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日本忍者絕技練法與訓練方法
日本15——16世紀一百多年中,群雄割據,幕府統治名存實亡,原來中央政府統治力量就不強的伊賀地區一時間出現幾十家割據勢力,紛紛造反與相互攻伐,由於各勢力土地兵力有限,因此靠培養「特工」——「忍者」,進行偵察、偷襲、暗殺等活動,很快在日本涌現三十多個忍者流派,最有名的要數伊賀流與甲賀流。
上野忍者村的「傳承館」通過文獻和實物揭開忍者日常起居與修煉的神秘面紗,原來,武功只是忍者所修行的「忍術」中一小部份,除此外還有「食、香、葯、氣、體」五種必修科目,俗稱「忍者五道」。
「食」,指的是忍者的食譜,為了輕巧出沒於樹枝屋頂,煉出一身卓越輕功,合格的忍者體重一般不超過六十公斤,一日三餐均以黑米、燕麥、豆腐、磨芋為主,但另一方面為保持充沛體力,因此芝麻、松子、紅糖、鵪鶉等富含蛋白質、鐵、維生素的食品也不可缺少。這一食譜與現代生活倡導的「低熱量、高營養」不謀而合。
「香」,指忍者能通過衣服上的味道判斷對方的經濟情況與地位。但為了掩飾自己忍者身份,忍者常用商人、修煉者、和尚等七種變身,在「傳承館」展出的丁香、檀香、桂皮等香料便是他們用來製造不同的體味,增強變身的真實性時使用的。
「葯」,更不簡單,忍者通常也是一名醫生與葯物專家,善於運用山林各種植物和草葯來治傷醫病。長時間潛伏時為避免蚊蟲叮咬,忍者隨身攜帶著大量驅蟲葯,此外還有迷香,烈性毒葯、雄黃、淫羊霍等用於不同任務時的各種葯品,令人嘆為觀止。
「氣」,指忍者注重修身養性,以便實戰中可以集中精力,果斷勇猛且處驚不變,與中國宋明時期武當派修煉方法有驚人的相似。
「體」,是指忍者注重肌肉與關節的鍛煉,同時配合靜坐、呼吸、按摩、針炙等恢復方法來鍛煉自己,以適應各種武技的需要。
除上述的「忍者五道」,忍者還是天文學家與化學家,可以觀看星空預測天氣,並調制火葯與火器。例如歷史上有名的忍者「猿飛佐助」所使的獨門兵器就是一支射程在五十米的突火槍,比當時以火器著稱的明朝軍隊中最好的鳥銃槍射程高出一倍。只可惜猿飛日月後來誤入陷阱被殺,他神秘兵器從此也不知所蹤,被日本軍火史書引為憾事。
忍者的武功與日本武士的武功有根本區別,忍者由於執行任務的特殊,通常不用大刀或長矛,而使用便於攜帶的短兵器和暗器。傳說明朝中原武林出現過一種叫「八角菱」的暗器,純鋼打造,利如刀,薄如紙,大小不過兩寸,散射出來如漫天花雨,且喂有劇毒,極有可能來自日本忍者之手。而忍者徒手搏擊也是一絕,十根手指如鋼似鐵,穿胸破腹,撕頸裂頭,瞬間使人至死,雖然不及中原武術博大精深,但實用性強,完全符合格鬥中「一擊必勝」的思想基礎。
再者忍者的居所也同樣神秘莫測,處處機關暗通,這是為了防範其他割據勢力手下忍者的威脅。從外表看來只是普通民宅,但座位旁邊地板一般安有轉軸,當有敵人闖進,輕拍木板,背面立即翻轉,露出兵器,操刀應戰。頂蓬木板也是活動的,拉下來便是折疊樓梯,便於隱藏或逃跑。日本傳統房門是拉門,正同容易被人堵截,且出入時聲音較大,所以忍者的房門是轉門,可以不露聲色,出其不意反攻對方。牆板上則處處有暗門,或用於逃跑,或暗藏兵器,有一間甲賀流忍者房間牆內競有十七個暗孔,三十多種不同的兵器,簡直是個隱形的兵器展櫃。
關於忍者的神奇傳說多不勝數,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翻看日本戰國時代有關忍者的記載,或親自逛逛上野忍者村。今天,真正意義上的忍者雖不存在了,但刻苦勤勉,頑強堅韌的特點卻被當作日本人性格中最優秀的部份傳承下來。也許,日本人能創造戰後經濟奇跡,倚靠的就是這一股忍者精神。
日本忍者談
●忍術的發源
忍術的理論基礎是由中國傳來日本的孫子兵法而來,之後再加上修練道, 以及在山中的伏擊
技巧發展而成。在平安時代時,由於武士階級興起,在山 中伏擊的兵法就由武士去發展。在
源平時代,學會在山中伏擊的源義經成功的使用了山中伏擊的技巧,完成了攻擊面戰法的理論
。在南北朝時代,楠木正成 發展出防禦面的兵法,在此同時,忍術跟武術才分開成不同的系
統
●忍術的流派
在戰國時代,忍術開始有長足的進步,因為這個時代非常需要忍術,武術和兵法。
但是和兵法,武術不同的是,忍術有他的獨特性。忍術發達的地區有以下幾處 忍術的流派也
就是用以下的地名當作流派的名稱:
武藏,甲斐,越後
信濃,伊賀,等四州
甲賀,紀伊,等叄州
其中後叄州的忍術在日本是最為發達的。
●忍術教科書"萬川集海"
原本在大和民族東征之前,伊賀跟甲賀兩地是不分的,這里都被稱作IGA。
後來因為在室町與戰國時代,這兩百年間地名分開,所以流派也慢慢分開啦。
不過雖然流派分開,可是忍者修練的經典卻是同一本書,這本書我們叫做 "萬川集海"。這本
書有著教導忍者如何施行忍術的一切理論基礎與技能。 (注:"戰國美少女~斬斷雲空",還有"
忍者亂太郎"中提到的忍者教科書就是這本啦。)
●為何伊賀與甲賀的忍術如此發達呢?
伊賀與甲賀離京都跟名古屋算是很近,而且位在重山險阻圍繞的封閉小盆地里,
自成一個小天地。可是在戰略上的位置卻是十分的重要。因為靠近日本的中央 近畿地帶,所
以受到京都的文化影響蠻深的。神社,寺院,庄園都很多。在後來 庄園制度崩壞的時候,土
豪們就一個個崛起。在戰國時代,這麽小的土地居然有60個土豪,但是因為土地都很小,所以
大家都想奪取對方的土地,於是每家人家大概都會養個30-40個兵,以便對付"敵國"(這非常類
似台灣當年開墾土地時代,
閩南人各村莊之間的為土地而械鬥的情形,也有些類似閩客互斗)。這里的競爭 是超乎外人
想像的激烈,土豪們互相結盟,互相探查敵情,也互相屠戮,被打擊的土豪一但垮了,就很難
再爬起,也難怪這種有山地,征戰又激烈的地方,會成為 忍術發展的大本營。時間久了,各
土豪之間就慢慢發展出一種平衡,然後忍術也開始冠於全國。
●忍術的理論由來
忍者的出身多半來自農民,而不是出身高貴的武士。
忍術的山中伏擊技巧、來自住在大和、吉野、鞍馬、根來、伊賀的山地戰經驗。
京都則是忍術中使用的法術(陰陽道)發祥地、因為不遠處有比高野等佛教密宗的本山。
忍術的武芸面來自柳生流劍派、寶藏院流槍術。
●中國,韓國的移民與忍者
因為大和朝廷非常歡迎外地擁有技術的人來日本定居。所以中國跟朝鮮就有大量 的人過來。
例如製造陶器,盔甲,服裝的師傅,有很多人就是由中國與朝鮮搬到日本這些人通常都定居京
都,然後也有些人就搬到附近的伊賀或甲賀去工作。
此外,這里的異民族和歸化人(外地人落籍日本,變成日本人,改姓日本姓氏)很多。
例如德川幕府初期,因為服部半藏跟隨家康工作,就有許多伊賀,甲賀的人跟著服部 搬到江
戶去住。笄町,就是伊賀,甲賀町的轉化。在那裡還留有半藏門(服部半藏住過的老房子)的地
名。據說服部半藏就是轉化人。他的家族本是中國人,姓秦,後來因為定居日本,為了跟當地
合從而為一,就改了個日本姓,改姓服部,從此服部一家就從此誕生。
●外地工藝師傅的影響
此外,外地人傳入的科技,例如火葯在此生根,所以這里是日本很早就 有的火葯製造地。其
他的工藝人也在此生根,例如製造工藝品的 師傅,耍玩偶的師傅......各種藝人都來啦....
..因此造成伊賀,甲賀地區 有許多這樣的人,造成日後忍者可以以許多民間賣藝工藝身份的
技能 去從事諜報工作。可是在當時的社會,這種人的身分並不高尚(在他們 的故鄉中國與朝鮮,這些人的身分也不高,商人是士農工商四民之末 ,當然日本也分士農工商階級,可是士
指的是士大夫,也就是武士)。
●最愛用忍者的武將--武田信玄
因為信玄非常討厭自己國家的秘密被他人知道,所以喜歡訓練忍者。 他最愛驅使自己培養的
忍者(他叫他們為"亂波",還有"叄者"(這也 是武田家叫忍者的一種稱呼)。"亂波"的由來是來
自於甲,信,越叄地 的流浪無業遊民,或是強盜集團把他們組織化,教以山地戰還有其他 的
戰鬥技巧,於是這樣就成為忍者啦。此外,"叄者"是"間見","見方", 還有"目付"的總稱,
這些人是斥候和間諜的專家。信玄派富田鄉左衛 門去統馭"叄者"這些忍者。
●羽柴秀吉與蜂須賀小六
大家都知道,羽柴秀吉在無路可走時,曾經投靠蜂須賀小六,在他家裡吃白飯。
蜂須賀小六是在美濃地區活躍的"夜盜"(強盜,好聽一點叫做野武士,沒有找到 僱用他們的
主子的軍隊,難聽一點就說是趁著夜色出沒搶錢的山大王)。反正 干強盜集團的人通常不窮,
所以也就可以好客讓一些沒飯吃的人投靠他,到他家吃飯。後來這些人因為幫助秀吉??了墨股
城,所以化為官軍,總算洗脫強盜 污名,可是由於信長非常討厭軍紀差的爛軍隊,所以蜂須
賀小六從此跟他的強 盜集團再也不幹殺人越貨的事情,可是他們在強盜時期所訓練出來的一
身偷雞摸狗好本領卻成為當忍者的好條件,於是那些人就轉為當成羽柴秀吉軍隊 的忍者。而
且在各大戰役都有傑出的表現。
(資料來源網路-作者:不詳)
●忍者名稱的沿革
忍者這個稱謂是在日本江戶時代開始有的,不過忍者的歷史從更為久遠的時候便開始了
。據說在日本首次派譴"忍者"完成任務的,是德聖太子。在當時,忍者被人們稱為"志能便
"。根據時代和地點的不同,有各種各樣的稱謂以下是各個時期忍者的當時的稱謂:飛鳥時代
:"志能便";奈良時代:"斥候";戰國時代:叫法甚多,流傳最廣的叫法是"亂波",這
是武田信玄給起的名字。江戶時代:"忍者"。
雖然是在江戶時代正式確立了名字,但是正是從這一時代開始日本進入了較長時間的德
川家族統治的和平時期,在歷史的舞台上的活動變得越來越少。由於失去了活動的舞台,使得
忍者在歷史的舞台上漸漸地消失。以至於許多的忍術失傳。關於忍者活動的最後記載是在163
7年"島原之亂"中,忍者曾作為幕府的部署作戰。
●忍術的起源
忍術,又名隱術。關於忍術和忍者的起源說法不一,國內有人認為,忍術起源於中國漢
代的五行術,後來傳到了日本。同空手道、柔道、少林寺拳法等日本武技一樣,忍術是由中國
古武術傳到日本後逐步發展起來的日本特色武術。忍術權威著作《萬川集海》中指出:忍術思
想的根源來自中國殷周之際的姜太公呂望。是他首先提出了忍術概念,並寫在了傳世名著《六
韜》之中。後來,孫武、張良、韓信等相繼對忍術理論進行了完善。特別是孫武的《孫子兵法
》倍受忍者階級推崇。此時忍術也基本形成了由權謀·形成·陰陽·技巧等幾部分構成的雛形
。隨著忍術傳到日本,忍者也就在日本出現並發展起來。
日本人則認為忍術的理論基礎是由中國傳來日本的孫子兵法演化而來的,之後再加上修
練道和山中的伏擊戰技巧發展而成的,就是所謂的"風、林、火、山"四字真言。在平安時代
時武士階級興起之後大力吸取了山伏擊戰的兵法加以發展。到了源平時代,源義經成功的使用
了山中伏擊的技巧,完成了攻擊面戰法的理論。在南北朝時代,楠木正成發展出防禦面的兵法
,到此為止,忍術跟武術才分開成不同的系統正式獨立出來。
中國、朝鮮的移民與忍者的發展也有極大的淵源。因為古代日本很落後,所以日本政府
非常歡迎來自科技文化高度發達的中國移民到日本定居,因而受到中華文明熏陶的朝鮮人也受
到歡迎,日本人把這些移民叫做"歸化人"(雖然歡迎,但還是歧視他們,移民很難進入上流社會,而且不能沿用原居住地的語言和文化,必須改成日本姓名使用日語)。這些古代的技術
