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狒狒的特徵是什麼
據動物學家介紹,「人與狒狒之間的進化差距很大。大約3000萬年以前,狒狒遵循的是與人、黑猩猩不同的進化途徑,它們沒有語言能力。過去,狒狒被認為幾乎不具有推理能力;然而,在2001年底,美國科學家在《實驗心理學》雜志上發表論文說,他們發現狒狒有完成復雜抽象推理的能力。這是人類首次發現非人類及非猿靈長類動物具有這種復雜的能力。」
狒狒屬於瀕於滅絕的珍稀動物。根據科學研究發現,由喜歡聚堆交流的雌狒狒生育和培養的孩子,其生存率特別高。
狒狒是靈長類中次於猩猩的大型猴類,體長50.8~114.2厘米,尾長38.2~71.1厘米,體重14~41千克;頭部粗長,吻部突出,耳小,眉弓突出,眼深陷,犬齒長而尖,具頰囊;體型粗壯,4肢等長,短而粗,適應於地面活動;臀部有色彩鮮艷的胼胝;毛黃、黃褐、綠褐至褐色,一般尾部毛色較深;毛粗糙,顏面部和耳上生有短毛,雄性的顏面周圍、頸部、肩部有長毛,雌性則較短。共5種,主要分布於非洲,個別種類也見於阿拉伯半島。
棲息於熱帶雨林、稀樹草原、半荒漠草原和高原山地,更喜生活於這里較開闊多岩石的低山丘陵、平原或峽谷峭壁中。主要在地面活動,也爬到樹上睡覺或尋找食物。善游泳。能發出很大叫聲。白天活動,夜間棲於大樹枝或岩洞中。
狒狒從不忌口,它們捕食羚羊、搜尋水果、採摘水百合,幾乎什麼都吃。狒狒有極強的適應能力,再惡劣的環境也難不住它們,這也使得它們能夠從容地應付人類的挑戰。食物包括蠐螬、昆蟲、蠍子、鳥蛋、小型脊椎動物及植物。通常中午飲水。
主要天敵是豹。無固定繁殖季節,5~6月為高峰,孕期6—7個月,每胎產1仔。野生壽命約20年。
狒狒在猴類中是唯一集大群營地棲生的高等猴類。狒狒也是猴類中社群生活最為嚴密的一種,有明顯的等級序位和嚴明的紀律,懲罰的殘酷令人駭怕。上海動物園新建了狒狒山後,先後從日本、荷蘭引進兩批狒狒放在山中。荷蘭的一批狒狒中有一頭體大壯實的雄狒,擔任了狒王。但另一頭成年的雄狒狒並不甘心俯首稱臣,間接對「大王」發難,襲擊「大王」的王後和王妃,把兩頭母狒狒咬得遍體鱗傷而死。
其實在人工飼養下的狒狒,飼養員可以及時採取措施調整狒群的結構,防止事態進一步惡化。而在野生狀態下的狒狒群體,經過幾年一個周期,就會發生爭戰,或分群或換王。因為以新換舊、以強換弱是狒王國的法則。當一個年幼的、地位很低的雄狒狒成長起來發育到肌肉強健,牙齒尖尖時,它的好鬥天性便暴露無遺。狒狒一般性成熟在六歲左右,它的好鬥自然也有爭奪配偶的繁殖因素。通常先是向比它地位稍高的雄狒狒主動發起挑釁。說來有趣,這和某些人類吵架一模一樣,先是瞪眼睛、豎鬍子,放開喉嚨大叫或吼一通,進而撞台拍凳。但狒狒則是拍打地面進行威脅。如果原來地位高的心虛怕了就認輸,那穿山甲么,自行退下承認青年狒狒的地位比它高。如果都不服,就開始拉拉扯扯,爪對爪、牙對牙廝打。結果會有三種情況:一種情況是打贏了,膽子越打越大,一直打到「大王」地位,但在狒群中單靠蠻力也不行,也要會團結眾狒,要會一點手段,即比較聰明;二是打輸了投降,主動抬起臀部,讓勝方騎一下,承認自己地位卑下,可以免去進一步的懲罰,被活活咬死;三是輸了落荒離群而逃,逃到其他狒狒群中去當小三子,若這一群狒狒群體較弱,過了一段時間,也許又爭了一個王位,但那是非常少的幸運兒。
狒狒群體大的有200~500頭,夜晚它們集體住宿在峭壁懸崖上,並有專門擔任警衛的狒狒,遇有食肉獸侵襲,狒王率領年輕力壯的雄狒,與敵對抗,母狒和幼狒則迅速撤退。白天,狒狒為了覓食的方便,分成30~50頭小群,分散覓食,每一小群都有一個首領帶路,其他雄狒在兩側警戒,中間是母狒和仔狒,仔狒得到全群保護,一旦哪頭雌狒生了幼仔,就受到格外優待,懷中的幼狒,會讓其他表示友好的雌狒抱一抱,這也是狒狒王國籠絡感情的方式。
當然,狒狒群並非一直烽火爭戰,一般新王產生後在相當長一段時間會很安穩,而且繁殖增加,群體會迅速增長。這時的狒王也會主動對地位低下的雄狒、雌狒表示友好。為它們理理毛,這結果更加固了它的地位,群狒也爭相拍狒王的「馬屁」,狒王只是象徵性為臣狒理毛,而地位低的狒狒則盡力而作,故狒王的毛總是油光順溜,最為光滑,一眼就能看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