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採用四階段症狀分析法分析
採用四階段症狀分析法分析要建立在財務危機階段性和連續性的基礎上,企業財務危機發展都是有一個過程的,每個過程表現出不一樣的特徵。根據財務危機狀況,形成四個階段不同的症狀,分別為財務危機「潛伏期」、「發作期」、「惡化期」和「實現期」。財務危機潛伏期主要表現為,企業盲目的擴張,企業出現無效市場營銷狀況,企業疏於對潛在風險的管理,企業運營中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保障,企業資源存在分配不當問題,對企業發展環境的重大變化莫不關注。財務危機潛伏期主要表現為:企業自有資本出現不足問題,並開始過分依靠外部資金支持,貸款利息負擔沉重,企業會計難以承擔風險預警作用,企業債務拖延償付比較常見;財務危機惡化期主要表現為:企業經營者無心經營企業主要業務,企業經營者的精力主要用於財務周轉,企業資金周轉困難重重,債務到期違約不支付經常發生。財務危機實現期主要表現為,企業負債嚴重超過企業自資產,企業償還負債能力已經喪失,企業宣布倒閉。「四階段症狀」分析法,優點在於直觀,簡單明確,比較適合於企業進行自我檢測,缺點在於具體的階段劃分難,每個階段特徵難以辨別,需要根據以往的經驗。
② 階級分析法是什麼
階級分析法(method of class analysis)是指用社會學的階層理論、觀點,觀察和分析社會中各種社會現象的基本方法。
在歷史研究中,運用階級分析方法來把握歷史進程的線索這一點,也為資產階級學者所使用。列寧在研究了法國革命的歷史和法國復辟時代歷史學家們的歷史著作後,指出:「從法國大革命時起,歐洲許多國家的歷史非常明顯地揭示出事變的這種真實內幕,即階級斗爭。
用途:
階級分析方法,只適用於研究階級社會的歷史。這一點是馬克思經典作家論述很清楚的問題,可是人類社會的發展確實經歷了無階級社會階段,並且隨其發展,階級也最終會消亡。
因此,我們說階級分析方法很重要,但是,在運用時不能超出它的適用范圍。如研究原始社會史就不能用階級分析方法。那種把階級分析方法說成是歷史研究唯一方法的認識及實踐都是錯誤的。
③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是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是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是歷史分析方法,階級分析方法和矛盾分析方法。所以,這一題選擇BDE。
歷史分析法是具體分析方法的一種,即運用發展、變化的觀點分析客觀事物和社會現象的方法。階級分析法是用社會學的階層理論、觀點,觀察和分析社會中各種社會現象的基本方法。在歷史研究中,運用階級分析方法來把握歷史進程的線索這一點,也為資產階級學者所使用。
矛盾分析法是指觀察和分析各種事物的矛盾運動,進而解決矛盾的一種方法。這是人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普遍的方法,根本的方法。
(3)階段分析法的正確方法擴展閱讀:
矛盾分析法的要求:
第一、矛盾分析法是同一性和斗爭性的辯證法
矛盾就是對立和統一,矛盾的對立屬性就是矛盾的斗爭性,矛盾的統一屬性就是矛盾的同一性。同一性和斗爭性是兩種基本屬性,二者相互聯系,不可分離的。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脫離斗爭性而存在,沒有斗爭性就,沒有同一性。
另一方面,斗爭性也不能脫離同一性而存在,矛盾的斗爭性是以矛盾雙方具有內在的同一性為前提的。在採用矛盾分析方法進行公共政策分析中,必須把握好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關系,必須將同一性與斗爭性有機的結合起來,要從多角度、多層次去認識和把握社會問題。
第二、矛盾分析方法是內外因分析法
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在於矛盾,矛盾推動事物向前發展。事物的內部矛盾就是事物發展的內因,事物的外部矛盾就是事物發展的外因,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發展的條件,是第二的原因。
它們在事物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卻是不同的,不能相提並論,事物運動、發展的源泉在於事物內部的矛盾性。對立統一規律認為,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是由內因決定的。正因為這樣,事物才是自我運動,自我發展,把這一原則貫徹到方法論上,就是要堅持內因分析法。
第三、矛盾分析法又是矛盾共性與個性、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結合的分析方法
