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研究途徑與方法

研究途徑與方法

發布時間:2022-02-10 16:15:15

❶ 學術指導思想和研究途徑

研究工作遵循的總的指導思想是以系統的、聯系的和綜合的觀點把握研究工作重點,從點到面、再面到體並以循環的技術路線突出工作方向。注重文獻的研究,繼承前人成果,更重視通過文獻對比發現問題提出新的觀點,用野外實踐證實或進一步修正認識。並保持宏觀思維的擴張與測試野外數據的充分扣合。學術思想可概括為:

(1)將礦床納入岩石,將含礦地質體納入構造單元的演化,以系統的觀點進行研究工作。研究思維上,具體從全球重要岩漿硫化物礦床和塊狀硫化物礦床的地質分布入手,概括其成礦時空分布特徵,對中國岩漿硫化物礦床和塊狀硫化物礦床的類型和地質分布與全球對比,歸納中國兩類重要礦床的成礦特點,在此基礎上研究祁連山岩漿硫化物礦床和塊狀硫化物礦床的成礦特徵,探索其成礦規律。

礦床作為一種具有重要使用價值的特殊岩石,它是地質作用過程中一定條件下形成的產物,一定地質構造單元在一定的構造活動過程中必然產生各種相互關聯的分支作用,並在不同的地質部位形成與特定地質作用關系最為密切的礦床成礦組合。祁連山新元古代晚期—早古生代大陸裂解發生、洋盆出現、俯沖消減和構造匯聚的完整過程形成了不同的成礦響應,例如形成與大陸裂谷、島弧裂谷和弧後擴張脊有關的塊狀硫化物礦床(分別以白銀廠、浪里克和雪泉為代表的有色金屬礦床)、與活動大陸邊緣有關的矽卡岩型鎢(銅、鉬)礦床(以小柳溝為代表)和低溫淺成熱液貴金屬礦床(以寒山為代表),以及與構造匯聚後前陸盆地有關的砂岩型銅礦床(以天鹿為代表),這是以一個構造演化為主線表現出來的成礦系統。按類似的完整成礦系統,在活動大陸邊緣和成熟島弧環境中,預測還應有形成斑岩型銅(鉬)礦床的可能,但迄今未發現可能是無形成這種礦床的重要條件,也可能是勘查工作程度還不夠而造成的,不論哪種情形成礦系統僅是一種系統觀點的認識,由於不同地區和不同時代地質條件的差異,在成礦組合和成礦強度上是不同的。但從研究角度講,可提供一種探索的思路。本書著重於特定礦床類型的研究,重點是同類礦床在不同微相中的可能成生形式的研究。

(2)將相鄰構造單元的同類礦床納入一個體系,以聯系的觀點進行研究工作。世界勘查成功的實例中,運用聯系的觀點進行成礦背景和成礦條件的研究,選取靶區找礦成功的例子是很多的,這是當今找礦勘查中運用較多的地質對比方法,是一種聯系的成礦觀點。例如西澳大利亞的Olympic Dam超大型鈾銅礦床,就是通過與尚比亞超大型銅礦地質背景對比進行勘查成功的;還有美國地調局對美國東北部威斯康星州的蘇必利湖1Ga的大陸裂谷玄武岩與俄羅斯Noril』sk和加拿大Voisey』s Bay大陸溢流玄武岩進行對比,認為同屬超地幔柱作用大火成岩省的結果。龍首山地區的金川超鎂鐵岩可能與南祁連的拉脊山拉水峽全岩礦化的超鎂鐵岩屬同一大規模岩漿作用認識,是本研究用聯系的觀點進行研究的實踐。聯系的觀點還表現在礦床形成與基礎地質研究成果的緊密結合上,運用地質歷史上超大陸形成和裂解塊體重塑的成果,可為開展區域找礦提供新的思路,同時礦床的發現又可作為大陸聚散的重要證據。

(3)將礦床研究與岩石學、構造地質學和地球化學等學科緊密結合,以綜合的觀點進行研究工作。對於與岩漿作用密切相關的金屬硫化物礦床,對礦床形成的全面認識,單一的礦床學研究方法不可能取得深入的成果,這也是當代礦床學研究的發展趨勢,充分汲取其他學科研究方法和成果認識,以礦床學研究為基礎向綜合學科方向發展。本書研究中強調對區域成礦作用的探索,特別重視綜合火成岩成因岩石學、微量元素地球化學、同位素地質學和前寒武紀大陸重建、區域構造地質的最新認識成果應用,旨在試圖對祁連山與岩漿作用有關的金屬硫化物礦床提供一種新的研究框架,力圖對前人的研究成果有所發展、補充和創新。

本書研究選取兩種重要的金屬礦床類型,以一個成礦帶范圍進行研究,主要鎖定在兩類礦床的區域成礦作用研究和區域找礦潛力分析上。具體採取的技術路線為:

(1)文獻收集分析,提出研究重點。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充分收集已有的文獻和成果資料,在綜合分析研究提出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收集國內外最新有關文獻,對比研讀後選取研究的主要內容,並突出重點,作為主要研究內容。

