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農業氣象試驗研究方法自然環境試驗法
農業氣象試驗研究方法之一是自然環境試驗法,它通過多種策略來探究農業氣象問題。首先,分期播種是一種有效手段。通過按照固定的時間間隔重復種植試驗作物,作物在生長過程中會經歷不同的氣象條件,或者在同一條件下經歷不同的生長階段。這種方法能縮短試驗周期,提前獲取結果,如果在不同地理區域進行,稱為地理分期播種。
地理播種法是另一種策略,利用地區間氣象條件的差異來研究特定問題。這種方法可以橫向進行,即在不同緯度的地區進行播種(水平地理播種),也可以縱向進行,比如在不同海拔(垂直地理播種)或不同地形(小氣候播種)的地方進行。
地理移置則是將同一時期、同一管理條件的試驗材料,轉移至不同高度或地形的試驗站點,以此研究特定農業氣象問題。這種移置有助於在特定環境中觀察其影響。
對比試驗是通過直接對比不同處理方式的試驗結果,來研究氣象條件對作物的影響。在進行對比試驗時,應確保作物品種、土壤類型和栽培管理的一致性,以便於排除非氣象因素的干擾,突出氣象條件在作物生長中的作用。
Ⅱ 農業推廣研究的目的和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農業推廣是一種集傳播知識和信息,普及科學技術,轉變人的思想觀念,提高人的綜合素質,最後提高經濟社會效益的系統工程,不僅工作對象眾多,而且從事這項事業的人員眾多,許多內在規律性的東西需要研究和探討。經過政府相關部門官員、社團組織、學者和一線廣大推廣工作者的探索,農業推廣研究工作已經具備一定的基礎。作為基層農業推廣人員,其研究工作的重點在於農民需要和行為規律的調查研究,農民喜歡的推廣方式研究,推廣效果研究,為農民決策咨詢的研究等。目的是總結經驗,探索規律,指導實踐,提高水平。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訪談法、問卷調查法、實地考察法、案例分析法、文獻分析法等。
Ⅲ 五大農產品電商模式研究分析
一、農產品電商模式的概念
我國傳統農產品流通銷售過程(從農產品產出到消費),通常要經歷農產品經紀人、批發商、零售終端等多層中間環節,它具有信息流通不暢、流通成本過高的問題,互聯網的出現,恰好改進了其弊端,並將農產品的流通渠道變成網路狀,進而衍生出5種不同的農產品電商模式:C2B/C2F模式、O2O模式、B2B模式、B2C模式(分平台型B2C和垂直型B2C兩種)、F2C模式。
二、5大農產品電商模式解析
1、C2B/C2F模式
定義:C2B/C2F模式,即消費者定製模式,它是農戶根據會員的訂單需求生產農產品,然後通過家庭宅配的方式把自家農庄的產品配送給會員。這種模式的運作流程分為四步:第一步,農戶要形成規模化種植及飼養;第二步,農戶要通過網路平台發布產品的供應信息招募會員;第三步,會員通過網上的會員系統提前預定今後需要的產品;最後,待產品生產出來後,農戶按照預定需求配送給會員。
盈利來源:收取會員費,即會員的年卡、季卡或月卡消費
代表企業:多利農庄、忠良網
模式優勢:提前定製化生產,經營風險小
模式劣勢:受制於場地和非標准化生產的影響,市場發展空間有限
2、B2C模式
定義:B2C模式,即商家到消費者的模式,它是經紀人、批發商、零售商通過網上平台賣農產品給消費者或專業的垂直電商直接到農戶采購,然後賣給消費者的行為。此類模式是當前的主流模式,它又可以細分為兩種經營形式:一種是平台型的B2C模式,如天貓、京東、淘寶;一種是垂直型的B2C模式(即專注於售賣農產品的電商模式),如我買網、順豐優選、本來生活等
盈利來源:產品銷售利潤、平台入駐費用、產品利潤抽層等
代表企業:天貓——喵鮮生、京東到家、我買網、順豐優選、本來生活
模式優勢:中介角色,無需承擔壓貨的風險
模式劣勢:對平台的流量、供應鏈要求高
3、B2B模式
定義:B2B模式,即商家到商家的模式,它是商家到農戶或一級批發市場集中采購農產品然後分發配送給中小農產品經銷商的行為。這類模式主要是為中小農產品批發或零售商提供便利,節省其采購和運輸成本。
盈利來源:產品采購批發差價利潤、服務費用
代表企業:一畝田、惠農網、綠谷網
模式優勢:無需承擔壓貨的風險、鏈接上下游,發展空間大
模式劣勢:對平台的流量、供應鏈、信息服務要求高
4、F2C模式
定義:F2C模式,也叫農場直供模式,即農產品直接由農戶通過網上平台賣給消費者的行為。
盈利來源:產品售賣利潤
代表企業:沱沱工社
模式優勢:可以快速建立消費者的信任感
模式劣勢:受制於場地和非標准化生產的影響,市場空間有限
5、O2O模式
定義:O2O模式,,也就是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模式,即消費者線上買單,線下自提的模式。
盈利來源:產品售賣利潤
代表企業:雲廚電商
模式優勢:社區化模式,物流配送便利快捷
模式劣勢:地推所需成本較高
三、相關思考和探索
上面5種不同的農產品電商模式適合不同的農產品,它們各有優劣勢,並無絕對的優劣之分。而據相關數據顯示,中國目前全國涉農電子商務平台已超3萬家,其中農產品電子商務平台已達3000家,但基本都處於虧損狀態。這種情況的'出現,一方面是由於農產品電商尚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另一方面是由於農產品自身特殊的屬性所決定的。農產品的天然屬性,使其在運輸、產品品質上要求頗高,因而驅動農產品電商發展的動力主要有5種:供應鏈、營銷、產品、渠道、服務,每一種驅動力都可以構成一個農產品電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從而,不同的農產品電商模式可以選取不同的驅動力作為其發展的核心要素,但農產品電商發展是一條長長的產業鏈條:從原端產品(品控)→標准化商品(包裝)→運輸配送(供應鏈)→服務,其中任何一條環節缺失,都無法發展好農產品電商,因而理清農產品電商的商業模式只是開端,核心是要在這4個環節上做好布局。一切才只是開始,農產品電商企業發展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