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用戶研究方法之問卷法
調研方法的選擇對調研目標的達成影響很大,使用錯誤的調研方法很可能會得不到想要的答案,所以選擇合適的調研方法尤為重要。那麼問卷法適合什麼樣的場景,而對於哪些情況又不適合呢?
適用於: 調查用戶的使用目的、態度和觀點,例如:
1. 在產品進行重要改進之前,使用問卷讓用戶評估現階段產品的滿意度,以便後續改進設計;
2. 先定性研究(如訪談、焦點小組等)得出結論,再使用問捲去驗證先前的結論;
3. 通過制定一些基本的客觀題目(如手機使用習慣、經歷等問題),研究現有的用戶構成,用於篩選合適的目標用戶進行深入訪談。
4. 價值觀調查,安排在大型市場營銷活動之前,目的是確定產品描述和促銷方案。
不適合: 探索用戶新的、模糊的需求
首先需要明確調研目標是什麼,此次調研的目標用戶是誰,然後結合以上問卷法的適用性原則,確定問卷法的實施范圍。
確定使用問卷法後,開始進行日程安排,舉例如下:
(1)頭腦風暴
在確定使用問卷調研的方法後,需要開始頭腦風暴提出的問題了,為了問題可以更好地契合調研目標,我們需要了解目標的類型和問題的類型:
A. 目標類型
目標類型分為描述性目標和探索性目標,描述性目標往往是建立受眾的背景資料,通常通過相對獨立的問題可以達成。但是探索性目標往往需要通過一系列相關聯的問題才能得意實現。
B. 問題類型
問題類型主要分為三種,分別是特徵類型、行為類別和態度類別:
a. 特徵類別:描述用戶是誰,他的硬體和軟體環境如何?
人口統計學:了解調查對象的概況,年齡職業?
技術問題:用戶擁有的技術情況和相關經驗,他們用什麼手機?在管理網上隱私設置方面有多熟練?
b. 行為類別:刻畫用戶的行為表現。
技術運用:如何使用您關心的技術,他們每周上網頻率是多少?
產品使用:什麼產品功能是用戶想使用的?
競爭對手:用戶都訪問什麼其他網站?
c. 態度類別:探究用戶的想法和信念。
滿意度:他們喜歡您的產品嗎?我們的產品是否具備他們想要的功能?
偏好:您的產品最吸引他們的是什麼?
希望:他們想要什麼?他們覺得缺少了些什麼功能?
特徵數據最為穩定,不會經常變化,可研究價值較低。 行為數據 和 態度數據 對於研究較為有價值,但會容易因時間變化而變化,因此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隔一段時間進行一次調查,提高研究的准確性。
(2)製作問題列表
頭腦風暴結束後,我們需要製作一份問題列表,問題的答案選項應該要具體、詳盡且相互排斥。
問題列表如下圖:
就這樣問題設置結束了,下面就要開始進行問卷的設計了。
(1)問卷結構
典型的問卷主要分為導言和正文兩大塊,而正文部分又可以細分為開頭、中間和結尾部分:
導言: 導言是整份問卷的全局說明,所以在問卷調查正式開始前,需要將此次調查的目的、調查時間、以及調查是否匿名等方式加以說明,如果有獎勵也請表明,可以提前給受訪者一個心理准備。
正文:
(2)問題設計原則
A. 問題簡潔和明確的需要相互平衡:
您第一次使用XXX(不一定是目前最常用的這個)是什麼時候?——稍微犧牲了「簡潔」,但是更「明確」!
