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 教學 方法 ,就是為達到教學目的和完成教學內容所採取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那麼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有哪些呢?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小學數學教學方法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的一種教學方法。
2、談話法
談話法,又稱回答法。它是通過師生的交談來傳播和學習知識的一種方法。其特點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 經驗 和知識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藉以獲得新知識或鞏固、檢查已學的知識。
3、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指導下,由全班或小組圍繞某一種中心問題通過發表各自意見和看法,共同研討,相互啟發,集思廣益地進行學習的一種方法。
4、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把實物或實物的模象展示給學生觀察,或通過示範性的實驗,通過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得知識更新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輔助的教學方法,經常與講授、談話、討論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5、練習法
練習法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鞏固知識和培養各種學習技能垢基本方法,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種主要的實踐活動。
6、 實驗法
實驗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使用一定的設備和材料,通過操作,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並從觀察這些變化中獲得新知識或驗證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學學科常用的一種方法。
7、實習法(或稱實習作業法)
實習法是學生利用一定實習場所,參加一定實習工作,以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有關的直接知識,或驗證間接知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小學數學新教學方法
「瓜傻式」教學法----將數學那種嚴密的邏輯演繹過程還原為生動活潑的知識生成過程。通過讓學生了解所學的數學知識的現實背景,感知知識的的產生過程。掌握解決問題的思路,知道思路的形成過程,這種方法,可以極大激發孩子們的求知慾和創作欲。使枯燥干澀的數學概念演繹變得生動起來。
自主探索式學習:重點在於學生親自體驗學習過程 , 其價值與其說是學生發現 結論 , 不如說更看重學生的探索過程。自主探索式學習重視讓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體 驗 , 通過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等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究、去發現、去 「 再創造 」 有關數學問題口在這個過程中 , 學生不僅獲得了必要的數學知識和技能 , 還對數學 知識的形成過程有所了解 , 特別是體驗和學習數學的思考方法和數學的價值。
合作學習:小學數學教學中經常被採用的形式。但目前小組合作學習效益高的較少 , 有的只是流於形式。有的研究者認為 , 小組學習有獨立型、競爭型、依賴型、依存 型等幾種類型。目前我們用得較多的是學生獨立學習後相互交流 , 真正意義上的合 作一一相互依存地來研究或者共同解決一個問題還太少。
「實踐活動」的教學方法----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掘學生潛能,讓學生學有用的數學知識。
無論是「優選」還是「創新」,一般都應注意以下四點:一是教學方法的選用或創新必須符合教學規律和原則;二是必須依據教學內容和特點,確保教學任務的完成;三是必須符合學生的年齡、心理變化特徵和教師本身的教學風格;四是必須符合現有的教學條件和所規定的教學時間。另外,在指導思想上,教師應注意用辯證的觀點來審視各種教學方法。
數學教學方法的步驟
(1)出示嘗試題
嘗試題一般是與課本上的例題相仿的題目,是課本上問題的變形。
如書上例題:1/2+1/3
嘗試題:1/4+5/6
出示嘗試題的目的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明確這節課所學習的內容。
(2)自學課本
在學生嘗試練習,對這個問題產生了一定的興趣之後,教師引導學生看一看書上對這個題目是怎樣講的。教師提出一些與解題思路有關的問題:如上題,「分母不同怎麼辦?」「為什麼要通分?」
通過自學課本,學生可以知道自己對個問題認識的情況,教師也可以了解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是什麼。
(3)嘗試練習
學生通過自學課本,對所學的內容有了一個基本了解,並且大部分學生對解答嘗試題有了辦法,這時,就再出嘗試題讓學生試一試。一般採取讓好、中、差三類同學板演,其他同學同時在練習本上做的辦法。
(4)學生討論
在嘗試練習時,可能有的同學做得不對,也可能出現不同的做法。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解題方法,進行討論。
(5)教師講解
學生會做題,並不等於掌握了知識。教師這時可按照一定邏輯系統向學生講解所學的內容。這種講解是有針對性的,是在學生對所學的內容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在學生已經通過某種方式學會了或部分學會了解題方法時進行的講解,更能夠突出重點。
猜你喜歡:
1.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五步教學法
2. 小學數學教學策略心得3篇
3. 小學數學科的學習方法有哪些
4. 小學數學常用教學方法
5.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法
㈡ 教學的主要方法及技巧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同一種 教學 方法 不一定能夠適應各種不同的教學內容,以下是我整理的2022教學的主要方法及技巧,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目錄
教學的方法有哪些?
如何提高教學效率
教學的主要技巧是什麼
教學的方法有哪些?
1.以語言傳遞為主的教學方法
(1)講授法。這種教學方法是教師通過語言系統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它包括講述、講解、講讀、講演等具體形式。講授法是一種最常見的教學方法。講授法具有傳遞知識信息和控制學生的認識活動兩方面作用,通過這些作用可以發展學生的智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思維活動處於積極的狀態中。他們一邊在緊張的思考,一邊又在感受求知的樂趣。教師在講授中既可通過分析和比較、歸納和演繹、綜合和概括,又可通過講重點、講關鍵、講難點、講思路、講規律、講方法等多種形式來促進學生掌握知識、認識知識的價值,並將其內化為一種學習的動力。
(2)談話法。又稱問答法,是教師根據一定的教學目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和 經驗 ,通過師生間的問答對話而使學生獲得新知識或鞏固知識、發展智力的教學方法。談話法分為復習談話和啟發談話兩種形式。談話法可使教師直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有利於學生獨立思考,並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一般來說談話法花費的教學時間較長,對學生知識准備情況要求較高,所以,在一堂課中,談話法一般與 其它 的教學方法配合使用。
(3)讀書指導法。這種方法是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和參考書以及課外讀物,使學生獲知識、發展能力的一種方法。它包括指導學生預習、復習、閱讀參考書、自學教材等形式。讀書指導法是加深理解和牢固掌握知識,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很好的方法。在使用此方法的時候,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同時交給學生讀書的方法。當學生讀書完畢後,教師還要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學生相互交流,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2.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
(1)演示法。這種教學方法是教師通過展示各種實物、直觀教具或作示範性實驗和動作,使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知識或印證所學書本知識的方法。演示法分為三種形式。第一,為了使學生獲得對事物的感性認識,主要通過實物、掛圖、模型等演示。第二,為了使學生了解事物發展變化的過程,主要使用幻燈片、投影儀、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媒體。第三,教師身體力行的示範性動作,例如體育課中的示範性動作。演示法是通過視覺刺激完成的,所以要養成學生有目的的知覺習慣,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的發展。使用演示法,要依賴一定的物質條件,同時作為一種輔助性的教學方法,要與講授法、談話法等方法結合使用。
(2)參觀法。這種教學方法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組織學生去實地觀察學習,從而獲得知識或鞏固、驗證已學知識的方法。參觀法有準備性參觀、並行性參觀、 總結 性參觀三種形式。參觀法可使課堂教學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豐富感性經驗,開闊視野,又可以在實際中受到生動的思想品德 教育 。在參觀過程中,為了防止學生偏離參觀目的,教師要在參觀過程中對學生加強指導,參觀結束後要安排學生討論參觀心得,或布置與參觀相關的作業。
3.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
(1)實驗法。這種教學方法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利用一定的儀器設備,進行獨立操作,通過觀察研究獲取知識,培養技能、技巧的方法。實驗法可分為感知性實驗和驗證性實驗兩種形式,被廣泛應用於中學理科教學,如:物理、化學、生物等自然學科的教學中。實驗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而且有助於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實習作業法。這種教學方法是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在校內外的一定場所,綜合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實際操作或其他實踐活動,以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實習法的特點是感性、綜合性、獨立性和獨創性,在自然科學和技術學科中佔有重要地位,如數學的測量實習,物理、化學的生產技術實習,生物課的植物載培和動物 飼養 實習,地理課的地形測繪實習,勞動技術課的生產技術實習等。實習法有利於貫徹理論聯系實際原則,培養學生獨立工作能力和工作技能。
