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社會調查研究有哪些搜集資料的基本方法
綜合練習
第一章 緒 論
一、填空題
1.社會調查研究的對象是社會現象、社會問題、社會狀態、社會矛盾等諸多問題.
2.社會調查研究作為一種體系,它包括如下階段:一是選擇課題;二是設計研究方案;三是收集資料;四是整理與分析資料;五是解釋調查結果以及檢驗調查結論.
3.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的理論基礎主要包括哲學理論基礎和具體科學原理.
4.社會調查研究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是:客觀性原則、科學性原則和系統性原則.
二、名詞解釋題
1.社會調查研究方法:指關於社會調查研究整體的理論、原則、方式、方法的科學,或者說是如何進行社會調查研究的一門科學.
2.系統:指事物構成的內外因素相互制約,相互存在而組合的有機整體性.
三、問答題
1.當代社會調查研究方法有哪些特點?
(1)關於社會調查研究及方法的理論研究更加廣泛、更加深刻.
(2)許多新興科學的研究結果運用到社會調查研究中,使社會調查研究方法更加完善和科學.
(3)各種方法相互滲透,取長補短,使社會調查的具體方法也更加完備和科學,使調查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大大提高.
(4)為了使社會調查研究中主觀意願成分減少,就需要定性與定量研究相結合.
(5)現代科學技術工具的運用,使社會調查研究的效率得到空前提高.
2.在社會調查研究中堅持客觀性原則有哪些基本要求?
(1)要從具體情況出發.
(2)認識事物的差別和變化,把握事物所處的具體時間、空間和其他條件.
(3)充分佔有客觀資料,經過多次反復研究,探索事物發展的規律.
(4)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3.社會調查研究中的系統性原則包括哪些內容?
(1)要注重對象的整體性.
(2)在界定系統的界限時應明確清晰.
(3)要注意系統的內在結構與外在聯系.
(4)要注意全過程的層次性和順序性,把系統的發展過程看作一個與自然歷史一致的過程.
(5)注意發揮系統的自我調節以及與外部環境的平衡適應功能.
4.社會調查研究有哪些作用?
(1)是認識現實社會的重要手段.
(2)為正確制定政策提供客觀依據.
(3)掌握社會調查研究方法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和業務能力.
第二章 社會調查研究基本原理
一、填空題
1.社會有三個基本要素:自然環境、人口、文化.
2.人口構成一般分為人口構成和人口過程兩個方面.
3.社會調查研究的對象按照區域范圍來講,主要有社會中的個人、初級群體、組織、階級階層、民族、社區等.
4.按照社會調查研究的目的來劃分,調查類型可以劃分為描述性研究、解釋性研究和預測性研究三種.
5.描述性研究是社會調查研究的基礎性研究.
6.解釋性研究是以探討社會現狀之間的邏輯關系為目的的調查研究.
7.社會調查依時序劃分可分為橫向研究與縱向研究兩種類型.
8.社會調查按照研究性質來劃分可以分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兩種類型.
9.社會調查按照對象的多少,可以分為全面調查、抽樣調查和個案調查三種類型.
10.定類、定序、定距、定比變數是對社會現象進行描述和測量的四種變數,層次最低的是定類.
11.概念或命題的操作化是一種定量的研究方法.
12.操作化是現代社會調查研究方法必經的一個階段.
13.信度可以從兩個方面去分析,一是調查手段的信度,二是所取得的資料的信度.
14.信度和效度是判斷調查方法和手段的兩個重要條件.
二、名詞解釋題
1.社會組織:是人們為了實現特定的目標,通過直接、間接的關系、按著一定原則而結成的社會共同體.
2.階層:指同一經濟地位的人們,根據他們的職業、收入和社會地位的差別而呈現出的分層.
3.社區:指由居住在同一地域的人們結合的社會共同體.
4.定性研究:是對某一社會現象以現有的文獻資料或者經驗材料為依據,運用演繹、歸納、分類、矛盾分析等方法,對某種事物進行研究的一種類型.
5.定量研究:是運用概率、統計原理對社會現象的數量特徵、數量關系和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數量變化等方面進行的研究.
6.全面調查:指對研究對象的全體所作的無一遺漏的逐個調查.
7.抽樣調查:指從調查對象的總體中,隨機地抽選出一部分單位作為總體的代表進行調查,抽樣調查的結果作為推斷總體情況的一種調查類型.
8.個案調查:是在全部研究對象的范圍內選取個別研究對象進行調查的一種類型.
9.定序變數:指變數的取值(即變數值)除了有類別屬性之分外,還有等級或次序的區別.凡屬於等級或次序上有區別的變數均為定序變數.