移民將大量的先進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帶到了日本,例如製造陶器、盔甲、服裝技術,以及決
定性的促進了日本忍術發展的中國武術。因為忍者的出身多半來自社會最底層的農民,而不是
出身高貴的武士。所以作為很難被上流社會接納的移民,"歸化人"們也大量的進入了忍者這
一行業。"歸化人"通常都定居京都,隨後有大量的人遷移到到附近的伊賀或甲賀去居住,這
也是和兩個地方忍術異常發達的主因。例如大名鼎鼎的服部半藏正成就是中國人,他姓秦,秦
氏家族是公元三世紀末四世紀初時從中國吳國(日本和服的傳統稱呼是"吳服",正是取自秦
氏家族出身的吳國)渡海定居日本的,之後就改了個日本姓服部。服部半藏投效德川家康,後
來移居江戶。傳說中這位忍者最終悟出了忍的真諦,這是多少代忍者所不曾有過的,至今日本
人提起他來還是交口稱贊"鬼半藏"的傳奇。
●忍術的流派和教科書
在戰亂的戰國時代,大名們需要大量的刺探敵軍情報和對敵人城市開展破壞活動,所以
忍術在這一時代出現了飛躍性的發展。忍術發達的地區有以下幾處:武藏、甲斐、越後、信濃
、伊賀、甲賀、紀伊等地區,其中伊賀、甲賀的忍術在日本是最為發達的。伊賀與甲賀離京都
很近,地勢都屬於重山險阻圍繞的封閉小盆地。雖然貧瘠,但是在戰略上的位置卻是十分的重
要:因為它們靠近日本的中央近畿地帶。在戰國時代在伊賀與甲賀的彈丸之地上先後崛起了六
十多家土豪(每家的最大兵力不超過50個人,按中國的演算法他們充其量就是小股的土匪武裝而
已)。地盤雖小,這里的競爭卻是是超乎外人想像的激烈。土豪們彼此虛情假意的結盟,暗中
互相刺探一旦抓住機會就予以對手無情的打擊。這兩塊充滿了殘忍、狡詐的血腥山地逐漸演化
成忍術發展的大本營。伊賀跟甲賀對忍者事業的最大貢獻就是對忍術的理論基礎和技能作出了
系統化,編出了一本忍者的修煉寶典——《萬川集海》。雖然流派不同,忍者們修練的經典都
是《萬川集海》這本書,這本書的內容就是教導忍者如何施行忍術的一切理論基礎與技能指導
。
在德川家族第四代將軍德川家綱時代的延寶4年(1676年),甲賀的隱士藤林保武結合中
國和日本歷代名將的思想與武學精華,參照《六韜》和《孫子兵法》的內容寫成了集忍道、忍
術、忍器於一體的忍者究極修行指南。並參照中國古籍《文選·左思·吳都賦》中的"百川派
別,歸海而匯"思想,將書命名為《萬川集海》。正如書名所示《萬川集海》就是海納百川取
各流派精髓的意思。
萬川集海》由正心、將知、陰忍、陽忍、天時、忍器六部分組成。此書成為了後來忍者修行
的必讀教材。《六韜》和《孫子兵法》是對《萬川集海》及忍術整體發展影響較深的兩部古代
著作,由此也可以看出,這些中國古代的軍事武學思想為以後日本忍術的發展壯大奠定了充實
的理論基礎,這是忍術最早的確源於中國的明證,可以說《萬川集海》是日本人學習中國古代
軍事精華和密術玄學修煉之道後的概括總結。
●一個忍者的修煉之路
忍術在日本戰國時代盛行一時是因為其極強的實用性。忍術是古代日本忍者所掌握的整
套完善的間諜情報技術體系,包括有:追蹤、偵察、諜報、保鏢、暗殺等多方面的內容。忍者
技藝超人,擅長使用劍、鉤等各種兵器與飛鏢等暗器;他們能飛檐走壁,在沙地上飛跑不發出
一點聲響;在水中屏息可長達五分鍾,如用特殊器具可在水底待上一天一夜;他們善於在水面
和水底搏鬥,甚至能潛到船底,偷聽船上人的對話......這種種的超人技能是通過非人的磨練才
能習得的。
精神修煉:忍術和其他武術流派強調體質訓練不同,它尤其強調精神上的修煉,並將其
整個的訓練體系,建立在超乎想像的精神修煉基礎上。因為忍者所執行的大多是一去不回的高風險性任務,獨自一人在敵人的巢穴中完成任務要克服對死亡、孤獨、黑暗乃至於飢餓、寒冷
、傷病等諸多困難,所以擁有強大的精神力量,是忍術之所以無堅不摧的真正原因。
作為一名忍者家族的後代,一經降生就必須接受殘酷的命運現實——或者成為忍者,或
者死。忍者從很小的時候起,就被灌輸以對主人絕對忠誠的思想:除了自己的主人,任何人命
令都不會聽哪怕是日本天皇也不行。通過從小開始這種精神洗腦而打造出的忍者比任何的宗教
信徒都更加狂熱,更加無所畏懼。不過忍者也不是像邪教徒一樣的僵屍般的戰士,它有著一套
切實可行的強大精神力量的訓練方法。這種技術才是忍術的秘中之秘,它就是東密的修行。東
密和我國的藏密,印度的雜密一樣,是佛教中密宗的一個支派,而且東密對於人體念力的開發
,向來有著自己獨特的傳承,在密教界一直以顯著快捷著稱,忍者通過通過東密秘法的修習,
錘煉自己的意志,精神變得無比純粹和堅韌,體內的潛能將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可以完全除
去心靈的迷惑和恐懼,全神貫注的投入戰斗。此外密宗認為人的身體有許多奧秘和潛能,只要
通過密宗法門的不懈努力就能使修行者發揮全部潛力,讓身體與宇宙溝通達到天人和一的境界
,這和忍者追求的極限體術不謀而合。密宗視大日如來為萬物之主,極力推崇傳承、真言和密
咒。我們在一些影視作品或者漫畫中經常可以見到忍者做出許多古怪的手勢,那便是在表述東
密主要修法之一的"九字秘印":"臨、兵、斗、者、皆、陣、列、在、前"這九字真言。
技能訓練:忍者家族的小孩不論男女,都必須繼承祖先的職業傳統,一般從五歲開始就
接受訓練。訓練的種類有五種,即平衡、靈敏、力量、持久及特殊技巧。平衡訓練從走竹竿開
始,當能夠在滾圓的竹竿上行走而不滑下,就將竹竿逐漸升高,最終要升到三四十尺高,達到
奔跑跳躍如履平地的境界,這樣就能在樹上、屋頂及牆頭上下攀援,行走如飛。靈敏的訓練也
是如此跳過插著刀片的繩子,在布滿利刃、槍尖的狹道中拐彎抹角急速穿行。持久及力量的訓
練最為艱苦,如雙手掛在樹上,支持全身,下面放滿暗器,不容你鬆手跳下,以恐懼來激發體
內的潛能作長久的支持。長跑更是忍者的基本功,要求連續跑上五十公里路而不停下來休息,
日行百里是家常便飯。至於特殊技巧訓練就更令人吃驚。除了上述說過的,還有徒手搏鬥,投
毒解毒等。化裝術更是忍者的特長,他們能製造人皮假臉,改換性別。讓一個忍者在人群中穿
行,由幾個人在一旁辨認,結果各人所見都不相同,高矮胖瘦,不一而足,真可謂"千面人"
。還有隱身術,文章開頭說到美國忍者在煙霧中突然消失就是一種,那是忍者事先挖好一個地
洞,然後趁著煙霧掩護跳入地洞,令追捕者失去目標,以為真有"隱身術"(不過一般這樣的
洞都是挖在樹林等便於遮掩躲藏的地方,像電影里那樣在水泥地上消失也太誇張了)。
體質訓練:忍術對於身體訓練的強度也是非常殘忍的。忍術所包括的內容,每一項忍者
都必須精通。並且每項訓練,都全是死亡淘汰賽,無法承受的人是不允許生存的。除了常規訓
練外,忍術還包括多種"怪力訓練",忍者通過它進一步磨練意志,忍耐力,生存能力等等。
這種怪力訓練諸如連續數天不食不動,殺死自己的同伴,以及與猛獸搏鬥等,是令人難以想像
的。
通過這些死亡率極高毫無人性的修行,忍者從精神到肉體都實現了超人的飛越。獲得了
超越常人的毅力、耐力、戰鬥力。通過忍術的訓練而倖存的忍者,個個都是一部絕對可靠的全
功率戰斗機器。
●忍者與武士
戰國時代中,雖然同為大名服務,不過忍者和武士的身份分別可謂天上地下,形象一點
說就是忍者是家奴,武士是家臣。由於忍者們乾的大都是涉及到上層權力爭斗的秘密事件,而
且危險性相當大,因此他們的結局往往十分可悲。危險首先來自僱主。這些陰險毒辣的社會頭面人物在不擇手段達到自己的目的後,怕事情內幕泄露,往往將執行任務的忍者殺死滅口。
忍者雖然本領超人,但執行任務中也經常有失算的時候。有一個忍者冒著夏日的酷暑,
潛入一個諸侯住宅行刺。為了不發出聲響他硬是用手在土中挖洞,用了十幾天的時間才潛入室
內的榻榻米之下。就在即將大功告成的時候,他身上的汗臭找來了蒼蠅和蚊子,昆蟲的嗡嗡叫
聲引起一個衛士的懷疑,於是衛士抽刀向下刺穿地板,將藏匿在下面的忍者殺死。
忍者最可怕的敵人是武士。武士在明處,忍者在暗處,防不勝防,故武士最憎恨忍者,
忍者一旦被武士捕獲,必然受到最殘酷的刑罰處死。活剝皮就是酷刑的一種,皮膚被一片片剝
下來,極其痛苦,而又不能立即死掉。所以忍者是絕對不肯讓武士活捉的。這里講述一位最富
有傳奇性的忍者的遭遇。這位忍者名叫猿飛,因為他有象猿猴一樣在樹上攀援飛躍的本領,來
去無蹤;同時他徒手格鬥的武功也很好,人們根本無法捕捉他。有一次他被派去偵察住在某城
堡中的一個將軍,偷聽到將軍和一位大臣的密談。可當他離開城堡時被守衛發現,他立即躍上
城牆,巧妙地避開了追趕的人,但當他跳落花園時,踩上了一隻暗設的捕熊鋼夾,將他的腿緊
緊夾住。這時將軍手下的衛士圍了上來,猿飛見狀,一刀將夾住的腿砍斷,單腳逃了很長一段
距離。可終因失血過多,難以支持。猿飛見衛士越來越近,知道自己沒有希望逃脫,便索性站
定、大聲辱罵了追趕他的衛士,用劍毀掉自己的面容,使人無法辨認,然後揮劍砍斷自己的的
脖子。一個聞名遐邇的忍者就這樣可悲地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那些倖存下來的忍者也往往很寂寞的了卻殘生。侍奉德川家康多年的"鬼半藏"可謂黑
白道俱通的忍者,他身為德川家康信任,無數次的拯救過德川家康的姓名,還多次揮戈上陣參
加三河軍團的征戰,他的一生可謂是忍者最輝煌的典型了,臨死時的俸祿也只是八千石而已,
只是同等功勛武士出身將領待遇的零頭......
為何伊賀與甲賀的忍術如此發達呢? 伊賀與甲賀離京都跟名古屋算是很近,而且位在重
山險阻圍繞的封閉小盆地里,自成一個小天地。可是在戰略上的位置卻是十分的重要。因為靠
近日本的中央近畿地帶,所以受到京都的文化影響蠻深的。神社,寺院,庄園都很多。在後來
庄園制度崩壞的時候,土豪們就一個個崛起。在戰國時代,這麽小的土地居然有60個土豪,但
是因為土地都很小,所以大家都想奪取對方的土地,於是每家人家大概都會養個30-40個兵,
以便對付"敵國",忍者就成為了重要的力量。
最愛用忍者的武將--武田信玄因為信玄非常討厭自己國家的秘密被他人知道,所以喜歡訓
練忍者.他最愛驅使自己培養的忍者(他叫他們為"亂波",還有"叄者"(這也是武田家叫忍者的一
種稱呼)."亂波"的由來是來自於甲,信,越叄地的流浪無業遊民,或是強盜集團把他們組織化,教
以山地戰還有其他的戰鬥技巧,於是這樣就成為忍者啦.此外,"叄者"是"間見","見方",還有"目
付"的總稱,這些人是斥候和間諜的專家.信玄派富田鄉左衛門去統馭"叄者"這些忍者.
●著名忍者一覽
百地三太夫,又名百地丹波。是一個以伊賀上野為駐點的土豪、乃伊賀上忍三大家之一
。在鬼瘤砦擊退了織田信雄的伊賀平定軍。終身與織田家抗戰到底的傳奇式忍者。
石川五右衛門,伊賀忍者。作為百地三太夫的部下,曾經潛入大坂城想刺殺豐臣秀吉。
可惜由於不慎觸動寶物"千鳥的香爐"而被發現,後被豐臣秀吉處死。
風魔小太郎,相州亂波的首領。侍奉了北條家五代家主。為北條家收集戰時情報和進行
破壞敵國的活動。傳說風魔小太郎身高七尺二寸,據說在北條家滅亡後在江戶城組織盜賊集團
。他所率領的"風魔黨"是活躍於黑道上的忍者集團,在日本民間流傳著甚多的傳說。
鈴木佐大夫,雜賀眾的頭領。雜賀眾是一個以鐵炮(火槍)作為主要武器的傭兵集團。由於當時鐵炮珍貴,所以雜賀眾的戰力自然不容忽視。與本願寺勾結抗擊織田信長。後來在與豐臣
秀吉的戰斗中被殺!