B. 問題態度中立、無誘導性
C. 選項互斥
C. 選項包含所有的可能
可以設置【其它________】選項 ,以確保用戶始終可以作出選擇;同時,選擇【其它_______】選項的比例高低也反映了選項設置是否全面。
D. 選項表述易於用戶理解
詢問用戶使用的手機操作系統時,選項「iOS(iPhone)、symbian(塞班)」就比「iOS、symbian」更容易理解,雖然前一種表達貌似不倫不類。
E.選項盡量具體,例:
F. 選項表述態度中立、無誘導性
G. 選項隨機順序呈現
H. 一個問題中不要包含多個問題,如果需要請拆分
I. 問題避免極端化
J. 創建後續跟進問題
K. 包含退出選項
(1)確定調查樣本和數量
為了得到大量的樣本,且希望數據質量較高,問卷本身就會受到限制——題量要偏少。實際工作中,將問卷總題目數控制在25題之內,平均答題時間不超過300秒(來自《用戶研究之問卷調查法》)。
控制好樣本的數量,以下是參考《洞察用戶體驗》給出的人口差異與樣本量的關系:
假設標准誤差5%可信度95%,正常的人口差異:
1000人口=150樣本量
10000人口=300樣本量
100000人口=800樣本量
(2)盡量避免偏差
問卷里的偏差在所難免,以下偏差需要考慮在內:
抽樣偏差: 樣本與目標受眾偏差,例如:回答閃電送問卷的都是90%是女性用戶;
不回復偏差: 有一部分人總是忽視您的邀請,例如:沒有注意到問卷banner 的用戶;
時間偏差: 邀請的人參與調研時間會影響回答方式。例如:想知道是否喜歡送禮物給父母,在父母親節前,答案可能不一樣;
持續性偏差: 有些用戶持續一周都在加班沒時間訪問XXX APP,在進行調查的時候可能會錯過這部分用戶;
邀請性偏差: 例如優惠券力度不夠,可能會損失這部分「勢利」的用戶;
自主選擇偏差: 有些人就是不想做問卷,或者就是圖優惠券隨便填寫問卷;
呈現性偏差: 問卷的外觀、長度、問題設置可能會讓部分用戶拒絕填寫;
期望性偏差: 用戶可能填寫問卷時發現與自己自身情況部分而拒絕填寫問卷。
(3)選擇適合的邀請方式
日常問卷的活動中可以考慮採取以下的邀請用戶方式:
邀請鏈接(BANNER、微提示): 優點成本低,不唐突/缺點是嚴重的自主選擇性偏差。需要檢測頁面瀏覽率(pv)跟問卷填寫率,算出回復率。如果回復率低,就不具有代表性。
電子郵件/簡訊: 聯繫到的都是老用戶。
打斷式邀請: 在用戶瀏覽網頁時候打斷用戶,讓用戶注意到問卷,為用戶編號,根據編號抽取,確保樣本隨機性。
電話、面對面和標准信函調查。
收集到問卷結果後我們可以著手進行問卷分析,並且分析結果。
(1)計算(年齡、收入)
平均數、眾數、中位數檢測是否受極端數值影響?
標準的是正態分布狀態,若出現雙峰分布(眾數與平均值相差大),需要進一步分析。
(2)比較
交叉製表: 通過兩個問題的答案合成一份表格,發現更有針對性的問題,例如:
問題1:您看美妝類視頻的頻率是?
問題2:您通常喜歡看哪中類型的美妝視頻?
通過交叉製表的方法,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單個商品推薦對於經常看和偶爾看的用戶來說吸引力差不多,化妝教程的話,對於偶爾看的人吸引力更大。
(3)整合
有時候問題里某些選項填寫的數量遠遠少於其他選項的數量,我們可以把它們看作一個整體,從而減少干擾,例如:
問題:您的收入是多少?
這部分可以組合成一個大組8000-20000的人的佔比
(4)總結誤區
有時候我們總結分析結果的時候會有一些誤區,應該盡量避免:
兩件事情的發生時間相當接近並不足以說明兩者有因果關系 : 有一群人都很喜歡一個產品並經常會用,並不足以表明喜歡產品能讓人更多使用它,也不足以表明頻繁使用能讓人更喜歡它。例如:微信、公司的郵件。
不細分人口子群 : 有時看似簡單的趨勢,實際上是多個不同用戶人口趨勢共同的結果。例如:問卷一半滿意一半不滿意,不代表這個產品做的中等,要看回答的分布情況——即什麼年齡群的人會覺得滿意,什麼覺得不滿意,是否主要的目標用戶都覺得不滿意?可以利用交叉分析。
用事實混淆觀點 : 問卷調查的結果通常知識用戶的觀點,而不是事實。有關行為的問題基本都不能預測實際行動,人們誠實地認為他們可以預測自己要如何,但是他們心理狀態和面對心理狀態的恐懼使其真正遇到這些情況時不那麼做。
(5)解釋調查數據的時候必須考慮以下幾點
人們什麼都想要, 問卷不能確定普遍認證的特性組合,但是能夠告訴您人們如何確定特性的優先順序別和看重哪些特性。
人們會誇大其詞, 想要表現理想中的自己。
人們即使對答案沒有強烈的感覺,也會選擇一個, 所以要設置退出項。
人們總會愛猜測調查的意圖, 不提引導性的問題。 例如:你贊成在XXX APP賣成人用品嗎?
