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財務報表分析的方法
將報表分為三個方面:單個年度的財務比率分析、不同時期的比較分析、與同業其它公司之間的比較。這里將財務比率分析分為償債能力分析、資本結構分析(或長期償債能力分析)、經營效率分析、盈利能力分析、投資收益分析、現金保障能力分析、利潤構成分析。
償債能力分析
流動比率 = 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流動比率可以反映短期償債能力。一般認為生產企業合理的最低流動比率是2。影響流動比率的主要因素一般認為是營業周期、流動資產中的應收帳款數額和存貨周轉速度。
速動比率=(流動資產-存貨)/流動負債
由於種種原因存貨的變現能力較差,因此把存貨從流動資產中減去後得到的速動比率反映的短期償債能力更令人信服。一般認為企業合理的最低速動比率是1。但是,行業對速動比率的影響較大。比如,商店幾乎沒有應收帳款,比率會大大低於1。影響速動比率的可信度的重要因素是應收帳款的變現能力。
保守速動比率(超速動比率)=(貨幣資金+短期投資+應收票據+應收帳款)/流動負債
進一步去掉通常與當期現金流量無關的項目如待攤費用等。
現金比率 =(貨幣資金/流動負債)
現金比率反應了企業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
應收帳款周轉率 = 銷售收入/平均應收帳款
表達年度內應收帳款轉為現金的平均次數。如果周轉率太低則影響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
應收帳款周轉天數 = 360天/應收帳款周轉率
表達年度內應收帳款轉為現金的平均天數。影響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
資本結構分析
股東權益比率 =股東權益總額/資產總額×100%
反映所有者提供的資本在總資產中的比重,反映企業的基本財務結構是否穩定。一般來說比率高是低風險、低報酬的財務結構,比率低是高風險、高報酬的財務結構。
資產負債比率 = 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
反映總資產中有多大比例是通過借債得來的。
資本負債比率= 負債合計/股東權益期末數×100%
它比資產負債率這一指標更能准確地揭示企業的償債能力狀況,因為公司只能通過增加資本的途徑來降低負債率。資本負債率為200%為一般的警戒線,若超過則應該格外關注。
長期負債比率= 長期負債/資產總額×100%
判斷企業債務狀況的一個指標。它不會增加到企業的短期償債壓力,但是它屬於資本結構性問題,在經濟衰退時會給企業帶來額外風險。
有息負債比率 =(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的長期負債+長期借款+應付債券+長期應付款)/股東權益期末數×100%
無息負債與有息負債對利潤的影響是完全不同的,前者不直接減少利潤,後者可以通過財務費用減少利潤;因此,公司在降低負債率方面,應當重點減少有息負債,而不是無息負債,這對於利潤增長或扭虧為盈具有重大意義。在揭示公司償債能力方面,100%是國際公認的有息負債對資本的比率的資本安全警戒線。
經營效率分析
凈資產調整系數 =(調整後每股凈資產-每股凈資產)/每股凈資產
調整後每股凈資產 = (股東權益-3年以上的應收帳款-待攤費用-待處理財產凈損失-遞延資產)/ 普通股股數
減掉的是四類不能產生效益的資產。凈資產調整系數越大說明該公司的資產質量越低。特別是如果該公司在系數很大的條件下,其凈資產收益率仍然很高,則要深入分析。
營業費用率 = 營業費用 / 主營業務收入×100%
財務費用率 = 財務費用 / 主營業務收入×100%
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的指標。
三項費用增長率 =(上期三項費用合計-本期三項費用合計)/ 本期三項費用合計
三項費用合計 = 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三項費用之和反應了企業的經營成本如果三項費用合計相對於主營業務收入大幅增加(或減少)則說明企業產生了一定的變化,要提起注意。
存貨周轉率= 銷貨成本×2/(期初存貨+期末存貨)
存貨周轉天數 = 360天/存貨周轉率
存貨周轉率(天數)表達了公司產品的產銷率,如果和同行業其它公司相比周轉率太小(或天數太長),就要注意公司產品是否能順利銷售。
固定資產周轉率= 銷售收入/平均固定資產
該比率是衡量企業運用固定資產效率的指標,指標越高表示固定資產運用效果越好。
總資產周轉率= 銷售收入/平均資產總額
該指標越大說明銷售能力越強。
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本期主營業務收入-上期主營業務收入)/上期主營業務收入×100%
