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財務報表分析中的因素分析法和趨勢分析法是什麼意思有例題解析最好!
因素分析法(Factor Analysis Approach)
目錄
1 什麼是因素分析法?
2 因素分析法的方法
3 運用因素分析法的一般程序
4 採用因素分析法時注意的問題
什麼是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又叫連環替代法,是指數法原理在經濟分析中的應用和發展。它根據指數法的原理,在分析多種因素影響的事物變動時,為了觀察某一因素變動的影響而將其他因素固定下來,如此逐項分析,逐項替代,故稱因素分析法或連環替代法。
因素分析法的方法 :
連環替代法
它是將分析指標分解為各個可以計量的因素,並根據各個因素之間的依存關系,順次用各因素的比較值(通常即實際值)替代基準值(通常為標准值或計劃值),據以測定各因素對分析指標的影響。
例如,某一個財務指標及有關因素的關系由如下式子構成:實際指標:Po=×Bo×Co;標准指標:Ps=As×Bs×Cs;實際與標準的總差異為Po-Ps,P G 這一總差異同時受到A、B、C三個因素的影響,它們各自的影響程度可分別由以下式子計算求得:
A因素變動的影響:(Ao-As)×Bs×Cs;
B因素變動的影響;Ao×(Bo-Bs)×Cs;
C因素變動的影響:Ao×Bo×(Co-Cs)。
最後,可以將以上三大因素各自的影響數相加就應該等於總差異Po-Ps。
差額分析法
它是連環替代法的一種簡化形式,是利用各個因素的比較值與基準值之間的差額,來計算各因素對分析指標的影響。
例如,企業利潤總額是由三個因素影響的,其表達式為:利潤總額=營業利潤+投資損益±營業外收支凈額,在分析去年和今年的利潤變化時可以分別算出今年利潤總額的變化,以及三個影響因素與去年比較時不同的變化,這樣就可以了解今年利潤增加或減少是主要由三個因素中的哪個因素引起的。
指標分解法
例如資產利潤率,可分解為資產周轉率和銷售利潤率的乘積。
定基替代法
分別用分析值替代標准值,測定各因素對財務指標的影響,例如標准成本的差異分析。
運用因素分析法的一般程序
1、確定需要分析的指標;
2、確定影響該指標的各因素及與該指標的關系;
3、計算確定各個因素影響的程度數額。
採用因素分析法時注意的問題
1、注意因素分解的關聯性;
2、因素替代的順序性;
3、順序替代的連環性,即計算每一個因素變動時,都是在前一次計算的基礎上進行,並採用連環比較的方法確定因素變化影響結果;
4、計算結果的假定性,連環替代法計算的各因素變動的影響數,會因替代計算的順序不同而有差別,即其計算結果只是在某種假定前提下的結果,為此,財務分析人員在具體運用此方法時,應注意力求使這種假定是合乎邏輯的假定,是具有實際經濟意義的假定,這樣,計算結果的假定性,就不會妨礙分析的有效性。
是指確定影響因素,測量其影響程度,查明指標變動原因的一種分析方法趨勢分析法又叫比較分析法、水平分析法,它是通過對財務報表中各類相關數字資料,將兩期或多期連續的相同指標或比率進行定基對比和環比對比,得出它們的增減變動方向、數額和幅度,以揭示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情況和現金流量變化趨勢的一種分析方法。採用趨勢分析法通常要編制比較會計報表。 [編輯本段]應用目的 確定引起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變動的主要原因;
確定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發展趨勢對投資者是否有利;
預測公司未來發展的趨勢。這種分析方法屬於一種動態分析,它是以差額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為基礎,同時又能有效地彌補其不足。 [編輯本段]運用方式 一重要財務指標的比較
它是將不同時期財務報告中的相同指標或比率進行比較,直接觀察其增減變動情況及變動幅度,考察其發展趨勢,預測其發展前景。這種方式在統計學上稱之為動態分析。它可以有兩種方法來進行。
1、定基動態比率:即用某一時期的數值作為固定的基期指標數值,將其他的各期數值與其對比來分析。其計算公式為:定基動態比率=分析期數值÷固定基期數值。例如:以2000年為固定基期,分析2001年、2002年利潤增長比率,假設某企業2000年的凈利潤為100萬元,2001年的凈利潤為120萬元,2002年的凈利潤為150萬元。則:
2001年的定基動態比率=120÷100=120%
2002年的定基動態比率=150÷100=150%
2、環比動態比率:它是以每一分析期的前期數值為基期數值而計算出來的動態比率,其計算公式為:環比動態比率=分析期數值÷前期數值。仍以上例資料舉例,則:
2001年的環比動態比率=120÷100=120%
2002年的環比動態比率=150÷120=125%
二會計報表的比較
會計報表的比較是將連續數期的會計報表金額並列起來,比較其相同指標的增減變動金額和幅度,據以判斷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發展變化的一種方法。運用該方法進行比較分析時,最好是既計算有關指標增減變動的絕對值,又計算其增減變動的相對值。這樣可以有效地避免分析結果的片面性。
例如:某企業利潤表中反映2000年的凈利潤為50萬元,2001年的凈利潤為100萬元,2002年的凈利潤為160萬元。
通過絕對值分析:2001年較2000年相比,凈利潤增長了100-50=50(萬元);2002年較2001年相比,凈利潤增長了160-100=60(萬元),說明2002年的效益增長好於2001年。
而通過相對值分析:2001年較2000年相比凈利潤增長率為:(100-50)÷50×100%=100%;2002年較2001年相比凈利潤增長率為:(160-100)÷100×100%=60%。則說明2002年的效益增長明顯不及2001年。
三會計報表項目構成比較
這種方式是在會計報表比較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它是以會計報表中的某個總體指標為100%,計算出其各組成項目占該總體指標的百分比,從而來比較各個項目百分比的增減變動,以此來判斷有關財務活動的變化趨勢。這種方式較前兩種更能准確地分析企業財務活動的發展趨勢。它既可用於同一企業不同時期財務狀況的縱向比較,又可用於不同企業之間的橫向比較。同時,這種方法還能消除不同時期(不同企業)之間業務規模差異的影響,有利於分析企業的耗費和盈利水平,但計算較為復雜。
在採用趨勢分析法時,必須注意以下問題:1、用於進行對比的各個時期的指標,在計算口徑上必須一致;2、必須剔除偶發性項目的影響,使作為分析的數據能反映正常的經營狀況;3、應用例外原則,對某項有顯著變動的指標作重點分析,研究其產生的原因,以便採取對策,趨利避害。 [編輯本段]總體分類 趨勢分析法總體上分四大類:(一)縱向分析法;(二)橫向分析法;(三)標准分析法;(四)綜合分析法。此外,趨勢分析法還有一種趨勢預測分析。
趨勢預測分析運用回歸分析法、指數平滑法等方法來對財務報表的數據進行分析預測,分析其發展趨勢,並預測出可能的發展結果。以下先簡要介紹如何運用趨勢線性方程來作趨勢預測分析,其它四類方法後面分別介紹。
趨勢線性方程是作趨勢分析時,預測銷售和收益所普遍採用的一種方法。公式表示為:y=a+bx
其中:a和b為常數,x表示時期系數的值,x是由分配確定,並要使∑x=0。為了使∑x=0。當時期數為偶數或奇數時,值的分配稍有不同。 [編輯本段]趨勢分析 趨勢分析(TrendAnalysis)最初由Trigg's提出,採用Trigg's軌跡信號(Trigg'sTrackingSignal)對測定方法的誤差進行監控。此種軌跡信號可反映系統誤差和隨機誤差的共同作用,但不能對此二者分別進行監控。其後,Cembrowski等單獨處理軌跡信號中的兩個估計值,使之可對系統誤差和隨機誤差分別進行監控,其—即為「准確度趨勢」(均數)指示系統—Trigg's平均數規則,其二即為反映隨機誤差的「精密度趨勢」(標准差)指示系統—Trigg's方差卡方規則。趨勢分析與傳統的Shewhart控制圖在表面上有類似之處,即用平均數來監測系統誤差.而用極差或標准差來監測隨機誤差。然而,在趨勢分析中,平均數(准確度趨勢)和標准差(精密度趨勢)的估計值是通過指數修勻(exponential smoothing)方法獲得的。指數修勻要引入權數來完成計算,而測定序列的每一次測定中,後一次測定的權數較前一次為大,因此增加了對剛剛開始趨勢的響應,起到了「預警」和「防微杜漸」的作用。
