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利用網路資源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1 引言
在信息化的環境中,網路教學資源的廣度和深度都大大加強,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真正實現了雙向互動、實時交互的遠程學習模式。而這個網路資源恰恰為學生培養自學能力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平台。那麼,如何有效地利用網路教學平台,激勵學生由被動、機械的學習狀態轉向主動學習方式,並在老師的啟發、引導下,發揮自身的主動性、創造性、積極性,最終通過自己獨立分析、探索、實踐、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提高學習效率,這是值得我們探討的問題。
2 利用網路資源,改變學生的學習習慣
學生進入大學校園後,就會發現學習方法和中學有明顯的不同。在中學,學生習慣被動地聽課、記筆記,教師規定了學什麼,怎麼學,並為學生安排好了學習時間和空間;而進入大學後,很多時間由學生自己自由支配。然而,如何利用這些時間就成了問題。為充實學生的課余時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知道如何學才能達到目標,我們可以利用網路資源給學生提供一個開放性的實踐平台,創設一個新的解決問題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使學生的地位由原來的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參與,從而改變學生的學習習慣。
首先,組織學生交流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和心得體會,讓學生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並知道如何掌握學習方法。
然後,通過網路教學平台查找與課上內容的相關學習資料,下載課後作業,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網上自測,與老師和同學交流等等(這個過程完全由學生主動完成)。
最後,根據每個人的不同情況,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同時,指定學習計劃並加以實施,再向老師匯報學習情況。
通過上述活動,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相應增強,使學生改變傳統的將知識學會,轉變為怎麼學,主動利用網路信息資源,進行自主閱讀、自主學習。然而,教師在培養學生對網路產生興趣的同時,需加強引導,不能讓學生脫離教師而單純與機器交互學習,我們要擔當起管理者、監督者與咨詢者的角色。只有充分體現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育教學質量才有希望提高,也才能充分體現網路多媒體在教學中的真正意義。
3 利用網路資源,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教育技術手段進行自主學習,是一種十分必要的措施和手段。
第一,網路教學以教師和學生為中心,為學生創造一個個性化、智能化的遠程學習環境。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一些多媒體網路方面的基礎知識,例如:如何使用瀏覽器和搜索引擎更快捷查找到有效信息,如何上傳下載文件,如何在博客論壇發帖留言,怎樣收發電子郵件。只有掌握這些知識,才能為學生自主學習奠定基礎。
第二,教師要將自己的課件、教案、試題庫上傳到網上,並發布課程信息;而學生可以利用這個平台在課下自主預習、復習、完成作業、網上自測、考試、與老師或同學交流。
第三,學生可以通過網路選擇適合自己的、自己喜愛的、有用的內容去學。如《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師編輯一些課後型和提高型的辦公案例上傳到網路教學平台上,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能力選擇簡單的、或是有一定難度的文件來編輯,從而體現出學生們各自獨特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四,學生要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探討自主學習的條件,根據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識、重點和難點,制定相應的學習計劃,了解網路學習的形式和可供開發的學習資源。
第五,發揮「網上論壇」欄目的主導作用,為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討論與交流提供和諧的氣氛。在學習交流的過程中,大家把自己在學習中碰到的問題提出來,在平台上共同討論,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第六,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讓學生把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於現實生活中,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動手能力。平時上課時,教師要多理論聯系實際,充分利用計算機網路的優勢,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比如讓學生上網搜索素材參與活動製作:製作課件、個人主頁,編輯論文、個人簡歷、賀卡、票據、介紹信、邀請函等,也可以直接在網上搜索相關模板製作,最終把一些優秀作品發布到網上。這樣一來,學生利用網路資源對課本上的知識進行充分的拓展。在實踐中,既能開闊眼界,又能鍛煉動手動腦的能力,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也提高了。