人們會撒謊。
如果想了解用戶的價值觀及其原因,訪談(知道背後的原因)、焦點小組和實地研究(了解用戶的行為)都是不錯的工具。
跟蹤調查 : 定期以相同方式調查,可以跟蹤了解產品用戶的變化。
精化調查 : 如果已經確定用幾個核心特點來定義用戶群,就可以進行更多的調查,提出更多問題來加深了解。
前/後調查 : 改版前後做相同的問卷調查,可以揭示出用戶觀點和用戶人口構成的變化。
摘要:調查問卷法是一種常見的定量研究方法,因為其成本低、操作性強,所以被廣泛使用。本文主要講述了問卷調查的適用場景,以及做一次問卷調查的所需的步驟,同時詳細闡述了問卷調查各個環節需要注意的事項。
摘要:文章主要從what,why,when,how四個角度去闡述什麼事調研問卷法,為什麼使用調研問卷法,什麼場景下使用,以及如何落實調研問卷法。
摘要:文章總結了問卷調查設計的一些細節以及主要設計內容,分享給大家,希望給大家工作帶來幫助。
⑵ 我是搞網路的,怎麼進行用戶調查和研究呢
每個網站都是為了獲取用戶,一切以用戶為核心去建的網站,才會具備價值和有利於提高網站的用戶體驗與轉化。
在進行用戶調研的時候,可以分線上和線下兩個方向進行。
線上部分:
1、從網路搜索關鍵詞熱度和長尾詞進行分析。
首先你要找出你所屬行業的主關鍵詞,然後分析出來行業的長尾詞,再對這些詞的搜索結構和網路顯示出來的相關搜索進行判斷,看網路呈現的內容是什麼,你的用戶都在找什麼,你應該提供什麼內容給你的用戶。
2、找到用戶經常出沒的地方,看他們都在尋找什麼。
這種方法也是調研常用的一直,去尋找你的目標群體用戶平常上網一般都在哪些地方活動,他們都在找什麼內容。
3、到你競爭對手網站去分析用戶行為
一般想了解用戶,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從你的競爭對手網站進行入手分析,分析網站各方面的數據,運營模式,功能設定,資源對接等等多方面綜合的去考慮。
4、其他工具進行分析
可以利用一些工具對你行業的搜索詞或者產品等等進行分析的,比喻站長工具,網路站長,統計工具等等。太多了,自己多去挖掘一下。
線下:可以找一些你們的目標客戶群體去進行采訪調研,看客戶希望你們網站都提供什麼內容和服務還有功能給他們使用,當然並不是所有客戶說的都是對的,需要根據整個行業大方向去進行判斷的。具體的可以去實踐吧。
⑶ 線上問卷調查怎麼做
問卷調查法是調查者通過問卷對調查對象的某些社會生活狀況及其對於某些社會現象或行為的看法、態度、狀況等方面進行詢問並記錄的調查方法。
調查者使用事先設計好的標准化的問卷收集信息,對調查對象進行研究分析。問卷調查法的優點是效率高,可以在短時間內進行大樣本調查,收集大量內容豐富、詳細的資料,易於量化分析,而且調查者的個人因素對調查質量的影響較小。
它的缺點是成本較高,研究時間較長,而且在研究深入性方面明顯不足,在解釋現象產生原因方面的研究效度及信度都不高。
⑷ 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和手段有哪些
1、訪談調查
個別采訪、開調查會,採用的是問答式、討論式,要同被調查者平等對話,採取虛心求教態度,並口問手記。這在全面調查和抽樣調查之後,選擇其中有代表性的個體,進行更加深入具體的調查,便是典型調查。其目的是,加強所獲信息的准確度和所獲資料的可信度,確保調查結論的可靠無誤。
2、問卷調查
在調查研究中,發問卷的形式是最常用的一種收集資料的方法。它簡便易行、節省時間,所收集的材料也比較容易整理和統計。有時用無記名形式問卷,可以獲得訪問或開調查會所不容易獲得的某種有價值的資料。
當然有時發出的問卷無法全部收回,會影響所給材料的代表性。為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我們要重視對問卷的設計。
3、表格調查
調查表是調查研究中用以對調查對象進行調查登記,並列有一系列調查項目的表格。
調查表是獲得數據的方法,設計時一定要內容明確,按一定順序或邏輯排列。一般表的後面都附"填表說明"以便說明調查目的和填表要求。
其作用:
1、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實踐性較強的教育教學活動
和現有的學科教學不同,研究性學習不再局限於對學生進行純粹的書本知識的傳授,而是讓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和獲得各種能力。
當然,這里的「實踐」的含義不僅是指社會調查,收集資料,它還包括選題,制定研究計劃,到大學、科研機構請教專家學者,撰寫研究報告等一系列的過程。
2、研究性學習強調知識的聯系和運用
研究性學習和以往的興趣小組、奧賽訓練不同,它不僅是某一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更是各個學科知識的融會貫通,如「節水潔具的設計」就至少需要數學、物理兩個學科的知識。
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不但知道如何運用學過的知識,還會很自然地在已經學過的知識之間建立一定的聯系,而且,為了解決問題學生還會主動地去學習新的知識。
3、研究性學習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研究」這個詞本身就具有挑戰性,而學生選的課題往往是平時自己最感興趣的,這樣就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當然,高中屬於基礎教育階段,高中的研究性學習和大學、科研機構的「研究」在內涵和要求上有著根本的區別。
它仍然是一種學習,只不過是「像科學家一樣」的學習。它形式上是「研究」,實質上是學習,一種綜合性的學習。
⑸ 社會研究方法名詞解釋--04
七、抽樣 (風笑天第六章,袁方第七章,紐曼第八章)
總體: 構成它的所有元素的集合。元素(element):構成總體的最基本單位。
樣本: 從總體中按一定方式抽取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即總體的一個子集。
抽樣: 從組成某個總體的所有元素中,按一定的方式選擇或抽取一部分元素的過程。或者說,抽樣是從總體中按照一定方式抽取樣本的過程。比如,從3000名工人所構成的總體中,按一定方式抽出200名工人的過程;或者從1000戶家庭 構成的總體中,按一定方式抽出一個由100戶家庭構成的樣本的過程,都稱為抽樣。
抽樣單位: 指一次直接的抽樣所使用的基本單位。抽樣單位與構成總體的元素不一定相同。如元素是學生,抽樣單位是班級。對比:分析單位即收集信息的基本單位,也稱為個體。
抽樣框: 又叫抽樣范圍,指的是一次直接抽樣時總體中所有抽樣單位的名單。在一次抽樣中,抽樣框的數目是與抽樣單位的層次相對應的。如有三個層次的抽樣單位:鄉、村、家庭,則
對應的抽樣框亦應有三個:全部鄉的名單、鄉樣本中所有村組成的名單、村樣本中所有家庭的名單。
參數值: 也稱為總體值。是關於總體中某一變數的綜合描述,或者說是總體中所有元素的某種特徵的綜合數量表現。在統計中最常見的總體值是某一變數的平均值。比如,某
市待業青年的平均年齡、某廠工人的平均收入等等,它們分別是關於某市待業青年這一總體在年 齡這一變數上的綜合描述,以及某廠工人這一總體在收入這一變數上的綜合描述。需要說明的
是,總體值只有通過對總體中的每一個元素都進行調查或測量才能得到。
統計值: 也稱為樣本值。是關於樣本中某一變數的綜合描述,或者說是樣本中所有元素的某種特徵的綜合數量表現。
隨機抽樣: 保證總體中的每一個個體都有同等的機會入選樣本,或者說,總體中每一個成員被抽中的概率相等,而且任何一個個體的入選與否,與其他個體毫不相關,互不影響(獨立性)。
概率抽樣: 就是依據概率論的基本原理,按照隨即原則進行的抽樣,能避免抽樣過程中人為誤差,保證樣本的代表性。包括(簡單隨機抽樣、系統抽樣、分層抽樣、整群抽樣、多段抽樣)
簡單隨機抽樣: 是概率抽樣的最基本形式。它是按等概率原則直接從含有N個元素的總體中抽取n個元素組成樣本。
