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資本論第一篇研究方法

資本論第一篇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4-11-11 00:29:02

❶ 《資本論》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資本論》是一部博大精深的皇皇巨著,它所研究的主要是什麼呢?用馬克思在此書初版序言中的話來說,「我要在該書研究的,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及和它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又說:「該書的最終目的就是揭示現代社會的經濟運動規律。」這就是說,《資本論》研究的對象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方式——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統一。其目的則是要闡明資本主義社會產生、發展和必然滅亡的客觀規律。

《資本論》第一卷最初的德文第一版(1874年出版)共分6章:①商品和貨幣;②貨幣轉化為資本;③絕對剩餘價值生產;④相對剩餘價值生產;⑤絕對剩餘價值和相對剩餘價值的進一步研究;⑥資本的積累過程。1873年經馬克思修訂後出版的德文第二版,調整了原先的篇章結構,把章改為篇,把工資問題從第五章中劃分出來獨立成篇,總共為7篇;把原先的節改為章,共25章。此外,現行的第一卷還收有馬克思和恩格斯在不同時期寫的7篇序言和跋,論述了政治經濟學的對象、階級性和方法等問題,也是極其重要的馬克思主義科學文獻。

《資本論》第一卷的研究對象是資本的生產過程,中心則是闡明剩餘價值的生產過程。其中的7篇可分為3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篇,闡述商品貨幣理論,分析商品和貨幣的屬性和本質,闡明勞動價值理論的各個基本原理。這一篇可以說是研究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緒論」或者「引言」。它所闡述的價值理論則是後來分析資本和剩餘價值理論的基礎。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篇至第六篇,闡述剩餘價值生產理論,分析了剩餘價值生產過程,揭示了資本的本質,剩餘價值的起源,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因為有關資本本質和剩餘價值起源的理論是馬克思經濟理論的基石,所以這一部分可以說是《資本論》中具有決定意義的篇章。第三部分為第七篇,闡述資本積累理論,分析資本如何從剩餘價值產生,揭示資本積累的本質,資本主義積累的一般規律,指出資本主義積累的歷史趨勢。這一部分從分析資本積累的過程得出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結論,可以看作整個第一卷的總結。

《資本論》第二卷共有3篇。第一篇題為《資本形態變化及其循環》,研究了資本循環過程經歷的階段,資本在其循環過程中不同階段所採取的形式,以及資本的各種形式在運動中從出發點又回到原出發點所形成的循環形式。第二篇為《資本周轉》,研究了資本由流通過程得到的兩種新形式——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考察了資本的流通速度及其對剩餘價值產生的影響。第三篇為《社會總資本的再生產和流通》,研究了社會資本再生產的實現條件。前兩篇論述個別資本流通的形式和條件,後一篇則論述社會資本流通的形式和條件。

《資本論》第二卷是在第一卷研究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了資本的流通過程。這個過程是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繼續和補充。同時又是第三卷研究資本主義生產總過程的引言。所以,恩格斯在第二卷序言中說:「對第二卷的卓越的研究,以及這種研究在至今幾乎還沒有人進入的領域內所取得的嶄新成果,僅僅是第三卷的內容的引言。」可見,第二卷又是第一卷到第三卷必經的中間環節。

第三卷題為《資本主義生產的總過程》,全卷分為7篇。第一、二、三篇闡述的是平均利潤和生產價值的理論。第四篇闡述了商業資本和商業利潤的理論。第五篇闡述了生息資本和利息的理論。第六篇闡述了土地所有制和地租的理論。第七篇闡明了分配關系和生產關系的關系,進一步揭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對抗性質和歷史暫時性質,指出解決這個對抗性的社會生產方式的道路。恩格斯在第三卷的序言中說過,第三卷是馬克思的這一主要著作的「理論部分的終結」,闡明了「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基礎上的社會再生產過程的研究的最終結論」。它揭示和說明了資本運動過程作為整體考察時所產生的各種具體形式,闡明了剩餘價值的分配規律。

❷ 政治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怎麼樣的

  1. 政治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是歷史唯物主義發生學。其統一了唯物辯證法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


  2. 例如《資本論》,第一卷採用了「歷史發生學的研究方法」;第二卷採用了「系統發生學的研究方法」;第三卷採用了「現象發生學的研究方法」;第四卷採用了「認識發生學的研究方法」。


