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發展學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過敘述、描繪、解釋、推論來傳遞信息、傳授知識、闡明概念、論證定律和公式,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問題。
2、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全班或小組為單位,圍繞教材的中心問題,各抒己見,通過討論或辯論活動,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優點在於,由於全體學生都參加活動,可以培養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獨立性。一般在高年級學生或成人教學中採用。
3、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在教學中,練習法被各科教學廣泛採用。
4、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或參考書,以獲得知識、鞏固知識、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方法。
5、任務驅動法
教師給學生布置探究性的學習任務,學生查閱資料,對知識體系進行整理,再選出代表進行講解,最後由教師進行總結。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也可以以個人為單位組織進行,它要求教師布置任務要具體,其他學生要積極提問,以達到共同學習的目的。
② 教案中教學方法和手段怎麼寫
教學過程中的是非曲直、正確錯誤,都能通過教案的條例規劃由模糊變得清晰。能使教師把某些教學問題認識得比較深刻,解決得比較恰當。接下來小編跟大家一起來分享關於教案怎麼寫的內容。
寫教案要幾個步驟
一.課題(說明本課名稱)
二.教學目的(或稱教學要求,或稱 教學目標 ,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三.課型(說明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
四.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
五.教學重點 (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六.教學難點(說明本課的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點)
七.教學過程(或稱課堂結構,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
八.作業處理(說明如何布置書面或口頭作業)
九. 板書設計 (說明上課時准備寫在黑板上的內容) 十.教具(或稱教具准備,說明輔助 教學手段 使用的工具)在教案書寫過程中,教學過程是關鍵,它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一)導入新課
1.設計新穎活潑,精當概括。
2.怎樣進行,復習那些內容?
3.提問那些學生,需用多少時間等。
(二)講授新課
1.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 教學方法 .。
2.怎樣提出問題,如何逐步啟發、誘導?
3.教師怎麼教學生怎麼學?詳細步驟安排,需用時間。
(三)鞏固練習
1.練習設計精巧,有層次、有坡度、有密度。
2.怎樣進行,誰上黑板板演?
3.需要多少時間?
(四)歸納小結
1.怎樣進行,是教師還是學生歸納?
2.需用多少時間?
(五)作業安排
1.布置那些內容,要考慮知識拓展性、能力性。
2.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釋?
如何撰寫一份出色的教案
教案是備課內容簡要而有序的記錄,是支持教師上課的範本,簡單說,教案是教師備課的備忘錄。新的課程改革環境中,如何撰寫教案,才能帶動教師的積極性,發揮教案在常規教學中的應有的作用首先,要打破傳統教案的固定、僵化模式,允許教案因人、因課程、因教學內容而異,倡導書寫個性化、創新性教案。同時要改變教案檢查的傳統理念和標准, 重新定教案的功能和地位。書寫教案的終極目的不是為了迎合檢查而是為了促進教師實現個性化的教學;不是苛求環節的完備與否而是充分張揚教師的個性;不是約束教學活動的範式而是促進教學生成的載體。唯其如此,才能調動教師寫教案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其次,倡導教案「留白」。所謂的教案「留白」,就是指教案的開放性和靈活性。總體來說就是教案的書寫在內容上不要過於詳盡, 不要過於封閉和程式化,而是要體現出內容上的概要性、 形式上不要過於瑣碎, 形式上的模糊性和結構 結構上上的不確定性,以便能夠適
應新情境、容納新內容、確立新策略,為教學中師生間的互動共振、互生新知、互建新情留有餘地。這樣的教案能夠在備課和課堂教學之間形成一種特殊的「張力」,有利於教師在教學中保持一種寬闊的思路和開放的觀念,更容易納入新的內容,適應新的情境,隨時改變原有的設計,實現課堂教學的生態化。
教案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主要有四點:
一是每次教學的基本計劃,明確本次教學的目標及教育資源的使用計劃;
二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教學活動必須按教學准備有序有效實施;
三是教學研究的成果,教案是對教材、學生、教學方法相結合的研究成果;
四是教學實施的工具,教學過程中教案是參照系,可以提示教學內容、重點、難
點、目標、思路,幫助教師有效完成每一次教學。
教師寫好教案應做到以下方面:
