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弟子規的教學方法

弟子規的教學方法

發布時間:2022-02-09 03:42:40

① 誰有弟子規的教學設計,急需,謝謝,要全的,包括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

【第一課】
一、禮儀訓練:教站姿、坐姿(15分鍾)
二、教讀《弟子規》「總敘」和「入則孝」部分(15分鍾)(休息5分鍾)
三、教「孝」(1個小時):
1、在黑板上寫「孝」的篆字解釋涵義(師生互動階段)
2、講母親懷孕和生產的過程,啟發孩子的孝心
我們在母親的子宮中最開始只是一個極微小的細胞,然後細胞通過吸收母親的營養不斷分裂長大,開始的3個月,我們的母親往往會出現嘔吐、惡心、睏倦、失眠,甚至頭疼、發燒、咳嗽等現象,有的母親會吃什麼吐什麼,大多數的母親這個過程會很難受;接下來的3個月,母親身體的不良反映會小一點,但母親會因為懷孩子而去吃一些不喜歡吃的食物,我們同學們平時吃飯會說我不喜歡吃這個我不喜歡吃那個,可是我們的媽媽在懷我們的時候只要我們好什麼難吃的都會吃下去,想想媽媽的辛苦我們應不應該挑食?(不應該)我們挑食身體長不好對不對得起媽媽?(對不起);最後的幾個月是母親最難受的階段,我們的媽媽肚子上會時刻承受近20斤的壓力,走路看不見前面的路,睡覺抱著近20斤的「石頭」,腳會腫,而且腰酸背痛。當「十月懷胎」成熟一旦「瓜熟蒂落」就是母親過「鬼門關」的時候,母親生產的痛苦大過世界上任何痛苦,所以在醫院的產房裡面產床床頭的鐵欄桿經常會是彎曲變形了的,就是母親生產的時候痛苦拉拽所至。想到我們的母親如此辛苦地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我們怎麼還可以對她大吼大叫,怎麼可以再讓她痛苦傷心。
3、怎樣孝順父母?
孩子們會說:幫父母做事,給父母端水等。老師要告訴孩子們,孝順父母最重要的是要聽父母的話,不惹父母生氣。因為生氣會讓我們的父母長白頭發、生病、老得快。
韓伯俞的故事:古代有一個孝子叫韓伯俞,從小母親處罰他,他都欣然接受,沒有哭過。後來他長大了,有一次他犯了過失,母親處罰他,打他,結果他抱頭痛哭。母親很驚訝,她說,從小到大打你,你都沒哭,怎麼這一次哭了?他說,母親啊,十多年來你打我,我覺得很痛啊,我都忍下來。但是今天你打我,我感覺不到痛,可見母親您的身體一天一天衰弱了,我奉養您的時間越來越少了。所以,古代的孝子都有一種哀痛,「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樹枝不想搖動,可是風不停的吹,能不能停下來?(不能)當我們做子女想要孝養父母的時候,可能父母都不在了,這是怎樣的一種傷痛呀!所以,各位同學,要看得到父母的辛苦,所謂「絲絲白發兒女債,道道深紋歲月痕」!(可列舉自己對「子欲養而親不待」的切身體會)所以,各位同學,行孝要趁早,人生知恩、感恩、還要趕快報恩吶!當機會不在,你想抱恩都不行了,那時,你的內心會有無限的遺憾跟感慨。
《弟子規》上告訴我們要做到孝順父母首先要做到的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叫,須靜聽,父母責,須順承」(講解課文意思)
四、靜定訓練(30分鍾)
使用ICI國際文教基金會《幫孩子找到心靈寧靜的角落》教材,和孩子們一起做1、2兩段靜定練習(把線上運動安排到最後進行)。
布置作業:1、每天和父母一起讀《弟子規》總敘、入則孝部分5遍;
2、在生活中盡量做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叫,須靜聽,父母責,須順承」,不惹父母生氣,記住惹父母生氣的次數,下節科還課評獎。

【第二課】
一、禮儀訓練:檢查孩子們的坐姿,復習站姿,教鞠躬禮(15分鍾)
二、教讀、請孩子領讀《弟子規》「總敘」和「入則孝」部分(15分鍾)(休息5分鍾)
三、介紹古聖先賢——孔子(教具:掛孔子畫像)(30分鍾)
孔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出生於公元前552年,距今約2500年。傳說孔子生下來頭頂長得像小山丘一樣,中間凹,四面凸,所以父母給他取名為「丘」。大家看這副孔子的畫像,孔子看上去給人什麼感覺?溫和、謙虛、慈祥、彬彬有禮的樣子,一個很普通的忠厚長者的模樣。
但是大家不要小瞧他喲,他是中華民族一位非常了不起的聖人。他最了不起的是他是最早創辦私塾的人,就是最早在家裡辦學,讓普通老百姓能接受教育。因為在當時的社會,只有做官人家的孩子能夠受教育,而孔子的學生里頭有農民、有殺豬的、有做買賣的、有打鐵的,各行各業都有。我們今天所有的孩子都能夠讀書學習其實都應該感謝孔子。所以他被當時的人們尊稱為「孔夫子」。孔子不光讓我們所有的人都能接受教育,他還給我們留下了《弟子規》、《孝經》、《大學》、《中庸》、《論語》等經典思想,這些經典穿越2500年的歷史依舊帶給我們生活的智慧。大家覺得孔子是不是了不起?我們要不要尊敬他?請大家站起來,讓我們對著這張孔子像三鞠躬。(休息5分鍾)
四、教「孝」(30分鍾)
故事:古印度有個聖人,就是德行很高又有智慧的一個人,他有一次帶領弟子外出參學,看見路旁有一堆白骨,他見了很傷心,恭恭敬敬地給白骨磕頭。學生們見了很不理解,說老師都是聖人了,為何要對莫不相識的一堆白骨行如此大禮。這位聖人說:「你們不知道啊,那是我們的父親和母親的骨頭。」《弟子規》里有講:事諸兄,如事兄,事諸父,如事父。聖人正是以這種以天下人的父母為自己的父母的慈悲胸懷來祭拜這堆白骨。接著老師讓弟子把白骨中白凈一些、而且分量比較重的骨頭分成一推,把灰白色、分量較輕的分成一堆,並告訴大家,前者是我們父親的骨頭,後者是母親的骨頭。為什麼呢?骨頭的主要成分是鈣,我們的母親在孕育我們的時候,當外界不能提供足夠的鈣質的時候,母親骨頭里的鈣會自然分解輸送到我們的體內,所以大部分的媽媽在懷孕的時候會腿抽筋,就是自身鈣質大量流失的徵兆。也因此當我們的父母年紀大的時候,往往母親更容易骨折,都是因為曾經生育我們的原因。
我們小的時候大都吃過媽媽的奶,大家知道嗎?媽媽的奶是媽媽的血變的。中央電視台曾經有報道說,有一位母親把喂養孩子的奶存放30年以後發現白色的奶變成了殷紅的血。我們的母親是在用心血喂養我們呀,我們又怎麼忍心常常去傷她們的心呢?我們孩子有沒有經常傷媽媽的心?(檢查上節課布置的作業:讓每個孩子來談上周惹媽媽生氣的次數,評出「最孝順獎」發給紅心一顆)
五、靜定訓練(30分鍾)
使用ICI國際文教基金會《幫孩子找到心靈寧靜的角落》教材,和孩子們一起復習做1、2兩段靜定練習(把線上運動安排到最後進行)。
布置作業:1、每天和父母一起讀《弟子規》總敘、入則孝部分5遍;
2、在生活中盡量做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叫,須靜聽,父母責,須順承」,不惹父母生氣,記住惹父母生氣的次數,下節課還課評獎。

