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志向的志怎麼寫
志向的志寫法:橫豎橫捺折捺捺。
一,志的詳細釋義
名詞,心意;志向。《觀滄海》:「歌以詠志。」《為學》:「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標記。《南齊書·韓系伯傳》:「鄰居種桑樹於界上為志。」記事的書或文章。《項脊軒志》:「余為此志,後五年,吾妻來歸。」通「痣」,皮膚上的斑或小疙瘩。《梁書·沈傳》:「約左目重瞳子,腰有紫志。」
動詞,立志。《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記憶;記;記住。《屈原列傳》:「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做標志。《桃花源記》:「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第一,由名詞轉為動詞,即「向慕」「有志於」「期望」;第二,指神志。第三,指德行,因為德行與志向是密切相關的。第四,人有志向,就有了奮斗目標,好比射箭有了靶子,因此,「志」又指目標。
第五,「志」是一個人思想精神的集中表現,因此就成為表明某一特徵的記號,即標記、標志。標記又引申為「記」「記憶」,如博聞強志,即見聞廣博,記憶力強。又引申為記載,記錄,「志怪」即記述怪異之事,後在古典小說中形成了一個類別。
志又可作名詞,指記事的文章、著作,如「日誌」「雜志」「墓誌」「縣志」。與「標志」的意義有關,「志」還與「幟」「痣」二字相通。旗幟是一個集團的標志,故「志」與「幟」相通。
㈡ 識記漢字好方法
漢字識記方法
小學階段要求學生認識那麼多漢字,這對小學生來說是很不容易的。因為,學生從小開始就要接觸多種語言,所以,要想使學生牢牢記住所學過的漢字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那麼,有沒有記憶漢字的好辦法呢?經過這幾年的教學,我們的老師認為用聯想法來記憶漢字,會使學生省時、省力。
所謂聯想法識字,就是在學習新的漢字時,教師力求引導學生把握漢字規律,以聯想為橋梁,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調動多種感官主動參與學習,達到快識、牢記、會用的目的。比如:
一、想形象
有的漢字本身就是象形字。如:日、水、山等。這類字很容易讓人由字聯想到它所表示的形象。還有一些漢字雖然不是象形字,但它的筆畫組合在一起往往就是一幅圖畫,如:「果」字,它多像是個稻草人,上面的「日」是稻草人的頭,下面的「木」是稻草人的身子、胳膊和腿。你看這「果」不正像一個站在稻田裡伸著胳膊踢著腿的稻草人嗎?這樣一想,這個字就會深深地印在腦子里了。
二、想舊字
這里所說的舊字,指的是以前學過的字,也包括學過的部首。看到一個新字時,可以通過改換部首想出舊字,如:看到「渴」,可以想:把「渴」的三點水換成口字旁就是「喝」字。也可以通過加部首或構字部件想出舊字,如看到「士」可以想到:「士」的下面加上「心」就是「志」字。還可以由一個新字拆出幾個舊字或舊部首,如:看到「動」可以拆出雲、力兩個字,由「蚪」可以想出 「蟲」「斗」這兩個字。學生在想的過程中,大腦會迅速調出大量舊字進行分析比較,這樣,既鞏固了舊字,又很輕松地記住了新字。
三、想動作
在所學的生字中,有一部分是動詞。學到動詞時可以想一想動作再做一做動作。如:學習「打」字,先想一想打的動作,然後再做一下,這樣學生就會明白「打」是用手打,所以是提手旁。這樣手腦並用加深了對字的印象。
四、想故事
漢字是由幾個部件組成的,如果發揮想像,把幾個部件巧妙地聯系起來,讓一個抽象的字變成一個生動的小故事,這樣既使枯燥抽象的筆畫變得富有靈氣,又給識字增添了趣味性。比如:有個同學看到「喜」字,先把它分成三個部件十、口、豆,然後編成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小孩,他特別愛吃豌豆。一天他媽媽給他炒了一盤豌豆。他一看高興得不得了,拿起勺就吃。吃了一口又一口,一口氣吃了十口豆。媽媽說:「別吃了。」他說:「我喜歡。」這個同學巧妙地把「喜」字拆開又組合,編了一個「吃豆」的故事,想像大膽,充滿趣味,「喜」字也隨之牢牢地記在他的腦海里。
五、想謎語
有的同學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強,不會「長篇大論」,更談不上編故事了。這些同學可以用編謎語識記生字的方法。這種方法是根據字形編出一個謎語,話不必多,只要說出字形的特點就行。如:有個同學看到「品」就編出「三張嘴在一起。」這樣一個謎語;有個同學看到「晶」字編出「七十二小時。」話雖簡單,但卻體現出了字形的特點。
另外,聯想識字,還有很多種方法,比如想句子、想詞語等都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華文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華文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