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實驗研究是什麼方法

實驗研究是什麼方法

發布時間:2024-12-02 11:43:40

⑴ 心理學研究實驗法是什麼

1、實驗研究的方法就是主試者在嚴格控制的條件下,觀察被試者的行為或活動,探索客觀條件和人的心理活動之間的因果聯系的研究方法
2、由實驗者選擇用來引起被試者心理或行為變化的刺激變數叫自變數;
3、由自變數引起的被試者心理和行為的變化叫因變數。

⑵ 實驗性研究名詞解釋

實驗性研究的名詞解釋:實驗性研究是一種系統性的科學研究方法,旨在通過對實驗對象進行干預或施加某種變數,來觀察和分析實驗結果,以確定變數之間的關系。實驗性研究通常在實驗室或現場進行,可以採取隨機對照試驗、非隨機對照試驗、交叉對照試驗等多種形式。

實驗性研究有很多特點,比如有明確的實驗假設和變數設計,即研究者事先設定了要探究的問題和自變數、因變數之間的關系,並設計好實驗程序和對照組。

受試者隨機分組,以確保各組之間的基線特徵無顯著差異,從而保證實驗結果的可靠性。實驗過程中對無關變數的控制較為嚴格,以排除其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實驗結果具有可重復性,即同樣的實驗條件和程序下,可以獲得相似的實驗結果。

3、樣本問題:實驗性研究需要選擇一定數量的受試者進行試驗,但有時難以獲得足夠的樣本量,這可能會影響實驗結果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同時,由於樣本量有限,實驗結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片面性。

4、倫理問題:實驗性研究可能會涉及倫理問題,如對受試者進行不安全的干預或對受試者造成不適或傷害等。因此,在進行實驗性研究時需要嚴格遵守倫理規范和法律法規,確保受試者的權益和安全。

5、成本問題:實驗性研究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尤其是大規模的實驗性研究項目,成本可能會非常高。因此,在進行實驗性研究時需要考慮成本效益問題,以確保研究的經濟性和可持續性。

⑶ 實驗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內容

實驗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內容:


1. 觀察法


觀察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在實驗研究中,觀察法主要是通過觀察和記錄實驗對象的變化來獲取信息。研究者需要詳細記錄實驗條件、過程以及結果,以便後續分析和解釋。這種方法的優點是能夠直觀地獲取數據,適用於各種不同類型的實驗。


2. 控制變數法


控制變數法是實驗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策略。在實驗設計中,研究者通過控制其他因素,只研究某一因素對實驗對象的影響。這種方法可以幫助研究者確定變數之間的因果關系,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擾。在具體的實驗中,可能需要控制環境因素、操作過程等變數,以精確地得出實驗結果。


3. 實驗設計法


實驗設計法是實驗研究中的核心部分。一個好的實驗設計需要明確地提出假設和目的,選擇合適的實驗對象和變數,制定詳細的操作步驟,並考慮如何收集和分析數據。這種方法確保了實驗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有助於得出准確的結論。同時,實驗設計還需要考慮倫理和安全問題,確保實驗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4. 數據處理與統計分析法


在實驗研究中,數據處理和統計分析是必不可少的環節。研究者需要收集實驗數據,並利用統計學方法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這包括數據的整理、圖表展示、假設檢驗等。通過數據分析,研究者可以了解實驗結果的趨勢和規律,驗證假設的正確性,並得出科學的結論。


以上即為實驗的研究方法的主要內容。每一種方法都有其獨特的優點和適用范圍,研究者需要根據具體的實驗目的和條件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研究。同時,研究者還需要注意實驗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確保實驗結果的准確性和科學性。

⑷ 實驗研究法是什麼

實驗研究法是什麼

實驗研究法是什麼,人們在做研究的時候會根據具體的情況運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涉及的范圍十分的廣闊,實驗研究法就是較為常用的研究方法,下面我帶大家簡單了解一下實驗研究法.