(3)練習法。這種教學方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練習法分為各種口頭練習、書面練習、實際操作練習、模仿性練習、獨立性練習、創造性練習等形式。練習法以一定的知識為基礎,具有重復性特點,在各科教學中被廣泛使用。它不僅能使學生鞏固和運用所學的知識,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而且還有利於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毅力、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等優良品質。
4.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教學方法
(1)討論法。這種教學方法是教師指導學生以小組或班級的形式,圍繞某一中心議題發表自己的看法,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從而獲得知識的方法。通過討論可以使學生們集思廣義,取長補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增長新知識,有利於活躍課堂氣氛,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同時,也有利於培養學生民主協商的人際關系技能及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2)研究法。這種教學方法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通過獨立地探索、創造性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以獲取知識和發展能力的方法。使用研究法時,教師要為學生獨立思考提供必要的條件,選擇正確的研究課題,讓學生可以獨立思考與探索問題。
<<<
如何提高教學效率
一、實施分層備課
做到因材施教備課是教學活動的第一步,也是 高效課堂 教學的保障。由於學生基礎能力的差異性,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注重因材施教,進行分層備課。
在備課之前,教師首先要認真研讀教材,把握教學內容的目標,根據學生所處層次的不同設計不同的學習目標,滿足各個層次學生的實際需求,促進學生共同進步。
比如,對於基礎較好,能力較強的A層次學生,教師要將教學重點放在 創新思維 的培養上面,鍛煉學生創新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對於B層次的學生,教師要在基礎知識的掌握上鍛煉學生知識應用能力,提高學生實踐應用能力,提高學生數學素養;對於C層次學生,要將重點放在基礎知識的學習上,讓學生牢固掌握數學概念和定義,在此基礎上嘗試掌握解題技巧和應用技能,為深入學生數學知識打好基礎。
以「平行線的性質為例」在學習「平行線的性質」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在備課過程中,綜合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學生認知水平出發,制定了三個層次的教學目標。
首先,對於A 層次學生而言,不僅要掌握平行線性質,還要掌握其推理過程,鍛煉學生 逆向思維 的能力,讓學生能夠熟練運用平行線性質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對於B層次學生而言,不僅要掌握平行線性質,還要能夠熟練運用平行線性質解決實際問題;對於C層次學生而言,要求掌握平行線性質,有能力的同學可以嘗試運用平行線知識解決數學問題,進行簡單的計算。
總之,備課時制定的目標一定要切合實際,難度控制在學生能力范圍之內,符合學生認知水平,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在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增強成就感和自信心,實現高效課堂教學的目標。
二、優化教學過程
提高教學效率離教現象通過實踐教學發現,在數學課堂上經常出現「離教現象」,所謂「離教現象」指的是在教學中學生偏離或違背了教師的教學要求,導致師生之間發生矛盾和沖突,這顯然不利於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有的學生在課堂上精力不集中,有的學生課後不完成作業,對所學知識不復習不鞏固,最終導致「難以聽懂」的局面。那麼,怎樣在教學過程中避免出現「離教現象」,已經成為廣大數學教師不斷探究和深思的問題。
要想擺脫這一現狀,就必須深入研究教材內容,正確把握教材特點,掌握學生的身心發育特點,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設計全新的教學方法,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和自主性。
例如,在復習「有理數」這一部分時,有的學生認為這節課比較簡單,再加上是復習課,所以就產生了「輕視」的心理,為此,教師可以將本節課分為三個部分:概念部分、法則部分、運算部分,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通過討論探究的方式,找到打開關口的通道,讓學生充分認識每個關口應該注意的地方,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探究能力。
比如,概念部分包括:正數、負數、數軸、相反數、絕對值的意義等;法則部分包括:結合律、分配律、異號兩數相加的法則;運算部分主要強調:一步錯、步步錯,以引起學生的重視。分組討論之後,可以在班級中選出一名學生,讓他走上講台講解,最後由教師進行總結和歸納。這樣的復習方式新穎有趣,不但幫助學生鞏固了所學知識,而且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提高了復習效率。
三、利用現代手段
提高教學效率在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等現代教學手段的力量來優化教學課堂,藉助多媒體技術將抽象、晦澀的數學知識直觀、形象、生動地展現出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保證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
將無形的數學知識形象地表現出來,就是讓學生在多媒體技術的演示下對理論知識形成畫面感,例如在學習三角形旋轉知識時,可以藉助信息技術逼真地演示三角形的旋轉效果圖,讓學生對三角形在旋轉中的各個形態有了直觀的認識。
教師在教學初中數學的重點難點時,應善於把知識直觀化,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例如在教學函數概念時,可以藉助多媒體技術以聲音、畫面的形式來演示函數效果。在教學幾何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動態展示教學內容,刺激學生的感官。
其次,運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興趣。在多媒體條件下,教師合理設計圖像、聲音、文字、動畫等創設更直觀、形象的教學情境,例如在教學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時,教師可以引入海上日出的場景,在海平面這一直線背景下,太陽這個圓不斷移動,從而讓學生直觀認識到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
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中,學生主動活躍,興致高漲,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總之,為了進一步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教師要不斷創新,努力改革,探索高效教學途徑和教學策略,讓數學課堂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
教學的主要技巧是什麼
1 抓住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是課程需要把握的重要內容。其實,每一個學科或每一門課都應有教學重點。什麼是教學重點?要求學生們掌握什麼問題?作為 任課 老師應該明確。教師在授課時,應該通過板書或者投影把其顯示出來,並積極引導學生去把握它,絕對不能含糊不清或不知所雲。如果教師不指出教學重點,或者強調所教內容都是重點,每個章節都是中心,那麼,你講的課既沒有重點,也沒有中心。連教師本身都不是很清楚的問題,要求學生們去把握它就更難了。因此,筆者在授課時摒棄平鋪直敘的、面面俱到的教學方法,始終抓住教學重點不放。比如,筆者在講授《中共黨史》這門課時,凡重大事件、重要人物、成功的經驗或失敗的教訓等,都要求學生重點把握,並作為考試考查的重點。而對一些不是很重要的問題,課堂上則少講或不講,不講的內容列入學生自學的范圍。這樣一來,重點突出,主次分明,易學易記,教學效果很好。
2 理論聯系實際
書本知識是理論對實踐的概括和總結,它具有系統性、理論性,但缺乏直觀性等特點。教師授課時,如果照本宣科,即使你自以為講得很好,也會顯得枯燥無味。講課不生動,就沒有吸引力,學生就沒有興趣去學,教學效果就不理想,它是環環相扣的。所以,筆者認為理論課要達到講授生動的效果,很重要的技巧就是理論聯系實際。盡量做到理論的闡述與生活的廣度密切結合。比如,在講授《法律基礎知識》這門課時,把學習法律條文、法學理論與現實生活中的違法犯罪案件聯系起來,並布置一定數量的安全分析作為練習,讓學生們去討論分析。其中有一個案例是這樣的:女青年李某下夜班返家途中,遇到某男子持刀阻攔,強行非禮。李某極力反抗,她抓住男子的刀把盡力推擋,不料刀尖剌入對方的心臟,該男子當即死亡。試分析李某的行為是否屬於正當防衛?是否要負刑事責任?多數學生認為李某的行為屬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但也有少數學生認為:李某殺死了人,屬防衛過當,要負刑事責任。課堂上筆者對案例進行了講評:「李某受到不法侵害,她有防衛的權利;她是在受到不法侵害時實施防衛的,防衛行為適時;她是針對歹徒實施防衛的,防衛對象特定;盡管她在推擋時意外地剌死了歹徒,但防衛結果仍屬適度。試想,假如她制止不了歹徒的不法侵害,她自己必定會被奸或被殺。結論是:李某的行為屬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通過分析,不但統一了認識,提高了法制觀念,而且使學生牢固地掌握了正當防衛的概念和必備條件。
3 運用啟發式教學
教師的授課方式通常有兩種類型:一是灌注式。無論學生理解與否都講,多多益善、廣種薄收。這種方式的顯著特點是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灌輸,至於是否會運用似乎無關緊要,這就窒息了學生的思維和學習興趣。表面上看該講的都講了,完善無缺,但實際上教學效果並不理想,平時人們談論較多的所謂「書獃子」、「高分低能型人材」就是通過這種灌注式教學培養出來的。二是啟發式。所謂啟發式,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其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認識水平。我國古代偉大教育家孔子對啟發式教學曾主張「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論語·述而》)。按南宋大學問家朱熹的解釋:「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啟,謂開其意,發,謂答其詞。」可見,孔子關於「啟」與「發」的表述,是一種相輔相成的因果關系,沒有學生的求知慾,教師不啟;沒有教師的「啟」,就沒有學生的「發」。
