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教學方法
在閱讀教學中,基本的對話就是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學生與學生的對話,但是教師要清楚的認識到對話的中心是每一個學生個人,而不是我們教師。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小學語文閱讀課的 教學 方法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教學方法
課文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體,也是學生進行課內閱讀的主要對象,如何才能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提高閱讀的理解能力。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方法:如「早讀制度」、「圖書交換制度方法」 「一幫一制度方法」等。這樣就能有序、有效的開展語文教學活動。 當以上的制度、方法完善並實施一段時間以後,學生在學習上也就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但有些習慣不是一天兩天能夠養成的,這就需要教師動腦筋、想辦法。記得剛接手我現在任教的這個班時,在閱讀教學中,我就要求學生讀一篇課文必須先標上小節號,必須要了解主要內容。這就要求學生讀書時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不動筆墨不讀書」。
二、把 學習方法 教給學生
新課程標准中提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於教材的處理,應由過去的「教教材」轉變為「用教材教」,這就表明教材是「材料」是「例子」。在語文教學中,我將教材內容進行歸類。分為「寫人記事」、「寫景狀物」、 「 說明文 」、「古詩」、「哲理性 文章 」等。
在教學過程中將這些類型文章的學習方法教給學生。例如:「寫人記事」的文章,我讓學生按這幾步去學習,第一步,讀課文,必須要了解課文寫的是什麼人、什麼事;第二步,讀課文,必須要了解課文敘述順序、理清課文的脈絡;第三步,抓住文中描寫人物有關外貌、動作、語言、神態、心理的語句,反復讀去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感情或文中人物的感情。
再例如:「寫景狀物」的文章,我讓學生按這幾步去學習,第一步,讀文章,了解寫了什麼內容;第二步,了解寫作順序或觀察順序;第三步,讀,了解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什麼特點寫的;第四步,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段反復朗讀去體味感情。這樣的教學,培養了學生的語感,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三、把主動權給學生
在語文教學中,我認為教師應該營造一個有利於學生個性化活動的氛圍,把學習的主動權給學生。首先,主動權給學生,我認為要將讀書時間的主動權讓給學生,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讀書,不能讓讀書成為閱讀課上的形式,走過場,草草了事。那樣的讀是起不了效果的。
其次,主動權給學生,我認為應當在學生學習方法掌握的情況下,讓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但是在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應當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讓學生有目的地去學。特別是合作學習,除了明確學習目標外,還應當制定小組長職責。讓小組長真正成為合作的組織者、領導者、發言者。
使小組學習有序、有效的開展。小組長輪換制,調動每個學生參與。這樣,不但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鍛煉了學生的能力。把主動權還給學生,是不是教師不聞不問了。教師應在巡視的過程中,主動去發現問題,提醒學生有必要時甚至要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去,聽取學生的不同見解。
這樣的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才有效果。最後,主動權給學生,在閱讀教學的匯報、交流時,往往一位學生答對了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也就解決了。一位學生答錯了,就請第二位、第三位,直至有一位答對了,於是,這個也就解決了。一位學生答對了,就能代表全班學生都懂了嗎?顯然,這是重結論、輕過程,面向少數人的表現。
同時,忽視學生的個性差異也較普遍,如:一些學生掌握了,另一些學生還沒有掌握,就會受到批評。提出把主動權給學生,面向全體,注重個性,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為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全面和諧發展創造條件。
四、提高閱讀興趣,拓展學生的閱讀面