一般當產品處於成長期,增長率應大於10%。
其他應收帳款與流動資產比率 = 其他應收帳款/流動資產
其他應收帳款主要核算與生產經營銷售活動無關的款項來往,一般應該較小。如果該指標較高則說明流動資金運用在非正常經營活動的比例高,就應該注意是否與關聯交易有關。
盈利能力分析
營業成本比率 = 營業成本/主營業務收入×100%
在同行之間,營業成本比率最具有可比性,原因是原材料消耗大體一致,生產設備及工資支出也較為一致,發生在這一指標上的差異可以說明各公司之間在資源優勢、區位優勢、技術優勢及勞動生產率等方面的狀況。那些營業成本比率較低的同行,往往就存在某種優勢,而且這些優勢也造成了盈利能力上的差異。相反,那些營業成本比率較高的同行,在盈利能力不免處於劣勢地位。
營業利潤率 = 營業利潤/主營業務收入×100%
銷售毛利率 =(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100%
稅前利潤率 = 利潤總額/主營業務收入×100%
稅後利潤率 = 凈利潤/主營業務收入×100%
這幾個指標都是從某一方面反應企業的獲利能力。
資產收益率 = 凈利潤×2/(期初資產總額+期末資產總額)×100%
資產收益率反應了企業的總資產利用效率,或者說是企業所有資產的獲利能力。
凈資產收益率 = 凈利潤/凈資產×100%
又稱股東權益收益率,這個指標反應股東投入的資金能產生多少利潤。
經常性凈資產收益率 = 剔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股東權益期末數×100%
一般來說資產只能產生「剔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所以用這個指標來衡量資產狀況更加准確。
主營業務利潤率 = 主營業務利潤/主營業務收入×100%
一個企業如果要實現可持續性發展,主營業務利潤率處於同行業前列並保持穩定十分重要。但是如果該指標異忽尋常地高於同業平均水平也應該謹慎了。
固定資產回報率 = 營業利潤/固定資產凈值×100%
總資產回報率 = 凈利潤/總資產期末數×100%
經常性總資產回報率 = 剔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總資產期末數×100%
這幾項都是從某一方面衡量資產收益狀況。
投資收益分析
市盈率 = 每股市場價/每股凈利潤
凈資產倍率 = 每股市場價/每股凈資產值
資產倍率 = 每股市場價/每股資產值
現金保障能力分析
銷售商品收到現金與主營業務收入比率 = 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主營業務收入×100%
正常周轉企業該指標應大於1。如果指標較低,可能是關聯交易較大、虛構銷售收入或透支將來的銷售,都可能會使來年的業績大幅下降。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與凈利潤比率 =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凈利潤×100%
凈利潤直接現金保障倍數 =(營業現金流量凈額-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流入+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流出)/主營業務收入×100%
營業現金流量凈額對短期有息負債比率 = 營業現金流量凈額/(短期借款+1年內到期的長期負債)×100%
每股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額 = 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額/股數
每股自由現金流量 =自由現金流量/股數
(自由現金流量=凈利潤+折舊及攤銷-資本支出-流動資金需求-償還負債本金+新借入資金)
利潤構成分析
為了讓投資者清晰地看到利潤表裡面的利潤構成,在這里對由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規定必須有的損益項目(含: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折扣與折讓、投資收益、補貼收入、營業外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其他業務支出、存貨跌價損失、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營業外支出、所得稅、以前年度損益調整。)對凈利潤的比率列一個利潤構成表。
⑵ 財務報表分析中最基本的方法是什麼
財務報表分析的基本方法如下:
1.結構分析方法
結構分析方法又稱為垂直分析法、縱向分析法或者共同比分析法。
2.趨勢分析法
趨勢分析法稱為水平分析法或者橫向分析法。
3.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會計報表內兩個或兩個以上項目之間關系的分析,它用相對數來表示,因而又稱為財務比率。
4.比較分析方法
比較分析方法是通過比較不同的數據,發現規律性的東西並找出預備比較對象差別的一種分析法。
5.項目質量分析法
項目質量分析法通過對財務報表的各組成項目金額、性質的分析,還原企業對應的實際經營活動和理財活動,並根據各項目自身特徵和管理要求,在結合企業具體經營環境和經營戰略的基礎上對各項目的具體質量進行評價,進而對企業的整體財務狀況質量做出判斷。
⑶ 常見的財務報表分析基本方法有哪些
財務報表分析的主要依據是財務報表的數據資料,但是以金額表示的各項會計資料並不能說明除本身以外的更多的問題。因此必須根據需要並採用一定的方法,將這些會計資料加以適當的重新組合或搭配,剖析其相互之間的因果關系或關聯程度,觀察其發展趨勢,推斷其可能導致的結果,從而達到分析的目的。
(1)比重法。
比重法是在同一財務報表的同類項目之間,通過計算同類項目在整體中的權重或份額以及同類項目之間的比例,來揭示它們之間的結構關系,它通常反映財務報表各項目的縱向關系。使用比重法時,應注意只是同類性質的項目之間使用,即進行比重計算的各項目具有相同的性質。性質不同的項目進行比重分析是沒有實際意義的,也是不能計算的。如計算某一負債項目與總資產的比重,首先,負債不是資產的構成要素,因而,理論上講,就不能說資產中有多少負債,也不能計算負債對資產的權重。只有同類性質的項目才可計算權重。其次,以某一負債項目除以總資產,也很難說明這一負債的償債能力。總資產不僅要用於償還這一負債,而且要償還所有負債。最終這一負債能否償還,還要看資產與它的對稱性。如果資產用於償還其他債務後,沒有多餘,或雖有多餘,但在變現時間上與償債期不一致,這一負債都是不能償還的。
在財務報表結構分析中,比重法可以用於計算:各資產占總資金資產的比重;各負債占總負債的比重;各所有者權益占總所有者權益的比重;各項業務或產品利潤、收入、成本占總利潤、總收入和總成本的比重;單位成本各構成項目占單位成本的比重;各類存貨占總存貨的比重;利潤分配各項目占總分配額或利潤的比重;資金來源或資金運用各項目占總資金來源或總資金運用的比重等等。
(2)相關比率法。
相關比率法是通過計算兩個不同類但具有一定依存關系的項目之間的比例,來揭示它們之間的內在結構關系,它通常反映了財務報表各項目的橫向關系。財務報表結構分析中,應在兩個場合適用相關比率法:同一張財務報表的不同類項目之間,如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不同財務報表的有關項目之間,如銷售收入與存貨。
整體而言,相關比率法中常用的比率有以下幾種:
①反映企業流動狀況的比率,也稱短期償債能力比率。
短期償債能力主要是通過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的關系來反映,包括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
②反映企業資產管理效率的比率,也稱資產周轉率。
資產管理效率是通過周轉額與資產額的關系來反映的,主要包括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固定資產周轉率等。
③反映企業權益狀況的比率。
對企業的權益主要是債權權益和所有者權益。債權權益使得企業所有者能夠以有限的資本金取得對企業的控制權;而所有者權益資本越多,則其債權就越有保證,否則債權人就需負擔大部分的經營風險。這樣,對於債權權益擁有者來說,最關心的是總資產中負債的比率;對於所有者權益的擁有者來說,最關心的是其投資收益狀況,主要包括價格與收益比率、市盈率、股利分配率、股利與市價比率、每股市價與每股賬面價值比率等。
④反映企業經營成果的比率,也稱盈利能力比率。
盈利能力比率是通過企業的利潤與周轉額和投入成本或佔用資產關系來反映的。《企業會計制度》主要規定了營業利潤率、資本金利潤率和總資金利潤率等幾個指標。
⑤反映企業償付債務費用的比率,也稱資金來源和資金運用的比率。
該比率是通過企業長期資金來源數與長期資金運用數,以及短期資金來源數與相應的運用數的比較,評估兩方的相稱性,揭示營運資本增加的結構性原因。
(3)因素替代法。
因素替代法又稱連環替代法,它用來計算幾個相互聯系的因素對綜合財務指標或經濟指標以及財務報表項目的影響程度,通過這種計算,可以衡量各項因素影響程度的大小。如果說,比重法和相關比率法旨在建立或計算各種財務指標或經濟指標,確定各項財務和經營結構,或會計項目結構,那麼,因素替代法就是對其中的綜合性指標或項目作進一步的內部結構分析,即對影響或決定綜合指標或項目的各項因素及其對綜合指標或項目的影響程度作出測定和評價。