實驗研究法是什麼1

實驗法是一種典型的定量研究方法,它有一套嚴格的操作程序。下面介紹一下實驗法的操作要領。

1、實驗的准備

開展一項教育實驗,實驗前的准備工作十分重要。實驗前的准備應著重做好以下工作:

提出理論假設

所謂理論假設,就是陳述兩個(或多個)變數之間關系的命題,主要是對自變數與因變數之間因果關系的陳述。它是研究者在實驗之前所作的一種尚待驗證的假定的理論上的猜想,「理論假設」因此而得名。「理論假設」也叫「理論假說」。例如,蘇州中學開展主動學習教育模式實驗研究,就提出了這樣的理論假設:「學生一旦進入主動學習狀態,其潛能會得到充分發揮。」後面的實驗研究主要是檢驗這個命題是否成立。如果假設成立,就叫做證實;如果假設不成立,就叫做證偽。理論假設,既是實驗的出發點,又是實驗的歸宿,它是實驗的靈魂。

理論假設有兩種常見的表達形式:一種是順敘式,即前因後果式。先陳述自變數,後陳述因變數,如前例。另一種是倒敘式,即前果後因式。先陳述因變數,後陳述自變數。例如,杭州市拱墅區實驗小學「整體、合作、優化實驗」的假設是:「為使小學生樂學、善學,個性得到和諧、充分的發展,必須實現教學效率的最優化和人際關系的人道化,搞好師生合作,選擇課程結構改革為突破口。」

理論假設必須包括自變數和因變數。如果缺少自變數,或者缺少因變數,均不能構成假說。在中小學教改實驗中,有的在實驗方案里沒有提出假設,嚴格地說,這不能叫教育實驗;有的雖然提出了假設,但十分模糊,內容太空,沒有可操作性,這不能算合格的假設。

設計實驗變數與控制方法

在設計教育實驗研究方案時,必須說明實驗的自變數、因變數,介紹自變數的操作方法、因變數的檢測方法和對無關變數的控制方法。

在一項實驗中,自變數必須是具體的、可以操縱的,因變數應當是可以觀測的。

在一項實驗中,必須對無關變數進行控制。如果沒有控制,就無法分清因變數(實驗結果)究竟是由自變數引起的,還是由無關變數的混入造成的,內在效度低,這樣就無法驗證實驗的理論假設。可以說,控制是實驗研究最本質的特徵,沒有控制就沒有實驗。

在教育實驗中,除了需要對實驗對象(年齡、性別、性格、意志、智能發展水平、學業成績狀況等)進行控制外,還需要對實驗教師(學識水平、教學能力、敬業精神等)進行控制,對時間和精力的投入進行控制。控制的方法主要有:消除法(即讓干擾實驗的那些無關變數從實驗情景中消失)、恆定法(即讓無關變數效應在一定時間內保持穩定不變)、平衡法(就是讓實驗組中無關變數的影響的總和與控制組相等)。

當然,教育實驗主要採用的是自然實驗法,它是在現實的自然的教育教學情境中進行的',不同於實驗室實驗法,要想完全控制無關變數是做不到的。

確定實驗對象與編組方法

開展教育實驗研究,必須確定實驗對象。由於實驗對象(被試)的年齡、性別、性格、意志、智能發展水平、學業成績狀況等都直接影響到實驗效果的好壞,因此實驗組與控制組要匹配,這樣才能把最後的差異歸結為實驗的結果。

除了確定實驗對象外,還要對實驗對象進行合理的編組。主要方式有兩種:一是隨機抽樣法,即在實驗前,按照學生的年齡、性別、智能、成績等情況在總體范圍內作個大致相等的編組,教師隨意抽取一個組作為實驗組,另一個組作為控制組。二是測驗編組法,即將被試進行一次前測,然後根據測驗成績配對編組,這樣能保證實驗組和控制組在成績上起點相同。

對實驗組和控制組進行前測

實驗前,要對實驗組和控制組進行測試。前測的內容是因變數,因變數應當是可測的。比如,林崇德曾進行過小學生運算思維品質培養的實驗研究。實驗前,在北京某小學每個年級中隨機抽取了兩個班,其中一個班確定為實驗組,一個班確定為控制組,對實驗組和控制組進行了智力測驗和數學運算能力測驗。

2、實驗的實施

在實驗的實施階段,應著重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對實驗組施加實驗因子,即自變數。比如,林崇德主持的小學生運算思維品質培養的實驗研究,對實驗班施加的實驗因子有:在培養思維的敏捷性方面,在狠抓計算正確率的基礎上訓練計算的速度,同時教給學生一定的速算要領和方法;在培養思維的靈活性方面,抓知識之間的滲透和遷移,引導學生發散式思考,進行「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訓練,等等。在實驗過程中,一定要對實驗組進行無關變數的控制。比如,林崇德主持的小學生運算思維品質培養的實驗研究,就要求實驗組教師:不準增加練習量,課後不留一道作業題,也不用給學生補課來提高實驗班的成績(個別智力殘缺者除外)。