Ⅱ 看雲識天氣中的說明方法
(如果表格看不清的話,到原來的地址里去看http://www.pep.com.cn/200406/ca426522.htm)
17 看雲識天氣
課文研討
一、整體把握
這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兩個方面介紹了雲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形態的雲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光彩的雲和天氣的關系。
文章先說不同形態的雲和天氣的關系。第1段是概述,語言很有特點。先總說一句:「天上的雲,真是姿態萬千,變化無常。」接下來,作者運用比喻和排比把雲的萬千姿態描繪得非常生動形象,能夠激發讀者的想像。學習這段語言,教師要讓學生熟讀,細細體味語言的美妙,盡情想像藍天白雲的奇妙變化,甚至可以讓學生模仿寫作。
接下來的4段具體介紹雲的形態和天氣的關系。第2段是後面三段的「綱」: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低而厚的雲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教師提示學生思考:此處為什麼用「往往」「常常」作限制詞,不用行不行?)後面三段就是遵循這個「綱」展開的。這就是文章的思路。教師要引導學生把這個思路理清。理清了思路,看文章才不盲目。
具體到一段文字中,也是有思路的。第3段對應第2段中的「薄雲」「晴朗」。薄雲分幾類呢?薄雲有什麼特點呢?薄雲分為「卷雲」「卷積雲」「積雲」和「高積雲」。它們分別有自己的特點,又有共同的地方。教師要引導學生找出它們各自的特點和共同點。這一段分四層,非常清晰,教師可讓學生自己寫出來。作者清晰的思路是通過分類別的方法來表現的。把薄雲分為四種,一一介紹,有條不紊,值得學生學習和借鑒。
第4、5段對應第2段中的「厚密」「陰雨風雪」,寫作思路與上面幾段相同。從第6段開始,文章轉入了另外一層意思,即「雲的光彩與天氣的關系」。應該說,「雲的光彩」是被第1段中「天上的雲,真是姿態萬千,變化無常」所涵蓋的,所不同的是3、4、5段是從雲的形態與天氣的關系的角度來說明的,第6段轉為從雲的光彩與天氣的關系的角度來說明。教師要引導學生看出說明角度的變化,並且總結寫作經驗:善於從不同的角度來說明事物。按照雲的不同的光彩,作者把雲分為四種:暈、華、虹、霞。作者還把它們之間的差別作了介紹,這是比較說明。作者還引用了諺語,說明這是經過人民群眾實踐檢驗了的,是生活經驗的總結。這一段的層次也很清晰。由此可啟發學生總結出本文寫作層次清晰的特點。
本文的寫作特點:1.層次清楚,有綱有目;2.能抓住雲的特點來進行說明;3.語言生動,運用比喻、擬人和排比等修辭手法,把雲寫得生動形象;4.運用分類別的說明方法。
二、問題研究
1.這是一篇科普文,教學重點應放在對天氣知識的學習上呢?還是放在說明文的學習上呢?還是兩者兼有呢?如果放在對天氣知識的學習上,很容易上成地理課,應該以學習文章的閱讀規律為重點,把握這一類文章的特點。對天氣知識的學習可適當進行,一點不學也是不可能的。但要把對天氣知識的學習滲透在閱讀的訓練中。
2.對於雲的名稱的理解是有一定難度的,可結合課本前面的彩色插頁加深理解。比如「卷雲」的圖片中,卷雲呈現出捲起的樣子,有一個小鉤。另外,文中看雲的角度是從地面往上看,不是從飛機上往下看。
練習說明
一 默讀課文,完成下面兩題。
1.看雲識天氣最基本的經驗是(用課文中的原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設計一種表格,列出雲及其光彩的種類、特徵和它們分別預示的天氣情況。
參考答案:
1.這道題檢查學生把握中心句的能力。中心句是「天空的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那些低而厚密的雲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解題思路是:本文主要介紹雲和天氣的關系,第1段先用生動的語言描繪雲的千姿萬態,最後一句話總結,點明中心,後面的文字是對它的具體說明。
2.雲的種類繁多,學生掌握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通過設計表格,可以幫助學生掌握雲的種類,從而更加清楚地理解課文。解答這道題的思路是,先把雲分成兩大類:按照雲的形態可分為晴天的雲和雨雪天氣的雲;再按照雲的光彩分為四種。列表如下:
晴天雲簡表
雲名 雲的形態變化 高度 厚度 天氣徵兆
卷雲 像羽毛像綾紗,絲絲縷縷地漂浮著 最高 最薄 象徵晴朗
卷積雲 像水面的鱗波,是成群成行的卷雲 很高 很薄 無雨雪
積雲 像棉花團,上午出現,傍晚消散 2 000米左右 較薄 陽光溫和
高積雲 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扁球狀,排列整齊 2 000米左右 較薄 天晴
雨雪冰雹雲層變化簡表
雲名
變化過程
形狀
位置
天氣徵兆
卷層雲
卷雲聚集,向前推進 像白綢幕蒙住天空 高
晴轉陰
高層雲
卷雲越變越厚 像毛玻璃遮著太陽 低
將下雨雪
雨層雲
高層雲變得更厚 暗灰色雲塊密布天空 更低
雨雪連綿
積雨雲
積雲迅速形成高大雲山 烏雲密布天空 更低
雷雨冰雹
雲的光彩簡表
光名
產生和分布情況
色彩
天氣徵兆
暈
產生在卷層雲上,分布在日月周圍 里紅外紫
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
華
產生在高積雲邊緣部分 里紫外紅
華環由小變大,轉晴;由大變小,轉陰雨
虹
雨過天晴,在太陽對面的雲幕上 彩色圓弧
東虹轟隆西虹雨
霞
早、晚,太陽照著對面的雲彩 雲層變紅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二 有些事物很難描摹,打個比方,就容易講清楚,而且顯得生動活潑,很有趣味。仿照下面的示例造句。
示例:天上的雲……像峰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
造句:
1.夜幕四合,周圍的群山,……
2.遠處的霓虹燈亮了,……
此題旨在考查學生對比喻句的掌握(在形式上還應該是排比句)。
參考答案:
1.夜幕四合,周圍的群山,像駝峰,像閘門,像卧佛,像長蛇,……
2.遠處的霓虹燈亮了,像眼睛,像流星,像綵綢,像長虹,……
解答此題主要靠想像和聯想。從形狀入手,既考慮靜態,又考慮動態。
三從下面兩題中任選一題,開展活動。
1.從現在開始的幾十天內,每天抽個時間,練習看雲識天氣,判斷當天或第二天的天氣情況,輪流發布天氣預報,看誰預報得准確。
2.民間流傳著許多關於天氣的諺語,請在課外搜集一些(可以查閱資料或向有經驗的長輩請教),分類積累。
此題考查學生的動手能力。答案從略。
教學建議
一、復習鞏固比喻這種修辭手法,積累課文中的比喻句。
二、建議教師運用多媒體手段,讓學生觀看雲的圖片,加強感性認識。
三、教師不要講得太多,主要通過學生的讀書、討論和教師的答疑來完成。
四、結合「有關資料」教給學生一些關於天氣的諺語,並運用於生活中。
有關資料
一、看雲識天氣的一些諺語
千百年來,我國勞動人民在生產實踐中根據雲的形狀、來向、移速、厚薄、顏色等的變化,總結了豐富的「看雲識天氣」的經驗,並將這些經驗編成諺語。我們在這里將這些有關「看雲識天氣」的諺語匯總在一起,有興趣的朋友不妨留心作一些觀察對照。
「天上鉤鉤雲,地下雨淋淋」:鉤鉤雲氣象上叫做鉤卷雲,它一般出現在暖鋒面和低壓的前面,鉤卷雲出現,說明鋒面或低壓即將到來,是雨淋淋的先兆。但是,雨後或冬季出現的鉤鉤雲,則會連續出現晴天或霜凍,所以又有「鉤鉤雲消散,晴天多乾旱」,「冬鉤雲,曬起塵」的諺語。
「炮台雲,雨淋淋」:炮台雲指堡狀高積雲或堡狀層積雲,多出現在低壓槽前,表示空氣不穩定,一般隔8~10小時左右有雷雨降臨。
「雲交雲,雨淋淋」:雲交雲指上下雲層移動方向不一致,也就是說雲所處高度的風向不一致,常發生在鋒面或低壓附近,所以預示有雨,有時雲與地面風向相反,則有「逆風行雲,天要變」的說法。
「江豬過河,大雨滂沱」:江豬指雨層雲下的碎雨雲,出現這種雲,表明雨層雲中水汽很充足,大雨即將來臨。有時碎雨雲被大風吹到晴天無雲的地方,夜間便看到有像江豬的雲飄過「銀河」,也是有雨的先兆。
「棉花雲,雨快臨」:棉花雲指絮狀高積雲,出現這種雲表明中層大氣層很不穩定,如果空氣中水汽充足並有上升運動,就會形成積雨雲,將有雷雨降臨。
「天上灰布懸,雨絲定連綿」:灰布雲指雨層雲,大多由高層雲降低加厚蛻變而成,范圍很大、很厚,雲中水汽充足,常產生連續性降水。
「雲往東,車馬通; 雲往南,水漲潭;雲往西,披蓑衣;雲往北,好曬麥」:根據雲的移動方向來預測陰晴,雲向東、向北移動,預示著天氣晴好;雲向西、向南移動,預示著會有雨來臨。雲的移動方向,一般表示它所在高度的風向。這一諺語說明的是雲在低壓內不同部位的分布情況。它適用於密布全天、低而移動較快的雲。
「烏雲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指太陽落山時,西方地平線下升起一朵城牆似的烏雲接住太陽,說明烏雲東移,西邊陰雨天氣正在移來,將要下雨。一般來說,如接中雲,則當夜有雨;如接高雲,則第二天有雨。但如西邊的烏雲呈條塊狀或斷開,或本地原來就多雲,那就不是未來有雨的徵兆了。
「西北天開鎖,明朝大太陽」:指陰雨天時,西北方向雲層裂開,露出一塊藍天,稱「天開鎖」。這說明本地已處在陰雨天氣系統後部,隨著陰雨系統東移,本地將雨止雲消,天氣轉好。
「太陽現一現,三天不見面」:指春、夏時節,雨天的中午,雲層裂開,太陽露一露臉,但雲層又很快聚合變厚,這表明本地正處在准靜止鋒影響下,准靜止鋒附近氣流升降強烈、多變。上升氣流增強時,雲層變厚,降雨增大;上升氣流減弱時,雲層變薄,降雨減小或停止;中午前後,太陽照射強烈,雲層上部受熱蒸發,或雲層下面上升氣流減弱,天頂處的雲層就會裂開。隨著太陽照射減弱,或雲層下部上升氣流加強,裂開的雲層又重新聚攏變厚。因此,「太陽現一現」常預示繼續陰雨。這句諺語和「太陽笑,淋破廟」「亮一亮,下一丈」等諺語類同。
「天上鯉魚斑,明天曬谷不用翻」(瓦塊雲,曬煞人):鯉魚斑是指透光高積雲,產生這種雲的氣團性質穩定,到了晚上,一遇到下沉氣流,雲體便迅速消散,次日將是晴好天氣。但是,如果雲體好像細小的魚鱗,則是卷積雲,這種雲多發生在低壓槽前或台風外圍,近期會刮風或下雨,所以又有「魚鱗天,不雨也風顛」的諺語。
「雲往東,刮陣風;雲往西,披蓑衣」:這里所指的雲,是低壓區里的低雲。低壓是自西向東的(實際上往往是自西南向東北移動)。雲往西,說明該地處於低壓前部,本地將因低壓移來而降雨;雲往東,說明低壓已經移過本地,本地處於低壓後部,天氣即將轉晴,轉晴之前常常要刮一陣風。
「雲鉤向哪方,風由哪方來」:雲鉤指的是鉤卷雲的尾部,出現在高空,有時上端有小鉤,也有排列成行的。上端小鉤所指,是高空風的方向,而高空風往往又與地面相聯,所以根據雲鉤方向大體可測知風的來向。
「早上烏雲蓋,無雨也風來」:是說早晨東南方向有黑雲遮日,預示有雨。因為早晨吹暖濕的東南風,溫度較本地空氣為高,形成上冷下熱,水汽易上升成雲,再加上白天地面受熱,空氣對流上升,更促使雲層抬高,水汽遇冷成水滴,從而可能使天氣變為不風即雨的情況。
「黃雲上下翻,將要下冰蛋」:黃雲多是暖濕空氣強烈上升所致,出現這種情況多降陣雨與冰雹。
「山戴帽,大雨到」:山戴帽是說氣壓低,空中水汽多在山頂形成雲層。至於是否會降雨,一般要視情況而定,如雲逐漸降低且加厚,降雨的可能性大,反之,雲逐漸抬升變薄,下雨的可能性就小。
「雲吃霧下,霧吃雲晴」:見到霧之後來了雲,可能低氣壓要來臨,是要下雨的兆頭。反之,如雲消霧起,表示低氣壓已過,晴朗天氣即將來臨。