那麼,教師如何運用啟發式進行教學呢?首先,要善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工作涉及到教與學兩方面,教師是教的主導,學生是學的主體,是一種互動活動,只有教師的積極性顯然是不夠的,你講我聽,就會變成「獨角戲」;或者你講我不聽,就會變成「對牛彈琴」;教師在課堂上高談闊論、滔滔不絕而沒有引起共鳴,曲高和寡,學生看課外書,或竊竊私語,或昏昏欲睡,那麼你的講授算是失敗了。要改變這種狀況,就需要營造一個師生相互配合,積極探討的氛圍。比如,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去組織材料,作出解答;或者將學生分成正反兩個小組進行 辯論 。通過辯論,分清是非,既鍛煉了學生的膽量和口才,又培養了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這樣,課堂氣氛更為活躍,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更為深刻。
其次,要善於選材。要啟發學生的思維,就必須要有可供思維的材料,因此,應特別注意選材的典型性、生動性和時代感。典型事例可以啟發學生透過現象提示事物的本質,具有開拓思維,豐富閱歷的教育意義;取材的生動性和時代感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我在講《哲學》中關於「規律」這一問題時,既注意講清規律的概念,更注重啟發學生通過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得見的現象去理解規律的本質。規律是隱藏在事物內部的一種必然聯系,人們通常不易直接看得到,這就造成了規律的神秘感。於是,我運用十六世紀波蘭籍偉大天文學家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即地球自轉形成的晝夜更替和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形成的四季更替的規律,進一步啟發學生們去認識和把握其他的規律,例如: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價值規律、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於生產力狀況的規律等等。這樣就收到了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良好效果。
最後,要善於提問。教學過程對於學生來說是向未知欲域的探索過程,教師授課則起到類似向導的作用,由此引發學生去思考。如果教師把什麼問題都講得「明明白白」,沒有疑問,課堂上也從不提問,學生也沒有問題可問,這不利於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把握。表面上沒有問題,但實際上學生不一定理解和把握,問題可能還多著呢。因此,筆者在授課時很注意設置疑問並經常提問。比如,世界的本源是什麼?事業與愛情的關系怎樣?前蘇聯為什麼解體?祖國統一大業能否實現等等。通過提問和解答,師生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答案,有利於學生拓寬視野,對問題的認識由淺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由低級向高級的發展,實現認識上的飛躍。
教學技巧的綜合運用是一種實踐和探索,教無定法,教師只有辛勤耕耘,開拓進取,精心設計,注重積累,巧妙地運用各種教學技巧,才能不斷地提高教學質量。
<<<
教學的主要方法及技巧相關 文章 :
★ 常見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 常用的教學方法及識記技巧
★ 教案中常見的幾種教學方法
★ 常見的教學方法有哪幾種
★ 教學方法的種類和手段有哪些
★ 教學手段和方法
★ 課堂教學方法與技巧
★ 教學方法有哪些
★ 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㈢ 小學語文常用的高效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是一種學問,沒有掌握好的方法和技巧,教起學生會比較困難,那麼高效的課堂教學需要什麼方法技巧呢,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有用的教學方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常用教學方法有哪些一
1、教學目標要明確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以生為本,根據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理解能力等制定科學、系統、全面的教學目標,合理分配課堂的教學時間,准確把握課堂節奏,創設課堂教學情境,講解精要的課堂內容,根據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其制定學習目標。教師與學生之間首先要建立和諧、融洽的關系,教師要做到一視同仁,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不以成績的好壞劃分學生等級,使學生保持健康的學習心態。
針對某一個知識點,教師也要盡可能多地列舉例子,補充其他相關的知識,讓學生既學會舉一反三的學習方法,也學會用類比的方法解決問題。教師還要注重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對學生有著終生的意義,他們的思考能力、表達能力、總結能力等對他們以後的學習和工作都相當重要。所以,教師要不斷激發學生的潛力,提高課堂效率。
2、渲染課堂氣氛的方法
2.1以學生為主體,給學生一個自由學習的機會。語文課最怕的就是教師一個人把課堂時間全部佔用,而學生只能認真聽講。長期這樣下去,學生的學習效率將會越來越低。所以,教師應該讓學生在課堂上成為主體。對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更需要自由學習的時間。以課文《飛向月球》為例,在進行本課的教學時,老師應該留更多的時間給學生。
月球上有太多神秘的東西,小學生對月球也充滿了好奇,教師就可以利用這一點給學生一個自由想像的機會,讓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在發言過程中,教師可以起帶頭作用,然後再讓全班學生都參與進來。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大膽地對月球上的事物進行猜測、想像,讓學生在課堂上大聲講出自己的想像。用這樣的方法,可以讓整個課堂顯得自由活潑,而且也可以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表達能力。
2.2角色體驗,點燃學生的激情。角色表演對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小學生的表演慾望比較強,而且通過角色表演可以培養學生對課文的情感,可以讓學生在表演中把握住語言的節奏,使學生在表演中逐漸對課文產生感情。《牛郎織女》是一個千古傳唱的神話愛情故事,像這樣的故事光靠教師的講解是很難讓學生感受到它的美的。所以,教師完全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表演牛郎織女的故事,當然,學生也可以發揮想像,豐富故事內容。比如,當牛郎織女分別多年後,在鵲橋上相見後會說些什麼,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根據情境模擬相關的對話。筆者相信用這樣的方法,肯定能讓學生感受到語文課的樂趣,使他們在以後的語文課上更有激情。
3、巧妙設計疑問,激發學生好奇
心理學認為,只有學生感興趣的東西才會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入門的向導。"語文老師在課堂上所提的問題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學的效果。因此,老師所提的問題要與學生的興趣緊密相連,投其所好,巧妙設計疑問,讓他們的好奇心成為語文課堂上事倍功半的催化劑。我在教學《"兩彈元勛"鄧稼先》時,以"我的偶像"引入,接著把鄧稼先的圖像掛出來,讓學生們猜猜他是誰,講述一下他的故事,學生情緒高漲,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紛紛在書上找答案,較短時間里找到文章中心句,了解鄧稼先是我國傑出的愛國的科學家,順理成章地為老師進行下一環節的教學做好鋪墊。
在教學《人類的朋友》時,老師運用多媒體在屏幕上出現茂盛的大樹、碧綠的草地、清澈的山水、活潑可愛的小動物生動的畫面配上輕松悅耳的音樂,為學生營造出和諧歡快的學習氛圍,接著教師問學生:"你們想去這個美麗的樹林嗎?願意成為小動物們的朋友嗎?"以此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指導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了解,進而啟發:"這節課我們要開動腦筋,怎樣使大自然更美麗?比一比,看誰的辦法多,誰的辦法好?"學生們在情景的創設下饒有興趣地展開豐富想像,想出了很多好辦法,促使了學生思維活動的開展,有效培養學生的好奇心。
4、鼓勵質疑
學貴有疑。"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學生閱讀產生疑問時,正是他們積極參與學習,認真思考,主動探究,使思維向深入發展之際。因此,訓練學生生疑、質疑、釋疑,是語文教學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以及自主意識的重要手段。平時,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從課題發問;從課文內容發問;從某些看似矛盾、但又合情合理的地方發問;在教學結束前留出適當時間讓學生發問;從標點符號的運用發問;從課文的中心發問;從某些修飾詞語發問,訓練學生從敢問到善問的能力。
如學習《靜夜思》這篇古詩,教師在引導學生理解了第一句話後,帶領學生歸納學習方法:①讀詩句;②講字義;③連成句。然後讓學生運用學法自學第二句,有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學生自學後提出:不懂"疑"和"霜"是什麼意思。老師便針對學生問題,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解疑,這樣,教師的思維活動與學生思維活動協調一致,使教師思維暴露在學生思維最恰當的地方,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了學習動力,而學習第三、四句時,老師則採用夥伴合作學習的教學形式,四人一組,運用學法自學,互相質疑、解疑,然後向全班匯報學習過程。這樣學習,用時少,負擔輕,效益高,學生獲得了知識與能力,取得了最優化的學習效果。
小學語文常用教學方法有哪些二
一、教師的教態促成良好課堂氣氛
教態是教師講課時的情緒的外在表現,比如:教學心情、表情、體態動作、神態等,是教師開展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輔助手段。學生在課堂上會通過教師有聲語言的講解而「察其容」,而且還會通過教師的教態而「觀其色」。教師的教態在無形中形成了一種教學氣氛,學生在無形中感受到一種課堂氣氛。因此,教師的教學態度直接影響課堂氣氛。
教師的教態有先入為主的作用。當教師走進教室的那一刻,教師教態會直接影響到學生上課的情緒,這種先入為主的方式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教師要用親和、自然的教態去面對學生,及時調整好你的心態和精神面貌。微笑是人際交流中一種最好的方式,微笑讓學生對教師沒有懼怕感,課堂氣氛溫和。如果教師板著臉孔,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讓學生感到壓抑,學習有緊張感,課堂氣氛變得生硬、冷漠,不利於教學的開展。