10.操作化:指在社會調查研究中,將抽象的概念和命題逐步分解為可測量的指標與可被實際調查資料檢驗命題的過程.
11.信度:指調查中所運用的手段和取得的資料的可靠性和真實性.
12.效度:指調查方法、手段和調查結果的有效程度.
三、問答題
1.人的社會化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1)道德社會化,即人都要學習和適應社會對人倫關系等規范,並內化為自覺的行為.
(2)性別社會化,即按社會規定的男女性別的人都要求支配自己的行為.
(3)政治社會化,即個人取得政府和政治生活的參與權的過程.
(4)民族社會化,即個人成為這個民族,必須具有民族意識,接受本民族文化的過程.
2.社會組織有哪些共同的特徵?
(1)具有固定的目標.
(2)具有更為復雜的社會關系.
(3)具有更嚴格的規范.
(4)具有更穩定的結構.
3.定性研究有哪些優點?
(1)多運用典型調查方法來獲取資料,並以此為主要依據獲得結論.
(2)可以從紛繁復雜的事物中探尋其本質特徵和要素,從個別的、典型的材料中得出結論.
(3)所得出的結論多具有概括性或概貌性.
4.定量研究有哪些特點?
(1)在實地搜集資料方面,定量研究強調運用抽樣技術選擇樣本.
(2)在對樣本研究中,定量研究運用變數、操作化、假設、檢驗等方法對一些社會現象進行量化研究.
(3)定量研究是為了認識社會現象的不同性質提供量的說明,通過量的研究來了解事物的性質,或者通過量的分析了解某一社會現象各個要素之間量的關系.
5.簡述命題在社會調查研究中的地位.
(1)命題是調查研究的出發點,它規定了調查研究的方向.
(2)規定了收集資料的范圍.
(3)科學、准確地表達了調查研究的主要觀點或概念.
6.在哪些情況下必須進行初步假設?
(1)調查研究的范圍比較窄,調查研究的問題較為深入的專門問題時.
(2)在一些解釋性調查研究和預測性調查研究中,應進行假設.
(3)所調查內容較為復雜而現有資料和現象模糊不清時,也應進行假設.
7.簡述操作化的作用.
(1)可以使概念或命題具體化,使調查研究得以進行.
(2)可以使概念或命題量化,從定性、定量兩個方面對社會現象進行分析,避免了分析的片面性.
(3)對社會現象的分析建立在量的基礎上,可以使定性分析避免主觀臆斷.
8.影響資料信度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1)調查者本身的問題.比如,對調查方法不甚了解,或調查不深入細致,或缺少實事求是的態度;或帶著框框去尋找材料,甚至人為地編造材料.
(2)調查所運用的方法、手段存在問題.比如,調查方案、方法設計的質量差,語言表達不清晰等.
(3)被調查者由於種種原因,對調查採取不合作的態度.
(4)進行調查時環境對被調查者產生不利的影響,資料處理過程中出現疏忽和偏差.
第三章 社會調查研究的程序
一、填空題
1.課題的提出是社會調查研究的出發點,是調查研究的第一步.
2.社會調查研究課題的選擇是根據社會需要而提出的.
3.調查研究類型可以分為:描述型調查、比較型調查、因果解釋型調查、評價型調查等.
4.調查研究目的的陳述形式有:條件式、差異式等.
5.社會調查研究的組織形式一般有:調查委員會、領導小組、辦公室、課題組等.
二、名詞解釋題
1.描述型調查:指通過調查,反映客觀事物的歷史和現狀的一種調查類型.
2.比較型調查:指把研究對象與其他事物或同類事物進行差異比較以認識研究對象屬性的一種調查研究類型.
3.因果解釋型調查:指研究被調查對象內外因素相互作用以及因果關系的一種調查研究類型.
4.評價型調查:指對所研究的事物得出社會價值屬性的一種調查研究類型.
三、問答題
1.從理論方面提出課題有哪幾種情況?
(1)重新驗證已被證明的理論的正確性而選擇課題進行研究.
(2)對某一理論作補充論證選擇課題進行研究.
(3)證明某一理論的適用范圍選擇課題進行研究.
(4)對原有理論產生懷疑,為了否定或部分否定這個理論而選擇課題進行研究.
(5)對社會實踐進行理論上的總結和回答.
2.選擇應用性的調查研究課題,大體上有哪些情況?
(1)為制定政策進行調查研究.
(2)為了了解事物的基本狀況、存在的問題和發展的趨勢而進行調查研究.
(3)為了制定規劃或計劃進行調查研究.
(4)為了對工作進行總結和評價進行調查研究.
3.確定課題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1)課題的確定取決於社會的各種需要.
(2)要考慮課題實現的可能性.包括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兩個方面.
(3)要考慮課題的范圍.