(一)Trigg's軌跡信號
Trigg's軌跡信號=修勻預測誤差(SFE)/平均絕對偏差(MAD)。與其有關的基本數學關系如下。
通過指數修勻獲得的平均值估計值稱為修勻平均數(sm—mean)。在測定序列中每一次測定的sm—mean,由公式9—1進行計算:sm—mean=a×(新的一次控制測定值)+(1—a)×(前sm—mean) (9—1)式中a是修勻系數,由控制測定值個數(N)決定,a=2/(N+1),(0<a=1)。
由上述計算公式可知,最近的控制測定值由a加權,倒數第二個最近控制測定值由a(1—a)加權,倒數第三個最近控制測定值由。a(1—a)2加權,等等。若a為0.2,則最近的控制測定值的權數為0.2,按逆順序,前面的控制測定值的權數依次為0.16,0.128等等。
對於標准差可進行類似的計算,但其計算更加復雜,因為必須首先計算新的控制測定值與平均數估計值之間的差,而該差值則被稱為預測誤差。
預測誤差=新的控制測定值一前sm—mean (9—2)
修勻預測誤差(SFE)=a×(新的預測誤差)十(1—a)×(前修勻預測誤差) (9—3)
預測誤差通過指數修勻計算處理得出精密度估計值,稱為平均絕對偏差(MAD,Mean Absolute Deviation)。
MAD=a×(新的預測誤差)—(1—a)×(前MAD) (9—4)
最後可得:
軌跡信號=修勻預測誤差(SFE)/平均絕對偏差(MAD)) (9—5)
一般把軌跡信號在95%和99%可信水平定為警告和失控的界限(見表9—3)。
表9—3 不同N時軌跡信號的控制限
N a 警告界限 失控界限
5 0.33 0.71 0.82
10 0.20 0.61 0.80
15 0.10 0.41 0.54
20 0.10 0.41 0.54
(二)Trigg's平均數規則(Pfr=0.01。Pfr=0.002)
此規則主要用於監測系統誤差,即是趨勢分析中「准確度趨勢分析」指示系統。在應用此規則時,最初開始計算修勻平均數(sm—mean)的「前sm—mean』,實際上即為質控物測定值的平均數(T—mean)。若最初質控物的標准差為Ts,則用此平均數規則評價質控狀態時,系由質控物的平均數檢驗修勻平均數的估計值,而以Z-值進行檢驗:
Z=N(sm—mean—T—mean)/Ts (9—6)
其中Z相當於標准差的個數,與統計檢驗「顯著性水平」有關。由Pfr確定的不同水平的Z值,即可根據公式9—6計算出Trigg's平均數規則中修勻平均數(sm—nlean)的控制限(見表9—4)。
表9—4 Trigg's平均數規則的控制限
N a 控制限
Pfr=0.01 Pfr=0.002
5 0.33 1.25(Ts) 1.38(Ts)
10 0.20 0.82(Ts) 0.98(Ts)
15 0.10 0.67(Ts) 0.79(Ts)
20 0.10 0.58(Ts) 0.69(Ts)
(三)Trigg's方差卡方規則(Pfr=0.05;Pfr=0.01,Pfr=0.002)
此規則主要用於監測隨機誤差,即趨勢分析中「精密度趨勢分析」指示系統;其中最關鍵的統計量為修勻標准差sm—s,sm—s的數學表達式為:
修勻標准差 (9—7)
式中的a和MAD在上面已定義。具體方法是:由卡方(X2)統計檢驗對修勻標准差(sm—s)估計值的顯著性變化進行檢驗,即將「真」方差(T2s)與修勻標准差的平方(sm2s)進行比較:
X2=(sm2s/T2s)×(N-1) (9—8)
由Pfr確定在不同水平的臨界卡方值(X2)並根據公式9—8計算的Trigg's方差卡方規則的控制限-見表9—5。
表9—5 Trigg's方差卡方規則的控制限
N a 控制限
Pfr=0.05 Pfr=0.01 Pfr=0.002
5 0.33 1.54(Ts) 1.82(Ts) 2.15(Ts)
10 0.20 1.37(Ts) 1.55(Ts) 1.75(Ts)
15 0.10 1.30(Ts) 1.44(Ts) 1.61(Ts)
20 0.10 1.26(Ts) 1.38(Ts) 1.52(Ts)
B. 什麼是內容分析法
內容分析法最早產生於傳播學領域。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學者H.D.拉斯韋爾等人組織了一項名為「戰時通訊研究」的工作,以德國公開出版的報紙為分析對象,獲取了許多軍政機密情報,這項工作不僅使內容分析法顯示出明顯的實際效果,而且在方法上取得一套模式。20世紀50年代美國學者貝雷爾森發表《傳播研究的內容分析》一書,確立了內容分析法的地位。真正使內容分析方法系統化的是J.奈斯比特,他主持出版的「趨勢報告」就是運用內容分析法,享譽全球的《大趨勢》一書就是以這些報告為基礎寫成的。
內容分析法是一種對文獻內容作客觀系統的定量分析的專門方法,其目的是弄清或測驗文獻中本質性的事實和趨勢,揭示文獻所含有的隱性情報內容,對事物發展作情報預測。它實際上是一種半定量研究方法,其基本做法是把媒介上的文字、非量化的有交流價值的信息轉化為定量的數據,建立有意義的類目分解交流內容,並以此來分析信息的某些特徵。
內容分析法的類型
(1)解讀式內容分析法(Hermeneutic content analysis)
解讀式內容分析法是一種通過精讀、理解並闡釋文本內容來傳達意圖的方法。「解讀」的含義不只停留在對事實進行簡單解說的層面上,而是從整體和更高的層次上把握文本內容的復雜背景和思想結構。從而發掘文本內容的真正意義。這種高層次的理解不是線性的,而具有循環結構:單項內容只有在整體的背景環境下才能被理解,而對整體內容的理解反過來則是對各個單項內容理解的綜合結果。
這種方法強調真實、客觀、全面地反映文本內容的本來意義,具有一定的深度,適用於以描述事實為目的的個案研究。但因其解讀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主觀性和研究對象的單一性,其分析結果往往被認為是隨機的、難以證實的,因而缺乏普遍性。
(2)實驗式內容分析法(Empirical content analysis)
實驗式內容分析主要指定量內容分析和定性內容分析相結合的方法。20世紀20年代末,新聞界首次運用了定量內容分析法,將文本內容劃分為特定類目,計算每類內容元素出現頻率,描述明顯的內容特徵。該方法具有三個基本要素,即客觀、系統、定量。
用來作為計數單元的文本內容可以是單詞、符號、主題、句子、段落或其他語法單元,也可以是一個籠統的「項目」或「時空」的概念。這些計數單元在文本中客觀存在,其出現頻率也是明顯可查的,但這並不能保證分析結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一方面是因為,統計變數的制定和對內容的評價分類仍由分析人員主觀判定,難以制定標准,操作難度較大;另一方面計數對象也僅限於文本中明顯的內容特徵,而不能對潛在含義、寫作動機、背景環境、對讀者的影響等方面展開來進行推導,這無疑限制了該方法的應用價值。
定性內容分析法主要是對文本中各概念要素之間的聯系及組織結構進行描述和推理性分析。舉例來說,有一種常用於課本分析的「完型填空式」方法,即將同樣的文本提供給不同的讀者,或不同的文本提供給同一個人,文本中被刪掉了某些詞,由受測者進行完型填空。通過這種方法來衡量文本的可讀性和讀者的理解情況,由於考慮到了各種可能性,其分析結果可以提供一些關於讀者理解層次和能力的有用信息。與定量方法直觀的數據化不同的是,定性方法強調通過全面深刻的理解和嚴密的邏輯推理,來傳達文本內容。
一般認為,任何一種科研方法都包含一定的定性步驟。比如,研究開始階段要確定主題和調查對象,明確相關概念,制定研究計劃;最後階段還要針對研究的問題,解釋實驗結果。但是單純的定性方法缺乏必要的客觀依據,存在一定主觀性和不確定性,說服力有限。因此,很多學者倡導將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結合起來,取長補短,相得益彰。定性定量相結合的內容分析法應具備以下幾個要點:①對問題有必要的認識基礎和理論推導;②客觀地選擇樣本並進行復核;③在整理資料過程中發展一個可靠而有效的分類體系;④定量的分析實驗數據,並做出正確的理解。