(2)依託執行項目,針對性開展野外工作。以正在開展的項目工作為基礎,精心設計野外調研內容,通過路線地質剖面、大比例尺構造-岩相填圖和專門樣品採集等工作方式收集野外資料,並對重要礦體的硐探和采場進行現場觀察研究,進行資料綜合,提出新的問題。

(3)修正認識,明晰研究思路。在野外資料綜合成果與前人成果復查對比研究基礎上,借鑒國內外新認識新發現,與國內外重要礦床和所在成礦區帶進行對比研究,形成新的研究思路,並在進一步的野外工作中證實和完善。

(4)深化成果,完善論文研究提綱。對初步研究成果和新的認識成果撰寫專門論文,以進一步深化認識,明晰總體論文框架,在修改專門論文的同時,逐步形成總體論文的目標和研究內容結構,完善論文提綱。

(5)突出重點,爭取創新成果。科學研究的靈魂是創新,而創新的源泉是反復實踐。在研究提綱明確後,針對研究存在的薄弱環節進一步收集資料和開展野外工作予以彌補,日臻完善研究成果。

在研究工作中特別思考了該兩類大型、特大型礦床的找礦問題。進入21世紀以後,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大宗金屬礦產資源的需求飛速發展,據國際銅業協會的統計,2000年全球銅消費量達到1520萬噸,其中:中國達到250萬噸,佔到全球銅消費量的17%,目前中國已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銅消費國,中國銅需求年增長速度高達10%~15%,估計2004年中國銅市場可能將會出現約30萬噸的供給缺口。可見中國銅礦找礦任務的艱巨。鎳礦全球性價格回升,國際礦業市場鎳價已達12250美元/t,鎳已成為世界性的戰略資源,全球尋找鎳礦的熱情大大高漲,目前中國大部分與鎂鐵-超鎂鐵岩有關的岩漿Cu-Ni-PGE礦床成礦帶均已有外國勘探公司介入,也反映了世界礦業界對鎳礦找礦的迫切需求。

世界最大的岩漿硫化鎳礦床加拿大Sudbury鎳礦深部找礦,Falconbridge公司從2001年起重新擬定了礦區的勘查戰略,試圖尋找埋深1500m左右,在礦區附近可以立即開採的新礦體。勘查中使用三維模式,利用過去井中電磁異常資料。重測了1996年施工的MAC-100號鑽孔,使用UTEM Ⅳ井中EM系統。通過鑽探驗證在Sudbury火成雜岩體東沿的南側,發現了新的Sudbury接觸帶礦化,即浸染狀-稠密浸染狀和塊狀磁黃鐵礦、鎳黃鐵礦和黃銅礦。下盤的礦化寬0.5~20m。目前已控制推測資源量礦石460萬噸,含鎳2.17%、銅4.9%、金2.6g/t、鉑3.66g/t、銀18.56g/t。這是一個老礦區深部找礦的重要實例。研究區內金川礦床作為世界級的巨型岩漿硫化鎳礦床同樣存在進一步找礦問題,而且這一問題開始變得日益重要。按英國力拓礦業開發有限公司與甘肅省秦祁礦業公司近期簽訂的合作合同,雙方將共同對甘肅龍首山銅鎳礦進行風險勘探。英國力拓公司將運用高精度航空磁法測量,對甘肅龍首山大約2000km2的地區進行風險地質勘探,以尋找新的具有世界級別的銅、鎳礦床。上述成功的勘查實例和勘查實際的需求,啟發我們應積極對該地區找礦新區的開辟加大研究力度。

據報道中國銅城白銀由於礦產資源枯竭,銅城風采已不再。當年折腰山、火焰山兩個露天礦年出礦量達400萬噸以上,可謂「日出斗金」,從1956年礦山開採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相繼閉坑,兩采場共貢獻銅金屬量81.3萬噸,但目前白銀公司累計虧損已達47億元,資產負債率160%。尋找新的礦山,開辟新的礦區應是白銀的出路之一,對北祁連山塞普勒斯型富銅礦床的研究勘查,極具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本書的研究工作是在以前工作的基礎上,主要依託筆者參加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中國超大型銅鎳(鉑族)岩漿硫化物礦床預測研究(編號200110200058)」(2001~2003)和主持國土資源部礦產資源補償費項目「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雪泉銅礦普查(編號2002001)」(2002~2003)及中澳合作項目「中國青海東部拉脊山地區金川型Cu-Ni-PGE礦床找礦潛力評價研究」(2003~2004)等項目工作開展的。

