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納稅評估(不是要寫法,是要具體材料)
納稅評估是稅務機關對納稅人在一定時期內的經營情況在某一方面出現異常進行一個日常檢查。主要是分析財務報表各項數據的邏輯關系是否正常合理,發票領購開具情況是否如實申報。庫存的購銷存情況,資金的流動情況。要企業准備相關的資料就行了。
❷ 企業進行納稅評估存在的一些疑點如何消除
通俗地說,納稅評估就是主管稅務機關在日常稅收征管過程中強化管理的手段之一,視納稅人實際情況而漸進的過程,即如果主管稅務機關不接受納稅人對納稅質詢的解釋或發現新的疑點,就會採取約談乃至調查核實、處理處罰甚至移交稽查部門查處的步驟。因此,納稅人做好納稅評估每一步的解釋說明工作都是同等重要的,而且工作越前移效果就越好。以A公司為例,看具體的情況: 就上述案例而言,存在這樣問題的實質是由於公司多年連續虧損,主管稅務機關就產生了公司可能存在銷售未計收入、多列成本費用、擴大稅前扣除的疑點。因此,企業應對的關鍵就是讓主管稅務機關相信公司連續多年虧損是客觀原因所致,屬於正常現象。因此,筆者認為應分成兩個步驟分析說明問題:第一步,從利潤=收入-成本的公式所涉及的因素結合公司情況逐步尋找導致虧損的理由;第二步,從公司的會計資料(包括憑證、賬本、報表及其他會計資料)中尋找能夠支持理由的證據。收入又有量和單價兩個因素的影響,由於上述案例中軟體開發服務收入不存在單價問題,我們可以用毛利率來分析,而成本的影響則應從成本的項目分析。 A公司2006年成立,從機構搭建到隊伍建設、建章立制等工作都需要一個實施與磨合過程,經營業績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夠達到期望的理想狀態。2008年,公司業務剛有所進步時,遭遇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完全依賴國際市場的A公司,不僅承接外包軟體開發的訂單便陡然下降,而且原來的盈利計劃也化為泡影。A公司的財務報表反映,2008年~2010年,公司每年營業收入的增幅都不大,一方面是因為創業初期業務開展有難度,另一方面,受金融海嘯沖擊,2009年和2010年的實際業務的確有所下降。 承接軟體外包服務類似於三來一補行業。這種貿易形式下,企業一無品牌二無市場,通俗來講就是打洋工,其最大特點是毛利率低以及在市場競爭中沒有主動權,完全受制於人。 相對於一般的三來一補,軟體外包行業的毛利率稍微高一些,但與行業的普遍水平相比還是相差很大,一般也就是維持在微利或小有盈利的水平,在開業初期出現虧損甚至是連續多年虧損都是正常的。如果價格不具備相當優勢,就更難取得令人滿意的盈利水平。這一點,在企業的財務報表上也得到了印證:公司這幾年的平均毛利率只有25%,情況最好的2011年也只是34%,但同時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我市場開發能力的軟體開發服務行業的平均毛利率則高達50%,兩者相差一倍。 另外,軟體行業還有一個特別明顯的特點,就是人工成本很高,而且相對比較固定,不可能隨業務增減而同步增減。軟體開發人員特別是從事核心軟體開發的人員薪酬要求較高。相對於其他行業,軟體開發更需要一個穩定的員工隊伍,因此,從事軟體開發的公司即便在業務量不大的時候也要保持一個適當的人才隊伍,他們的薪酬、福利等開支就成為公司固定的成本,而且是成本構成中的主要部分。而從公司的報表也可以看出,2008年~2010年,人力成本都佔90%左右。 根據以上分析,通過講理由、擺事實,主管稅務機關最終接受了A公司的解釋,沒有再提出新的疑點,納稅質詢得以消除。從上述案例的應對過程可以看出,納稅評估是稅務機關質詢在前,納稅人解釋說明在後,屬於征管環節的管理措施,其性質與稅務檢查有著本質區別。但是,納稅人還是應當高度重視、認真對待。 企業在納稅評估過程中遇到的這些疑點應該要消除,遇到的這些疑點要根據相關的規定去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