一、項目填寫要齊全、教學環節要完備。教案項目包括題目、教具、教法、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目標、任課班級、授課時間等,一般都有固定表格,填寫教案設計 高考如何快速提分?這些冷技巧你一定要掌握要規范,如有變動必須馬上註明。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目標是在對學生教材與培養目標科學分析的基礎上形成的,概括必須准確、科學,教學環節是教學 全過程的總和,一般包括導入語(由舊課導入新課)、教學主要內容、板書設計、重點提問(互動環節)、課後思考(或作業),教學環節完備、教學過程才能完整。
二、重點、難點要突出。重點、難點和教學目標不能僅停留在表格中,必須在教學實施過程中予以體現,教學內容的組織必須緊緊圍繞這一課的重點、難點和目標展開,對重點給與重視,對難點分析明白,這一切都在於服務實現這一課的具體教學目標, 課教案和全部課程目標體繫上的有機統一。
三、教學材料處理要靈活。教案不能寫成教材的縮寫,不能寫成教材的提綱,也不能完全脫離教材自搞一套。因為教材是死的,教學是鮮活的;教材只是提供了教學參考材料,不能代替全部教學,更不能代替教師備課和教學中的創造性勞動,所以教案中對教學材料的處理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形成有機整體,一要完整,二要邏輯嚴密,三要通過創新形成特色。
四、案例教學材料要絕對「新鮮」。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發展使世界變小了,市場變大了,技術更新快了。教材即使最新出版,由於其組稿、編輯、出版、發行等環節,有些內容很快落後於經濟社會發展與技術應用的實踐。高職教育是培養實用技能人才的教育,教育內容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人才培養質量,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靠教師的創造性勞動,即在備課過程中樹立最新的實踐性教育理念,用最新鮮的材料去充實教學內容,用最新、最能說明問題的案 例去闡發理論,才能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所以高職教育教學管理中,科學規定教師一課時的備課工作量是 2—3 小時,一個高校教師每周課時量規定在十課時左右。這是提高教學質量和實現技能人才培養目標的前提條件和具體保證。
五、板書設計要力求創新。教師的教學活動是極富個性特點的創造性勞動,其個性特徵最突出地體現在每次課的板書設計中。 的基礎上,為每一節課設計出具有如下特點的板書方案: 所以教師備課時要在充分研讀教材 一是嚴密的邏輯性,板書順序是邏輯推理的高度概括再現;二是概括性,高度凝練概括本課的教學主要內容;三是符合審美要求,板書設計要符合審美規律,給人以明確清晰、美觀大方的良好審美感受;四是結構的完整性,即對一個知識點的全面完整表述;五是創新性,每個人即使在講同一內容時由於文化背景、思維方式、表達方式、習慣等因素的差異作用,板書都體現出自己的特點,即個性化。因此板書設計可以借鑒、參考,但決不能照搬照抄。
③ 幼兒園常用的八種教學方法
幼兒園教學的主要方法。包括:觀察(物體和現象)、演示、示範、使用直觀教具、採用電化教育手段等。
1、觀察法:幼兒園直觀教學方法之一,運用觀察進行教育的方法。科學教育教學活動的主要方法,指有預期目的的感知活動。觀察方法:指觀察事物的具體方法。依據觀察的目的要求,選擇科學的觀察方法會提高觀察的效率。
(1)幼兒自發觀察:幼兒在沒有教師的指導下,主動、自發地觀察周圍新奇的事物。如:天空中的飛機、樹下的螞蟻等。
(2)個別物體觀察:在一定的時間內,組織幼兒觀察某一物體或現象,使幼兒掌握這一物體或現象的名稱、外部特徵、功能、與人們及社會的關系,從而獲得有關的粗淺知識。如一般的認識食物、動植物都用這種方法。
(3)比較性觀察:指組織幼兒觀察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體、現象,比較它們之間的異同點。通過分析、比較、判斷、思考,能更精確、細致、完整的認識事物,形成概念。如認識圖形(正方形和長方形)、認識常綠樹和落葉樹等。還可以分為整體比較和分解比較。整體比較是對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事物進行整體比較,找出它們的相似性、相反性和相近點。分解比較是對兩種物體分別從局部逐一地進行比較。
(4)長期系統性觀察:也稱「追蹤觀察」。在較長的時間內,組織幼兒連續的對某一物體或現象的發展變化進行間斷性的、系統的觀察。如觀察種植角里的植物、月亮的變化等。
(5)順序觀察法:即對觀察對象按照先後順序,從不同的角度細致的觀察。一般觀察動物時是按照從頭到腳、從上到下的順序觀察。
(6)特徵觀察法:是對觀察對象的最主要或某一方面特徵進行相對靜止的觀察。
(7)分解觀察法:是對觀察對象各部分進行仔細分解觀察,然後再綜合起來,達到清晰地了解全貌的目的。
(8)探索性觀察:即觀察事物之間的聯系、轉化、原因和結果進行探索。
④ 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素養
伴隨著21世紀的到來,人們正在實現從工業社會到信息社會,數學將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現代人對數學教育的需求,已不僅僅滿足於獲取知識層面,而更多的是提高自身的數學修養,提高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並為以後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這就意味著數學教育需要培養人的更內在的,更深刻的東西,這就是數學素養。現在的小學生再經過十幾年的學校教育,正是開創21世紀的主力軍。用數學素養的教學理念陶冶他們、啟迪他們、充實他們,促使他們素質的全面發展,提高整個民族的公民素質,是數學教育最主要的宗旨。怎樣來培養小學生的數學素養?是值得我們探討的內容。