「中國超大型銅鎳(鉑族)岩漿硫化物礦床預測研究(編號200110200058)」項目是湯中立院士集多年研究之大成,主持開展的一項全國性的銅鎳礦床成礦規律及找礦預測項目,目標旨在對中國大陸背景、鎂鐵-超鎂鐵岩特徵與世界上重要世界級銅鎳岩漿硫化物礦床成礦環境和含礦岩石特徵對比研究,預測中國形成超大型銅鎳岩漿硫化物礦床的可能及其類型和地區。筆者有幸參加了這一項目。該項目研究重點是對中國大陸岩漿硫化物礦床成礦特徵進行總結性研究,並重點對揚子古陸西緣峨眉玄武岩、華北古陸西南緣中小侵入體和塔里木古陸西南緣新發現鎂鐵-超鎂鐵岩侵入體的成礦潛力進行評估,同時對新疆北部准噶爾陸塊(哈薩克古陸東緣)北緣(喀拉通克銅鎳礦床為代表)、東南緣(黃山銅鎳礦床為代表)、華北古陸東北緣(赤柏松、紅旗嶺等礦床)和揚子東南緣(寶壇科馬提岩型岩漿鎳硫化物礦床)大規模岩漿銅鎳硫化物礦床的可能性進行探索。華北古陸西南緣的金川礦床是中國惟一的世界級超大型岩漿銅鎳(含鉑)硫化物礦床,也是世界上銅鎳礦產勘查和研究者關注的地區,自該礦床發現以來基本未曾間斷過地質工作,近年又有英國礦業公司在外圍進行音頻可控源大地電磁測深(CSAMT)探索深部隱伏侵入體,要使該礦床類型的找礦有進一步突破,首先需要認識上的進一步突破,本書就該問題進行了積極探索。揚子古陸西緣峨眉玄武岩是目前在中國境內惟一被學術界認可的由地幔柱作用形成的大火成岩省(Chung et al.,1995;Xu et al.,2001),它可為中國大火成岩省成岩漿銅鎳硫化物礦床提供一個研究的場所,但目前在該地區尚未發現有大規模Cu-Ni成礦的表現。塔里木古陸西南緣新發現鎂鐵-超鎂鐵岩侵入體,在近年西昆侖礦產資源綜合調查中發現了銅鎳礦化的鎂鐵-超鎂鐵岩侵入體,它應是塔里木古陸邊緣裂谷的產物。

「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雪泉銅礦普查」項目是導師夏林圻研究員指導下,筆者主持申請的勘查研究項目,旨在對該地區形成於洋殼環境的塞普勒斯型塊狀硫化物礦床的找礦潛力和前景做出評價,該項目本身目標的明確性,促使筆者深入對該類礦床的成礦環境、成因模式進行研究,並納入區域地質背景中審核區域成礦強度和可能的保存方式。北祁連山塊狀硫化物礦床類型,勘查單位在實際工作中以往比較概略的劃分為與長英質火山岩有關和與基性火山岩有關塊狀硫化物礦床兩種類型,已有工業礦床的發現基本上都是與長英質火山岩有關的類型,例如白銀廠、清水溝-白柳溝的尕大坂和郭米寺等礦床。與基性火山岩有關塊狀硫化物礦床,僅在東段發現有老虎山小型礦床,在西段有九個泉、錯溝等小型礦床。夏林圻研究員在「八五」、「九五」連續十餘年的北連山海相火山岩成因和相關礦產找礦潛力研究中,依據弧後擴張洋殼環境拉斑玄武岩殘存的判別確認,預測指出與弧後擴張洋殼環境拉斑玄武岩系有關的塊狀硫化物礦床具有重要的找礦潛力(夏林圻等,1996)。甘肅肅南雪泉(石居里溝)銅礦的發現初步印證了這種認識,但找礦前景如何目前仍無法定論,勘查工作還在進行。深入對礦床成礦機制和最終保存樣式的研究是重要的,已有的工作已展現出至少有兩種成礦樣式:一種是弧後擴張初期主要是中心式火山爆發-噴溢形成的火山碎屑岩和塊狀玄武岩中,環古火山口的原生環狀和放射狀裂隙交匯處形成成礦熱液循環體系的噴口,形成的金屬硫化物礦體延深大於延長呈板柱狀,礦石礦物以黃銅礦、黃鐵礦、磁黃鐵礦為主,少量閃鋅礦,有時閃鋅礦含量可高於黃銅礦,與成礦部位有關,以雪泉石居里溝Ⅵ號溝為代表,礦石礦物中見有斑銅礦,說明後期的進一步富集改造,因此Cu含量可達30%以上,為典型的富銅礦;另一種是弧後擴張成熟期裂隙式的火山噴溢作用形成典型的海底枕狀玄武岩中,平行擴張脊或垂直擴張脊形成的裂隙構成熱液循環體系的噴流系統,形成有一定延長的銅硫化物礦體呈不規則狀。因此主要為弧後擴張初期和成熟期兩種成礦樣式。需指出的是當成礦液作用於火山岩凹地時可形成成層狀礦體。