(4)要考慮課題成果的大小.
4.簡述探索性研究的一般方法.
(1)查閱文獻.
(2)咨詢活動.
(3)研究幾個啟發性的實例.
第四章 全面調查和非全面調查
一、填空題
1.在全面調查中,可以按照調查的次數和周期分為一次性普查和經常性調查.
2.在非全面調查中,可以根據被調查對象中選擇的調查單位不同分為重點調查、典型調查和抽樣調查.
3.統計報表分為國民經濟基本統計報表和部門統計報表兩類.
4.經常性調查的基本要求是:准確、及時、全面、系統.
5.信息系統通常可以分為三類:全國性的信息系統、專業性的信息系統、地方性的信息系統.
6.從本質來看,典型調查是一種選樣調查.
7.個案調查的步驟一般可分為立案、資料搜集、診斷、治療四個階段.
二、名詞解釋題
1.普查:指為了某種特定目的專門組織的一次性全面調查,是國情國力調查的重要手段.
2.經常性調查:指結合日常登記和核算資料,通過定期報表而進行的一種經常的、連續不斷的調查.
3.典型調查:指根據調查目的,在對被研究對象進行全面的分析的基礎上,有意識地選擇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單位,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探索其內在規律性,然後以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單位的調查結果推論全面情況.
4.抽樣調查:指按照科學的原理和計算從要研究的對象的全部個體單位中按隨機原則,抽取部分個體單位進行調查,取得資料,並用以推算總體單位特徵的一種調查方法.
5.簡單隨機抽樣:指將所有總體單位事先不加任何選擇或處理,任其自然位置從中任意抽取預定的單位個數作為樣本的一種方法.
三、問答題
1.普查有哪些特點?
(1)時間性極強.
(2)調查資料全面,但不夠深入細致.
(3)人力、物力、資金耗費大.
2.普查的組織原則有哪些?
(1)普查的調查時間必須統一規定.
(2)調查期限不宜過長.
(3)調查項目一經統一規定,不得任意改變或者增減.
(4)為了使資料有連續性、可比性,普查應定期舉行,以利於分析.
3.一個較好的信息系統應該具備哪些優點?
(1)適用性.即適應使用者的需要.
(2)准確性.能准確地提供使用者所需的信息.
(3)快速性.能及時地提供使用者所需的信息.
(4)經濟性.建立一個系統和獲取所需的信息花費的費用應該最少.
(5)廣泛性.使用者能從信息系統得到多方面的信息.
(6)延拓性.信息系統應能不斷延伸,拓展,使最新信息不斷進入其中.
4.典型調查有哪些特點?
(1)從本質看,典型調查是一種選樣調查.
(2)從選擇數量看,典型調查是一種小型調查.
(3)從調查的具體方法看,典型調查是一種解剖麻雀的調查方法.
(4)從調查結果看,典型調查是一種側重於定性分析的調查研究方式.
5.典型調查有哪些局限性?
(1)容易受人的主觀因素干擾.
(2)缺少科學的定量分析手段.
(3)所代表的總體范圍和調查結論的適用范圍不易統一.
(4)只適用於同質性較強的對象.
6.抽樣調查有哪些特點?
(1)按照隨機原則從總體中抽選樣本單位.
(2)根據樣本資料估算總體的數量特徵.
(3)抽樣估算的抽樣誤差可以事先計算並加以控制.
7.類型抽樣時劃分類型應注意哪些問題?
(1)劃分類型要科學,類型之間應有清楚的界限.
(2)類型的數目不易過多,以免失去類型的特點.
(3)必須知道各類中的單位數目,以便確定在各類中抽取的樣本單位的數量.
第五章 問卷調查法
一、填空題
1.問卷調查方法有兩個特點:一是使用范圍寬,二是有利於定量統計分析.
2.問卷的基本構成是:問卷的題目、調查與填表說明信、主要內容、調查實施情況記錄等四個部分.
3.問卷語句的類型有三種,即直接提問、間接提問和假設提問.
4.問卷問題的回答方式有兩種:即開放式和封閉式回答.
5.通常在比較大規模調查時,其正式問卷一般以封閉式問題為主,開放為輔.
二、名詞解釋題
1.問卷調查法:指採用郵寄、直接詢問等方式,依據調查目的設計的問題,經調查對象作答而進行統計分析得出結論的一種調查研究方法.
2.調查說明信:指在問卷的卷面上給填寫者的簡明簡訊,用意是通過說明此項調查的目的、內容和要求,消除對方的顧慮和緊張,爭取被調查者的支持與合作.
3.開放式回答:指設計者不提供具體答案讓回答者選擇,而是回答者沒有范圍控制的自由回答.
