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初一上冊歷史教學方法視頻動漫

初一上冊歷史教學方法視頻動漫

發布時間:2024-11-08 10:30:29

1. 七年級上冊歷史課件(5篇)

【 #課件# 導語】課件製作本身就是作者綜合素養的一種體現,它顯現出製作者對教育、教學、教材改革方向的把握,對課堂教學的理解,對現代教育技術的領悟。因此教師在設計課件時一定要吃透教學內容,設計出符合教學的方案用於課件。下面是 整理分享的七年級上冊歷史課件,歡迎閱讀與借鑒,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1.七年級上冊歷史課件

[知識與能力]

以教材中課文出現的基本人物、事件、時間和提示中對學生應掌握知識的要求。

[過程與方法]

1、以多種角度來訓練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方法的初步運用能力;

2、將閱讀、聽講、識記三方面材料綜合起來的思維能力及獨創、靈敏是思維品質的培養;

3、口頭表達能力的鍛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批判地繼承秦始皇的道德、精神;

2、了解國家興衰、個人成就、個人成敗的原因。

[要求]

1、開動腦筋,解放思想,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

2、觀點鮮明,論據充分,史論結合,有理有據;

3、不同觀點的交鋒要以理服人,要講究辯論的技巧。

[課時]

1課時

[課型]

活動課

[方式與方法]以討論為中心的綜合啟發式教學

[授課過程]活動:成語故事表演

【找一找】

1.從課文或參考書中找出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故事,列出目錄。

2.選出你們最喜歡的一則成語故事。

【演一演】

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工。

(1)寫故事稿。

(2)飾演故事中A、B、C……角。

(3)盡量想辦法准備一些輔助性的道具(注意春秋戰國時期人們的生活習俗、服裝等,請參考課文插圖)。

2.各小組代表在全班擂台賽上演講各自准備的成語故事。

【議一議】

1.談談你參與活動的感想。

2.從你飾演的人物的立場、角度談談對所演講的歷史故事的看法。

3.這則故事變為成語,流傳至今,對我們有什麼啟示呢?

【評一評】

各組最精彩的地方有哪些?(以鼓勵為主,讓所有的學生嘗試成功的喜悅)

2.七年級上冊歷史課件

●教學設計思路

本課主要是通過傳說故事導入,以引起學生的興趣,不斷地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對照課本知識獨立解決問題。並通過收集的文本和圖片資料,引導學生在頭腦中勾勒出北京人、山頂洞人的生活情景。並會進行對比。自始自終圍繞「會不會製造工具是動物和人類的區別」,「勞動創造人」展開。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了解和掌握有關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的歷史基礎知識。

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像力以及獨立思考和進行比較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中國是人類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北京人古人類遺址是的世界文化遺產,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培養珍視人類文化遺產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北京人、山頂洞人。

教學難點

本課的難點是所講內容距今久遠,只有依據考古發掘成果進行科學推斷並結合必要的、合理的想像,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課的基本內容。

教學方法

識圖分析法、討論歸納法、聯系對比法、閱讀講解法。

●教學媒體

1、教具准備

投影儀、多媒體電腦。

2、素材准備

「女媧造人」、「亞當、夏娃」、北京人生活相象圖、「山頂洞人生活想像圖」、「山頂洞人頭部復原像」的圖片;「北京人與原始人」及「北京人」視頻。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結構與過程

新課導入:

我們偉大祖國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按照古代的傳統說法,從傳說中的黃帝到現在,大約有四千多年的歷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里,有許多動人的有意義的故事。其中有許多是有文字記載的。至於五千年以前遠古時期的情況,沒有文字記載,但是也流傳了一些神話和傳說。譬如,我們人類的祖先,究竟是從哪裡來的?那麼同學們,有誰知道:「盤古開天闢地」和「女媧造人的故事」?學生講述,老師總結並補充《聖經》中關於上帝造人的故事。

(展示「女媧造人」和「亞當、夏娃」的圖片)

神話畢竟只是神話,現在誰也不會相信真有這樣的事。那麼,人類歷史究竟應該從哪兒說起呢?後來,科學發達了,人們從地下發掘出來的化石,證明人類最早的祖先是一種從古猿轉變而來的類人猿。(展示「人類的進化」圖片)類人猿是一種近似於人的古猿,它們經過漫長歲月的勞動、演變、進化、發展成現代人。那麼在遠古時期,我國境內又有哪些居民呢?這節課我們就學習:

(板書)第1課中國境內的早期人類

講授新課:

(展示「中國遠古人類主要遺址」圖)結合課本「我國早期人類主要遺址分布圖」,請同學們數一下早期人類遺址共有多少處,了解20世紀以來中國眾多的遠古人類主要遺址,歸納我國早期人類遺址的分布特點。請同學回答「看一看」,教師補充總結,引出我國是人類的發源地之一,也是世界上發現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我們這節課主要學習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

(板書)

一、中國境內已知最早期的人類——元謀人

請同學們閱讀課本關於元謀人的知識,回答以下兩個問題:

1、元謀人生活的年代距今多長時間?

2、元謀人是什麼時候發現的,具體在什麼地方?

3、講述一下元謀人的生產生活狀況?

(通過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第一段知識,得出元謀人會製造簡單的石器工具,知道火)

教師總結補充學生的回答,導出:會不會製造工具,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

(板書)

我們通過課本獲得了元謀人的信息,那麼科學家們是如何獲得170萬年前的元謀人的信息呢?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總結是通過考古發掘成果進行的科學推斷(展示元謀人牙齒化石、元謀人遺址出土石尖狀器、刮削器),通過提問:什麼是化石?引起學生注意教師解釋化石的定義。

遠古人類在緩慢的發展進化,在進化的過程中,勞動起來重要的作用。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再來看看我國比較進化的另一個遠古人類——北京人。

(板書)

二、北京人

(展示「北京人頭部復原像」,播放「北京人與原始人」及「北京人」視頻),指導學生閱讀課文關於北京人的知識,回答以下問題:

1、北京人生活的年代?

2、北京人是什麼時候發現的,具體在什麼地方?

3、結合北京人的圖像,說一下北京人和現代人長的有什麼不同?

4、為什麼說北京人是人類而不是古猿呢?

5、北京人遺址有什麼特點?

(是世界上出土早期人類遺骨化石和遺物最豐富的遺址,1987年,周口店北京人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址」名錄)

結合學生回答,教師總結,盡管北京人在面部特徵上比較接近古猿,但是由於北京人的手腳分工明顯,能製造和使用工具,所以說北京人已經是人類而不是古猿了。因為,會不會製造和使用生產工具是猿和人類的區別。北京人生活的使用打制石器的時代,被稱為舊石器時代。了解了北京人的長相,我們在進一步看一下北京人的生活。

北京人生活在周口店一帶距今約70至20萬年之間。那時候,中國北方的氣候比現在溫和濕潤。山上山下,生長著樹林、灌木和豐茂的野草。兇猛的劍齒虎、豹、狼、熊等野獸,出沒在樹林和山野中。那裡還生長著大象、犀(音xī)牛和腫骨鹿。(展示「劍齒虎」和「腫骨鹿」圖片),這些野獸嚴重的威脅著北京人的安全。北京人是如何同惡劣的自然環境和這些野獸作斗爭,並生存下來呢?請同學們暢所欲言。(展示北京人生活相象圖)

教師總結,北京人會製造簡單和石器工具和棍棒工具,並用這些同野獸作斗爭,不僅如此,他們還用這些工具採集樹上的果子,挖植物的根莖,獵取食物。但是,這種工具畢竟太簡陋了,他們獲取的食物是很有限的,靠單個人的力量,沒法生活下去,只好過著群居的生活,共同勞動,共同對付猛獸的侵襲。

另外,北京人比元謀人更進化的另一個表現是,北京人不僅會使用火還會保存自然火種,同學們想一下,使用和保存火,對北京人有什麼好處呢?

(展示「火的使用」三組圖片)教師舉例講解對北京人來說,使用火的意義。(照明、防寒、驅趕野獸、增強人的體質)

教師總結,在嚴酷的自然環境面前,北京人依靠集體的力量,憑借簡陋的生產工具,通過採集和狩獵這樣的生產勞動,艱難地維持生存,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北京人生活的地區,出現了另一群遠古人類,他們是山頂洞人。

(板書)

三、山頂洞人

(板書)

時間:距今約1、8萬年

地域: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

山頂洞人

生產生活狀況:掌握磨光和鑽孔技術;懂得愛美。

地位:是我國氏族社會的開始

(展示「山頂洞人頭部復原像」),請同學們指出山頂洞人的面部特徵和北京人有什麼不同?

