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土粒的沉降分析方法有哪些

土粒的沉降分析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5-02-04 01:07:01

⑴ 土的顆粒分析方法有()。

【答案】:A、C、D
土顆粒分析方法為篩分法,適用顆粒大於0.075mm的土,和沉降分析法(密度計法和移液管法)適用顆粒小於0.075mm的土。

⑵ 顆粒分析試驗的操作步驟

1、密度計的校正 密度計在製造過程中, 其浮泡體積及刻度往往不易准確, 況且, 密度計的刻度是以20C的純水為標準的。由於受實驗室多種因素的影響,密度計在使用前應對刻度、彎液面、土粒沉降距離、溫度、分散劑等的影響進行校正。 (1)土粒沉降距離校正 ① 測定密度計浮泡體積 在250mL量筒內倒入約130mL純水,並保持水溫為20C,以彎液面上緣為准,測記水面在量筒上的讀數並劃一標記,然後將密度計緩慢放入量筒中,使水面達密度計的最低刻度 處(以彎液面上緣為准)時,測記水面在量筒上的讀數並再劃一標記,水面在量筒上的兩個讀數之差即為密度計的浮泡體積,讀數准確至1mL。 ② 測定密度計浮泡體積中心 在測定密度計浮泡體積之後, 將密度計垂直向上緩慢提起,並使水面恰好落在兩標記的中間,此時,水面與浮泡的相切處(彎液面上緣為准),即為密度計浮泡的中心,將密度計固定在三角架上,用直尺量出浮泡中心至密度計最低刻度的垂直距離。 ③ 測定1000mL量筒的內徑(准確至1mm),並計算出量筒的截面積。 ④ 量出密度計最低刻度至玻璃桿上各刻度的距離, 每5格量距1次。 ⑤ 按下式計算土粒有效沉降距離 )A 2(A 201bbVLLVLL  (1-2) 式中,L為土粒有效沉降距離,cm;L為水面至密度計浮泡中心的距離,cm;L1為最低刻度至玻璃桿上各刻度的距離,cm;L0為密度計浮泡中心至最低刻度的距離,cm;Vb為密度計浮泡體積,cm3;A為1000mL量筒的截面積,cm。 ⑥ 用所量出的最低刻度至玻璃桿上各刻度的不同距離L1值代入式(1-2), 可計算出各相應的土粒有效沉降距離L值,並繪制密度計讀數與土粒有效沉降距離的關系曲線,從而根據密度計的讀數就可得出土粒有效沉降距離。
(2)刻度及彎液面校正 試驗時密度計的讀數應以彎液面的上緣為准,而密度計製造時其刻度是以彎液面的下緣為准。因此應對密度計刻度及彎液面進行校正。將密度計放入20ºC純水中,此時密度計上彎液面的上、下緣的讀數之差即為彎液面的校正值。因彎液面上緣刻度永遠大於下緣刻度,故此值永遠為正。某些密度計出廠時已註明以彎液面上緣為准,即校正值為零。
(3)溫度校正 密度計刻度是在20ºC時刻制的, 但試驗時的懸液溫度不一定恰好等於20ºC, 而水的密度變化及密度計浮泡體積的膨脹,會影響到密度計的准確讀數,因此需要加以溫度校正。密度計讀數的溫度校正值可從表1-1查得。
(4)分散劑校正 為了使懸液充分分散,常加一定量的分散劑,懸液的密度則比原來的增大,因此應考慮分散劑對密度計讀數的影響。具體方法是:將量筒內1000mL的純水恆溫至20ºC, 先測出密度計在20ºC純水中的讀數, 然後再加試驗時採用的分散劑, 用攪拌器在量筒內沿整個深度上下攪拌均勻, 並將密度計放入溶液中測記密度計讀數, 兩者之差, 即為分散劑校正值。
(5)土粒比重校正 密度計刻度系假定懸液內土粒的比重為2.65製作的,若試驗時土粒的比重不是2.65,則必須加以校正,甲、乙兩種密度計的比重校正值可由表1-2查得。
2、處理土樣及制備懸液 (1) 取代表性試樣200~300g, 風干並測定試樣的風干含水率,放入研缽中,用帶橡皮頭的研棒研散。 (2) 稱風干試樣30g,倒入500mL錐形瓶,注入純水200ml, 浸泡過夜。 (3) 將盛土液的錐形瓶稍加搖晃後放在煮沸設備上進行煮沸,煮沸時間宜為40min。 (4) 將冷卻後的懸液全部沖入燒杯中,用帶橡皮頭研棒研磨;靜止約1min,將上部懸液倒在0.075mm洗篩上,經漏斗注入1000mL的大量筒內,遺留杯底沉澱物用橡皮頭研棒研散,再加適量純水攪拌,倒出上部懸液過篩入量筒內。如此反復,直至懸液澄清後將燒杯中全部試樣過篩,沖洗干凈;將篩上砂粒移入蒸發皿內,烘乾後,按試驗一步驟2過篩稱量,並計算各粒組百分含量。 (5) 在大量筒中加入4%濃度的六偏磷酸鈉10mL,再注入純水至1000mL。 3、按時測定懸液的密度及溫度 (1)將攪拌器放入量筒中,沿懸液深度上下攪拌1min,使土粒完全均布到整個懸液中。注意攪拌時勿使懸液濺出量筒外。 (2)取出攪拌器,同時立即開動秒錶,將密度計放入懸液中,測記0.5、1、2、5、15、30、60、120和1440min時的密度計讀數,並測定其相應的懸液溫度。根據試驗情況或實際需要,可增加密度計讀數次數,或縮短最後一次讀數時間。 (3) 每次讀數時均應在預定時間前10~20s將密度計徐徐放入懸液中部,不得貼近筒壁,並使密度計豎直,還應在近似於懸液密度的刻度處放手,以免攪動懸液。 (4) 密度計讀數以彎液面上緣為准。甲種密度計應准確至0.5, 估讀至0.1;乙種密度計應准確至0.0002, 估讀至0.0001。每次讀數完畢,立即取出密度計,放入盛有清水的量筒中。 (5) 測定懸液溫度,應准確至0.5ºC。