4.封閉式回答:指問卷在提出問題的同時再提供一定范圍的若干可供回答人選擇的答案,由其根據自己的情況從中選擇確定.
三、問答題
1.問卷的問題從內容上可以分成哪幾種?
(1)關於事實的問題.如:年齡、性別、職業等.
(2)關於行為的問題.
(3)關於原因或理由的問題.
(4)關於態度或情感的問題.
(5)關於環境的問題.
2.調查實施情況中應該記錄哪些內容?
(1)調查過程中發現的一些可供參考的重要情況和問題.
(2)訪問後的效果評價.
(3)調查復核後發現需要進一步復查和修正的項目等.
3.問卷的語句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1)必須圍繞調查主題設計.
(2)語句中所運用的概念要明確、具體,盡量避免使用抽象的概念或一詞多義的概念.
(3)必須杜絕造成調查者與被調查對象之間產生歧義的概念,一面造成同一概念不同的理解.
4.問卷調查中對敏感性問題應該作哪些技術性處理?
(1)提問可假定敏感性問題有多種回答形式,使回答者放棄一些顧慮.
(2)淡化敏感性,指出某些行為、態度或觀念帶有普遍性.
(3)用尊敬的口吻稱謂社會地位比較低的階層和職業.
5.編排問卷時應該遵循哪些原則?
(1)先問容易回答的問題.
(2)敏感性問題放在問卷的較後部分.
(3)開放性問題應該放在問卷的最後面.
(4)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排列問題.
(5)有時為了幫助回答者回憶和聯想,可先問一些具有啟發性的問題.
(6)盡量使問卷在問題的形式、長度、回答的方式上具有多樣性和生動性.
第六章 訪談法
一、填空題
1.一般訪談也稱初步訪談,此類訪談有一套完整的訪問提綱,目的為了驗證一種假設理論或政策.
2.深度訪談希望發現一些新的要素,此類訪談主要適用於探索性研究.
3.訪談法的主要特點是:靈活性強、適用范圍廣、回復率高、控制性較強等.
4.實施個別訪談大致分為四個步驟:進見、建立融洽關系、正式訪談、告別.
二、名詞解釋題
1.訪談法:是調查者通過與被調查者的面談口問的形式來搜集提供研究資料的一種方法.
2.訪談技巧:指在進行訪問時,以最合適、最有效的方式,取得被訪者的信任與合作,以獲取真實可信的資料.
三、問答題
1.進行集體訪談搜集資料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1)要對參加訪談的人進行選擇,參加者應具有多層次多方面的代表性.
(2)參加的人數不宜太多,一般7-8人為宜.
(3)要注意造成訪談氣氛,讓被訪者由輕松的漫談逐步地轉入正題.
(4)要注意控制訪談人的相互影響及方向.
2.訪談法有哪些不足之處?
(1)訪談費時費力,不能大規模地進行.
(2)訪問者與被訪問者都可能在訪談中出現偏見與錯誤.
(3)常常受到各種環境因素的影響.
3.如何與被訪者建立融洽的關系?
(1)發掘被訪者的優點.
(2)真誠地關懷被訪者.
(3)以被訪者關心的事為話題.
4.在有結構訪談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1)使用統一的訪問提綱.
(2)要按照順序提問題.
(3)要始終採取公正、不偏不倚的態度.
(4)要盡量保證一次完成.
5.訪談者自身應該具備哪些品德修養?
(1)誠實的品質與一絲不苟的精神.
(2)濃厚的興趣和較強的適應能力.
(3)開朗的性格和勤奮的工作態度.
6.被訪者不願合作有哪些原因?
(1)被訪者對訪問感到迷惑和不理解.
(2)被訪者對訪談的內容不感興趣.
(3)被訪者無暇費時接受訪問.
第七章 觀察法
一、填空題
1.從研究者的觀察方式來劃分,觀察可以分為結構性觀察和無結構觀察兩種類型.
2.從研究者在觀察中扮演的角色來說,觀察可以分為參與觀察和非參與觀察.
3.觀察法的基本原則是:全方位原則和求實原則.
4.有結構觀察的程序包括三個階段,即准備階段、實施階段和檢驗階段.
二、名詞解釋題
1.社會觀察:指有目的地用感觀或輔助工具搜集人們各種行為數據資料的方法.
2.無結構觀察法:指研究者不預先設計出觀察項目,也不專門探究某一行為,而是觀察和記錄在研究對象本身及其周圍所發生的一切事件.
3.有結構觀察法:指觀察者在觀察前設定所要觀察的活動和行為,並根據預先設定的反映類型,制定出嚴格的觀察記錄表格.
三、問答題
1.作為科學的觀察應具有哪些特點?
(1)具有研究目的.
(2)在一定理論指導下的觀察.