比較山頂洞人比北京人進步的表現:(展示「山頂洞人生活想像圖」)

(板書)

體質進步:相貌和現代人基本相同

工具製作技術:掌握磨製和鑽孔技術,人工取火,會捕魚

生活進步:用骨針縫制衣服,製作裝飾品,懂得愛美。生活的集體——氏族(

解釋「氏族」的定義)

(課堂總結)今天我們共同學習了我國境內三個比較有代表性的遠古居民的生產生活情況。對照課本,師生共同商討填充下面的表格。

代表文化距今時間體質形態工具製造生產活動觀念社會組織

北京人

山頂洞人

●板書設計

第1課中國境內的早期人類

一、中國境內已知最早期的人類——元謀人

二、北京人

時間:距今約70—20萬年之間

地域: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

北京人生產生活狀況:打制石器,採集,漁獵,保存並使用自然火

地位:世界上出土早期人類遺骨化石和遺物最豐富的遺址

三、山頂洞人

時間:距今約1、8萬年

地域: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

山頂洞人生產生活狀況:掌握磨光和鑽孔技術;懂得愛美,

地位:是我國氏族社會的開始

體質進步:相貌和現代人基本相同

工具製作技術:掌握磨製和鑽孔技術,人工取火,會捕魚

生活進步:用骨針縫制衣服,製作裝飾品,懂得愛美。生活的集體——氏族

3.七年級上冊歷史課件

本課以「人類的形成」為主題概述了原始社會的歷史演變,主要以人類的出現、氏族社會的產生、原始社會的瓦解三大問題為線索,向學生展示了原始社會的歷史風貌。

氏族社會的產生。人類社會的歷史是隨著人類的誕生而開始的。直立人階段的原始人類已經過著集體勞動,共同消費的社會生活。在早期智人階段,人類除在集體組織內部進行按性別和年齡進行勞動社會分工外,同時在婚姻關繫上已從原始的亂婚進入血族群婚階段。也就是說,在一個集體內部禁止母輩和子輩之間的通婚(但同輩人之間卻互相通婚),它比原始的亂婚進步。實行血族群婚制的集體,又稱之「血緣家庭」。恩格斯曾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書中說:「這種家庭的典型形式,應該是一對配偶的子孫中每一代都互為兄弟姐妹,正因為如此,也互為夫妻。」血族群婚是人類婚姻關系發展的第一步,也是氏族組織的最初萌芽。

晚期智人階段,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實行血族群婚的血緣家庭逐漸轉變為實行本血族內禁婚,必須和血族外的異性通婚的族外群婚制,即本血族的兄弟姐妹不再互為夫妻而只能和另一個血族的男女通婚。這種實行族外群婚制的'血族就逐漸形成一個界線分明的社會集團,即氏族。通俗地說,氏族就是人們按照血緣關系組成的一個比較固定的集團,它是當時社會的基本細胞。

氏族社會的特點。與原始群,特別是與國家組織形式相比,氏族社會具有如下特點:第一,氏族社會是人類第一個正式的社會組織形式,它經歷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兩個不同的階段;第二,氏族是按同一祖先的親屬關系(即血緣關系)結合在一起的社會集團,血緣是制約人類相互關系的最基本的紐帶;第三,氏族是原始人類的社會組織和經濟組織的基本單位,由於女子和男子在不同時期的不同經濟地位,因此在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不同時期,婦女和男子先後成為氏族社會的主體;第四,氏族社會是一個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平等社會,人們過著共同勞動、共同消費的生活。

氏族社會的作用。由猿到人的轉變,不僅伴隨著文化和藝術的產生,而且導致了氏族社會的形成。氏族社會作為人類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組織形式,它的產生和發展必然有其特定的作用:第一,氏族社會實行族外群婚,這就比血族群婚前進了一步。它有助於人類保持緊密和持久的結合,並且可以避免由於血親通婚對人的體質造成的危害;第二,氏族社會以血緣關系為紐帶,有助於人類之間的凝聚力的加強,推動了人類的社會經濟、文化藝術事業的發展。

