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葯物毒性機制研究方法

葯物毒性機制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5-01-20 09:29:13

Ⅰ 毒性試驗的主要分類

免疫毒理學試驗是觀察葯物對試驗動物免疫系統產生的不良影響和影響的機理。通過試驗觀察動物的免疫功能是否受到抑制或產生免疫缺陷;是否降低了機體抵抗力;是否產生變態反應;以及可能引起這些反應的原因。
T淋巴細胞增殖反應:來源於外周血或脾臟的T細胞在對特異性抗原的反應中能夠產生母細胞激化增殖。混合淋巴細胞反應(MLR)實驗:混合淋巴細胞反應(MLR)實驗用來評價T細胞識別同源淋巴細胞上外來抗原的能力,因此是一種檢測細胞介導的識別移植器官或腫瘤細胞是否為異物的能力的間接方法。細胞毒T淋巴細胞(CTL介導的試驗):細胞毒T淋巴細胞(CTL介導的試驗)能夠確定細胞毒T細胞溶解致敏的同源性靶細胞或特異性靶細胞的能力。遲發型變態反應(DTH):為表達DTH的驗證反應,免疫系統必須能夠識別及處理抗原,促進T細胞的母細胞化及增殖,使記憶T細胞向抗原暴露的激發部位遷移,繼而產生炎症調節因子和淋巴因子,引起炎症反應。因此,通過檢測針對某種抗原的DTH反應,就可以對細胞免疫的傳入(抗原識別及處理)和傳出(產生淋巴因子)兩種功能狀態進行評價。 急性毒性試驗是指在24小時內動物接受葯物1-2次(間歇時間為6-8小時),觀察給葯後動物7-14天內所產生的急性中毒反應。
急性毒性試驗可確定被研究葯物的毒性程度,即劑量和不良反應之間的關系,亦可以比較被研究對象與其他已知急性毒性物的相對毒性程度,通過對不同給葯途徑出現毒性作用的比較研究, 就可以確定葯物不同接觸途徑的相對危害。 生殖毒性試驗是評價受試物對哺乳動物(嚙齒類大鼠為首選)生殖的影響。與其他的葯理學、毒理學研究資料綜合比較,以推測受試物對人的生殖可能產生的毒性或危害性。
一般生殖毒性試驗 大鼠一般生殖毒性試驗:按受試品劑量分組皮下注射給葯,給葯時間為交配前,雄大鼠60天,雌大鼠14天,每天一次,連續給葯;雌大鼠交配後繼續給葯至妊娠後20天。
觀察受試品各劑量組對大鼠的一般狀況、體重變化、受孕率、死胎數、活胎數、活胎重量、外觀、內臟及骨骼的影響,並與生理鹽水對照組比較。
致畸敏感期毒性試驗大鼠致畸敏感期毒性試驗:按受試品劑量分組,對雌性大鼠受孕後的第6-15天連續給葯。觀察受試品對胎仔外觀、體重、身長、尾長、內臟和骨骼等的影響,並與生理鹽水對照組比較。
圍產期毒性試驗大鼠圍產期毒性試驗:按受試品劑量分組皮下注射給葯,給葯時間為孕鼠妊娠15天開始至分娩後28天,觀察受試品大、中、小三個劑量組,對大鼠胚胎後期生長發育、母鼠分娩、以及新生F1代大鼠的生理發育指標、神經反射發育指標和生殖功能,並與生理鹽水對照組比較。 遺傳毒性試驗能檢出DNA損傷及其損傷的固定。以基因突變、較大范圍染色體損傷、重組和染色體數目改變形式出現的DNA損傷的固定,一般被認為是可遺傳效應的基礎,並且是惡性腫瘤發展過程的環節之一(這種遺傳學改變僅在復雜的惡性腫瘤發展變化過程中起了部分作用)。
染色體數目的改變還與腫瘤發生有關和可提示生殖細胞發生非整倍體的潛在性。在檢測這些類別損傷的試驗中呈陽性的化合物為潛在人類致癌劑和/或致突變劑。
由於在人體中已建立了某些化合物的暴露和致癌性之間的關系,而對於遺傳性疾病尚難以證明有類似的關系,故遺傳毒性試驗主要用於致癌性預測。
但是,因為已經確定生殖細胞突變與人類疾病有關,所以對可能引起可遺傳效應的化合物與可能引起癌症的化合物應引起同樣的關注;此外,這些試驗的結果可能還有助於致癌性試驗分析。
遺傳毒性研究在葯物研發中處於比較的重要位置,尤其是在葯物篩選階段,在很大程度上遺傳毒性試驗結果將影響到葯物開發的進程。
一般而言,根據其檢測的遺傳學終點可分為4種類型:檢測基因突變;檢測染色體畸變;檢測染色體組畸變;檢測DNA原始損傷。 長期細胞毒性試驗一般是在急性毒性試驗結果的基礎上,觀察評價動物反復給予受試物後,機體產生毒性反應的特徵及其毒性損害的嚴重程度,以及主要毒性靶器官及其損害的可逆性。
受試物長期毒性試驗的目的是提供受試物的無毒性反應劑量和臨床主要檢測指標,為制定人用安全劑量提供參考資料。
因此長期毒性試驗的設計 最好能包括神經病理學、生理學、生物化學及相關的形態學指標的監測,還應注意受試物再組織中可能的蓄積,以及通過其他機制產生的延緩毒性作用等。

Ⅱ 對中葯毒性的研究目前有哪些方法

大概有5種方法:

1
有毒成分及毒理研究方法

這是中葯毒性研究最常用的方法。主要是在中葯成分中提取、分離毒性成分,進行相關毒性實驗,如在含生物鹼的中葯中已知的有毒成分有:川烏、草烏、附子、天雄、雪上一枝蒿等品種中的烏頭鹼;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中的雷公藤鹼;馬錢子中的番木鱉鹼;曼陀羅、洋金花的莨菪鹼;苦楝子中的苦楝鹼;麻黃中的麻黃鹼;光慈菇、山慈菇中的秋水仙鹼等。其毒理作用主要是損害神經系統。外周迷走神經和感覺神經中毒,常先呈異常興奮後抑制,能直接影響心臟功能,並發其他臟器的變性壞死;中樞神經中毒,可引起視丘、中腦、延腦、脊髓的病理改變;呼吸中樞中毒可引起呼吸麻痹窒息。再如在含有苷類的中葯中,已知的毒性成分有:洋地黃、萬年青、八角楓、蟾酥、夾竹桃等品種中的強心苷,可直接作用於心臟,引起心肌收縮的增強,心率減慢;木通、黃葯子、商陸等皂苷成分,對局部有刺激作用,並能抑制呼吸,損害心臟、腎臟,尚有溶血作用;白果中的銀杏酸和銀杏酚,苦杏仁、桃仁、郁李仁、木薯、瓜蒂等品種中的苦杏仁甙,水解後可析出氫氰酸,能迅速與細胞線粒體中氧化型細胞色素酶的三價鐵結合,阻止細胞的氧化反應;芫花、廣豆根等品種中的黃酮苷,可刺激胃腸道和對肝臟的損害,引起惡心嘔吐、黃疸等症狀。

2
中葯毒代動力學研究方法

毒代動力學是運用葯代動力學的原理和方法,定量地研究毒性劑量下葯物在動物體內的吸收、分布、代謝、排泄過程和特點,進而探討葯物毒性發生和發展的規律性的一門科學。其主要目的是:揭示在毒性試驗條件下葯物所達到的全身暴露與毒性發生的內在聯系;比較動物與人的全身暴露來解釋毒理試驗數據的價值;為臨床前毒性研究的實驗設計(如動物種屬、試驗劑量和用葯方案的設計)提供依據。

3
細胞毒性試驗MTT法

這是藉助於細胞生物學技術直接觀察中葯在細胞學水平上的毒性反應。包括對細胞、細胞器形態結構的影響和對細胞整體活動的影響等。而MTT法可以快速高效地檢測葯物對細胞增殖的影響及毒性反應。從微觀角度反映中葯毒理作用的生物學基礎。

4
中葯血清葯理學方法

目前該方法應用於中葯毒性研究的尚較少,但直接用實驗動物的含葯血清培養細胞觀察中葯的毒性效應,可從微觀角度闡明毒理。為從細胞分子水平闡明中葯毒性機理開辟道路,值得借鑒。

5
分子生物學技術
將分子生物學方法應用於中葯毒理學研究,如對中毒臟器中核酸含量測定,對葯物性損傷的肝細胞中葯物代謝酶和抗氧化物酶活性的測定、毒理基因組學和蛋白組學的探討等,均將有助於從基因分子水平探討中葯毒性產生的機理與本質。

Ⅲ 簡述葯物毒理學在新葯臨床前研究的應用

新葯臨床前葯理毒理評價通過動物實驗以確立出現毒性反應的症狀、程度、劑量、時間、靶器官以及損傷的可逆性,安全劑量及安全范圍。

拓展資料如下:

葯物毒理學是研究葯物在一定條件下,可能對機體造成的損害作用及其機理,並對葯物毒性作用進行定性、定量評價以及對靶器官毒性作用機制進行研究的一門學科。月滿則缺,物極必反,其實在現代醫學中許多葯物的研究與研發都是基於葯物毒理學展開的。

這是因為葯物毒理學在新葯開發評審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它能發現動物對葯物產生的毒性反應,為臨床用葯安全性和毒副作用觀察提供信息等。葯物毒理學研究葯物毒性,葯物對人危害以及防止發生危害的安全劑量。

葯理學是研究葯物的治療作用及其有效劑量,從而發揮其在預防、治療或診斷疾病中的效能。早期毒理學:研究不同毒物的使用,著重毒物對機體的急性危害或致死作用。現代毒理學:研究在特定情況下,生命有機體接觸化學、生物或物理物質產生有害作用(毒性)的科學。

閱讀全文

與葯物毒性機制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寶寶簡單收驚方法 瀏覽:394
政府預算的編制方法有哪些 瀏覽:897
哈爾濱高三核酸檢測方法 瀏覽:49
一次性口腔通氣道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155
單杠背闊肌的鍛煉方法 瀏覽:36
木糖醇的功效及食用方法 瀏覽:931
讀懂課文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527
4d的改善方法報告怎麼寫 瀏覽:462
預制樓板安裝灌注的施工方法 瀏覽:951
高分復習方法視頻 瀏覽:638
豬皮凍用什麼方法熬最好 瀏覽:668
小孩抑鬱症的治療方法 瀏覽:221
硬度的測定方法有哪些如何選擇 瀏覽:124
脂肪肉瘤治療方法 瀏覽:420
讀書時要用哪些方法好 瀏覽:96
畫畫到瓶頸期如何突破有什麼方法 瀏覽:191
潮州食品安全檢測試劑盒使用方法 瀏覽:898
如何學會音序的使用方法 瀏覽:146
用什麼方法給臉補水 瀏覽:557
燙傷後正確的處理方法 瀏覽: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