【第三課】
一、禮儀訓練:檢查孩子們的坐姿,復習站姿、鞠躬禮,根據時間考慮是否教走路的姿勢(15分鍾)
二、教讀、請孩子領讀《弟子規》「總敘」和「入則孝」部分(15分鍾)(休息5分鍾)
三、教「孝」(1個小時)
1、師生互動:前面兩節課老師給大家講了媽媽生育我們的艱難,今天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父母養育我們的辛苦。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從小到大父母都給了我們哪些無私的愛?(煮飯、洗衣服、生病看護、買衣物、講故事、做游戲、帶我們旅行、供我們上學、教育我們、買房子給我們住……)父母對我們的恩情大不大?(大)我們又是怎樣報答她們的呢?(煮飯、洗衣服、端水、行禮、下雨天送傘、做家務、洗碗、捶背……)和父母的付出比較起來,我們報答得夠不夠呢?(不夠)另外,我們有沒有做事讓父母生氣過?(有)有沒有頂撞過父母?(有),有沒有和爸爸媽媽賭氣哭鬧讓他們擔心過?(有),有沒有因為挑食身體不健康讓父母操心過?(有)(檢查作業並評獎)
父母生育我們、養育我們,付出太多的心血,而我們回報給父母更多的是讓他們生氣、擔心、難過和操心,我們的這種行為叫做不孝。大家知不知道,不孝順的孩子沒有福,記得老師小時侯聽老人講「不孝父母會遭天打雷劈」,真的會喲!我們要不要沒有福?要不要遭雷劈?(不要)那我們同學要趕快反省自己,我平時有沒有不孝順,我要趕緊改正。(休息5分鍾)
2、講故事:閔損蘆衣
周朝的魯國,有個姓閔名損,字子騫的人。在他很小的時候母親就不幸過世了。父親娶了後妻,後妻又連續生了兩個弟弟。人都有私心,因為不是自己親生的,所以後母對待孩子就有很大的差別。後母平時對子騫很不好。嚴冬,後母給自己親生的兩個孩子穿著保暖的棉花做的棉衣,兩個小孩子就算是在戶外玩耍小臉也是紅撲撲的。可憐的子騫卻裹在件單薄的蘆花做成的衣服里。數九寒天,寒風刺骨,子騫經常被凍得四肢僵硬、臉色發紫。就是在這種極大的差別中,子騫也從來沒有一點怨言,他總是覺得是自己做得不夠好,沒有讓母親和弟弟滿意。如果換做是我們在座的小朋友會怎樣?可能早就沒有勇氣生活下去了,是不是?
在一個嚴寒的冬天,子騫的父親外出辦事,要子騫駕車。冰天雪地,子騫身上蘆葦做的衣服哪裡能抵擋住冬天的嚴寒!雙手被凍僵了,嘴唇凍紫了。一陣寒風吹過,子騫劇烈抖動的身體實在沒法抓緊韁繩,一失手,駕車的韁繩從手中滑掉了,引起了馬車很大的震動。
坐在後面的父親身體猛晃,很是生氣,心想:這么大了連馬車都駕不好!便要下車呵斥。正要斥罵時,突然發現子騫臉色發紫,渾身顫抖。很是奇怪,便上前拉開子騫的衣襟,頓時臉色大變,眼睛濕潤:原來,子騫的「棉衣」里全都是一絲絲的蘆葦絮,沒有一片棉花的影子!這樣寒冷的天氣,怎麼能忍受的了呢。讓孩子在三九天里受這樣的冷凍這樣的苦,是自己沒有做到作父親的責任啊!這時,父親也火冒三丈,沒想到,妻子竟然這樣惡劣,居然對一個孩子都如此狠毒,當即決定把妻子趕出門去。如果換做是我們同學聽到爸爸說要把後母趕走會怎樣?(根據時間可以請同學來猜想答案)非常高興,終於可以出一口惡氣了,對吧?
閔子騫怎麼做的?聽後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含淚抱著父親說:「母親在的時候,只有我一個人寒冷,可是如果母親不在的時候,家裡的三個孩子就都要受涼挨餓了」。他的這番至誠的話不僅感動了父親,留下了後母,也讓後母深受感動,後來也把子騫看成和自己親生的小孩一樣愛護,一家人因為子騫的至誠的孝心而幸福美滿的生活。
我們同學想一想如果當時子騫只顧自己痛快,讓父親一怒之下把後母趕走了,這個家庭會怎樣?他的兩個弟弟會怎樣?他會幸福嗎?這個家庭從此以後就天倫不再、妻離子散,這是何等的悲慘!
「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這句話流傳千古,閔子騫的孝心孝行也被千古傳頌。閔子騫後來成為孔子非常有名的弟子,一生的成就很大。有句話講「孝順子弟必名顯」,一個孝順的孩子必然會後福無窮。我們要不要做孝順的孩子?(要)
四、靜定訓練(30分鍾)
使用ICI國際文教基金會《幫孩子找到心靈寧靜的角落》教材,和孩子們一起做兩段靜定練習(老師掌握內容)。
布置作業:1、每天和父母一起讀、背《弟子規》總敘、入則孝部分5遍,父母給孩子講解含義;
2、在生活中盡量做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叫,須靜聽,父母責,須順承」,不惹父母生氣,記住惹父母生氣的次數,下節課還課評獎。