(1)講清人類起源發展過程中的三個基本階段,即「猿類」、「正在形成中的人」和「完全形成的人」三個概念。「猿類」是指生活在千、百萬年以前的古代猿類,它們是人類的遠祖;「正在形成中的人」是指從猿到人的過渡,他們已能直立行走。使用木棍、石塊等天然工具,但還沒有進行真正的勞動;「完全形成的人」則是指已能夠製造工具、真正進行勞動的人,他們已經從動物中完全脫離出來。

(2)關於人類進化史,教師應精心設計教法,旨在調動學生去積極思考和探究。教師要善於設問置疑,引導學生從教科書和已掌握的知識中全方位、多角度地獲取有效信息,作為思考和探究的素材。組織系列式的議論和討論,並與教師的陳述和總結相結合。

①提問:《聖經》中說,上帝首先製造了男人亞當,然後又用亞當的肋骨製造了女人夏娃,人類的出現果真如此嗎?由此引導學生看書、議論,營造熱烈、探究式的課堂氣氛。

②在學生的議論、紛爭中,教師可出示有關古猿進化的圖片和實物資料,或通過電腦多媒體手段將人類進化史進行直觀、生動的描述,以配合學生的討論,讓學生明辨是非,從而最終得出人類由古猿進化而來,而集體生產勞動實踐,是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決定因素這一科學結論。

③請一位學生朗讀[動腦筋]:請你判斷一下,他們誰說得對:直立行走是人類進化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我不太同意這種說法,因為很多人認為火的使用才是具有決定意義的,教師以此要積極引導學生從已掌握的人類進化知識中去嘗試新情境下解決新問題的試驗。我們人類的祖先南方古猿在不斷適應自然條件變化的過程中,逐漸習慣於直立行走,直立行走使雙手解放出來,這就為古猿學習製造和使用工具,促進大腦發育提供了可能。正如恩格斯所說:「這就完成了從猿到人的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而火的使用是古猿完成了從猿到人的轉變之後產生的,它是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體現,當然在人類的進化火的使用確實給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但並非具有決定意義。

(3)關於人種的起源問題,教師可結合近現代帝國主義分子宣揚的「種族優劣論」和所謂的「白種人是秀的種族」等相關言論,引導學生積極探討人種起源的原因,駁斥「種族優劣論」的邪說。考古發現,晚期智人階段,人類已經遍布亞、非、歐、美各洲大陸,由於混血和地球各區域地理條件差別造成的巨大影響,人類經遺傳而造成的膚色、毛發、鼻唇等也極不相同,終於形成黃、白、黑三大人種。但這是外貌特徵的差異,各人種在體質和智力上並無優劣之分。人種的劃分是人類起源後在遷徙過程中隨著環境變化而逐步形成的。近現代,帝國主義宣揚的「種族優劣論」是為他們的侵略戰爭服務的。

(1)提問:「人類社會的歷史開始後,人類最初經歷的是什麼社會?原始人類為什麼過著群居生活?」引導學生看書作答,使學生對原始人類的生活方式、社會組織有初步的了解,也為下面討論「氏族社會的產生及其特點」等有關問題做准備。

(2)講述氏族社會的產生時,應積極引導學生從生產力的發展、人類婚姻關系的變化(即從血族群婚到族外群婚制的轉變)角度去分析氏族社會產生的原因。通過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原理對學生進行社會發展規律教育。

(3)利用[活動與探究]中提出的問題製成投影片,組織討論:

①閱讀理解教科書相關內容及材料;②在討論氏族社會產生的作用時,教師可作適當的提示和引導,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③討論上述問題時,要讓學生暢所欲言,自由議論,鼓勵發表不同意見,再選派代表進行概括和總結,努力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在引導學生討論時,可提示學生注意兩點:一是提出看法要說明理由;二是看問題要全面。

1、指導學生閱讀課本內容,學會從課本出發,以現有知識為依託,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多種信息思考和探究問題的能力。

2、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課堂討論,突出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求異思維能力。

4.七年級上冊歷史課件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體,知道漢字的演變;了解夏朝和商朝的歷法、戰國的24節氣;知道扁鵲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編鍾。

