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班如何提高課堂互動的有效性教研
一、構建和諧課堂,創設互動氛圍。
有效互動的基礎是人人參與、平等合作,只有在民主和諧、寬松良好的環境下,學生才會敞開心靈、解放個性,才會心情舒暢地進行互動學習。
1、尊重每位學生。在課堂上,教師要轉變角色,尊重每位學生,師生之間平等對話,與學生一起分享,共同學習。只有這樣,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才能達到情感的溝通、心靈的交流和思維的碰撞。教學中,教師要注重運用委婉的語氣、溫和的語言,如「你還有什麼問題嗎?」「你還想說什麼呢?」「沒關系,坐下來再想一想。」等等。讓學生感受到民主與平等,從而樹立對話的信心。
2、多鼓勵少批評。有些同學平時膽小怯懦,教師要多鼓勵少批評。表揚那些敢於大膽發言、願意發表不同意見的同學。要讓每個學生敢於暴露自己的想法,大膽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從而促進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產生更廣泛、更深刻的互動。比如,在語文教學中,有些問題可以先讓學生去思考,師生再共同商量解決。對表現好的學生應及時表揚,如:「xx同學,說得真不錯!」「 xx同學,說得真精彩!」「xx同學,今天表現得真棒!」等等。對學習水平中下的學生,先從比較容易的問題開始;對說錯的同學,教師要巧妙引導,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二、尋求互動支點,開展有效互動。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因此,課堂上,應努力尋求互動支點,積極開展有效互動,使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
1、精心設計問題,擴大互動空間。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文圖優美、內含豐富的好文章。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精心設計一些帶有思辯性和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能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與探究,從而擴大互動的空間。比如,《秋姑娘的信》拓展部分,教師提出:「小朋友,秋姑娘還會給誰寫信呢?會寫些什麼呢?」同學們大膽猜測,紛紛發言。
2、展示搜集信息,豐富互動內容。
《語文課程標准》在總目標中指出:「學生應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課前,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通過上網、到圖書館等方法查找收集各種資料,上課時帶到課堂上來進行展示、交流,從而使課堂上的互動內容更加豐富。如,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一課前,我讓學生通過查閱圖書、上網等方式查找有關礦產資源及其形成的資料,並調查本地區環境污染情況。上課時,學生帶來了有關文字介紹、圖片、實物等,在課堂中大家相互介紹交流,課堂氣氛相當活躍。老師也通過各種途徑搜集資料,並製作成課件進行播放,將課文中的抽象知識轉化為感性材料。在生動、多樣的教學環境中,學生的思路打開了,交流的話題也增多了,情感體驗也豐富起來。展示交流,不但使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掌握了知識,而且還提高了環保意識。
3、捕捉課堂資源,適時調整互動。
課堂上,學生發表的見解、提出的問題,或者錯誤的回答,或者一個相互矛盾的看法,這些都是動態生成的教學資源。教師要有敏銳的眼光,善於捕捉一些稍縱即逝的有價值的信息, 調整互動內容。這些資源有的可以引發一場激烈的討論,讓學生的思維不斷碰撞,使課堂在互動中煥發出奪目的光彩。如教學《草船借箭》第二課時,老師讓學生用一個詞來形容諸葛亮時,其中一個學生在交流時說:「鍺葛亮是一個『老謀深算』的人。」這引起了學生的爭論:
「我反對你的看法,不能用這個詞。」
「我也反對,『老謀深算』是用來形容狡猾的人。」
「我認為可以用『老謀深算』,因為『老謀深算』這個詞就是形容很有計謀的人。」
「我不同意,『老謀深算』是個貶義詞。 因為諸葛亮為了顧全大局,才立下軍令狀的,而且三天就完成了這個艱巨的任務,只能說明諸葛亮才智過人。」
課堂上,同學們自信地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是學生充滿靈性的火花。教師能夠適時調整,抓住「老謀深算」這個詞,讓學生在爭辯中,不但明白了詞的感情色彩,而且進一步理解了課文。
三、培養交流技巧,提高互動實效。
互動離不開交流,要實現課堂上有效互動,還必須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交流技巧。學生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才能提高互動的有效性。
首先,引導學生學會認真傾聽,這種習慣要從低年級開始培養,要求學生做到老師講課時要心聽講,認真傾聽老師的提問和同學的發言。可通過對學生進行復述或轉述訓練來培養學生的注意力。其次,引導學生學會清楚表達,做到說話要明白,聲音要響亮,表達要生動,可通過口語交際活動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從言之有物到言之有序,從言之有序到言之有理,從言之有理到言之有禮。再次,要引導學生學會思考,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反思,找出自己與別人的差距;引導學生學會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小組內敢於暢所欲言。
此外,教師還可以使用合理有效、靈活多變的互動教學策略來調節課堂,讓師生、生生在互動中把學習引向深入,使彼此在動態的教學過程中得到發展。
總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影響、共同成長的過程。教師要深刻領會課標精神,努力建立和諧課堂,積極尋求互動支點,培養學生交流技巧,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使知識在互動的課堂中生成、深化,讓學生的思維在互動中激活,從而實現課堂教學師生、生生之間的有效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