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教師應怎樣引導幼兒親近大自然
一、創設自然角,打開幼兒親近自然的窗口
多年的實踐表明,創設自然角是引導幼兒認識自然、了解自然、發展其社會性最好最近的小窗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在社會領域中的目標是「培養幼兒有初步的責任感」「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而引領幼兒共同種養、管理、觀察自然角能有效地實現這一目標。另外,創設自然角也是完成科學領域目標的落腳點之一,是幼兒園教學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為了提高自然角的功效和價值,我們每學期就創設自然角的地點、所選植物以及採用的觀察方法等諸多細節進行專門的教育研討。通過多年的實踐摸索,我們總結出自然角的設置地點應具備以下特點:位置一般設在陽台、窗檯或建築物的自然結構上;保證通風、透氣、陽光充足,與周圍環境相協調;要給人以舒適、安靜、怡人的感覺;還要便於幼兒觀察學習和管理。就自然角的生物選擇而言,應選擇容易生長繁殖、發育變化明顯、便於管理的動植物,如白菜花、小金魚、蒜苗等。
二、設置種植區,激發幼兒保護自然的意識
下面以我園大班開展的種植活動為例加以說明——
活動的前一天,老師告訴幼兒,「春天來了,我們准備明天到幼兒園的種植區去種植,請小朋友為幼兒園的種植區准備一些種子或幼苗。」第二天早上到園的時候,孩子們都帶著各式各樣的小盒子、小袋子,裡面放著植物的種子或幼苗。
活動開始了,小朋友們排隊去工具房領了工具,有小鋤頭、小鏟,然後結伴來到種植區。剛到那裡,小明就把小便澆在種植區的地上,還振振有詞地說,「要給植物做基肥。」小宇(註:一個愛看書的孩子)便說,「植物的基肥是要腐熟的糞便才可以的,而且種花是要把種子埋在30公分左右的深度,不是隨便小便就可以做基肥的,這樣不文明。」小明不好意思了,就拿起鋤頭開始刨地,於是大家都在種植區動手勞動了。女生提水,男生鬆土。
小琪(註:家裡很多花)開始按植物種子的不同對它們進行分類,當大家准備撒種的時候,她告訴大家,「吊蘭的種子要撒在花盆裡面,等出芽長一點,就可以把花盆掛起來了;桂花的種子,撒在最裡面,因為,以後它會長得最高;鞭炮花,放在最旁邊,把種植區圍成一個包圍圈,中間的部分,就可以按方格分區撒種子了。」
譚子澇(註:善於讀寫記錄)則在一邊畫表格,她要按照現場種下去的種子順序,做好記錄,以便日後觀察植物的生長過程。很快,小朋友們七手八腳地撒完種子就走了。這時候,小琪在後面大聲叫起來,「你們回來,還沒有給種子澆水啊!」於是大家又都紛紛回來澆水,澆完水,一起高高興興回班級了。
孩子通過種植區的活動,用自己有限的知識來進行互相溝通,一起探討,這不但促進了他們社會性的發展,還促使他們通過自身的體驗去感知植物的生長過程,從播種、澆水、發芽、拔草、施肥、開花到結果,管理的整個過程能讓孩子們體驗到勞動的快樂與艱辛,激發幼兒愛護花草、保護自然的意識。
三、開展採集活動,讓園所內外的教育有機契合
通過戶外採集活動吸引孩子接觸大自然中各種各樣的植物的葉、花、果實等,激發幼兒對大自然的極大興趣。採集的過程也就是發現的過程,這一活動的形式比較活潑、自然,能讓幼兒在愉快的情緒中學到知識、提高能力。
隨著季節的不同,我們帶領幼兒採集不同的樹葉、花瓣、果實,回園後將採集來的各種植物進行選擇、分類、欣賞,並以此為基礎開展多種多樣的教育活動,如科學活動比較大小、按形狀顏色分類等,又如進行粘貼等藝術活動,讓小朋友們把園所內外的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