2、過程與能力:通過分析史料和搜集資料,培養學生收集、處理、運用資料的能力,培養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我國勞動人民在古代就創造了輝煌的文明,培養學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過詳細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嚴謹的治學態度;通過學習詩人屈原,對學生進行道德情操教育。

[重點與難點]

本課重點是甲骨文、商朝歷法和詩人屈原。

本課難點是甲骨文的字型結構、古代歷法和《離騷》的藝術成就。

[課時]

1課時

[課型]

新授課

[方式與方法]

綜合啟發式教學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故事法)

我們同學每天都在讀書、寫字,要接觸大量的文字,文字幫助我們記事、傳達信息、獲取信息,文字對我們來說太重要了。同學們有沒有想過,我們的祖先在文字沒產生之前是如何記事、傳達信息的呢?(學生能說出結繩記事、刻符號等等)

一、文字的演變

1、先展示各種文字———陶器刻符、甲骨文、金文、竹簡、帛書(讓學生有一個感性認識)

2、關於這些文字,你想知道些什麼呢?你對哪種文字最感興趣呢?(讓學生選擇學習內容)

3、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寫在龜甲或獸骨上,稱為甲骨文。今天的漢字就是從甲骨文發展來的,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的。

商周的青銅器上鑄刻的文字叫金文

4、小結:隨著書寫工具的變化,字體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展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書法條幅,學生感受書法藝術美,陶冶了情操,同時對文字字體演變有了簡要的了解)。可見,隨著時代的發展,文字字體在進行不斷的演變,向著簡明、快捷的方向發展。

漢字形聲表意,歷經千年而不衰,成為維持和聯結我們中華民族的根。希望同學們熱愛我們的漢字,並寫好漢字好嗎?

(這種形象直觀的教學能發揮多種教育功能,既可以使學生清晰掌握我國漢字的早期演化過程,也可以通過了解造字方法增強學生准確運用漢字的本領,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更能夠培養學生觀察和歸納問題的能力。)

[過渡:隨著對天象的觀察,我國的歷法發展起來。]

二、向學生展示網上的資料)

(1)什麼叫歷法?

(2)夏朝的歷法的發明、商朝歷法的特點、戰國24節氣從生活入手,讓學生了解歷法和24節氣,並讓學生深入思考他們的作用。讓學生課下繼續搜集24節氣的諺語。

三、扁鵲

⑴名醫扁鵲,望、聞、問、切四診法

⑵補充扁鵲的資料,培養學生搜集資料和運用資料的能力

四、屈原

詩歌賞析,體會屈原的思想感情,並從中受到啟迪。

(說明:《離騷》是屈原被流放後用詩歌形式寫成的自敘傳,是中國古典文學中最長的抒情詩。表達了崇高熾熱的熱愛祖國和人民的激情。同時通過閱讀和分析《離騷》,教育學生認識學習兩千多年前的屈原憂國憂民、高潔耿介的崇高品德和為追求理想頑強奮斗的精神。)

五、戰國時期盛行鍾鼓之樂

提供一些資料供學生了解。

六、整合知識:綱要知識圖(可讓學生自己畫,小組互相交流)

七、總結認識:(總結出今天的收獲,並引導學生繼續探究)

1、通過學習這些知識,你還有哪些想進一步了解?你打算怎樣繼續去了解呢?

2、對於這些知識,你還能用其他形式表現出來嗎?