「日落射腳,三天內雨落」:指太陽從雲層的空隙中照射下來,稱「日射腳」,傍晚出現日射腳,說明對流作用強烈,預示有雨。
「早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早晨東方無雲,西方有雲,陽光照到雲上散射出彩霞,表明空中水汽充沛或有陰雨系統移來,加上白天空氣一般不大穩定,天氣將會轉陰雨;傍晚如出晚霞,表明西邊天空已放晴,加上晚上一般對流減弱,形成彩霞的東方雲層,將更向東方移動或趨於消散,預示著天晴。
「久晴大霧陰,久陰大霧晴」:指的是久晴之後出現霧,說明有暖濕空氣移來,空氣潮濕,是天陰下雨的徵兆;久陰之後出現霧,表明天空中雲層變薄裂開消散,地面溫度降低而使水汽凝結成輻射霧,待到日出後霧將消去,就會出現晴天。
在暖季的早晨,如天邊出現了堡狀雲,表示這個高度上的潮濕氣層已經很不穩定,到了午間,低層對流一旦發展,上下不穩定的層次結合起來,就會產生強烈的對流運動,形成積雨雲而發生雷雨。所以有「清早寶塔雲,下午雨傾盆」的諺語。
另外,有天氣預兆的雲在演變過程中,往往具有一定的連續性、季節性和地方性。當天空中的雲按照卷雲、卷層雲、高層雲、雨層雲這樣的次序從遠處連續移來,而且逐漸由少變多,由高變低,由薄變厚時,就預示著很快會有陰雨天氣到來;相反,如果雲由低變高、由厚變薄、由成層而崩裂為零散狀的雲時,就不會有陰雨天氣。在暖季早晨,天空如出現底平、頂凸、孤立的雲塊(淡積雲),或移動較快的白色碎雲(碎積雲),表明中低空氣層比較穩定,天氣晴好。
此外,雲的顏色也可預兆一定的天氣,如冰雹雲的顏色先是頂白底黑,而後雲中出現紅色,形成白、黑、紅色亂絞的雲絲,雲邊呈土黃色。黑色是陽光透不過雲體所造成的;白色是雲體對陽光無選擇散射或反射的結果;紅黃色是雲中某些雲滴(直徑在千分之一到百分之一毫米之間)對陽光進行選擇散射的現象。有時雨雲也呈現淡黃色,但雲色均勻,不亂翻騰。還有不少諺語是從雲色和雲形來預兆要下冰雹的。例如,內蒙古有「不怕雲里黑,就怕雲里黑夾紅,最怕黃雲下面長白蟲」等諺語,山西有「黃雲翻,冰雹天;亂攪雲,雹成群;雲打架,雹要下」「黑雲黃雲土紅雲,翻來覆去亂攪雲,多有雹子災嚴重」等諺語。還有「午後黑雲滾成團,風雨冰雹一齊來」「天黃悶熱烏雲翻,天河水吼防冰蛋」等說法,這些都說明當空氣對流強盛,雲塊發展迅猛,像濃煙一股股地直往上沖,雲層上下前後翻滾時,就容易下冰雹。
二、看雲識天好出遊
天氣狀況對戶外活動者來說非常重要,因為遭遇惡劣天氣多半起因於天氣驟然變化。為了享受快樂的戶外生活,旅遊者在收聽天氣預報的同時,需要掌握一定的氣候知識,學會看雲識天氣,使自己能夠從容應對天氣的異常變化。
這里介紹10種雲層形式,有「積」字表示雲的形狀是塊狀(無關大小),有「層」字表示天空布滿陰沉的雲。每種類型都給出了分布的大約海拔高度,雲層越高,天氣越好。在極地地區,同種類型的雲層會在更低海拔的天空出現。
卷積雲:小圓塊積雲,看上去如同波紋狀,常被稱為「魚鱗天」,通常海拔高度5 000~8 000米,一般預兆晴朗天氣。
高積雲:類似於卷積雲,預兆天氣良好,但它的覆蓋范圍更廣,雲層更厚,白中有暗。通常出現於暴雨之後,懸浮在5 000~6 000米的高空。
積雨雲:為低層雷雲,雲色烏暗。塔形雲層高可達6 000米,頂部平雲層被稱作砧頂。積雨雲常帶來強風暴雨、雷鳴和閃電。上層類似假卷雲,頂層類似假雨雲。
積雲:很易於識別,蓬鬆狀白雲,如同團團棉絮,飄浮在空中。如果彼此分開意味著又是美好的晴天,可是如果發展得越來越大,前端越來越多,很可能會帶來一場突然降臨的暴雨。位於海上碧空中的積雲,通常表明離陸地已經不遠,高度一般不超過2 500米。
卷雲:由冰晶形成的高層縷狀雲,這也是它看上去純白色的原因,經常稱作馬尾雲。它們也通常意味著天氣晴朗,高5 000~9 000米。
卷層雲:由冰顆粒形成,看上去像白雲的紋路,這些是惟一會在太陽或月亮周圍產生光暈的雲層。如果卷層雲擴展,意味著天氣晴朗;如果卷層雲縮小,意味著將要下雨;如果天空籠罩著卷雲,卷雲上部的天空變暗,逐漸形成卷積雲,這預示著雨雪的來臨。
高層雲:在陽光或月光照耀下,看上去像灰色的幕幔。如果濕空氣靠近,雲盤消失,雲層變厚、變暗,直至下雨,高可達2 500~6 000米。
雨層雲:為低層烏雲,籠罩在空中,意味著4小時之內會有降雨,通常會持續幾小時。
層積雲:低層覆瓦狀雲層,通常覆蓋整個天空。雲層較薄,陽光可以透射下來。它們可能會帶來雷陣雨,但一般會在午後消失,留下一片晴朗明亮的藍天。高度低於2 500米。
層雲:雲層最低,猶如濃霧籠罩在空中,剛開始出現時經常會被誤認為是高山濃霧。它們並非很自然的雨水雲,但也可以形成蒙蒙細雨。如果在夜間它越來越厚,覆蓋在清晨空中,通常這會是晴朗的一天,高度不超過2 500米。
Ⅲ 一些名人的學習方法
1.培根的讀書方法
培根認為,「讀書的目的是為了認識事物原理。·····為了尋找真理,啟迪智慧」。與此同時,他還告誡人們讀書時應注意的三個方面。
第一,讀書不宜太慢。
培根認為「讀書太慢會弛惰」,因此,他希望人們讀書應思想敏銳,注意力集中,不要過慢,這樣容易生效。
第二,不要裝模作樣。
培根認為「為裝潢而讀書是欺人」。
第三,不要照搬書本。
培根認為「只按照書本辦事是獃子」。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書獃子」,他們最明顯的特點是書上怎麼說便怎麼辦,一點也不知變通或靈活使用。
既然如此,培根又提倡什麼樣的讀書方法?究竟如何讀書才算合理的呢?歸納起來,大約有三點。
第一,對於不同的書,可採取不同的閱讀方法。
他認為「書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須淺嘗,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數需要仔細咀嚼,慢慢品味。所以,有的書只要讀其中一部分,有的書只須知其中梗概,而對於少數好書,則要通讀,細讀,反復讀。
第二,對不同的書可作不同的選擇。
由於古今中外的書浩如煙海,它們的類別和內容各不相同,在此情況下,培根認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知識結構加以適當選擇。在他看來,「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邏輯修辭使人善辯」。
第三,光讀書求學問還不行,還得運用和實踐。
培根是個非常聰明智慧得人,不單純是個學者,還涉足政壇,參與政治,曾任英國女王得掌璽大臣,因此,他一直注意並強調書本知識得運用和書本知識與實踐經驗得結合。他說:「學問雖能指引方向,但往往流於淺泛,必須依靠經驗才能紮下根基。」
為了使人進一步理解他所說的意思,他又將幾種人的情況加以比較說:「狡詐者輕鄙學問,愚魯者羨慕學問,聰明者則運用學問。知識本身並沒有告訴人怎樣運用它,運用的智慧在於書本之外。這是技藝,不體驗就學不到。
2.歌德的讀書方法
第一,歌德認為知識和真理應當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和不懈追求而去獲得。
他認為真理是應該通過學習、思考、探索和辛勤的勞動而去獲得,如果上帝恩賜,唾手可得,那就沒有多大意義。
第二,歌德主張對每一門學科都要專心去學,盡量學好它。
當時德國的一般學校里課程安排很多,有些設置不一定合理,歌德對此很有自己的看法,他提出了自己的學習主張:一個人不能騎兩匹馬,騎上這匹,就要去掉那匹。聰明人會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專心致志地去學一門,學一門就要把它學好。 第三,歌德認為僅有書本知識不夠,還需要實踐和運用。
歌德不僅博覽群書,諳熟音樂、繪畫、雕塑等各門藝術,而且一向注意運用,關注到書本知識和實踐知識地結合。他曾說:「理論本身對它自己是沒有用處的,但它卻使我們相信各種現象之間的關聯性。」他又說:「因為我們對自己學習過的東西,歸根到底,只有能在實踐中運用得上的那一部分才記得住。」實踐和運用不僅能加強記憶,而且也能增強我們的判斷能力。
第四,歌德主張向古代的經典學習。
歌德早年曾與席勒等人在文學上發動「狂飆運動」,為德國的浪漫主義代表作家,但是他還是希望人們要向古代的經典作家學習,並不因自己開啟浪漫主義風氣而拋棄古代經典。在談到當時德國戲劇時,他說:「我們要學習的不是同輩人和競爭對手,而是古代的偉大人物。他們的作品從許多世紀以來一直得到一致的評價和尊敬。一個資稟直正高超的人就應感覺到這種和古代偉大人物打交道的需要,而認識這種需要正是資稟高超的標志。讓我們學習莫里哀,讓我們學習莎士比亞,但是首先要學習古希臘人,永遠學習希臘人。」
總之,歌德是個好學不倦的人。正由於他的勤奮讀書和刻苦探索,以及他人格的偉大,才使他集文學創作與科學研究於一身,成為德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
3. 列夫·托爾斯泰的讀書方法
第一,善於總結和回顧自己的讀書經歷,並加以歸納。
1891年,六十餘歲的托爾斯泰曾在給一位友人的一封信中開了一份書單,題為《對我產生了印象的書籍》。在這份書單中他把過去各個年齡階段所閱讀的書籍分成「印象深」、「印象很深」、「印象極深」這樣三個層次,這說明他還是很善於總結和回顧自己的讀書經歷的,這可以視為托爾斯泰第一個值得引起重視的讀書方法。
第二,托爾斯泰認為讀文學作品,一定要注意作者的性格。
他在1853年的日記中寫道:「讀書,尤其讀純文學的書——要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該作品中所表現的作者的性格上。」既關心文學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更關注「文學作品中所表現的作者的性格」,這可以視為托爾斯泰第二個值得引起重視的讀書方法。
第三,托爾斯泰喜歡朗讀文學作品,並在誦讀中感受或評判一篇文學作品的好壞。
托爾斯泰在休息、閑暇或與友人聊天的時候,經常會動情地朗讀起他所喜歡的一些文學作品,並經常因朗讀而感動地掉下眼淚。有時候,他在朗讀之後,還會加以評說。象托爾斯泰這樣喜歡朗讀別人的作品,然後再加以評說的情況,在其他著名作家的身上並不多見,但這對於加深一篇文學作品情愫和內涵的理解,卻有極大的好處,這不妨可視為托爾斯泰第三個值得引起重視的讀書方法。
除了以上三點以外,托爾斯泰還有一些讀書方法也應值得注意。例如,他在閱讀書籍之外,還經常喜歡與人談論,交流思想和讀書心得等等。
4. 列寧批註閱讀法
列寧酷愛讀書,在緊張的革命斗爭生活中,甚至在被捕、流放中仍然手不釋卷。他讀書時很喜歡在書頁的空白處隨手寫下內容豐富的評論、注釋和心得體會。有時還在書的封面上標出最值得注意的觀點或材料。一旦讀到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著作,他還在書的扉頁上或封面上寫下書目索引,特別註明書中的好見解、好素材及具有代表性的錯誤論斷的所在頁碼。列寧把做批註視為一種創造性勞動,非常認真地加以對待,從不馬虎草率。他一般使用鉛筆批註,很少用鋼筆。他寫批註的過程,可以說是與書的作者探討甚至激烈爭論的過程。每當讀到精闢處,他就批上「非常重要」、「機智靈活」、「妙不可言」等,讀到謬誤處,就批上「廢話!」、「莫名其妙!」等等,有的地方則乾脆寫上「哦,哦!」、「嗯,是嗎?!」、「哈哈!」、「原來如此!」等等。其讀書入神之態,躍然紙上。更有價值的是,列寧的重要著作《哲學筆記》就是在讀哲學書籍時寫的批註和筆記匯編而成的。它被公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經典著作之一。認真寫批註,可以促使自己在讀書時開動腦筋,認真鑽研,把握書的主要內容,也可以督促自己動手筆錄,記下某些感受、某個思想火花。將來重溫此書,還可進行比較,看看當初的認識是否正確,是一種有效的讀書方法。
那麼,列寧又是怎樣提高閱讀速度的呢?
