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教學方法及原則

教學方法及原則

發布時間:2022-02-09 14:40:13

教學方法原則

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

教學原則:

教學原則是根據教育教學目的、反映教學規律而制定的指導教學工作的基本要求。它既指教師的教,也指學生的學,應貫徹於教學過程的各個方面和始終。它反映了人們對教學活動本質性特點和內在規律性的認識,是指導教學工作有效進行的指導性原理和行為准則。教學原則在教學活動中的正確和靈活運用,對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發揮著一種重要的保障性作用。

當代教學原則體系:

(一)教學整體性原則

它包含著兩重含義:一是教學所承擔的任務具有整體性,教學任務的完成應是完整的,全面的,不能有任何方面的偏廢;二是指教學活動的本身具有整體性,教學是由一系列教學要素構成的一個完整系統。

(二)啟發創造原則

這一教學原則是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激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從而使學生在融會貫通地掌握知識的同時,充分發展自己的創造性能力與創造性人格。

(三)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這一教學原則是指教學活動必須堅持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和統一,用理論分析實際,用實際驗證理論,使學生從理論和實際的結合中理of the reform of distribution system, linked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goals, tasks, benefits, payroll 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approach, effectively mobilized the enthusiasm of the staff. Meanwhile, strengthened cost management, focus on staffTraining, employee skills, service quality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saving

② 教師的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是什麼

教學原則是根據一定的教學目的任務、遵循教學過程的規律而提出的教學工作必須遵循的和指導原理。 這一概念表明: 1、教學原則的合目的性。教學活動永遠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教學目的進行的,教學原則要能夠促進有效教學,必須有利於目的的實現。 2、教學原則的合規律性。教學規律是客觀存在於教學活動中的,一般來說,正確的教學原則必然是真正反映了教學規律的,這樣才能給予教學工作正確的指導。 一般地說,教學活動越是能夠符合教學原則,教學活動就越是容易成功。反之,教學活動脫離了教學原則的要求,教學活動就越是可能失敗。 歷史上的教育家們提出了無數的教學原則,今天在國內外各種各樣的教學實驗和教學改革中,人們又不斷地提出新的教學原則,各種各樣的教學原則,其適用范圍和有限性總是相對的,有條件的。

教學原則是人們從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如《學記》中便總結了教學相長、啟發誘導、長善救失等教學的寶貴經驗,屬於教學原則范疇,只不過未加科學論證。公元前6世紀,孔子就提出教學中要經常復習和進行啟發等要求。在西方,公元前5世紀,希臘智者派普羅塔哥拉提出練習和稟賦同樣需要,學習要有相當的深度等要求。到了近代,教育家們明確提出了教學原則的概念,制定了一系列教學原則。誇美紐斯在《大教學論》(1632)中提出37條教學原則,並試圖給予論證。第斯多惠在《德國教師培養指南》(1834)中,總結了33條「教學規律」與「教學規則」。 前蘇聯教育心理學家Л.В.贊科夫從教學促進學生一般發展著眼,提出了高難度、高速度、理論知識起主導作用、使學生理解學習過程、使全班學生包括差生都得到發展等教學原則。巴班斯基運用系統論的整體觀點提出了13條原則。美國J.S.布魯納依據認知派的結構主義心理學,提出動機原則、結構原則、程序原則、反饋原則,等等。

這里所要講到的教學原則是我國中小學常用的教學原則。

(或稱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結合原則) 教學的整體協調原則,是指從教學所承擔的任務來講,要使學生在德、智、體等幾方面都得到發展,不能偏廢任何一方面;從教學對象來講,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反對面向部分,以充分體現「教育機會人人平等」的義務教育宗旨和原則;從構成教學活動的基本要素來講,要充分發揮各要素在達成教學目標過程中的整體作用。 我國自古以來提倡文以載道,並有教書育人的好傳統。在教學中貫徹教學整體協調原則的基本點是:實現科學性與思想性的統一。即教學要求向學生傳授反映客觀實際的真理性知識和實際有用的知識技能,使教學內容具有嚴密的科學性,並結合知識技能的傳授,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使教學具有教育性,並將二者有機結合。一般來說,科學性是思想性的基礎,不講科學性,把錯誤的思想教給學生,就是誤人子弟,根本談不上思想性;思想性又是科學性的靈魂,沒有思想性就影響了科學性,因為只有以正確的思想觀點和方法,才能建立起科學的知識體系,形成正確的概念。