(3)計算機輔助內容分析法(Computer aidedcontent analysis)
計算機技術的應用極大地推進了內容分析法的發展。無論是在定性內容分析法中出現的半自動內容分析(Computer-aided content analysis),還是在定量內容分析法中出現的計算機輔助內容分析(Computer-assisted content analysis),都只存在術語名稱上的差別,而實質上,正是計算機技術將各種定性定量研究方法有效地結合起來,博採眾長,使內容分析法取得了迅速推廣和飛躍發展。互聯網上也已出現了眾多內容分析法的專門研究網站,還提供了不少可免費下載的內容分析軟體,相關論壇在這方面的討論也是熱火朝天。
內容分析法的特徵
①研究對象的特徵,是「具有明確特性的傳播內容」。「明確(Manifest)」意味所要計量的傳播內容必須是明白、顯而易見的,而不能是隱晦的、含糊不清或沒有明確表達出來的意思。如果對傳播內容的理解在研究者之間、研究者與受眾之間很難達成共識,則不宜作為內容分析的對象,因為對這類內容進行計量非常困難。
②分析方法的特徵,是「客觀(objective)",「系統(systematic)」和「定量(quantitative)"。
③結果表述的特徵,是「描述性的(Descriptive)"。內容分析的結果常常表現為大量的數據表格、數字及其分析。這是「客觀」、「系統」和「定量」研究的必然結果。
內容分析法的優點
內容分析法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點:
a.較為客觀的研究方法。內容分析是一種規范的方法,對類目定義和操作規則十分明確與全面,它要求研究者根據預先設定的計劃按步驟進行,研究者主觀態度不太容易影響研究的結果;不同的研究者或同一研究者在不同時間里重復這個過程都應得到相同的結論,如果出現不同,就要考慮研究過程有什麼問題。
b.結構化研究。內容分析法目標明確,對分析過程高度控制,所有的參與者按照事先安排的方法程序操作執行,結構化的最大優點是結果便於量化與統計分析,便於用計算機模擬與處理相關數據。
c.非接觸研究。內容分析不以人為對象而以事物為對象,研究者與被研究事物之間沒有任何互動,被研究的事物也不會對研究者做出反應,研究者主觀態度不易干擾研究對象,這種非接觸性研究較接觸研究的效度高。
d. 定量與定性結合。這是內容分析法最根本的優點,它以定性研究為前提,找出能反映文獻內容的一定本質的量的特徵,並將它轉化為定量的數據。但定量數據只不過把定性分析已經確定的關系性質轉化成數學語言,不管數據多麼完美無缺,僅是對事物現象方面的認識,不能取代定性研究。因此這種優點能夠達到對文獻內容所反映「質」的更深刻、更精確、更全面的認識,得出科學、完整、符合事實的結論,獲得一般從定性分析中難以找到的聯系和規律。
e.揭示文獻的隱性內容。內容分析可以揭示文獻內容的本質,查明幾年來某專題的客觀事實和變化趨勢,追溯學術發展的軌跡,描述學術發展的歷程;依據標准鑒別文獻內容的優劣。其次,揭示宣傳的技巧、策略,衡量文獻內容的可讀性,發現作者的個人風格,分辨不同時期的文獻體裁類型特徵,反映個人與團體的態度、興趣,獲取政治、軍事和經濟情報;揭示大眾關注的焦點等等。
內容分析法的一般過程
內容分析法的一般過程包括建立研究目標、確定研究總體和選擇分析單位、設計分析維度體系、抽樣和量化分析材料、進行評判記錄和分析推論六部分。
1. 研究目標
在教育科學研究中,內容分析法可用於多種研究目標的研究工作。主要的類型有:趨勢分析、現狀分析、比較分析、意向分析。
2. 設計分析維度及體系
分析維度(分析類目)是根據研究需要而設計的將資料內容進行分類的項目和標准。
設計分析維度、類別有兩種基本方法,一是採用現成的分析維度系統,二是研究者根據研究目標自行設計。第一種方法:先讓兩人根據同一標准,獨立編錄同樣用途的維度、類別,然後計算兩者之間的信度,並據此共同討論標准,再進行編錄,直到對分析維度系統有基本一致的理解為止。最後,還需要讓兩者用該系統編錄幾個新的材料,並計算評分者的信度,如果結果滿意,則可用此編錄其餘的材料。第二種方法:首先熟悉、分析有關材料,並在此基礎上制定初步的分析維度,然後對其進行試用,了解其可行性、適用性與合理性,之後再進行修訂、試用,直至發展出客觀性較強的分析維度為止。
設計分析維度過程基本原則:
(1)分類必須完全、徹底、能適合於所有分析材料,使所有分析單位都可歸入相應的類別,不能出現無處可歸的現象。
(2)在分類中,應當使用同一個分類標准,即只能從眾多屬性中選取一個作為分類依據。
(3) 分類的層次必須明確,逐級展開,不能越級和出現層次混淆的現象。
(4)分析類別(維度)必須在進行具體評判記錄前事先確定。
(5)在設計分析維度時應考慮如何對內容分析結果進行定量分析,即考慮到使結果適合數據處理的問題。
3.抽取分析材料(抽樣)
抽樣工作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界定總體,二是從總體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樣本。內容分析法常用的三種抽樣方式是:來源取樣、日期抽樣、分析單位取樣。
4.量化處理
量化處理是把樣本從形式上轉化為數據化形式的過程,包括作評判記錄和進行信度分析兩部分內容。評判記錄是根據已確定的分析維度(類目)和分析單位對樣本中的信息作分類記錄,登記下每一個分析單位中分析維度(類目)是否存在和出現的頻率。要做好評判記錄工作,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按照分析維度(類目)用量化方式記錄研究對象在各分析維度(類目)的量化數據(例如,有、無、數字形式、百分比)。
(2)採用事先設計好的易於統計分析的評判記錄表記錄。先把每一分析維度的情況逐一登記下來,然後再做出總計。
(3)相同分析維度的評判必須有兩個以上的評判員分別做出記錄,以便進行信度檢驗。評判記錄的結果必須是數字形式。
(4)在根據類目出現頻數進行判斷記錄時,不要忽略基數。
5.信度分析
內容分析法的信度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研究者按照相同的分析維度,對同一材料進行評判結果的一致性程度,它是保證內容分析結果可靠性、客觀性的重要指標。
內容分析法的信度分析的基本過程是:
(1)對評判者進行培訓;
(2)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評判者,按照相同的分析維度,對同一材料獨立進行評判分析;
(3)對他們各自的評判結果使用信度公式進行信度系數計算;
(4)根據評判與計算結果修訂分析維度(即評判系統)或對評判者進行培訓;
(5)重復評判過程,直到取得可接受的信度為止。
6.統計處理
對評比判結果(所獲得數據)進行統計處理。描述各分析維度(類目)特徵及相互關系,並根據研究目標進行比較,得出關於研究對象的趨勢或特徵、或異同點等方面的結論。
內容分析法的案例分析
日本人巧妙搜集信息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經濟發展速度大大高於其他資本主義國家,重視信息的開發、利用,不能不說是個重要原因。
目前日本的信息傳遞非常迅速,只要5-10分鍾就可以搜集到世界各地金融市場的行情, 3-5分鍾就可以查詢並調用日本國內三萬多個重點公司、企業當年或歷年經營生產情況的時間系列數據,5分鍾即可利用經濟模型和計算機模擬出國際國內經濟因素變化可能給宏觀經濟帶來影響的變動圖和曲線,5-10分鍾可以查詢或調用政府制定的各種法律、法令和國會記錄。這種現代化的信息處理技術,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
日本人十分重視信息的作用,時時處處留意信息的搜集,而且善於從平淡無奇的信息報道中分離出重要的內容。例如, 20世紀 60年代中國開發大慶油田,惟獨日本和中國談成了徵求設計的買賣。原因是別的國家的設計均不符合中國大慶油田的要求,而日本則事先按大慶油田的要求進行產品設計,等待中國人去購買。那麼日本人是怎麼知道大慶油田的產品設計要求呢?