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擴展和延伸,是學生獲取「精神食糧」的重要途徑,小學生除了學好教材以外,再閱讀一些其他書籍,既可以豐富詞語,又可以廣泛的學習語言表達方法,提高讀寫能力,養成自學的習慣。那麼,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呢?首先,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我將一些淺顯易懂的課文當作 故事 課來上。
通過講故事的形式,調動學生的興趣。其次,組織讀書活動,檢查閱讀效果。組織生動活潑的讀書活動,有利於促進課外閱讀深入持久地開展。如:開展讀書競賽活動,看誰讀的書多;舉行故事會,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鞏固加深對課外讀物的理解;舉行 讀書心得 交流會,談體會,談收獲,相互啟發;還可以舉行詩歌朗誦會等活動。
通過這些檢查讀書效果。檢查後,認真 總結 ,表揚認真閱讀的學生,鼓勵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2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教學方法
1.突出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地位
在閱讀教學中,基本的對話就是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學生與學生的對話,但是教師要清楚的認識到對話的中心是每一個學生個人,而不是我們教師。教師必須強調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文本的意義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現,自行建構起來的,要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會閱讀。所以要從各方面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要想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必須要形成發展學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為創造性活動從本質上講就是與眾不同,有創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須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潛能得到最大發揮。所以在閱讀教學中師生間應當建立一種平等、民主、親切、和諧的關系,確立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重要,它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內在動力和關鍵所在。合理的提出閱讀要求,引導學生閱讀課文,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知識水平,過深會挫傷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過淺容易導致孩子浮躁。
因此,在教學中遵循「循序漸進」的 教育 方針,一年級上閱讀課文時,只要求孩子藉助拼音讀懂一句話,能用自己的話大體說出一句話的意思,就應該給予表揚和鼓勵。二年級時,要求學生不僅能讀懂、讀通一句話,而且要准確地讀斷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話較准確地理解一句話的含義。
三年級時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把各句聯系起來讀懂一段話,甚至一篇文章,能夠理解句與句之間的聯系,能從句與句之中體會作者的感情。正是這樣一步一個台階,不同時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學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讀懂,以至理解全篇內容。
2.注意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和練習
重點進行基本功練習。指導學生用普通話朗讀,指導學生在閱讀中的語調語氣、停頓及表情等,開展個人朗讀表演,師生共同評價活動,激勵學生表現自我,積極參與朗讀活動,體驗朗讀樂趣,達到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的標准。利用抒情性課文,練習學生感情朗讀,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例如《懷念母親》指導學生讀出作者對兩個母親的懷念,從而教育學生感受母愛,愛自己的媽媽,上升到愛偉大的祖國。《桂林山水》,指導學生讀出表現桂林山水特點的語句,讀出作者對其山水的贊美和喜愛之情。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又如,《白楊樹》、《窮人》等含對話的課文,讀中引導學生讀好對話,分角色朗讀,引發學生朗讀熱情,優化朗讀練習,重點指導不同角色的不同語氣,把握角色的思想感情,學生具體形象地感知了各種動物的不同本領。讓學生更充分的時間嘗試合作、享受成功。
教師退居一旁,牽引、點睛,教者、學者的角色都由孩子們擔當,營造出一派濃濃的生生互動的學習氣氛。
3.注重激發學生的閱讀思維
