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狼孩研究方法

狼孩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4-11-19 21:33:04

⑴ 狼孩是不是真的存在過,有什麼科學依據么

既然要詳細資料,那我就復制給你一點資料:

從小被狼攫取並由狼撫育起來的人類幼童。世界上已知由狼哺育的幼童有10多個,其中最著名的是印度發現的兩個。狼孩和其他被野獸撫育的幼童又統稱為野孩。

1920年,在印度加爾各答附近的一個山村裡,人們在打死大狼後,於狼窩里發現了兩個由狼撫育過的女孩,其中大的年約7、8歲,被取名為卡瑪拉;小的約2歲,被取名為阿瑪拉。後來她們被送到一個孤兒院去撫養。阿瑪拉於第2年死去,卡瑪拉一直活到

1929年。孤兒院的主持人J.E.辛格在他所寫的《狼孩和野人》一書中,詳細記載了這兩個狼孩重新被教化為人的經過。

狼孩剛被發現時,生活習性與狼一樣;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覺,晚上出來活動,怕火、光和水;只知道餓了找吃的,吃飽了就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不用手拿,放在地上用牙齒撕開吃);不會講話,每到午夜後像狼似地引頸長嚎。卡瑪拉經過7年的教育,才掌握45個詞,勉強地學幾句話,開始朝人的生活習性邁進。她死時估計已有16歲左右,但其智力只相當3、4歲的孩子。

如果狼孩在出生時不屬於先天缺陷,則這一事例說明:人類的知識與才能是天賦的,直立行走和言語也並非天生的本能。所有這些都是後天社會實踐和勞動的產物。從出生到上小學以前這個年齡階段,對人的身心發展極為重要。因為在這個階段,人腦的發育有不同的年齡特點,言語的發展可能有一個關鍵期(發音系統逐漸形成比較穩定的神經通路,以後要重新改變,非常困難)。錯過這個關鍵期,會給人的心理發展帶來無法挽回的損失。因此長期脫離人類社會環境的幼童,就不會產生人所具有的腦的功能,也不可能產生與語言相聯系的抽象思維和人的意識。成人如果由於某種原因長期離開人類社會後又重新返回時,則不會出現上述情況。這就從正反兩個方面證明了人類社會環境對嬰幼兒身心發展所起的決定性作用。

此外,人們還發現過熊孩、豹孩、猴孩以及綿羊所哺育的小孩。他們也和狼孩一樣,具有撫育過他們的野獸的那些生活習性。20世紀70年代,印度又發現了一個狼孩,人們正在進一步研究,試圖揭開狼孩生活的全部秘密。

那還是在1920年,在印度加爾各答東北的一個名叫米德納波爾的小城,人們常見到有一種「神秘的生物」出沒於附近森林,往往是一到晚上,就有兩個用四肢走路的「像人的怪物」尾隨在三隻大狼後面。後來人們打死了大狼,在狼窩里終於發現這兩個「怪物」,原來是兩個裸體的女孩。其中大的年約七八歲,小的約兩歲。這兩個小女孩被送到米德納波爾的孤兒院去撫養,還給她們取了名字,大的叫卡瑪拉,小的叫阿瑪拉。到了第二年阿瑪拉死了,而卡瑪拉一直活到1929年。這就是曾經轟動一時的「狼孩」一事。

據美國《自然史》雜志1976年4月號刊登的一篇書評說,「狼孩」的發現者、孤兒院的主持人辛格在他所寫的《狼孩和野人》①一書中,詳細地記載了他和妻子一起如何努力把這兩個像狼的女孩轉化為人的經過,書中還附有美國人類學家津格的評論。

①此書於1947年出版,1966年再版。

像印度「狼孩」這種野獸撫育人類幼童的事例絕不止一件。1875年時,著名的瑞典生物學家林耐所著的生物分類著作中,就記載了關於野獸撫育孩子的事例:如1344年在德國黑森發現的被狼哺育長大的小孩;1661年在立陶宛發現的與熊一起長大的小孩;及1672年在伊朗發現的為綿羊所哺育的小孩。據傳我國古籍中也記載過有關「狼孩」的事例。

