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流行病學研究方法包括
流行病學研究方法包括
流行病學的研究方法主要為三類:觀察法、實驗法、數理法。經過長期的不斷發展和總結,觀察法逐漸發展成描述性流行病學研究(描述法)以及分析性流行病學研究(分析法),實驗法逐漸發展成實驗流行病學研究,數理法在疾病的防治研究應用數學模型,發展成理論流行病學。
1.觀察法
流行病學的觀察法(包括描述法和分析法),是不向研究對象施加任何干預或實驗措施的,即觀察特定人群在自然狀態下,其疾病、健康狀況及相關因素的分布情況。因此為了獲得真實的結果,觀察性研究不能人為控制實驗條件,可以控制非研究因素,必須在自然條件下進行模擬研究。
描述法目的是描述分布、產生病因假設,主要揭示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狀況的分布現象,以及影響因素的分布現象。分析法在描述分布的基礎上,通過對比分析,找到病因或影響分布的決定因素。
描述流行病學通過常規記錄或專門調查獲取需要的數據後,按照不同的人群、時間及地區特徵分組,描述人群中疾病或健康情況、暴露因素的分布情況。個案報告等形式的描述性研究發展時間較早,主要作用是描述臨床現象、提示病因線索和防治方向等。早期醫學的個案報告主要用於研究傳染病,如鼠疫、霍亂、結核病等。
分析流行病學研究主要包含病例對照研究和隊列研究。病例對照研究早期在臨床上用於尋找傳染病病因,因為當時傳染病是人類生存和健康的首要威脅因素,現在病例對照研究擴大了應用范圍,從傳染病擴大到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如評價癌症危險因子、研究高血壓及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等。研究暴露與結局關聯的最佳觀察性研究方法是隊列研究。隊列研究在設計上(如資料收集、隨訪,組織管理,統計分析、研究總結等)更加復雜。
2.實驗法
實驗法是對研究對象有介入或干預行為,並前瞻性地觀察介入措施的效果。實驗法可以直接驗證危險因素、可疑病因與疾病之間是否相關、是否存在因果關系,評價預防干預措施及其效果。
實驗流行病學研究是評價干預措施效果必不可少的一種方法,這是因為實驗流行病學研究應用了設立對照、隨機分組、盲法和安慰劑等。目前大樣本、多中心的臨床隨機化實驗已經被推廣,並作為當前循證醫學證據的主要來源。
現代流行病學研究方法的三大基石就是病例對照研究、隊列研究和隨機對照試驗,已成為病因學研究及疾病防治的脊樑。
3.數理法
數理法是通過數學模型,定量表達病因、宿主與疾病發生發展的數學關系,客觀、定量地描述疾病流行狀況,預測流行趨勢,在理論上考慮流行規律和防治措施效果。
當前新冠肺炎流行病學調查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開展的、應對傳染病疫情的一項基本工作。總體而言,它是通過尋找被感染者的「前因」和「後果」,描繪整個傳播鏈以及傳播網路。在疫情防控過程中,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確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以及聚集性疫情都是流行病學調查的對象。
② 疫情時代的大學生如何更好的利用各種資源提升自己
疫情時代,大學生要利用資源提升自己,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利用線上學習資源:
通過網路課程、在線學習平台等充分利用線上學習資源。大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或與專業相關的課程進行學習,提高自己的學科知識和專業技能。
7.建立職業網路:
通過線上社交媒體、專業論壇等渠道,主動與行業內的專業人士建立聯系,擴大自己的職業網路。這將有助於獲取職業機會、學習行業經驗,並獲得職業導師的指導。
總之,在疫情時代,大學生應該靈活運用線上資源,不斷提升自己的學術能力、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為未來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③ 流行病學研究方法有哪些
(一)觀察法
由於流行病學是人群中進行研究,所以研究者實際上不能或不能全部掌握或控制所研究對象發生的條件,因此,觀察法(observational method)就是很重要的方法。
1.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study)
描述性研究又叫描述流行病學(descriptive epi-demiology),通過觀察而正確、詳細地記載疾病或健康狀態按時間、地點、人群各種特徵(如年齡、性別、職業、民族等等)的分布特點,也可以包括可疑病因因子的分布特點。為了正確的描述分布,必須有明確統一的診斷標准、准確的病例(或因子)數字以及人口數字。