恩格斯曾經說過:思維著的精神是人類最美麗的花朵。教師作為園丁,有責任澆灌這最美麗的花朵。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是我們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從閱讀心理看,閱讀是期待產生,期待實現,同時產生新的期待這樣一個不斷推進的心理矛盾運動過程。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從接受到讀物的第一個信息時,他的閱讀思維活動就啟動了。他要對這個信息進行詢問、作出猜測、產生期待。正是這種詢問、猜測、期待,成為閱讀活動得以自主、自由進行的內驅力。
教師有熱情,學生才會被感動。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適當的煽情能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增強學生學習的慾望,引發學生深層次的思考,讓他們帶頭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同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倍加珍視和把握學生情感活動的脈搏,使其隨著閱讀過程的推進得到強化。
小學生還處於 兒童 時期,其感情總是處於運動的狀態,他們在感受課文形象為之動情時,情感趨向高漲,大腦皮層的興奮中心開始轉向課文本身的語言,老師應從學生的面部表情、朗讀的聲調、發言的措辭,敏銳地覺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學生心頭涌動。
教師要適時牽住學生的情感紐帶,引導他們去感受、去體驗,學生情感的波紋必然會漸漸地涌動起來。如教學《月光曲》中描寫《月光曲》的內容時,通過圖片、音樂引導學生進入《月光曲》的意境,從而進行感悟、欣賞,再從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走進茅屋彈奏--即興創作的情感變化中找出貝多芬創作的靈感和激情。
使學生用整個心靈去感受美妙的《月光曲》,感受音樂家貝多芬高超的琴技與高尚的品質,馳而神往,激起孩子極大的興趣,撥動他們的心弦。
4.注意讀寫結合
讀寫結合,這是語文教學的一大規律。讀可豐富詞彙、積累語言,為寫奠定基礎;反之,寫對讀又有促進作用,能提高讀的自覺性、積極性,能提高讀的質量。為此,每學期,我都要求學生做一定數量的 讀書筆記 ,摘錄課外閱讀中自己喜歡的詞、句、斷,甚至篇。
同時指導學生出 黑板報 、 手抄報 ,要求主題突出,內容豐富,這就勢必讓學生自覺地進行課外閱讀,廣泛地收集所需要的材料。通過指導學生在閱讀中勤動手、動口、動腦相結合,教師在這方面予以足夠的重視,採用最佳的閱讀方法,才能提高學生閱讀水平。
3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教學方法
一 精心設計教學方法
作為一名教師,其教學對象是學生,是活生生的個體,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精心設計教學方法,使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獲得最大程度的提高。作為閱讀課的教師對課堂教學方法的設計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教學內容決定著教學方法,如果沒有了教材內容,也就無所謂教學方法可言了。教學必須根據教材的具體內容特點,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不同體裁的教學方法各不同。教學方法選擇一定要從教學內容出發,要避免花架子,不要用教學方法的展示沖淡了課文內容的學習。
同時,在設計教學方法時根據學生的實際來進行,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任何教學方法要適應學生的基礎條件和個性特徵,要學生歡迎和接受。反之,對於學生來說缺乏感性認識的課文,就不能只靠抽象講授,而要盡量採用直觀的方法形象地進行教學。
由此可見,精心設計教學方法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不管採用什麼方法,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才是最為重要的。總之,閱讀課堂教學是一個諸因素構成的動態系統,教師只有不斷提高和完善自身的素養,不斷地在教學實踐中探究摸索,才能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讓閱讀教學的課堂更加精彩。
二 課文內容重現的方法
一篇課文是一個開放的系統,通過角色扮演可以幫助小學生以多元的方式建立語言的形象、展現豐富的想像,還可以幫助學生在表演中獲得全面的信息、經歷充分的體驗。
角色扮演法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式,但這種活動應該是在對課文有了一定的理解,進行了一定量的朗讀訓練以後才能進行的,而且教師心中應該有個「譜」:為什麼表演?絕不能為表演而表演,表演的目的是為了深化學生對課文中各種形象的特質的理解和感悟。
另外,應該鼓勵學生自由發揮,只要意思差得不遠就行了,要給學生留有再創造的餘地。
三 問題情境創設法
書是靠學生自己去讀懂的,教會學生讀書可受用一輩子,語文課本充其量只是個例子而已。以啟發式教學為例,不少教師仍止步於「我問你答,我啟你發」的淺層次上,結果學生的主動性、求異性都受到傷害。其實,教師們不妨大膽嘗試,以學生為中心,留足夠時間讓學生先想、多想。
教師給學生引路架橋,學生學會自己走路過橋。方法上,注意運用「遷移」規律,變封閉式為開放式,使小課堂與家庭、學校、社會大課堂互相滲透。擴大信息量,創造機會,增加實踐,從深度、廣度和效度上鞏固知識技能,彌補小課堂之不足。