最近上海《少年報》編輯部知識組的同志,還為本文提供了一個很有趣的資料——據伊拉克《笛子報》1978年第339期報道:

一批醫生和心理學教授正前往肯亞首都內羅畢,去研究一個曾在猴群中生活過的男孩。

這個男孩是四年前蒲隆地的一些村民發現的。發現時,他全身赤裸,身體大部分長著毛,用四肢爬行、跳躍。村民們經過一段緊張的追趕,才把他抓住。他先被送到一家精神病醫院,現在住在肯亞的一家醫院里。

人們給他起了個名字叫「約翰」。已確定他現年八歲,是在森林中與家人失散或是家裡人全部遭難後獨自留下的。猴子們見到他很高興,把他當自己的孩子來撫養,並保護他免受其他動物的傷害。

在被發現後的一段時間內,他學習了兩腳行走,由於回到人類中生活,性情也變得溫順了。但是,他至今還不會說話。起初他只吃香蕉,慢慢地他已習慣吃人們所吃的各種食物。

關於被遺棄在森林裡長大的小孩,其中最有名的,就是1797年法國大革命時代,獵人從森林裡找到了一個17歲的男孩,由於長久隔絕於人類社會之外,找到他時已變成「野獸般的孩子」。這一發現曾引起學術界的廣泛注意,並進行了多方面的科學研究。這個野男孩死於40歲。據說經過長期人為的訓練,他終於被「馴化」了,「失盡了他的動物行為」。1976年出版的《阿威龍的野男孩》一書,介紹了這個野男孩被發現的概況。

至20世紀50年代末,科學上已知有30個小孩是在野地里長大的,其中20個為猛獸所撫育:5個是熊、1個是豹、14個是狼哺育的,其中最著名的即本文開首講的印度「狼孩」。

人們會問:這些「狼孩」回到人類社會後是怎樣生活的?他們和正常的孩子有些什麼不同?

據記載,本文提及的印度「狼孩」剛被發現時用四肢行走,慢走時膝蓋和手著地,快跑時則手掌、腳掌同時著地。她們總是喜歡單獨活動,白天躲藏起來,夜間潛行。怕火和光,也怕水,不讓人們替她們洗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吃時不用手拿,而是放在地上用牙齒撕開吃。每天午夜到清晨三點鍾,她們像狼似地引頸長嚎。她們沒有感情,只知道飢時覓食,飽則休息,很長時間內對別人不主動發生興趣。不過她們很快學會了向辛格的妻子去要食物和水,如同家犬一樣。只是在一年之後,當阿瑪拉死的時候,人們看到卡瑪拉「流了眼淚——兩眼各流出一滴淚」。

據研究,七八歲的卡瑪拉剛被發現時,她只懂得一般6個月嬰兒所懂得的事,花了很大氣力都不能使她很快地適應人類的生活方式,2年後才會直立,6年後才艱難地學會獨立行走,但快跑時還得四肢並用。直到死也未能真正學會講話:4年內只學會6個詞,聽懂幾句簡單的話,7年時才學會45個詞並勉強地學幾句話。在最後的3年中,卡瑪拉終於學會在晚上睡覺,她也怕黑暗了。很不幸,就在她開始朝人的生活習性邁進時,她死去了。辛格估計,卡瑪拉死時已16歲左右,但她的智力只相當於三四歲的孩子!

「狼孩」的事例告訴了我們一些什麼呢?