【第四課】
一、禮儀訓練:檢查孩子們的坐姿,復習站姿、鞠躬禮、走路姿勢,學習敲門的禮儀(15分鍾)
二、請孩子領讀《弟子規》「總敘」和「入則孝」部分,或者大家一起背誦均可(15分鍾)(休息5分鍾)
教學心得:一是,老師在教學的全過程要身體力行《弟子規》,要時時心存仁愛之心、真誠之心、只問耕耘不問收獲之心,做孩子德行的榜樣;
二是,遵從「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的古訓,要特別長養孩子的孝心,教學過程要採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慢慢啟發孩子的孝心;
三是,不特別強調孩子背誦的進度,重點在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具體要求是:1、要求孩子讀書的姿勢端正;2、不亂動;3、「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4、「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這個理念可以和家長溝通,家長一般都會支持,因為現在的孩子普遍缺乏孝心,家長也很頭疼)
三、講解「弟子規」的含義(30分鍾)
《弟子規》的總敘部分「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出自《論語》「學而篇」第六條。
「弟子」在這里主要指的是家中的孩子、學校的學生。在古時候,小孩子到了6、7歲都要學習《弟子規》,開始學習了都稱為「弟子」。
「規」是什麼意思?就是規范、規矩、道理,就是做人應該明白的道理,應該遵守的規矩,以及做人應盡的規范。我們同學夏天都愛吃冰棍,冰棍是不是有各種形狀,為什麼會有各種形狀?是做冰棍的盒子不同。沒有盒子冰棍做不做成?不行。這個盒子其實就代表一種規矩。另外,我們都知道,「紅燈停,綠燈行」,這是一種規矩,如果我們不守規矩非要「紅燈行,綠燈停」會有什麼後果?(被車撞)誰受害?(我們自己)而我們做人就要有人的規矩,最基本的就是要做到《弟子規》,才有資格做人,這是我們老祖宗經過很多苦難和人生教訓之後總結出來的經驗,希望我們後代子孫不要再去受苦,大家說我們的老祖宗好不好?(好)我們要不要聽他們的話?(要)就象老師剛才講「紅燈停,綠燈行」的道理一樣,如果我們聽從教誨去學習《弟子規》、認真做到《弟子規》,我們的人生就會順順利利、暢通無阻;如果我們非不聽勸告,不聽教誨,不講規矩,我們的一生會受很多苦,說不定哪天會有被車撞翻的危險。我們同學是願意一輩子順順利利的,還是願意去受很多苦?(當然是順順利利的)那我們要不要認真學習《弟子規》?(要)
檢查作業,評獎(休息5分鍾)
四、教「孝」(30分鍾)
請大家一起背誦「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這句話講述了兩個古代孝子的故事。對於古代的孝子來說,做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叫,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太容易了,他們的孝心和孝行才是真正的感人。
「冬則溫,夏則凊」講的是東漢孝子黃香的故事:東漢時有個人,姓黃名香,字文彊。在他九歲的時候,母親便病故了。雖然黃香只有九歲,但他已深深懂得孝的道理。
黃香每天都非常思念去世的母親,常潸然淚下,鄉里的人看到他思母的情景,都稱贊他是個孝子。失去了母親的黃香,更把全部的孝心都傾注於父親,家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親自動手去做,一心一意服侍父親。
三伏盛夏,酷熱難當。每天只要吃過晚餐,就可以看到鄰居們搬出椅子,坐在屋外乘涼聊天。小孩子這時總是會趁機要求大人們說故事,要不就是追逐著在夜幕下玩耍。但是在這么多人中,卻永遠找不到黃香的影子。原來細心的小黃香,擔心勞累一天的父親因天太熱,睡不好覺,正拿著扇子在床邊扇枕席。左手扇累了,換右手,右手酸了,再換左手。就這樣一下又一下的扇著,一直扇到席子已經暑氣全消,黃香才會去請父親上床睡覺。一夜、兩夜……整整一個夏天都這樣。
過了秋天,隆冬來臨,每到晚上整個屋子就冷得像冰窯一般,要是碰上下雪的日子,就更有得受了。但是孝順的黃香,仍然有辦法讓父親每天晚上睡得舒舒服服。 只要天一黑,黃香就會鑽進父親冰冷的被窩里,用自己的身體,把被子弄得暖烘烘的,然後再請父親去睡,這樣父親就可以免去寒冷之苦了。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黃香的孝行,傳遍了左鄰右舍,傳遍了全縣,也傳遍了全國。
現今科技發達,生活富裕了,我們不需要再像黃香那樣扇席暖床了。但他孝敬父母的精神是永遠值得我們學習的。當夏天夜晚來臨時,小朋友是否想到早早的開冷風讓房間涼爽,父母入睡再及時的關掉冷風,以免著涼;冬天時,是否想到開暖風讓父母感到絲絲暖意。
(有時間的話就講)「晨則省,昏則定」就是早上和晚上都要到父母跟前問安。講的是周文王侍奉父親周太王的故事。周文王平時侍奉父親就做到了「晨昏定省」,在父親生病期間,每日三餐周文王都親自侍侯,父親吃的飯菜他要親自嘗好冷熱味道之後再端給父親,看到父親吃不下東西,他也食不能咽。周文王年老生病,他的兒子周武王更是衣不解帶地侍奉在旁。君王都如此孝敬父母,盡心盡力地侍奉父母,老百姓看到了會怎樣?肯定是起而效仿。所以,周朝以「孝」治天下綿延800年不衰。
如果我們做兒女的為什麼要堅持早上和晚上給父母問安?早上問安的時候,父母看見我們精神飽滿就知道我們晚上睡得好;晚上問安的時候,父母看見我們能料理完自己的事情按時就寢會覺得怎樣?(高興和放心)父母會少很多什麼?(擔心)。
我們小朋友慢慢長大,要學會照顧好自己讓父母少擔心,同時要關心父母,要時時讓父母開心。有婆婆爺爺的,要經常給他們打電話問候,或經常去探望,探望不能只是添麻煩,要心存感恩、報恩之心,要給婆婆爺爺分憂。
五、靜定訓練(30分鍾)
和孩子們一起做兩段靜定練習(老師掌握內容)。
布置作業:1、繼續每天和父母一起讀、背《弟子規》總敘、入則孝部分5遍,了解含義,生活中力行《弟子規》;
2、每天做一件孝順父母(婆婆爺爺)的事,下一節課在課堂上分享。