3、約定:把自己探究的成果互相交流和展示。

附:板書設計

1、商朝的文字寫在龜甲或獸骨上,稱為甲骨文

2、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的。

3、商周的青銅器上鑄刻的文字叫金文

4、歷法產生於夏朝,完善於商朝,戰國時測出24節氣。

5、名醫扁鵲,望、聞、問、切四診法。

6、戰國時期,楚國的屈原創造出一種新的詩歌體裁,稱為楚辭。

7、戰國時期盛行鍾鼓之樂

5.七年級上冊歷史課件


課題
清朝前期經濟的發展和閉關政策
教學目標
1.知識識記a康乾盛世B閉關政策C資本主義萌芽
2.能力培養 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3.情感教育a康乾盛世B閉關政策導致中國落後
重難點
1.重點 清朝前期的閉關政策和資本主義的緩慢發展
2.難點 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的障礙
教學過程
訓練引導及反饋調整
指導啟導疏導
一、導入新課
二、新授
〈一〉清朝前期經濟的發展〔板書〕
1、康熙帝恢復和發展經濟的措施
a、獎勵墾荒屯田〔板書〕
b、重視興修水利
c、多次減免租稅
d、提倡勤儉節約
小結 這些措施的實行鞏固清朝的統治
促進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雍正帝繼承父業,社會經濟繼續發展,到乾隆時期社會經濟呈現出繁榮景象
2、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情況
a、耕地面積的擴大與人口的增長
b、 糧食產量的大幅度提高
c、 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的擴大
歷史教案-歷史,標簽:七年級上冊歷史教案,七年級下歷史教案,
農業的發展是手工業的前提
問 清朝前期的手工業比明朝更加發達,表現在哪些方面?
①、鼓勵商人開礦
②、南京、廣州的絲織業後來居上,超過蘇州
③、景德鎮制瓷業的規模比過去大
④、邊疆少數民族手工業也發展起來
在農業和手工業發展基礎上商業業繁榮起來
3、商業發展和商業城市的出現
北京、蘇州、揚州都是繁華的城鎮
4、讓學生思考,集體討論
清朝前期的經濟,為何能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
啟導
歷把這個時期稱為什麼?〔康乾盛世〕
疏導
人民的反抗斗爭
清朝政府調整政策
人民群眾辛勤勞動

2. 歷史的教學方法有哪些_歷史老師教學生的方法有哪些

歷史教師對學生的心理特點應該有充分認識,只有了解學生,才能更好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歷史的 學習孝賣晌 方法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歷史 教學方法 有哪些

現今教學角度的轉變使得課堂逐步實現以學生為主的方式,提倡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主動性,因此在歷史教學和學生學習歷史的過程中,都要以培養學習興趣為主,實現學生對於歷史配缺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對於歷史分析、評判的觀點沒有進行培養,學生沒有通過歷史學習中掌握歷史的眼光,因此只能採用較為吃力的方法進行學習,也就喪失了主動性。本文通過歷史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分析,對歷史教學理念和歷史教學方法都提出了應對方法和教學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避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教學理念上的誤區,其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也實現了對教學理念的補充和完善。

一、歷史教學理念

1.1培養歷史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關鍵,初中學生剛開始接觸歷史,尤顯學習的吃力和繁重,在學習過程中出現以「背」為主的學習方法,學習效率低下。在教學過程中,要避免教學內容的枯燥和乏味,適當引入情境教學和活動教學的方式,豐富課堂內容。同時,初中歷史相對較為博雜,且要求學生掌握的程度並不深,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增加歷史的 故事 性,在通過對 歷史故事 的敘述中,使學生建立歷史坐標。從而對於中國歷史以及世界歷史發生的大概時間都有所了解,從而形成對歷史的自我學習能力的提高。

增加學生對於歷史讀物的閱讀,培養學生對於歷史相關事件的了解。在閱讀的同時,學生也能夠擺脫較為枯燥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事件的記憶,轉向對於歷史內容和歷史事件的分析,養成對歷史的興趣。以興趣為支點,逐漸向其他歷史事件和歷史內容進行擴散性了解,實現歷史的全面閱讀,為高年級學習歷史做好准備。

1.2建立歷史分析視角

歷史分析視角的建立對於初中歷史教學來說也極為重要,其一方面是學生學習歷史分析歷史的目的所在,另一方面也能夠使得學生掌握歷史學習的技能,學以致用,更加輕松和准確的掌握歷史學習規律。歷史在現行的 教育 體系下屬於副科,但歷史內容的龐雜往往不亞於其他學科,且其內容往往涉及到社會、 文化 和國家的各個方面。在歷史學習過程中我,常會出現歷史分析不夠,史料內容欠缺,學生學習僅停留在歷史課本的情況。因此建立歷史分析視角,能夠使學生在面對其他方面內容時,能夠採用歷史的觀點分析問題,形成歷史學科與其他學科以及社會文化的其他方面的融合,形成綜合性思維。

1.3系統教學熟悉歷史

歷史時間跨度較大,如何使學生在短短三年時間內掌握幾千年間發生的歷史事實是初中歷史教學面臨的又一問題。這里,筆者建議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建立系統教學的理念,通過不同內容的總和運用,使得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能夠回顧過往學習的內容,對中外歷史以及中國前後時期歷史都有所涉及,形成綜合性思維,擺脫歷史學習的局限。