4 通過網路自主學習的問題所在
通過網路進行教學,對於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拓展教學內容,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一定的幫助。但是網路只可作為日常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依然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
第一,盡管網路資源可以讓學生視野更加寬闊,有利於提高學生成績。但因學生個體的差異、班風的不同都確定不了學生學習的時間,老師很難量化學生的學時數,無法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第二,組織學生在網路上學習,教師需要提前從網上搜集整理相關材料,上傳下載學習內容信息等等,這大大增加了老師的工作量,同時,網上資源的下載列印也增加了學生的經濟負擔。
因此,網路教學對學生的學習效果產生多大影響還有待進一步研究,通過網路改進學習方法還有待進一步探索。
5 結論
總之,讓學生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標,也是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合理運用網路教學資源進行自主學習有助於開闊學生的視野,彌補課堂學習的不足,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使他們掌握知識的同時,學會探求知識的方法,具備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的核心作用,能夠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自主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❷ 學情分析工具有哪些
學情分析新工具包括學習分析軟體、人工智慧助手、在線測試平台和互動教學平台。
1、學習分析軟體:學習分析軟體是一種基於大數據技術的分析工具,通過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行為、表現、成績等數據進行分析,為教育工作者提供全面的學生學情分析報告。這些報告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問題,以便更好地進行教學設計和優化。
2、人工智慧助手:人工智慧助手是一種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的智能教學助手,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需求,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建議和指導。這些建議和指導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
3、精準評估:學情分析新工具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精準評估,從而為教師提供更准確的學生學情分析報告。這些報告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問題,以便更好地進行教學設計和優化。
4、優化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新工具可以為教師提供全面的學生學情分析報告,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需求,從而進行教學設計的優化。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需求,靈活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
❸ 論述網上學習能力的自我培養與提高如何進行
所謂學習能力,通俗地講就是指獲取獲識、增長才乾的本事。首先,要強化的學習意識,切實做到想學、真學、能學。其次,要掌握學習的方法,切實做到會學、學好。第三,要善於擠時間學。要克服「工作忙沒時間學」的思想觀念。在學習的過程中「絕不找借口」,不能強調忙而不學。學與干是一對矛盾,兩者關系處理得好,就會做到「兩促進」、「兩不誤」;第四,要重視知識的更新。目前,隨著知識更新的速度加快,「知識的保鮮期」相應縮短。對於學習來說也應與時俱進,既要強化繼續學習的理念,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自覺地增長知識,又要不斷更新知識,創新學習。
首先要具備讀有字之書的能力,要善於閱讀書本。有字之書,是平常說的用文字記載的知識。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本上記載著人類豐富的歷史經驗,認真學習書本知識,可以使少走彎路。要在閱讀有字之書的過程中,能夠准確理解所閱讀材料的內容,了解其內涵,把握其真諦、精髓、實質,這是提高學習能力的前提。其次,要具備讀無字之書的能力,在實踐中學習。無字之書主要指實踐。實踐是學習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習的重要途徑。有字之書要讀,善於學習前人的經驗。無字之書更要讀,善於學習今人的經驗,一要自覺地向實踐學習,自覺了解實踐,尊重實踐,總結實踐,從實踐中獲得真知。二要自覺地學習他人的經驗。善於運用「他山之石」「攻玉」。再次,要在讀書的過程中打造鑽進去、跳出來的能力。一方面要專心致志,用功夫去閱讀書本知識,尋求「真知」。學習不能「撒芝麻鹽」,要「打深水井」,切實深入進去,甘心在浩瀚的知識海洋里徜徉,並能夠去粗存精,去偽存真,真正消化吸收,變「他知」為「知」。要在學習掌握豐富知識的基礎上,善於通過外部特徵和表面聯系,挖掘反映對象的本質,乃至形成自己的理性認識。另一方面要在了解、讀懂的基礎上,能夠跳出書本,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具體的實際工作中去。另外,要善於理論創新。在運用所學知識指導實踐的同時,善於做「結合」的文章。運用所學知識不是照抄照搬,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具體把握,靈活運用,並從中不斷總結新鮮經驗,進行理論創新,形成新的理論,不斷完善知識體系,從而不斷使自身的工作得以提高和升華。