因素替代法可以在兩種情況下深化結構分析:對綜合指標的構成因素進行影響程度分析;對財務報表項目的構成因素進行影響程度分析。現舉例說明:
①對綜合指標構成因素的分析。
綜合性財務或經濟指標通常涉及不同報表中的兩個項目或更多的項目,對這類指標進行分析就是要判斷各財務報表項目對所計算的指標結果的影響。
②對財務報表項目的構成因素的分析。
財務報表項目通常受多項構成因素的影響,對財務報表項目構成因素的分析,就是要確定這些因素對財務報表項目總結果的影響程度。
【例】某企業2004年度的A商品銷售額計劃數為1 000萬元,實際數為1 200萬元;計劃銷售量為100 000件,預期平均售價為100元;實際銷售量為125 000件,實際平均售價為96元。如果採用因素替代法對影響銷售增加200萬元的銷售後價格因素進行結構分析,其結果如下:
①計劃銷售額:100 000×100=10 000 000(元)
②由於銷售量增加而增加銷售額:
125 000×100=12 500 000(元)
12 500 000 -10 000 000=2 500 000(元)
③由於平均售價下降而減少銷售額:
125 000×96=12 000 000(元)
12 000 000- 12 500 000= - 500 000(元)
④兩項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
2 500 000 +(-500 000)=2 000 000(元)
可以看出,A商品銷售實際超計劃200萬元的原因是:銷售量增加使銷售額增加250萬元,平均銷售單價降低使銷售額下降50萬元。
(4)單一分析法。
單一分析法是根據報告期的數值,判斷企業經營及財務狀況好壞的一種方法。單一分析法也要有判斷標准,這些標准一般來自分析者的經驗和財務分析基本知識,如通過資金結構的合理性、流動比率等指標來判斷。
(5)比較分析法。
比較分析法是通過主要項目或指標數值的變化對比,確定出差異,分析和判斷企業的經營及財務狀況;通過比較,發現差距,尋找產生差異的原因,進一步判定企業的經營成績和財務狀況;通過比較,要確定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收益性和企業資金投向的安全性,說明企業是否在健康地向前發展;通過比較,既要看到企業的不足,也要看到企業的潛力。比較的對象一般有計劃數、上一期數、歷史最好水平、國內外先進行業水平、主要競爭對手情況等。
(6)框圖分析法。
框圖分析法是將企業的實際完成情況和歷史水平、計劃數等用框圖形式直觀地反映出來,來說明變化情況的一種方法。由於框圖既可以反映絕對值,又可以反映比例和相對值,而且簡明、直觀,目前這種分析方法越來越受到重視。
(7)假設分析法。
假設分析法是在比較分析的基礎上確定某項指標的最高水平數值,然後假設在該項指標達到最高水平的情況下,企業的經營及財務狀況將會發生什麼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其他各影響因素又要達到什麼水平才能較充分地發揮企業潛力。因此,這種分析方法主要用於對企業潛力的預測分析。
(8)趨勢分析法。
財務報表的趨勢分析法,是根據企業連續幾年的財務報表,比較有關項目的數額,以求出其金額和百分比增減變化的方向和幅度,並通過進一步分析,預測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變動趨勢,這是財務報表分析的一種比較重要的分析方法。趨勢分析法的主要目的如下:了解引起變動的主要項目;判斷變動趨勢的性質是有利或不利;預測未來的發展趨勢。
(9)水平分析法。
水平分析法是指僅就同一會計期間的有關數據資料所做的財務分析,其作用在於客觀評價當期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以及財務狀況的變動情況。但這種分析所依據的資料和所得的結論並不能說明企業各項業務的成績、能力和發展變化情況。
(10)垂直分析法。
垂直分析法是指將當期的有關會計資料和上述水平分析中所得的數據,與本企業過去時期的同類數據資料進行對比,以分析企業各項業務、績效的成長及發展趨勢。通過垂直分析可以了解企業的經營是否有發展進步及其發展進步的程度和速度。因此,必須把上述的水平分析與垂直分析結合起來,才能充分發揮財務分析的積極作用。
(11)具體分析指標。
具體分析指標,是分析比較的基礎,可歸納為以下3大類:
①絕對值指標。
絕對值指標是指通過數值絕對值變化就能說明問題的指標,如企業凈資產、實現利潤等指標。絕對值指標主要反映指標的增減變化。
②百分比指標。
百分比指標一般反映指標絕對值增減變化的幅度或所佔的比重,例如固定資產增長率、流動資產率等指標。
③比率指標。
比率指標一般揭示各項目之間的對比關系,例如流動比率、經營安全系數等指標。
⑷ 財務報表的分析方法有哪些