在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中,充滿微笑地去授課,這是一種簡單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當然,這種微笑是發自內心的,是對學生的一種關愛,是一種與學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種矯揉造作、虛假的表情。學生在洋溢著微笑的課堂中,會感到教師的可親可敬。有些教師在授課時,處處想著在學生中樹立威嚴感,總是板著面孔,這就在無形中就扼殺學生對你的親切感。那樣的話,學生還願意和你交流問題嗎?其實,教師的威嚴不是建立在嚴厲的表情基礎上的,而是來自於你的學問和修養。
微笑著面對學生,其實是一種自信,一種認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學生的自信。板起面孔去說教,往往是因為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征服學生,而運用一種外來的壓力去迫使學生去做,我想,這有時似乎會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想使學生在一種歡悅、暢快的課堂氣氛中去追求知識,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滿這種情緒,用自己歡悅的情緒去感染學生。
二、教師要學會傾聽學生的聲音
傳統的課堂教學多是老師掌握著「話語霸 權」,學生只能當作一個個容器,等著老師往裡灌東西,可結果,園丁的辛勤,往往扼殺了學生的天性,「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使我們培養的學生變成了統一模式鑄造的標准件。新課標提出教師要多傾聽學生的發言。筆者認為,學生「講」教師‘聽」。 有三大好處:一是通過「聽」可以使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筆者通過「聽」常常被學生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獨到深刻的見解、幽默睿智的語言所折服。
二是通過「聽」可以真正使教師領悟「教學相長」的真諦。三是通過學生「講」教師「聽」,可以鍛煉學生。學生越說越會說,越說越想說,越說越自信,課堂成了他們發揮的舞台,這更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煥發出課堂的活力。 「授之與漁」「操練捕魚」的有效途徑。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始終是學生做主角,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探究興趣,使學生的學習狀態保持活躍和熱烈,使語文課堂呈現無窮的活力與魅力。
三、語文老師要習慣贊揚、欣賞每一位學生
小學語文老師要關注學生成長的每一點進步,幫助學生發現自己、肯定自己。清代學者顏元說過:「數子一過,不如獎子一長。」這是講贊揚欣賞的激勵效用。贊賞是廉價的,也是無價的。同學的掌聲,老師的贊揚,小小的獎品,都是學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課堂上筆者採用多種表揚方式:或用贊許的口吻——「你說得真好!」「你的想法真棒!」「你想像力真豐富!」;或用親切的動作——拍拍肩膀,輕輕一點頭,微微一笑。老師要盡量多贊賞學生,不光贊賞一個兩個,而是贊賞一群一批,甚至全班;不是虛偽的應付,而是真真切切實實在在的。有了贊賞學生在學習中就能常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學習的樂趣,課堂氣氛活躍,學習效果好。
贊賞出創造力,贊賞出學習興趣,贊賞出進步的學生,贊賞出有特點的學生。通過贊賞融洽了師生關系,活躍了課堂氛圍,激發了創造熱情,對學生的學習質量和能力養成起著十分明顯的促進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賞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及能力的提高、又要賞識學生在學習過程及方法上的優良行為,還要賞識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積極表現。成功的快樂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
四、教師充滿殷切期待的提問方式
提問是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教學方法之一。如果我們總是用命令式的語氣進行生硬的提問(如「這篇文章的主題思想是么?」),或對學生的提問作出生硬、粗暴的回答(如:「不,你錯了,正確的答案究竟是什麼?」),教師就顯得缺乏親和力,學生在情感上就會與教師拉開距離,表現出一味地從眾與退縮的狀態,他們多半會以模式化或機械化的方式來服從與迎合教師的「指令」或「命令」。在這種課堂氛圍下,交際能力、語文素養是無法形成的,更不用說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了。因此,教師提出問題時要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體現出教師對學生的殷切期待。例如問:「這個問題你是怎樣理解的?你有什麼看法?」其聲調表情都要像日常問話,而不應是審問。
學生回答時,教師可適時運用鼓勵性語言(如:「你的回答很漂亮。」「你的答案很有啟發性。」)或適時地插話,進行圓場和啟發。例如:「你是不是這樣的意思?」「可不可以從這個方面去理解?」教師這樣的插話是為了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減輕被問學生的緊張感。教師提問的技巧在於保證學生能夠回答(盡情講出自己心中所想)並樂於回答。當學生提出問題或發表意見時,教師的應答應根據班級情況、靈活多樣、並具有交際表率作用。另外,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或坐或站,教師大可不必統一要求,一切以能讓學生放鬆心情、消除緊張感為好。
五、自由選擇的作業形式
我清醒認識到:不論是何種作業形式,過量的作業或罰抄、罰寫,只會使學生不堪重負,挫傷其學習積極性,從而產生反感和厭學情緒,最終使得課堂生態被破壞,教學環境被人為地惡化。不同層次的學生被統一要求的大量作業所累:成績好的學生因覺得簡單無必要而厭做,成績差的學生因覺得太難、做不出而不做,教師卻又因學生沒能按要求完成任務而不悅,良好的課堂氛圍也就沒有了。教師應當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變強制性的布置作業為商量式的推薦作業,根據所授內容在一定范圍內,指定一些分量或難度有所不同的題目由學生自由選做。
這樣,可使學生在不感到負擔的情況下,發揮自己的最大潛能,充分調動其積極性、自覺性和主動性。對於成績好的學生,教師完全可以讓其少做些瑣碎的作業,推薦他們做些課本以外的練習,以拓寬加深其知識結構;對於中低層次學生,在推薦作業之前,教師需精選一些示範題進行講解,做些必要指導。如:在學習關於《別……》的詩詞後,就可要求成績好的學生做這樣的作業:收集古代聯「送別」的詩詞曲賦文,作專題研究。使得他們必須去查找有關「送別」類古詩詞資料,這樣他們既學到了與課文有關古代詩詞曲賦知識,又培養了查找資料的能力和寫作能力;對其他學生,則只需要能做出課文中的鞏固性練習即可。
小學語文常用教學方法有哪些三
一、幾種常用的教學方法
1、講授法
包括講述法、講解法和講演法。主要是由教師運用語言來傳授知識。其基本要求是:表達正確、明了、生動,突出重點、難點和關鍵點,堅持用普通話。板書清晰、簡要、規范。
2、演示法
這是教師藉助實物和教具,向學生進行展示以說明或印證所講知識的方法。當然也可以利用向學生播放影像資料、作演示性實驗的方法來說明或印證。
3、討論法
這種方法是指當老師或學生提出有探討性或值得商討的問題時,老師組織學生分組對問題進行議論。它有助於師生、生生交流思想,發表自己的見解,從而讓學生對問題有一定深度的理解。
4、談話法
談話法,又叫提問法,是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提出新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通過師生間的對話,讓學生自己獲得知識、提出結論的一種方法。它可以激發學生積極思考,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5、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鞏固知識和熟練技能的一種訓練方法。
二、新課標理念下教學方法的運用
1、師生角色相換
教師要改變以往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樹立學生是教學主體的思想,學習「中國畫」的「留白」藝術,課不能備得太滿,要給生成留有空間,要對各種情況做出預測。在課堂中,教師首先是參與者,與學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在對話的過程中,師生不僅是平等的,而且應凸現學生主體的地位。課堂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場所,學生應暢所欲言,自主互動,讓學生充分地說出他們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
2、興趣與疑問相雜
皮亞傑曾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可以結合課文內容,以趣開頭,精心設計導入語,(或以耳熟能詳的民歌、童謠,或以動漫畫面)引導學生去思考、去理解,使得學生對教學內容感興趣,興味盎然地投入到學習中。激疑同時也是激趣。從心理學的角度,可以把激疑看成是「創設問題情境」,語文教學是圍繞一個「疑」字展開的:無疑——有疑——質疑——釋疑。因此老師要精心設計問題,同時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朱熹早就已指出:「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
3、表演與實效相合
課堂情景表演兼顧了教學目標中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身體運動領域三個方面,有很強的綜合性,因此,它是推進語文素質教育,強化學生主體活動,培養創造能力的重要教學形式。在閱讀教學中,在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可以通過個人表演、小組合作、綜合表演等形式讓學生即興表演課文(或只是其中的詞句、片斷),把抽象的語言文字元號轉化為形象的表情、身姿運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們對課文的理解程度,還可以提高學生整體的語文素質,使學生在體悟中不斷創新。
4、思維與創新相重
長期以來,在傳統教學中不是缺乏創新意識,就是把創造性教學視為高不可攀。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是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習慣,增強思維活力,而不是要他們馬上為社會做出有價值的發明創造。只要是在他們的知識范圍內,能夠提出具有新意的思考和設想,就要給予鼓勵和引導。創造性思維往往自疑問和想像開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採取多種方法,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指導學生面對平常的事物進行種.種聯想和想像,就有可能順著問號去思考,去發現,去創造。
5、口語與習作相融