⑶ 土顆粒的粒徑級配確定方法有哪兩種分別適合什麼

程上,使用的粒徑級配的分析方法有篩分法和水分法兩種。對於 粒徑於0.lmm的粗顆粒採用篩分法;小於0.1mm的採用沉降法。

固體顆粒構成土骨架,它對土的物理力學性質起決定性作用。研究固體顆粒就要分析粒徑大小及其在土中所佔的百分比,稱為土的粒徑級配。

篩分法是將風干、分散的代表性土樣通過一套篩孔直徑與土中各粒組界限值相等的標准篩,稱出經過充分過篩後留在各篩盤上的土粒質量,即可求得各粒組的相對百分含量。目前我國採用的標准篩的最小孔徑為0.075mm(或0.1mm)。

靜水沉降法首先應將土中集合體分散製成懸液,然後根據不同粒徑的土粒在靜水中的沉降速度不同的原理(斯托克斯定律),測定細粒組的顆粒級配。

⑷ 顆粒分析試驗的基本原理

密度計法是依據斯托克斯(Stokes)定律進行測定的。當土粒在液體中靠自重下沉時,較大的顆粒下沉較快,而較小的顆粒下沉則較慢。一般認為,對於粒徑為0.2~0.002mm的顆粒,在液體中靠自重下沉時,作等速運動,這符合斯托克斯定律。密度計法是靜水沉降分析法的一種,只適用於粒徑小於0.075mm的土樣。
密度計法,是將一定量的土樣(粒徑<0.075mm)放在量筒中,然後加純水,經過攪拌,使土的大小顆粒在水中均勻分布,製成一定量的均勻濃度的土懸液(1000mL)。靜止懸液,讓土粒沉降,在土粒下沉過程中,用密度計測出在懸液中對應於不同時間的不同懸液密度,根據密度計讀數和土粒的下沉時間,就可計算出粒徑小於某一粒徑d(mm)的顆粒占土樣的百分數。 用密度計進行顆粒分析須作下列三個假定: 1、斯托克斯定律能適用於用土樣顆粒組成的懸液。 2、試驗開始時, 土的大小顆粒均勻地分布在懸液中。 3、所採用量筒的直徑較比重計直徑大得多。

閱讀全文

與土粒的沉降分析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天然元牛乳鈣的食用方法 瀏覽:558
37度智能手環使用方法 瀏覽:460
雅培安素使用方法 瀏覽:261
賢上腺素缺少症治療方法 瀏覽:23
如何保持積極的方法 瀏覽:724
植物爬藤網安裝方法 瀏覽:604
水蛭怎麼養值方法 瀏覽:869
後車座安裝方法 瀏覽:561
h5手機製作方法與步驟 瀏覽:780
測量靜態電壓的方法 瀏覽:533
快速瘦腿瘦腰瘦胳膊的方法 瀏覽:126
扇形弦的計算方法 瀏覽:696
哲學解決問題的方法 瀏覽:868
腋臭非手術治療方法 瀏覽:354
男用潤滑油的使用方法 瀏覽:294
魅族相機水印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56
lol里緩存視頻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00
眼睛模糊土方法怎麼治療 瀏覽:420
隧道防風布正確安裝方法 瀏覽:359
手機拍照放大到6倍的方法 瀏覽: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