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格式塔心理學的概念是什麼
格式塔心理學(GestaltPsychology),又叫完形心理學,是西方現代心理學的主要學派之一,誕生於德國,後來在美國得到進一步發展。該學派既反對美國構造主義心理學的元素主義,也反對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刺激———反應公式,主張研究直接經驗(即意識)和行為,強調經驗和行為的整體性,認為整體不等於並且大於部分之和,主張以整體的動力結構觀來研究心理現象。
格式塔心理學對認知心理學的影響很明顯。它以知覺和高級心理過程的研究著稱,強調格式塔的組織、結構等原則,反對行為主義心理學把人看成是被動的刺激反應器。這些觀點對認知心理學有重大影響,如認知心理學把知覺定義為對感覺信息的組織和解釋,強調信息加工的主動性等。
格式塔心理學認為心理學研究的對象有兩個:一個是直接經驗,另一個是行為。
直接經驗:格式塔心理學家認為心理學應該研究意識,但為了和構造主義心理學有所區別,於是就用「直接經驗」來表述。所謂直接經驗,就是主體當時感受到或體驗到的一切,即主體在對現象的認識過程中所把握到的經驗。這種經驗是一個有意義的整體,它和外界的直接客觀刺激並不完全一致。格式塔心理學認為,直接經驗是一切科學研究的基本材料。
行為:格式塔心理學把行為分為顯明行為和細微行為,前者指個體在自身行為環境中的活動,後者指有機體內部的活動。格式塔心理學研究的是顯明行為。
格式塔心理學的研究方法有整體觀察法與實驗現象學方法。
整體觀察法把直接經驗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這種直接經驗是一種自然現象,只能通過觀察來發現,因此格式塔心理學強調運用自然觀察法。但由於直接經驗中也包括一種類似於意識的東西,而對這一部分的研究必須依賴於主體的內省,但是內省不能用作分析,只能用來觀察。不管是觀察還是內省,格式塔心理學要求都必須從整體上去把握。
實驗現象學方法以直接經驗(有時也稱現象經驗)和顯明行為作為研究對象,因此該流派在具體研究中除了使用整體觀察法,還運用實驗法。格式塔心理學所運用的實驗法主要是實驗現象學方法。
格式塔心理學的主要理論觀點是:同型論、完形組織法則、學習理論、心理發展、人格理論等。
1.同型論同型論(或同機論)(Isomorphism)指一切經驗現象中共同存在的「完形」
特性,在物理、生理與心理現象之間具有對應的關系,所以三者是同型的。這是格式塔心理學家提出的一種關於心物和心身關系的理論。格式塔心理學家認為,心理現象是完整的格式塔,是完形,不能被人為地區分為元素;自然而然地經驗到的現象都自成一個完形,完形是一個通體相關的有組織的結構,並且本身含有意義,可以不受以前經驗的影響。格式塔心理學家認為,物理現象和生理現象也有完形的性質。正因為心理現象、物理現象和生理現象都具有同樣的完形性質,因而它們是同型的。格式塔心理學家認為,不論是人的空間知覺還是時間知覺,都是和大腦皮層內的同樣過程相對等的。這種解決心物關系和心身關系的理論就是同型論。
2.完形組織法則完形組織法則(GestaltLawsoforganization)是格式塔學派提出的一系列有實驗佐證的知覺組織法則,它闡明知覺主體是按什麼樣的形式把經驗材料組織成有意義的整體。在格式塔心理學家看來,真實的自然知覺經驗,正是組織的動力整體,感覺元素的拼合體則是人為的堆砌。因為整體不是部分的簡單總和或相加,整體不是由部分決定的,而整體的各個部分則是由這個整體的內部結構和性質所決定的,所以完形組織法則意味著人們在知覺時總會按照一定的形式把經驗材料組織成有意義的整體。
格式塔心理學家認為,主要有五種完形法則:圖形—背景法則、接近法則、相似法則、閉合法則和連續法則。這些法則既適用於空間也適用於時間,既適用於知覺也適用於其他心理現象。其中許多法則不僅適用於人類,也適用於動物。