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創設生動、活潑、有趣的交際環境,營造民主、和諧、融洽的交際氣氛,讓學生產生強烈的交流慾望,使學生在這種氛圍中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流,從而有效地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語文的基本能力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他們之間密切聯系,相互影響。一般來說,說話說得好,清楚、干凈、有條理、有感染力和說服力,作文也會寫得好。口頭語言是書面語言的根本,說是寫的基礎,說又是檢驗書面語言的尺度,要讓學生照說話來作文;書面語言通過對口頭語言的加工,又比口頭語言更准確,更凝練,更規范。當然作文能力的提高不但要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而且要培養初步觀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我們在進行小學作文教學時,要把這三者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
㈣ 作為老師,應該怎麼教學才能讓學生更好的受益
轉眼在教師崗位已經近一年了,這一年裡接手了幾門專業課程,也思考過很多應該怎麼教學能夠讓學生得到更多的方法,其中我覺得有些不錯的方式方法,能獲得一定的效果,學生也會從中學到更多的東西。在此分享給大家。
1.師生互動傳統的教學方式都是老師進行講授,然後留作業給學生。課堂上學生基本保持沉默狀態,好的壞的都不會,會的不會的都不講。老師憑經驗進行難點知識點的教學工作,雖然費了很多心力,但是依然沒有什麼好的效果。師生互動的課堂則更能提高課堂氛圍,學生參與進來會讓整個課堂更生動,對於不會的知識點和老師學生探討,也會獲得很大的收獲,並且會加深記憶。
以上就是我一直在用的幾種方法了。每一種方法都是有利有弊的,可以結合或者穿插來用。比如半翻轉課堂可能效果會好,但是費時間,有些時候一節課的知識點可能需要兩個學時。所以利用方法的時候要揚長避短,合理高效的利用以求達到不錯的效果。
㈤ 現代教學方法有哪些
教學方法論由教學方法指導思想、基本方法、具體方法、教學方式四個層面組成。教學方法包括教師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學習方法)兩大方面,是教授方法與學習方法的統一。下面是我整理的關於現代教學方法有哪些,歡迎大家分享。
國內教學方法:
1、自學輔導教學法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在實驗基礎上提出,是目前國內自學研究中影響較大、效果較好的一種教學方法。1963年他們進行程序教學實驗,1965年在總結實驗的基礎上,根據心理學原理提出編寫自學課本、練習本、測驗本,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運用三個本子進行自學、訓練、自批作業,因此又稱為三個本子教學法。它的特點是通過一種新的教材、教法,變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法為學生自學為主、教師進行指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自學的習慣與能力。
自學輔導教學法有一套新編的教材,其編寫原則是:
①步子適當,高而可攀,小步子逐步過渡到大步子;
②及時反饋,學習後及時練習,當時知道結果;
③分組安排練習,前一組為後一組做鋪墊,前者啟發後者,後者復習前者,從舊知識推出新知識;
④直接揭示本質特徵,表述概念、編寫習題時把常見性錯誤與正確特徵同時呈現,培養學生判斷力;
⑤從展開到壓縮,學習新的內容盡量展開,隨發展、熟練後逐步壓縮。
⑥變式復習,避免機構重復,使掌握、運用知識的質量螺旋式提高;
⑦按步思維,盡量把解題時的思路分成可操作的步驟,從活到死,再從死到活。
⑧可逆性聯想;
⑨步步有根據。
自學輔導教學法的教學過程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教授給學生閱讀方法,使學生基本學會閱讀教材,理解詞義,概括段意。大約1至2周時間。
第二階段:引導學生學會自學,養成自學習慣,適應自學輔導教學法。大約2個月。
第三階段:在學生比較適應自學輔導教學形式,初步養成自學習慣,並有一定自學能力後,進一步加強學習過程中學生的相對獨立性,大約半年到一年時間。
第四階段:使學生完全適應自學輔導教學法,形成良好的自學習慣,在自學過程中充分發揮獨立性。
自學輔導教學法是在數學教學中實驗的,1980年以後逐漸擴大到26個省市,實驗對象是各類學校初一到初三學生,成為全國性的教改活動。
2、嘗試教學法
江蘇省常州師范學校特級教師邱學華根據各地教師實踐,吸收國內外現代教學法的經驗,在實踐基礎上總結研究出的一種教學方法。它的特點是變先講後練為先練後講,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先嘗試練習,然後教師有針對性地講解。
嘗試教學法的教學過程分為五個步驟,因此又稱五步教學法。
第一步:出示嘗試題。把認識客體和新問題呈現於學生面前,使認識的主體——學生處於積極活躍的探索狀態,激發其解決問題的內在動機與需要。
第二步:自學課本。由學習內驅力引起學生自學的興趣與願望。
第三步:嘗試練習。這是更活躍地解決問題的行動,學生從原有的認知結構中提出有關信息,探索問題的解答。
第四步:學生討論。藉助學生相互啟發與交流,使其進一步獲得認識與培養能力。
第五步:教師講解。針對學生解題過程中迷惑之處以及求得最佳解題策略的慾望,重點講解,使學生初步重新組織起來的認知結構得到進一步調整和鞏固。
在新課前,有基本訓練和導入新課;在新課後,有鞏固練習,即第二次嘗試練習、課堂作業、小結等環節。從五個步驟分析,嘗試教學法的核心是把學生看作一個生動、活潑、積極、自覺的認識主體,是在教師指導下發揮主動性的探索者,在愉悅的情境中探求認知結果。這是它受到師生歡迎,在實踐中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目前已有26個省市進行實驗,收到良好的效果。
3、讀議練講教學法
又稱「讀讀議議練練講講」八字教學法,是上海育才中學在教改實驗基礎上總結形成的。其特點是在「有領導的、茶館式的」開放性教學組織形式中,運用讀、議、練、講各種教學手段,求得多方面的教學效果。其中,「讀讀」是基礎,即學生閱讀課文,了解基本內容,找出問題,培養閱讀能力和自學能力。「議議」是關鍵,即組織學生在讀儀小組(由前後兩張課桌4位學生組成)中展開議論,通過互相啟發,理解內容,培養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議題可以是教師為加深學生理解而准備的問題,也可以是學生閱讀時提出的問題。「練練」是應用,即學生思考和解答為加深理解、掌握學習內容而設計的練習,通過練達到消化、鞏固知識的目的,並培養能力與技能。「講講」貫穿於教學過程始終,根據不同的教學階段和學生實際需要,可以對個別學生講,也可以對讀議小組或對全班講。通過教師的講,進行組織、啟發、引導、點撥、解惑、總結工作。講要注意針對性,有重點,畫龍點睛。
讀議練講教學法基本精神是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運用這種教學法於理科教學中時,教師要把教學內容精心組織成幾個問題,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通過讀書、議論、實驗觀察,推導出或歸納出某個規律或結論。在文科教學中,可採用評論式方法,讓學生通過閱讀,圍繞教師提出的問題發表見解評論。
在這種教學法中,習題作為新的知識概念在各種不同情況下形成的問題,而成為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起著發展學生智力、能力的載體的作用,而不再是一種課後的負擔。
4、學導式教學法
黑龍江礦業學院等高校首先實踐、倡導的一種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自學的教學方法。它的特點是改變以講授為主的傳統,把教學的重點心從教轉到學,教學中大部分時間由學生從事獨立學習的實踐活動。它的結構是四個環節:自學→解疑→精講→演練。
第一個環節:自學。
1、課前預習教材。通過預習,溫習教材中已知的知識,找出未知的新知識與難點。
2、課堂自學。依據課題內容多少難易,用5~10分鍾或更多時間,教師先提示要點與要求,或作出示範,提供範例;學生獨立自學教材,寫自學筆記,分析要點,試做例題,找出疑難問題。
第二個環節:解疑。學生討論、交流、查閱參考資料或工具書,教師進行個別輔導。也可以小組或大組專題討論,解決一般性的難點。一般用5~10分鍾。
第三個環節:精講。教師針對學生無力弄清的難點和關鍵進行精講,並且示範、演示、操作,講清解決問題的思路,引導學生自己作出結論,培養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像力五種智力要素。可用5~10分鍾,或者更多時間。
第四個環節:演練。具體步驟是:學生通過思考把學習要點和心得寫入筆記;根據個人基礎精選習題演練;同學互相批改作業,教師指定學生上講台評改評分,學生訂正錯誤;小結,把學習內容系統化、概括化。演練是學導式教學法綜合開發學生智能的主要環節,一般用半節課至2節課。
運用學導式教學法,應注意區別年級高低、教材難易、學生基礎好差等不同情況,也要注意讓學生有個適應過程,逐步從以講為主轉變到以自學為主。
5、六課型單元教學法
武漢師范學院黎世法等通過對中學教與學的調查分析,運用最優化教學理論創造的一種教學方法,又稱「最優中學教學方式實驗法」。它的特點是綜合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把教學的主要環節改變為六種課型。同時根據教材的特點與內在聯系,把教材分成若干教學單元,每單元依次按六種課型進行教學。具體實施方法如下:
(1)自學課。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運用科學思維方法及有關學習手段,在已有知識、技能基礎上,自覺主動地通過讀書、作業等方式獲取新知識和新技能。這是基礎課型。
(2)啟發課。教師從學生自學實際出發,突出並圍繞單元教學重點,講清學生自學課上尚未理解的共性問題,同時溝通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引導學生理解內容,培養智力能力。啟發課有精講、典型實驗、基本技能講解和演示等。
(3)復習課。引導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鞏固記憶,並使知識系統化、概括化,為靈活運用做准備。
(4)作業課。指導學生獨立地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於實際,形成新的技能技巧,促進智能發展。
(5)改錯課。指導學生分析作業中錯誤的原因,進一步加深理解、鞏固認知。
(6)小結課。指導學生進一步把知識系統化、概括化,把技能綜合化、熟練化,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小結可以一個單元一次,也可以幾個單元一次。
六課型單元教學法的理論1979年提出後,許多省市的學校在語文、數學教學中開展實驗,取得顯著效果,對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差生成績,發展優秀生等都很有效,受到歡迎。
6、引導發現法
上海師范大學附中等校實驗的教學方法。特點是根據教材的結構與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把教材劃分為一個一個發現過程,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觀察、實驗、思考、討論、聽講等途徑,主動地研究問題,總結規律,獲取知識,發展能力。
教學過程分為:
1、科學劃分發現過程,確定教學要求;
2、精心組織教學,積極引導學生的發現活動;
3、積極創設利於學生發現學習的情境,促使學生主動研究。
7、知識結構單元教學法
北京景山學校實驗的教學方法。特點是按照知識的內在聯系,把教學內容劃分成若干單元進行教學,使學生獲得系統完整的知識,提高獨立學習能力。一個單元的教學步驟分為
(1)明確要求,自學探索研究;
(2)重點講授;
(3)綜合訓練;
(4)自學小結
值得指出的是,教師在借鑒學習這些方法時應該注意:
①每種教學方法都是針對具體的目標、教材、學生而起作用的,具有一定的適用范圍,不能機械地照搬。
②許多方法已不單純是方法的改革,而是涉及到教學組織形式、課堂教學結構才能取得效果。
③各種教學方法有自己獨特的結構與程序,但它們不是固定不變的,運用時不應將其程式化,必須適應具體情況和教師本身素質創造性地靈活運用。
④每種教學方法不是孤立地運用一種教學手段,往往要綜合多種教學手段,加以有機的組織運用。
⑤改革教學方法的關鍵是轉變教學觀念,如果教學觀念不轉變,任何一種好的教學方法,都可能會被弄得走了樣。
8、「問題討論式」教學法