不對控制組施加實驗因子,但要對控制組實施控制。林崇德主持的小學生運算思維品質培養的實驗研究,實驗研究者有時也深入到控制組課堂,作一般性觀察,以便發現對照班的控制情況,但原則上不提意見。

對實驗組和控制組進行後測。實驗結束後,要對實驗組和控制組進行測驗,以便衡量自變數對因變數產生的影響,評價實驗效果。需要說明的是,前測和後測的形式和內容應當是一致的,這樣才便於評價實驗效果。

實驗研究法是什麼2

實驗研究法是根據研究目的,運用一定的人為手段,主動干預或控制研究對象的發生,發展過程,通過觀察,測量,比較等方式探索,驗證所研究現象因果關系的研究方法。實驗研究的目的是發現事物間的因果關系,是各類研究唯一能確定因果關系的研究。

實驗

首先了解實驗研究法的類型,第一點要按照實驗研究的目的,可以分為探索性實驗,驗證性實驗和改造性實驗,第二點要根據對實驗的控製程度,可以分為前實驗,准時性和真實性。第三點是根據實驗環境不同,可以分為實驗室實驗和自然實驗。第四點是根據分配方法,可以分為等組實驗,單組實驗和輪組實驗。第五點是根據自變數的多少,可以分為單因素實驗和多因素實驗。

研究

然後我們還要了解實驗研究法的步驟,第一點是要提出實驗的假說,第二點是設置變數,第三點是選擇適當的實驗組織形式,第四點是對實驗組實施干預,同時嚴密控制無關變數,第五點是實驗進行一個輪次或一個階段,對因變數進行後效測試,並對結果進行比較,第六點是檢驗課題假說能否成立。

⑸ 什麼是實驗研究與非實驗研究的根本區別

實驗研究也稱為實驗性研究,是收集直接數據的一種方法。選擇適當的群體,通過不同手段, 控制有關因素, 檢驗群體間反應差別。研究者運用科學實驗的原理和方法,主要目的是建立變數之間的因果關系,一般做法是研究者預先提出一種因果關系嘗試性假設,然後通過實驗操作來檢驗,是一種受控制的研究方法,通過一個或多個變數的變化來評估它對一個或多個變數產生的效應。
教育心理學中的「實驗研究」:它是在某種控制情境中探究自變數與因變數之間關系的一種方法。
社會學方面關於實驗研究的定義也有不同,在風笑天教授編著的《現代社會調查方法》一書中,實驗研究(experiment research)指的是一種經過精心的設計,並在高度控制的條件下,研究者通過操縱某些因素,來研究變數之間因果關系的方法。

非實驗方法(nonexperimental approach)是指不以實驗室嚴密控制(系統操縱自變數)的方式搜集研究資料的研究方法。有多種形式,主要有:歷史研究法、相關法、個案法、發展法、事後解釋研究法以及非實驗性現場研究法等。旨在從假定的自變數和因變數的相隨變化中作出有關變數間關系的推論。由於缺乏對假定的自變數的直接操縱,所推論的關系不如實驗法所得的結論那樣確定。
如用非實驗法研究性別與兒童創造性的關系。假定測定的結果是女孩的創造性比男孩差,僅據此作出女孩的創造性比男孩差的結論是很可疑的。因為其他一些變數(如性別的社會期望、家庭養育方式等)也可能引起創造性方面的性別差異。盡管如此,這類方法的運用卻極為廣泛。原因是許多心理學問題不能採用實驗法加以研究,如智力、家庭背景、社會階層等重要變數是不可操縱或不能合理操縱的。另外,採用這類方法,研究者可以縮小可能具有因果關系的變數種類及其范圍,提出更為明確的假設或理論。