系統化教學的觀點也能夠使得學生及時建立歷史坐標,從而不斷在今後的學習過程中形成自我豐富和自我發展歷史知識的能力。歷史知識由此從書本上的理論轉而為學生心中的知識,學生對歷史有所把握和了解,對歷史分析視角的建立也能有所幫助。

二、教學具體方法

2.1情境教學

情境教學指的是針對具體的歷史事件教學,可以通過學生排演話劇的形式來進行教學,一方面能夠使得歷史教學更具有活躍性,另一方面也能夠使得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得到提升。例如在講述中國近代歷史演變的過程中,可以採用人物扮演的方式,直觀、明確地向學生展示歷史演變的進程,使得學生在整體上對歷史事件進行了解。在此基礎上,通過對課本的閱讀和教師的講解,不斷豐富對歷史事件的了解。

2.2事件回顧

在對歷巧鋒史事件進行回顧時,能夠有效使學生對所學歷史進行梳理,從而提高歷史學習的效率。不同事件之間的相互聯系,也能夠培養學生對於歷史調查和歷史分析的興趣,學生在了解了歷史事件之間的關聯後,也會對歷史調查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增加自我的歷史閱讀量,形成自我分析歷史的觀點。

2.3史料展示

學生在初中階段往往缺乏閱讀量,其了解的史料較為欠缺。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及時向學生展示史料能夠在培養學生歷史學習興趣的同時,使得歷史觀點更具有豐富性,避免了歷史學習過程中觀點的局限性。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側面了解歷史,全面了解歷史做了鋪墊。史料的展示也能夠彌補書本知識的不足,培養學生對歷史的認知。與此同時,在對史料圖片和文字進行展示的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對身邊的歷史事物進行觀察和了解,避免歷史學習進入空洞無力的學習過程,逐漸認識到身邊歷史即是真正的歷史的觀點。

2.4歷史評點

在對於重大歷史事件和重大歷史時期的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對於歷史的評價和分析。學生通過對秦始皇正面和反面的不同分析,從而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的評價標准。這種方式能夠有效綜合學生學習的各個方面,使學生全面對歷史學習內容進行梳理。

歷史學習方法 有哪些

一、注重歷史多方向比較

1.縱向比較。任何歷史事件都不是獨立的,它的出現必然有原因,它的發生也必然會對歷史走向產生影響。同樣歷史事件不是偶然的,相似的事件必然會在不同時期都有發生。因此,將歷史事件沿著發展順序整理出一條時間軸,通過找出同一空間不同時間內的事件區別,幫助學生系統完整地去理解歷史,辯證客觀地去看待歷史。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理清歷史發展脈絡,通過比較的方式加深記憶從而強化理解。比如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這類知識,學生對這些內容不夠了解,而且每一個事件的知識點都多而相似,學生一旦不能完全掌握就會出現記憶混亂。因此教師在講解時要注意將這四個事件的時間,領導階級,發展訴求,指導思想逐個拿出來進行比較分析,從細微之處發現它們的異同。當學生能夠清楚區分這些事件的細節時才算真正掌握了這部分知識點。因此,教師通過縱向對比歷史事件能夠清楚地理清事件內在聯系和發展邏輯,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歷史知識。

2.橫向比較。同樣的,教師還要培養學生全球史觀,讓學生著眼世界歷史發展,通過對比國內外歷史事件深化課程理解。橫向的歷史比較可以讓學生拓展學習的廣度,發現歷史的趣味性。比如教師可以比較中國的君主專制和英國的君主立憲差異,比較維新變法和洋務運動的差異。學生通過橫向比較將知識點聯系起來,還能幫助建立更加宏大的歷史格局。同時這樣的比較方式還能在中西文化碰撞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對歷史的認可度和探索的熱情。