系統抽樣: 系統抽樣又稱等距抽樣或機械抽樣。它是把總體的單位進行編號排序後,再計算出某種間隔,然後按這一固定的間隔抽取個體的號碼來組成樣本的方法。它和簡單抽樣一樣,需要有完整 的抽樣框,樣本的抽取也是直接從總體中抽取個體,而無其他中間環節。
分層抽樣: 類型抽樣,先將總體中的所有元素按某種特徵或標志劃分成若干類型或層次,然後在各個類型和層次中採用簡單隨機抽樣或者系統抽樣的辦法抽取一個子樣本,最後將這些子樣本合起來構成總的樣本的方法。
整群抽樣: 又稱聚類抽樣,是指將總體按照某種標准劃分為一些子群體,每一個子群為一個抽樣單位,用隨機的方法從中抽若乾子群,將抽出的子群中所有個體合起來作為總體的樣 本。它的分群原則是使得群間異質性低,群內異質性高,適用於界質不清的總體。整群抽樣的優點在於:①它可以通過轉換抽樣單位擴大抽樣的應用范圍;②它可節省人財、物力。它的最大缺點是樣本分布不均勻,樣本的代表性較差。因此與其它抽樣方法相比,在樣本數相同時,其抽樣 誤差較大。整群抽樣分為等規模整群抽樣和不等規模整群抽樣,前者總體內所有的群規模都相等,而後者總體內各群大小不一。
多段抽樣: 分段抽樣或多級抽樣,按抽樣元素的隸屬關系或層次關系,把抽樣過程分成幾個階段。
戶內抽樣: 從抽取的每戶家庭中抽取一個成年人,以構成訪談對象的抽樣過程。
PPS 抽樣: 即「概率與元素的規模大小成比例的抽樣」。其原理是以通過階段性的不等概率抽樣(按元素規模大小抽樣)來換取最終的、總體的等概率抽樣的方法。
過程:1.將各個元素排列起來,寫出其規模,即在總體規模中的比例;2.將比例累加起來,根據該累計數寫出元素對應的選擇號碼范圍;3.用隨即或系統抽樣選擇號碼;4.從上述階段的樣本中進行第二階段抽樣,獲取最終的樣本。
偶遇抽樣: 自然抽樣,研究者根據現實情況,以自己方便的形式抽取偶然遇到的人,或僅僅選擇那些離得最近的、最容易找到的人作為調查對象的方法。
判斷抽樣: 立意抽樣,調查者根據研究的目標和自己主觀的分析來選擇和確定調查對象的方法。即研究者依據主觀判斷選取可以代表總體的個體作為樣本。這種樣本
的代表性取決於研究者對總體的了解程度和判斷能力。能充分發揮研究者的主觀能動性,在對總體熟悉、分析判斷能力較強、研究方法和技術熟練、經驗豐富時使用。
定額抽樣: 配額抽樣,是依據那些有可能影響研究變數的各種因素對總體分層,並找出具有各種不同特徵的元素在總體中所佔的比例。然後依據這種劃分以及各類成員的比例去選擇符合要求的對象的方法。其前提是要對總體中各種構成的比例有所了解。
雪球抽樣: 滾雪球抽樣是先從幾個適合的調查對象開始,然後通過他們得到更多的調查對象,這樣一步步擴大樣本范圍。當調查總體的個體信息不充分時,常採用這種方法。但是,用這種方法抽樣最後仍有許多個體無法找到,還有些個體因某些原因被提供者故意漏掉不提,這兩者都可能具有某些值得注意的性質,因而可能產生偏誤。
空間抽樣: 空間抽樣是針對一個變動的總體進行抽樣的方法,這種總體雖然是變動的,但在空間上是有限的。空間抽樣最重要的是要在同一時間對整個總體進行抽樣,以防止它的組成經歷太大的變化。具體的做法是同時派出若干名經過訓練的調查員,排成一排均勻分布在群體的一側,每個調查者以他面對的人為第一個調查對象。然後按一定的步數間隔穿過聚集的群體,每一間隔停頓下 來時碰到的人均為調查對象。
置信度: 又稱為置信水平,指的是總體參數值落在樣本統計值某一區間的概率,或者說,總體參數值落在樣本統計值某一區間的把握性程度。反映的是抽樣的可靠性程度。
置信區間: 指在一定的置信度下樣本值與總體值之間的誤差范圍。它所反映的是抽樣
的精確性程度。誤差范圍越大,精確性程度越低;誤差范圍越小,精確性程度越高。置信水平與 置信區間通常成正比的關系,置信水平越高則一般所需要的置信區間也就越大。
抽樣誤差: 總體的異質性和樣本與總體范圍的差異性,在用樣本的統計值去推算總體的參數值時總會有偏差,這種誤差都是不可避免的,但其大小是可以在樣本設計中事先進行控制的。它是樣本代表性大小的一個標准。抽樣誤差主要取決於總體的分布方差和抽樣規模, 這兩個因素都可以導致抽樣誤差的增加或降低。當樣本規模增加時,樣本統計量的隨機波動程度 就會降低,從而使抽樣誤差也降低。這種偏差就是抽樣誤差。
