸納,得出一般性的結論。
(4)定量分析法
定量分析是對事物或事物的各個組成部分進行數量分析的一種研究方法。依據統計數據,建立數學模型,並用數學模型計算出研究對象的各項指標及其數值。常見的定量分析法包括比率分析法、趨勢分析法、數學模型法等等。
操作步驟
1、建立指標。要明確所要解決的問題,針對所要解決的問題,確定收集哪些方面的數據。
2、搜集數據。根據所建立的指標,確定如何搜集資料並付諸實施。
3、分析數據。在收集到一定數量的數據以後,根據一定的目的分析數據間的關系,在分析的基礎上形成綜合性的認識。
(5)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分析。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概括等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加工,揭示事物運行的內在規律,包括因果分析法、比較分析法、矛盾分析法等。
操作步驟
1、確定被分析因素的數目,如實體數目,關系數目,屬性數目等。
2、根據觀察和實驗資料分別描述和確定它們的特徵、狀態及變化。
3、按照一定的判據和參照系進行分類和歸類。
4、依據被分析因素的特徵對其作出界定、定義和推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