何謂數學素養?通俗說,一個人的數學素養好,與說一個人有數學頭腦的意思差不多,歸根到底是指他從數學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數學素養是學生以先天遺傳因素為基體,在從事數學學習與應用活動的過程中,通過主體自身的不斷認識和實踐的影響下,使數學文化知識和數學能力在主體發展中內化,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數學化」思維意識與「數學化」地觀察世界、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它是一種綜合素質,主要表現在觀念、能力、語言、思維、心理等方面,包括數學意識、解決問題、數學推理、信息交流、數學心理素質五個部分。它的培養可以學生普通生活常識為起點進行教學,在教學中提倡探究式教學模式,並在探究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並在探究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訓練學生的數學語言,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步提升數學素養。
數學是一門思想性、邏輯性、抽象性很強的學科,要學好數學,對一個學生來說,能力比知識更重要,方法比結論更重要。而作為一名數學教師,不能滿足於教給學生知識,更應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數學素養的培養和提高,不是靠一兩節課的教學能實現的,而必須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堅持不懈、多渠道、多方面地去努力和探索。我在教學過程中,在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方面做了許多嘗試。
(一)、在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
數學思想是對數學和它的對象、數學概念,命題和數學方法的本質的認識。數學方法是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和策略。數學教學要在重視傳授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體會數學方法、感悟數學思想,這樣才能使學生學會用數學思維、數學手段和數學方法去分析和解決數學中的具體問題以及其他的一些現實問題,這是數學教學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數學教學的本質要求。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是數學知識在更高層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蘊含在數學知識發生、發展和應用的過程中。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要由表及裡,循序漸進。要在知識發生過程中滲透數學思想,要在問題的探索和解決過程中揭示數學思想,使學生從中掌握關於數學思想方法的知識,並把這些知識應用在後續的學習中,科學地獲取數學知識。如在教學一年級的《找規律》時,遇到一列數,11、13、15、17、19、21、23、( )、學生很容易發現規律,前面一個數加2就等於後面一個數。( )里填23。講到這里這個題目做完了,但我並沒有讓孩子停住思維的腳步,而是進一步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我請學生給這一列數來取名,並引導學生:像這樣,一些數排成一列,我們給它取個名,兩個字。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有的說數排,有的說數列。我告訴孩子們數學家統一叫他們數列。和數學家想到一塊去了,孩子們非常高興。接下來我請孩子們繼續觀察這個數列的特點:後面一個數比前面一個數總是多2。用數學語言說是相鄰兩個數的差都相等。那像這樣相鄰兩個數的差都相等的數列,給它取個名,叫什麼數列呢?要求孩子們在數列前面加兩個字。有的說是相鄰數列,有的說是相等數列,有的說是差等數列,我再適時引導:差等兩個字對了,但不是這么說的。孩子們馬上說等差。我祝賀他們說對了,像這樣相鄰兩個數的差都相等的數列就叫等差數列。這樣一來,需要在中學才接觸和學習的數學專業知識「等差數列」,我在小學一年級就向孩子們滲透了。同時滲透了對於典型規律進行歸納並命名的方法。接下來,我又利用學生嘗試計算這一列數的和的過程,向學生滲透了「高斯演算法」和「小數配大數」的方法,學生切實感受到了數學方法的妙用。同樣的,在教學中我還滲透了「逆推法」、「還原法」、「假設法」、「觀察比較法」,「判斷推理」、「等量代換」、「對應思想」、「有序思考」、「帶著符號搬家」等數學思想和方法。這樣一來,學生的數學知識層面提高了,有了自己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在以後的學習中就輕松多了。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知識的記憶是暫時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長遠的。知識使學生受益一時,而思想和方法使學生受益一世。
(二)、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思維作為一種能力和品質,作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體現。要培養一個人成材,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在於思維,在於科學的思維。
那麼,怎樣才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其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呢?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建立了「發現式學習」的教學新模式,營造學生思維的平台。