⑹ 實驗研究法的簡介

實驗研究是一種受控的研究方法,通過一個或多個變數的變化來評估它對一個或多個變數產生的效應。實驗的主要目的是建立變數間的因果關系,一般的做法是研究者預先提出一種因果關系的嘗試性假設,然後通過實驗操作來進行檢驗
實驗研究方法涉及的概念主要有:變數、實驗處理與實驗變異、前測與後測、實驗組與對照組、配對與隨機化。
1.什麼是假設
你研究的問題一旦明確被界定後,就應建立研究假設。所謂研究假設,就是根據一定的觀察事實和科學知識,對研究的問題提出假定性的看法和說明。其實,研究假設也就是研究問題的暫時答案。因為你通過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後,會產生一些疑問,進而對這些疑問進行思考,你會根據自己的理解,或查閱有關資料,或請教有關人員,然後提出假設,對你的疑問作一種臨時性的回答;假設與定理或結論本沒有很大區別,只不過假設是有待證實的定理或結論,定理或結論是已經證實的假設。二者只有程度上的差異,沒有性質上的區別。
假設是剛開始研究問題時的看法,具有一定的猜測性和假定性,但假設要有一定的科學依據,有一定的事實或理論根據,假設不是憑空的瞎想,它和神話、幻想、迷信有原則的區別。一個科學假設,必須能被實驗所驗證的.如當打開開關燈不亮時,可能有幾種假設:①停電;②插座接觸不良;②保險絲燒斷了;④燈泡燒壞了。這些假設的每一種都是可以直接檢驗的。
假設的形成要靠科學知識。在科學發展中,對同一問題的研究可以出現兩種甚至多種不同的假設。這是由於假設所依據的事實材料和科學知識有限或不同,必然會得出不同的假設。中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科學理論和科學知識,這對於你的研究假設的形成有了一定的科學知識作為基礎,但有些知識你還需要去查閱一些資料或向教師、專家咨詢才能得到,要知道在查閱資料和請教有關人員的過程中,也是一個擴大知識面的很好的學習機會呢。
在科學研究中,我們常用實驗驗證某一假設。在實驗過程中,常常需要涉及兩個概念--常量和變數。
2.什麼是常量?
在某一數學或自然科學問題討論過程中(或在某些條件下)保持不變的量就是常量。例如,圓周率3.14l59,自然對數的底e2.71828,它們都是常量。
在社會科學研究中,常量是指研究課題中所有個體都具有的特徵和條件。如比較兩種不同教學方法對五年級學生學習成績效果的研究中,年級水平就是一個常量,因為五年級這一特徵對每一個個體都是相同的,它是研究課程中不變的條件。
3.什麼是變數?
變數是研究設計初期就要考慮的問題。根據變數發揮的不同作用,可以分為自變數與因變數、緩沖變數、中介變數、外源變數等。
自變數(Independent Variable-IV)是另一變數變化的原因,因變數(Dependent Variable-DV)是自變數作用的結果,它們是最重要的兩種變數,一般可以直接或間接在實驗中觀察。比如在某典型的辦公室中,我們想研究四日工作周對辦公室的效率產生的影響,可作如下假設:引入四日工作周(IV)將提高辦公室的工時效率(DV)。
在實際研究中,很少有這種簡單的一對一關系,通常還要考慮其他變數。緩沖變數(Moderating Variable-MV)實際上也是一種自變數,它會對原來設定的IV-DV關系產生重要影響。在上例中,年輕員工可作為一個緩沖變數,從而研究假設可以表述為:引入四日工作周(IV)將提高辦公室的工時效率(DV),尤其是對年輕員工(MV)。
中介變數(Intervening Variable-IVV)是自變數對因變數產生作用的媒介,它在理論上能對結果產生影響,但這種影響不能被直接觀察、測量或操控,只能通過自變數和緩沖變數和對結果的影響推斷出來。在上例中,工作滿意度可作為中介變數,從而研究假設可進一步表述為:引入四日工作周(IV)將通過提高工作滿意度來(IVV)提高辦公室的工時效率(DV),尤其是對年輕員工(MV)。