在格式塔心理學家看來,完形趨向就是趨向於良好、完善,或完形是組織完形的一條總的法則,其他法則則是這一總的法則的不同表現形式。
3.學習理論學習理論是以組織完形法則為基礎的學習論,是格式塔心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由頓悟學習、學習遷移和創造性思維構成。
(1)頓悟學習是格式塔心理學家所描述的一種學習模式。所謂頓悟學習,就是通過重新組織知覺環境並突然領悟其中的關系而發生的學習。也就是說,學習和解決問題主要不是經驗和嘗試錯誤的作用,而在於頓悟。
(2)學習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也就是將學得的經驗有變化地運用於另一情境。對於產生學習遷移的原因,桑代克認為是兩種學習材料中的共同成分作用於共同的神經通路的結果,而格式塔心理學家則認為是由於相似的功能所致,也就是由於對整個情境中各部分的關系或目的與手段之間的關系的領悟。例如,在籠中沒有竹竿時,猩猩也能用鐵絲和稻草代替竹竿取香蕉,這就是相似功能的遷移。
(3)創造性思維是格式塔心理學頗有貢獻的一個領域。韋特海默認為創造性思維就是打破舊的完形而形成新的完形。在他看來,對情境、目的和解決問題的途徑等各方面相互關系的新的理解是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根本要素,而過去的經驗也只有在一個有組織的知識整體中才能獲得意義並得到有效的使用。因此,創造性思維都是遵循著舊的完形被打破,新的完形被構建的基本過程進行的。
4.心理發展心理發展是格式塔心理學家把完形理論應用到發展心理學研究中。行為主義用聯結的觀點解釋學習,而格式塔心理學則用知覺場的改變來解釋學習。他們認為,意義的改變就是心理的改變或發展,這是用刺激—反應的聯結公式無法解釋的。他們認為,行為是由相互作用的力組成的動力模式支配的。個人操作的場是內部和外部的力積極活動的心理物理場。這種操作的場既可以在物理場的基礎上從局部或分子的觀點進行研究,也可以在涵蓋經驗和行為各方面的整體或大分子水平上進行研究。格式塔心理學家認為,分子行為應由物理學家和生理學家來研究,而整體行為則適合心理學家來研究。
5.人格理論關於人格理論,格式塔心理學派把人格看作一個動態的整體,行為場有兩極,即自我(人格)和環境。當一個人的目標(即動機和需要)一經達成,緊張就會消失。場內的力處於不平衡狀態時就會產生緊張。這種緊張可以在自我和環境之間形成,從而加強極性,破壞兩極的平衡,造成個人自我與環境之間的差異,使自我處於更加清醒的知覺狀態;它也可以在自我內部或在環境中形成,然後再導致不平衡。
在方法上,格式塔心理學主張研究直接的生活經驗,主張把直接的生活經驗材料與實驗資料結合起來,如重視觀察者對自己知覺內容的直接描述,並把這個方法稱為現象學方法。這種觀點既不同於馮特和鐵欽納只承認經過嚴格訓練的被試的內省,也不同於行為主義只重視實驗室實驗的做法,卻與認知心理學的基本觀點相一致。
❷ 格式塔心理學研究方法
格式塔心理學在研究對象方面與構造主義和行為主義有諸多共同點,它認為心理學是「意識的科學、心的科學、行為的科學」,研究對象主要涉及直接經驗和行為。格式塔心理學家關注於意識作為研究對象的同時,強調避免使用「意識」一詞,而用「直接經驗」代之。行為同樣是其研究重點,考夫卡指出,心理學雖可成為意識或心靈的科學,但將以行為為研究的中心點,因為從行為出發更容易找到意識和心靈的地位。
在研究方法上,格式塔心理學家既不反對構造主義所強調的內省法,也不反對行為主義所依靠的客觀觀察法,認為這兩種方法都是心理學的基本研究方法。他們對研究方法進行了改進和修正,重視知覺結構原則。韋特墨和苛勒通過大量的實驗,提出了諸多組織原則,描述了我們如何組織某些刺激,以及如何以一定的方式構造或解釋視野中的某些刺激變數。