③ 什麼是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的選擇原則是什麼

教學方法:1、講授法;2、討論法;3、直觀演示法;4、練習法;5、讀書指導法;6、參觀教學法;7、啟發法;8、發現教學法;

④ 教學原則與教學方法

一、教學原則

(一)教學原則概述

1.教學原則的概念

教學原則是根據一定的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而制定的對教學的基本要求,是指導教學活動的一般原理。

2.教學原則與教學規律的區別

教學原則不同於教學規律,它們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教學規律是不依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是教學過程中固有存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人們只能發現、掌握、利用規律,而不能取消、改造和製造規律。而教學原則是由人們制定的,是屬於主觀意識形態的東西。

教學規律是制定教學原則的客觀依據和基礎,科學的教學原則是教學規律的體現和反映。

(二)我國目前教學原則有:

1.直觀性原則

(1)定義:直觀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過教師用形象語言描繪教學對象,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

(2)貫徹直觀性原則的基本要求是:正確選擇直觀教具和現代化教學手段;‚直觀要與講解相結合;ƒ重視運用語言直觀

(3)觀點:

誇美紐斯: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過事物本身來學習,應該盡可能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圖像呈現給學生。

烏申斯基也指出,兒童是靠形式、顏色、聲音和感覺來進行思維的。

2.啟發性原則

(1)定義:啟發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要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注意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貫徹啟發性原則的基本要求是:①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②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③讓學生動手,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④發揚教學民主。

(3)觀點:

孔子: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學記》: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

蘇格拉底:助產術。

第斯多惠:一個壞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叫人發現真理。

3.鞏固性原則

(1)定義:鞏固性原則是指教學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地掌握知識和技能,長久地保持在記憶中,能根據需要迅速再現出來,以利知識技能的運用。

(2)貫徹鞏固性原則的基本要求是:①在理解的基礎上鞏固。②重視組織各種復習。③在擴充改組和運用知識中積極鞏固。

(3)觀點:孔子: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

烏申斯基:復習是學習之母。

4.循序漸進原則(系統性原則)

(1)定義:循序漸進原則是指教學要按照學科的邏輯系統和學生認識發展的順序進行,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形成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2)貫徹循序漸進原則的基本要求是:①按教材的系統性進行教學。②注意主要矛盾,解決好重點與難點的教學。③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

(3)觀點:

《學記》:」學不躐等」、」不陵節而施」。

學不躐等意思是:學習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近及遠、由簡到繁,不能跳躍。

不陵節而施是指不要超越學生所能接受的程度實施教學。

5.因材施教原則

(1)定義:因材施教原則是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的發展。

(2)貫徹因材施教原則的基本要求是:①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有區別的教學。②採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

6.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1)定義: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是指教學要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導,從理論與實際的聯繫上去理解知識,注意運用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達到學懂會用、學以致用。

(2)貫徹理論聯系實際原則的基本要求是:①書本知識的教學要注重聯系實際。②重視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③正確處理知識教學與技能訓練的關系。④補充必要的鄉土教材。

7.量力性原則

量力性原則又稱可接受性原則,是指教學的內容、方法、分量和進度要適合學生的身心發展,是他們能夠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難度,需要他們經過努力才能掌握的,以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8.思想性和科學性統一原則

思想性和科學性統一原則是指教學中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知識,同時結合知識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二、教學方法

(一)教學方法概述

1.教學方法的概念

教學方法是為完成教學任務而採用的辦法。它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是教師引導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獲得身心發展而共同活動的方法。