通過描述流行病學獲得的資料也可對病因提出線索或假說,或對防制提出有效的措施。
2.分析性研究(analyticalstudy)
分析性研究又叫分析流行病學(analytical epi-demiology),對所假設的病因或流行因素進一步在選擇的人群中探找疾病發生的條件和規律,驗證所提出的假說。
主要有兩種:
①從疾病(結果)開始去探找原因(病因)的方法叫病例對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從時間上是回顧性的,所以又叫回顧性(retrospective)研究。
②從有無可疑原因(病因)開始去觀察是否發生結果(疾病)的研究方法叫隊列(或群組、定群)研究(cohort study)。從時間上是前瞻的,所以又叫前瞻性(prospective)研究。
流行病學研究時還需要廣泛使用多種其他有關的技術與方法。所需要的方法在數量上有超過臨床所需。比如傷寒病,臨床培養出傷寒桿菌即可以診斷,流行病學有時還需要知道其噬菌體型或其他特徵;臨床只需要從病人中分離細菌,流行病學還要檢查外界物品、土壤、水中的細菌。流行病學需要做大量人群的檢驗,需要快速方法,以便在短時間內做大量標本檢驗。所以,流行病學研究需要設備良好的許多種實驗為其服務。
(二)實驗法
流行病學中所用的實驗法(experimental method)也叫作實驗流行病學(experimental epidemiology),它和一般醫學基礎學科的實驗不同,主要在人群現場進行。人群現場是流行病學的主要的、最大的實驗室。根據研究對象不同,又可分為:臨床試驗(clinical trial)和人群現場試驗(community field trial)。後一類實驗中對病因進行干預的又叫干預研究(intervention study,或譯作防治實驗研究)。當被觀察對象不能隨機化分組時,叫作半實驗或准實驗研究(quasi-experimental study),如衛生政策的可行性研究及管理與服務的評價研究等。
(三)理論和方法的研究
1.理論流行病學研究
理論流行病學(theoreticalepidemiology)研究也叫數理流行病學(mathematical epidemiology)研究,是將流行病學調查所得到的數據,建立有關的數學模型(modelling)或用電子計算機模擬(computer simulation),進行理論研究,又叫數理性研究(mathematical theory study).
2.方法的研究
在著手一項特定研究之前,需要將研究中所使用的技術加以完善,發展收集數據資料的技術,改進疾病分類等。它是為進行和完善流行病學研究所必需的,但其本身並不是直接的流行病學研究。
④ 現場流行病學調查的步驟
暴發調查的基本思路: ①核實診斷或問題並確立流行存在, ②描述流行的分布特徵, ③形成並檢驗有關流行因素的假設, ④獲得結論並採取進一步的控制措施。 暴發調查調查步驟: 初步調查→深入調查→資料整理→資料分析→採取措施→總結報告。 暴發調查的工作步驟 (一)全面聽取疫情匯報 主要是為了迅速了解基本情況,初步確認暴發。 (二)核實診斷,驗證暴發 對病例結合臨床、實驗室和流行病學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判斷,作出診斷,尤其是首例和首批病例。 (三)初步調查 1、首例病人調查 2、發病情況調查:暴發的時間、地點、疫情趨勢(繼續發展還是下降),時間、地區、人群分布特點。 3、人口和環境情況調查 4、初步判斷,提出假設:可能的病因和傳播途徑。 5、採取措施:搶救病人,傳染源隔離;消除可疑因素;採集標本;環境消毒。 6、盡可能使用已近發布的調查表,特殊情況制定調查表。 (四)深入調查 即對疫情進行全面、深入、系統的調查。 1、病例調查:實際發病數(尤其是首發病例或首批病例),不要漏病例,不可誤診。 2、非病例調查:未發病的同一單位的人員進行調查,以找出疾病暴發的原因。 3、人口調查:疾病暴發時發病單位的總人數,用於罹患率的計算。 4、流行因素調查:生活和衛生狀況、可疑的水源或食物及廚房衛生進行重點調查。 5、實驗室檢查:對病人的排泄物和分泌物、廚房環境和可疑食物或水源進行病原學檢查。 (五)資料整理與初步分析 1、資料整理 調查卡片內容是否完整;診斷是否正確;其他資料是否齊全。 2、描述分布 (1)時間分布:按發病日期繪制出不同組別的流行曲線(按小時、日、周、月、年來計算),根據潛伏期的長短確定組距,一般以1/8~1/4潛伏期為時間單元、繪制發病直方圖或發病曲線。 (2)人群分布:按年齡、性別、職業、勞動情況等進行分析,計算出不同組別的發病率。注意早期病例曲線。 (3)地區分布:繪制標點地圖或
⑤ 疫情防控背景下農村教師線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研究
一、疫情中線上教學存在的問題