後四課不知道如何

② 《弟子規》教學

《弟子規》是繼《三字經》之後,儒家思想啟蒙教育的又一重要讀本。《弟子規》告訴孩子們,按照聖人孔子的儒家思想,應該遵守哪些規矩。那麼對於學習了眾多知識與技能的現代年輕人來說,懂得規矩的重要性又在哪裡呢?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
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1}聖人:指儒家創始人孔子。
{2}訓:教導,教誨。
{3}悌:指弟弟服從兄長。
{4}謹:出言慎重,寡言。
{5}信:誠信。
{6}文:文化知識或文獻典籍,泛指一切學問。
《弟子規》是一本只有一千來字的小冊子,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謹、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等思想,都包含在《弟子規》中,它們有明確的行為規范。那麼這些行為規范,對於現代人會有什麼作用呢?《弟子規》為什麼會引起眾多現代人的重視?《弟子規》的作者是誰?成書於哪個年代?其中都有哪些嚴格的規定?又是什麼原因,使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習《弟子規》呢?
從今天開始,讓我們大家一起來學習《弟子規》。首先,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弟子規》到底是一本什麼樣的書。與《百家講壇》講過的《論語》、《莊子》、《老子》相比,《弟子規》是無法算作可以供奉在廟堂之中的經典之作的。哪怕跟《三字經》相比,《弟子規》從歷史悠久的角度也沒得比。《三字經》出現在南宋,至今有七八百年歷史,而《弟子規》什麼時候才出現的呢?是在清朝康熙年間。所以,在動輒上千年歷史的中國古籍當中,《弟子規》連小弟弟都排不上。

正文 第一講 規矩的作用(2)
2010-8-10 8:18:00 1009

《弟子規》的作者李毓秀,字子潛,號采三,生於康熙年間,卒於乾隆年間,生卒年不詳。一般認為這位李夫子是公元1662年出生,公元1722年去世,換句話說,活了六十歲。但是,也有人說,他活了八十三歲。前後相差二十三年,這充分說明當時社會對他就沒有什麼明確的記載。如果是個大人物,史書上不僅會詳細地記載著他的出生年月日,而且還有他的生辰八字。李夫子終其一生,獲得的最高學位是秀才,此後再也沒有高中過,舉人沒考取過,進士更跟他沒關系,更別說什麼狀元、榜眼、探花了,這些都跟他沒關系。
在當時,一個秀才能幹什麼?教書啊!秀才不是舉人,舉人老爺有的時候可以當官,進士也可以當官。唯有秀才只能教書,還教不了什麼好書,也當不了什麼書院的山長,只能開個私塾。
這位李先生為什麼寫得出《弟子規》?那是因為他畢生研究《大學》、《中庸》,雖然李夫子學位不高、學歷不高,但是,有的時候好多科舉不成功的人恰恰學有所成,這位李先生就是一個典型。科舉道路上,他是一個失敗者,但是,在研究《大學》、《中庸》的領域里,他卻頗有建樹,是一個相當了不起的學者。後來,他創辦了一所學校,叫敦復齋,起一個齋號講學。李先生講學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吸引了很多人前來聽課,久而久之,他就被人尊稱為李夫子。所以,我們稱李先生是清朝早期傑出的教育家和學者,這一點是不為過的,這個稱號他也是當得起的。
後來,這位老夫子根據傳統對蒙童的規范方面的要求,並結合自己多年的教書實踐,寫成了一本教育孩子、啟蒙孩子的書,叫《訓蒙文》。訓者,教訓也;蒙者,啟蒙也。
當然,這位老夫子還有好多研究「四書」的作品,而且他在研究《大學》、《中庸》這樣的著作之餘,還堅持寫詩。也許是特別喜歡水仙花的緣故,他曾經寫了上百首歌頌水仙花的詩歌,後來結集為《水仙百詠》。現在,這本書在全國兩個地方藏著,一個是北京大學圖書館,另一個是他的家鄉山西省圖書館。
那麼,在他那麼多的著作裡面,哪部作品流傳最廣呢?不用說,就是《訓蒙文》。
既然李毓秀先生是《弟子規》的作者,又為什麼說在他留下的眾多著作里,流傳最廣的是《訓蒙文》呢?如果說《訓蒙文》和《弟子規》是同一部書,那麼《訓蒙文》是怎樣變成《弟子規》的呢?
現在很少有人知道《訓蒙文》,那麼《訓蒙文》後來怎麼會叫做《弟子規》的呢?