財務分析的方法有很多種,主要包括水平分析法、垂直分析法、趨勢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一)水平分析法水平分析法,指將反映企業報告期財務狀況的信息(也就是會計報表信息資料)與反映企業前期或歷史某一時期財務狀況的信息進行對比
⑸ 財務報表分析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1、比較分析法
比較分析法的理論基礎,是客觀事物的發展變化是統一性與多樣性的辯證結合。共同性使它們具有了可比的基礎,差異性使它們具有了不同的特徵。在實際分析時,這兩方面的比較往往結合使用。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也是財務報表分析常用的一種技術方法,它是指把整體分解為若干個局部的分析方法,包括財務的比率因素分解法和差異因素分解法。
(5)財務數據分析方法擴展閱讀:
做好財務報表分析工作,可以正確評價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揭示企業未來的報酬和風險;可以檢查企業預算完成情況,考核經營管理人員的業績,為建立健全合理的激勵機制提供幫助。
1、與財務部門進行卓有成效的溝通。
2、對企業的經營績效做出正確的評估。
3、從財務角度出發,為決策者提供支持。
4、從所有者和經營者不同的角度理解企業三大報表。
5、快速識別財務數據中可能存在的造假成份。
6、學會分析企業的營運資本,審視企業存在的弊病。
7、從現金流量表來分析企業的利潤水平。
⑹ 財務報表分析方法有哪些
點擊這里直接下載財務報表
1、比較分析法
比較分析法的理論基知礎,是客觀事物的發展變化是統一性與多樣性的辯證結合。共同性使它們具有了可比的基礎,差異性使它們具有了不同的特徵。在實際分析時,這兩方面的比較往往結合使用。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也是財務報表分析常用的一道種技術方法,它是指把整體分解為若干個局部的分析方法,包括財務的比率因素分解法和差異因素分解法。
(6)財務數據分析方法擴展閱讀:
做好財務報表分析工作,可以正確評價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揭示企業未來的報酬和風險;可以檢查企業預算完成情況,考核經營管理人員的業績,為建立健全合理的激勵機制提供幫助。
1、與財務部門進行卓有成效的溝通。
2、對企業的經營績效做出正確的評估回。
3、從財務角度出發,為決策者提供支持。
4、從所有者和經營者不同的角度理解企業三大報表。
5、快速識別財務數據中可能存在的造假成分。
6、學會分析企業的營運資本,審視企業存在的弊病。
7、從現金流量表來分析企業的利潤水平。
⑺ 財務報表分析方法主要有哪些
財務報表分析的主要依據是財務報表的數據資料,但是以金額表示的各項會計資料並不能說明除本身以外的更多的問題。因此必須根據需要並採用一定的方法,將這些會計資料加以適當的重新組合或搭配,剖析其相互之間的因果關系或關聯程度,觀察其發展趨勢,推斷其可能導致的結果,從而達到分析的目的。 (1)比重法。
比重法是在同一財務報表的同類項目之間,通過計算同類項目在整體中的權重或份額以及同類項目之間的比例,來揭示它們之間的結構關系,它通常反映財務報表各項目的縱向關系。使用比重法時,應注意只是同類性質的項目之間使用,即進行比重計算的各項目具有相同的性質。性質不同的項目進行比重分析是沒有實際意義的,也是不能計算的。如計算某一負債項目與總資產的比重,首先,負債不是資產的構成要素,因而,理論上講,就不能說資產中有多少負債,也不能計算負債對資產的權重。只有同類性質的項目才可計算權重。其次,以某一負債項目除以總資產,也很難說明這一負債的償債能力。總資產不僅要用於償還這一負債,而且要償還所有負債。最終這一負債能否償還,還要看資產與它的對稱性。如果資產用於償還其他債務後,沒有多餘,或雖有多餘,但在變現時間上與償債期不一致,這一負債都是不能償還的。
在財務報表結構分析中,比重法可以用於計算:各資產占總資金資產的比重;各負債占總負債的比重;各所有者權益占總所有者權益的比重;各項業務或產品利潤、收入、成本占總利潤、總收入和總成本的比重;單位成本各構成項目占單位成本的比重;各類存貨占總存貨的比重;利潤分配各項目占總分配額或利潤的比重;資金來源或資金運用各項目占總資金來源或總資金運用的比重等等。
(2)相關比率法。
相關比率法是通過計算兩個不同類但具有一定依存關系的項目之間的比例,來揭示它們之間的內在結構關系,它通常反映了財務報表各項目的橫向關系。財務報表結構分析中,應在兩個場合適用相關比率法:同一張財務報表的不同類項目之間,如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不同財務報表的有關項目之間,如銷售收入與存貨。
整體而言,相關比率法中常用的比率有以下幾種:
①反映企業流動狀況的比率,也稱短期償債能力比率。