總之,以豐富多彩的活動促進 語文學習 ,在活動中發展思維,開闊視野,培養能力,陶冶情操,力求達到變教為學、會教會學、樂教樂學、活教活學的理想境界。語文教師應千方百計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遨遊。
四 促進教師閱讀教學能力的提高
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語文教育、教學改革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廣大教師積極參加新的語文課程改革和實踐,教師和學生都充分認識到了閱讀的重要性,並積極加強研究和實踐。
根據本人學習和教學實踐,為了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形成積極的 學習態度 ,發展學生探究學習和合作精神,從而提高學生閱讀分析和判斷能力。我在語文日常閱讀課教學中不斷地探索和研究,創造性地實施了「問題情景教學法」的嘗試,形成了以下的認識:
在處理了語言點知識,對文章整體認識後,老師可精心設計一些激發學生興趣的問題,有些問題可讓學生相互討論。進一步促使學生去了解作者觀點、態度,提高捕捉加工與整合材料信息的能力。
以「問題」的形式,以「情景」的方式,引導學生參與、體驗閱讀的快樂,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有效的學習策略,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這也正是新的語文課程標准所提倡的。
五 在設計導入內容時,需注意的問題
第一,閱讀課的導入部分不宜佔用過長的上課時間。畢竟導入環節只是閱讀前的熱身活動,是為閱讀文章做准備,佔用時間過長,會導致學生難以把握教學重點,降低閱讀課效率。
第二,語言知識和背景知識兩者是可以有機結合的。比如可以讓學生根據文章標題,想一些可能會出現在文章中的詞彙,這個活動既可以解決詞彙問題,也能激發學生回憶已有的、關於文章內容的背景知識。
第三,在設計導入部分的背景知識時,要認識到其原則是使學生們意識到他們並非對文章內容一無所知。每個人對他所讀的文章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了解,如果他們不具備相關的背景知識,需要幫助他們建立相關的背景知識,以確保學生有足夠的信息來理解文章的內容。
4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教學方法
一、探究閱讀教學法
在探究閱讀教學的實施中,應遵循「先學後教」的原則,給學生充足的尋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時間,使學生在提出問題和討論問題中激發求知慾,調動主體性,培養思維能力。探究閱讀教學分四步進行:首先是感知材料。
教師通過讓學生朗讀、默讀和背誦等多種形式來感知課文;其次,學生在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圍繞教師設計的問題和學生提出的問題展開討論;再則,在討論問題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解決問題,使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鍛煉和提高,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自主探究中完成教師的教學目標。
最後教師根據探究活動情景,進一步歸納重點,遷移訓練,讓學生掌握方法,舉一反三,形成能力。這種方法適用多種體裁的課文,可以有效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和對課文知識的理解能力。
二、比較閱讀教學法
「有比較才有鑒別」,比較閱讀教學法就是把同類型的或相反類型的兩篇課文或段落放在一起講,使學生在學習中認真參照、反復比較,從中發現它們之間的異同。例如,我們剛學過 六年級語文 上冊第七單元——「人與動物」這組課文,在總結單元課文的特點時,我讓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有關動物的文章,然後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分別從內容與寫法兩方面進行比較。
雖然不少同學對以前的課文記不清楚了,但是對剛學過的課文還是有印象的,經過引導以後,同學們不僅對新課文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同時對舊知與新知有了一個橫向的比較,明確了之間的聯系與區別。這樣比較著學對知識的掌握會更加牢固。
三、體驗閱讀教學法
體驗閱讀就是人們常說的「情景閱讀」,體驗閱讀教學要求教師要在課文中找訓練話題,為學生創設一種情景,讓學生進入角色, 發表評論,進行 辯論 。體驗閱讀教學要讓學生體驗閱讀,體驗語感,體驗修辭的美妙和感情的真實。
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充滿信心,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而教師在課堂上該講的要言簡意賅, 作好引導作用,盡量讓學生勤奮起來,在勤奮中思考,在勤奮中內化。
四、讀寫結合閱讀法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准確的闡述了讀與寫的關系。寫是閱讀教學的落腳點,它將學生在閱讀教學中所有收獲通過一種自由的具有個性的方式表現出來,完成讀的升華。語文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除了教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情感,最重要的目的是要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不斷積累寫作素材,學習寫作。