似動現象是格式塔心理學的基礎之一,它涉及兩個相距不遠、相繼出現的視覺刺激物,呈現的時間間隔在1/10秒到1/30秒之間,我們看到的不是兩個物體,而是一個物體在移動。這種現象的組成部分是一些獨立的燈在一開一關,但組成一個整體後,給人造成這些燈在動的印象。這種現象強調了整體性,是形成格式塔心理學的關鍵。
格式塔心理學家在整體與部分的關繫上注重整體性,這並不意味著不承認分離性。他們特別感興趣的一個研究課題是從背景中分離出一種明顯的實體。他們用「圖形與背景」這個概念來表述,認為一個人的知覺場始終被分成圖形與背景兩部分。「圖形」是一個格式塔,是突出的實體,是我們知覺到的事物;「背景」則是尚未分化的、襯托圖形的東西。這種圖形-背景交替的現象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不僅在知覺中起作用,而且在學習和思維中也起作用。
為了理解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格式塔心理學家進行了多個實驗。例如,頓悟實驗展示了動物在面對問題時,能夠突然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克服困難,解決問題。這些實驗強調了部分與整體之間關系的重要性,表明了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理解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
格式塔心理學是西方現代心理學的主要流派之一,根據其原意也稱為完形心理學,完形即整體的意思,格式塔是德文「整體」的譯音。「格式塔」(Gestalt)一詞具有兩種涵義。一種涵義是指形狀或形式,亦即物體的性質,例如,用「有角的」或「對稱的」這樣一些術語來表示物體的一般性質,以示三角形(在幾何圖形中)或時間序列(在曲調中)的一些特性。在這個意義上說,格式塔意即「形式」。另一種涵義是指一個具體的實體和它具有一種特殊形狀或形式的特徵。
❸ 西心史中,構造主義,機能主義,行為主義,格式塔心理學分別的研究對象、方法是什麼
1、格式塔:格式塔派認為,人的心理意識活動都是先驗的「完形」,即「具有內在規律的完整的歷程」,是先於人的經驗而存在的,是人的經驗的先決條件。人所知覺的外界事物和運動都是完形的作用。人和動物的智慧行為是一種新完形的突然出現,叫做「頓悟」。
2、構造主義:這個學派受英國經驗主義和德國實驗生理學的影響,認為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意識經驗,主張心理學應該採用實驗內省法分析意識的內容或構造,並找出意識的組成部分以及它們如何連結成各種復雜心理過程的規律。
3、行為主義:一反傳統心理學,而主張對人的行為進行研究的觀點,主張心理學不應只是研究人腦中的那種無形的像"鬼火"一樣不可捉摸的東西--意識,而應去研究那種從人的意識中折射出來的看得見,摸得著的客觀東西,即人的行為。
4、機能主義:堅持以心理活動或心理機能為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反對馮特的內容心理學,大多屬哲學思辨,缺乏實驗根據,被視為機能主義的興起。
相關信息:
構造主義一詞是鐵欽納在美國和威廉.詹姆斯的機能主義論戰時採用的概括。
1884年,詹姆斯為《心靈》雜志撰寫一篇文章,題為《論內省心理學的某些忽略》。在文章的附註中,提到「心理構造」一詞,原話是:「純粹的紅色或黃色的感覺元素,及其他心理構造的元素沒有存在的根據,因為它們都不是心理的事實」。
並於1898年發表《構造心理學的基本原理》一文,闡述了構造心理學的基本立場和主張,正式提出「構造心理學」一詞以與機能心理學相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