(3)科學觀察是對物質世界的客觀觀察.
2.如何才能減少人為的主觀觀察失誤?
(1)密切注意各種細節,詳細做好觀察記錄.
(2)確定范圍,不遺漏偶然事件.
(3)積極開動腦筋,加強與理論的聯系.
3.觀察法有哪些局限性?
(1)研究者對於環境因素難於控制.
(2)只有較少指標可以用數量表示,而大量的觀察資料難於數量化.
(3)觀察研究的樣本比較小.
(4)觀察者難以進入觀察環境,接近觀察對象.
4.在參與觀察中應該掌握哪些技巧?
(1)消除觀察對象的戒備心理.
(2)尊重並順應觀察對象的風俗習慣、道德規范和生活方式.
(3)與觀察對象共同生活,參加他們的各項活動.
(4)參與群體的活動和個別的接觸相結合.
(5)對被觀察者提供幫助以增進互助關系.
第八章 文獻法
一、填空題
1.從文獻的來源上看,文獻包括:私人性文件、公務性文件、宣傳性讀物.
2.文獻研究從方法上可分為定性的文獻分析和定量的文獻內容分析兩大類型.
3.文獻定性研究的一般步驟是:文獻摘錄、分析文獻資料與研究主題的關系、說明主題.
二、名詞解釋題
1.文獻法:指從各類報告、報表等文字材料中尋找值得研究的資料的一種方法.
2.直接文獻:一般稱第一手材料,是由社會事件或行為的直接參與或接觸者撰寫的.
3.間接文獻:指轉手的第二手資料,不是由事件的直接參與或接觸者撰寫的,而是通過目擊者的敘述或閱讀第一手資料之後所撰寫的報告、文章等.
4.有結構文獻研究:指有預先設計的組織方式和研究提綱,通過對文獻中所涉及資料進行有目的的量化,驗證原來理論假設(觀點)的研究方法.
三、問答題
1.文獻研究有哪些優點?
(1)可以避免研究者對調查對象本人帶來任何影響.
(2)可採用較大的樣本.
(3)所得到的資料質量高、費用低.
2.文獻的定性研究有哪些特點?
(1)注重對文獻的個案研究,不太強調所用文獻資料的樣本大小與完整程度.
(2)注重文獻作者的動機與影響效果,而不過分注意內容的表達形式.
(3)在方法上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因而分析的有效性比較強.
第九章 試點調查法
一、填空題
1.試點調查法有實踐性、代表性、動態性和綜合性等特點.
2.根據試點的手段是否直接作用於被研究對象,可把試點分為直接試點和模型試點.
3.根據試點的環境,試點可分為實驗室試點和實地試點.
二、名詞解釋題
1.試點調查法:指為了取得實行某一政策或方案的經驗,固守一個有代表性的基點,進行一個時期的持續調查,系統地搜集和積累第一手資料,有目的、有意識地通過改變某些社會環境的實踐活動來認識試點對象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藉以指導全面工作的調查方法.
2.平行試點:也叫對照試點,指既有試點組又有控制組或對照組的一種試點方法.
3.連續試點:指對同一研究對象在不同的時間里進行觀察或測量,以檢驗假設的一種試點方法.
三、問答題
1.試點前的准備工作有哪些?
(1)確定試點目的和試點課題.
(2)建立試點假設.
(3)進行試點設計.
(4)選擇試點對象和完備試點環境.
2.試點調查法的優點和缺點各有哪些?
優點:(1)能直接揭示或確立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2)有利於探索解決社會問題的具體途徑和辦法.
缺點:(1)難以選擇到有充分代表性的試點對象和試點環境.(2)在現場試點中,無法排除非試點因素對試點過程的干擾.
第十章 會議調查方法
一、填空題
1.根據調查者進行調查的方式不同,會議調查可以分為列席旁聽型、專門舉行型、附帶進行型.
2.會議調查法的特點是:靈活性強、有效程度高、綜合性強、可控性強.
3.會議調查方法應遵循縝密性原則、靈活性原則和經濟性原則.
二、名詞解釋題
1.會議調查方法:指調查者通過召集一定數量的有關調查對象舉行會議,或直接參加有關部門的會議,利用會議的形式來搜集資料、分析和研究某一社會現象的一種調查方法.
三、問答題
1.會議調查方法有哪些作用?
(1)能夠加快信息反饋的速度,提高調查效率.
(2)能夠使調查對象集中、客觀、具體地反映情況,保證了調查的可靠性和全面性.
(3)是完善調查手段,增強調查信度和效度的有效形式.
2.會議的組織工作大致包括哪些內容?
(1)確定出席調查會議人員的標准要求、會議規模、次數及會議主辦人員.
(2)確定調查會議舉辦的時間、地點,並安排好會場.
