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古建築主要研究哪幾方面
中國古建築
1、主要形式:殿、堂、亭、台、樓、榭、軒、閣、枋、廊。
2、主要樣式:廡殿、歇山、懸山、攢尖、卷棚、盔頂、錄頂等。
3、主要特點:
中國古建築以木材、磚瓦為主要建築材料,以木構架結構為主要的結構方式此結構方式,由立柱、橫梁、順檁等主要構件建造而成,各個構件之間的結點以榫卯相吻合,構成富有彈性的框架。中國古代木構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種不同的結構方式。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樑上又抬梁,所以稱為「抬梁式」。宮殿、壇廟、寺院等大型建築物中常採用這種結構方式。穿斗式是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連起來成為排架,然後用枋、檁斗接而成,故稱作穿斗式。多用於民居和較小的建築物。井乾式是用木材交叉堆疊而成的,因其所圍成的空間似井而得名。這種結構比較原始簡單,現在除少數森林地區外已很少使用。木構架結構有很多優點,首先,承重與圍護結構分工明確,屋頂重量由木構架來承擔,外牆起遮擋陽光、隔熱防寒的作用,內牆起分割室內空間的作用。由於牆壁不承重,這種結構賦予建築物以極大的靈活性。其次,有利於防震、抗震,木構架結構很類似今天的框架結構,由於木材具有的特性,而構架的結構所用斗拱和榫卯又都有若干伸縮餘地,因此在一定限度內可減少由地震對這種構架所引起的危害。「牆倒屋不塌」形象地表達了這種結構的特點。
中國古代建築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種簡明的組織規律就是以「間」為單位構成單座建築,再以單座建築組成庭院,進而以庭院為單元,組成各種形式的組群。就單體建築而言,以長方形平面最為普遍。此外,還有圓形、正方形、十字形等幾何形狀平面。就整體而言,重要建築大都採用均衡對稱的方式,以庭院為單元,沿著縱軸線與橫軸線進行設計,藉助於建築群體的有機組合和烘托,使主體建築顯得格外宏偉壯麗。民居及風景園林則採用了「因天時,就地利」的靈活布局方式。
尤以屋頂造型最為突出,主要有廡殿、歇山、懸山、硬山、攢尖、卷棚等形式。
廡殿項也好,歇山頂也好,都是大屋頂,顯得穩重協調。屋頂中直線和曲線巧妙地組合,形成向上微翹的飛檐,不但擴大了採光面、有利於排泄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築物飛動輕快的美感。
包括彩繪和雕飾。彩繪具有裝飾、標志、保護、象徵等多方面的作用。油漆顏料中含有銅,不僅可以防潮、防風化剝蝕,而且還可以防蟲蟻。色彩的使用是有限制的,明清時期規定朱、黃為至尊至貴之色。彩畫多出現於內外檐的梁枋、斗拱及室內天花、藻井和柱頭上,構圖與構件形狀密切結合,繪制精巧,色彩豐富。明清的梁枋彩畫最為矚目。清代彩畫可分為三類,即和璽彩畫、旋子彩畫和蘇式彩畫。
雕飾是中國古建築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牆壁上的磚雕、台基石欄桿上的石雕、金銀銅鐵等建築飾物。雕飾的題材內容十分豐富,有動植物花紋、人物形象、戲劇場面及歷史傳說故事等。北京故宮保和殿台基上的一塊陛石,雕刻著精美的龍鳳花紋,重達200噸。在古建築的室內外還有許多雕刻藝術品,包括寺廟內的佛像、陵墓前的石人、獸等。
建築本身就是一個供人們居住、工作、娛樂、社交等活動的環境,因此不僅內部各組成部分要考慮配合與協調,而且要特別注意與周圍大自然環境的協調。中國古代的設計師們在進行設計時都十分注意周圍的環境,對周圍的山川形勢、地理特點、氣候條件、林木植被等,都要認真調查研究,務使建築布局、形式、色調等跟周圍的環境相適應,從而構成為一個大的環境空間。
Ⅱ 古建築藝術的研究與保護
一、將「實證」方法引入古建研究
雖然梁思成先生對中國古建築發自心扉地懷有幽憐愛護之情,但他明白研究不能僅僅只停留在對建築物表面上的贊揚和發思古之幽情上,除了探討古人的研究方法及思想,古建築研究還必須採取科學的方法去認真剖析這份遺產,需要實地考察、勘測、研究,去積極探索其中的奧秘。因此,梁思成先生一開始就把近代的科學方法應用到中國古建築研究上。他說「:中國古代建築在文獻上記載很多,但不經過實地調查,即使讀破萬卷書,仍只能得隱約之印象及美麗之辭藻而終不得建築物的真正印象。他生動地比喻,猶如古人熟誦《史記》對劉邦的記載,『隆準而龍顏,美須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但如果在路上遇到劉邦仍不認識」[1]。所以他堅持古建築研究,必須進行實地的調查測繪。為此他明確地指出「:近代學者治學之道,首重證據,以實物為理論之後盾,俗諺所謂『百聞不如一見』,適合科學方法。」[2]他將中國古代建築的傑出代表———北京故宮作為考察研究對象,以清代官方公布的《工部工程作法則例》為指導,對故宮從整體到局部、從正面到側面、從內部到外部,進行了詳細的測量、辨識、繪圖和記錄,並將所有的碑文和史料一字不漏、准確無誤地抄錄了下來。在此基礎上,他藉助老工匠們的幫助,逐漸弄清了清代建築的結構與形制。由此開始,他創立了中國古建研究的新方法:測量細致、分析有據、繪圖嚴密的實證方法。憑著這種嚴謹的科學方法和世界一流的水平,他開創了中國古建築研究實證分析時代,把中國古建研究水平提升到了歷史的新高度。
二、躬身力行,勇擔使命,積極參與文物建築保護
在《中國建築史》一書中,梁思成先生智慧性地把「古建築」用英文表述成「歷史的界標」。歷史有階段,時代有特徵,能夠形象、直觀地顯示出不同時期歷史特徵的,在地面上只有古建築了。他是多麼明白古建築的歷史價值啊!就像一位慈母撫養自己的孩子,付出的是辛勞,收獲的是幸福。而且時間越久,感情越深。梁思成先生對中國古建築的研究正是這樣。早出晚歸、風餐露宿的實地考察生活雖然艱苦,但他樂在心頭。這種思想境界,只能用中國古代儒家的理想境界「孔顏之樂」來形容了。至高的精神境界催生偉大的思想。梁思成先生認為,古建築是人類文化的體現和結晶,對中國古代建築的重視不能僅僅停留在文字表達上,必須通過實際行動,這些物質形式的人類寶貴文化遺產才能得到較好的保護。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