2.選擇與運用教學方法的基本依據:①教學目的和任務的要求;②課程性質和教材特點;③學生特點;④教學時間、設備、條件;⑤教師業務水平、實際經驗及個性特點。

3.教學方法的特徵:(1)注重啟發學生思維,發展學生智能;(2)注重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發揮教師的主導性;(3)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總結和指導;(4)注重學生的心理及其學習動機的激發;(5)注重多媒體教學手段及網路資源平台的運用;(6)繼承和借鑒國內外優秀的教學實踐經驗。

(二)中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

1.講授法

(1)定義: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系統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

講授法可分為講述、講解、講讀和講演四種方式。講述是教師向學生描繪學習的對象、介紹學習材料、敘述事物產生變化的過程。講述講解各有側重,但在教學中常結合使用。講演則是系統全面地描述事實,深入分析和論證事實並歸納、概括科學的結論。

(2)講授法的基本要求是:①講授內容要有科學性、系統性、思想性。②注意啟發。③講究語言藝術。

2.談話法

(1)定義:談話法也叫問答法,它是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並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知識的方法。

談話法可分復習談話和啟發談話兩種。復習談話是根據學生已學教材向學生提出一系列問題,通過師生問答形式以幫助學生復習、深化、系統化已學的知識。啟發談話則是通過向學生提出未思考過的問題,一步一步引導他們去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識。

(2)談話法的基本要求是:①要准備好問題和談話計劃。②提出的問題要明確,富有挑戰性和啟發性,問題的難易要因人而異。③要善於啟發誘導。④要做好歸納、小結。

3.演示法

(1)定義:教師通過展示實物、直觀教具,進行示範性實驗或採取現代化視聽手段等,指導學生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方法。演示的特點在於加強教學的直觀性,不僅是幫助學生感知、理解基本知識的手段,也是學生獲得知識、信息的重要來源。

(2)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①做好演示前的准備。②要使學生明確演示的目的、要求與過程,主動、積極、自覺地投入觀察與思考。③通過演示,使所有的學生都能清楚、准確地感知演示對象,並引導他們在感知過程中進行綜合分析。

4.練習法

(1)定義: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運用知識去完成一定的操作,並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2)練習法的基本要求是:①要有明確的目的與具體的要求。②要有周到的計劃與適切的步驟。③要有恰當的分量與適當的難度。④要有科學的時段與有效的方法。⑤要有正確的態度與良好的習慣。⑥要有及時的檢查與認真的總結。

5.實驗法

(1)定義: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一定的儀器設備,通過條件控制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從觀察這些變化中獲得知識的方法。

(2)實驗法的基本要求是:①明確目的,精選內容,制定詳細的實驗計劃,提出具體的操作步驟和實驗要求。②重視語言指導,重視教師示範的作用。③要求學生獨立操作,及時檢查結果。

6.討論法

(1)定義:討論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為解決某個問題而進行探討、辨明是非真偽以獲取知識的方法。其優點在於能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促進學生靈活地運用知識。

討論法的基本要求是:①問題要有吸引力。②要善於在討論中對學生啟發引導。③做好討論小結。

7.參觀法

(1)定義:參觀法是教師緊密配合教學,組織學生到校外一定場所進行直接觀察、訪問而獲得知識或驗證知識的方法。

(2)參觀的類型:①感知性參觀。②並行性參觀。③驗證性參觀。④總結性參觀。

(3)參觀法的要求:①參觀前,教師根據教學要求和現實條件,確定參觀的目的、時間、對象、重點和地點,並在校內外做好充分准備。②參觀時,教師要根據不同參觀類型提出不同的具體要求,組織學生全面看、細心聽、主動問、認真記。③參觀後,教師要根據教學要求和參觀計劃,指導學生座談收獲、整理材料、客觀評價、寫好報告。

8.讀書指導法

(1)定義: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和課外讀物獲取知識、發展智力的方法。它既強調學生的」讀」,又強調教師的」指導」。

(2)基本要求:①指導學生精心閱讀教科書。②指導學生善於閱讀參考書。③指導學生寫好各種形式的讀書筆記。

9.實習法

(1)定義:實習法是教師指導學生根據教學要求,組織學生在校內外一定場所從事一定的實習實踐工作,在具體操作過程中綜合運用理論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又稱實習作業法。與實驗法、練習法相比具有更強的實踐性、獨立性、綜合性和創造性。