  3. 首先是母子生長路徑的確立,其次是復雜性的系統關系,再次是現象生活,再次是語言生產。這個批判的歷史實踐過程。所以是「歷史實踐的批判方法」。


以上回答來自資料:網路詞條——政治經濟學方法論


總之,馬克思主義研究者不可避免地面臨任務:承擔創造性理解馬克思的作品,促使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與時俱進。這個歷史任務所以要求我們不僅需要正確理解和把握《資本論》的科學內涵,更為重要的是,也需要明確其「保衛的工作內涵」——馬克思經濟學理論的中國化、在繼承和創新意義上的具體發展道路和實現方法手段的選擇以及尋求中國經濟學原創的理論和思想。歷史既然已經將其過程「總體」呈現了出來,那麼,我們應當更多地使用歷史性質的方法來剖析歷史過程。



參考文獻:


《導言》的革命:事的科學和研究對象的確立——兼析"科學抽象法"的反思問題,《江漢論壇》2015年9期


2.《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邏輯解析——文本問題、「科學抽象法」的反思及其他,《當代經濟研究》,2015年7期


3.《保衛資本論——經濟形態社會理論大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

❸ 資本論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怎樣理解《資本論》的抽想法

  1. 發生學!發生學研究方法是《資本論》乃至整個經濟學的根本研究方法。

  2. 《資本的生產過程》研究方法:歷史發生學(道,歷史生產→再生產過程)。

  3. 《資本的流通過程》研究方法:系統發生學(德,再生產→流通過程)

  4. 《資本主義生產的總過程》研究方法:現象發生學(道和德的生活形式,流通→生活過程)

  5. 《剩餘價值理論》研究方法:認識發生學(道和德的認識形式,生活→認識過程)。

  6. 善讀善用《資本論》,同時,也要善於進行中華轉化;注意從中發掘中國元素,以開放的態度統一中華歷史和世界歷史,創造新的工作境界和新的理解境界——「國學馬克思主義」。一句話,沒有民族內涵和工作體式作為支撐,任何門類或流派的經濟學都將不可避免地淪為理論空殼,免除不了成為一堆邏輯的空殼。這是現代語境中「創建中國政治經濟學」的一個必然要求。嚴格意義看,《資本論》是「12部史」:轉化史I、轉化史II、資本生產史;運動史I、運動史II、資本流通史;生活史I、生活史II、資本積累史;范疇史I、范疇史II、資本批判史。表明馬克思的航程乃是「歷史」到「邏輯」,再到「歷史」。它的內在的方法、邏輯和工作話語是「歷史唯物主義發生學」,這是中華條件下馬克思所說的「我的辯證方法」之工作語境。


——科學抽象法對應在「認識發生學」的層次,是認識批判方法。



參考文獻:

我為什麼與如何寫《保衛〈資本論〉》【許光偉】
《政治經濟學報》2015年第4卷P214-230


許光偉:《<資本論>的邏輯究竟怎樣練成?——兼談如何寫<保衛資本論>》,

《經濟理論與政策研究》第8輯,經濟科學出版社 2015年。P16-P36

閱讀全文

與資本論第一篇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企業所得稅及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 瀏覽:51
認證方法最常用 瀏覽:635
電火鍋點焊機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782
廠房防水用什麼方法補漏 瀏覽:915
學習經典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864
兒童食用油的使用方法 瀏覽:190
腸胃炎緊急治療方法 瀏覽:111
反向跳步訓練方法 瀏覽:776
手痛怎麼辦快速緩解方法在學校 瀏覽:379
coreana面膜使用方法 瀏覽:729
殺鴿子正確方法流程 瀏覽:967
水產魚葯銷售的技巧和方法 瀏覽:850
噴霧器不銹鋼管與銅管的連接方法 瀏覽:340
強迫症最佳活動方法 瀏覽:894
盆栽玫瑰花無泥根怎麼移植方法 瀏覽:305
電視換成電腦的方法 瀏覽:824
動手能力的教學方法 瀏覽:812
喝咖啡正確方法 瀏覽:254
治療流感的方法 瀏覽:995
快速保證無水無油的方法 瀏覽: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