外源變數(Extraneous Variable-EV)是對研究系統產生影響的變數,它會對系統內部的變數關系產生顯著影響。有些外源變數可作為自變數或緩沖變數來處理,但大多數必須進行假定或設法消除其對研究系統的影響,最常用的思路是在實驗中對其進行控制。比如在上例中,常規辦公室工作可作為外源變數的一個控制狀態,從而研究假設可以表述為:在常規辦公室工作中(EV-control),引入四日工作周(IV)將通過提高工作滿意度來(IVV)提高辦公室的工時效率(DV),尤其是對年輕員工(MV)。
在研究設計中,對變數要有嚴格的操作定義(operational definition),即變數可觀察指標的具體陳述。變數操作定義的質量,將直接影響研究的可重復性、結果的可檢驗性以及研究的普遍意義。
變數一般指研究者操縱、控制或觀察的條件或特徵。變數也稱變數。在數學或自然科學問題的討論中,可以取不同數值的量。如物體運動所經過的距離就是一個變數。在社會科學研究中,變數指不同的個體具有不同的價值或條件的特徵。如研究兩種不同教學方法對五年級學生成績的影響中,每個學生的分數就是一個變數。
變數的種類有很多,常見的有自變數和因變數。自變數和因變數這兩個名詞是從數學引用過來的。在數學中,y=/(z)這一方程式中的2是自變數,y是變數。因變數是隨著自變數的改變而改變的。例如,指示劑顏色的變化是隨著溶液的酸鹼性的變化而變化當溶液至酸性時,酚酞指示劑呈無色;當溶液呈鹼性時,酚酞指示劑呈紅色;因此溶液的酸鹼性是自變數,而酚指示劑的顏色變化是因變數。
在社會科學研究中,自變數常常是一個分類變數。例如,研究者要研究不同教學方法對學習成績的影響,是必須先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然後再測量比較學生的學習成績的改變。在此例中,不同的教學法是自變數,而學生的學習成績就是因變數。這里,自量是居於因的地位,因變數是居於果的地位。
讓我們先來看一看甲、乙兩名學生所進行的工作。
甲、乙兩名學生為了回楓樹的葉子為什麼在秋會變色?這個問題而分別進行了下列工作。
分析季節變化會使楓樹的外環境發生哪些方面的變化。結論是:溫度、日照時間會隨著季節變化而變化。天溫度最高,冬天溫度最低;夏天日照時間最長,冬天日照時間最短。
提出假設:
A:楓葉變色可能與溫度有關。
B:楓葉變色可能與日照時間有關。
C:楓葉變色可能與溫度和日照時間這兩個因素都有關。
甲學生的工作:
全年觀察楓葉的顏色變化,可以選定一棵樹,也可以選定許多樹。每天收集一片楓葉,然後記下當天的溫度、白天時間的長短和楓葉的顏色。為了收集一套數據,他必須等一個全年。為了重復這一結果,他又必須等一個全年。
他的結論只能是:楓葉在秋天這個季節顏色轉紅,此時溫度范圍在10一14℃,日照時間平均為l0小時。
通過這種觀察,他不能分清究竟是溫度還是日照時間在起作用,或二者均在起作用。因為溫度和日照時間這兩個影響因素同時在發生變化。
如果能控制日照時間,而僅僅讓溫度變化;或控制溫度,僅僅讓日照時間變化,進而觀察結果,那麼,你就能斷定究竟是溫度影響了楓葉的顏色,還是日照時間影響了楓葉的顏色;或者溫度和日照時間都對楓葉顏色有影響,還是二者均沒有影響。
那麼,如何來控制溫度呢?這就是乙學生接下來進行的工作。
乙學生的工作:
設計將溫度調節到秋天的溫度。
把一棵小楓樹種在一個花盆裡並放入生長溫室。盡管是夏天,室外溫度很高,仍舊可以把生長溫室調節到秋天的溫度,白天約14℃,夜晚約3℃。
設計對比實驗:
如果確實看到了葉子顏色的變化,就能確定僅靠溫度的變化便能使葉子發生變化嗎?畢竟實驗室中的樹和外界的樹還是有差別的,實驗中的楓樹葉子的變紅是不是因為它生長在小的花盆中所引起的呢?是不是因為自然光和溫室中的光不一樣而引起的呢?
這種不確定性表明必須設計一些更復雜些的實驗,至少應該種兩棵樹。應該選擇相似的樹,且花盆的大小應該保持一致,把它們放置在相同的溫室中,在同一時間澆水。然後,再做這樣一個實驗,一個保持在正常的夏季溫度(22℃),而另一個的溫度調節到秋天的溫度(14℃)。