列寧讀書的速度和理解的深度異常驚人。有一次,一位老布爾什維克見列寧捧著—本很厚的外文書在快速翻閱,便問他要把一首詩背下來需要讀多少遍,列寧回答說:只要讀兩遍就可以了。
列寧之所以具有如此強的記憶力,是與他讀書過程中的專心致志分不開的。他讀起書來,對周圍的一切就理會不到了。有一次,他的幾個姐妹惡作劇,用6把椅子在他身後搭了一個不穩定的三角塔,只要列寧一動,塔就會傾倒。然而,正專心讀書的列寧毫未察覺,紋絲不動。直到半小時後,他讀完了預定要讀的一章書,才抬起頭來,木塔轟然倒塌……
這個故事說明,要想把書讀透、記牢,必須高度集中注意力。古人早就說過:「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看不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有不到者乎?
5. 恩格斯的讀書方法
恩格斯的讀書方法之一是重視讀原著,一般不輕易使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1884年8月6日,德國社會民主黨人格奧爾格·享利希·福爾馬爾給恩格斯寫了一封信,說有一位女士對社會主義感興趣並打算研究社會科學,但不知進哪一所高等學校才好。恩格斯復信道,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大學里每一門科學尤其是經濟學被糟蹋得很厲害,關鍵是要自學,並掌握有效的自學方法。恩格斯在信中說:「從真正古典的書籍學起,而不是從那些最要不得的德國經濟學簡述讀物或這些讀物的作者的講稿學起」,「最主要的是,認真學習從重農學派到斯密和李嘉圖及其學派的古典經濟學,還有空想社會主義聖西門、傅立葉和歐文的著作,以及馬克思著作,同時要不斷的努力得出自己的見解。」也就是說,要系統地讀原著,因為「研究原著本身,不會讓一些簡述讀物和別的第二手資料引入迷途。」(《馬克思恩格斯(資本論)書信集》)。從其閱讀過的書目來看,他雖然也讀過大量的通俗小冊子,報刊等,但花功夫最大,讀得最多的還是那些經典原著。他認為,系統讀原著是從事研究的一種正確的讀書方法。這樣,可以了解一個理論的產生、發展和完善的過程,不僅可以全面系統地掌握基本原理,而且可以掌握其發展過程,了解這一理論的全貌。
6. 馬克思的讀書方法
第一,讀書喜做摘要和筆記。
馬克思讀書,很有系統性,經常是帶著目的有針對性地閱讀。每逢書中他自認為重要和有參考價值的地方,都加以摘要,並做筆記。
第二,堅持有規律性的讀書生活。
馬克思的一生雖然顛沛流離,在法國等許多國家流浪或暫寓,但他的讀書生活一直沒有間斷。自從1849年夏遷居倫敦後,馬克思的經濟陷入困境,家庭生活十分艱難。但他依然堅持讀書和科研工作,並在其中找到了「無窮的安慰」。他當時每天早上9時准時來到大英博物館閱覽圖書,直到晚上7時回家。不管風吹雨打,春夏秋冬,每天都是如此。連博物館里的工作人員都認識他了,知道他的專座。由於多年從不間斷的閱讀,以致他的座位底下出現了他雙腳踩出的印痕。
第三,緊張的閱讀和輕松的閱讀有機結合。
馬克思主要從事的是政治經濟、哲學、政治學等方面的研究,他在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孜孜不倦,數十年如一日,因而閱讀任務也相當繁重和緊張。由於馬克思早年愛好文學,喜歡閱讀文學作品,並曾做過當詩人的夢。因而,每當他工作疲倦,在理性的書籍里徜徉過久而需要休息時,他便捧起一本詩集,或者是一部小說,走進另一世界,並以此來調劑和舒緩自己疲勞而又綳緊的大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四,明確和妥善認識書籍閱讀和自身創造之間的關系。
對於書籍,由於對個人的幫助不一樣,所以每個人也都作出了不同的理解和評價。如有些人把書視為自己的朋友,有的視為老師,有的視為精神食糧,有的視為智慧或快樂的來源,有的視為人類進步的階梯。也有的人把他作為自己的裝飾品,附庸風雅。但馬克思卻不一樣。雖然他早年也得到過書的啟示,讀過難以計數的書,可他卻指著案桌上的書,對他的朋友說:「他們是我的奴隸,必須按我的意志為我服務。」
這些話在有些人看來,或者會以為馬克思有點狂傲,但在這里,至少可以說明三點:第一,馬克思讀書,既鑽得進,又拔得出;第二,馬克思把歐洲當時的所有經典著作大致上都讀通了,他沒有拜服其下,而是站在這些經典之上,又站在時代的高度以審視的眼光加以俯瞰,所以站得高,看得遠;第三,馬克思讀書,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境界,否則是說不出這種話,難有這樣的體會的。
當然,除了方法以外,馬克思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時代的高峰,形成一個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是與他終身刻苦勤奮的攻讀以及勇於探索和創造的精神密不可分的。他曾說:「在科學上是沒有平坦的大道可走的,只有在崎嶇攀登的小路上不畏勞苦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
7. 伍爾芙夫人的讀書法
第一步是盡量敞開胸懷,來容納作者給自己帶來的無數印象;第二步是比較與判斷。第二步比第一步復雜得多、困難得多,必須經過廣泛的閱讀,有充分的理解力和很好的記憶力,才有可能進行生動有力的比較。更難的是對作品作出確切的評價,指出它的失敗與成功,哪一部分是它的優點,哪一部分是它的缺陷。對這兩個步驟,伍爾芙夫人形象地比喻為當「朋友」與當「法官」。當「朋友」是為了解書的內容,獲得印象。但這僅僅完成了閱讀過程的一半,就此止步是不行的。要想從閱讀中得到充分的收獲,還必須作進一步思考和判斷。初步的印象有時並不可靠。當人們拿一本書與別的書比較時,意味著態度已經有了變化,從前是作者的朋友,現在則想當一名法官。我們同樣也不能太嚴厲。但有些讀物是例外。對那些偽書、劣書、壞書,對它們的審判必須嚴厲。在評價一本書時,最好把它與同類著作中的最佳作品作比較,不僅能使之優劣分明,還能使那些優秀作品相得益彰,給我們留下更深的印象。
8.田中角榮的「撕書」讀書法
曾任過日本總理大臣的田中角榮,早年由於家境貧寒,上完高小以後就失去了系統學習的機會。在半工半讀的學習中,他十分注意讀書方法。為了鍛煉自己的記憶力,他一頁頁地背誦《簡明英和詞典》、日文辭典《廣辭林》,採用的辦法就是一次撕下一頁,記熟了就扔了。這鍛煉出他非凡的記憶力。
9. 高爾基讀書法
第一、壞書、好書都要讀,在從閱讀中區分好與壞。
高爾基由於早年生活困頓,四處流浪,總是拿到什麼書就讀什麼書,包括人們人為不宜讀的書。通過對好書、壞書和各種書籍的廣泛閱讀,他感到「正派的書固然好,壞的魔道書也好,念得越多越好,要把所有的書都念過,才能找到好書。」書是通過比較才能分出好壞的。而且通過好、壞各種書籍的閱讀,才能分辨出生活中的好與壞。
第二、讀書要虛心,要抱著想他人學習的態度來讀書。
他認為讀書不能光憑自己的愛好,來追求某一流派和類別,而要對各種文學流派和思想學派都加以閱讀和觀察,本著學習的態度,吸取其中對自己有益的東西。讀書態度要認真、虛心。
第三、讀過書再回復到生活中去檢驗。
他提倡一邊重視讀書,一邊也要重視生活,並主張對讀過的書最好再回復到生活中去檢驗一下,看看哪些是正確和有用的,哪些是錯誤和無用的。這樣讀書,對書本知識或生活認識,都是大有益處的,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0.愛因斯坦的讀書方法
第一,勤奮刻苦的自學精神和自學習慣。
愛因斯坦後來的成功,與他從小就有的刻苦自學的習慣是分不開的。11歲時,他就讀完了一套通俗科學讀物,並對科學開始發生興趣。12歲時,他又自學了歐幾里得幾何。這兩件事,對他以後得發展道路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除此之外,他還閱讀其他人的著作,並對哲學發生興趣,13歲就開始讀康德的書。後來,他在《自述片段》中曾說:「我的那一點零散的有關知識主要是靠自學得來的。」
第二,讀書學習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和目標追求而有所舍棄。
愛因斯坦對自己曾有所描畫,其中有一句說:「我是一個執意的而又有自知之明的年輕人。」
他根據自身的特點、志向和興趣,不求面面俱到、全面發展,而是毅然地舍棄和「刷掉了」學校里的許多課程,把精力和熱忱集中在物理學的學習上。結果不出所料,他在物理學方面果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事實證明:愛因斯坦的這一膽大舍棄和合理調整,以及所做的選擇,完全是符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的。
第三,讀書學習之外,常與同學討論。
早在愛因斯坦上中學的時候,他就與兩個青年朋友經常在晚上一起學習和討論各家哲學著作,談論哲學和科學的各種問題。即使到了大學讀書,他仍有這個習慣,在蘇黎世工業大學讀書時,他與馬爾塞耳·格羅斯曼建立了真正的友誼,這種友誼與它們共同的學習與志趣是分不開的。
後來,他的這位同學成為著名的大學數學教授和數學家,最後又幫他建立了廣義相對論。因為廣義相對論中不僅有物理學的論斷和解釋,還牽涉到一些數學問題,這方面他解決不了,才請格羅斯曼來幫忙的。由此可見,學習中的討論交流不失為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有時對雙方都有好處。
第四,提倡深入理解,反對死記硬背。
愛因斯坦出生於德國西南部的古城烏耳姆一個猶太人的家庭。當時的德國學校,教育紀律十分嚴格,盛行的又是一些死記硬背的讀書方法。愛因斯坦對此十分厭惡,他喜歡「自由行動和自我負責的教育」,學習中喜歡採用深入理解的方法。
他在回憶自己要考大學的那段生活時曾說自己:熱衷於深入理解,但很少去背誦。以後,即使到了大學讀書,他仍堅持「深入理解」的學習方法,而決不去搞那些不必要的死記硬背。
Ⅳ 拳擊沙袋練習方法
打沙袋是練習實戰搏擊不可少的練功方法。進行打沙袋練習,可以全面檢驗自己的攻擊威力,用所有的技法狂轟濫炸而沙袋卻不會受損傷,故中外技擊術中都有打沙袋的練習內容。打沙袋看起來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用一個袋子裝上沙,掛起來打就是了,有不少習武者,打了多年沙袋,卻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不明打沙袋的要領。分析起來,可見下列常見弊病。①擊打沒有實戰意識。因沙袋沒有手腳,不會還手,所以練習者往往精神放鬆,猛打一氣,可以看到在練習中威風十足,拳腳如雨,可一投入實戰,就手腳僵硬,精神緊張,不能發揮平素練習的功力。這就是練習中沒有把沙袋設想為一個人之故。沒有將攻防、步法結合起來,有實戰意識地擊打。②步法僵硬,距離不當。有些人將沙袋裝上硬沙或石子,紮上馬步,狠命擊打,把拳面打得傷痕累累還咬牙蠻打,自認為吃苦方可練就「鐵拳」,實際上這是吃無意義之苦,自傷其身。上面的拳與下面的步法配合不一致,也不可能產生多大的威力。你什麼時候看見世界拳王扎馬步打沙袋?人是活的,打固定物功力強大,不見得在閃電般運動實戰中能用得上。一名空手道高手向李小龍表演擊碎木板的硬功以示威,李小龍淡淡一笑說:「人是會還手的。」在實戰中李小龍成功地戰勝了對手,靠得是整體搏擊技術的精純。如果以固定、僵死的練習方式打沙袋,追求所謂硬功,就很容易在實戰中被無硬功、卻能在運動中流暢打出爆發力來的對手擊倒。③濫用體力,不講節奏。打沙袋應在3分鍾之內作節奏變化。多數人只會拚命狠打,不到30秒,就累得氣喘吁吁,卻認為是耐力不足。不會呼吸,攻擊沒不目的、不懂變化,就會極大地消耗體力,而效果卻低劣。還有一些問題不一一列出,下面詳介打沙袋的要領,習者學習領悟透徹,就會消除蠻打亂擊的狀態。一、沙袋配置與安裝。沙袋有重長型與小球型之分。