讀寫結合閱讀法,可結合課文或仿寫,或續寫,或改寫。學生在閱讀那些典範的篇目中,潛移默化地掌握了語言規則,積累了佳句和詞語,領會了修辭的效果,有利於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運用。
書教千法以讀為本。以上所舉教法,都體現了讀的特點,這不僅符合教學本身規律,也充分體現出了現代教學的新理念。這些方法在實際運用中要靈活運用,因文而教,因人施法,不斷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量和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
2.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有哪些
小學語文的閱讀方法主要可以採用精讀與泛讀相結合的方法,教師在課堂上鼓勵學生積極發言,發表自己的見解,提出自己的疑問,從而提高語文閱讀能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
小學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它是培養學生感悟語言,領會文章思想,培養學生閱讀潛質的重要環節。
1、對學生的閱讀方法進行合理指導
由於小學生的年紀較小,心智還不是很成熟,對於閱讀方法的選擇無所適從。因此,作為教師,有責任對學生的閱讀方法進行指導,並找到合適的閱讀方法及時對學生進行幫助,避免學生走多餘的彎路。
目前小學語文的閱讀方法主要可以採用精讀與泛讀相結合的方法,教師在課堂上鼓勵學生積極發言,發表自己的見解,提出自己的疑問,從而提高語文閱讀能力。同時在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夠以固定的思維模式束縛學生,不能將生硬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要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培養學生的認知感。
在遇到復雜的問題時,要培養學生冷靜地面對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企圖去逃避。教師要鼓勵學生在閱讀時充分發揮想像力,充分拓展自己的思維和情感,給學生提供足夠的空間,使學生形成更加廣闊的思維。通過有效的閱讀方法,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反復的理解課文內容,在閱讀中領悟作者抒發的情感,提高閱讀能力。
2、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好奇心理,對任何事物都充滿興趣。根據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設計很多豐富有趣味性和探索性的問題,從而來吸引學生的關注,使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課文內容產生強烈的閱讀興趣。
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圖片的直觀性和形象性,激發學生對課堂內容的興趣與熱情,畢竟對於小學生來說,形象的圖片比枯燥的文字更具有吸引力,更能激發學生閱讀的慾望。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利用圖片來增強教學的形象性。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用音樂來感染學生。我們都知道,音樂具有強烈的感染力,歡快的節奏和優美的旋律更加符合小學生的個性與性格,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閱讀的積極性,也有利於學生對於文章的理解。
3、合理使用多媒體
隨著信息化社會的高速發展,多媒體已經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利用多媒體教學進行授課,要根據學生和課文內容出發,設計圖文並茂的課件,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擴大知識面,增長見聞,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通過運用多媒體,可以優化目前的閱讀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並達到最佳的視聽效果。多媒體技術巧妙地將文字、圖像和聲音結合起來,提高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
因此,多媒體的合理運用,不僅調動了學生閱讀的興趣,也豐富了學生的想像力和思維,有利於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
一、激發閱讀興趣,營造學習氛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俗話說,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能夠用搞笑的謎語、生動的故事、巧設的問題、創設情境開展競賽、電教手段等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好奇、興奮、激動,帶著濃厚的興趣進入閱讀情境中。