短期償債能力主要是通過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的關系來反映,包括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
②反映企業資產管理效率的比率,也稱資產周轉率。
資產管理效率是通過周轉額與資產額的關系來反映的,主要包括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固定資產周轉率等。
③反映企業權益狀況的比率。
對企業的權益主要是債權權益和所有者權益。債權權益使得企業所有者能夠以有限的資本金取得對企業的控制權;而所有者權益資本越多,則其債權就越有保證,否則債權人就需負擔大部分的經營風險。這樣,對於債權權益擁有者來說,最關心的是總資產中負債的比率;對於所有者權益的擁有者來說,最關心的是其投資收益狀況,主要包括價格與收益比率、市盈率、股利分配率、股利與市價比率、每股市價與每股賬面價值比率等。
④反映企業經營成果的比率,也稱盈利能力比率。
盈利能力比率是通過企業的利潤與周轉額和投入成本或佔用資產關系來反映的。《企業會計制度》主要規定了營業利潤率、資本金利潤率和總資金利潤率等幾個指標。
⑤反映企業償付債務費用的比率,也稱資金來源和資金運用的比率。
該比率是通過企業長期資金來源數與長期資金運用數,以及短期資金來源數與相應的運用數的比較,評估兩方的相稱性,揭示營運資本增加的結構性原因。
(3)因素替代法。
因素替代法又稱連環替代法,它用來計算幾個相互聯系的因素對綜合財務指標或經濟指標以及財務報表項目的影響程度,通過這種計算,可以衡量各項因素影響程度的大小。如果說,比重法和相關比率法旨在建立或計算各種財務指標或經濟指標,確定各項財務和經營結構,或會計項目結構,那麼,因素替代法就是對其中的綜合性指標或項目作進一步的內部結構分析,即對影響或決定綜合指標或項目的各項因素及其對綜合指標或項目的影響程度作出測定和評價。
因素替代法可以在兩種情況下深化結構分析:對綜合指標的構成因素進行影響程度分析;對財務報表項目的構成因素進行影響程度分析。現舉例說明:
①對綜合指標構成因素的分析。
綜合性財務或經濟指標通常涉及不同報表中的兩個項目或更多的項目,對這類指標進行分析就是要判斷各財務報表項目對所計算的指標結果的影響。
②對財務報表項目的構成因素的分析。
財務報表項目通常受多項構成因素的影響,對財務報表項目構成因素的分析,就是要確定這些因素對財務報表項目總結果的影響程度。
【例】某企業2004年度的A商品銷售額計劃數為1 000萬元,實際數為1 200萬元;計劃銷售量為100 000件,預期平均售價為100元;實際銷售量為125 000件,實際平均售價為96元。如果採用因素替代法對影響銷售增加200萬元的銷售後價格因素進行結構分析,其結果如下:
①計劃銷售額:100 000×100=10 000 000(元)
②由於銷售量增加而增加銷售額:
125 000×100=12 500 000(元)
12 500 000 -10 000 000=2 500 000(元)
③由於平均售價下降而減少銷售額:
125 000×96=12 000 000(元)
12 000 000- 12 500 000= - 500 000(元)
④兩項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
2 500 000 +(-500 000)=2 000 000(元)
可以看出,A商品銷售實際超計劃200萬元的原因是:銷售量增加使銷售額增加250萬元,平均銷售單價降低使銷售額下降50萬元。
(4)單一分析法。
單一分析法是根據報告期的數值,判斷企業經營及財務狀況好壞的一種方法。單一分析法也要有判斷標准,這些標准一般來自分析者的經驗和財務分析基本知識,如通過資金結構的合理性、流動比率等指標來判斷。
(5)比較分析法。
比較分析法是通過主要項目或指標數值的變化對比,確定出差異,分析和判斷企業的經營及財務狀況;通過比較,發現差距,尋找產生差異的原因,進一步判定企業的經營成績和財務狀況;通過比較,要確定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收益性和企業資金投向的安全性,說明企業是否在健康地向前發展;通過比較,既要看到企業的不足,也要看到企業的潛力。比較的對象一般有計劃數、上一期數、歷史最好水平、國內外先進行業水平、主要競爭對手情況等。
(6)框圖分析法。
框圖分析法是將企業的實際完成情況和歷史水平、計劃數等用框圖形式直觀地反映出來,來說明變化情況的一種方法。由於框圖既可以反映絕對值,又可以反映比例和相對值,而且簡明、直觀,目前這種分析方法越來越受到重視。
(7)假設分析法。
假設分析法是在比較分析的基礎上確定某項指標的最高水平數值,然後假設在該項指標達到最高水平的情況下,企業的經營及財務狀況將會發生什麼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其他各影響因素又要達到什麼水平才能較充分地發揮企業潛力。因此,這種分析方法主要用於對企業潛力的預測分析。