正文 第一講 規矩的作用(3)
2010-8-10 8:18:03 869

那是因為後來有一個學者在《訓蒙文》的基礎上進行了修訂,並把書名改為《弟子規》。從此之後,這本書在一些私塾裡面開始廣泛流行。如此說來,這個人該算是《弟子規》的大功臣了。
有意思的是,大家現在到書店裡買的《弟子規》有幾十種版本,雖然原著都是李毓秀,但修訂者居然有兩個人,一個叫賈有仁,一個叫賈存仁,兩個名字僅一字之差。現在幾乎一半版本說《弟子規》是賈有仁校訂的,還有一半版本說是賈存仁校訂的。孰對孰錯,我想應該是賈存仁,至於這裡面的考據就不用說了,太復雜,應該是賈存仁先生校訂的。
一部並不古老,作者和修訂者又不是鼎鼎大名的《弟子規》,為什麼會產生那麼大的影響呢?這當然是由這本書本身決定的。
《弟子規》是從《論語·學而》篇中的「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句話開始的,講的正是孔夫子的核心思想,四個字:孝、悌、仁、愛。《弟子規》是按照三字一句的押韻形式寫成的,毋庸置疑,這一點肯定是學習《三字經》。《弟子規》全文僅僅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字,對孩子的言語、行動、舉止、待人、接物等方面提出了詳細而明確的要求。《弟子規》的文字淺顯易懂,押韻順口,朴實無華,說理透徹,循循善誘,內容又來自於中國傳統基本的道德、倫理、規范,所以影響非常之大。從清朝中晚期開始,這本書就成為廣泛流傳的兒童讀本和啟蒙讀物,幾乎可以與《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相媲美。
這樣的一部書,正是我們今天迫切需要的,用來教育孩子、使之形成良好行為規范的傳統教材。那麼,對這樣一位先賢,我們怎能不懷抱一種感恩之情,怎能不去好好地誦讀他的作品呢?
《弟子規》是二三百年前,在私塾教育中對孩子們行為規范的一種要求,而現代教育與私塾教育完全不同,社會變了,教育制度變了,孩子們也變了,但是為什麼說,《弟子規》是今天迫切需要的,用來教育孩子的好教材呢?
從哪裡開始講《弟子規》呢?我想講一個故事開始我們對《弟子規》的學習。

③ 急用一套弟子規教學教案

網上搜的(篇幅大,發不下,你可以自己搜一下),不錯.小二班的家長們好!我們從現在開始要教寶寶們學習《弟子規》下面向您介紹一下《弟子規》。
您了解《弟子規》嗎?
概述:
《弟子規》影響之大,讀誦之廣,是學童們的生活規范,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編寫而成,教導學生為人處世的規范,做到與經典同行為友。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以「論語」「學而篇」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為中心。分為五個部分,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范。後來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訓蒙文》,並改名《弟子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俗雲:「教兒初孩,教婦初來」,兒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為主,及其長而不易變;故人之善心、信心,須在幼小時培養;凡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時,即當教以讀誦經典,以培養其根本智慧及定力;更曉以因果報應之理,敦倫盡分之道;若幼小時不教,待其長大,則習性已成,無能為力矣!
《弟子規》的精髓不是多麼的讓我們一般人望塵莫及,而是時時刻刻在我們周圍,時時刻刻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你不按照這個方式做事做人,一定寸步難行。因為這是我們中國人的精神文化,是我們傳統道德觀。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注釋】
(1)呼:呼叫。 (2)應:回應。 (3)勿:不可以。 (4)緩:緩慢。 (5)命:命令、吩咐。
(6)行:行動。 (7)懶:懶惰、不努力。 (8)教:教導、訓誨。 (9)須:必須。
(10)敬聽:恭敬的聆聽。 (11)責:責備。 (12)順承:順從的接受。
【白話解說】
父母有事叫喚時,我們要馬上回答,不可拖延;父母吩咐做事,我們應立刻行動,不可偷懶;父母教導我們做人做事的道理,我們必須恭敬聆聽,牢記在心;父母指責糾正我們的過錯,我們必須順從接受,坦承錯誤,不可頂嘴爭辯,掩飾過錯。
【參考故事】
周拔忤逆父母墮落成驢
周拔是明代浙江省平陽縣人,從小就是個小神童,讀書能過目不忘,七歲就會吟詩作文。到十六歲,他的詩文更是名噪一時,被稱為「平陽才子」。他因為得到大家的稱贊,父母的寵愛,越來越狂妄自大,目中無人。他的父母、兄弟和鄰居經常忍受他暴躁的脾氣。
有一年,周拔要進京趕考,父母為了他的旅費東借西湊,還請裁縫幫他裁製新衣。但不知足的周拔嫌旅費太少,嫌衣服太寬、褲子太長、帽子式樣老舊、鞋子顏色太深。父母的苦心反而招來他滿腹的抱怨,父親忍不住教訓他:「兒啊!你不要嫌這嫌那了,要知道父母為了你這次考試,幫你准備旅費,縫制新衣,已經傷透腦筋,弄得頭發都白了,你還這樣不知滿足,我也想不出辦法了。」周拔沒有被父親的話感動,反而大聲咆哮:「我是天上的文昌星下凡,是一個大貴子,你這個草包一樣的土老兒,有資格當我父親嗎?我才不是你生的,你沒資格做我父親。」他父親被氣得當場暈倒。
當天夜裡,周拔被抓到地府(陰間的官府),閻羅王對他說:「你平時忤逆父母,雖有人的軀殼,卻是畜生心腸,心田裡的畜生種子結果了,你就將失去人身,墮落成畜生。」
周拔辯解:「我對父母只是據理直言,怎麼算忤逆不孝?而且我是絕頂聰明的才子,怎麼可能變成愚蠢的畜生?你的話不能使我信服。」
閻王和善的解釋:「你這輩子聰明,是因為前生有善行。但是你今生任性狂妄、驕慢無禮、暴躁、忤逆等惡行,養成畜生的種子,上輩子的善良種子已被摧毀殆盡。你狂妄到目空一切,你的報應就該墮落為驢,被人遮蓋雙目(注),推磨受鞭。」
周拔聽了覺得很有道理,自知惡報難逃,驚惶而醒。那天就得了急病,開口困難,牙關緊閉,喉嚨發出驢子叫聲,名醫也無法診斷是什麼病,不到兩天,周拔就在驢鳴聲中死了。(取材自清代《暗室燈》)
註:驢子推磨時,如果看到磨上的食物,會使它想吃而停下來,不肯推磨了,所以要罩住驢的雙眼。
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
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業毋變。