八、實驗研究 (風笑天第七章,袁方第十二章,紐曼第九章)
實驗: 經過精心的設計,並在高度控制的條件下,通過操縱某些因素,來研究變數之間因果關系的方法。試驗的基本目標是決定兩個變數之間是否具有因果關系。其特徵是控制情境和變數來研究社會行為和社會現象的變化,以建立變數間的因果關系。
匹配: 指的是依據各種標准或特徵,找出兩個完全相同或幾乎完全相同的實驗對象進行配對,並將其中一個對象分到實驗組,而將另一個對象分到控制組的方法。在實際中匹配的方法基本上是無用的。
隨機指派: 也稱作隨機化,即完全按照隨機抽樣的原理和方法來將實驗對象隨機地分配到實驗組和控制組中,它是研究者用來解決實驗中兩組對象相同性問題的另一種辦法。
雙盲實驗: 一項實驗中,實驗刺激對於實驗對象和參與試驗的觀察人員都是未知的。
准實驗法: 就是沒有嚴格的進行指派和嚴格控制實驗刺激的實驗方法。它通常不是在純粹的實驗室環境中,而是在研究現場進行,他們常常依據現場的條件和可能性來設計實驗方案,並對純粹的實驗設計加以簡化。准實驗設計有以下幾種常見類型:①具有不等同組的僅有後測的設計②有前測和後測的單組設計③僅有後測的單組設計。
時間序列設計:也稱趨勢研究 ,一般用於研究較長時期內人們的態度和價值觀念的變化。是對相關設計的擴充,它也是一種交互分類設計,不過,它的前測和後測包括多個時點,由此組成一個較長時間序列的觀測值,從這些因變數的變化趨勢中可以發現自變數的影響程度和影響過程。
交互作用: 前測和實驗刺激之間的交互作用所產生的另一種外加的影響。
因子設計: 多因素設計一般又稱為因子設計,它是檢驗多個自變數(或一個自變數的多種取值)對因變數的影響。多因素設計的一種形式是考察兩個以上的自變數對因變數的影響以及自變數之間 交互作用對因變數的影響。它假定外部因素的影響等於零。
拉丁方格設計: 拉丁方格實驗是一種多因素設計,但是與因子設計不同,它不是考察多個自變數與因變 量的關系,而是考察多個自變數的引入順序對因變數的影響。這種設計可以引入多個不同自變數,但這些自變數只有一個取值。實驗組的數目取決於引入的自變數,有多少個自變數就分派多 少個實驗組。每個實驗組都依次引入各個自變數,但引入的次序各不相同。
九、調查研究 (風笑天第八章,袁方第八章,紐曼第十章)
調查研究: 稱調查,是社會研究中一種最常見的研究方式。採用自填式問卷或結構式訪問的方法,系統地、直接地從一個取自某種社會群體(總體)的樣本那裡系統地收集資料,並通過對資料的統計分析來認識社會現象及其規律的社會研究方式。調查研究兼顧描述和解釋兩個目的;信度高;能夠迅速地、有效地提供有關某一種總體的豐富的資料和詳細的信息;應用范圍十分廣泛。 特徵: 抽取一定規模的隨機樣本;依靠調查問卷;巨大的量化資料,依賴計算機。
市場調查: 為拓展商品的銷路,以便更好地為企業的生產和銷售服務,而圍繞某類產品或商品的市場佔有率、顧客的購買情況、產品廣告的宣傳效果等所進行的調查。
民意調查: 也稱為輿論調查,即對社會中民眾的意見、態度、意識等主觀意向進行的調查。
問卷: 社會調查中涌來收集資料的一種工具,問卷在形式上是一份精心設計的問題表格,其用途是用來測量人們的行為、態度和社會特徵。包括:封面信、指導語、問題、答案、編碼。
問卷調查: 利用設計好的問卷對大量樣本進行調查以收集數據資料,並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的社會調查研究方式。
開放式問題: 即不為回答者提供具體的答案,而由回答者自由回答的問題。a.開放式問題的優點。包括:第一,允許回答者充分自由地按自己的方式發表意見,不受什麼限制;第二,所得的資料也往往比封閉式問題所得資料豐富生動得多。b.開放式問題的缺點。包括:第一,開放式問題要求回答者有較高的知識水平和文字表達能力,這就大大限制了調查的范圍和對象;第二,開放式問題要求回答者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第三,開放式問題所得到的資料難於處理,尤其難於定量的處理和分析。