其實日本人對大慶油田早有耳聞,但始終得不到准確的信息。後來,日本人從1964年4月20日出版的《人民日報》上看到「大慶精神大慶人」的字句,於是日本人判斷『沖國的大慶油田確有其事」。但是,大慶油田究竟在什麼地方,日本人還沒有材料作出判斷。從1966年7月的一期《中國畫報》封面上,日本人看到一張照片,鐵人王進喜身穿大棉襖,頭頂著鵝毛大雪,猜測到「大慶油田是在冬季為零下三十度的東北地區,大致在哈爾濱與齊齊哈爾之間」。後來,到中國來的日本人坐這段火車時發現,來往的油罐車上有很厚的一層土,從土的顏色和厚度,證實了「大慶油田在東北」的論斷,但大慶油田的具體地點還是不清楚。1966年10月,日本人又從《人民中國》雜志上找到了王進喜的先進事跡,從事跡介紹的分析中知道:「最早鑽井是在安達東北的北安附近下手的,並且從鑽井設備運輸情況看,離火車站不會太遠。」在該事跡介紹中還寫有這樣一段話:王進喜一到馬家窯看到大片荒野時說:「好大的油海!把石油工業落後的帽子丟到太平洋去。」於是,日本人又從偽滿州地圖上查找到「馬家賽是位於黑龍江海倫縣東面的一個小村,在北安鐵路上一個小車站東邊十多公里處。」就這樣,日本人終於將大慶油田的准確地理位置搞清楚了。
後來,日本人又從王進喜的一則事跡報道中了解到「王進喜是玉門油礦的工人,是 1959年9月到北京參加國慶之後志願去大慶的」,由此日本人斷定大慶油田在1959年以前就開鑽了,並且大體上知道了大慶油田的規模:「馬家窯是大慶油田的北端,即北起海倫的慶安,西南穿過哈爾濱與齊齊哈爾鐵路的安達附近,包括公主峰西面的大貪,南北400公里的范圍。估計從北滿到松遼油田統稱為大慶。」但是,日本人一時還搞不清楚大慶的煉油規模。
從1966年7月《中國畫報》上發表的一張大慶煉油廠反應塔的照片八日本人推算出大慶煉油廠的規模。其推算方法很簡單,首先找到反應塔上的扶手欄桿,扶手欄桿一般是一米多一點,以扶手欄桿和反應塔的直徑相比,得知反應塔內徑約為5米。據此,日本人推斷:大慶煉油廠的加工能力為每日 900 Mi,如果以殘留油為原油的 30%計算,原油加工能力為每日3000kl,一年以360天計算,則其年產量為1000000kl。根據這個油田的出油能力和煉油廠規模,日本人得出結論:中國將在最近幾年出現煉油設備不足,買日本的輕油裂解設備是完全有可能的,以滿足每日煉油 10 000 kl的需要。這就是日本人在 1966年從中國公開報刊中獲得的有關大慶油田的重要信息,然後按他們估計的大慶油田要求進行產品設計。
此外,日本政府還特別重視信息機構的建設,外務省分布在世界105個國家的75個駐外使館是其搜集外交信息的前沿陣地,這些機構為日本外交提供各國動向的信息。外務省內有一個約 100人的電信部門,以三班倒方式在 24小時內與世界各地保持不間斷的聯系,平均每天處理公務電話電報就有近30O0封。在外務省的63個部門中,只有電信部門擁有一棟獨立的四層樓,無特殊通行證的人不得進入。公務電報是用110根專線和普通線路收發的,這些公務電報都採取無法破譯的密碼。為了防止竊聽還沒有隱線裝置。1988年還開始研究採用「宇宙通信系統」,即使在條件惡劣的地區,也可確保通信暢通。
參考文獻
邱均平 鄒菲.關於內容分析法的研究.《中國圖書館學報》.2004年2期
周黎明 邱均平.基於網路的內容分析法.《情報學報》.2005年5期
C. 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和內容分析
1. 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方法有哪些
有五種,分別是: 1、比率分析法。
根據不同數據做對比,得出比率。 2、趨勢分析法。
根據一階段某一指標的變動繪制趨勢分析圖。 3、結構分析法。
根據某一指標占總體的百分比來觀察。 4、相互對比法。
選取某兩個指標作為一組進行對比。 5、數學模型法。
建造適合某一指標的數學模型來觀察指標的變化。 以上五種定量分析方法,比率分析法是基礎,趨勢分析、結構分析和對比分析等方法是延伸,數學模型法代表了定量分析的發展方向。
拓展資料: 定量分析法(quantitative *** ysis method)是對社會現象的數量特徵、數量關系與數量變化進行分析的方法。在企業管理上,定量分析法是以企業財務報表為主要數據來源,按照某種數理方式進行加工整理,得出企業信用結果。
定量分析是投資分析師使用數學模塊對公司可量化數據進行的分析,通過分析對公司經營給予評價並做出投資判斷。定量分析的對象主要為財務報表,如資金平衡表、損益表、留存信中收益表等。
其功能在於揭示和描述社會現象的相互作用和發展趨勢。 網路-定量分析。
【什麼是定量分析法?】
定量分析法是化學分析中用得最多的方法.這是對已知成分的物質的量進行測定的分析,通常用的是容量分析法.定量分析由於要精確地確定所分析的成分的含量,因此添加試劑都要有量的控制,特別是參與反應的成分都是通過容量滴定管加入並計量的,因此定量分析也叫化學滴定法.同時,根據分析所依據的化學反應的原理而有絡合物滴定法、中和滴定法等.定量分析法還有一個重要特徵是要用到各種指示劑,以確定化學反應的終點,沒有這些指示劑,所添加的參與反應的化學物質的量會過量而失去精確確定元素含量的方法.這也是定量分析法中存在操作誤差的最大關注點.以上所說的是採用化學分析方法的定量分析.也可以用其他物理的方法進行定量分析,但這通常是對微量或痕量進行分析時才用到,並且多用於科研和開發.。
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方法?