【注釋】

(1)凊:寒涼。 (2)省:看望、問候。 (3)昏:黃昏。

(4)定:安定,此指整理床鋪。 (5)必:一定。

(6)返:返回。 (7)面:面見。 (8)居:居住,指日常起居的禮節。

(9)常:固定不變。 (10)業:次序、順序。 (11)毋:通「無」,不要。

【白話解說】

冬天要為父母溫席,夏天要為父母涼席;早晨要向父母問安,晚上要幫父母弄好床被。

外出要稟告父母,回家要面告父母;生活起居要有規律,日常秩序不要任意改變。

【參考故事】

黃香搧枕溫衾
黃香,東漢江夏人。九歲時母親去世,對母親的思念非常深切,鄉人都說他是個孝子。

黃香做事勤快,不怕吃苦,一心一意侍奉父親。夏天炎熱,他用扇子搧涼父親的枕頭、席子。冬天寒冷,他用身體先溫暖父親的被褥。黃香十二歲時,太守劉護聽聞他的孝行而召見他,送他「門下孝子」的匾額(注2),表揚他的難能可貴。

黃香年少時就已熟讀經典,博學能文,他寫的文章聞名京城,大家稱贊他「天下無雙,江夏黃童。」(取材《二十四孝》)
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
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

【注釋】

(1)擅:擅自主張,任性而為。

(2)苟:如果。

(3)子道:為人子之道。道,道理、法則。

(4)虧:虧損、欠缺。

(5)私藏:私自藏起,佔佔為己有。

【白話解說】

事情雖然細小,不可不稟明父母就擅自作主;如果任性而為,有虧做人子女的本分。

物品雖然微小,不可私自藏起;如果佔佔為己有,會使父母親感到羞愧、傷心。

【參考故事】

陶母還魚責子

陶侃,東晉名將,父親早死,幼年家境貧寒,母親湛氏靠織布供他讀書,而且很重視陶侃的品德修養。

陶侃年輕時在江西潯陽縣當縣吏,監管捕魚之事。他派人送給母親一罐腌(注)魚乾,母親將原罐退回,並寫信責備他:「你當縣府官吏,拿官家物品送我,以為我會高興嗎?這是在增添我的憂慮呀!」

之後陶侃所到之處,都以清廉盡責而受人稱贊。後來為征西大將軍,封長沙郡公。

註:腌,用鹽浸泡食物,避免腐壞。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

【注釋】

(1)親:父母親。

(2)好:喜歡。

(3)力:盡力。

(4)具:具備、准備。

(5)惡:討厭。

(6)謹:小心謹慎。

(7)去:去除。

(8)貽:遺留、留給。

(9)憂:擔心憂愁。

(10)羞:羞愧、丟臉。

(11)何難:有何困難?何,為什麼。

(12)憎:討厭。

(13)方:才。

(14)賢:賢良,品德高尚。

【白話解說】

父母所喜歡的事物或行為,子女要盡力為他們做到;父母所討厭的事物或行為,子女要謹慎的為他們排除,小心改正。

子女身體受傷,會帶給父母憂愁;子女品德缺損,會帶給父母羞辱。

父母疼愛我,我孝順父母有什麼困難?父母討厭我,我還是孝順他們,才真的是品德高尚的賢人。

【參考故事】

閔子騫蘆衣順母

閔損,字子騫,春秋(周朝)魯國人,孔子的弟子,德行與顏淵齊名,為二十四孝(注1)之一。

閔子騫幼年喪母,父親再娶,後母生了兩個兒子。子騫對父母非常孝順,但後母很討厭他,用棉絮給兩個親生兒子做棉衣,卻用蘆絮(注2)做子騫的冬衣。寒冬時,父親叫子騫幫他駕車,子騫被凍僵了,老是拿不住韁繩,掉了好幾回,被父親責備,子騫也沒為自己辯解。

後來父親看他凍得臉色發青,用手一摸,發現衣服很單薄,撕開衣服一看,才知道不是棉衣,而後母的兩個兒子穿的都是純棉做的冬衣。父親感到很悲痛,決定休妻。子騫淚如雨下,勸告父親:「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注3)後母聽了深受感動,終於悔改,如慈母般公平的對待三個兒子。閔子騫的孝子之名也因此而傳遍天下。

注1:元朝有名的孝子郭居敬,感嘆再也沒機會孝順去世的父母,就從古書傳記中挑出歷代最具代表的二十四位孝子故事,編成「二十四孝」————虞舜、漢文帝、周朝曾參、周朝閔損、周朝子路、漢朝董永、周朝郯子、後漢江革、後漢陸績、唐朝唐夫人、晉朝吳猛、晉朝王祥、漢朝郭巨、晉朝楊香、宋朝朱壽昌、南齊庚黔婁、周朝老萊子、漢朝蔡順、漢朝黃香、漢朝姜詩、三國(魏)王裒、漢朝丁蘭、三國孟宗、宋朝黃庭堅。

注2:秋天的蘆葦,花穗上包裹種子的絨絮,有點像棉絮,但保暖效果遠不及棉絮。蘆絮隨風飛散,可幫助種子傳播,俗稱蘆花。絮,附在植物種子上的柔白細毛。

注3:母親在的話,兒子我一人受寒就好,母親如果離去,三個兒子都遭風霜啊!單,衣服單薄,挨凍受寒。
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
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