例如:《桂林山水》一文我採用了電教手段——用課件展示出桂林山水的美景,以實物直接感知觀察的基礎,以課件情景為補充將孩子們喜愛的情感,為後面進一步體會感情打下基礎。在閱讀教學中,師生應處於一個平等的地位進行讀書、討論、研究、爭辯。
教師應是一名與學生平等參與者,並起著用心的引導作用。學生也正是在互相回答、互相討論、互相作用的共同活動中,成為能動的學習主體。教師在教學中還要注意傾聽同學們的見解,使小學生在課堂上敢說愛說,甚至提出不一樣想法。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才能用心參與。
還記得我在講完《麻雀》一課後進行小結時說:「讀了這篇課文,從麻雀奮不顧身搶救小麻雀的記敘中,我們感到了那種偉大的母愛。」話剛落,一位男同學立刻舉起手,大聲而認真地說:「老師,我不一樣意說母愛,正因課文從頭到尾都沒有寫老麻雀是公還是母的!」我聽後立刻笑著說:「你讀的很認真,想得也好。
老師的概括,看來不準確,那麼怎樣說才確切呢?」
課堂又一次活躍了。最後,同學們總結出:這篇課文表現了一種親子之情。在這種寬松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學習,學生的用心性、主動性、創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發揮出來了,同時也獲得精神上的愉悅。
二、讀與練同行,促進言語表達
練的形式能夠多樣,比如《九色鹿》一課,我就設計了這樣的讀寫點,讓學生幫國王寫一份告示,召告天下百姓永遠不許傷害九色鹿,這正好與開頭的皇榜構成了鮮明比較。同時也期望透過想透過讓孩子站在國王的角度寫這個皇榜,讓自己的情感價值觀得到提升。
那裡的練筆設計,拉近了學生與作者的心理距離,成功地完成了讀者主角與文本主角的心理對接,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言作者未言,言自我欲言,此刻的練筆設計是有聲勝無聲,促進了學生的言語表達。
三、加強朗讀訓練,提高閱讀潛質
從「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一句話便可知我國古代的教學方法對背誦十分重視,但在現代人眼中似乎十分落伍,實際上古人這樣做也是完全沒有道理的,閱讀教學往往是教師事先設計好問題,學生被動回答的過程。學生自己想的東西很少。
這就是學習陷入被動,不能培養學生用心思考的潛質。新課程標准中指:「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閱讀教學的基本模式為:初讀課文——感知課文資料;精讀課文——學習重點段;品讀課文——走出課文,擴展視野。
從中看出「讀」是閱讀教學的精髓,讀是閱讀教學的生命線。要讓學生明白地讀,傳情第讀,讀出韻味,讀出感情。從讀中真正體會到祖國言語文字的優美。
如我在教學《萬年牢》一文時從課題入手,讓學生先談談課題後的疑問,此時學生的興趣很大,爭先恐後地表達自己內心所想:有的說:「萬年牢」是說某種東西個性牢、耐用;有的說可能是有人犯了錯誤,要坐一萬年的牢獄,就叫「萬年牢」??同學們聽著夥伴們的回答都把猜測的目光投向我。
應對個個天真活潑、求知慾很強的孩子,我因勢利導地說:「你們剛才的想法都好。那麼課文中的『萬年牢』又是什麼意思呢?請同學們認真讀課文後就知道了。」當學生第一次讀完課文,』
沒有找出明顯的答案時,學習興趣有些低落,於是我又向學生提出:「『萬年牢』這個詞在文中出現了幾次?分別在什麼狀況下出現的?應對這個易解的問題,學生的興趣又一次高漲,很快地找出答案。提出有難度的問題:根據課文資料明白「萬年牢」的不一樣含義,組內交流之後在班級匯報。
最後引導學生進一步交流體會三處「萬年牢」之間的聯系,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又如;我在《鳥的天堂》一課教學結束時,其中一位學生提出了「鳥的習性是晨出暮歸,天亮了就離開巢覓食,巴金爺爺第二次經過時是早晨,怎能看到眾鳥紛飛的情景呢?又怎能說這兒的確是鳥的天堂呢?」一石激起千層浪。
應對這個問題,我又讓學生透過讀書,查閱超多的資料相互交流,最後明白了其中的奧秘。深化了「『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的主題。透過以上兩個例子能夠看出,讓學生讀代替教師講,能更好地到達閱讀教學的目的,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小主人。
四、引導自主合作,提高閱讀質量
學生是學習和教學的中心,因而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充分調動學生自主閱讀和合作閱讀的用心性。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已有很大的改善,如教師在課堂上改教師講為引導學生讀書、看書,課堂上重視學生質疑,組織學生合作學習。但都因給的時刻短,沒有真正放手讓學生討論。這樣的自主、合作學習只是流於形式,沒有到達學習的效果。
要提高合作學習的質量,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在建立合作學習小組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化特徵、心裡傾向、認知結構、理解潛質等方面的差異,將全班學生分為不一樣層次,把不一樣層次的學生重新組合,分為多個小組。
每個小組都是全班的縮影,即有利於優等生帶動中等生的「拔高」學習,又能幫忙後進生的「達標」學習,有利於在小組中構成互幫、互促的學習氛圍。其次是分工合理、資料恰當。為了最大程度的提高學生的參與率,每個成員在小組里都要擔任一個具體的主角,使每個成員都能在合作學習中得到鍛煉。