重長型高100—150厘米間、直徑在35—40厘米間、重量在35—50公斤間,用粗帆布做外套(可找補鞋的縫制),內置一圓柱形小沙袋,中間填充木屑或海綿等軟物。為防止中間沙芯下垂,在懸掛時,應以中小芯為主要受力部位懸掛,再把外套附上。小型沙袋可練習密集拳法,比籃球稍大,內裝沙或木屑,要求以球形為佳,不宜用圓柱形。在城裡住樓房者,可在能受力之牆側用角鋼、膨脹螺絲固定一90度支架,用於懸掛沙袋,要求沙袋周圍有1.5米的活動餘地。設置一滑輪或鋼活卡,用時拉上,不用時放下。懸掛的高度,重長型沙袋以沙包底部略高於練習者的臍部為宜,球型小沙袋以與自己頭高為宜。 二、打擊方法。1、固定式打法:可讓人扶住沙袋,練習者准確地擊打。此為初級階段,以此可使習者體會拳腳發力、踢擊不明要領,發力錯誤者,在此階段常易被反作用力頂倒;出拳不明發力者,容易發現自己推擊弊病或擊打無力,站在上前一步擊中沙袋的位置上步擊打,藉以體會距離,全身整體用力,穿透力、鞭擊力、震盪發力等。如能完成具有明顯功力的擊打,則上升為打活動沙袋。2、打活沙袋:活沙袋子比固定的難打,沙袋在晃動,你可能一時打中,一時擊空,很有威力的一拳卻發不出威力。故應體會拳法與步法的配合:追擊打、退步打、迎擊打、連續擊打、前手點打等等,打得豐富多變,方悟擊打之妙。同樣,在踢擊中,應在運動中踢擊,不必每一次都是重擊。三、單擊與組合擊打。進行重復的單項擊打,可牢固地掌握一拳一腳的發力,此是打沙袋初級階段應予重視的。不要一開始就亂打一氣。一下一下地打,看自己是否打出整體威力?進行組合擊打,可先打一二手直拳,逐步過渡到多次擊打,在擊打中,要有輕重緩急變化。尤其是手腳連擊密度,不宜形成手是手、腳是腳。連環打擊,手收腳出、腳收手出、緊密連貫,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 四、擊打要領:1、搏鬥意識:你必須設想面前站立著一位凶惡的敵人一步一步向你逼過來,你必須全力以赴地防範、反擊、重擊!徹底重創他!不能掉以輕心,馬馬虎虎、大大咧咧!一旦擊空了,立即變化應對方式,始終把沙袋想像成一個人,聲東擊西,引上擊下,晃左擊右、防禦反擊、閃躲還擊、想像豐富地打擊沙袋、實戰時你自會感到此練習帶來的益處。2、協調放鬆。放鬆、放鬆,每天不停地強調,它使你速度更快、擊打更有力,精力更充沛,擊打時如暴風驟雨,脫離時立即放鬆,調整呼吸,在擊打之一剎那緊張,打出爆發力,緊張在擊打中是十分之一,放鬆是十分之九。打守三分鍾一組,立即放鬆肩關節、手臂,踢擊守一組,也做一些按摩動作。3、發力要領。通過看習者打沙袋,可以看出拳手的水平狀態。蠻力推擊只能將沙袋擊遠,振盪發力、貫穿沙袋,沙袋只是高頻地震動而不是盪遠,這才是拳出擊爆發穿透擊之力,都可在沙袋上看出來。五、擊打安排。是否要天天打沙袋?也不盡然,可每周打兩三次即可。擊打強度,可三分鍾一組,如果是為了比賽,可打6×3或9×3個回合,藉以鍛煉充沛的體力耐力。打沙袋可與空擊、跳繩結合起來。在一天的練習中,可將打沙袋安排在最後,將速度練習安排在前。打沙袋是提高、檢驗功力的重要手段,掌握正確的方法,就會使你如虎添翼。
Ⅳ 求一氣功練習方法
那就真氣運行法吧。
真氣運行法 真氣運行法是一種靜功自我導引法,主要通過凝神調息,培植真氣,以貫通經絡,調理陰陽氣血,而達防病治病、延年益壽之效。
本功法由近人李少波根據《黃帝內經》理論,並採納了「小周天功法」等古代氣功養生治病經驗,結合自身實踐體驗整理而成。
[基本內容]
本療法具體操練方法如下:
一、練功姿勢:以平坐式為主,凳椅面上可加軟墊,要求凳椅坐面與小腿等高;臀部的1/2-1/3坐於凳面,兩足平行,足底著地,並與小腿垂直,小腿與大腿垂直,大腿與上身垂直;兩膝間距兩拳寬,兩手掌自然覆置大腿上,兩肩松垂,含胸拔背,頭頂如懸,下頜微收,舌抵上齶,口目輕閉,兩眼內視,耳聽呼吸。若慣於盤坐者,盤坐亦可。當修習純熟後,則站、卧、坐、行皆可。
二、呼吸與意念:本療法呼吸法是鼻吸鼻呼。練功初期,意念只須注意呼氣,盡量做到深、長、細、勻,而吸氣時則任其自然,勿須任何意念。隨著練功的深入,呼吸和意念須作適當調整。
三、收功:每次練功結束前,先放鬆意念,手掌相對摩擦至熱,如洗面狀摩面部數周,使精神恢復常態後,慢慢起身活動即可。
五步功成(五步功法)
第一步,呼氣注意心窩部。
1. 方法。做好練功准備,放鬆身心,集中思想,精神內守,在呼氣的同時,意念隨呼氣趨向心窩部。
2. 時間。如果要如期完成第一步的練習,在時間上就要有一定的安排。假若條件許可的話,每天固定時間練功,養成習慣,對穩定思想更有幫助。沒有固定的時間也不要緊,只要抽空抓緊練功就行。要求每日早、中、晚練習三次,每次二十分鍾。如認真操作,一個星期左右就可完成第一步的功候。
3. 效果。開始幾天由於不習慣,姿勢也不夠准確,有的同志會感到頭暈,腰背酸痛,呼吸也不自然,舌尖抵不住上齶等,這都是自然的現象。不要有顧慮,只要按要求堅持鍛煉慢慢就會好了。
第二步,意息相隨丹田趨。
1. 方法。每次呼氣都從心窩部開始,呼氣注意下丹田。
2. 時間。每天依法練三次,每次二十五分鍾或者半個小時,一星期左右就可以氣沉丹田。
3. 效果。由於真氣已通過胃區,脾胃功能已有改善。真氣沉入丹田後,丹田周圍的臟器,如大小腸、腎、膀胱等都逐步發生生理上的改變,一般都會感到食慾增進;大小便異常現象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第三步,凝神調息守丹田。
1. 方法。呼氣注意丹田,但要避免過分用力呼氣往下送,以造成丹田發熱太過,耗傷陰液。
2. 時間。每天三次或者再多一些。每次半小時以上。這一段是培養丹田實力階段,需要時間較長,一個月左右可以感到小腹充實有力。
3. 效果。由於任脈通暢,心腎相交,中氣旺盛,因此心神安泰,睡眠安靜。凡患有心火上炎,失眠多夢,以及心臟不健康的人,都有好轉。通過練功不斷的給腸胃增加熱能,脾胃消化吸收能力增強,體重增加,精神充沛,元氣充足,腎功能增強。患有陽痿病症的大有好轉,女子月經不調均有程度不同的改善。腎水旺盛,肝得滋榮。因此,在這一階段,患有慢性肝炎和初期肝硬化的都有明顯好轉。堅持鍛煉,自然痊癒。
第四步,通督勿忘復勿肋。
1. 方法。原則上還是按照第三步操作,真氣沿督脈上行的時候,意識應該跟隨上行的力量。這就是勿忘。若行到某處停下來,不要用意念去導引。這就是勿肋。
2. 時間。每天練功次數可適當增加,每次的時間也應延長到四十分鍾或一小時左右。每個人的情況不同,通督的時間和力量不可能一樣。有的人一剎那就通過了,而且力量很猛,震動很大。有的人通督時間稍長,並且力量也不大。大多數在十天左右通督。
3. 效果。通督之後,一呼真氣入丹田,一吸真氣入腦海,但不可有意追求,一呼一刻形成任督循環,養生界稱此為「小周天」。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才能感覺到「呼吸精氣,獨立守神」的實際情況。真氣不斷地補益腦髓,大腦皮層的本能力量增強。凡是由於腎精虧損和內分泌紊亂所引起的頭暈耳鳴、失眠健忘、腰酸腿軟、月經不調、精神恍惚、易喜易怒、心慌氣短、性慾減退等神經官能症狀,都可得到改善。長期堅持,可以康復。因練功經絡通暢,有些多年不愈的頑症也可霍然而愈,效果明顯。一般情況表現為精力充沛,身體輕捷。
第五步,元神蓄力育生機。
所謂元神,就是大腦調節管制的本能力量。與識神對立。識神是有意識的精神狀態。元神和識神是體和用的關系,元神為體,識神為用。第四步功已通督脈,腎氣不斷灌溉腦髓,元神的力量不斷得到補充。心主神明,心氣上照於腦,才能發揮其全面的調節管製作用。
1. 方法。原則上還是守下丹田。丹田是長期意守的部位。通督後各個經脈相繼開通。如果頭頂百會穴(上丹田)處有活動力量,也可以意守頭頂。可以靈活掌握,這叫「有欲觀竅,無欲觀妙」。
2. 時間。每天三次,或更多些,每次一小時或更長一些。總的說時間越長越好。大約一個月左右,身體內的各種觸動現象才能逐漸消失,只剩下下丹田和上丹田的力量更加集中旺盛的現象。
3. 效果。根據身體的表現,尤其是丹田與頭頂百會穴互相吸引的磁性力量說明,大腦皮層的本能力量增強,內分泌協調而旺盛。這種力量有形有色,功夫越深,表現的越明顯活潑,對全身的生理生活機能調節就更好,真氣也就更加充實,不斷地補償和增強身體的代謝機能,可充分發揮機體的潛在力量。因活力旺盛,抗病免疫力就增強了,一般致病因素就可減少甚至避免,原有的沉痾痼疾也可以得到改善或痊癒。堅持鍛煉,就可以達到身心健康、益壽延年的效用。
以上五步,是真氣運行法靜功鍛煉過程中的基本概況。在實踐中,由於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具體條件又不一樣,所以效果與表現也是因人而大同小異。鑒此,練功時既要順乎自然,靈活運用,不能刻意拘執;又要本著一定的要求,耐心求進,持之以恆,不可自由放任,實為成功之要訣。
[臨床應用]
本功法適用於各種慢性病症的治療,經近年臨床驗證,取得一定療效者有:慢性鼻炎、感冒、咽喉炎、支氣管炎、食管炎、胃炎、潰瘍病、胃下垂、肝炎、肝硬化、膽結石、結腸炎、胃腸神經官能症、腸粘連、腎炎、陽痿、早泄、遺精、月經不調、性慾低下、神經衰弱,失眠、健忘、癔病、焦慮、高血壓、冠心病、類風濕性關節炎及某些惡性腫瘤(如肺癌)等。無病者亦可修練本法以養生保健。
[注意事項]
1、練本法須在靜室內,明暗強度適宜,空氣流通清新,又不可直接當風。
2、凡大飢、大飽、大怒、大驚等情志不寧時,不宜勉強練功,須待心情平靜後再練。
3、練功時間內應盡量避開一切干擾。凡天氣劇變、狂風暴雨、雷電交加之時,暫勿練功。若練功中有意外干擾(如突然聲響、有人急叫或闖進練功室內等),則不必驚慌,須慢慢放鬆意念。臨時收功後再慢慢起坐應付,待恢復平靜後再補練。
4、用本法者平時須注意清心寡慾,心平氣和,勞逸適度,飲食清淡,忌食辛燥、腥 、粘膩之物。
5、用本法者,尚未通關之前,須戒絕房事,以免影響進程。通關後亦須有所節制,保持精力充沛。
[按語]
本法操練不難,只要按要求練習,不會出偏差。操練步驟井然,各有反應或效果可證,治療范圍亦較廣泛。其不足之處是必須要有安靜的練功環境和較多的練功時間。
以上轉自網路。
真氣運行法是一種築基功法,即百日築基。由於各人條件不一,也不一定是百天,也許更長。練習氣功不可強求,主要還是修身養性。最好找些相關資料比如經絡、穴位、練功心得體會。
最後祝你元旦愉快
Ⅵ 如何讓學生掌握論證方法 訓練題及範文 詳細�0�3
常用的論證方法訓練及範文 [訓練目標] 掌握議論文寫作中常用的幾種方法 [寫作指導] 所謂論證方法,指的是揭示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邏輯關系的方法: 論證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比較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一)例證法 例證法是運用歸納推理進行論證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的特點主要是用典型的具體事例作論據來證明論點。通常所說的「擺事實」,就是例證法。事例可以多舉,也可以少舉,但應注意詳略適當和排列順序。 由於例證法是以個別事實作為前提證明一個一般性的結論的,所以,為使結論正確,有較強的說服力,列舉的個別事實必須注意應該是真實的、典型的。 [例文1] 守住心靈的契約 我常常被那個叫做尾生的古人感動得落淚。「尾生與女子約,女子三日不至,遇大水,尾生抱柱而死。」尾生就是這樣一位執著得可愛的君子,為了那一個或許並不重要的約定,為了守住自己心靈深處寫給自己的那一份契約,他竟然用生命來壯烈地捍衛它。我從他的身上看到了閃光的兩個字——誠信。 (極端誠信的例子,直點主題) 我常常懷念遠古,那是一個充滿人格魅力的時代。那些君子翩翩風度的背後,是一個用誠實、信用、執著的信念支撐的人的結構。那別蕭蕭易水而去的荊軻,難道他不留戀自己的家園故國?難道他不知道深入虎穴的險惡與危難?他義無反顧地去了,去得那樣堅定,帶著一腔對國君的忠誠和滿懷對誓言的忠貞。那手執和氏璧在秦王殿上慷慨陳詞的藺相如,難道不知秦王的陰險與貪婪?他在出發前已經許下完璧歸趙的諾言!他正是循著一條實踐諾言的艱難道路在英勇地捍衛國家的利益和個人心靈深處那份不朽的契約。 (開篇一例講對個人的守諾,緊跟兩例由對國君誠信上升為對國家忠信。擺事實,講道理,更見誠信之偉大) 這些都是古老的故事了,歷史和時間或許把它們打磨得有些褪色了,市井的喧囂與霓虹燈的艷影淹沒了人性的光華,我們不得不為那些失落的品質扼腕嘆息。(古今對比,贊古貶今,以古諷今,發人深思)(詩化語言過渡,自然的承上啟下,憂憤溢於言表) 那些唱著「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的浮躁的人們,或許忘記了婚姻是一份幸福的契約,它是心靈的契約,只有用心守護,才能獲得幸福的果實。(愛情為感情的升華,尚且如此,人何以堪) 那些想著「有權不用,過期作廢」的貪婪的人們,或許忘記了當初在黨旗下旦旦的誓言,那是行為的約束,更是信仰的直白,一個連自己的信仰都可以拋棄的人,社會也會最終將他拋棄。(信仰為理想的升華,尚且如此,人何以堪) 一顆缺乏約束的心靈是空虛的,游離的,就如同失去家園的靈魂,失去根的大樹,失去源頭的江河,只能墮落,只能枯萎,只能乾涸…… 一種來自靈魂的聲音在呼喊:守住吧——心靈的契約:誠信! (三組比喻警醒眾人;結尾大聲疾呼誠信的回歸,振聾發聵,收結全文) (二)正反對比的方法 通過事物之間的正反對比,從而證實某個論點是正確的,或是錯誤的方法,就叫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例文2] 若為人生故 誠信不可拋 人生,漫漫長路遠,紛繁誘惑多。人,作為微小而孤獨的個體,在人生的選擇題前,無可避免地徘徊起來。再一個又一個渡口上,在一次又一次險象中,人,究竟能選擇什麼,該選擇什麼? 選擇誠信。因為它比美貌來得可靠。沒有美貌的人生,或許是沒有足夠亮點的人生;但若沒有誠信的人生則是沒有一絲光明的人生。你可以不是潘安,你也可以不是西施,但你不可以失去別人對你基本的信任。「人,以誠為本,以信為天。」沒有誠信,生存世間的你可要作一粒懸浮其中的塵粒? 選擇誠信。因為它比機敏來得憨實。誠信好比一個鄉間小伙,他每天只知弓著黝黑寬厚的脊樑在人生的沃土上默默耕耘;機敏則更像一個電腦黑客,他總是那樣才思敏捷,頭腦靈活,卻總是不露真相,讓人緊張。在人生的劇本里,一位老實塌實的演員總要比一個奸詐精怪的角兒更受觀眾青睞。 選擇誠信。因為它比金錢更具內涵。舉著「金錢萬能」旗號東奔西走的人生註定是辛苦乏味的人生,滿身的銅臭最終帶來的只不過是金錢堆砌起來的冰冷的墓穴;而誠信,能給人生打底潤色,讓人生高大起來,豐滿起來,它給生命灌注醉人的色澤與豐富的內涵,讓生命在天地中盈潤注目,善始善終。 選擇誠信。因為它比榮譽更具實效性。沒有一蹴而就的業績,沒有一成不變的山河,沒有人可以頂著榮譽的光環過一輩子。榮譽是短暫的,它只是人生旅途中一小片美麗的風景,它美麗,也只是一小段的人生,誠信是培植人生靚麗風景的種子,你一直耕耘,就會一直美麗,你將誠信的種子撒滿大地,你的人生將會美麗到天長地久。 選擇誠信,是正確之選。在你一一權衡過後,在你層層過濾之後,你會猛然發現,在人生面紗下,最迷人的,原來是最沒有矯飾、最朴實無華的誠信!你會發現,沒有了誠信,生活原來是那樣的索然無味! 在人生與風浪的洗禮中,有了誠信,你就用最陽光的心情高歌吧。若為人生故,誠信不可拋! (三) 喻證法 用比喻來說明道理的方法,叫喻證法。運用這一方法,推理能夠深入淺出、道理說得明白、透徹,使讀者容易接受。例如《拿來主義》一文中,在論述「如何拿來」時,就把外國文化遺產比作一所大宅子。這種比喻的論證方法很具體、生動,新鮮別致,深入淺出地闡明了道理,有助於讀者接受文章的觀點。 運用比喻論證進行說理時,比喻一定要貼切自然,毫不牽強,只有這樣才能順理成章。 [例文3] 感情是帆認知是船 讀罷"宋人疑鄰"的寓言材料 腦海不由掀起層層波浪 「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話題 打開我思緒的心窗 感情是什麼 是河流的堤壩 是扁舟的楫槳 是旋轉的輪舵 是高揚的帆檣 認知是什麼 是堤壩下的水流 是勁風下的帆檣 是楫槳下的扁舟 是輪舵下的方向 事理的水流 會流往何處認知的舟船 將駛向何方感情的堤壩 往往決定水的去處親疏的風帆 常常左右船的航向 「不是因為美麗而可愛 而是因為可愛而美麗 "西施,常出自情人的眼中 丑惡,更顯於仇敵的心上 如果心頭遍布烏雲 眼前必將是凄風苦雨 如果視野是萬里晴空 心頭必然是麗日驕陽 有怎樣的感情 往往就生發出怎樣的認知、判斷 有怎樣的情感 往往就衍生出怎樣的理念、思想 啊,感情 ——先入為主的感情 它就是那隆冬的夜雪啊 一邊掩蓋著無數個丑惡 一邊孕育著無數個善美 一邊建構著無數個冷酷 一邊蓄積著無數個春光 評析:巧妙恰當的修辭 流暢和諧的韻律 此詩所以能得高分,主要因為有以下兩大特點。 1. 多種巧妙恰當的修辭。(1)比喻巧妙。感情與認知,本是抽象的東西,可小作者通過兩組恰當、貼切的比喻給予生動、形象的表現。值得提及的是,"帆檣"一詞雖出現了兩次,但前後為截然不同的意象,兩組比喻也並非孤立的,而是相互映照、互為補充,讓讀者藉助其意象的功用特徵,去思考生活哲理。(2)引用精當,寫詩作文往往離不開引用,而精當、恰切的引用更是以一當十、精警傳神,名言"不是因為美麗而可愛,而是因為可愛而美麗",既是對作文材料寓意的高度概括,又是小作者繪此"詩龍"的點睛之筆。 通篇流暢和諧的韻律。寫現代詩雖然可以不押韻,但必須易讀、上口,有節奏感、有韻味。此詩不論排比、比喻、引用等修辭的使用,還是選擇、假設句式的運用,都能在充分表達詩意的同時,很好地突出"感情影響著認知 "的主題。 (四)引證法 引證法是運用演繹推理形式論證問題的一種方法。其特點是用已知的公認的道理、原則作論據來證明個別性的論點,也就是所謂的「理論論證。」 恰當地引用經典性言論或名言,能夠增強論證的說服力。例如《把握未來科技發展趨勢》在記述「把握未來科技發展趨勢尤為關鍵」這一論點時,分別引用了馬克思和鄧小平的話作為論據進行闡明。 運用引證法需要注意:第一,引證要准確,不要片面或斷章取義;第二,引證的內容最好是名人名言,以增強論據的說服力;第三,一般來說,不要引證過多,不能以別人的觀點代替自己的論述。 [例文4] 感時花濺淚 我國詩人有雲:「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其實,這句詩正說明了景隨情遷的道理。對事物的認識和一個人感情有很大關系。 對於常人來說,一粒沙子就是沙子,而在詩人的眼裡,一粒沙子可以彌漫整個世界。一粒水珠在詩人的眼裡便可折射出整個世界。因為詩人富於感情,對事物的認識便不同於一般人。「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也可能是由於人們對事物感情的親疏不同造成的。 在「人比黃花瘦」的女詞人李清照眼裡,她的生活安定、幸福且少受戰亂之苦,因此她才會「興盡晚回舟,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然而世事滄桑,後期的地飽受戰爭流離之苦、喪夫之痛,對於她來說,這時的舟已是「載不動許多愁」。前一舟是幸福愉快的載體,後一舟卻成為了愁緒與痛苦的寄託。難道是舟變了?不,是她的感情變了,「 物是人非事事休」。她對事物的認識抑或對,抑或錯,其實本無定論,答案是豐富多彩的。 有人說,中國人締造了月。這話其實並未誇大。在科學上,月只是一塊毫生命和感情的星體,但由於中國無數詩人無數美麗的詩篇卻賦予了月亮以不朽的生命。在王維的詩中有雲:「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張繼詩雲:「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李白的詩:「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蘇軾的詞:「明月幾時有,把酒間青天」這些優美的詩句,至今細細體味,仍給人有餘香,不絕於耳的感覺。但我們同時也會發現詩人的感情卻不盡相同:王維的安適,張繼的失意,李白的狂放不羈,蘇軾的入世曠遠。也正是如此,對於一事物月的認識也不盡相同。同樣,對於其他事物,詩人們也同樣有不同的識,有人喜春,有人悲春;有人傷時,更有人感時。感情卻是對事物認識的一基點,一個發散源。 千百年後,毛澤東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則抒發了一代偉人豁達的胸襟和壯志豪情。他對於「天」這一事物的認識也正是與他的宏大的師向私博大胸懷聯系在一起的。 因此,人的感情親疏不同,對事物的認識便也不同。所謂「情人眼裡出西施」,感情親,則對事物愛好,感情疏則對事物厭倦。其實,這本是見仁見智的。 [例文5] 海棠依舊 綠肥紅瘦 經過一夜的雨疏風驟之後,濃睡不消殘酒的李清照詢問花事。侍女笑著回答「海棠依舊」。女詞人卻嘆息道:「應是綠肥紅瘦啊!」 李清照感情細膩,對花有著深切的關心與憐惜,因此她才設想到雨疏風驟後的海棠凋零的容顏。而侍女不然,因此花遭受摧殘絲毫沒有觸動她,甚至不被她覺察。可見,感情上的親疏遠近和對事物認知的正誤深淺是有關系的。 一般說來,當我們偏愛某一物,親近某一物時,我們會覺得它特別動人。正如鄒忌之妻,偏愛鄒忌而認為他比齊國之美麗者徐公還要美。這正如古語所言:「情人眼裡出西施。」擋我們被外物觸動時,它們也便展示出自己獨特的品性。 張志和渴求隱逸,而在桃花流水中,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林黛玉在冷雨敲窗之時備感寄人籬下的凄涼,便覺秋窗秋不盡了,風雨卻還要助凄涼;劉禹錫心胸開闊,眾人悲秋,他卻從排雲而上的白鶴中品出了詩情,歡歌「秋日勝春朝」。 其實,萬事萬物都以它固有的規律運動著。花開花落,雲卷雲舒,潮起潮平,是我們的感情不同,這一切才給我們不同的印記。曠達者從中汲取力量,恬淡者從中陶冶心靈,感傷者對此自悲自嘆……無論怎樣,能有所感受,是可貴的,但我們還應保持一種平和的心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有一種不以親疏遠近定是非的人,讓我深深地佩服與敬仰。那便是大義滅親的人,那便是「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的人。在他們的靈魂中,一種高尚的理智使他們超越了狹隘,超越了個人的恩怨得失,而代之以多數人的利益。如高山流水一般,這種精神從遠古流到今天,還將流向末來,它純潔著世風,閃爍著智慧與勇氣的光華,給我們注人清涼的思想之泉。 是海棠依舊,還是綠肥紅瘦?這是一個問題。我想在不同的情況下,我們應選擇不同的認識方法。 此外,歸納法──根據一些個別事物的分析與研究,推導出一般結論的論證方法。是論證的基本方法之一 歸納反映著客觀事物的個別與一般的關系,是由個別到一般的方法。因為個別中會有一般,一般要靠個別來表現,所以這種論證方法很有說服力,其用途極廣。例如,司馬遷在《極任安書》中有一段極為著名的話:「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書修列;不違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一連舉了八個事例,從而得出普遍性結論;凡垂名後世之人,都是身處逆境、情意郁結的,其情懷發而為言,則成為不朽之作。這便是典型的歸納論證法。 運用歸納法要求必須在深入調查研究,詳細佔有材料的基礎上進行。要透過現象抓本質,找出許多個別事物的共同的本質特徵,以推導出一般性結論。事例要真實典型,又要恰當有力,與結論有必然的聯系。 類比法──通過講故事、打比方的辦法將相類似的兩件事進行比較,從而由此及彼,自然地得出新結論的論證方法。是類比推理在議論文中的運用 類比論證在議論文中經常使用。它以淺寓深,以近比遠,形象鮮明,有很強的說服力。 例如,毛澤東的《愚公移山》一文,就是將中國革命與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相比較,指出要想取得革命的勝利,推翻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就必須象愚公一樣率領子孫挖山不止。