「中國青海東部拉脊山地區金川型銅-鎳-鉑族礦床找礦潛力評價研究」項目是西安地質礦產研究所與國際著名礦業公司西澳礦業公司(WMC)簽訂的一項旨在進行勘查評價可行性評估的科研工作項目,是筆者提出來的一種找礦設想,對金川銅鎳礦床當時成礦條件的模擬和後期構造改造樣式重塑。岩漿硫化物礦床的主要礦石類型有兩類:一類是浸染狀(disseminations)礦石,一般認為是就位岩漿房發生熔離形成的礦石,礦石金屬含量較低,國外稱為Ⅱ類礦石,不大可能形成大規模礦床;另一種是海綿隕鐵狀(net)礦石,是深部岩漿房或岩管(column)發生硫化物熔離(不混溶)在進入高位岩漿房位於底部成礦,國外稱為Ⅰ類礦石,是大規模成礦的必要條件。金川礦床90%以上的礦石由Ⅰ類礦石組成,表明深部岩漿房有強烈熔離作用發生,並有岩漿不斷補給。拉水峽礦床盡管礦體規模小,但也主要是Ⅰ類礦石,是深部岩漿房熔離作用形成的高硫化物液相貫入高位岩漿房(礦漿房)的結果,也應有大規模的岩漿作用發生才可以提供這種可能。這種大規模的岩漿作用推測與金川所指示的大規模岩漿作用可能是同一事件的表現。

❷ 研究思路、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

層序地層分析的基本思路可概括為:從地表露頭或鑽孔岩心的研究入手,綜合利用鑽孔測井曲線和地震剖面資料,以沉積盆地整體性為著眼點,根據構造-沉積-熱體制以及沉積間斷和沉積環境演化特點將盆地劃分為不同層次結構的建造塊,然後詳細解剖不同層次或級別的建造塊的內外沉積構成,綜合解釋沉積體系和成因相的空間配置關系,在此基礎上,建立沉積盆地的等時地層格架和盆地演化模式,進而達到對盆地含油氣特徵的評價和預測。簡單地說,層序地層分析就是從沉積學和地層學兩方面對沉積盆地進行系統工程的研究,因此,層序地層分析更好地揭示了沉積體的空間分布規律,也更有利於含油氣盆地生儲蓋配套研究和儲集層的預測。

本書以層序地層學為研究主線,研究三亞組、梅山組、黃流組和鶯歌海組沉積體系構成,建立盆地等時地層格架,查明不同體系域內主要儲層砂體的分布,為該區儲層(儲集體)和有利的構造-岩性圈閉的預測提供地質依據。同時結合天然氣成藏條件分析,研究隱蔽油氣藏成藏特徵和規律,構建構造活動型盆地層序地層分析和油氣成藏模式研究的系統思路和方法體系。具體的研究內容和研究路線如下(圖1-5)。

1.區域構造與盆地內部構造演化特徵研究

考慮到鶯歌海盆地演化受區域構造活動的控製作用顯著,本書從區域構造活動入手,著重分析印支地塊的構造活動特徵以及對鶯歌海盆地的形成與演化的控制,以助於探討鶯歌海盆地的發育機制。此外,鶯歌海盆地內部構造特徵的分析是進行構造古地貌恢復以及層序地層解釋的基礎。

2.層序地層格架分析

應用層序地層學的基本觀點,以研究區常規地震剖面資料和高解析度地震剖面資料為基礎,根據層序界面的地震相特徵,並綜合考慮全球海平面變化特徵、鑽井標定等,進行層序地層的劃分與對比;根據地震反射特徵,結合強制海退的概念,進行層序單元內部構成的識別與解釋,通過地震資料的解釋建立盆地層序地層格架,以及反映各沉積體系域構成特徵的平面圖、剖面圖的編制。

同時,選取具有代表性的鑽井資料進行精細的觀察、分析,劃分不同級別的層序單元和沉積體系域。具體包括從岩性相、測井相、地震相等方面進行沉積環境和層序地層單元的分析,通過各個基本要素的綜合分析,確定各級層序地層單元的各種沉積體系沉積特徵及內部構成特徵。研究過程突出了以下幾個方面:①單井沉積相分析:一方面是通過鑽井岩心提取各種相標志信息,包括岩石顏色、岩石類型、碎屑顆粒結構、沉積構造、古生物、地球化學標志等,繪制代表層段的高頻層序關系圖;另一方面根據多種電性曲線形態特徵及其組合特點、准層序的疊加方式,繪制其層序展布、體系域類型、沉積相特徵及其各微相類型圖;②強調利用高解析度過井地震剖面配合,強調剖面的分析與單井分析的相互校正與驗證;③井間的層序地層和沉積相的對比分析,可進行四級層序或體系域的劃分和對比。

圖1-5 層序構成樣式及構造控製作用的研究流程

3.層序內部構成特徵、層序類型、層序發育樣式分析

綜合地震與鑽井的層序地層解釋結果,進行層序地層的構成特徵分析,包括各沉積體系域構成特徵、時空展布規律等。重點研究對象放在與油氣勘探關系密切的低位域沉積特徵的研究之上。將層序地層分析與構造地層分析相結合,以大量的地震解釋為基礎,以盆地內不同構造發育部位對沉積的控制為出發點,對鶯歌海盆地層序類型、發育樣式等進行分析。

4.沉降史模擬與盆地古地貌恢復

通過定量-半定量的分析方法,採用回剝分析原理,以地層解釋、沉積環境解釋為基礎,以沉降史二維模擬軟體為依託,對盆地3個主要沉積時期的構造古地貌進行定量-半定量的恢復,重建沉積時期的地貌形態。通過總沉降量等值線圖的編制,進行盆地構造活動強弱差異性分析。通過構造古地貌圖的編制,進行構造單元特徵研究與劃分。

