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創新技術改革方法怎麼寫神經外科
神經外科學是外科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專科性強、概念抽象等特點,其涉及的神經解剖、神經生理、病理等內容廣泛,臨床病例復雜多變,學生較難掌握。且由於課時安排少,教學份量重,教師為了在有限時間內完成教學內容,常常採用「滿堂灌」式的教學法,既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不利於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不利於臨床思維和分析能力的培養,而且還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聽課疲乏。為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對神經外科教學進行了改革,即在臨床課教學階段增設了神經外科臨床知識專題講座,並在講座中引進創新理念,經過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 課前精心准備
為了搞好神經外科臨床知識專題講座,科室在講座前多次組織講師以上的教學人員對講座內容進行反復的討論及精心准備。除要求教師作好多媒體課件的准備外,還進行了集體備課和教學試講工作,促使教師對課件中的不足之處及時加以修改、補充及完善。講座均利用課余時間進行,不壓縮正常臨床課的授課時間,使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參與講座。通過專題講座,以達到增強學生對臨床的感性認識,提高對外科疾病的發病原因、發病機理、臨床檢查、臨床診斷及綜合治療等方面的認知水平,逐步培養和鍛煉學生臨床思維的目的。
2 課間注重互動
神經外科臨床知識專題講座以多媒體形式進行,通過利用圖像、圖片、動畫和聲音等多媒體技術,將神經外科教學中的內容與臨床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象、生動、具體地展示給學生,改變了傳統採用的板書式、掛圖式教學模式,使學生從簡單的記憶轉變到具體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變被動為主動,自覺地學習神經外科知識。對於講座中涉及的新理論、新技術等學生不了解的內容,我們注意增加了課間互動[1],即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或讓學生提出問題由教師回答,同時還進行了有獎競猜等具有趣味性的活動。在教師的主導下,學生們紛紛主動參與,課堂氣氛活躍,對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訓練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等均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3 改革考核模式
以往的學習成績多是採用考試的的方法進行,因形式單一,不利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且容易出現高分低能的現象[2],即學生只靠記憶力獲取高分,而動手能力極差。為了改變這種狀況,使學生對臨床實踐的意義有一個較為清醒的認識,從而轉變觀念,自覺地把基礎知識與臨床知識相互結合,努力學習神經外科學課程,我們對學生平時成績的考核作出了相應的改革,即給予參加一次學術講座的學生(指本年度有外科學課程的學生)每人平時成績0.5分,學期結束後按照參加講座次數,統計積分與考試成績相加,計算入學期的總成績中去,這一措施的推出,引起了學生們的強烈反響,參加講座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學生人數也由原來的100多人增加至2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