我們知道,人類學和心理學工作者往往通過對高等類人猿的觀察和實驗,來探索人類語言、智力及許多社會行為和習性的形成過程,而人類兒童與動物共同生活的意外事例,卻提供了少有的機會,通過對這一類特殊情況下的人的觀察和研究,可以得到很有價值的資料。

首先,「狼孩」的事實,證明了人類的知識和才能並非天賦的、生來就有的,而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人不是孤立的,而是高度社會化了的人,脫離了人類的社會環境,脫離了人類的集體生活就形成不了人所固有的特點。而人腦又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它本身不會自動產生意識,它的原材料來自客觀外界,來自人們的社會實踐。所以,這種社會環境倘若從小喪失了,人類特有的習性、他的智力和才能就發展不了,一如「狼孩」剛被發現時那樣:有嘴不會說話,有腦不會思維,人和野獸的區別也混滅了。

這里也應當指出,「狼孩」本身畢竟是人類千世萬代遺傳下來的後輩,因此當「狼孩」回到了人類社會中,必然會逐漸恢復人類特有的習性。印度「狼孩」盡管似乎成了野獸般的生物,但她死時已接近於人了。而辛格夫婦所豢養的那些家狗從沒有學會直立行走,更沒有學會說話。

其次,「狼孩」的事例說明了兒童時期在人類身心發育上的重要性。人的一生中,兒童時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是一個迅速發展的時期。例如僅就腦的重量而言,新生兒平均約390克,9個月的嬰兒腦重560克,2.5歲到3歲的兒童腦重增至900~1011克,7歲兒童約為1280克,而成年人的腦重平均約1400克。這說明在社會環境作用下,兒童的腦獲得了迅速發展。正是在兒童時期,逐步學會了直立和說話,學會用腦思維,為以後智力和才能的發展打下了基礎。「狼孩」由於在動物中長大,錯過了這種社會實踐的機會,這就使她們的智力水平遠遠比不上同年歲的正常兒童。

再次,正如個體發育史是它的種系發展史簡短的重演一樣,人類幼兒智力的成長過程也反映了從猿到人漫長歷程中人的智力的發展歷史。由於缺乏社會實踐活動,「狼孩」未能學會直立,不得不用四肢爬行,使得她們的發言器官——喉頭和聲帶的運用受到阻礙,發不出音節分明的語言。更重要的是,由於脫離人類社會,印度「狼孩」自然不會有產生語言的需要。此外,她們總是四肢爬行,面部朝下,只得從下方攝取印象,不可能使頭腦獲得較其他四腳動物更多的印象,這一切根本地阻滯了她們智力的發展。「狼孩」的事例從反面深刻地反映了,人類起源過程中如果沒有直立行走和語言的形成,人類祖先就不可能實現由猿到人的轉變,而直立行走和語言的形成卻又離不開最基本的實踐活動——勞動。所以狼孩給人們以深刻的啟示:沒有勞動,也就沒有可能實現從猿到人的轉變!

◆ 發展心理學

* 心理發展研究與理論:遺傳、環境與心理發展,成熟、學習與心理發展,心理發展的動力,教育與發展,認知發展階段論,發生認識論,表象模式發展理論,人格發展階段論,道德發展階段論,復演學說,兒童學,游戲,模仿,印刻,關鍵期,自我中心主義,早期經驗,親子關系等。

* 個體發展階段:胎兒期,新生兒期,嬰兒期,幼兒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等。

* 兒童心理學:

** 動作發展:吸吮反射,覓食反射,抓捏反射,巴賓斯基反射等。

** 認知發展:注意發展,感知覺發展,記憶發展,智力發展,語言發展,思維發展等。

** 個性發展 ** 獨生兒童 ** 超常兒童 ** 低常兒童 ** 問題兒童 ** 缺陷兒童 ** 狼孩

* 少年心理學 * 青年心理學 * 成年心理學 * 老年心理學 * 畢生發展心理學

⑵ 狼孩最新發現


發現狼孩、熊孩、豹孩、猴孩以及綿羊所哺育的小孩的故事,展示了人類與野生動物之間復雜的關系。這些被遺棄在森林裡的小孩,在與野獸一同生活後,不僅學會了模仿動物的習性,還展現出了與之相關的生存技能和適應能力。本文將詳細介紹其中的一個經典案例——印度的狼孩,以及近期在俄羅斯發現的「狼孩」,並探討這類現象背後的原因和可能的影響。