乙學生的工作與甲學生的工作有著本質的區別--他注重對影響因素的控制。他所有的實驗設計都圍繞著這樣一個中心進行:控制其他影響因素,只讓一個影響因素變化,從而確定是否是該影響因素在起作用。這種實驗我們就把它稱為受控實驗。
乙學生的受控實驗設計就是溫室A和溫室B的設計。
受控實驗是自然科學研究中廣泛採用的一種研究方法。正是因為有了受控實驗,科學才得以突飛猛進的發展。
受控實驗的優點在於影響因素是可以被嚴格控制的,人們可以按照自己的設想去改變條件,探索事物的發展規律。這種控制使得實驗可以重復進行、反復驗證,從而保證了實驗結果不是出於某種巧合而得。
結論:低溫不是顏色變化的唯一影響因素,因為在高溫情況下,樹葉仍舊變色。
這個結論證明甲、乙兩學生先前的假設是錯誤的,這時候必須重新建立新的假設。在科學上否定原先假設,建立新的假設是常有的事,因為許多有關自然界的猜想都被證明是不正確的。但這同時也是科學向前發展的一種方法,因為它指出了進一步實驗的方向。例如,如果兩種樹上的葉子都沒有改變顏色的話,那就可能說明溫度與樹葉的顏色是無關的。或許楓葉變紅與白天的時間長短有關,或許與降雨量有關,或許與風的強度有關……這種新的假設又引發了進一步的另一方面的受控實驗。經過研究,科學家現在知道,低溫和白天時間的長短這兩個因素同時影響著楓葉顏色的變化。除此以外,許多科學家認為,楓樹本身的生物鍾也影響著楓葉顏色的變化。但是生物鍾是如何影響楓葉顏色的?是什麼樣的化學物質觸發了生物鍾的工作?至今人們還無法給予解答。如果你把生物作為你今後的專業方向,或許你將再一次考慮這一問題。
觀察研究法和實驗研究法經常合在一起使用,有人稱它們為科學研究法。首先是先進行觀察,形成假設後,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最後得出結論。 實驗處理(experimental treatment)又稱實驗刺激(experimental stimulus),它是指研究者為了弄清自變數的變化對因變數的產生的效應,對自變數施加的控制行為。
研究者關心實驗處理所引起的因變數的變異,這種變異稱為實驗變異(experimental variability)。問題在於因變數的變異不只是來自實驗處理,測量誤差的隨機干擾以及未接受實驗處理的其他自變數也是引起變異的因素。由於實驗處理之外的因素引起的因變數的變異稱為外部變異(experimental variability)。實驗的難點往往就在於如何消除外部變異而凸顯實驗變異,或者區分因變數的哪些變異屬於實驗變異,哪些屬於外部變異。這需要引入下面要提到的控制變數和控制組來實現。 分別是指在實驗處理之前和之後對實驗對象所作的觀察或測量,它們可以使我們比較實驗處理前後發生的情況,找出因變數發生的變異。但僅有前測和後測還不足以讓我判斷出實驗變異有多大,因為因變數的變異可能包含部分外部變異。這就需要引入控制組。
在實驗研究中,接受實驗處理的一組研究對象稱為實驗組(實驗組可能有多個),不接受實驗處理的一組研究對象稱為控制組(控制組也可能有多個)。實驗結束時,比較實驗組和控制組便可看出實驗處理產生的差異,控制組提供了測量實驗變異的參考點。實驗組和控制組在實驗過程中,全都處於同一條件下,只是實驗組研究變數接受了實驗處理。因變數在實驗前後的變化應完全來自研究變數接受實驗處理的結果,然而,要判斷這種差異是否只來自實驗處理,還必須比較實驗組和控制組實驗結束時的狀態。
與控制組有關的一個概念是控制變數(control variable)。控制變數是指實驗過程中其值保持不變的自變數,它不同於控制組。採用控制變數的目的是使非研究變數產生的影響最小,而控制組的目的是用於排除各種外部變異源包括研究者未發現的因素對因變數的影響。 為了比較實驗組和控制組的狀態並確定研究變數產生的影響,兩組的組成要素必須盡可能類似,否則,實驗結果將是一種混合效應,無法說明問題。為了避免這類問題,使使實驗組和控制組的組成要素(樣本)具有相同的條件,可以採用配對和隨機化兩種方式。