(3)確定出席調查會議的人員名單.
(4)確定會議的主持人.
第十一章 資料的整理
一、填空題
1.可靠性審核一般通過檢查資料的一致性、穩定性和可信度來確定資料的真偽.
2.常用的資料可靠性檢驗方法有:經驗法、邏輯法和資料來源檢查法.
3.對歷史資料加工的常用方法有折演算法、調整法、推演算法和再分組法.
二、名詞解釋題
1.資料整理:指根據社會調查的目的,對社會調查所得的原始資料或次級資料進行科學的分類、分組、匯總和再加工的過程.
2.匯編:指按調查目的和要求對分類後的資料進行匯編和編輯,使之成為能夠反映調查對象客觀情況的系統、完整的材料.
三、問答題
1.簡述資料整理的意義.
(1)是對社會調查工作質量的全面檢查和進一步深化.
(2)是對社會調查資料進行科學分析的開始.
(3)是社會調查積累資料的需要.
第十二章 調查資料的分析
一、填空題
1.定性分析是對事物物質的分析,是確定研究對象是否具有某種性質的分析.
2.定性分析的基本內容主要有識別屬性、要素分析和歸類三種.
3.理論分析的常用方法有因果分析法、辨證的分析方法、歸納和演繹的方法、比較分析方法等.
二、名詞解釋題
1.相關系數:指表明變數之間關系密切程度的量數.
2.回歸分析:指對有相關關系的變數,根據大量資料找出合適的數學表達式,來近似地表達變數間的平均變化關系,然後進行推斷和預測.
3.歸納法:指從個別的東西,推導出一般的東西,是從大量的個別事實形成一般性的理論認識的方法.
三、問答題
1.分析資料階段的定性分析主要內容有哪些?
(1)明確分析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2)把調查的資料進行整理分類,以便分門別類進行定量分析.
(3)從定性角度驗證最初擬定的研究假設和理論模型是否成立.
第十三章 調查報告的撰寫
一、填空題
1.撰寫調查報告是社會調查研究的最後一個階段,也是如實反映和記載、描述客觀實際的主要階段.
2.根據調查性質的不同,調查報告可以分成敘述性調查報告和分析性調查報告.
3.撰寫調查報告的一般程序包括確定主題、取捨材料、擬定提綱、撰寫報告和修改定稿等五個步驟.
二、問答題
1.確定調查報告的主題應注意哪些問題?
(1)調查報告的主題必須與調查主題相一致.
(2)要根據調查分析的結果確立觀點並重新審定主題.
(3)調查報告的主題不宜過大.
2.撰寫調查報告在取捨調查材料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1)資料要充分、完整.
(2)要根據主題的需要對材料進行篩選.
(3)在調查資料量很大時,在材料分析之前,都要對材料進行取捨.
㈡ 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的作品目錄
第一章導論
第一節調查研究概述
一、調查研究方法的界定
二、調查研究發展簡史
三、調查研究的局限性
第二節調查研究的分類
一、按調查對象的范圍分類
二、按調查目的分類
三、按執行方式分類
四、按時間維度分類
五、按應用領域分類
第三節調查研究的一般過程
一、調查設計
二、實地抽樣
三、資料搜集
四、資料處理
五、撰寫報告
第二章基本抽樣方法
第一節調查總體與抽樣框
第二節一階段抽樣
一、簡單隨機抽樣
二、系統抽樣
三、分層抽樣
四、整群抽樣
第三節多階段抽樣
一、按規模分層抽樣
二、PPS抽樣
三、規模測量值
第四節抽樣誤差與樣本規模
一、簡單隨機抽樣的抽樣誤差
二、簡單隨機抽樣的樣本規模
第三章抽樣實務及問題
第一節區域抽樣
一、按戶籍資料PPS抽樣
二、從住戶中抽取被訪者
三、按居住地地圖法抽樣
第二節隨機數字撥號抽樣
一、搜集相關信息
二、隨機數字撥號的技術
第三節非抽樣誤差
一、抽樣框誤差
二、無回答誤差
第四章題目設計方法
第一節題目的類型
一、開放式題目
二、封閉式題目
第二節事實和行為題目
一、明確測量目標
二、澄清概念和術語
三、幫助被訪者確定信息
四、減少社會遵從效應
第三節主觀狀態題目
一、主觀測量與標准化
二、對人或事物的評價
三、對某種觀點的看法
四、知識狀況的調查
第四節指數與量表
一、多個指標測量
二、指數
三、總加量表
四、語義差異量表
第五章問卷設計與評估
第一節編寫題目
一、陳述調查目標
二、分析框架與變數清單
三、問卷題目設計原則
第二節評估題目
一、焦點小組討論
二、深度訪談
三、實地試調查
第三節問卷的編排與格式化
一、問卷結構
二、題目的排列順序
三、問卷的排版與印刷
第六章資料搜集方法
第一節 自填問卷
一、郵寄問卷
二、其他自填問卷方法
三、優缺點分析
第二節當面訪問
一、普通當面訪問
二、電腦輔助個人當面訪問
三、優缺點分析
第三節電話訪問
一、普通電話訪問
二、電腦輔助電話訪問
三、優缺點分析
第四節方法選擇的考慮因素
一、成本
二、總體與抽樣