5.構造對沉積的控製作用分析

綜合層序地層解釋結果、體系域構成特徵、層序類型以及層序發育樣式的研究與構造地層分析相結合,進行構造對體系域發育特徵、層序類型以及層序發育樣式的控製作用分析,探討低位域的形成模式與主要控制因素。

6.天然氣成藏模式分析與有利儲集體預測

根據以上研究內容取得的認識,綜合前人在該區域已經取得的成果,從烴源岩、儲集體、生儲蓋組合特徵分析入手,進行成藏組合特徵分析,並在此基礎上,提煉出本區的成藏模式,預測有利的區帶。

❸ 研究途徑是什麼

研究途徑即有研究方法。

是指在研究中發現新現象、新事物,或提出新理論、新觀點,揭示事物內在規律的工具和手段。這是運用智慧進行科學思維的技巧,一般包括文獻調查法、觀察法、思辨法、行為研究法、歷史研究法、概念分析法、比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是人們在從事科學研究過程中不斷總結、提煉出來的。

相關作用

從某種意義上說,有什麼樣的研究方法,就有什麼樣的科學研究。如果說歸納法產生經典科學,假說演繹法產生相對論,那麼系統方法則產生復雜科學,恰如手工鐵鏟代表農業社會、蒸汽機代表資本主義社會、計算機代表信息社會一樣。研究方法對於社會進步、學科建設和學術規范均有重要的作用。

❹ 研究內容、思路和方法

1.2.1 主要研究內容

以遙感、地質、航放、重磁、DEM 信息處理分析為基礎,以多源信息深入挖掘和深化應用為目標,以相山地區進一步找礦方向的釐定為目的,重點開展了以下研究工作:

圖 1.1 相山礦田鈾礦分布略圖

1.2.1.1 相山火山- 侵入雜岩總體形態研究

主要研究其形成背景、基底構造、形態特徵、與區域地層構造的關系和成因定位機制。相山火山- 侵入雜岩的總體形態研究是深部成礦條件研究的基礎。

1.2.1.2 新構造運動研究

通過 Landsat-7ETM+多光譜數據的圖像融合和 RGB 合成,對相山地區地貌景觀、岩性、線狀構造和環狀構造進行全面分析,並重點研究線狀構造的第四紀活動形跡,探討新構造運動對該區成礦幅度和礦床保存的影響。

1.2.1.3 相山西北與東南部的對比研究

相山鈾礦主要集中在西北部,南東部很少。筆者將進行構造岩漿發育特徵、遙感影像、重磁表現、基底形態、成礦特徵的對比分析,探索相山鈾礦空間分布差異性的主控因素。

1.2.1.4 侵蝕作用和保存狀態研究

礦床是地質作用的歷史產物,礦床形成後還會經歷各種變化和改造。相山礦田全盲礦床很少,礦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蝕作用。雖然以往礦床成因研究成果頗豐,但礦田的侵蝕深度以及保存狀態研究薄弱,因此筆者開展了侵蝕深度或侵蝕程度的評價研究。

1.2.2 研究思路

以地球系統科學理論為指導,在前人豐富資料、成果及野外調查的基礎上,採用空間資料庫技術、信息集成技術、三維可視化技術等,對相山火山- 侵入雜岩總體特徵及礦床保存狀態進行研究,為相山礦田深入找礦提供依據。

(1) 調研、收集國內外遙感、地質、航放、重磁、DEM 技術的發展態勢和技術資料,了解多源信息集成技術在地質勘查中的應用現狀和動態,明確技術關鍵,確定研究重點及所採用的 GIS 技術平台。

(2) 系統地收集相山地區區域地質、遙感、航放、航磁、地面物化探和水文地質等資料以及相關論文、專著。了解研究區的工作程度和研究現狀,成岩成礦方面存在的問題。

(3) 對收集的資料和數據進行數字化和影像化,構建相山地區空間資料庫。

(4) 在空間資料庫技術、三維可視化技術支持下,首先對相山地區積累的多源信息逐一進行單信息分析,然後進行多源信息集成處理。通過信息挖掘,發現規律,形成認識,並應用於勘查實踐。

技術路線框圖見圖 1.2。

1.2.3 研究方法

在文獻調研、資料收集、建立空間資料庫的基礎上,主要採用以下技術方法:

(1) 野外地質調查,包括地形、地貌、植被、新構造運動的調查,重點觀察主斷裂的活動形跡。

(2) 地質、ETM、航放、重磁、DEM 單信息分析。ETM 圖像處理在 Erdas imagine8.6 平台進行,通過增強處理、比值分析、主成分變換,提取線性構造和蝕變異常並進行地質分析; 航放信息採用能譜參數計算、圖像編碼等技術方法; 重、磁信息則採用不同高度的向上延拓和方向導數處理; DEM 主要採用地形形態分析等方法。

圖1.2 技術思路框圖

(3) 在空間資料庫等相關技術的支持下,將遙感信息與地質、航放、重磁和 DEM 數據進行集成處理,開展相山火山- 侵入雜岩總體特徵和侵蝕狀態保礦條件研究。信息集成是本次研究將要採用的主要技術方法,包括遙感與航空放射性信息的集成,遙感與重磁信息的集成,遙感與地球化學信息的集成,遙感與地質地理信息的集成。