二、利用歷史故事發掘歷史魅力

鑒於初中生心理尚不成熟,對高度精簡的歷史理論概括不感興趣,但是卻喜愛生動有趣的歷史故事和人物 事跡 的特徵,教師可以抓住這個心理特點引導學生去發現歷史的魅力。歷史故事是一個很好的媒介,許多歷史知識和意義都蘊含在故事中,學生願意去聽,願意去記,潛移默化之間也就吸收了新知識,學習了新思想。另一方面,如果一堂課下來教師一直在講復雜的知識點,課堂缺少調劑,學生也會產生學習疲勞。教師適當插入幾個小故事則可以有效緩和嚴肅緊張的氛圍,給學生營造一個舒適輕松的學習環境。而學生也可以從有趣的歷史故事中挖掘出歷史的趣味性和魅力,從而願意主動接受知識,積極深入探索學習。

三、多種教學方式激發學生興趣

現代化的技術可以運用於歷史課堂教學,教師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也成了一種很好的教學途徑。初中生思維活躍,形象思維能力發達,藉助多媒體集合音,視,圖,文多種形式教學信息的特點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在講課時可以輔助播放和講解內容相關的圖片、視頻等等,讓學生更夠在抽象和形象思維之間相互轉換,培養思維能力和學習興趣。舉個例子,在學習到燦爛的世界文化時,教師可以邊講解內容邊展示具有不同國家特色的圖片;學習到抗日戰爭時,可以播放一段抗戰的影視資料。教師通過這些手段以情動人,將學生個人情感和課程情感相結合從而取得顯著的教學成果。學生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直觀的感受歷史的沖擊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從而不斷發掘持續學習下去的動力。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採用其他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例如讓學生就某一歷史事件表演一段情景劇,再現歷史風雲,激發歷史興趣;根據一個話題展開 辯論 ,各抒己見,豐富學生理解。課堂教學方式還有很多,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確定適合的教學方式。

四、豐富課堂檢測方式

學生學習了知識就要通過及時檢測反饋學習狀況。但是當前歷史課堂檢測方式單一,學生應付檢測手段簡單,甚至很多時候根本沒有課堂檢測的機會。因此教師在探索教學方法的同時,也要豐富課堂檢測方式,鞏固學習成果,幫助學生充分消化歷史知識。

1.提問檢測。教師設問提問是最基礎的課堂檢測方式。它能幫助學生鞏固基礎,還能延伸拓展歷史學習。教師可以在講解的過程中停下講解思路讓學生補充完整,還可以提問以前學習的知識幫助學生強化記憶。此外,提問的主體還可以是學生。教師要鼓勵學生不懂就問,任何問題都可以提出來,這也是檢測學生對重難點把握程度的有效方式。提問檢測的利用空間很大,教師要充分利用這種形式幫助學生理解知識。

2.書面檢測。教師在每一章節結束之後,都可以根據考點內容設置題目,形式可以是填空,選擇,問答。限時訓練,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考試觀念,還可以讓學生及時復習回顧章節內容,對學習有一個整體性的把握。

五、學習成功 經驗 ,彌補自身教學不足

任何成功的教學方法都不是教師閉門造車想出來的,教師需要不斷吸收新知識,將他人的教學經驗拿過來,再根據學生的需求改造成適合自己和學生的教學方式。教師要時常和其他教師保持交流溝通,學習他們教學中有用的部分,再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完善教學策略中的不足之處。在沒有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去旁聽別的歷史教師上課,還要關注最新的歷史教學動態,借鑒其他學校成功的教學創新。總之,教師不能故步自封,要樂於學習,勇於創新,這樣才能給自己的教學注入新鮮活力,才能讓學生保持長久的新鮮感和學習動力。

閱讀全文

與初一上冊歷史教學方法視頻動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腦的關機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02
膝關節保養有哪些方法 瀏覽:778
石榴樹樹苗的種植方法 瀏覽:495
練字方法技巧視頻教程 瀏覽:562
分度盤的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828
維護經濟安全的途徑與方法是什麼 瀏覽:280
樹脂模的鑒別方法 瀏覽:173
豆角壇子怎麼做的方法 瀏覽:634
在中葯制劑中凈化方法是什麼意思 瀏覽:495
鐵路飲水用離子交換樹脂分析方法 瀏覽:148
衣服後片收針方法視頻 瀏覽:756
思樂智mef500使用方法 瀏覽:866
電視投屏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63
艾滋病檢測方法叫什麼 瀏覽:104
寄生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361
遠離肺癌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394
竹葉蟲保護自己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476
金屬鈦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482
自來水管道計算方法 瀏覽:298
炮火解決方法視頻 瀏覽: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