三、調查周期
四、調查內容
五、回收率
六、資料質量
第七章標准化訪問
第一節標准化訪問概述
一、標准化訪問的含義
二、訪問員誤差
第二節標准化訪問的原則
一、完全按題目提問
二、適當的追問
三、完整記錄答案
四、保持立場中立
五、訓練受訪者
第三節訪問員的挑選
一、訪問員的基本條件
二、人口學特徵的影響
三、其他因素的影響
第四節訪問員的培訓
一、培訓內容
二、培訓方式
三、培訓時間
第五節對訪問員的督導
一、督導指標
二、督導方法
第八章數據處理
第一節資料檢查與校訂
一、資料檢查
二、資料校訂
第二節資料編碼
一、編碼的一般規則
二、開放題編碼技術
三、編碼手冊
四、特殊題型的編碼
第三節數據錄入與整理
一、決定錄入方式和軟體
二、人工錄入的注意事項
三、數據清理
四、缺失值的處理
第九章調查中的其他議題
第一節調查報告
一、調查報告概述
二、技術報告的寫作
第二節調查中的倫理限制
一、告知同意
二、隱私與保密
附錄:隨機數表
後記
擴展閱讀
1. 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的涵義
社會調查研究方法是關於社會調查研究的理論、原則=方式、方法的科學,或者說是如何進行社會調查研究的一門科學。作為一個體系,它包括選擇課題、設計研究方案、收集資料、解釋調查結果及檢驗調查結論等。作為一門科學,它包括三個層次的知識:它是一種專門的科學理論;它是一種哲學觀點,表達了一種價值觀念;它包括了獨特的方法、工具和技巧。
2. 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的主要內容
(1)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它包括:課題的確定及其方法;調查研究的目的;研究類型;研究範式;分析單位;研究程序;研究方案設計;研究假設;研究的理論結構;社會測量;概念的操作等。
(2)資料收集的方法。它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確定調查對象的方法,諸如全面調查、重點調查、典型調查、抽樣調查、個案調查。二是收集資料的具體方法,諸如問卷法、訪談法、觀察法、文獻法、試點法、會議法等。上述兩個方面的內容,構成了社會調查研究的方法體系。
(3)資料的整理和分析。它包括:資料的整理;資料的分析;調查報告的撰寫等。
3. 當代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的特點
當代社會調查研究方法與傳統的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相比較,出現了許多新的特點。這些新的特點主要有:第一、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的理論研究更加廣泛、深刻;第二、許多新興科學的研究成果運用到社會調查研究中,使社會調查研究方法更加完備和科學;第三、各種方法相互滲透,取長補短,使調查研究方法更加科學;第四、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相結合,使社會現象的認識更符合客觀實際;第五、現代科學技術工具的運用,使社會調查研究的效率得到空前的提高。
4. 社會調查研究的基本原則
(1)客觀性原則。此原則的基本要求有:第一、要從具體情況出發;第二、認識事物的差別和變化,把握事物所處的具體時間、空間和其他條件;第三、充分佔有客觀材料,分析它的發展形式和過程,探尋事物的發展規律;第四、在研究和認識社會現象特殊性基礎上,採取不同的形式解決不同的問題。
(2)科學性原則。此原則的基本要求有:第一、研究成果要用數據、資料說話,觀點、意見、建議不能憑空臆造;第二、調查的資料必須有效地說明調查者所要說明的觀點;第三、調查結論於調查資料之間要有嚴密的邏輯性。
(3)系統性原則。此原則的基本要求有:第一、要注重調查對象的整體性;第二、界定系統的界限應明確清晰;第三、注意系統的內在結構於外在的聯系;第四、要注意全過程的層次性和順序性;第五、要注意系統的自我調節以及於外部環境的平衡適應功能。
5. 社會調查研究的作用
在當代中國的具體條件下,調查與研究比任何時期都顯得重要。第一、社會調查研究是認識現實社會的重要手段;第二、社會調查研究為正確地制定政策和執行政策提供客觀依據;第三、掌握社會調查研究方法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和其他行業管理者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和業務能力。
第二章 社會調查研究基本原理
6. 社會調查研究的對象