矛盾普遍性是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中,存在於一切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矛盾的特殊性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點,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發展過程和發展階段各有不同特點,構成事物的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質、地位和作用。
矛盾普遍性與矛盾特殊性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個性。矛盾的共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矛盾的個性是有條件的、相對的。
評價歷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有歷史分析法、階級分析法和矛盾分析法等。歷史人物,它指在歷史發展中起過重要影響,在歷史長河中留下足跡,在歷史上有明確的記載,並對人類歷史進程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的人物。
歷史人物
評價歷史人物是研究歷史的一個重要部分,這個也是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內容,考古學佐證。
歷史人物是構成歷史的重要要素,構成歷史的要素有很多,如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歷史人物有秦始皇、管仲、商鞅、祖沖之、朱熹、孔子、老子、諸葛亮、關羽、劉備、張飛、趙雲、馬超、黃忠、曹操、孫權等人。
「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
「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人的活動而已」,是馬克思、恩格斯在《神聖家族》中提出的著名論斷。歷史是人的活動,人的活動是有目的的。這說明,人類歷史不是神創造的,是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在創造歷史的過程中實現社會發展的規律。所以這就是在說人的主觀能動性的。
評價歷史人物的三大方法
1、分類法:把歷史人物一生重大事跡按類別歸納評述的方法,古代帝王事跡大多適用此法。一般可分為?政治、經濟、民族關系、對外關系、文化等方面。如漢武帝的事跡可概括成:政治上頒布推恩令,削奪大批王侯爵位,解決王國問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加強思想統一和政治統一。經濟上繼續推行休養生息政策,開鑿六輔渠、白渠,治理黃河。經濟發展,國家富裕。
2、分期法:即把歷史人物的活動納入各個歷史時期加以敘述、評價的方法。近代史上人物大多適用此法。例如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事跡,大的方面可分為中共創立時期,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國共十年對峙時期,抗日戰爭時期,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等階段進行敘述。
3、階級原則:簡言之,也就是階級分析的原則。在歷史研究中,運用階級分析的原則,作為歷史唯物主義者,應該是毫無疑義的。即使是現在,也應該運用這個有效的原則。當前,不是運用不運用的問題,而是如何運用的問題。
④ 階級分析法的運用階級分析方法應注意的問題
(1)階級分析方法,只適用於研究階級社會的歷史。這一點是馬克思經典作家論述很清楚的問題,可是人類社會的發展確實經歷了無階級社會階段,並且隨其發展,階級也最終會消亡。因此,我們說階級分析方法很重要,但是,在運用時不能超出它的適用范圍。如研究原始社會史就不能用階級分析方法。那種把階級分析方法說成是歷史研究唯一方法的認識及實踐都是錯誤的。(2)在歷史研究中,運用階級分析方法可以從繁雜的歷史現象中找到其發展線索,但是卻不能對任何歷史現象都給予圓滿的解釋。因此,在運用這一方法時,不能將其絕對化、簡單化。在人類階級社會歷史發展的各個階段中,無一例外都始終貫穿著幾對最基本的階級矛盾。從歷史整體上看,正是這些矛盾的發展,決定著社會歷史的進程。在這一歷史進程中產生的任何階級,都留下了其發生、發展直至消亡的軌跡;在這一歷史進程中出現的新的階級總是代表新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因而必然能夠取代阻礙歷史進步的守舊落後的階級。