思維的發展,需要土壤,需要平台。好的教學策略是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進一步釋放學生的思維潛能、進一步保護學生的思維火花。凡是學生能通過自己努力學到的知識,絕不授予學生,凡是學生經過思考能解決的問題,就放手讓學生去思考,把「教—學」活動中的自由還給學生。把學生當成主體,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既給了學生思維的自由,也給了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壓力,從而迫使學生去思考。例如在第六冊的基礎訓練上有這樣一道題:
☆+☆+☆+△+△=54 ☆=( )
☆+☆+△+△+△=56 △=( )
這道題相當於二元一次方程,雖然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有難度,但我沒有告訴他們怎麼做,而是引導他們去觀察、比較: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比較這兩個算式,你發現了什麼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通過觀察、比較,學生自己發現了第一個算式中的☆換成△以後,結果就多了2,說明一個△比一個☆多2,得到△=☆+2,再把第一個算式中的△換成相等的量☆+2,從而可以先求出一個☆表示10,再求出一個△表示12。這樣,學生自己通過觀察比較「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並滲透了「觀察比較法」 和「等量代換」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再如,每次教學新知之前,鼓勵學生「試想一想」、「試做一做」、「試畫一畫」、「試……」,在這個階段,學生積極思考,充分進行嘗試探究、驗證,長此堅持下去,學生會逐步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具備良好的推理能力和勇於探究、不斷進取的意志和精神。
探究性教學符合馬克思主義哲學及教育學、心理學原理,特別符合學生好奇、好動、好試、好比、好勝的心理原理,能較好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更重要的是從小就樹立不怕困難敢於探究的勇氣和信心。
(三)、在教學中訓練學生的數學語言。
學生掌握正確的數學語言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基本任務,俄羅斯著名教育家A·A·斯托利亞說:「數學教學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新課標也指出,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包括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素養的形成與語言是緊密聯系的,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是思維的外殼,正確的數學語言能更准確、清晰地反映一個人的思維過程,展示思維能力的發展水平。因此,我在教學中加強訓練學生的數學語言,並學會用數學語言表達數學思想、觀點。如學習23-7退位減法時,讓學生在桌子上擺23跟小棒,然後讓學生擺動小棒,設法得出計算結果,由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他們用了不同的方法,均得出結果16。他們各自講自己的思考過程,有的講:先借1捆,10-7=3,再將3和13合起來是16根;有的講:個位3不夠減7,取一捆與3根合起來是13根,13-7=6,將一捆加上6根就是16根;有的講:……
學生在親身感受下,能有條理地講述計算方法與過程,發展了語言的表達能力。
教學時,在學生動手操作的同時要求學生對操作用數學語言描述出來是一條十分有效的訓練學生學會表達自己思想觀點的途徑。在操作中,學生必然會思考;如何擺放、移動,為什麼要這樣擺放,如何移動最好……而描述時又把外部的物質操作轉換為學生內部的思維活動,學生的思維得到了鍛煉,並幫助學生把抽象的語言具體化,形象化。這時學生只要按照操作的過程講出自己的想法,既較容易地用語言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又從中獲得了知識的內涵,這樣自然的結合,學生學得有趣,講得有勁,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四)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事物
身邊的事物數學問題很多,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把生活中的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進一步揭示具體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聯系,既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有助於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幫助樓內住戶每月計算水電費;為室內裝修戶測量並計算鋪地面用多少地板磚,噴塗四壁和屋頂需要購買多少塗料;植樹節時根據種植面積和種苗棵樹,計算行距,株距……學生覺得這些問題實在、有趣,身邊處處有數學,越學越有勁頭,養成理論聯系實際的好習慣。
另外,在數學教學中注重保護和培養學生的直覺意識,講一些數學的發展史,多參加數學社會實踐等,都能使學生的數學素養得到一定的提高。