(1)社會的基本要素包括自然環境、人口、文化,其中對文化的理解是難點。掌握自然環境、人口、文化於社會調查研究的關系。
(2)社會調查研究對象的類型有:社會中的個人、初級社會群體、社會組織、階級階層、民族、社區等。
7. 社會調查研究的類型
社會調查研究根據不同的標准,可以劃分為以下類型:
(1)根據調查研究的目的,可劃分為:描述性研究、解釋性研究、預測性研究。
(2)根據調查研究的時序,可劃分為:橫向研究、縱向研究。
(3)根據調查研究的性質,可劃分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定性研究是指某一社會現象以現有的文獻資料或經驗材料為依據,運用演繹、歸納、比較、分類、矛盾分析等方法,對某種事物進行研究的一種類型。其特點是:多運用典型調查方法來獲得資料,並以此為主要依據獲得結論;可以從紛繁復雜的事物中探尋其本質特徵和要素,從個別的、典型的材料中得出結論;所得出的結論多具有概括性或概貌性。
定量研究是運用概率、統計原理對社會現象的數量特徵、數量關系和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數量變化等方面進行的研究。其特點是:在實地調查搜集資料方面,強調運用抽樣技術選擇樣本;在對樣本進行調查研究中,運用變數、操作化、假設、檢驗等概念和方法對一些社會現象進行量化研究;它是為認識社會現象的不同性質提供量的說明,由此來了解事物的性質,或者了解某一社會現象各要素之間量的關系。定量研究是一種科學的方法,對於認識社會現象具有重要意義。
社會現象不僅具有質的規定性,而且還有量的規定性。質的規定性是說明事物是什麼,
量的規定性則是說明多少的問題。只有對社會現象進行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才能正確認識某些事物。定量研究雖被廣泛重視,但有些社會現象還無法進行定量研究,有些社會現象也只能進行粗略的定量研究,精確程度不高。因此,社會調查研究類型的發展趨勢是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結合,從定性出發,經過量化過程,再返回到定性,以達到正確認識社會現象的目的。
社會調查法的內容
社會調查法是研究性學習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包括三個部分的內容:
1、是什麼?弄清社會問題。
2、為什麼?尋找問題原因。
3、怎麼辦?尋找解決方法。
社會調查法的作用
1、為研究人員提供研究專題的第一手材料和數據,揭露現實社會存在的問題,暴露矛盾,通過不斷解決各種矛盾促進社會的發展。
2、為有關部門制定政策、規劃、改革提供事實依據,為實現不同層次和不同要求的管理和預測服務。
3、明了社會現狀,發現新的研究專題、先進的經驗或存在的問題,並提出解決問題的新見解、新理論,從而推進該領域工作的科學化。
社會調查法的實施
1、明確社會調查研究的四要素
(1)調查什麼?
(2)誰去調查?
(3)向誰調查?
(4)怎樣調查?
2、明確社會調查研究專題設計的基本要求
(1)發現、提出社會問題,確定社會調查研究專題。
(2)確定誰去調查?向誰調查?調查什麼?
(3)進行社會調查研究方案的具體設計,解決怎樣調查的問題。
(4)收集資料。
(5)分析資料。
(6)結論與建議。
(7)理論思考與討論
㈢ 求做一道社會調查研究的題,急求!!!
第一階段:抽取鄉鎮。使用分類抽樣
假定按經濟發展狀況作為分類標准,根據該縣的實際情況,經濟發展狀況較好的有4個鄉,一般的有12個鄉,較差的有4個鄉。按照比例,經濟發展狀況較好的抽一個鄉,一般的抽3個鄉,較差的抽1個鄉,一共抽5個鄉。
第二階段:抽取行政村。使用等距抽樣
根據第一階段,現在又50個行政村,如確定從中抽10個行政村作為第二階段樣本。
具體抽樣方法為,給這50個行政村每一個個體按順序編號,然後計算抽樣間距,公式為K(抽樣間距)=N(總體規模)/n(樣本規模)所以K=50/10=5。
抽取隨機起點,在最前面的K個個體中,採用隨機抽樣方法抽取一個個體,記下這個個體的編號假定抽中的第一編號為3,那麼依次確定抽取10個行政村的編號為3、8、13、18、23、28、33、38、43、48.
第三階段:抽取自然村。使用整群抽樣。
第二階段的10個行政村,共有100個自然村,可先分為50個群,即將相鄰兩個自然村組成1群。
然後從50個群(共100個村)中抽出10個群(20個村)。
第四階段:抽取戶數。使用簡單隨機抽樣
第三階段的10個群,共有20個自然村,1000戶,從每群中按簡單隨機抽樣方法抽取50戶,就可抽出500戶,即實施調查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