合作學習的目的是讓每個學生盡可能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從而掌握知識,提高潛質。因此,選取合作的資料有必須的趣味性,具有合作的價值,具有必須的深度和可評估性。科學的評價是合作學習有效開展的關鍵,為下一次開展合作學習打下了基礎。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制定不一樣的評價標准,給達標者予以鼓勵性的評價,同時還要引導學生進行反思,使其體會到自己的進步,消除後進生的自卑感,使其增強自信心。
實施評價時,不僅僅要評價學生的成果,更要關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不僅僅要評價每個學生的參與狀況,更要關注小組的整體狀況;不僅僅要評價學生的學習水平,還要關注他在合作學習中表現出來的合作精神、投入程度、情感與態度。
3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
一、在閱讀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長期以來,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為了趕時刻或省心省事,常常無視學生的自主性。老師拿著教學參考資料,根據作品的時代背景、作者說、分段分層,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題思想,分析作品的寫作特色,一路說下來,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
在這樣的閱讀教學中,學生是被動的理解者,理解的是老師對作品的解讀,而不是學生對作品的自主閱讀。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應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放手讓學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學習。
如學生學會拼音這個識字工具後,就就應給學生充分的時刻藉助課文注音把書讀通讀順。為加深對課文的明白,教師就應是點撥、啟發、激勵學生,重點把更多的時刻讓給學生閱讀、明白、品味、感悟。
新《語文課程標准》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一理念揭示了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以教材為媒體,實現老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和交流。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對這一理念的落實。
二、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習慣的好壞對於學生的閱讀效果十分重要。如果不培養學生養成自覺、專心地思考習慣,閱讀就會毫無效果。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就應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首先,要提醒學生在閱讀時不好一心多用,要靜下心來閱讀文章;然後,鼓勵學生在閱讀中不斷提出問題,以到達明白文章的目的;最後,還要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與作者進行情感交流,與作者產生共鳴。
當然,閱讀還要培養學生勤動筆的習慣。動筆的方法有很多,能夠摘抄優美的詞句、段落,也能夠在文章中作出記號和批語,有必要的話還能夠寫讀後感。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會讓閱讀教學更加省力、高效,到達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閱讀教學中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學生一旦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把讀書看成是一大樂事,就會釋放巨大的潛能,覺得越讀越有興趣,越讀越想讀。有了這樣的日積月累,何愁語文知識不豐富,語文閱讀潛質不提高。在閱讀教學中,如何引起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呢?我認為要在閱讀前、教學中和教學後三個階段下功夫。
閱讀教學前,教師要調動學生的已知對課文資料進行預測、產生猜想。最常見的方法是讓學生看著課題,想想會產生什麼問題,或想知道些什麼?或讀讀課題,猜一猜課文會怎樣寫?當學生帶著一種強烈的疑問進入閱讀,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圍繞文本中心意圖,不斷提出疑問或話題,使學生不斷產生閱讀願望。
當學生懷著某種願望或為到達某種願望而進入閱讀活動時,他的整個閱讀過程會始終充滿著閱讀的期盼、思索和探索,始終持續著閱讀興趣,閱讀成為學生簡單愉快自主建構的過程。閱讀教學結束後,教師要根據所學資料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相關資料的興趣,將學生閱讀的視野拓展到更廣闊的領域。
這樣,學生就會始終持續自主探索的濃厚的閱讀興趣。這對於提高學生的閱讀潛質,無疑是十分重要的。
四、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感悟潛質