疫情期間,在「停課不停學」的理念引導下,教師不得不改變傳統的班級授課制模式,轉為線上教學,這一轉變給農村教師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在實施線上教學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教師方面
1.線上教學能力欠缺
在多年的教育教學中,很多教師已經適應了班級授課制模式下的現場教學情境。在這種模式下,師生可以近距離互動,解決問題方便、快捷。用一些教具,再多一份PPT課件,就可以高效完成教學任務。
但在線上教學中,僅靠先前的教學技術來實現教學是完全不夠的。在實際線上教學中,由於對應的技術不過關,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比如,在使用釘釘這個平台進行在線教學時,就出現了很多技術問題。直播操作、家校本發放、雲課堂編輯等等方面都出現了很多問題。
2.對學生的德育工作很難深入
由於無法跟學生近距離溝通,了解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便難上加難,這就為德育工作帶來了很多困難。
很多學生鑽網路空子,給老師呈現虛假信息,比如直播教學時,開了直播後不看在其他地方玩游戲;不獨立思考,作業在網路抄襲後上交等等。
也有學生不理解、尊重父母,與父母矛盾沖突頻繁等問題非常多。
(二)學生方面
1.疫情防控知識薄弱
疫情期間,由於學生疫情防控知識薄弱,他們雖然能夠響應政府居家隔離的號召,但並不清楚為什麼要這么做。再加上部分西方媒體的鼓噪,學生很容易產生錯誤認知。
2.容易產生焦慮、恐懼情緒
由於網路傳播的快速性,關於疫情的各種信息每天都鋪天蓋地地向學生卷來。學生通過各種媒體看到每天不斷增長的病例和死亡數據,很容易產生焦慮和恐懼情緒。尤其對於畢業班的學生而言,這些情緒更甚。
3.網路設備不充分
由於農村家庭經濟能力有限,網路、手機、電腦等在線學習工具對於很多家庭來說都不齊全。有些家庭甚至連網路都沒有,用手機也只能是使用流量,這樣手機開支會增加很多;有些家庭情況稍好,家裡有網路,可以通過手機連接網路進行學習,但缺電腦,這也給學生學習帶來了很多麻煩。
4.在線學習動力不足
網路是很好的學習工具,但同樣也是導致青少學業荒廢的頭號殺手。
由於學生自律能力差、沒有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再加上缺乏老師的近距離監督,很多學生在線學習動機嚴重不足,雖然有手機有網路但並沒有用在學業上,而是用在刷抖音、刷微信、打游戲等等娛樂消遣活動中。即使完成作業,也是通過網路抄襲。
(三)家長方面
1.忙於生計無暇顧及孩子
雖然居家隔離是保證生命安全的有效措施,但對於很多農村家庭而言,居家隔離就是斷了生活來源,所以很多家長為了生計不得不在封鎖結束後馬上出外打工,很多孩子便成了留守兒童。
還有一部分家長由於春忙或者經營小生意,雖然在家但早出晚歸,對孩子的學習根本無暇顧及。缺乏父母的關心、照顧、陪伴以及監督,很多孩子根本無心學習。
2.對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受制於經濟條件,不少農村家長的觀念不可避免的停留在小農意識中,對孩子的教育缺乏長遠的計劃,對教育對孩子的一生甚至這個家庭的重要性嚴重不足。
二、解決的具體方法和措施
基於以上問題,我們採取以下措施來改進不足:
1.落實疫情防控任務
我們通過合理的渠道向學生和家長傳遞科學的疫情防控知識,避免讓一些不良信息蒙蔽,從而提高他們防控意識。
同時加強對學生「生命價值高於一切」的生命教育,讓學生珍惜生命,賦予生命以價值,教育學生要承擔起應擔的責任,培養自己的自學自律能力和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
2.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
青少年具有情緒、情感波動性強的心理特徵,面對疫情,學生出現焦慮、恐慌是在正常心理反應內。所以,我們首先讓學生正確看待自己的情緒情感。
其次,建議學生規律作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疫情危機的發生會讓學生對於學習手忙腳亂,因此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是處理危機的必要條件。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合理安排學習時間,適當運動,做好身體健康的自我負責。
再次,引導學生排遣不良情緒。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雖不是病毒但也能致病。不良情緒的長時間堆積只會使學生更加無法靜心學習。我們不僅通過溝通交流對學生進行寬慰、鼓勵,還引導他們與家人、朋友互訴心事,獲得他們的關心、幫助與支持從而化解不良情緒。
通過以上三方面的努力,很多學生提高了身心免疫能力,調節情緒的能力有了提高。