(2)實習法的基本要求:①實習前,教師要向學生講清有關的理論知識、實習任務與操作規則,落實實習場所,備妥實慣用具,分好實習小組。教學實習要搞好試講。②實習中,教師要加強具體指導,做好操作示範,把握實習進程,檢查實習效果,及時查漏補缺。③實習後,教師要指導學生寫出實習報告,評定實習成績,開好總結大會,並為每個學生寫出公正、客觀的評語。

10.發現法

(1)定義:發現法是教師通過提供適宜於學生進行」再發現」的問題情境和教材內容,引導學生積極開展獨立的探索、研究和嘗試活動,以發現相應的原理或結論、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方法。

它是由美國教育學家布魯納在20世紀60年代根據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的認知結構發展理論並總結了杜威實用主義教育活動的經驗教訓所提出

⑤ 教師的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

教學原則是根據一定的教學目的任務、遵循教學過程的規律而提出的教學工作必須遵循的和指導原理。 這一概念表明: 1、教學原則的合目的性。教學活動永遠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教學目的進行的,教學原則要能夠促進有效教學,必須有利於目的的實現。 2、教學原則的合規律性。教學規律是客觀存在於教學活動中的,一般來說,正確的教學原則必然是真正反映了教學規律的,這樣才能給予教學工作正確的指導。 一般地說,教學活動越是能夠符合教學原則,教學活動就越是容易成功。反之,教學活動脫離了教學原則的要求,教學活動就越是可能失敗。 歷史上的教育家們提出了無數的教學原則,今天在國內外各種各樣的教學實驗和教學改革中,人們又不斷地提出新的教學原則,各種各樣的教學原則,其適用范圍和有限性總是相對的,有條件的。

教學原則是人們從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如《學記》中便總結了教學相長、啟發誘導、長善救失等教學的寶貴經驗,屬於教學原則范疇,只不過未加科學論證。公元前6世紀,孔子就提出教學中要經常復習和進行啟發等要求。在西方,公元前5世紀,希臘智者派普羅塔哥拉提出練習和稟賦同樣需要,學習要有相當的深度等要求。到了近代,教育家們明確提出了教學原則的概念,制定了一系列教學原則。誇美紐斯在《大教學論》(1632)中提出37條教學原則,並試圖給予論證。第斯多惠在《德國教師培養指南》(1834)中,總結了33條「教學規律」與「教學規則」。 前蘇聯教育心理學家Л.В.贊科夫從教學促進學生一般發展著眼,提出了高難度、高速度、理論知識起主導作用、使學生理解學習過程、使全班學生包括差生都得到發展等教學原則。巴班斯基運用系統論的整體觀點提出了13條原則。美國J.S.布魯納依據認知派的結構主義心理學,提出動機原則、結構原則、程序原則、反饋原則,等等。

這里所要講到的教學原則是我國中小學常用的教學原則。

(或稱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結合原則) 教學的整體協調原則,是指從教學所承擔的任務來講,要使學生在德、智、體等幾方面都得到發展,不能偏廢任何一方面;從教學對象來講,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反對面向部分,以充分體現「教育機會人人平等」的義務教育宗旨和原則;從構成教學活動的基本要素來講,要充分發揮各要素在達成教學目標過程中的整體作用。 我國自古以來提倡文以載道,並有教書育人的好傳統。在教學中貫徹教學整體協調原則的基本點是:實現科學性與思想性的統一。即教學要求向學生傳授反映客觀實際的真理性知識和實際有用的知識技能,使教學內容具有嚴密的科學性,並結合知識技能的傳授,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使教學具有教育性,並將二者有機結合。一般來說,科學性是思想性的基礎,不講科學性,把錯誤的思想教給學生,就是誤人子弟,根本談不上思想性;思想性又是科學性的靈魂,沒有思想性就影響了科學性,因為只有以正確的思想觀點和方法,才能建立起科學的知識體系,形成正確的概念。