(4) 採用 C 語言和 MATLAB 軟體開發平台相結合的方式,對地學數據進行三維可視化分析。

(5) 以基礎地質信息的深入挖掘為主導,結合其他地學信息和集成處理成果,開展相山地區關鍵地質問題的綜合應用研究。

本選題的創新點主要有:

(1) 研究思路上實現兩個轉移,即從單信息研究到多源信息的對相山地區的總體研究; 從成礦作用研究為主到成礦作用和保礦研究並重。

(2) 在研究內容上,注重了新構造運動和剝蝕狀態研究。

(3) 在研究方法上,側重於多源地學信息的綜合運用,其中傳統的地學研究方法與空間資料庫技術、信息集成技術相結合是本次研究的主要技術手段。

❺ 研究思路與方法

土壤是各類農作物生長的基礎,土壤重金屬元素經過作物根系的吸收、植物體內的運移而部分蓄積於果實籽粒等食用器官,從而影響到農產品安全質量。因此,土壤和大氣、水、農葯、化肥等是影響農業生態環境、農產品安全性的重要因素。

土壤有機質、酸鹼度、氧化還原條件、質地與結構等土壤理化條件決定了土壤重金屬存在形態,這是影響作物對重金屬吸收累積率的重要土壤環境因素;另一方面,作物重金屬含量與作物類型及品種有關,根系吸收的重金屬往往需要經過植株體內長距離運移才能到達果實籽粒等食用部位;再者,土壤重金屬不是作物及農產品中重金屬的唯一來源,沉降於作物株葉、果實籽粒上的塵土,以及噴灑的農葯、化肥所含的重金屬,也可以通過葉面吸收等方式進入植株和農產品,所有這些因素導致了食用部位與土壤重金屬含量關系的復雜化。因此,研究土壤重金屬對農產品安全性的影響,必須考慮土壤環境、作物種類,以及大氣、水等其他農田生態環境要素,選擇代表性地塊、典型作物,相同點位採用「作物-根系土配套采樣」等采樣方法,盡量消除各種因素的影響,並採取科學合理的數據處理方法,研究土壤重金屬對農產品的影響模型,為土壤重金屬污染生態效應評價提供科學依據。

❻ 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有行動研究法、資料收集法、學生帶動法、教育實驗法、個案研究法。

1、行動研究法:制定個性研究方案,通過學生實踐情況進行分析,再研究調整重新進行實踐。並將經驗總結、記錄,形成有價值的文字。

2、資料收集法:深入班級,深入學生個體,對學生現狀進行調查,利用不同的資源進行收集,找准問題所在,明確研究對象。

3、學生帶動法:通過一小部分學生先學、先走,在帶動、感染他周圍的學生也來學習。

如要詳細、全面拍攝一堂課,一部攝像機是不夠的。觀察者應准備幾部攝像機,並事先作好分工。即使是作觀察記錄,也需要事先作好設計。在記錄紙上印好以一定的格式排列的必須記錄的項目,還可以約定一些記錄符號,以盡量減少現場記錄時書寫文字的時間。

❼ 主要研究內容、思路和方法

根據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結合本次研究擬解決的主要地質問題,採取如下技術路 線:在充分利用前人研究成果、地球物理信息和試油資料及相鄰區塊油氣勘探開發成果的 基礎上,以12口鑽井的岩礦資料和測井資料,以及HZ9-2和HZ27-4兩個構造帶的三維數 據體為主要分析對象,運用儲層沉積學、層序地層學、測井地質學、地震地層學等多學科 交叉的綜合研究方法,對深層儲層沉積-層序特徵、岩石學特徵、成岩後生作用特徵、儲 集物性特徵和控制因素及其分布規律等進行深入系統的綜合研究。研究思路和技術路線如 下圖所示,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以測井和岩礦資料為基礎,精細分析12口鑽井剖面古近系的岩性相、沉積相、沉積演化序列和層序地層學特徵;

2)在各項岩礦資料綜合分析的基礎上,深入研究深層儲層的成岩作用方式、成岩演 化序列與孔隙類型、孔隙結構和物性特徵;

3)充分應用粘土X衍射、有機質RO反射率、包裹體測溫、微區電子探針和有機酸 流體分析資料,研究惠州凹陷古近系深層儲層的埋藏史、熱史、有機質和流體演化史,以 及對深層儲層成岩史、孔隙演化史和次生孔隙發育帶的控制;

4)在上述(2)和(3)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探討惠州凹陷古近系深層儲層原始孔隙 的保存條件、保存程度和次生孔隙形成機理,物性特徵、控制因素和分布規律;

5)以HZ9-2和HZ27-4兩個構造為重點區塊,VSP測井資料及鑽井合成地震記錄為 井-震對比的主要方式進行三維地震層位標定,地震層序劃分和地震相分析,在地震剖面 上對儲集砂體進行追蹤對比;