當然,學習的目的主要在於運用。學習運用與運用學習則是最為重要的學習能力。學習以及提高學習能力,重要的在於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和用中學習。當前,最重要的是以公司生產經營中急需的內容中心,按照「需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著眼於新的實踐和發展,切實解決本單位、本部門存在的實際問題。這樣,才能學得生動、學得深入、學得有效。
1 、 改進學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有不同的學法,應盡量學習比較成功的同學的學習方法。改進學法是一個長期性的系統積累過程,一個人不斷接受新知識,不斷遭遇挫折產生疑問,不斷地總結,才有不斷地提高。" 不會總結的同學,他的能力就不會提高,挫折經驗是成功的基石。" 自然界適者生存的生物進化過程便是最好的例證。學習要經常總結規律,目的就是為了更一步的發展。通過與老師、同學平時的接觸交流,逐步總結出一般性的學習步驟,它包括:制定計劃、課前自學、專心上課、及時復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小結和課外學習幾個方面,簡單概括為四個環節(預習、上課、整理、作業)和一個步驟(復習總結)。每一個環節都有較深刻的內容,帶有較強的目的性、針對性,要落實到位。
在課堂教學中培養聽課習慣。聽是主要的,聽能使注意力集中,把老師講的關鍵性部分聽懂、聽會,聽的時候注意思考、分析問題,但是光聽不記,或光記不聽必然顧此失彼,課堂效益低下,因此應適當地筆記,領會課上老師的主要精神與意圖,五官能協調活動是最好的習慣。在課堂、課外練習中培養作業習慣,在作業中不但做得整齊、清潔,培養一種美感,還要有條理,這是培養邏輯能力,必須獨立完成。可以培養一種獨立思考和解題正確的責任感。在作業時要提倡效率,應該十分鍾完成的作業,不拖到半小時完成,疲疲憊憊的作業習慣使思維鬆散、精力不集中,這對培養數學能力是有害而無益的,抓數學學習習慣必須從高一年級抓起,無論從年齡增長的心理特徵上講,還是從學習的不同階段的要求上講都應該進行學習習慣的指導。
2 、加強4 5 分鍾課堂效益。
要提高數學能力,當然是通過課堂來提高,要充分利用好這塊陣地。
(1 ) 抓教材處理。學習數學的過程是活的,老師教學的對象也是活的,都在隨著教學過程的發展而變化,尤其是當老師注重能力教學的時候,教材是反映不出來的。數學能力是隨著知識的發生而同時形成的,無論是形成一個概念,掌握一條法則,會做一個習題,都應該從不同的能力角度來培養和提高。通過老師的教學,理解所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弄清與前後知識的聯系等,只有把握住教材,才能掌握學習的主動。
(2 ) 抓知識形成。數學的一個概念、定義、公式、法則、定理等都是數學的基礎知識,這些知識的形成過程容易被忽視。事實上,這些知識的形成過程正是數學能力的培養過程。一個定理的證明,往往是新知識的發現過程,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就培養了數學能力的發展。因此,要改變重結論輕過程的教學方法,要把知識形成過程看作是數學能力培養的過程。
(3 ) 抓學習節奏。數學課沒有一定的速度是無效學習,慢騰騰的學習是訓練不出思維速度,訓練不出思維的敏捷性,是培養不出數學能力的,這就要求在數學學習中一定要有節奏,這樣久而久之,思維的敏捷性和數學能力會逐步提高。
(4 ) 抓問題暴露。在數學課堂中,老師一般少不了提問與板演,有時還伴隨 著問題討論,因此可以聽到許多的信息,這些問題是現開銷的,對於那些典型問題,帶有普遍性的問題都必須及時解決,不能把問題的結症遺留下來,甚至沉澱下來,現開銷的問題及時抓,遺留問題有針對性地補,注重實效。
(5 )抓課堂練習、抓好練習課、復習課、測試分析課的教學。數學課的課堂練習時間每節課大約佔1 / 4 - 1 / 3 ,有時超過1 / 3 ,這是對數學知識記憶、理解、掌握的重要手段,堅持不懈,這既是一種速度訓練,又是能力的檢測。學生做題是無心的,而教師所尋找的例題是有心的,哪些知識需要補救、鞏固、提高,哪些知識、能力需要培養、加強應用。上課應有針對性。
(6 )抓解題指導。要合理選擇簡捷運算途徑,這不僅是迅速運算的需要,也是運算準確性的需要,運算的步驟越多,繁度就越大,出錯的可能性就會增大。因而根據問題的條件和要求合理地選擇簡捷的運算途徑不但是提高運算能力的關鍵,也是提高其它數學能力的有效途徑。
(7 )抓數學思維方法的訓練。數學學科擔負著培養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像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重任,它的特點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邏輯性與廣泛的適用性,對能力的要求較高。數學能力只有在數學思想方法不斷地運用中才能培養和提高。
3、體驗成功,發展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學習興趣總是和成功的喜悅緊密相連的。如聽懂一節課,掌握一種數學方法,解出一道數學難題,測驗得到好成績,平時老師對自己的鼓勵與贊賞等,都能使自己從這些"成功"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起更高的學習熱情。因此,在平時學習中,要多體會、多總結,不斷從成功(那怕是微不足道的成績)中獲得愉悅,從而激發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習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