⑥ 教學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1、方向性原則。

其基本要求是: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堅持由中國共產黨掌握教育領導權;堅持把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學校的根本任務。

2、公益性原則。

基本要求是:國家制定教育發展規劃,各級政府是辦學的最重要主體;各級各類學校必須接受國家的管理和監督;教育活動必須符合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舉辦學校不得以營利為目的;

教師應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教師的勞動應受到全社會尊重;整個社會和公民負有通過一定方式支持教育的義務;教育與宗教相分離。

3、機會均等原則。

《教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

4、終身教育原則。

《教育法》規定:「國家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需要,推進教育改革,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建立和完善終身教育體系」。

先關規定

《教育法》的頒布,標志著中國教育工作進入全面依法治教的新階段,對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以及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的舉辦者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確定其所舉辦的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的管理體制。

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的校長或者主要行政負責人必須由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在中國境內定居、並具備國家規定任職條件的公民擔任,其任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學校的教學及其他行政管理,由校長負責。

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通過以教師為主體的教職工代表大會等組織形式,保障教職工參與民主管理和監督。

⑦ 教學原則及方法

教學原則
(1)直觀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過教師用形象語言描繪教學對象,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

(2)啟發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要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注意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循序漸進原則,是指教學要按照學科的邏輯系統和學生認識發展的順序進行,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形成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4)因材施教原則,是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的發展。

(5)鞏固性原則,是指教學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地掌握知識和技能,長久地保持在記憶中,能根據需要迅速再現出來,以利知識技能的運用。

(6)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是指教學要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導,從理論與實際的聯繫上去理解知識,注意運用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達到學懂會用、學以致用。

(7)量力性原則又稱可接受性原則,是指教學的內容、方法、分量和進度要適合學生的身心發展,是他們能夠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難度,需要他們經過努力才能掌握的,以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8)思想性和科學性統一原則,是指教學中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知識,同時結合知識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考點 5:教學方法

(1)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系統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

(2)談話法,它是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並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知識的方法。

(3)演示法,教師通過展示實物、直觀教具,進行示範性實驗或採取現代化視聽手段等,指導學生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方法。

(4)練習法,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運用知識去完成一定的操作,並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5)實驗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一定的儀器設備,通過條件控制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從觀察這些變化中獲得知識的方法。

(6)討論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為解決某個問題而進行探討、辨明是非真偽以獲取知識的方法。

(7)實習法,是教師指導學生根據教學要求,組織學生在校內外一定場所從事一定的實習實踐工作,在具體操作過程中綜合運用理論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又稱實習作業法。

⑧ 教學的四大規律八大原則

在教師資格證「小學教育教學與能力」知識點的考試中,「教學」一章一直是考察的重點內容,尤其是教學規律和教學原則這兩節內容更是考點中的重中之重。主要涉及的題型有單選題和材料分析題。從歷年的考試題目來看,其實考題難度不大,但是仍有很多學員依然分不清教學原則,總會出現題干選項匹配錯誤。其實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大家對於各項原則的來龍去脈以及各原則之間的對比區分不是特別的明晰。

所以,今天就帶領大家結合教育、教學規律,常考的教學原則內涵關鍵詞以及常考的教學原則典型案例和古語來深度剖析教學原則,以便幫助大家更好理解每一個教學原則,進而提高做題的正確率。

一、考點復現(四大教學規律、八大教學原則)

(一)教學規律

1.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的規律

2.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統一的規律

3.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統一的規律(教學過程中知、情、意的統一規律)

4.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相統一的規律

(二)教學原則

1.科學性與教育性相結合原則

2.理論聯系實際教學原則

3.直觀性教學原則

4.啟發性教學原則

5.循序漸進教學原則(又稱為系統性原則)

6.鞏固性教學原則

7.量力性原則(又稱可接受性原則)