(8)趨勢分析法。
財務報表的趨勢分析法,是根據企業連續幾年的財務報表,比較有關項目的數額,以求出其金額和百分比增減變化的方向和幅度,並通過進一步分析,預測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變動趨勢,這是財務報表分析的一種比較重要的分析方法。趨勢分析法的主要目的如下:了解引起變動的主要項目;判斷變動趨勢的性質是有利或不利;預測未來的發展趨勢。
(9)水平分析法。
水平分析法是指僅就同一會計期間的有關數據資料所做的財務分析,其作用在於客觀評價當期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以及財務狀況的變動情況。但這種分析所依據的資料和所得的結論並不能說明企業各項業務的成績、能力和發展變化情況。
(10)垂直分析法。
垂直分析法是指將當期的有關會計資料和上述水平分析中所得的數據,與本企業過去時期的同類數據資料進行對比,以分析企業各項業務、績效的成長及發展趨勢。通過垂直分析可以了解企業的經營是否有發展進步及其發展進步的程度和速度。因此,必須把上述的水平分析與垂直分析結合起來,才能充分發揮財務分析的積極作用。
(11)具體分析指標。
具體分析指標,是分析比較的基礎,可歸納為以下3大類:
①絕對值指標。
絕對值指標是指通過數值絕對值變化就能說明問題的指標,如企業凈資產、實現利潤等指標。絕對值指標主要反映指標的增減變化。
②百分比指標。
百分比指標一般反映指標絕對值增減變化的幅度或所佔的比重,例如固定資產增長率、流動資產率等指標。
③比率指標。
比率指標一般揭示各項目之間的對比關系,例如流動比率、經營安全系數等指標。
⑻ 財務報表分析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財務報表分析,常用的主要包括四方面內容分析
1、盈利能力分析
比較常用的指標有:
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平均凈資產
總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平均總資產
營業收入利潤率=利潤總額/營業收入凈額
以上三個指標值越大,盈利能力越強。
2、償債能力分析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該指標應大於1,否則企業短期償債能力有問題,最佳值為2以上。
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其中速動資產=流動資產-存貨-待攤費用,該指標大於1較好。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可與行業平均值比較。
3、資產營運能力分析
總資產周轉率=營業收入/平均總資產,相似可以計算流動資產周轉率、固定資產周轉率、凈資產周轉率等。
存貨周轉率=銷貨成本/存貨平均余額
應收賬款周轉率=賒銷凈額/應收賬款平均余額,其中賒銷凈額常用主營業務收入代替。
周轉率指標越大,說明資產周轉越快,利用效率越高,營運能力越強。
4、成長能力分析
總資產增長率=本年資產增長額/年初資產總額
營業收入增長率=本期營業收入增長額/上期營業收入
註:以上指標公式中,有「平均」二字的,都是用期初數與期末數平均計算而來的。
⑼ 財務分析方法包括哪四種
財務分析的方法有很多種,主要包括:水平分析法、垂直分析法、趨勢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
一般來說,財務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種:
1. 比較分析:是為了說明財務資訊之間的數量關系與數量差異,為進一步的分析指明方向。這種比較可以是將實際與計劃相比,可以是本期與上期相比,也可以是與同行業的其他企業相比;
2. 趨勢分析:是為了揭示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變化及其原因、性質,幫助預測未來。用於進行趨勢分析的數據既可以是絕對值,也可以是比率或百分比數據;
3. 因素分析:是為了分析幾個相關因素對某一財務指標的影響程度,一般要藉助於差異分析的方法;
4. 比率分析:是通過對財務比率的分析,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往往要藉助於比較分析和趨勢分析方法。
上述各方法有一定程度的重合,在實際工作當中,比率分析方法應用最廣。
⑽ 財務分析方法有哪些
一、短期償債
1.營運資本=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總資產-非流動資產)-(負債 -非流動負債)