3.始終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本
雖然線上教學的主要活動是教學,但更重要的是做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立德樹人不動搖,准確把握六個著力點:「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在加強品德修養上下功夫,在增長知識見識上下功夫,在培養奮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才是在線教學的首要任務。
因此,在線上教學期間,我們通過「互聯網+德育」的方式,營造學生良好的學風。在教學中,我們積極引領學生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社會、國家的關系,讓學生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培養學生家國情懷。
3.加強線上教學能力的培訓
線上教學能力是完成網路教學的硬體保障,提升線上教學能力是農村教師的當務之急。為此,我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釘釘平台的使用培訓,從如何直播、如何使用雲課堂等方面都進行了學習,讓每一位老師都能熟練應用相關技能授課。
除了學校組織的線上培訓,我們自己也通過網路學習其他教學技術以配合在線教學的有效進行。比如學習如何錄課、如何製作微課、如果製作動態圖片等等應用技術。
通過對線上教學技術的培訓與學習,老師們的線上教學能力都有了大的提升,有效推進了網課的順利進行。
4.與家長積極溝通,形成教育合力
學生與父母的矛盾沖突隨著居家隔離時間的增加愈加激化,這一矛盾也是影響學生線上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這就需要老師與家長交流、溝通,家長與老師配合得越好,孩子的教育才能越有效。
我們在與家長的溝通中,希望家長對學生多些理解和耐心,並積極引導家長採用正確的方法監督、陪伴孩子,讓孩子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當家長與老師達成共識,形成教育合力時,才能激發孩子更好的學習動力。
三、積累的經驗
1.積極跟進教學實情,及時改進不足
在進行線上教學的過程中,雖然我們遇到了很多問題,但都在我們的努力改進中及時得到了解決。以學生的作業檢查與測試為例,我們持續地想方設法解決出現的種種問題。
剛開始作業布置時都在釘釘的班級群發文檔讓學生自己完成,但學生是否完成作業我們並不能檢測到。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採用家校本發放作業,讓學生將作業拍照上傳,這樣可以監督學生完成作業,但各科作業布置有時出現扎堆現象,導致學生學習負擔增加。
於是我們又調整各科作業布置時間,語數外單日發放,綜合科雙日發放,這樣講作業進行了分流,避免了作業布置過於集中的問題。
在這樣進行的過程中,又發現部分學生雖然提交了作業,但不是獨立完成而是通過抄襲應付了事。於是,我們又採用了雲課堂發放作業,避免學生抄襲…等等。
不僅僅是作業布置與檢測中,還有像網路故障、學生成績分析等方面,我們也都在問題出現後及時跟進,改進不足,盡最大努力保證線上教學的順利、有效進行。
2.及時給予學生反饋,增強學生學習動力
反饋是成長的助推器,只有反饋才能促使學生持續進步。無論是教學還是德育,我們都及時給予學生反饋,鼓勵他們不斷稱為更好的自己。
我們做的最多的反饋便是作業反饋。每一次學生在提交作業後,我們都能根據他的作業實際情況給出詳細的評價,做的好的給予表揚與鼓勵,做的不理想的地方教給修改的方法。通過及時的反饋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的希望,很好地增強了學生的學習動力。
3.踐行終身學習理念,不斷提升自我
「終身學習」是教師職業道德的重要內容,是教師專業發展不竭的動力。
首先,我們要學習本體性知識,即教師特定的學科知識;其次,要學習條件性知識,它包括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方法等方面的知識;再次,要學習實踐性知識,主要指積累教學經驗,包括自己的積累和優秀老師的經驗;還有,要學習操作性知識,主要指教學中所具備的操作課堂的知識;最後,要多讀書,拓寬知識邊界,持續積累更廣博的知識。
隨著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教育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踐行終身學習理念,持續成長,不斷提升自我,才能跟得上新時代教育的步伐,才能更好地實現「傳道授業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