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Notes | 概念、理論、研究方法和理論框架
Notes | 概念、理論、研究方法和理論框架
概念
概念,英文的解釋是:a word or set of words that represent an idea。概念是一組表達想法的詞彙,對不同詞彙,不同的人給予不同的意思,我們只能採納多數人的意見,即便如此,概念也會隨著時間、情景而變遷。通常舉個例子:
理論
理論,英文解釋是:all statements about reality that seek to explain or predict the relation between phenomena,也就是說所謂理論,它是可以用來預測的。比如:重力理論的預測性在於,如果我把鉛筆丟下,納此它會掉洞虧迅到地上。
假設,也就是hypothesis,英文解釋是: A specific predicted result, derived from theory。當我們嘗試通過理論推導出某一件大事情的預測結果,我們稱之為假說。比如我們有重力理論,那麼根據這個理論,「如果我們筆丟到地上,它就會掉下去」這個就是假設。
模型,也就是Model,英文解釋是:Whenever we visualize these statements, this is called a model。通常而言,在模型中的箭頭、線都代表著假設。
自變數與因變數。在研究中我們提出的假設,一般都會包含自變數和因變數,比如:我們想衡量一個人贈送禮物給別人和這個人被別人喜歡的程度之間的關系,那麼送禮物這個行為就是自變數(independent variable),被別人喜歡的程度則是因變數(dependent variable)。在這個研究中,我們可以根據理論來提出這個假設,然後通過研究來驗證這個假設中的自變數和因變數之間的關系是不是和理論描述相同。
總之,我們通過自變數與因變數來組成假設,然後通過研究來驗證和完善理論。當我們自己親自收集數據做的研究,叫做一手研究(primary research);如果我們研究別人已經獲得的結果,叫做二手研究(secondary research)。
研究方法
理論框架
一般來說,一個理論通常都會包含其他的一系列理論,比如在「使用與滿足理論「中(The Uses and Gratification Theory)它就包含了以下子理論:
人們非常清楚自己要使用的媒體;
人們非常清楚自己的媒體消費需求;
人們選擇最能夠滿足他們需求的媒體;
這個只是一小部分,即便上面的三點可以作為單獨的理論被證明或者推翻,但是它們與「使用與滿足理論「是同處於一個理論框架之中的。
有一些理論並不具備有預測的價值,我們通常稱它們為 『paradigms』 or 『approaches』, 它們就像一個放大鏡一樣,可以為我們的研究提供指導,幫助我們更全面了解事實。
舉個例子:
利益相關者的理論( stakeholder theory)告訴我們在任何情景下都應該研究一件事情的所有利益相關方,考察他們的痛點和訴求。但是這個理論不提供預測,只提供方法空雹論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