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回歸分析、時間序列分析、決策分析、優化分析、投入產出分析等方法。
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包括歸納分析法、演繹分析法、比較分析法、結構分析法 等分析方法。德爾菲法,是採用背對背的通信方式征詢專家小組成員的預測意見,經過幾輪征詢,使專家小組的預測意見趨於集中,最後做出符合市場未來發揮在那趨勢的預測結論。
德爾菲法又名專家意見法,是依據系統的程序,採用匿名發表意見的方式,即團隊成讓攜員之間不得互相討論,不發生橫向聯系,只能與調查人員 *** ,以反覆的填寫問卷,以集結問卷填寫人的共識及搜集各方意見,可用來構造團隊溝通流程,應對復雜任務難題的管理技術。德爾菲法的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1)組德爾菲法 成專家小組。
按照課題所需要的知識范圍,確定專家。專家人數的多少,可根據預測課題的大小和涉及面的寬窄而定,一般不超過20人。
(2)向所有專家提出所要預測的問題及有關要求,並附上有關這個問題的所有背景材料,同時請專家提出還需要什麼材料。然後,由專家做書面答復。
(3)各個專家根據他們所收到的材料,提出自己的預測意見,並說明自己是怎樣利用這些材料並提出預測值的。 (4)將各位專家第一次判斷意見匯總,列成圖表,進行對比,再分發給各位專家,讓專家比較自己同他人的不同意見,修改自己的意見和判斷。
也可以把各位專家的意見加以整理,或請身份更高的其他專家加以評論,然後把這些意見再分送給各位專家,以便他們參考後修改自己的意見。 (5)將所有專家的修改意見收集起來,匯總,再次分發給各位專家,以便做第二次修改。
逐輪收集意見並為專家反饋信息是德爾菲法的主要環節。收集意見和信息反滑滑山饋一般要經過三、四輪。
在向專家進行反饋的時候,只給出各種意見,但並不說明發表各種意見的專家的具體姓名。這一過程重復進行,直到每一個專家不再改變自己的意見為止。
(6)德爾菲法 對專家的意見進行綜合處理。 德爾菲法同常見的召集專家開會、通過集體討論、得出一致預測意見的專家會議法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德爾菲法能發揮專家會議法的優點,即(1)能充分發揮各位專家的作用,集思廣益,准確性高。(2)能把各位專家意見的分歧點表達出來,取各家之長,避各家之短。
同時,德爾菲法又能避免專家會議法的缺點:(1)權威人士的意見影響他人的意見;(2)有些專家礙於情面,不願意發表與其他人不同的意見;(3)出於自尊心而不願意修改自己原來不全面的意見。德爾菲法的主要缺點是過程比較復雜,花費時間較長。
需要我們注意兩點: (1)並不是所有被預測的事件都要經過四步。可能有的事件在第二步就達到統一,而不必在第三步中出現。
(2)在第四步結束後,專家對各事件的預測也不一定都達到統一。不統一也可以用中位數和上下四分點來作結論。
事實上,總會有許多事件的預測結果都是不統一的。頭腦風暴法又稱智力激勵法、BS法、自由思考法,是由美國創造學家A·F·奧斯本於1939年首次提出、1953年正式發表的一種激發性思維的方法。
此法經各國創造學研究者的實踐和發展,至今已經形成了一個發明技法群,深受眾多企業和組織的青睞。頭腦風暴法在決策過程中,對上述直接頭腦風暴法提出的系統化的方案和設想,還經常採用質疑頭腦風暴法進行質疑和完善。
這是頭腦風暴法中對設想或方案的現實可行性進行估價的一個專門程序。在這一程序中, 第一階段就是要求參加者對每一個提出的設想都要提出質疑,並進行全面評論。
評論的重點,是研究有礙設想實現的所有限制性因素。在質疑過程中,可能產生一些可行的新設想。
這些新設想,包括對已提出的設想無法實現的原因的論證,存在的限制因素,以及排除限制因素的建議。其結構通常是:「XX設想是不可行的,因為……,如要使其可行,必須……。」
第二階段,是對每一組或每一個設想,編制一個評論意見一覽表,以及可行設想一覽表。質疑頭腦風暴法應遵守的原則與直接頭腦風暴法一樣,只是禁止對已有的設想提出肯定意見,而鼓勵提出批評和新的可行設想。
在進行質疑頭腦風暴法時,主持者應首先簡明介紹所討問題的內容,扼要介紹各種系統化的設想和方案,以便把參加者的注意力集中於對所論問題進行全面評價上。質疑過程一直進行到沒有問題可以質疑為止。
質疑中抽出的所有評價意見和可行設想,應專門記錄或錄在磁帶上。 第三個階段,是對質疑過程中抽出的評價意見進行估價,以便形成一個對解決所討論問題實際可行的最終設想一覽表。
對於評價意見的估價,與對所討論設想質疑一樣重要。因為在質疑階段,重點是研究有礙設想實施的所有限制因素,而這些限制因素即使在設想產生階段也是放在重要地位予以考慮的。
由分析組負責處理和分析質疑結果。分析組要吸收一些有能力對設想實施做出較准確判斷的專家參加。
如果須在很短時間就重大問題做出決策時,吸收這些專家參加尤為重要。
什麼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定量研究:就是通過統計調查法或實驗法, 像自然科學那樣建立研究假設,收集精確的數據資料,然後進行統計分析和檢驗的研究過程。定量分析作為一種古已有之但是沒有被准確定位的思維方式, 其優勢相對於定性分析的確很明顯, 它把事物定義在了人類能理解的范圍,由定量而定性。
定性研究是在反實證主義理論影響下形成的一種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它趨向於運用訪問、觀察和文獻法收集資料, 並依據主觀的理解和定性分析進行研究的過程。定性研究強調人類行為是一種有意義的行動,人們對社會現實的建構是在主體以及參與互動的他人對社會客體賦予意義的基礎上共同完成的,日常生活中具有公識的規則或知識也由此產生。對這些規則或知識及其產生過程, 很難用定量的方式進行研究。定性分析就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分析,具體地說是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概括等方法, 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加工,從而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達到認識事物本質、揭示內在規律,由定性而定量。
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的異同及優缺點
不同點: 1、概念不同 定性研究是指研究者運用歷史回顧、文獻分析、訪問、觀察、參與經驗等方法獲得教育研究的資料,並用非量化的手段對其進行分析、獲得研究結論的方法。
定量研究的結果通常是由大量的數據來表示的,研究設計是為了是使研究者通過對這些數據的比較和分析作出有效的解釋。 2、理論基礎不同 定性研究主要是一種價值判斷,它建立在解釋學、現象學和建構主義理論等人文主義的方法論基礎上。
其主要觀點是:社會現象不像自然現象那樣受因果關系的支配,社會現象與自然現象有著本質的不同。 定量研究是一種事實判斷,它是建立在實證主義的方法論基礎上的。
實證主義源於經驗主義哲學,其主要觀點是:社會現象是獨立存在的客觀現實,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在評價過程中,主體與客體是相互孤立的實體,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必定存在內在的邏輯因果關系。
3、特性不同 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研究條件、自然情境、實驗室條件。研究性質、描述性研究、量化研究,注重方面、過程、事前與事後的測量 定性研究:研究者與研究對象密切接觸、互相影響,研究者通過與研究對象的交往互動,通過移情作用來獲取資料信息。
定量研究:定量研究中研究者與研究對象相互獨立,彼此分離 相同點: 1、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都屬於社會學方法。定性研究則是主要由熟悉情況和業務的專家根據個人的直覺、經驗,憑研究對象過去和現在的延續狀況及最新的信息資料,對研究對象的性質、特點、發展變化規律作出判斷的一種方法。
進行研究判斷,提出初步意見,然後進行綜合,作為預測未來狀況和發展趨勢的主要依據。定量研究是指運用現代數學方法對有關的數據資料進行加工處理,統計數據,建立反映有關變數之間規律性聯系的各類預測模型,並用數學模型計算出研究對象的各項指標及其數值的一種方法。
2、定性研究是定量研究的基本前提,定量研究是定性研究的進一步深化。這里必須指出,雖然定性研究對數學知識要求比較低,但是兩種研究方法沒有孰優孰劣之分,不能把兩者截然分開。
相比較而言,定量研究因為採用高深的數學知識,所以顯得比較科學,而定性研究較為粗糙一點,但是這種方法應用面比較大,適合於一般投資者和經濟工作者,因為它在數據資料不充分或者研究者數學知識比較薄弱的情況下比較適用。 優缺點: 對於定性研究方法來說,其操作雖然簡便易行,但是其主觀性較強,得到的結果也比較抽象,難以反映事物之間的局部差別,應用效果不好。
而定量研究方法較定性評價結果更為直觀、簡潔、准確,應用效果好。但是操作起來往往有一定的困難,尤其是有些關聯因子難以量化,也會帶有主觀色彩,影響量化的准確度。
相比而言,定量分析方法更加科學,但需要較高深的數學知識,而定性分析方法雖然較為粗糙,但在數據資料不夠充分或分析者數學基礎較為薄弱時比較適用。 (3)對方法a的數據特徵進行綜合分析擴展閱讀 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的方法種類: 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回歸分析、時間序列分析、決策分析、優化分析、投入產出分析等方法。
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包括歸納分析法、演繹分析法、比較分析法、結構分析法 等分析方法。 德爾菲法,是採用背對背的通信方式征詢專家小組成員的預測意見,經過幾輪征詢,使專家小組的預測意見趨於集中,最後做出符合市場未來發揮在那趨勢的預測結論。
德爾菲法又名專家意見法,是依據系統的程序,採用匿名發表意見的方式,即團隊成員之間不得互相討論。 不發生橫向聯系,只能與調查人員 *** ,以反覆的填寫問卷,以集結問卷填寫人的共識及搜集各方意見,可用來構造團隊溝通流程,應對復雜任務難題的管理技術。
德爾菲法的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1、組德爾菲法 成專家小組。按照課題所需要的知識范圍,確定專家。
專家人數的多少,可根據預測課題的大小和涉及面的寬窄而定,一般不超過20人。 2、向所有專家提出所要預測的問題及有關要求,並附上有關這個問題的所有背景材料,同時請專家提出還需要什麼材料。
然後,由專家做書面答復。 3、各個專家根據他們所收到的材料,提出自己的預測意見,並說明自己是怎樣利用這些材料並提出預測值的。
4、將各位專家第一次判斷意見匯總,列成圖表,進行對比,再分發給各位專家,讓專家比較自己同他人的不同意見,修改自己的意見和判斷。也可以把各位專家的意見加以整理,或請身份更高的其他專家加以評論,然後把這些意見再分送給各位專家,以便他們參考後修改自己的意見。
定性分析 : 目的:對潛在的理由和動機求得一個定性的理解 。 樣本:由無代表性的個案組成的小樣本 。
數據收集:無結構的 。 數據分析:非統計的方法 。
結果:獲取一個初步的理解 。 定量分析 : 目的:將數據定量表示,並將結果從樣本推廣到所研究的總體 。
樣本:由有代表性的個案組成的大樣本 。 數據收集:有結構的 。
數據分析:統計的方法 。 結果:建議最後的行動路線。
參考資料:網路-定性分析 參考資料:網路-定量分析。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方法是什麼?