【注釋】

(1)諫:勸告。

(2)更:更改。

(3)怡:溫和愉悅。

(4)吾:我。

(5)色:臉色。

(6)柔:柔和。

(7)不入:不接受。

(8)悅:愉快。

(9)復:又。

(10)號泣:哭泣。號,大哭哀號。泣,低聲 啜泣。

(11)隨:跟隨、伴隨。

(12)撻:打。

(13)怨:埋怨。

【白話解說】

父母親有了過錯,要好好規勸使他們改正,自己要和顏悅色,聲音柔和;父母不聽勸告,要等到他們高興時再規勸,還不行就哭泣哀求,就算被打也毫無怨言。

【參考故事】

秀貞勸母救妹

明朝時,楊秀貞的母親一連生了三個女兒,沒有兒子,生第四個又是女兒,母親氣極了,要把女嬰淹死。當時楊秀貞十三歲,急忙抱起妹妹,向母親下跪哀求:「母親為了要兒子就殺女兒,越得不到兒子啊!如果煩惱以後的嫁妝,就把我的陪嫁給這個妹妹吧!」

祖母罵她不懂事,秀貞又跪著稟告祖母:「祖母天天念佛,現在卻見死不救,念佛有何用呢?」祖母也被感動而明白了,於是留養女嬰。兩年後,秀貞母親果真生了一個兒子。

母親生兒子時,秀貞的父親夢見祖父告訴他:「如果第四個女兒不留下來,這個兒子鐵定不能生的。」因為秀貞當初的跪稟之言,至孝感動上天,才得以延續楊家血脈。
親有疾,葯先嘗;晝夜侍,不離床。
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
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

【注釋】

(1)疾:疾病。

(2)嘗:通「嘗嘗」,用嘴試味道。

(3)晝夜:從早到晚。晝,白天。

(4)侍:侍奉。

(5)悲咽:悲傷哽咽。咽:聲音堵塞。

(6)居處:居住的地方。

(7)絕:阻絕、斷絕。

(8)盡禮:遵守禮節。盡,盡力。

(9)祭:祭拜。

(10)盡誠:心意真誠。

(11)事:侍奉。

【白話解說】

父母生病,子女要先嘗嘗湯葯的冷熱是否適中;日夜服侍,不離開父母床邊。

父母去世,子女守喪三年期間,常懷悲傷感恩之心;生活變得更簡朴,斷絕酒肉享受。

為父母辦喪事要遵照禮儀,祭拜要恭敬虔誠;侍奉去世的父母,如同侍奉父母生前。

【參考故事】

丁蘭刻木事親

漢朝丁蘭,小時候父母就去世了,來不及奉養雙親,但常想念父母辛苦的生養之恩。

丁蘭用木頭雕刻父母的人像,侍奉他們就像父母還活著一樣。日子一久,他的妻子就不太尊敬了,用針刺雕像的手指來戲弄,沒想到雕像手指竟流出血來。木頭雕像看見丁蘭,又眼中流淚。丁蘭問明情況,把妻子休棄了。(取材《二十四孝》)
家長您好:由於《弟子規》第二章「悌」的內容孩子們理解起來有些困難,因此我們跳過第二章,現在開始學習第三章「謹」(內容為培養幼兒學習良好的生活習慣。)

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

【注釋】

(1)朝:早上。

(2)眠:睡覺。

(3)遲:晚的意思。

(4)易至:很快就到。

(5)惜:愛惜。

(6)時:光陰。

(7)盥:洗臉洗手。

(8)兼:同時、一起。

(9)便溺:指上廁所。

(10)輒:每次。

(11)凈手:洗手。

【白話解說】

早上要早起,晚上要利用時間多多學習,可以晚一點再睡;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時光,因為人很快就會變老了。

早晨起來,必須要洗臉、刷牙漱口;每次上完廁所之後,一定要馬上洗手。
我學《弟子規》(2010-09-13 09:05:50)

發布者:本站編輯

中班主題探究活動
我學《弟子規》

設計意圖:
《弟子規》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編寫而成的,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依託近年來我園開展《通過漢字游戲開展幼兒傳統文化教育》這一課題研究,我們嘗試把《弟子規》引入幼兒園,以主題形式開展教學活動,希望通過誦讀、表演、講故事、識字游戲等多種形式,幫助幼兒理解《弟子規》的內容及其所尊崇的行為准則,使幼兒養成懂禮貌、講信用、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友愛兄弟姐妹、平等對待他人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為幼兒成功、幸福的人生奠定基礎。

活動總目標:
1、誦讀《弟子規》的部分內容,理解其意思。
2、培養幼兒的識字興趣,提高捕捉漢字的敏感性,發展早期閱讀能力。
3、發展幼兒的語言智能、人際交往智能、內省智能等多元智能。
4、養成懂禮貌、講信用、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友愛兄弟姐妹、平等對待他人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

系列活動:

活動一:有趣的《弟子規》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弟子規》的來源,嘗試誦讀《弟子規》總序的部分內容。
2、了解句子「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悌 次謹信」的意思,學習為句子配上相應的動作。
活動准備:
1、圖片,《弟子規》一本。
2、字卡「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悌 次謹信」。
活動過程:

④ 弟子規中提倡的實用家庭教育方法是什麼

我想,家庭教育遇到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家長的理念不對。

會有各種各樣的表現。但結果會比較統一,就是跟孩子無法交流。造成代溝的出現。

我感覺,家長也是需要學習的。不是因為是家長說的都正確。主動學習之後,才會發現,不僅在知識方面。

所以,理念不對不怕,主動去學去改變,只有改變了自己,才會有希望改變孩子。

⑤ 「弟子規」的教學方法如何

應該還不錯 網上有一個視頻 說是原來有個男的進了監獄好像 後來讀了弟子規 現在悔悟了很多 人是需要規范自己的行為的 但需要與實際相結合

⑥ 簡述弟子規的教育思想

《弟子規》非常重視對兒童的感恩教育,
第一條「入則孝」的內容就突出說明了這一點。「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父母為子女付出了無私的愛,孩子對雙親的感恩之情是人類的天性,但這種天性若不及時加以引導,感恩的心很快就會泯滅,習慣了父母對自己的疼愛,卻把孝順遺忘腦後,長大後不懂孝道,對他人沒有愛心、不知感恩。所以,從小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使其首先懂得孝敬父母,未來才可能把這種感恩的心推及到身邊所有的人。
「入則孝」闡述的是子女在家中與父母相處時的行為規范,該條目共有六層意思:
第一,及時答應父母呼喚,虛心接受父母教誨。「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父母叫我們,要馬上答應,不能遲緩,對待父母的要求不能拖延,對待父母的教誨和訓誡要恭敬順承。孝首先要培養的是敬,一切人倫之道都是以恭敬之心為基礎的。當孩子對父母時刻懷有感恩之心,就會自然而然地以溫柔恭敬的態度對待父母,在家裡尊重父母的孩子在外才能尊重別人。值得一提的是,順承父母並不等於放棄兒童的主體性,因此這種教育與當代的主體性教育並不矛盾。
第二,悉心照料父母,時時讓父母放心。「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業無變」。子女要體貼用心地侍奉父母,要常常向父母問好、報平安,以免父母憂慮。這些行為雖然都是日常小事,但時時處處都要求子女心懷感恩、心中時刻惦記著父母。當一個人愛護父母成為習慣後,他那種懂得感恩的心態會由此及彼,由己及人,擴散到與每個社會對象的交往過程之中。
第三,不任性而為,不藏私物品。「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再細小的事情也不要擅自做主,而應先徵求父母的意見;再微小的物品也不可以私藏,以免惹父母傷心。子女信任父母也是孝的一種表現,任何事物都應讓父母知情。如果任性而為,因此讓父母擔心,就是不孝的行為。
第四,用心了解父母好惡,無條件滿足父母心願。「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父母喜好的事物要盡力成全,父母厭惡的事物要盡力避免;因為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所以子女要對自己負責,不讓父母擔憂或蒙羞;不論父母對自己的態度如何,都要全心全意地孝敬他們。這正是因為孩子感念父母的養育之恩,這種感恩的情懷並不因為父母對自己的態度改變而改變。
第五,勸說父母應採用委婉的方式。「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孝順並不等於百依百順。人無完人,父母也難免有過錯,當他們犯錯時,應小心勸導改過向善,勸導時要態度誠懇,和顏悅色,如果父母不聽規勸,要耐心等待,一有適當時機,例如父母情緒好轉或是高興的時候,再繼續勸導。這種無微不至的關懷與付出,同樣要以感恩的情懷作為基礎。
第六,父母生病時孩子要精心侍候,父母去世後子女辦喪事要心存哀戚、合乎禮節。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守孝三年,「居處變,酒肉絕」似乎已經不太現實,但是典籍中所蘊藏的精神價值並沒有過時,它強調的是子女應對父母懷有感恩之心,重點並不在於恪守形式。父母不幸去世,每個孝子自然而然地會有感懷之情,想到父母對自己無私的愛,不辭辛苦地把自己培育成人,「子欲養而親不待」,悲傷的感情自然會流露。
中國歷來重視葬禮,《論語·學而》有雲:「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其根本目的是為了教化世人,以此來培養人們的道德品行和反哺報恩的觀念。由此可見,《弟子規》中所蘊含的感恩教育對當今社會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和價值:首先,把父母作為感恩教育的情感服務對象,才最為切實可行。因為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提升孩子的道德品質才更加適合兒童的發展心態。
可以看到,《弟子規》是以子女對父母的感恩為教育內容。孩子對父母的愛,是人類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是最容易被喚醒和激發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如果把孩子對父母的感恩之情進行遷移放大,就會普及到所有社會成員。因此,把父母作為感恩教育的情感服務對象,讓孩子學會感父母之恩、報父母之德,其意義絕不僅僅局限於培養一種家庭美德,更重要的是培養兒童的自尊心、責任感和人格意識。其次,把家庭生活實踐與感恩教育相結合,才最容易獲得成效。因為情感教育更加註重感性體驗而非理性研究,所以必須將感恩教育與生活實踐有機結合,在日常生活中對學生加以教育和誘導,培養兒童感恩的情感,愛的種子才會在孩子幼小的心裡生根發芽,最終開出美麗的感恩之花。

⑦ 《弟子規》里是怎樣教育孩子的

1.句句都是教孩子的,按著做就是了。 2.弟子規不是背會瞭然後用來炫耀的,是指導人如何做人、做事兒的,是要做出來才有用的。 3.父母教孩子弟子規,首先自己就要按照弟子規去做。老師亦然。身教勝於言教。說到做不到,不是真功夫。

閱讀全文

與弟子規的教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泌尿系統常用的影像學檢查方法 瀏覽:626
q10牛奶面膜使用方法 瀏覽:934
測玻璃裂痕用什麼方法 瀏覽:895
正確歌唱發聲方法 瀏覽:309
磁石補鐵最佳方法 瀏覽:393
烤鴿子的腌制方法視頻 瀏覽:346
班主任管理的技巧和方法教資 瀏覽:902
14天不出屋鍛煉方法 瀏覽:860
三極體電路分析方法 瀏覽:945
卵巢早衰怎麼辦調理方法 瀏覽:677
怎麼樣製作燈籠的方法 瀏覽:537
避孕套女孩使用方法 瀏覽:179
除皺紋好方法是什麼 瀏覽:217
灰腳甲炎治療方法 瀏覽:545
問題情景解決方法循環 瀏覽:108
切菜左手後退方法圖片 瀏覽:404
港中華真假煙的快速鑒別方法 瀏覽:941
最簡單的去污垢的方法 瀏覽:438
lamysafari使用方法 瀏覽:815
陽光減肥法的正確方法 瀏覽: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