配對(matching)是指對研究對象分組時,先找出具有相同屬性的兩個研究對象,將其中一個分派到實驗組,另一個分派到控制組,然後以同樣的方法一對一對地分派,直至形成兩個組。這樣形成的兩個組在理論上是完全相同的,但在實踐中卻很難做到,因為世界不可能存在兩個完全相同的研究對象。為了克服這種困難,可採用不太嚴格的配對法,是兩個組在各種特徵上的比例大致相同;或者在某一主要影響變數的分布和方差上大致相同。但是,它們不能消除其他未控制因素的影響。配對法在實施中還面臨著另外兩個困難:一是所考慮的因素不能過多,否則往往難以實施;二是實驗前並不知道研究對象的何種變數將影響實驗結果。
隨機化(randomization)是以隨機分派的方式將實驗對象分派到實驗組和控制組(或各個不同的實驗組)。這樣,在大樣本情況下,按照隨機抽樣的原則,各個組的實驗對象的構成、條件基本相同,外部因素的對其影響也是等同的。即使會出現一些誤差,也只可能是抽樣誤差,而不是系統誤差,從而使實驗結果凸顯出實驗處理的效果。隨機化無須對研究對象的各種屬性進行研究,應用方便,成為最常用的方法。
但在小樣本情況下,隨機化分配樣本也會出現實驗組和控制組研究對象不對稱的情況。這時可採用配對和隨機化相結合的方法即分塊法(blocking),樣本先按某關鍵變數配對,然後隨機分配。分塊後,盡管比隨機化分配的情況要好,但是否要分塊,取決於分塊的復雜程度即其成本。 分類是對事物的一種分析方法。用不同的標准對實驗進行分類,就是從不同的角度對實驗進行分析,多角度的分析可以使我們對實驗的認識更全面、更深入。
根據對變數的控製程度以及實驗設計的嚴格程度,可以將實驗分為純實驗(experiment)與准實驗(quasi-experiment and semi-experiment)。純實驗是指實驗研究人員能夠隨機地把實驗對象分派到實驗組或控制組,也可以對實驗誤差來源加以控制,使得實驗結果能夠完全歸因於自變數改變的實驗。准實驗是指實驗研究人員無法隨機分派實驗對象到實驗組或控制組,也不能完全控制實驗誤差來源的實驗。由於管理問題的復雜性和難控制性以及傳統實驗的局限性,准實驗在管理研究中越來越受到重視。
根據實驗的實施場所不同,可以將實驗分為實驗室實驗與實地實驗。實驗室實驗是指在有專門設備的實驗室中進行,並對實驗的條件、控制以及實驗設計都有嚴格規定的實驗。實地實驗是指在實際情境中進行的實驗,也稱現場實驗。由於人們對管理研究結果的現實意義或外部效度越來越重視,因而管理研究中的實驗越來越傾向於實地實驗。實驗室實驗和實地實驗的劃分與純實驗和准實驗的劃分具有很大的一致性。
此外,還可以根據研究的深度把實驗分為試探性實驗與驗證性實驗,根據實驗的深度或進程將實驗劃分為預實驗與真實驗等等。

閱讀全文

與實驗研究是什麼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新嘉年華坐墊安裝方法 瀏覽:198
三A撲克背面認牌簡單方法圖片 瀏覽:205
自閉症治療方法視頻 瀏覽:660
綠蘿花種植方法怎麼修剪 瀏覽:924
門禁卡的正確安裝方法 瀏覽:570
食品大腸桿菌群的檢測方法 瀏覽:924
多個力臂使杠桿平衡的計算方法 瀏覽:957
家裡牆根部水管連接方法 瀏覽:356
兒童如何糾正駝背的方法 瀏覽:20
欒樹種子的種植方法 瀏覽:565
如何解決證人不願意出庭的方法 瀏覽:372
腰椎間盤狹窄的治療方法 瀏覽:272
列印機黑點解決方法 瀏覽:51
慢性鼻塞的原因和治療方法 瀏覽:318
直腸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900
履歷分析方法案例 瀏覽:783
硫酸亞鐵銨產率計算方法 瀏覽:595
全站儀使用方法及視頻教程 瀏覽:213
小腿毛囊炎最佳治療方法 瀏覽:351
酮的常見鑒別方法 瀏覽: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