在同一制度下的社會,正是通過其內部存在的對立階級的矛盾和斗爭的發展,推動了社會的發展,使其逐步走向繁榮和消亡。離開了階級分析的方法,我們不可能探索出這樣一條階級社會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但是,決定階級社會歷史發展的因素有許多,有些歷史現象又不是用階級分析都能說清楚的。如,中國封建社會里,反復出現宦官當政、外戚專權的現象;在歷代眾多的皇帝中,有的精明強干、有的卻昏庸無能。這些現象的出現、存在,在很大程度是和中國封建的宗法制度及皇帝個人的能力、品行、乃至性格有關,在研究中,要給予具體分析,而不能籠而統之地歸結力是地王階級的本性。又如中國封建社會里,民族問題一直是一個很大、很重要的問題,但在封建社會中,民族矛盾的成因是極其復雜的。除階級矛盾外,不同民族的文化、風俗、信仰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民族情緒、民族感情都是導致民族矛盾的因素。因此,在分析說明歷代民族矛盾的問題時,不能簡單地把它說成是階級斗爭的表現,而也應作出具體分析。再如中國歷代都存在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 和斗爭,有時這一矛盾和斗爭呈現出極端尖銳和白熱化。秦統一六國之初,在全國是實行郡縣制還是分封制的那一場爭論,竟導致了「焚書」;唐朝初年,李淵的幾個兒子為爭奪最高權力,竟演出了一場充滿刀光血影的「玄武門之變」。這些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斗爭,單純用階級分析是很難說清楚的。還有在封建社會歷次農民起義中,起義軍內部的矛盾斗爭,用階級分析也是講不通的。象那種武斷地為秦朝初年主張在全國實行分封制的人冠以「奴隸主階級殘余的代表」的論點;簡單他說某某人是地主階級在農民起義隊伍中的「代言人」、是「蛻化變質分子」等等。都是僵化教條地運用階級分析方法所得出的完全歪曲了客觀歷史的結果。(3)在歷史研究中,運用階級分析方法評價歷史人物時,其目的不是為了判明歷史人物的階級屬性,而是為了揭示其活動的環境中的階級關系如何,這種關系對歷史人物的活動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從而判明歷史人物在其活動中,代表哪個階級的利益、對歷史進程產生什麼樣的作用。如果把階級分析簡單化的運用於對歷史人物的評價中,是無法得出正確結論的。如簡單化地把封建社會的歷代皇帝統稱為地主階級總頭目、封建官吏地主階級的總代表;對歷代思想家、科學家、文學家冠以封建文人的稱號,然後給予否定、批判。這樣做的結果是,對他們所作的歷史貢獻無法公正地恰如其分地予以肯定。對農民起義領袖的評價也曾存在簡單化的傾向,或過分抬高,或籠統地用階級局限性和時代局限性一帶而過,缺乏對其局限性的具體分析。其實,由於時代、環境的不同,決定了歷史上的人物是千姿百態,而不是一成不變的。如袁世凱稱帝前後,為其搖旗吶喊的籌安會會長楊度,在1922年投向孫中山,加入中國國民黨,後來,曾為營救孿大釗出過力;1929年,又加入中國共產黨,以秘密身份為黨做了許多地下工作。陳獨秀曾是一個激進的民主主義者,1921年前後,成為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後期,由於其堅持右傾機會主義,使革命失敗。後來,組織所謂「中國共產黨左派反對派」進行活動,又被國民黨政府逮捕過。對楊、陳二人的評價,便不能是通過簡單判明其階級屬性就作結論的,而是需要從多方面、多角度進行具體細密的分析,才能作出公允的評價。(4)階層分析是階級分析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這一點是不容忽視的。毛澤東在這個問題上曾為我們做出過範例。他在1926年撰著的《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一文中,對當時中國社會各階級、尤其是各階級中的不同階層的狀況作了精闢的分析。如文中對中國資產階級中的買辦資產階級階層。民族資產階級階層和小資產階級階層的社會地位、政治態度的分析是非常正確的。他預見到當時的民族資產階級是一個帶有極大動搖性的階層,他們在革命高漲時將要分化,其右翼將跑到帝國主義買辦資產階級營壘里去,這一點為後來1927年大革命失敗前後的歷史所證明。再如在中國封建社會里,地主階級內部士族地主和庶族地主、大地主和中小地主之間的矛盾非常尖銳,這對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的影響很大。要探明這一問題,就要運用階層分析,對不同時期地主階級內部的矛盾斗爭狀況進行全面具體的考察,而不能籠統地因其同屬地主階級而作出簡單化的全面否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