數學素養歸根到底是一種文化素養,數學教育也就是一種文化素質的教育,它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們教師貴在重視和堅持。要通過學習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不僅僅是一系列抽象的知識,更多的則是一種方法,一種文化,一種思想,甚至於一種精神和態度,從而讓學生滿懷樂趣和憧憬地去學習它。
⑤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向兒童出示實物教具模型進行提示性和模式性操作該教師運用了()法是哪個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向兒童出示實物教具模型進行提示性和模式性操作該教師運用了(示範)法
選C
⑥ 教學方法有哪些
第一類方法:「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方法」,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等。
第二類方法:「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參觀法等。
第三類方法:「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方法」,包括練習法;實驗法;實習作業法。
第四類方法:「以欣賞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例如陶冶法等。
第五類方法:「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方法」,如發現法;探究法等。
(6)提示型教學方法擴展閱讀
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為實現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要求,在教學活動中所採取的行為方式的總稱。
教學方法的內在本質特點:
1、教學方法體現了特定的教育和教學的價值觀念,它指向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要求。
2、教學方法受到特定的教學內容的制約。
3、教學方法要受到具體的教學組織形式的影響和制約。
⑦ 淺談常用幾種課堂教學模式及其優缺點和功能
(一)講授式
1.講授式是以教師活動為主的教學模式,通常以教師的講解、演示、范讀為主。 2.講授式的結構特點是:教學目的是為了使學生掌握知識性、記憶性的知識;教學方法是以教師講授為主,課堂主體是教師,學生是聽眾;教學程序大體是宣布本課教學目的並導入新課、講授新課、鞏固復習、布置作業等四個階段。 3.講授式教學的優點是: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控制整個課堂、掌握教學進度;發揮正面教育和教學的作用,對學生直接傳授知識和進行直接的思想品德教育;能容納大量的聽眾。其缺點是:學生活動少;易受教師教學經驗與教材難易及趣味性的影響。講授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在運用時不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又不能啟發學生的思維和想像,極易形成注入式教學。 4.講授法的運用要注意以下幾點:講授內容具有科學性和思想性,觀點與教材的統一;照應教材的全面性和系統性,同時抓住它的重點、難點和關鍵;語言要准確、清晰、簡練、生動、通俗易懂。並符合學生的理解能力與接受水平;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學習需要,與其他教學方法配合使用,並合理使用電化教育手段。
(二)啟發式
1.啟發式教學是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依據學習過程的客體規律,以談話、問答、揭示等引導學生主動、積極、自覺地掌握知識的教學形式。在中國,「啟發」一詞,源於古代教育家孔丘的「不憤不啟,不排不發」。朱熹解釋說:「憤者,心求通而示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啟,謂開其意;發,謂達其辭」。孔子之後,《學記》的作者提出「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進一步闡發了啟發式教學的思想,主張啟發學生,引導學生,但不要硬牽著他們走;嚴格要求學生,但不施加壓力;指明學習的路徑,但不代替他們達成結論。 2.啟發式教學的結構特點是:其目的是通過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達到對教材內容的真正理解,並培養學生探索問題的興趣和思考能力;其方法,仍然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講授、談話為主,但增加了學生的課堂活動,同時教師的主導作用由講清教材變為引導學生自己弄懂教材,在關鍵之處啟發學生思考,促使其領悟;其程序是:比較多樣、復雜,視教材的難度及學生的理解程度的變化,一般可按「自學—發疑—提問—釋疑」或「讀讀—議議—練練—講講」的步驟進行。3.啟發式教學的特點是: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積極性相結合;強調學生智力的充分發展,實現系統知識的學習與智力的充分發展相結合;強調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實現學生動力與學習的責任感相結合;強調理論與實踐聯系,實現書本知識與直接經驗相結合。啟發式教學的實質在於正確處理教與學的相互關系,它反映了教學的客觀規律。啟發的優點是有助於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興趣和能力;缺點是不容易掌握,使不少新教師在運用時常常流於簡單的一問一答之中。
