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能力成熟度模型(CMM)
能力成熟度模型(CMM),作為一項評價機制,其核心在於衡量和提升組織的關鍵核心能力。這一概念源於20世紀80年代,由馬克·保羅及其團隊在卡內基梅隆大學軟體工程研究所(SEI)為評估軍方軟體供應商的交付能力而創建。2014年,CMM模型轉移至CMMI研究所,隨後ISACA(國際信息系統審計協會)於2016年將其納入旗下,為IT和網路安全專業人士提供支持和資源。
盡管最初專注於軟體開發過程,但CMMI後來擴展到了其他領域。盡管CMM與ISO 9001相似,但它在組織內推動持續改進方面提供了更為明確的指導。CMM模型的價值在於它能幫助組織評估流程需求,激發內部和外部利益相關者的參與,通過結構化框架設定優先順序,明確改善行動對組織的意義,並作為其他組織的參考標准。
在供應鏈管理中,組織的流程成熟度通常分為五個階段:初期,采購過程尚不系統,依賴臨時操作;可重復階段,隨著外部壓力,部分過程改進,但整體仍不一致;定義階段,采購過程標准化,人員理解過程間的關聯;受管理階段,流程全面集成,有專門管理部門和定期評估;最後是優化階段,組織追求持續改進,系統性地評估和優化流程。
最初的CMM模型經過擴展,如今已發展為更加集成的能力成熟度模型,旨在幫助企業不斷邁向更高級別的流程成熟與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