語言是表情達意的工具。明白語言,不僅僅要明白語言所表達的具體資料,還要體會蘊含在語言中的感情,個性是作者不直接表達的、比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對學生來說也是極為重要的。
4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
一、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語文課程標准》把「喜愛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作為低年級閱讀教學目標的第一條,可見激發閱讀情趣在低年級是多麼重要。應採取多種手段引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必要時可適當為他們帶給一些背景知識,幫忙他們建立新舊聯系,以便他們藉助已知去預測未知,構成自主的學習意識,用心、能動地進入閱讀。
讓學生對閱讀充滿興趣,真正的實現由「要我讀」為「我要讀」,為以後高年級的閱讀鋪平道路。
二、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
要培養學生的閱讀潛質光有興趣遠遠不夠的,我們要進一步引導他們不僅僅要愛讀,而且要會讀,要讀得更好更有收獲。作為讀書的指導者,我們就應相學生說一些行之有效讀書方法。
1、略讀法。這種方法的運用一般根據學生在課內學習或寫作上的某種需要,有選取地閱讀有關書報的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心情不好的句子
2、精讀法。它培養學生閱讀潛質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語言雋永,引經據典,情節生動。教師能夠利用這些作品為依據,指導學生精讀,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調動多種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註,逐漸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
3、默讀法。默讀法就對所讀的書報,不發音、不辨讀、不轉移視線,而快速地觀其概貌。這就要求學生在快速地瀏覽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地信息處理和消化。
4、摘抄評價法。此閱讀法就在閱讀過程中根據自己的需要將有關的詞、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來,或對閱讀的重點/難點部分劃記號,作注釋,寫評語。為以後的作文准備了豐富的語言積累。
5、寫心得體會法。教師要鼓勵學生經常寫日記或讀後感。也就要求學生閱讀課外書籍後,用日記或讀後感的形式對文章的資料發表自己的見解、想法,並在課外閱讀活動課上進行交流。讀寫聽說緊密結合,學生的閱讀潛質能很快得到提高。
三、採用多種讀書形式,讓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
1、讀與看相結合。
小學低年級的課外閱讀,大多都是些生動搞笑的故事,我就將這些故事製作成電腦動畫,讓學生在看中讀、看中思、看中明、看中悟,這樣將對低年級小朋友來說枯燥無味的語言文字變成一個個生動形象,聲情並茂的動畫片,學生自然而然就會手捧課外書,用心地閱讀。
2、讀與聽相結合。
小學低年級學生身心活潑好動,你要讓他靜靜地坐那兒看多久的書,那可比登天還難。我就將一些搞笑的故事,透過錄音將它錄下來,然後在班上利用早讀、中午、晚讀等時刻放給小學生聽,讓他們在聽中讀、聽中想、聽中記、聽中樂,畢業論文lwfree這樣學生情不自禁地走到你身邊對你說老師下一個故事讓我來錄吧!
3、讀與說相結合。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平時老師的耳濡目染下漸漸地學生也有主動捧起課外書讀起來,他們讀得是那樣專注入神,在每月一次的故事演講比賽中一個之後一個手舞足蹈、繪聲繪色,說得那樣生動、形象,真是贊不絕口。
學生以對話的形式暢所欲言,交流一周來的讀書狀況。學生能夠朗讀課外書中的精彩片段,能夠談談自己讀完某篇文章後的感受,也能夠針對同一篇文章談談各自不一樣的見解,還能夠向大家推薦好書。讀與說相結合就讓學生透過讀書談自己的獨特的見解,讓思維的火花互相撞擊,讓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
4、讀與演相結合。
小學低年級的課文大多是聲情並茂的文章,而且富有童趣。能夠透過表演來詮釋和明白。斯霞老師說過:講課講到快樂的地方,就自然地露出微笑;講到憤怒的地方,情緒就激昂;講到悲傷的地方,聲音變得很低很沉。
這時教師就要充分指導,透過聲情並茂的朗讀和充滿情趣的表演來表現文章,化難為易,使其重點突出,突破難點,從而明白課文所要表達的資料和所富含的好處。如我聽一位老師教學《狼和小羊》時,她讓孩子們自己預先准備好狼和小羊的頭飾,在上課時同桌對照課文,自編自演,加深自己的明白,也更加了解了狼和小羊這兩個截然相反的人物形象。
由於孩子的表現慾望個性強,模仿潛質也個性強,因此在教師范讀時,教師應注重范讀的重要性,並做好領頭羊的作用,發揮指導作用。還有一次我們剛學了《狐假虎威》這篇課文,讓一個學生演狐狸,另一個學生演老虎,其他的學生演小動物的情景。
我還記憶猶新,學生們演得惟妙惟肖,演了一次又一次,還是意猶未盡,在一陣陣歡樂的笑聲中,孩子們也嘗到了讀書帶給他們的快樂。之後,有位小朋友在讀《兩小兒辨日》這篇故事時,他主動來找我說:「老師,這也能夠演」。
這樣,我就讓學生自找合作夥伴,自編自導,自演故事情節,看學生是否把課文資料讀懂了,結果學生的表演真是活靈活現、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