定量研究——是指,主要搜集用數量表示的資料或信息,並對數據進行量化處理、檢驗和分析,從而獲得有意義的結論的研究過程。定量的意思就是說以數字化符號為基礎去測量。
確定事物某方面量的規定性的科學研究,科學研究的重要步驟和方法之一。它通過對研究對象的特徵按某種標准作量的比較來測定對象特徵數值,或求出某些因素間的量的變化規律。由於其目的是對事物及其運動的量的屬性作出回答,故稱定量研究。
定量研究的四種測定尺度及特徵
名義尺度所使用的數值,用於表現它是否屬於同一個人或物。
順序尺度所使用的數值的大小,是與研究對象的特定順序相對應的。例如,給社會階層中的上上層、中上層、中層、中下層、下下層等分別標為「5、4、3、2、1」或者「3、2.5、2、1.5、1」就屬於這一類。只是其中表示上上層的5與表示中上層的4的差距,和表示中上層的4與表示中層的3的差距, 並不一定是相等的。5、4、3 等是任意加上去的符號,如果記為 100、50、10 也無妨。
間距尺度所使用的數值,不僅表示測定對象所具有的量的多少,還表示它們大小的程度即間隔的大小。不過,這種尺度中的原點可以是任意設定的,但並不意味著該事物的量為「無」。例如,O°C 為絕對溫度 273°K,華氏32°F。
名義尺度和順序尺度的數值不能進行加減乘除,但間距尺度的數值是可以進行加減運算的。然而,由於原點是任意設定的,所以不能進行乘除運算。例如,5℃和 10℃之間的差,可以說與15℃和20℃之間的差是相同的, 都是5°C。但不能說 20℃就是比5℃高4倍的溫度。
比例尺度的意義是絕對的,即它有著含義為「無」量的原點0。長度、重量、時間等都是比例尺度測定的范圍。比例尺度測定值的差和比都是可以比較的。例如:5分鍾與10 分鍾之間的差和10分鍾與15分鍾之間的差都是5 分鍾,10 分鍾是2分鍾的5倍。比例尺度可以進行加減乘除運算。
定性研究方法是根據社會現象或事物所具有的屬性和在運動中的矛盾變化,從事物的內在規定性來研究事物的一種方法或角度。它以普遍承認的公理、一套演繹邏輯和大量的歷史事實為分析基礎,從事物的矛盾性出發,描述、闡釋所研究的事物。進行定性研究,要依據一定的理論與經驗,直接抓住事物特徵的主要方面,將同質性在數量上的差異暫時略去。
定性研究有兩個不同的層次,一是沒有或缺乏數量分析的純定性研究,結論往往具有概括性和較濃的思辨色彩;二是建立在定量分析的基礎上的、更高層次的定性研究。在實際研究中,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常配合使用。在進行定量研究之前,研究者須藉助定性研究確定所要研究的現象的性質;在進行定量研究過程中,研究者又須藉助定性研究確定現象發生質變的數量界限和引起質變的原因。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有下列一些不同點:
①著眼點不同。定性研究著重事物質的方面;定量研究著重事物量的方面。
②在研究中所處的層次不同。定量研究是為了更准確地定性。
③依據不同。定量研究依據的主要是調查得到的現實資料數據,定性研究的依據則是大量歷史事實和生活經驗材料。
④手段不同。定量研究主要運用經驗測量、統計分析和建立模型等方法;定性研究則主要運用邏輯推理、歷史比較等方法。
⑤學科基礎不同。定量研究是以概率論、社會統計學等為基礎,而定性研究則以邏輯學、歷史學為基礎。
⑥結論表述形式不同。定量研究主要以數據、模式、圖形等來表達;定性研究結論多以文字描述為主。定性研究是定量研究的基礎,是它的指南,但只有同時運用定量研究,才能在精確定量的根據下准確定性。
定性分析
目的:對潛在的理由和動機求得一個定性的理解
樣本:由無代表性的個案組成的小樣本
數據收集:無結構的
數據分析:非統計的方法
結果:獲取一個初步的理解
定量分析
目的:將數據定量表示,並將結果從樣本推廣到所研究的總體
樣本:由有代表性的個案組成的大樣本
數據收集:有結構的
數據分析:統計的方法
結果:建議最後的行動路線
什麼是定性分析?什麼是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是指通過邏輯推理、哲學思辯、歷史求證、法規判斷等思維方式,著重從質的方面分析和研究某一事物的屬性。
是傳統的人文科學研究方法在傳播學領域的具體運用。主要用於研究傳播的社會結構和功能、傳播的社會控制、傳播與社會發展的相互關系等。
定量分析指分析一個被研究對象所包含成分的數量關系或所具備性質間的數量關系。也可以對幾個對象的某些性質、特徵、相互關系從數量上進行分析比較。
以測定物質中各成分的含量為主要目標。定量分析的理論基石是實證主義,強調實物的客觀性及可觀察性。
(3)對方法a的數據特徵進行綜合分析擴展閱讀: 定性分析的分析原理 定性分析必須通過一系列的試驗去完成,如果試驗結果與預期相符,稱為得到一個「正試驗」,或稱試驗陽性,也就是說某組分在試樣中是存在的;反之,得到一個「負試驗」或試驗陰性表示某組分不存在。 組分存在與否的根據是:物質的物理特性,如比重、硬度、焰色、熔點、沸點、溶解度、光譜、折射率、旋光性等,有時可利用放大鏡或顯微鏡獲得物質組分的重要線索;物質在起化學反應時,特徵顏色、熒光、磷光的出現,光和熱的產生等;也可利用酶的特殊選擇性去檢出物質。