20世紀70年代,印度發現了一個狼孩,他的生活習性和行為方式與狼相似,對人類社會充滿威脅。這類被野生動物撫養長大的小孩,被稱為「狼孩」,他們的存在引發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此類現象並非孤立,歷史上還有許多與之相似的案例,包括被熊、豹、猴以及綿羊撫養的小孩。這些小孩不僅具有撫育它們的野獸的生活習性,還展示了在野外生存的能力。



比如,1797年法國大革命時代,獵人在森林中發現了一個17歲的「野男孩」。這個小孩因長期與社會隔絕,已變得與野獸相似。經過長時間的科學研究,人們試圖理解這種現象背後的原因,並探討如何幫助這些小孩重新融入社會。這類「野男孩」的發現,不僅引起了學術界的興趣,還促使人們深入研究人類與野生動物之間的關系。



2007年,俄羅斯警方在山區發現了一名「狼孩」,他的手腳像狼爪,常嗥叫,展現出與狼相似的生活習性和行為。此類小孩在野外生存多年,具有獨特的生存技能。然而,他們也面臨著與社會隔絕的挑戰,以及可能成為病毒和傳染病傳播源的風險。



在這類現象中,一個關鍵問題是,這些被野生動物撫養長大的小孩在離開野獸的環境後,如何重新適應人類社會。盡管經過長期的人為訓練,他們可能在某種程度上被「馴化」,但仍面臨著語言、文化和社會技能的挑戰。這類「狼孩」、「野男孩」以及其他類似案例,不僅引發了關於人類與野生動物關系的討論,還提醒我們關注被遺棄在自然中的小孩的生存狀況,以及如何提供適當的援助和保護。



此外,這類案例還涉及倫理和道德問題。如何在尊重野生動物的自然狀態與保護人類社會的利益之間尋求平衡,成為了一個重要議題。因此,對於此類現象的探討,不僅限於科學領域,還涵蓋了倫理、社會學和心理學等多個學科,以及對人類與自然環境之間關系的深刻思考。



綜上所述,被野生動物撫養長大的小孩,如狼孩、熊孩等,是人類與野生動物之間復雜關系的體現。這些案例不僅展示了人類在自然環境中的適應能力,還引發了對社會援助、保護和倫理問題的思考。通過深入研究和探討,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這些現象,為這些小孩提供適當的幫助,並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2)狼孩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狼孩是從小被狼攫取並由狼撫育起來的人類幼童。世界上已知由狼哺育的幼童有10多個,其中最著名的是印度發現的兩個。狼孩和其他被野獸撫育的幼童又統稱為野孩。

閱讀全文

與狼孩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載入第三方庫有幾種方法 瀏覽:261
獨家瘦食用方法 瀏覽:308
egt面膜使用方法 瀏覽:423
買家心理研究方法 瀏覽:446
油罐車流量計算方法 瀏覽:162
維修電器方法有哪些 瀏覽:559
如何不帶鉤調平水的正確方法視頻 瀏覽:921
分離菌體跟蛋白質常用的方法 瀏覽:446
最簡單的鍛煉彈跳的方法 瀏覽:970
雜訊分貝儀使用方法 瀏覽:678
墨斗變臭了用什麼方法除掉臭味 瀏覽:119
水質快速檢測方法及其作用原理簡答題 瀏覽:978
水泥混凝土路面幾種常用修復方法 瀏覽:207
手機電池限流方法 瀏覽:502
鹵鴨腳的方法及步驟 瀏覽:758
安卓怎麼隱藏照片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77
期權交易計算方法 瀏覽:268
如何提升成人視力最有效的方法 瀏覽:237
聯軸器找正方法與步驟 瀏覽:30
四個和弦連接方法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