封閉式問題: 即在提出問題的同時,還給出若干個可能的答案,供回答者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從中選擇一個作為回答。a.封閉式問題的優點。包括:第一,回答者填寫問卷十分方便,對文字表達能力也無特殊的要求;回答者完成問卷十分容易,所需的時間和精力要少得多;
第二,封閉式問題所得的資料十分集中,而且特別便於進行統計處理和定量分析。B.封閉式問題的缺點。包括:第一,限制了回答者的回答范圍和回答方式,所得的資料往往失去了開放式問題所得資料中所表現出來的那種自發性和表現力;第二,回答中的偏誤難以發現,從而影響到調查結果的准確性和真實性。
相倚問題: 所謂相倚問題就是指在前後兩個(或多個)相連的問題中,被調查者是否應當回答後一個(或多個)問題,要由他對前一個問題的回答結果來決定。前一個問題作為「過濾性問題」。
自填問卷法: 調查員將問卷表發送或郵寄給被調查者,由其自己閱讀和添答,然後由調查員收回或郵寄回的資料收集方法。包括個別發送法、集中填答法、郵寄填答法。
結構訪問法: 調查員依據事先設計好的調查問卷,採取口頭詢問和交談的方式,像被調查者了解社會情況、收集有關社會現象資料的方法,可劃分為當面訪問和電話訪問法。它是一種對訪問過程高度控制的訪問。這種訪問的對象必須按照統一的標准和方法選取,一般採用概率抽樣。訪問的過程也是高度標准化,即對所有被訪問者提出的問題,提問的次序和方式,以及對被訪問者回答的記錄方式等是完全統一的。為了使這種統一性得到保證,通常採用實現統一設計、有一定結構的問卷進行訪問。訪問中所有調查員都必須嚴格按問卷上的問題發問,不能隨意對問題作解釋,當被調查者表示不明白時,只能重復一邊問題或按統一的口徑進行解釋。通常這種類型的訪問都有一份訪問指南,其中對問卷中有可能發生誤解問題的地方都有說明,這些說明規定了訪問者對這些問題解釋的口徑。
重點訪問: 又稱集中訪問,是指集中於某一經驗及其影響的訪問,其重點不是對調查對象的重點挑選,而是訪問所側重的內容。重點訪問的具體做法是選擇一定的情境,並把調查對象安 排到這一預先設置好的情境中去;再對調查對象進行訪問,調查他們在情境當中的主觀經驗,這種主觀經驗即是重點訪問的重點所在。研究者對被訪者的回答進行分析與解釋,從而獲得信息。
深度訪問: 又稱臨床式訪問,是指為搜集個人特定經驗(例如偷竊、吸毒、自殺)的過程及其動機和情感資料所作的訪問。最初常用於個案工作的調查、囚犯的調查和精神病人的調 查,其目的是作出臨床診斷,挽救罪犯和治療患有精神及心理疾病的人,後來廣泛用於對一般人的個人生活史及有關個人行為、動機、態度等的深入調查中。深度訪問與重點訪問相似,可以說 是一種半結構式訪問,它選取研究問題的某些方面向調查對象提問題,訪問是機動的或結構鬆散的,但重點與焦點是有的。
客觀陳述法: 又稱非引導式訪問,是指讓調查對象對他自己和他周圍的社會先作一番考察,再客觀地陳述出來,即調查者鼓勵調查對象把自己的信仰、價值觀念、行為以及他所生活的社會環境客觀地加以描述的方法。客觀陳述法是一種能讓被訪問者發表意見的方法,一種能使研 究者直接接觸被訪人的信念、價值觀或動機一類抽象概念的方法。它常用於了解有關個人、組織、團體的客觀事實及訪問對象的主觀態度。
聲望偏差: 聲望偏差與某個有聲望的個人或團體相關聯。被訪者可能會根據自己對這個人或團體的感覺, 而不是根據那個議題來回答。舉例來說,「你贊同總統對科索沃的政策嗎?」之類的問題,對於那些聽都沒 聽過科索沃的人來說,將會根據他們對總統的看法來回答。
威脅性題目: 威脅性題目是自我形象與自我保護這個較為廣泛主題的一部分。被訪者通常會試著把自己較正面的形象呈現給他人。他們可能會因羞愧、不好意思或害怕,而未能提供真實的答案。他們覺得誠實地面對自己的行為,或獨自向他人承認有這些行為是痛苦的。他們或者低報,或者有刪節地報告自己希望隱藏或違背社會規范的行為和態度。另一方面,他們則高報那些正面的行為或被普遍接受的信念(社會遵從性偏差)。
知識性問題: 大多數民眾無法正確回答的問題或超出民眾記憶范圍的問題,比如某些基本的地理問題,或者某些重要的政治問題。知識性問題可能會給被訪者帶來威脅感,因為當研究者詢問被訪者對某個議題 或話題是否了解時,被訪者不願意表現出無知的樣子。研究者可以使用試測或探測性題目來避免這個問題。
