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王階的成就
1. 中醫證候診斷標准與規范化研究
從上世紀80年代起,致力於中醫證候診斷標准與規范化研究。研究包括:①血瘀證診斷標准。師從陳可冀院士,博士期間即從事血瘀證及活血化瘀研究,首次採用計算機多因素分析研究血瘀證,提出了血瘀證診斷標準定量記分表及血瘀腹診的客觀診斷方法,較同時期日本方法為優,為中醫證候研究中最早的客觀定量方法之一,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四)。②冠心病心絞痛中醫證候診斷標准。首次運用熵關聯等方法分析經冠脈造影證實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病例,構建了冠心病心絞痛中醫證候診斷標准,提升了冠心病心絞痛的中醫辨證依據,獲中華中醫葯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一)。③冠心病心絞痛中醫療效評價標准。通過經冠脈造影證實的冠心病心絞痛病例、全國三甲醫院專家咨詢及調查問卷分析,首次構建了冠心病心絞痛中醫療效評價標准,為客觀評價中醫臨床療效建立了平台,獲中華中醫葯學會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一)。
在證候的生物學機制研究上也取得一批重要的原創性成果。研究包括:①冠心病血瘀證差異基因表達研究。發現28條真實差異基因片段序列,於NCBI human genomic資料庫中對比分析,獲得了與分類基因100%同源的3條(b13、49b、23b),99%同源的2條(b12、36a),98%同源的2條(25b,57d)。②微小核苷酸(miR)調控冠心病血瘀證的機制研究。發現miR-146b-5p和miR-199a-5p在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顯著增高,說明其通過抑制靶基因的表達而影響炎症和凋亡,最終導致血瘀證的發生。運用外周血mRNA差異顯示獲得差異條帶、反向Northern法陽性驗證、克隆測序,並進行生物信息學分析。首次從基因轉錄後水平揭示了冠心病血瘀證與炎症凋亡反應的相關性,為血瘀證客觀化診斷和治療提供了分子靶標。
2. 中醫葯防治冠心病研究
臨床主張病證結合、方證對應,擅用經典名方治療心血管急危重症及疑難雜病。在中醫辨證基礎上,提出「病機結合病理,葯性結合葯理」的學術思想,主張中葯西用,西葯中用,組分配伍,靶向治療,從而提高中醫葯臨床療效。研究包括:①冠心病心絞痛證候分布規律研究。通過主持973項目「冠心病心絞痛病證結合證候診斷標准與療效評價標准研究」,首次構建了冠心病心絞痛中醫證候診斷標准,提高診斷准確率。獲中華中醫葯學會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一)。②冠心病介入前後證候動態演變規律研究。通過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介入前後多時點信息分析,揭示了冠心病心絞痛中醫證候要素分布規律及介入前後證候演變規律,建立《冠心病心絞痛中醫診療指南》,獲中華中醫葯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一)。③冠心病方證相應臨床研究。基於上述指南,臨床開展了多中心、隨機、雙盲、對照試驗,運用化痰活血法、益氣活血法分別干預痰瘀互阻型、氣陰兩虛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證實方證相應治療後患者心絞痛症狀明顯改善、生存質量提高,中葯具有一定的抑制炎症反應、穩定斑塊及抗氧化作用。④冠脈臨界病變研究。臨床評價速效救心丸對冠脈臨界病變患者的症狀改善和生存質量改變的情況,證實速效救心丸能緩解冠脈臨界病變心血瘀阻證的心絞痛症狀和中醫證候,並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運用現代研究方法詮釋中醫學「治未病」理念在冠心病治療中的運用。⑤方劑組分配伍研究。通過主持國家重大新葯創制項目「活血安心方治療冠心病組分配伍優化研究」,以方劑配伍理論方法的梳理及方劑配伍思想的研究為基礎,對活血化瘀中葯進行組分配伍研究,藉助復方組分配比優化研究方法,提出以組分配伍作為中葯復方配伍的新模式,獲中華中醫葯學會科技成果二等獎(排名第一)。
3. 中醫葯防治艾滋病研究
自1989年起,開始探索艾滋病的中醫葯防治思路及經典名方治療規律,並撰寫《中醫葯防治艾滋病的理論基礎及其措施》等文章先後發表於《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雲南中醫中葯雜志》等。2009年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中醫葯干預對艾滋病免疫重建的研究」,首次採用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臨床試驗,研究中醫葯對艾滋病免疫重建的影響,取得一定進展。該研究客觀評價了中醫葯干預艾滋病免疫重建的有效性與安全性,初步證實了中醫葯對艾滋病患者免疫重建的促進作用,為傳統中醫葯治療艾滋病提供了循證依據。
4. 規范管理,人才培養
在推動醫院發展方面,以將廣安門醫院成為醫科教一體的綜合性現代化國際化中醫院為目標,通過規范管理、創新體制,醫療質量逐年提高,醫院門急診總量與2007年前相比增長1.5倍以上,率先引進保柏醫保業務後國際患者不斷增加,醫院服務能力不斷增強,醫院綜合效益穩步提升。已培養碩士研究生18名,博士研究生17名,博士後12名,北京市科技新星2名,其中1人榮獲中央國家機關「五四」勞動獎章。還與國際頂級醫學機構美國Mayo醫學中心建立長效合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