6)在已有構造模型和地震剖面極性的基礎上,通過儲層精細標定及正演模型製作,分析地震屬性與深層儲層岩性信息的關系,充分運用地震屬性分析技術、地震相分析技 術、地震地層反演技術,對HZ9-2和HZ27-4構造有利儲集單元的縱橫向分布規律進行預 測,研究方法主要有如下幾點:

(1)依據地震層序模式與沉積、層序研究成果,建立HZ9-2和HZ27-4構造的一維儲層 地質模型;

(2)分析此兩構造的深層儲層地震響應特徵,研究地震屬性與沉積、層序和儲層岩性信 息的相關性,提出深層儲層的地震預測模式,在反演參數(GR、波阻抗)試驗的基礎 上,進行基於儲層地質模型測井約束的地震地層反演,在區塊范圍內進行大尺度的深層儲 層橫向預測;

(3)以地震地層反演結果為主要依據,參考地震屬性、地震相分析結果,根據沉積體系 模式與層序地層特徵,編制對HZ9-2和HZ27-4古近系深層儲層分布預測圖,描述儲層縱 橫向分布規律。

7)以上述5)和6)的綜合研究成果為依據,對HZ9-2和HZ27-4古近系深層儲層的 油氣勘探潛力進行綜合評價,在此基礎上,總結和歸納形成古近系深層儲層的成因特徵、控制因素、形成條件和分布規律,提出適合惠州凹陷古近系深層儲層定量預測和評價的研 究思路和技術方法(圖1-1)。

圖1-1 研究思路和技術路線工作流程圖

❽ 研究課題的途徑和方法怎麼去解釋

數學研究性學習是學生數學學習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在基礎型、拓展型課程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鼓勵學生去探求知識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數學的和實際的問題的一種有意義的主動學習,是以學生動手動腦主動探索實踐和師生之間及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為主要形式的學習研究活動。它以研究課題為載體,使學生通過最基礎的研究活動,學會科研的基本方法,並初步形成嚴謹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
在數學研究性學習的教學中,師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學相長的新穎關系,能營造一個使學生勇於探索、勇於爭論、相互學習鼓勵的良好學習氛圍。數學研究性學習注重問題的解決,但更加關注學生的探究學習過程。
用於數學研究性學習的材料,一般是以課題形式為主,一個課題探討一個專題。對數學研究性學習的課題,既要是學生所學數學知識的綜合與實際應用,又要對學生探究和解決問題有較好的訓練價值,對高中學生來說,較好的課題應該是學生在生活實踐中有體驗的數學問題,或者是與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數學問題。因此在確定研究課題時,不僅由教師提供,而且更要鼓勵學生通過對社會生活的觀察、調查、思考,抽象概括出數學問題,從而形成研究課題。下面從課題確定的原則和來源兩個方面來談談數學研究性學習中研究課題的選擇。
一、確定研究課題的原則
1.適應性原則
學生是研究課題的研究者和解決者,是研究性學習的主角,因此,研究課題的選擇要與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相適應,課題的難度要掌握在讓學生「跳一跳夠得著」,太難或太容易的問題都不宜作為課題讓學生研究,選題時要充分利用學生所學知識,使學生通過對一個問題的深入研究,加深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和應用,了解科學研究的過程和基本方法。
2.問題性原則
在選擇課題時,不是提供一篇學生沒有學過的教材讓學生去學習、理解與記憶,而是呈現給學生一個需要學習和探究的數學問題,這種問題往往是一些背景材料,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通過數學建模去解決。
3.開放性原則
數學研究性學習具有最大的時空開放性,要求學生在確定課題後,走出課堂和書本,通過媒體、網路、調查等多種渠道,收集信息資料,選用合理的研究方法,得出自己的結論。另外,由於各人的興趣愛好、生活經驗及學習能力的差異,對課題的理解,研究目標的定位,研究過程和方法的設計,手段的應用以及研究結果的表達可以各不相同。所以,所選課題應該能讓學生應用自己已有的數學知識,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得到解決。同時,課題解決過程中學習時間的安排,課題切入點的確定,研究方式的選擇,結果的表達等方面均要有相當大的靈活度,為學習者和指導者發揮個性特長和才能提供足夠的空間,而不能強調結論的唯一性與標准化。
4.社會性原則在確定研究課題時,應強調數學與社會生活實際的聯系。數學研究性學習課程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應用所學數學知識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意識,因此,我們在選擇課題時,應特別關注與社會發展及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數學問題,使學生通過研究課題的研究學習,學會發現問題的方法,培養創新意識和能力,並進一步體會數學應用的廣泛性。
5.實踐性原則
實踐性是研究性學習的一個特點。數學研究性學習要使學生在解決研究課題的過程中,通過親身參與社會調查、信息收集與處理、結論表述與分析驗證等一系列實踐活動,獲取親身參與研究與探索的體驗,體會科學研究的全過程,並使他們逐步形成善於質疑、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激發他們探索、創新的慾望。
二、數學研究課題的來源
1.深入研究教材,從教材中取得課題
數學教材是研究課題的重要來源,新編的高中數學教材(練習部分)已經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研究性學習的課題。如果我們注意挖掘教材,就可以從中找到很多適合學生探究的課題。