=(總資產 - 非流動資產)-(總資產 -股東權益- 非流動負債)
=(股東權益 + 非流動負債)- 非流動資產
=長期資本-長期資產
2.流動比率= 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 流動比率 = 1 ÷(1 - 營運資本÷流動資產)
3.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
* 速動資產 = 流動資產 -存貨
4.現金比率=(貨幣資金+交易性金融資產)÷流動負債
5.現金流量比率= 經營現金凈流量÷流動負債
二、長期償債
1.資產負債率= 負債總額 ÷ 總資產× 100%
2.產權比率=負債總額÷股東權益
3.權益乘數= 總資產÷股東權益
* 權益乘數 = 1 + 產權比率
= 1 ÷(1 - 資產負債率)
4.長期資本負債率 = 非流動負債÷長期資本× 100%
=[非流動負債÷(非流動負債+股東權益)]× 100%
5.利息保障倍數=息稅前利潤÷利息費用
=(凈利潤+ 利息費用 +所得稅費用)÷利息費用
6.現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數= 經營現金流量÷利息費用
三、應收賬款周轉率
1.應收賬款周轉次數 = 賒銷收入凈額÷應收賬款平均余額。
2.應收賬款周轉天數= 365 ÷應收賬款周轉次數
3.應收賬款與收入比 = 應收賬款÷銷售收入
四、存貨周轉率
1.存貨周轉次數 = 銷售成本÷存貨平均余額
2.存貨周轉天數= 365 ÷存貨周轉次數
3.存貨與收入比 = 存貨÷銷售收入
五、流動資產周轉率
1.流動資產周轉次數 = 銷售收入÷流動資產
2.流動資產周轉天數= 365 ÷流動資產周轉次數
3.流動資產與收入比 = 流動資產÷銷售收入
六、非流動資產周轉率
1.非流動資產周轉次數 = 銷售收入÷非流動資產
2.非流動資產周轉天數 = 365 ÷非流動資產周轉次數
3.非流動資產與收入比 = 非流動資產÷銷售收入
七、總資產周轉率
1.總資產周轉次數 = 銷售收入÷總資產
2.總資產周轉天數 = 365 ÷總資產周轉次數
3.總資產與收入比 = 總資產÷銷售收入
八、與銷售額有關的
1.銷售毛利率 = 息稅前利潤總額÷銷售收入× 100%
=(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收入× 100%
2.銷售凈利率= 凈利潤÷銷售收入× 100%
3.主營業務利潤率 = 主營業務利潤÷主營業務收入凈額× 100%
九、與投資額有關的
1.資產凈利率 = 凈利潤÷總資產 × 100%
=(凈利潤×銷售收入)×(銷售收入÷總資產)× 100%
= 銷售利潤率×總資產周轉次數
2.總資產報酬率 = 息稅前利潤總額÷總資產 × 100%
* 資產凈利率和總資產報酬率都屬於資產報酬率(ROA)
3.權益凈利率= 凈利潤÷股東權益× 100%
= 資產凈利率×權益乘數
= 銷售利潤率×總資產周轉次數×權益乘數
4.資本保值增值率 = 扣除客觀因素後的年末所有者權益÷年初所有者權益× 100%
十、其他的
1.盈餘現金保障倍數 = 經營現金凈流量÷凈利潤× 100%
2.成本費用利潤率 = 利潤總額÷成本費用總額× 100%
十一、能力分析
1.銷售增長率 = 本年主營業務收入增加額÷上年主營業務收入額× 100%
=(本年主營業務收入額 - 上年主營業務收入額)÷上年主營業務收入額× 100%
2.資本積累率 = 本年所有者權益增加額÷年初所有者權益× 100%
=(年末所有者權益 - 年初所有者權益)÷年初所有者權益× 100%
3.技術投入比率 = 當年技術轉讓費支出與研究投入÷當年主營業務收入凈額× 100%
十二、收現分析
1.銷售收現率 = 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銷售收入× 100%
2.資產的經營現金凈流量回報率 = 經營現金凈流量÷總資產× 100%
3.每股經營現金凈流量 = 經營現金凈流量÷普通股股數
4.營業利潤的經營現金凈流量 = 經營現金凈流量÷營業利潤
十三、上市企業
1.每股股利 = 普通股股利總額÷年末普通股股份總數
2.每股收益率 = 普通股每股股利÷普通股每股市價× 100%
3.每股盈餘(EPS) = 可供普通股股東分配的凈收益÷年末普通股股份總數
4.市盈率(P/E) = 普通股每股市價÷普通股每股盈餘
5.每股賬面價值= 普通股股東權益總額÷年末普通股股份總數
6.市凈率(P/BV) = 普通股每股市價÷普通股每股賬面價值
7.股利支付率 = 普通股每股股利÷普通股每股盈餘× 100%
8.每股凈資產 = 年末凈資產÷年末普通股股份總數
9.股利保障倍數= 普通股每股盈餘÷普通股每股股利
= 1÷股利支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