「問題討論式」教學法是在教師指導下,對教學內容用問題的形式概括、串聯、提引、梳理、深化。它是調動學生主動學習,培養能力,啟迪智力,發展個性,提高質量的一種開放型教學方法。其一般程序包括:設置問題——討論——歸納——整理——反思。關鍵是設置問題。教師要依據教學目的和重點、難點,對教學內容設計出三套問題:一套預習思考題,一套課堂討論題,一套課後練習題。
9、「參與式教學法」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參與式教學就是讓全體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為此要求教師為學生留出參與的教學空白。
其方法大致可分為三步:
1、教師講授教學的基本內容。教師在這階段的任務是以最為簡潔明快、淺顯易懂的教學方法,講解基本概念、公式等。
2、學生參與階段,是參與式教學的主體。這時,教師給學生一套與教學內容有關的題目,由淺而深,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去做題目。
3、宣布題目的答案,如果需要還可以附上解題過程。
此教學法優點:
第一,能使每個學生都成為教學的重點。
第二,能使每個學生都能以其能力來掌握知識。
第三,能使兩極分化轉化為均等的不平衡,使每個學生思維都積極活動起來,克服了採用「啟發式」時常有學生被趕出課堂思維空間的弊端。
10、「自學五步法」教學法
「自學五步法」即一看,二讀,三想,四說,五寫。看,即讓學生看教師擬寫的自學提綱,或課文後面的有關練習題等,明確學習任務與要求;讀,是讓學生帶著「自學提綱」、「練習題」等,閱讀教材,了解、掌握教材內容;想,是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想想還有哪些疑難的問題,以便在適當時候提出,師生討論解決。記,是讓學生用筆在教材上面畫不同符號標記。寫,是在筆記本或作業本上,寫一些必要的筆記或作業。
11、「五環節」教學法
五環節教學結構大體分為:創設情境——引導探索——師生研討——驗證結論——實習作用。
(1)創設情境。其主要任務是提出問題,引進新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復習舊知,為學生學習新知識做必要的准備。
(2)引導探索。在這一環節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或看書來尋找問題的答案,探索新知。
(3)師生研討。對於學生在探索過程中提出的問題,教師應引導他們開展討論,並應根據討論情況,不斷做一些適當的啟發或引導。
(4)驗證結論。師生的討論獲得結論以後,還可結合教材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或設計實驗等方法來驗證自己得出的結論是否正確。
(5)實習作業。作業的布置要課內外一齊抓。課內作業一般要求學生運用本節課學習的內容和方法,去解釋一些自然現象。課外作業,除了用來鞏固、延伸、拓寬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還可以適當安排一些為今後學習做准備的觀察、實驗等作業。
國外的教學方法:
1、美國的發現教學法
此法系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布魯納所倡導。發現學習的中心思想是教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即教給兒童解決問題的各種策略,幫助他們知道如何著手學習,其目的是啟發學生積極思維,牢固掌握學科內容,成為自立自主的思想家。
發現學習的過程一般是:教師創設一定情境,使學生在這個情境中產生矛盾;教師提出問題(課題),並提出一定材料,引導學生自己去分析研究,提出假設,學生從理論上或實踐上檢驗假設,如有不同看法,可以展開辯論;對問題作出結論,獲得理論知識。
布魯納認為發現學習有四大益處:發揮智慧潛力,增進內在動機,培養學習技巧,增強記憶。
2、奧蘇伯爾接受式教學法
主要特點:把學習內容直接呈現給學生,學生把學習材料加以內化。奧蘇伯爾認為,接受式應成為主要的教學手段。
3、斯金納程序式教學法
主要特點是:把教材按系統條理化,編成程序,讓學生按程序進行學習,最後達到學習的目標。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按自己的情況進行學習,適應個別差異,是一種較好的方式。
4、布盧姆掌握式教學法
主要特點是:在一定的條件下,學生在掌握一部分知識後再進入下一段的學習。這種學習方式要求學生真正掌握知識,為此,要經常進行測驗並予以矯正。
5、蘇聯的問題教學(或譯作研究問題式的教學)
此法系蘇聯教育家馬赫穆托夫、列爾涅爾、斯卡特金等人所倡導。運用問題教學法,教師應當創造問題情景(提出問題或布置任務),組織集體討論解決問題情境的可能方法,證實結論的正確性,提出准備好的問題作業。學生則根據以前的經驗和知識,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力求正確理解研究的原理,解決所提出的.問題。從而獲得知識,培養能力。
研究性的實驗室作業,是問題教學的一種寶貴形式。學生在學校實驗園地上從事試驗活動,也具有研究問題的性質。
問題教學的運用,主要是為了培養創造性的學習認識活動能力,這種方法有助於獨立掌握知識。如果教材內容是指向形成相應科學領域的概念、規律、理論,而不是傳授實際知識,培養勞動活動的技能技巧;如果教材內容不是全新的,而是以前學過的東西合乎邏輯的繼續,學生可以在已知知識基礎上,獨立探索新知識;如果問題情境處於學生認識潛力的最近發展區,那麼,運用問題教學法就特別有效。
6、保加利亞的暗示法
此法系保加利亞心理學博士洛札諾夫倡導的。暗示教學的基本原則是:
①愉快而不緊張原則。要求使學生感到學習是滿足求知慾的一種快樂,而不是枯燥無味的艱苦勞動。
②有意識和無意識統一的原則。要求有意識心理活動與無意識心理活動同時並存,並互相轉化。充分發揮人的智慧力,尤其是記憶潛力。
③暗示相互作用原則。要求師生建立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關系。
暗示法是用心理學,生理學,精神治療學的知識,精心設計教學環境,通過暗示聯想,想像,調動潛意識積極作用,使學生在心情愉快的情況下學習大量教材的一種教學方法。
7、「三層塔」教學法
美國學者比爾說,體現當前科學新動向的教學法應包括三個步驟:
第一,講完一般的背景後,接著進行本門學科的訓練;
第二,運用本門學科的知識,解決這一領域的大量問題;
第三,各門學科通過共同的問題,互相聯系起來。
他稱此為「三層塔」——即試圖探索各門學科間的相互關系,從而給課程確定一個簡明的、系統的結構。這三個步驟同樣適用於文科教育、普通教育、專業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他認為,上述各門學科的教學對概念化的強調將有所減弱,甚至會調和它們之間的區別。
8、個性教學法
這種教學法是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指導,認識並發揮他們的長處,對於他們的短處進行引導教育,使他們對數學感興趣,並具有一點教學才能。
這一教學法目前在日本已被廣泛應用。在教學中日本教師特別注意尊重學生的個性,並總結出以下經驗:
①要充分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嘗到成功的滋味,知道自己具有學習數學的能力,因而對學習數學更感興趣。
②教師要有威信,成為學生可信賴的朋友。學生有了問題就願意與教師交談,經教師啟發使學生不斷地學到新的東西。
③不論在哪個教學過程中,都要十分留意學生的個性,並據此進行教學。
對於能力較低的學生,在教學中要重視:
①盡量讓他們掌握基本計算技能;
②必須藉助具體例子,使他們理解概念;
③給出一般結論前,必須對它進行詳細說明;
④提到的數字(或圖形)必須寫(或畫)出來;
⑤比較長的命題必須逐條分開,進行分析。
9、直觀——操作教學法
這種教學法是用圖、表、式等種種用具進行直觀——操作教學,目的在於有利於學習概念和理解性質。
目前在日本使用較多的用具有投影機、幻燈機、各種模型、數字表、有色板、計算機等。
對於學具,要自己學生自己能獨立操作,從而有助於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改變以紙和筆為中心的學習方式,為了使這種教學取得好效果,日本教師特別注意:
①盡可能多地使用教具、學具進行教學,加深學生印象,幫助學生進行思考;
②提倡學生自己做簡單學具,通過製作過程,使學生加深對所學內容的認識和理解。
此外,還有程序教學法,演算法化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
從對當前學校所採用的各種教學方法的考察中,似乎可以得到下列三點帶有規律性的認識:
①各種新的教學方法幾乎都強調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除重視學生掌握知識的效果外還特別重視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精神。
②傳統的教學方法,如講述等方法,並沒有失去效用,它們在貫穿啟發精神的基礎上納入了當代的教學方法的體系。
③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其優點,也有其局限性。蘇聯巴班斯基提倡根據教學任務的要求,教學內容的特點,學生的可能性和教師本身運用各種方法的技巧來選擇教學方法,最優地配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反映了教學方法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相互轉化的辯證法,是可取的。
拓展:現代語文常用教學方法
(一)閱讀法(朗讀、默讀、背誦)
(二)講授法(講述、講解、講評、講演、復述、講讀、講練、說書法);
(三)對話法(問答、談話、討論、辯論)
(四)實踐法(觀察、調查、訪談、參觀、實驗、考察、考證、游戲、交往、旅遊、實習、見習、練習、作業等)
(五)電教法(照相機、幻燈機、投影機、錄音機、廣播、電視、電影、錄相機、語音實驗實、電腦、網路、多媒體)
(六)研究法(問題—解決式;課題—探究式;實驗—論證式)
(七)自學法(自學—輔導式)
語文課上那些最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手把手教寫漢字
研究寫字教學好幾年了,目前,還沒有找到比「手把手教」,更為有效的方法。如果有老師的字寫得不好,或者說她捨不得下功夫,沒有彎下腰去,手把手地教孩子。基本可以斷定,班級中的孩子,書寫一定不怎麼好,至少不會又快又好。「放鬆」這種細微的技巧,以及正確的書寫姿勢,真的不是教師講解,學生就可以掌握的。每節課,都要留一定的時間,讓孩子書寫。教師今天教幾個,明天教幾個,一個星期,來一個輪回。當然,個別比你寫得還好的,就不要去教了。一個學期,近20個輪回,絕大多數的孩子,書寫都會大有進步。
二、一句句教讀課文
不要老是讓學生自由讀、齊讀、賽讀、合作讀……你有沒有發現,出彩的永遠都是那幾個語言天賦比較好的孩子。剩餘的大多數,原地踏步,不斷重復,二沒有提升;少數幾個,到了小學畢業,六年時間,還不敢張嘴大聲讀書,別說正確流利有感情了。最好的辦法,是教師帶讀課文,一句一句、甚至半句半句地教。當然,如果你班的孩子懶惰,不肯出聲音,可以讓全班站起來,誰的聲音響亮,可以先坐下。教師一邊教,一遍拍那些讀得好的同學的肩膀,示意他們坐下。你會發現,所有的學生都在讀,都在大聲朗讀,他們會模仿你的聲調、你的氣息、你的韻味、你的感覺……天長日久,他們就有了你朗讀的狀態,逐漸超越了你。堅持一年半載,我敢肯定,你們班的孩子,個個都是朗讀的高手。
三、背誦優美段落
不要把課堂肢解為無數細小的碎片,頭緒繁多,做不出成績。不要把背誦的任務全部放在課外。課堂上,要留出大塊的時間,讓孩子背誦。背誦一段話,真的不是三五分鍾就能解決的問題。我還是希望教師可以一句一句地教,教順了,帶著孩子們理清線索,列一張思維導圖,按圖索驥,學生就能很快背誦下來。記憶力的習慣,是需要培養的;記憶力,是需要打磨的。長時間不訓練,就像刀生銹了,也就報廢了。當然,最好是老師和學生一起背誦。挑戰老師,學生會更有興趣。
四、經常聽寫生字詞
生字詞的聽寫,至少每天2次,家裡一次,學校一次。當然,每次聽寫的數量,可以適當少一點,八個、十個都可以,復習的時候,可以更多一點。最好能有所選擇,挑選學生容易出錯的字詞,反復聽寫。要經常抽錯別字多的孩子,到黑板上書寫,對他們是一種激勵。聽寫後,立即改錯,哪怕接下來進行課文內容教學。改正錯別字,比其它事情重要得多。會就是會,不會就多寫幾遍,甚至造個句。一個經常寫錯別字的孩子,學習成績能好么?