8.因材施教教學原則

二、考點組合解讀

教學原則,是根據一定的教學目的和對教學過程規律的認識而制定的指導教學工作的基本准則。也就是說,教學原則是人為的主觀制定,一個主觀的教學原則必定會反應客觀的一個甚至多個客觀規律。這里的規律可能是依據我們教學的規律制定,也可能是依據教育活動中的其他規律制定。所以,為了加強深度理解,大家一定要整明白每一個原則的來龍去脈,以免快速定位考點。具體考點解讀如下表格所示:

以上就是關於教學原則內容的相關解讀,下面給大家出示幾個相關考題,以便對這部分知識點進行加以鞏固。具體如下:

【單選題】

1.教學的教育性主要體現在教學過程的哪一條基本規律中( )。

A.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的規律

B.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統一的規律

C.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統一的規律

D.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想相統一的規律

【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教學原則的相關知識點。教學的教育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既要把現代先進科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傳授給學生,同時要結合知識、技能中內在的德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所以,該原則主要體現了教學規律中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相統一的規律。故答案選B。

2.一位教師在向學生講雪花這一事物時,採用觀看錄像帶並向空中拋出大量碎紙片,以引導學生體會下雪場景的方式,這種教學方式體現是( )教學原則。

A.直觀性教學原則 B.因材施教教學原則

C.循序漸進教學原則 D.教育性教學原則

【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教學原則的相關知識點。題干中,該老師採用觀看錄像帶以及碎紙片的方式,豐富學生的感性認知和直接體驗,屬於模象直觀。故本題選A。

⑨ 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

原則由方法來貫徹,方法運用體現原則。貫徹原則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種。不知道可不可以這樣理解。例如貫徹啟發性教學原則的可以有講授法、談話討論、情境創設法等,都能很好貫徹啟發性教學原則。僅供參考。

⑩ 教學的原則方法要求

(一)直觀性原則是指根據教學活動的需要讓學生直接感知學習對象。要求:

[1]要正確選擇直觀教具和教學手段,直觀是教學的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實物直觀、模象直觀和言語直觀。

[2]直觀教具的演示要與語言講解結合。

[3]要重視運用言語直觀。

(二)啟發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要主動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注意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

[1]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啟發學生獨立思想,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3]讓學生動手,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4]發揚教學民主。

(三)鞏固性原則要求:在理解的基礎上鞏固,重視組織各種復習,在擴充改組和運用知識中積極鞏固。

(四)循序漸進原則是指按照科學知識的內在邏輯體系和學生認識能力發展的順序進行教學。要求:

[1]按教材的系統性極性教學;

[2]注意主要矛盾,解決好重點與難點的教學;

[3]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

(五)因材施教原則要求:要堅持課程計劃和學科課程標準的統一要求;了解學生,從實際出發進行教學。

(六)理論聯系實際原則要求:

[1]書本知識的教學要注重聯系實際。

[2]重視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3]正確處理知識教學與技能訓練的關系。

[4]補充必要的鄉土教材。

閱讀全文

與教學方法及原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教學改革創新教學方法具體內容 瀏覽:435
做防水都有哪些方法 瀏覽:346
新生兒換尿布的錯誤方法圖片說明 瀏覽:478
餐飲廚房著火怎麼處理方法 瀏覽:172
風寒濕毒的治療方法 瀏覽:731
殺牛蛙用什麼方法快又好 瀏覽:315
周期函數的困難和解決方法 瀏覽:619
中能電腦縫紉機使用方法 瀏覽:255
電腦開多個微信方法 瀏覽:513
通過電腦最掙錢的方法 瀏覽:984
正確給貓咪剪毛的方法技巧 瀏覽:522
鐵路橋梁的恆載的計算方法 瀏覽:480
泌尿系統常用的影像學檢查方法 瀏覽:632
q10牛奶面膜使用方法 瀏覽:940
測玻璃裂痕用什麼方法 瀏覽:899
正確歌唱發聲方法 瀏覽:314
磁石補鐵最佳方法 瀏覽:399
烤鴿子的腌制方法視頻 瀏覽:348
班主任管理的技巧和方法教資 瀏覽:906
14天不出屋鍛煉方法 瀏覽: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