D. 求幾道題的答案!
第三方物流企業績效評價研究
■文/商紅岩 寧宣熙
發達國家的物流實證分析表明,只有獨立的3PL占物流總量的50%時,現代物流業才能形成。巨大的需求,廣闊的發展空間,是中國3PL的基本情況。2003年我國第三方物流市場的規模已超過600億元人民幣,摩根士丹利預測,中國第三方物流市場到2010年年增長率將達到16%至25%。據IDC(國際數據公司)的調查結果表明,45%的企業將在未來一兩年內選擇新的物流商,其中75%的企業將選擇新型物流企業,而不是原來的倉儲運輸企業,並且64%的企業將把所有的綜合物流業務外包給新型的物流企業,這幾個數字反映出第三方物流的市場需求相當可觀。
目前我國第三方物流的發展水平仍較為低下,企業對第三方物流的不滿意比例高達五成以上。企業面對數量日益增加的形形色色的物流服務商,總是無從選擇;第三方物流涉及的服務范圍很廣,很多物流服務商甚至難以對自己的整體水平做出一個客觀的評判。只有對第三方物流企業進行績效評價與分析,才能夠正確判斷3PL企業的實際經營水平,提高企業的經營能力,進而增加企業的整體效益。由於物流活動具有多方性、過程復雜性和形成多樣性等特點,長期以來,物流績效的衡量缺乏行之有效的標准。目前,我國物流行業處於發展階段,如果在建立物流系統的同時,實時進行績效評價,對不斷完善和提高物流管理水平,使其成為企業的「第三利潤源泉」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如何科學、全面地分析和評價物流企業的績效,已成為物流企業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
多年的實踐證明,眾多傳統的企業績效評價方法存在如下幾方面的缺陷:側重於單一企業或單個職能部門的評價,不注重供應鏈整體績效的衡量;數據往往來源於財務結果,在時間上略為滯後,不能反映供應鏈動態運營情況,導致企業只注重短期利益,而損害企業長遠發展潛力;側重於對事件結果的事後評價,不能對供應鏈的業務流程進行實時評價分析,使得企業不能及時地糾正經營過程的偏差;只注重企業內部評估,不重視企業與外部利益相關者的關系。因此,在3PL迅速發展的今天,建立一套系統的績效評價方法,對3PL企業進行准確客觀的評價,顯得日益重要。
一、3PL企業績效評價體系建立的原則
在建立3PL企業評價指標體系時,一般應遵循以下原則:
(1)系統性原則。3PL企業須針對內外的各種情況都設立相應的指標,系統科學地反映3PL企業的全貌,達到對企業整體的科學評價。
(2)層次性原則。指標應分出評價層次,在每一層次的指標選取中應突出重點,要對關鍵的績效指標進行重點分析。
(3)可比性原則。評價指標體系所涉及的經濟內容、時空范圍、計算口徑和方法都應具有可比性,所以在建立體系的時候要參照國際和國內同行業的物流管理基準。
(4)通用性原則。評價指標體系在3PL企業應該普遍適用,同時應在理論和實踐的發展變化中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5)經濟性原則。評價體系應當考慮到操作時的成本收益,選擇具有較強代表性且能綜合反映3PL企業整體水平的指標,以期既減少工作量,減少誤差,又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6)定量與定性結合的原則。由於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績效涉及到的客戶滿意度等方面很難進行量化,所以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除了要對物流管理的績效進行量化外,還應當使用一些定性的指標對定量指標進行修正。
(7)動態長期原則。由於選擇3PL企業後,貨主方與物流供應商之間是戰略夥伴的關系,所以對3PL企業的評價不應該只局限在目前的企業狀況,而應考慮3PL企業的長遠發展潛力和對企業的長期利益,要與企業的發展目標和戰略規劃相一致。
二、3PL企業績效評價體系的建立
根據以上的七條原則,本文建立的績效評價體系分為三個大類,經過細化的底層指標都可以直接量化或者容易給出定性評價。
1.功能指標:功能指標反映3PL企業各個增值環節的功能實現情況
(1)客戶服務水平:缺貨頻率、送貨出錯率、顧客滿意度、平均交貨期、訂單處理時間、准時送貨率、交貨柔性、訂單完成穩定性、顧客保持率、每個顧客服務成本、信息溝通水平、事後顧客滿意率;
(2)配送功能:配送安全性、配送成功控制、產品可得性、檢貨准確率;
(3)運輸功能:運輸能力、正點運輸率、運輸經濟性、運輸車輛滿載率、運力利用率、在途時間、運輸准確率、商品損壞率;
(4)庫存功能:庫存能力、庫存周轉率、收發貨物能力、庫存結構合理性、庫存准確率、預測准確率;
(5)采購功能:交付期、付款條件、訂單處理、與供應商的關系;
(6)流通加工功能:工藝合理性、技術先進性、流通加工程度、對消費的促進作用。
2.經營指標:經營指標反映3PL企業當前的經營狀況
(1)客戶服務水平:缺貨頻率、送貨出錯率、顧客滿意度、平均交貨期、訂單處理時間、准時送貨率、交貨柔性、訂單完成穩定性、顧客保持率、每個顧客服務成本、信息溝通、事後顧客滿意率;
(2)管理水平:產品的殘損率、物流系統糾錯處理時間、供應計劃實現率、設備時間利用率、業務流程規范化、管理人員比重;
(3)企業實力:財務投資能力、信息技術能力、設備先進水平、同行業影響力及業務范圍、市場佔有率、市場增長率、新用戶開發成功率;
(4)信息化水平:硬體配備水平、軟體先進程度、信息活動主體的水平、信息共享率、信息利用價值率、實時信息傳輸量、信息化投資、客戶變動提前期、客戶變動完成率、網路覆蓋率、平均傳輸延遲、傳輸錯誤率;
(5)成本水平:單位產品的物流成本、物流成本占製造成本的比重、物流成本控制水平、每個顧客服務成本,訂單反映成本、庫存單位成本;
(6)盈利水平:凈資產利潤率、總資產利潤率、資金周轉率。
3.穩定性指標:穩定性指標反映3PL企業的發展潛力,影響到3PL企業可長期經營,並且與企業長期合作的可能性
(1)客戶服務水平:缺貨頻率、送貨出錯率、顧客滿意度、平均交貨期、訂單處理時間、准時送貨率、交貨柔性、訂單完成穩定性、顧客保持率、每個顧客服務成本、信息溝通、事後顧客滿意率;
(2)技術實力:技術人員比重、技術開發經費比重、開發創新能力、技術改造資產比重、專利擁有比例、設備技術領先程度、硬體設施穩定性;
(3)盈利能力:凈資產利潤率、總資產利潤率、資金周轉率;
(4)應變力:信息化系統水平、預測能力、集成度、外部溝通、流程再造與延遲物流;
(5)企業聚合力:領導層的團結進取力、職工的凝聚力、員工滿意度;
(6)經驗指標:行業服務時間、提供服務種類、成本節約比例、人才培養與培訓、客戶穩定性、供應商穩定性、歷史合作情況、利益與風險共享性、核心能力、戰略觀念兼容性;
(7)企業形象:員工素質、經營理念、市場信譽、社會責任。
三.3PL企業績效評價方法和技術
目前國內學者提出的3PL企業績效評價方法有以下幾種:以功效系數法為主、綜合分析法為輔的評價方法;用層次分析法進行系統綜合評價;採用綜合評價方法(模糊理論)對物流績效進行評價;利用模糊綜合評判法對3PL企業績效進行綜合評判;用數據包絡分析法(DEA)對物流績效進行評價;用模糊聚類方法來分析物流績效;利用效用理論方法對物流績效進行評價;採用兩階段的物流系統綜合評價法(DEA/AHP)等,這些方法各有其優缺點及適用范圍,在具體應用時要根據3PL企業具體情況採用。
本文分析了對3PL企業進行績效評價的建立評價原則,給出了3PL企業比較完整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希望對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績效評價研究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談物流企業顧客服務績效評價體系的建立
副標題:
作者:武漢理工… 來源:《商業時代》 人氣:593 時間:2005-10-15 15:51:18 進入論壇
--------------------------------------------------------------------------------
內容摘要:鑒於顧客服務水平對於物流企業的重要性,本文在明確建立顧客服務績效評價體系的原則的基礎上,對物流企業的顧客服務績效評價指標的設計,權重的確定以及最終結果的分析方面進行了詳細的探討,為建立科學的物流企業顧客服務績效評價體系提供了有益的探討。