大家有沒有發現,這些被冠名為「灌輸」的教學方式,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面向全體學生,每個學生都必須動起來。這些方法,所訓練的,是學生的聽說讀寫基本功。基本功的訓練,是不需要過多的新理念、新方法,需要扎實的訓練和持久的耐力。沒有扎實的語文基本功,你讓的書讀得再多,再能言善辯,哪怕是胸藏萬卷、口吐蓮花,也不過是綉花枕頭而已。你會發現,到了關鍵時刻,孩子們所學習到的那點方法、技巧,統統拿不出手。
曾有人評價我——你是把少得可憐的知識,運用到極致的人!我贊同。當然,我不以知識少為榮。但是,能把知識充分運用,確實是需要扎實的基本功的!不然,你所學的知識,永遠都僅僅是知識。
㈥ 小學語文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小學語文 教學 方法 ,顧名思義為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的方法。那麼你知道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有哪些嗎?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學語文的教學方法有哪些,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
更多小學語文相關內容推薦↓↓↓
小學生語文趣味故事
小學語文常識大全
小學生語文學習方法指導
小學生語文有哪些自學方法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有哪些
1.自學法
自學法也稱自主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自主學習為主,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習慣的一種教學方法。
教會學生自主學習,這是推進課程改革、實施素質 教育 的重要任務,也是現代科技、繼續教育倡行對人的要求。小學生在校期間初步學會學習,逐步形成獨立的學習能力,這是將來立足社會,適應生活需要的基本技能。這是一種很有意義的 學習方法 。
自主學習能力,指學習者在已有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上,一般不依賴於他人而能運用一定的學習方法和程序,獨立獲取知識的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素質和能力的構成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能學,二是想學,三是會學,四是堅持學。
運用自學法的要求是:一要明確目標。自學法包括四個基本要素:
(1)制定計劃,合理安排學習時間;
(2)運用工具書進行自讀;
(3)對學習內容提出問題,並能嘗試解決問題;
(4)對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進行自檢和自評。
學生明確了目標,就有了指向,就能自覺去學習。二是重視動機的激發。動機是學生自學動機的激發。
三是知道自學過程與方法。方法是能力的核心因素。學生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自學過程於方法,才能開展自學活動;如果培養學生的語系能力,教師就應該指導噓唏的過程和方法;要培養學生識字寫字能力,就要教給學生識字寫字的一些規律和方法。
2.練習法
練習法是教師依據教學目標要求,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通過自己的感官活動和實際操作,鞏固知識、技能和形成習慣的方法。
小學的語文課程與教學側重於語言文字的訓練,教學中運用練習法,有語文課程的性質和教學的要求所決定的。語言文字漿果發福練習,才能熟練掌握。
練習本身是一種目的、有步驟、有指導的重復活動,但不應進行機械性的練習。練習法包括口語焦急的練習、習作的練習、朗讀的練習等。
運用練習法的基本要求:一要使學生明確練習的目的,掌握有觀練習的基本知識於技能。只有學生明確了為什麼要練習,要達到怎樣的要求,才可能有較高的自覺性和積極性,才可能避免機械的盲目的練習。
二要使學生掌握正確的練習方法。教師要通過講解、示範使學生理解正確的聯系方法,然後再讓學生自己練習。同時,練習方式要多樣化,才能引起學生練習的興趣。
三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練習。教師要依據學生認識規律和教材邏輯順序,制訂詳細的練習計劃,從模仿性練習到獨立性練習,再到創造性練習;從基礎性練習到綜合性練習。四要提高單位時間內練習的效果。
練習的次數要達到一定的量。有量才有質。但也不能以多取勝,更不能靠時間來磨。如小學生寫字使,一個字寫3~5遍效果最好,如超過5遍,則會事與願違。
3.講讀法
講讀法,也是我國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教師往往寥寥數語就講清問題,或點破難點,說清關鍵,使學生課文「字求其訓,句求其義,篇求其旨」,並「因道悟文」,掌握遣詞 造句 、布局謀篇的方法、要領。
這就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探究能力。講讀法就是前面提到的講授法,它包含兩種具 體操 作的方式:一是講述或講解。教師往往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教學內容作系統敘述和描繪的講授方式;二是講讀。教師或學生默讀課文或有表情的朗讀課文內容,兩者結合,講中有讀,讀中有講。
運用講讀法時注意:
一要抓住重點,少講,精講。不同年級、不同教學內容有不同的重點,教師要根據一組課文的訓練項目和閱讀提要,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去定每節課的教學重點。抓住重點少講,精講,才能真正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二要揭示規律,教給學生解決問題和鑰匙。教師主要是通過對具體字、詞、句、篇的講解,揭示認識和掌握字、詞、句、篇的規律性的問題,教會學生自學語文、認識規律的方法。
三要注意語言的表現里,教學可以說的運用語言的藝術。教師在運用講讀法時,語言表達要准確、通俗、形象。要把教材中「死」的書面 諺語 轉換成「活」的學生易於接受的口頭言語,把深奧的詞句、內容講得有聲有色,淺顯易懂。
四要兼用其他教學方法。為了發揮講讀法的長處,彌補其不足,教師可以講讀法為主,兼用其他教學方法。多種教學方法結合,可以保持學生生動活潑的學習興趣,提高教與學的效果。
4.談話法
談話法,即問答法,一般是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知識和 經驗 提問學生,並引導學生對所提問題得出結論,使之有所獲得的一種教學方法。
談話法的作用主要有三;
一是教師在運用過程中,可以通過創設情境,提供問題線索,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引導他們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
二是學生既有靜態的聽,又有動態的答,能在最大限度上維持心理活動對學習過程的指向和集中。小學低年級尤其需要談話法。
三是有利於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准確地獲取反饋信息,及時地調整教學過程。心課程提倡教學時教師是與學生對話中「平等的首席」。可見「談話法」將是最常用的一種方法。
運用談話法的基本要求:
一要准備充分。提出的問題要明確、具體,要有啟發性。教師在教學中要提問什麼,提問誰,要准備充分。提問的對象要普遍,對不同性質、不同程度的問題,要適當地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回答。教師回答問題要有針對性,要把自己的想法平等地與學生交談。
二要難易適中,問題的難易度是談話法運用成敗的關鍵。談話法提出的問題必須適中。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解決問題,嘗到成功的甜頭和樂趣。問題應向全班學生提出,但要盡可能避免學生齊聲回答。提出問題後要給學生一定的思考與應答的時間。
三要善於引導。老師要啟發學生積極地參加談話,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教師提出問題,自覺地回答問題。提出問題後要給學生不能馬上回答,或回答有困難時,四要及時鼓勵,談話中回答得好的學生,有進步的同學,都要給予鼓勵。
結束時教師應當結合學生回答問題的內容,進行 總結 。並指出談話過程中學生的優缺點。
小學語文教學的五大領域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五大領域指識字與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
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性
一、可以豐富學生的 文化 底蘊
語文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它包括著中國五千年的文化,代表著中國的軟實力,體現著仁義禮智信的古老生活哲學。小學生正處於人生中的起步階段,是學習和接受能力最強的時候,這個時候接受到良好的教育,會使他們日後有一個良好的發展。
「才如江海文始壯,腹有詩書氣自華!」在學習中,他們會接觸到古詩的魅力,比如「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灑脫,又比如「天蒼蒼,野茫茫,風草地見牛羊」的遼闊。還會體會到宋詞的所表現詩人的感情,如蘇軾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無奈,又如岳飛的《滿江紅》「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所表現的他為報效的祖國的滿腔熱血。經過對這些古詩詞的學習,學生們定會留下深刻的印象,日積月累會使他們打下一個良好的語文基礎,加深文化底蘊。
二、提高其他學科的學習成績
語文是一門十分廣泛的學科,它可以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還有語言組織能力等等。語文的學習不單單是為了語文學科的成績提高,還是為了培養其他方面的能力。語文的學習甚至可以影響到政治、歷史、地理、甚至英語學科的學習,這些學科都是在有一定的語文基礎上才能學好的,都需要一定的理解和思維能力。如果沒有良好的語文基礎,是無法去學習一些相關的科目的。語文這一學科就好比是一種工具,你只有有了這個工具才可以去學習其他的科目。
三、有利於培養小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當今的社會上,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感嘆:現在的孩子吃的是肯德基、麥當勞,看的是日本、韓國動畫片,過的是 聖誕節 ,而留下來傳統的東西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中國孩子熱衷於外來文化,中國的年輕一代正越來越遠離我們的 傳統文化 。目前外語學習越來越紅火,孩子從幼兒園起就學英語。但是對能否准確使用祖國語言文字卻不夠重視,存在不少問題,現在有的大學生連寫書信都感到困難。這清晰的指出,我們正在受到外來文化的嚴重侵蝕。當代的學生們如果再這樣下去,那中華的古老文明則無法繼續傳承下去。
學習語文不僅僅是學習課本上的知識,它更是中華文化的一種縮影。其中蘊含著博大精深的古老中國文化。我們偉大的祖國在幾千年漫長的發展中,創造了豐富、燦爛的文化。中國文化是中華民族延續和發展的精神支柱,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五千年來,中華文化薪火相傳。作為未來中國發展的希望,小學生學習語文,了解傳統文化是十分有必要的。
通過對語文的學習,他們會更深刻的了解和喜歡上中華文化,可以培養出學生們的民族自豪感,更能有效的抵制外來文化對我們侵略,使中華文化更好的傳承下去。
四、有利於提升寫作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
當今的社會上,寫作水平是一項重要技能,工作中、生活中、到處都需要,假如一個人沒有良好的文筆和寫作基礎,是無法再社會上立足的。然而,寫作水平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這需要一個良好的語文基礎,更需要長期的積累。所以,越早的積累就會有更多的發揮和提升的空間。
語文的學習會涉及到很多的文學名著,學生在學習和了解的過程,必定會受到一些名著的影響,會積累其中的一些名句和好詞。從小就開始耳濡目染的灌輸這種教育,會讓學生們在腦海中積累大量的素材,可以為以後的寫作提供靈感,有效的提高寫作的水平。
五、誦讀 國學經典 ,提升表達能力
很多國學經典之所以經久不衰,被人奉為經典,是因為值得推敲,在某些方面具有卓越的品質。拿《論語》來說,就文學價值,它的語言表達較為嫻熟,字字飽滿,句句精煉,總的來說《論語》的語言表達講究的是簡潔精練,同時也講究字里行間的韻味。一篇 文章 雖然只有為數不多的詞句,但是兩三個字就可以折射和透露出作者所要表達的意境,也可以把事情的來龍去脈、人物性格描寫得栩栩如生,讓讀者感覺到既富有文采,又充滿情感色彩。在《論語》中,不僅僅字里行間充滿文學氣息,也折射出品德情感,把儒家思想表達得也非常透徹。所以,小學生如果能認真地品讀國學經典,認真感悟它們的文學修為,肯定會極大地促進小學生文學素養的提升,同時也能提高他們的理解和表達能力。語文是國語的前言、是打開少年思想的一把金鑰匙。語文課呢,便是素質教育的基礎,一切素質教育都源於 語文學習 。語文作為人生中的啟蒙科目,無論從哪個角度去看,都有著獨一無二的重要性。以上幾個方面,我想已經很明確的展現出了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性。