如此,才能感動「上帝」,完成中國革命的任務。類比得很貼切、新穎,結論的得出既明朗又深刻。 類比論證要求必須用同類事物進行比較,而且要求根據類比對象共有的本質屬性來進行推理。要求作者用科學的觀點分析研究客觀事物,透過現象抓住本質。 類比是一種重要的論證方法,雖然得出的結論是或然性的,應當經過實踐的驗證,但如果是科學的類比而不是機械的類比,也能得出可靠的判斷。如果類比的事物具有的共同屬性愈多,結論的可靠程度就愈大。反之,則可靠性小,甚至犯機械類比的錯誤。「東施效顰」這個成語中的東施就犯了機械類比的毛病而遺笑至今。 [遷移練習] 有人說,人一生有兩件事要做:行動和等待。等待機會、等待緣分,等待花開,我們用了生命的一半去等待。 請以「等待」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800 字的議論文,要求綜合運用三種以上的論證方法。 範文集錦 體 驗 成 熟 天漸漸黑了,雨下得愈加猛了。我坐在椅子上,焦急地想著在醫院里的父母如何回來。也許雨會停;也許他們會去大伯家……無數的想法從腦子里擠出來。 天完全黑了,我不由得抓住了雨披。雨點一陣陣地打在窗玻璃上,發出「吱吱」的響聲。我感到煩躁,於是一口氣拿了三個雨披直奔樓下。 路上的人並不少。我見到前面的紅燈,便停了下來。身旁是父子倆,父親臉上一片「烏雲」,看樣子是帶小孩去看病。我腦中立刻一陣漆黑,跟著想起了父親送我去看病的情況。可是我僅存的印象是一輛車在不停地動,我坐在車上只能看見父親的背影。我又竭力尋找更清晰的記憶:雨夜,放學回家,冒雨橫沖,可憐的母親還在學校門口等著。 對了!可是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呢?我睜開回憶的雙眼。雨點立刻洶涌地沖進我的雙眼。我今天怎麼會「自覺」的為他們送雨具呢?突然,「責任」兩個字浮現出了我的腦海。一定是為了這個! 借著朦朧的雙眼,我望見了地上被路燈照得發紅的水汽,它們正在沸騰,就如我的內心一般。 紅燈消失了,大路通了。我繼續前進,行過了一排排的路燈。似乎這不是一條馬路,而是我的成熟之路,每隔一定距離,路燈就照射我一次。我平穩的騎自行車,內心一點一點地被煮沸,就像地上跳動的水汽。 終於到醫院了,我「全副武裝」的找到了母親。她正躺著打吊針。向他一問才知道,原來父親回家拿雨具去了。哎!我不由得嘆氣:「怎麼你們還不信任我!」 於是我開始等待,終於父親又回來了。我們三人一起回家。外面雨剛停,我們順著剛才那條路走著。剛才地面上印的紅色水汽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則是閃閃發亮的水晶,照得路上一片光明。一切浮躁和迷惘都沒有了,整個世界是實在的。從而我明白了一個人一旦成熟,對他來說,世上一切包括他自己就凝固不動,而他所做的一切事情,便都有了必要道理。 劫後羽化 夏丏尊曾對弘一法師的「鹹淡兩由之」大加贊揚,豐子愷獨賞其「做一樣,像一樣」。我觀先生是濁世翩翩佳公子。後為龍蟠鳳逸真名士,最後岸然出家,獨慕其「大夢先覺」之大智,這便是成熟。 人處塵世,多是深陷其中,自以為歷練頗多,自負成熟之名;其實,成熟何曾叩過世故的大門?人之成熟每在劫後餘生中方能生出。正如道家羽化一般,剎那間如醍醐灌頂,方悟自己以前熱衷者不過是蝸角虛名,蠅頭微利,自己所謂成熟,其實只是天真。蘇軾早年也曾裘馬輕狂,擅天下之文名,但他的成熟不在汴梁的風光繁華處,不在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溫風如酒、波紋如綾的西子湖畔,而在赤壁之下黃泥坂上臨皋亭旁,雪堂之側,他不再天真,卻多了份超然與釋懷,吟出「一蓑煙雨任平生」「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於是他羽化在烏台劫後,成熟於詩案劫後,一位 東坡 居士飄然而出。 如果說超然是成熟的體現,那麼,深沉與鬱悒有時也代表了成熟,但這種鬱悒不是呼天搶地,捶胸頓足的悲號,不是肝腸寸斷、鬢毛盡染的抑鬱,而是劫後追索、一腔愁盡付笑談的微苦。張岱年如是,也曾為紈絝子弟不治家產,不為科舉,鑽入園林山石,茗碗烹茶,絲竹戲曲,書畫琴棋,或鑒賞古董,埋頭「龍尾觚」「合杯」秦銅漢玉,廠盒宣漆,一旦國破家亡,潛入山中成為野人,蓬前牖下,瓶栗累罄,昔日聲色極耳目之欲,膳食窮水陸之珍,今日卻衣不蔽體,食不果腹,他羽化了成熟了,著書而終於留下了《陶庵夢記》《西湖夢尋》《石匱書》在追憶禊泉煙雨樓,西湖香市金山競渡中淡然長逝。因此,人生如佛家舍利子,只有歷劫為羽化,才能真正成熟,只有砥礪許久,才能磨出堅利鋒芒,一個人的成熟,不在其財富,而在其心氣,只有「心不離田,氣不離宅」,心形不役於物,才能羽化生翮,凌於紫冥。 不要茫然於人群,爭琢於名利,心靈的成熟不在這里,只有劫後羽化,才能獲得成熟的思想,走向精神的成熟。 成熟——舞出生命的靈動 當丑小鴨在展翅升空,劃出令人陶醉的飛影流形時,這便是成熟;當蛾破繭化蝶,舞出生命的靈動時,這便是成熟;當雛鷹撲扇著翅膀搏擊長空時,這便是成熟。 成熟包括兩方面,即生理成熟與心理成熟。生理成熟固然重要,但心理成熟卻是一個人一生中的重中之重。唯有心理成熟才能舞出生命的靈動。 名落孫山的張繼孤獨地佇立江邊,是思念家中的老母,還是因無顏回去而想輕生?就在他茫然理不出頭緒時,雄渾的鍾聲響起,這一響便響出了「姑蘇城外寒山寺,夜畔鍾聲到客船」的佳句,這一響便響出了一個成熟的張繼,這一響也響出了人們心中那晚蛻變的少年。 「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與蘇軾也算是兩相邂逅吧,雖萍水相逢,可風因為東坡而更精彩,東坡因風而更成熟。成熟的蘇軾更加睿智,更加豁達閑適。「左牽黃,右擎蒼」,不順時「乘風歸去」,情動時穿越「十年生死兩茫茫」與亡妻「執手相看淚眼」,意氣勃發時,面江而嘆:「大江東去,千古風流人物」。這便是蘇軾,這便是成熟的蘇軾,這便是舞出生命靈動的蘇軾。 獨躺一片葵花地,與大地作最親切的擁抱。梵谷茫然:為什麼自己的嘔心力作無人理解。大地說:「我懂。」夠了,一句話,兩個字,成熟了。梵谷,於是他操起畫筆,向大地獻上最完美最絢爛的向日葵。 遠離熟稔的鄉音,從此背井離鄉,去吹塞北的風,後宮三千佳麗,誰會願意?可她去了。「獨留青冢向黃昏」,這是何等凄涼,誰不追求落葉歸根的安寧,可她也還是去了。懷抱琵琶,她堅信:犧牲小我會換來兩國的和平。琵琶呀琵琶,這便是成熟,你知嗎?琵琶無語。 整個盛唐,呈現在人們面前的不是君王好威風,也不是貴妃好顏色,而是你——太白。七分釀成了明月,剩下的三分肅成了劍氣,綉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 成熟,有著大海的深沉,有著高山的穩重,有著天空的寬宏,有著彩虹的迷人……成熟能夠舞出歷史,舞出輝煌。唯有成熟,才能舞出生命的靈動。 擁有的最高境界乃是無 人們都說我是早熟的,也許我有著許多與我的年齡不太符合的喜好吧!可這背後是…… 當同齡人還沉浸在安徒生為他們編織的美麗而天真的童話世界裡做著美夢時,我卻早已拿起了狄更斯的《霧都孤兒》,拿起了莎士比亞的《李爾王》等四大悲劇,甚至早已把中國的四大名著通閱N遍。 看了很多的書之後,感覺自己就在那不知不覺中變得「老練」,卻非老氣橫秋。只知道自己不愛喝同年人所種愛的汽水等,卻偏愛上了茶水,再看茶葉在瓷杯中上下翻騰,不覺靜靜佇立,似乎那就是我的人生,感覺自己雖涉世不深卻似乎早已品嘗盡人生百態。於是,我變得不開心,這就是所謂的成熟?與其總是為催鶯鶯的「黃花地,碧雲天,西風緊」而哀嘆,為林黛玉的「花落花飛花滿天」而落淚,我寧願選擇李清照的「花自飄零水自流」的那份淡然與閑適。 不管如何,我好像因為世人眼中的成熟變得不開心了。同齡人崇尚成熟,但並非排斥天真,可是因為成熟不開心,我卻開始討厭成熟了,我並非標新立異,因為自己太平凡了,更何況不可能鶴立雞群的。 可是書不可以不讀的,「成熟」卻可以不要。我繼續翱翔於我的書海,與海子對話,與三毛談心,與川端康成訴說,與席慕容暢談,我也想像川藤那樣揚起生命的火花。 「書是唯一可以使人成熟的東西。」——車爾尼雪夫斯基的話,太絕對了吧!我卻贊同,我還是在慢慢地「成熟」起來,人總是要長大的,我只是凡人,不可避免的事。朋友說我成熟了許多,可我卻不知自己是成熟了,還是世故了。 這一天終於降臨,我一直苦苦尋覓的卻由雨果給了我答案:「成熟的極至就是天真。」 感謝雨果原來自己繞了很大的圈最後仍回到了起點,但很開心,因為自己是在以心為起點,以信念與追求為半徑畫成了自己的圓,未能走出圓,卻走出了弧線啊! 驀然想起了信一禪師的話:擁有的極至處是無。再一想,這與「成熟的極至處是天真」又是多麼的一致呢! 終於,我笑臉盈盈,笑容從我的臉上盪漾開來,我只知這才是真正的成熟,很開心: 因為我會心平氣和地坐在窗前笑看花開花落,笑看雲卷雲舒,而不再是滿臉愁容,看著一池水,悠悠地念著:「風乍起,吹皺一池秋水。」也許前者才是成熟的最高境界吧! 詮釋成熟 一葉飄落而知秋。秋天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走近,走進了我們。那金黃的穗頭,碩大的果實都向我們昭示這必將是一個收獲的季節。因為他們已經成熟。 經過了近二十年的歷練,我們也慢慢長大走向成熟。成熟是什麼? 成熟是從細微中領悟博大的能力。亞里士多德曾說,不要忽視那一點「細微」,那其中包含了一個天地,海因其能成容而成其大,那一滴海水又是何等的細微呢?亞里士多德是成熟的人,這便是成熟的表現,而當我們注視著手中的一片羽毛時,是否會想到那翱翔於天際的雁陣?當我們注視著逝去的流水時,又是否會發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感嘆?喔,成熟,不能忽視細微便是成熟。 成熟是細心觀察的能力。一個普通的蘋果砸醒了正在樹下小憩的牛頓,他驚異著,然後欣喜若狂,就這樣,一條真理又誕生了,而我們或許只會抱怨著,然後另覓佳所,繼續著我們的好夢吧。早晨,一縷陽光,照在了哥白尼的臉上,他的瞳孔因興奮而收縮,因為他我找到了答案,而我們或許會埋怨陽光的刺眼或者思量著如何去打發著陽光明媚的一天……生活中不乏真理,缺少的只是細心觀察,成熟便是細心的觀察。 成熟是寬容和自製的能力。韓安國,天下名士,曾經坐法抵罪而受牢獄之災,獄吏曾侮辱他,而他卻寬厚待人,東山再起並未施以報復,他是成熟的人,「士亦以稱慕之,唯天子以為國器」。寬容亦是成熟的表現。 成熟是懂得割捨的能力。視野有限,但精神無限;人生之路漫漫,我們會有很多的追求,但畢竟生命短暫,怎能看見大江大海,觀盡花草魚蟲呢?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其中之理又會有幾人不知,只是少了決絕時的勇氣而多了一份猶豫罷了。為此我們惟有升華精神,磨練意志,懂得割捨,成熟便是能屈能伸。 成熟,有著太多的韻涵。我們惟有在生活中磨練自己,才能真正的成熟;只有從平凡中理解非凡,在有限中領悟無限,才能踏入成熟的境界。 選修成熟 成熟是人生的選修課。為了給人生這一大課程一份滿意的答卷,為了給自己這一小課程一個滿意的答復,成熟的選修分必須及格! 而過去的我是個不及格的學生。當我面對人生必須選擇的分岔路時,總是偷偷地懷念過去的小幸福,認為成長猶如蠶蛹的蛻化是個痛苦的過程,拒絕成熟。於是我用幼稚的眼光去看人群,結果遍體鱗傷;用簡單的頭腦去想問題,結果事情仍是百曲千折;用浪費的姿勢去消磨時間,結果碌碌無為;用漫不經心的態度去呵護親情,結果不知傷了多少次父母的心。可是我還忙不迭地對自己說:「我還是個孩子!」 而現在,當父親遞給我身份證的那一刻,當我握起右拳,庄嚴宣讀成人誓言的那一刻,當售票阿姨不再拍著我的臉蛋叫我小朋友的那一刻,當我獨立地生活在異鄉的那一刻。我聽到了年齡的日歷在風中翻動,聽到了骨骼瘋長的聲音。同時看到了「成熟」印在了18 歲的入口處。我想我應該為此努力。於是我開始嘗試,我嘗試在我考試失敗時不再是痛哭流涕,而是細心的分析,認真的檢討;我總嘗試在我遠離父母時,不是一味地向他人尋求幫助,而是自己獨當一面;我嘗試在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