相倚題目: 相倚題目是一個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部分的題目。這個問題第一部分的答案決定研究者接著將要回答的不同題目。相倚題目篩選出適合回答第二個問題的被訪者。有時候,這類題目也被稱為過濾 題或跳答題。根據第一個問題的答案,被訪者或訪問員依照指示跳到另一個題目或跳過特定的的題目。
標准題目: 不提供「不知道」這個選擇,被訪者要自動想到。 全過濾題目 :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相倚題目。先問被訪者是否有某個意見,然後再要求那些表示有意見的被訪者說明他們的意見。 准過濾題目: 提供了「不知道」這個選項。
游離者: 如果沒有列出「沒意見」的選項,或是如果直接問他們的話,他們會選擇「不知道」的選項。 如果有這個答案的話,或者如果直接問他們的話,他們會說他們沒有意見。這種被訪者被稱為「游離者」,因為他們游離在有答案與不知道之間。文字稍微變動都會影響到他們的答案,所以研究者用准過濾題目或全過濾題目將他們篩選出來。過濾題目不會消除對不存在議題的答案,但是可以降低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近因效應: 被訪者更有可能選擇研究者所提供的最後一個選項。近因效應指出,最好以連續體的方式給出答案,帶有一個中間的答案,或者把中立的立場擺在中間。
用字效應: 1)文獻記載最為詳盡的、有關於使用禁止與不可以之間差異的討論,說明了用字差異的問題。這兩個詞有相同的意義,但是更多的人比較願意接受不可以做某件事,而不是禁止做某些事。一般而 言,教育程度較低的被訪者最容易受到極微小的用字差異的影響。2)某些字眼也會觸發情緒反應,帶有強 烈負面含義的字眼最好避免使用。3)有時候題目的用字與文字的含義令許多被訪者大惑不解。
順序效應: 研究者關心題目在問卷中的順序可能會影響被訪者的回答。這種順序效應對以下被訪者影響最大:缺乏強烈意見的、教育程度較低的和記憶力較差的老年人。例如,如果題目 1「支持單身女性進 行常規流產」,排在題目 2「已檢查出胎兒後流產是可接受的」後面,則贊同題目 1 的人數會增加;如果只 問題目 1,或將題目 1 排在題目 2 前面,就不會有這種結果了。
上下文情境效應: 研究者注意到上下文對調查會產生有力的影響。上下文不僅僅包括一個問題對其他問題的影響。它包括訪談者的影響、訪談的設計甚至歷史背景。可以做兩件事來處理上下文效應。使用漏斗次序來安排題目出現的先後順序。或者將被訪者分成兩部分,給其中一半的問卷根據某種序列的安排,給另一半的則根據另一種序列的安排。然後檢驗結果察看題目的次序是否發揮作用。
整體設計法: 迪爾曼發展整體設計法改善電話與郵寄調查,這個方法分理論和實務兩個部分。理論部分是說,調查是個社會互動過程,在這個互動中,被訪者以他們期望的收益作為給予給做的交換。當社會成本低、預期的收益超過已知成本時,以及當研究者建立起信任感時,被訪者就會合作。實務部分重復了此處有關良好的用字措辭與問卷設計的忠告
⑹ 網上問卷屬於什麼調查方式
網路調查。網路調查是通過互聯網平台發布問卷,由上網的消費者自行選擇填答的調查方法。網路調查是互聯網日益普及的背景下經常採用的調查方法,其主要優勢是訪問者與被訪者可以互動,即訪問者可以即時瀏覽調查結果。
發展背景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電腦和網路越來越頻繁的出現在人們的眼前,漸漸的在人們的生活中占據了一個很重要的地位。
於是,在傳統的面對面的市場調查中衍生出了一個新欣的網上市場調查,這種通過網路的市場調查方式極大的擴大了我們做市場調查的人群數及地域度,讓更多的人能夠參與到該市場調查的活動中來,這樣既節省了人力物力,還能夠使該調查數據更符合現今的市場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