我們作為新時代的語文教育工作者,更要比前輩們更認清我們工作的重要性。我們教育著中國的下一代,祖國的未來,我們有義務,也有責任去讓學生們學會,學好語文,更要讓他們愛上這一門學科。為教育事業,奉獻出我們的努力和熱情,是我們教師隊伍中,每一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小學語文的教學方法有哪些相關文章:
★ 小學語文特色教學方法有哪些
★ 小學語文常用教學方法有哪些
★ 小學語文有哪些教學方法
★ 小學語文老師的常用的幾種教學方法
★ 小學語文各學段教學方法有哪些
★ 小學語文的常用教學方法
★ 小學語文句式教學方法有哪些
★ 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㈦ 六年級語文教學措施及方法
六年級語文預習要求
小學六年級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階段,因此提高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質量及教學效率至關重要。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方法和措施,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採用情境教學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採取比較直觀的方式介紹課文的背景知識及課堂中即將要講到的相關知識內容。而小學六年級學生的思維方式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因此語文教師應善於利用直觀方式將抽象知識具體化,使學生很好地理解並接受。
如,在講授敘述類課文時,教師可以讓部分學生以小品的形式扮演課文中的人物角色,從而創設一個形象、生動的情境,不僅使學生很直觀地了解課文的精髓,而且增進學生之間的交流,活躍課堂氛圍。這種方法能將死板的文字變成一個個跳躍的生命符號,在學生的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從而達到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
另外,還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也就是在課堂開頭就向學生拋出問題,使學生帶著問題學習。這種方法是指通過問題帶動學生學習,使學生有目的地聽課,從而找出問題的正確答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將語文學習與教學看做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
因此,語文教師在課堂中應鼓勵學生善於發現問題,並針對課文提出疑問,然後教師與學生一起探討,並在適當的時刻給予學生暗示,幫助學生尋找正確答案。還可以在課堂即將結束時給學生留下一些懸念,使學生產生好奇心理,從而激勵學生不斷學習,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二、重視學生「主人公」的地位,課堂上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學」是教與學的結合,兩者進行互動。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課堂中師生互動對於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認知能力的培養及學生的心理健康都有重要意義。
按照新課標對於語文教學的相關要求,可以在課堂上進行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如通過互相提問方式、共同討論、發表觀點等方式實現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使學生在游戲、活動中不僅能學到知識、培養能力,還能在這些活動中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收獲快樂。師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能更深入、全面地理解知識,從而使學生認識到自身不足,並積極面對,然後尋找有效的方法,克服缺點。
所以,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與有效性,使學生真正學到有用的知識,從而實現語文教學目標。
傳統教學方式都是教師進行「滿堂灌」或者是教師的個人「表演」,忽略了學生作為「主人公」重要地位[2]。而師生互動方式改變了傳統教學方式,使學生與老師之間真正實現交流互動,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角」。在這個過程中,語文老師作為「配角」引導學生學習。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要任務是指導學生學習、為學生提供學習資料,然後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及反思能力。
讓學生在互相討論、發表言論過程中學會傾聽與反思,從而不斷提高自身聽、說、讀、寫各方面的能力,實現教師與學生的真正互動。例如,在作文教學課堂中,老師可以提出一些比較貼近學生生活、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可以以「助人為樂」為話題,讓學生就身邊發生的好人好事進行講述、討論,激發學生的討論熱情,然後老師在適當時機指點寫作的思路、結構等,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寫作,從而完成作文教學工作。
除此之外,老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使用親切的話語,面帶微笑地向學生傳授知識,使學生不會產生緊張、害怕心理。此外,對於表現比較出色的學生應該給予表揚和鼓勵,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並利用多元互動教學方式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三、重視教學方法的創新,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課堂教學形式能很直觀地將教學方法反映出來。在語文教學中,語文老師可以根據所教班級學生的整體接受能力、理解水平及表現情況改變教學形式,實現教學方法的創新,使教學方式多樣化。
(一)合理運用多媒體幫助開展語文教學。隨著高新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技術、多媒體等被廣泛應用於教學中,因此,語文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工作。多媒體輔助教學為學生營造了一種開放且自由的學習環境,並且通過視頻及音樂等多種方式輔助教學。
例如:老師在課堂開始時,首先讓學生觀看與本課堂教學內容有關的視頻片段或是歌曲、相聲等,將學生引入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方法有助於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積極性,有利於提高教學效率。
(二)學生通過合作學習達到學習目的。新課標指出:課堂教學的目的在於激發學生進取精神與主體意識,並倡導學生採取自主、合作及積極探討的學習模式。教學實踐表明,課堂中使學生自由組合成學習小組進行學習,能很好地提高教學質量,達到教學目的。
課堂上,由老師針對課文內容提出一個討論話題或是提出與課文有關的問題,然後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發表見解,最後老師進行分析、點評,指出每個小組的優點與缺點,並對表現良好的進行表揚,對於表現不佳的小組給予鼓勵,並指出不足之處及解決方法。從而營造良好學習氛圍,促進學生不斷進行自我完善、提高,形成良性競爭意識。
例如,在學習《寓言兩則》這篇文章內容時,老師在教學中,不妨就利用寓言故事的特點,來幫助學生展開情境創設。像在學習《自相矛盾》這個故事前,老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手工製作出一個「矛」和一個「盾」,然後由兩名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矛與盾」的表演,學生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結合文章中的內容提煉出相應的台詞,然後加上豐富的肢體動作,幫助學生領悟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
而在學習《畫蛇添足》這個故事時,老師則可以從下面選取幾名學生,讓他們到講台上進行「畫蛇」比賽,看哪位同學用時最短,繪畫效果最出色,同時,老師也可以仿效文章中的內容,在比賽結束後,給予優勝者一定的獎勵,這種方法可以激發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探究意識,加深課堂的悅趣化教學效果。
二、利用電教,深化教學內容
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升,與此同時,老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手段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傳統的語文課堂上,老師多是依靠「黑板+粉筆」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教學,信息技術的突破,可以讓老師利用一些更為先進的技術內容,將課堂與互聯網內容連接到一處,極大拓展了學生的學習視野,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以此來加深他們對知識的認知能力,從而提高對語文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老師還可以藉助一些多媒體的演示技術,幫助學生在視聽內容上進行多元化的學習。
在實際的教學中,對於電教技術的運用,老師不能盲目。在調查中發現,有部分老師過於依賴便捷的電教手段,從而忽視了學生的學習感受,降低了教學質量,所以老師要根據實際的教學課程,合理地引入電教內容。
如在學習《奇異的琥珀》這篇文章內容時,由於文章的描述偏向於趣味性,所以為了幫助學生更為詳細地了解琥珀的形成,老師不妨從網路上搜集一些與之相關的科技短片,幫助學生對琥珀的形成有詳細的了解,從而提升自己的學習認識,拓寬知識面;而在學習像《赤壁大戰》這樣的課文內容時,老師不妨利用一些經典的影視片段,讓學生在觀看的同時,對課文中的描述進行掌握,像「火逐風飛,一派通紅,漫天徹地」「滿江火滾,喊聲震地」等內容,通過影視化的表演,可以幫助學生對字面內容加深理解,達到深化教學的目的。
三、重視總結,提升教學質量
小學六年級的學習,一方面是幫助學生梳理基礎的學習內容,另一方面還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期。課程總結的環節,既可以幫助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歸納整理,也是對老師教學內容進行升華的過程。但是在實際的調查中發現,部分老師在課尾直接忽略了總結這一環節,還有一些老師則是採用「放羊式」的方法讓學生自由總結,
這樣既不能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總結方法,同時也難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總結習慣。所以,要想提升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質量,老師不妨讓學生採用小組協作式的方法來進行總結學習。
在進行小組合作總結前,老師不妨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指導學生進行小組劃分,保證每個小組中的學優生和學困生都佔有一定的比例,這樣才可以保證總結內容的多樣化。
例如,老師在完成《詹天佑》這篇課文的教學後,學生進行總結時,可以先由學優生將文章中涉及的一些生字、生詞列舉出來,然後由學困生提出自己存疑的地方,在學優生的幫助下進行掌握;接著,中等生可以根據老師的授學內容,對文章各段段意進行整理,並且在這個基礎之上,總結出相應的中心思想,幫助小組成員進行多元化的交流。
當然,在這個環節中,老師也可以擔當監督指導的領導責任,對每個小組的總結情況進行巡視,糾正學生不良的學習狀況,對於存在問題的小組,則要給予及時的幫助,提高他們的總結效率,完善課堂學習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