(三)討論式
1.討論式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就教材中的基礎理論或主要疑難問題,在獨立鑽研的基礎上,共同進行討論、辯論的教學組織形式。2.討論式教學模式的結構特點是:目的上,引導學生探索問題,主動地解決問題,從中獲得知識、技能,發展能力和智力;方法上,課堂以學生活動為中心,教師退居輔助地位,採用分組或全班討論形式,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程序上,基本分兩個步驟,第一步,教師創設問題情境,並啟發學生積極思考。第二步,學生解決問題,通過思考、辯論、總結,求得真正的答案。3.課堂討論有三種基本類型:一種是用於擴大和加深有關學科理論知識而組織的系統的專題討論;第二種是就某學科中個別主要問題或疑難問題而組織的課堂討論;第三種是日常教學中採用的帶有研究性的課堂討論。課堂討論的優點是,可以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有助於啟發學生的獨立思考,相互交流意見,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訓練口頭表達能力。缺點在於難以組織、發動學生,而學生一旦被發動起來又不易控制課堂秩序,而且討論問題一般費時較多。4.進行課堂討論一般要求是:討論前,教師根據教學目的確定討論的題目並提出具體要求,指導學生搜集有關材料,認真准備意見和寫出發言提綱。討論進行時,充分啟發學生的獨立思想,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到問題的實質並就分岐的意見進行辯論,培養實事求是的精神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討論結束時,教師作出總結,也可提出進一步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教學模式的功能
(一)教學模式的中介作用。教學模式的中介作用是指教學模式能為各科教學提供一定理論依據的模式化的教學法體系,使教師擺脫只憑經驗和感覺,在實踐中從頭摸索進行教學的狀況,搭起了一座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橋梁。教學模式的這種中介作用,是和它既來源於實踐,又是某種理論的簡化形式的特點分不開的。
一方面,教學模式來源於實踐,是對一定是具體教學活動方式進行優選、概括、加工的結果,是為某一類教學及其所涉及的各種因素和它們之間的關系提供一種相對穩定的操作框架,這種框架有著內在的邏輯關系的理論依據,已經具備了理論層面的意義。另一方面,教學模式又是某種理論的簡化表現方式,它可以通過簡明扼要的象徵性的符號、圖式和關系的解釋,來反映它所依據的教學理論的基本特徵,使人們在頭腦中形成一個比抽象理論具體得多的教學程序性的實施程序。便於人們對某一教學理論的理解,也是抽象理論得以發揮其實踐功能的中間環節,是教學理論得以具體指導教學,並在實踐中運用的中介。
(二)教學模式的方法論意義。教學模式的研究是教學研究方法論上的一種革新。長期以來人們在教學研究上習慣於採取單一刻板的思維方式,比較重視用分析的方法對教學的各個部分進行研究,而忽視各部分之間的聯系或關系;或習慣於停留在對各部分關系的抽象的辨證理解上,而缺乏作為教學活動的特色和可操作性。教學模式的研究指導人們從整體上去綜合地探討教學過程中各因素之間的互相作用和其多樣化的表現形態,以動態的觀點去把握教學過程的本質和規律,同時對加強教學設計、研究教學過程的優化組合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教學模式是從教學的整體出發,根據教學的規律原則而歸納提煉出的包括教學形式和方法在內的具有典型性、穩定性、易學性的教學樣式。簡潔地說就是在一定教學理論指導下,以簡化形式表示的關於教學活動的基本程序或框架。教學模式包含著一定的教學思想以及在此教學思想指導下的課程設計、教學原則、師生活動結構、方式、手段等。在一種教育模式中可以集中多種教學方法。任何模式都不是僵死的教條,而是既穩定有發展變化的程序框架。
⑧ 四步教學法的內容不包括哪一項
第一步,講解。首先,教師以提問的方式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專業水平等,以便根據他們的情況有效地展開教學活動;然後,教師通過演示某器械的功能等方式生動、有趣地引入教學的主題——如器械的安裝或製作。在這一步驟,教師尤其應該注意激起學生的認知興趣和動機。
第二步,示範。教師首先向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即學生在教學活動結束以後應該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並從做什麼、怎麼做、為什麼這樣做等三個方面來組織教學計劃,安排教學內容的展開。教師在講解的同時,通過實物或教學用具向學生示範如何操作。
第三步,模仿。在這一步驟,主要由學生進行學習活動,即按照教師已做的示範,自己動手模仿操作。
第四步,練習。教師對整個教學活動進行歸納總結,對教學的重點、難點進行重復,教師也可以通過提問了解學生的掌握程度。在這基礎上由學生自己通過練習達到完全掌握和熟練運用。
在四步教學法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採用提示型的教學樣式教授教學內容,不過隨著教學環節的延展,教師也採用評價、教學對話等共同解決型的教學樣式。教學的組織以班級授課為主,但是教師可以採用多種變化的形式,如讓學生環繞在自己周圍,以便他們能夠更加清晰地觀察示範動作和過程,可以藉助於靜態或動態的直觀教學技術,如模型、繪圖、現場參觀、演示實驗等向學生講解理論知識。而學生學的活動更多的是受納性的,學生主要通過傾聽、觀察、模仿、練習等形式展開學習。
⑨ 哪一種教學方法適合於社會態度的養成自主型教學方法還是注入式教學還是共同解決問題型還是提示型教學方
共同解決問題型和提示型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