關鍵詞:物流 指標體系 SWOT分析 標桿管理
物流是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經濟運行質量、改善投資環境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顧客服務水平作為物流企業的直接產出,是衡量物流系統為顧客創造時間和空間效應能力的尺度。日益激烈的競爭使越來越多的物流企業意識到只有提供顧客滿意的服務才能獲得顧客忠誠,從而獲得持續發展能力和競爭優勢。
物流企業顧客服務的績效評價指標設計
基本原則
進行顧客服務績效評價指標的設計,必須首先明確設計的基本原則:
全面性。指標應能夠全面、系統的評價物流企業顧客服務的質量,有效地監督、控制和掌握物流企業顧客服務的全過程。
代表性。影響顧客服務的因素有很多,代表性原則要求選擇最關鍵性因素,在指標設計時要注意在這兩個方面進行權衡。
經濟性。在設計指標時,應充分考慮到成本效益因素,必須在指標數據的獲取成本和帶來的效益之間進行權衡。
可操作性。主要是指指標項目的易懂性和有關數據的可行性。這是設置評價指標體系必須考慮的一項重要因素。
相對穩定性原則。相對穩定性有利於指標體系的不斷完善和發展。當然,相對穩定性並不排斥依據環境的變化而對指標體系具體內容進行的改進。
基本指標
關於物流企業顧客服務績效的指標結構,國內外專家已做了大量的工作。通過將物流服務要素分為交易前要素、交易中要素和交易後要素,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對物流顧客服務的績效水平進行全面的評價:
交易前要素評價指標:
庫存可得率。指企業及時滿足客戶需求的能力,當需求超過這一指標時就會發生缺貨。
目標交付時間。指企業計劃和承諾的產品交付時間。
信息能力。指企業滿足交易前客戶咨詢、運價談判、培訓等需求的能力。
交易中要素評價指標:
訂單的方便性。指客戶通過多種方式進行訂貨的可能性和每種方式的方便程度。
訂單滿足率。指一定時期內滿足訂單的數量與訂單總數的比率。
訂貨周期的一致性。指訂貨周期的波動情況。
訂貨周期時間。指客戶從下訂單到接收貨物、完成貨款結算的實際時間。
訂單處理正確率。指一段時期內無差錯的訂單處理總數與訂單總數的比率。
訂單跟蹤。指對訂單貨物所處狀態進行跟蹤的能力。
靈活性。指滿足客戶加急發貨或延遲發貨的可能性以及企業應付突發時間的能力。
貨損率。指在物流服務作業過程中發生損壞或滅失的貨物金額總數與貨物金額總數的比率。
交易後要素評價指標:
票據的及時性。指回單、發票等票據的正確性和及時性。
退貨或調換率。指一定時期內退貨或掉換的貨物總量與發送貨物總量的比率。
客戶投訴率。指客戶投訴的次數與總的服務次數的比率。
客戶投訴處理時間。指企業對客戶投訴進行調查、採取補救措施,達到客戶要求的總時間。
指標權重的確定
雖然上述各指標都能從不同角度反映物流企業的顧客服務質量,但各指標對顧客的重要性是不同的,而且對物流企業顧客服務質量的貢獻也是不同的。因此,需要為各項指標配以反映其重要性程度的比例系數,即權重。本文擬用判斷矩陣法進行分析。判斷矩陣法是利用專家或顧客進行重要性比較的辦法判斷,具體步驟如下:
選擇有代表性的顧客組成一個樣本,或者組織若干專家成立評價小組,要求樣本或小組成員在互不交流的前提下,比較兩個指標之間的重要性,判斷矩陣的模型如表1:
在比較時,我們以橫向的角度來看,即Amn表示指標Am比An要重要,若此結果為真,則Amn=1,否則Amn=0;縱向項目Am對應的橫向數值之和加上1(避免得分為0的情況出現)就為其得分值。我們將所有數據統一在同一表中,如表2:
Cmn表示第n個專家或顧客對第m項指標的打分。
權重的計算。計算公式如下:
(1)
式中: ——第i項指標的權重;
——第j位專家對指標i的打分。
顧客服務績效的分析
服務質量的確定
指標體系確立之後,對於容易量化的指標應盡量量化,定性的、不易量化的指標就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來測定顧客的質量感知。我們可以利用級度劃分的辦法將定性指標與定量指標結合起來,具體操作如下:
在設計調查問卷時將顧客對質量的評價設置為五個級度:好、較好、中、較差、很差。
每個不同的級度分別賦予不同的分值,依次為:1.0,0.8,0.6,0.4,0。
將定量指標的量化結果也與分值掛鉤,轉化為相應的分值。
為了下一步評價的需要,在設計定性指標的調查問卷時必須考慮競爭者或行業領先者的因素。
總的服務質量的計算,一般採用加權平均的方法,公式如下:
(2)
式中: Y——顧客服務質量的總得分;
Xi——第i個評價指標的得分值。
對於定性的指標來講,Xi是一個得分的平均值,其值可由第i個指標的總得分除於問卷數得到。
服務績效的評價與分析
服務績效評價本身不是目的,通過了解服務現狀,明確自身的優勢和劣勢,看清機會和威脅,指導進一步制定和完善顧客服務戰略才是根本目的。我們把物流企業的顧客服務放在戰略性的重要地位上來考慮,因此,在分析物流企業的顧客服務績效時,引入了SWOT戰略矩陣的分析方法,並將其與當代較為流行的標桿管理的思想結合起來,以期進一步加強分析的目的性和指導性。
將SWOT矩陣用於顧客服務績效分析 SWOT分析方法,即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分析,它是企業外部環境分析和企業內部要素分析的組合分析。SWOT矩陣用於顧客服務績效評價(重要性/績效矩陣)如圖1:
豎軸從高(頂部)到低(底部)代表重要性,橫軸從低(左)到高(右)代表績效。區域1具有高重要性、低績效的特徵,在該區域的特徵最需要改進。區域2具有高重要性、高績效的特徵,在該區域的特徵需要保持。區域3具有低重要性、低績效的特徵,在該區域的特徵需要維持。區域4具有低重要性、高績效的特徵,對該區域的特徵需要具體分析。
標桿管理的思想 標桿管理思想是以那些領先的企業作為基準,將本企業的產品、服務和管理措施等方面的實際狀況與這些基準進行評價和比較,分析這些基準企業的績效達到優秀水平的原因,在此基礎上選取改進的最優策略。標桿管理的基本構成有兩個因素,即最佳實踐和衡量標准,所謂最佳實踐,即指行業中的領先企業,他們在經營管理中所推行的最有效的措施和方法,這些企業應與本企業有著相似的特點,稱為標桿企業。所謂衡量標准則是指能真實客觀地反映經營管理績效的一套評價指標體系以及與此相應的作為標桿的數據。
SWOT矩陣和標桿管理的綜合運用 將標桿管理的思想融入重要性/績效矩陣,其方法是在重要性/績效矩陣中添加與本企業相對應的標桿企業的績效指標,為了更為直觀、清晰的體現本企業在顧客服務方面與先進企業之間的差距,採用了將差距量化的方法。具體做法是:以行業平均水平為基準單位,將已測算出來的本企業和標桿企業的有關績效值與行業平均水平之差再比上行業平均水平,得到的數值代替以前的績效值。在計算時要注意不同性質的指標計算方法的細微差別,例如票據的及時性是越快越好,而客戶的投訴率是越低越好。運用這種方法,能夠很容易的通過坐標軸的形式將與行業平均水平和標桿企業的差距明顯的展現在管理者的面前。以交易後的四個指標為例:
結點從上到下依次表示客戶投訴率、客戶投訴處理時間、票據的及時性和退貨或調換率,實線代表本企業的績效,虛線代表標桿企業的績效,中間實線代錶行業平均水平。從這個矩陣圖2中可以看出:在客戶投訴率和票據的及時性方面,該企業超過了行業平均水平,但離標桿企業仍存在一定差距,需要繼續努力;企業需要投入大量資源盡快改進的是客戶投訴處理時間,不僅低於標桿企業的水平,而且低於行業平均水平,是企業的一個瓶頸所在,也從另一方面證明了企業的服務還有很大的改進餘地;退貨或調換率由於顧客的關注度較低,對服務質量的貢獻較小,企業不必為此投入太多的資源,但仍需逐步改進。
參考文獻:
1.李萬秋.物流中心運作與管理.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2.趙林度.供應鏈與物流管理.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3.王方華.營銷管理.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
4.苗敬毅.SWOT分析在顧客滿意度研究中的運用,山西統計[J],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