這些課題的特點是學生利用近階段所學數學知識,通過探究與合作,教師作適當的指導,都能很快得到解決,具有「短、平、快」的特點。
2.結合生活、聯系社會實際選擇課題數學的應用是廣泛的,要鼓勵學生從生活實際、生產實際中把實際問題提煉成數學研究課題,引導學生「留心觀察,處處皆數學」。也可由教師選編一些與社會、生產、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研究課題供學生選擇解決,這些課題既要有一定的實用價值,又要有一定的趣味性,以吸引學生進行研究探索。例如以下的一些課題:
(1)去銀行存錢,存五年期和一年期的年利率是不同的。請學生調查銀行存款利率,然後解決以下問題:甲、乙兩人在同一天各去銀行存入1000元錢,甲存為五年期,乙存為一年期並在每年到期時領取本息後一並再存為一年期,每次領取時要交納20%的利息稅,問五年後,甲乙兩人誰的收益大,兩人的本息合計金額差是多少?
(2)在一條生產流水線上有5台機器工作,它們間隔的距離是相等的,我們要在流水線上設一個檢驗台,零件經檢驗合格後才能進入下一道工序,若5台機器的工作效率相同,問檢驗台應設在何處,可使移動零件所走的路程之和最小?如果是n台機器呢?如果這些機器的工作效率各不相同呢?
(3)調查報亭賣報情況(進價、售價及賣不出去而退回每份報紙賠錢多少),統計一個月的銷售情況,為報亭主人決策,使之收益最大。
(4)調查保險公司養老保險險種及分紅方法,某人在40足歲時參加保險,或將應交保額逐年存入銀行,假設此人預期壽命為75足歲,請你對這兩種投資方式進行比較,確定此人是投保收益大,還是存銀行收益大。
(5)叫做「黃金數」,一個矩形的寬與長之比為黃金數的叫做「黃金矩形」,這樣的矩形看起來比較美觀,因此有人認為一般的報刊版面的寬與長之比是黃金分割比,請你去學校閱覽室實地測量10種報紙雜志的寬與長之比,找出它們的比值大致是什麼數,為什麼用這個數?
(6)現在很多人家都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請你用所學的數學、物理、地理知識說明在各個不同季節,熱水器安放的傾斜角為何值時,可使正午時陽光直射熱水器,從而取得最大熱效率。根據你的研究,你可以向熱水器生產廠提何建議?
3.由學生自行提出問題,確定課題高中學生已有一定的觀察力和想像力,一旦他們研究問題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他們觀察事物、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往往超乎教師的想像。以下幾個問題就是由學生通過觀察生活、總結提煉而提出來的:
(1)節假日隨父母去超市購物,去收銀處付款時往往要排很長的隊,如何合理安排收銀機,使顧客排隊時間最短?
(2)商店經常打出打折的招牌來吸引顧客,「打折」背後究竟有什麼奧妙,進價和原價到底是多少,調查進價和原價,計算「打折」後的實際利潤是多少?
(3)居民住宅區中兩幢樓房之間的距離為多少時,可以使每幢房子底樓在冬季每天10點到下午2點能曬到太陽?
(4)下雨天用各種不同的容器收集雨水,分別計算降雨量,與氣象台的預報作比較。
(5)足球運動員在射門時,面對對方守門員,射門時的角度、球速與守門員撲球時的移動速度有何關系,能將球射進球門?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需要教師從可行性、實用價值等方面進行分析指導,以防不切實際。但要以鼓勵為主,對目前限於知識結構暫時無法解決的問題,可讓學生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切不可輕易否定而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有的課題可適當增加條件,以使課題更切實可行。
在實施數學研究性學習時,課題可以在課堂上或課外布置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後進行探究學習,收集信息資料做研究,可一人研究,也可以幾人合作,教師可作適當的點撥指導,然後在課堂上進行交流,教師主要是做聽眾,也可發表意見、見解或提出疑問,不要追求結論的完美,要重視學生的參與過程。

閱讀全文

與研究途徑與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蘋果ipad手寫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38
教你如何祛斑的小方法 瀏覽:610
自製燈籠的方法簡單漂亮 瀏覽:480
蝦的培訓方法和步驟 瀏覽:619
淘寶賣家助手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82
快速洗頭發的方法是什麼 瀏覽:292
漏電保護器的安裝方法圖片 瀏覽:294
了解用戶需求有哪些方法 瀏覽:221
腰扭傷了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602
陽疹圖片及治療方法 瀏覽:495
糧食仲裁檢測方法 瀏覽:279
發燒用什麼方法能治好 瀏覽:960
蘊兒聰貝孕期乳母營養包食用方法 瀏覽:68
詠菊的正確方法視頻 瀏覽:93
平台同軸度測量方法圖解 瀏覽:466
菊粉ph檢測方法 瀏覽:965
如何看待笨人笨方法 瀏覽:900
數值模擬顯式計算方法 瀏覽:864
談談你對教學方法的改革 瀏覽:210
銅四合扣的安裝方法 瀏覽: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