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兒園該如何提升幼兒體育能力
培養健康活潑、朝氣蓬勃、聰明可愛的幼兒,是每位家長的心願,在這個心願中就決定了體育作為幼兒全面發展的基礎意義。古希臘的柏拉圖、現代的貝爾、克魯普斯卡婭,以及我國近代的陳鶴琴等古今中外的許多幼兒教育學者,都把體育的發展放在幼兒全面發展的首要位置。怎樣才能完成家長的願望呢?家長僅靠孩子在幼兒園的體育運動和依靠老師提高他們的運動能力是遠遠不夠的!家園共育是最好的教育方法,也就是說教師在完成對幼兒在園體育活動任務的同時,還要指導家長如何提高幼兒的運動能力。
與幼兒園相比,家庭最大的特點就是寬松、自由。參加的對象是父母和孩子,所以對幼兒的教育應具有針對性和指導性。家長要提高幼兒的運動能力,需要注意以下三點:
一、支持幼兒的運動興趣,不要干涉和禁止幼兒運動。
身體健康、發育正常的孩子總是活潑好動的。他們奔跑跳躍、爬高鑽低,常常弄得滿頭大汗,一身泥士,有的孩子平坦的路不走,偏要去走高低不平的地方;有的孩子還會扯爛衣服,劃破皮肉。於是有的家長就下了種種禁令「不要弄臟衣服」,「不要亂跑,小心跌倒」,「好好走路,不要跳」,「不許爬樹」,「不許……」孩子的運動被禁止,失去了勃勃生氣。其實,這些愛動的孩子往往不容易摔跤,相反,那些平時不愛運動的孩子走路一搖一晃,稍一跑動,就會摔到。中(1)班有一個小男孩,平時特別愛跑愛跳。有一次區角活動,他搬了一盒積木跑向玩具櫃,腳下一滑,一頭栽倒在地上,我不禁驚呼「糟了」,這個跟頭摔下去,說不定會跌破頭了。誰知,他在倒地時一瞬間,雙手抱著積木盒死死撐住地面,小腦袋頑強地抬起來。結果只是手臂擦破了點皮。事後,我一邊給他傷口塗葯水,一邊誇獎他的靈活,他不無驕傲地告訴我他有經驗:「跌倒的時候,一定不能頭著地,那會跌壞腦子的。手撐住地就沒事了。」這孩子從運動中獲得了自我保護的好方法。每位家長都應懂得幼兒需要運動這個道理,都應滿足幼兒喜愛運動的願望,取消不合理的消極禁令,引導孩子參加各種有益的體育活動。
二、提供運動的條件,選擇適宜的運動項目
據調查,農村孩子的運動能力一般強於城鎮的孩子;住低層房屋的孩子運動能力一般強於住高層住宅的孩子;家庭支持運動的孩子強於家庭不支持運動的孩子。這是由於許多家庭居室裝飾很漂亮,而庭院場地空間很小,幼兒想要玩球或奔跑,而大人不答應、不放心。因此,家長要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能力出發,從實際條件出發,在家中選擇一些趣味性強、活動量小、空間要求不高的運動,如徒手操、跳繩、拍皮球、打彈子、投沙包、打乒乓球、板羽球或一些民間體育游戲等。不要讓幼兒參加長跑,因為他們心肺功能及神經系統發育尚完善;不搞舉重、拔河(關節易脫臼),或在水泥地上跳躍(髖骨未骨化,骨盆會錯位)等運動。要注意勞逸結合,注意全面鍛煉,上肢和下肢、左側和右側、大肌肉和小肌肉的鍛煉運動要平衡,使身體得到全面、協調的發展。
三、共同參與,積極投入
《大頭兒子,小頭爸爸》這部動畫片里,有一集是《換爸爸》的故事,講的是父親不但要給孩子買玩具,還要陪他們一起玩,否則孩子就要換爸爸!家長應該從中得到啟示:不要做孩子運動的旁觀者。放開手中的活,像幼兒園體育活動中,教師參與身份一樣,應以游戲的角色與孩子共同游戲,積極參與。在游戲中,家長不能按照成人的思維去規定孩子的運動方式,可以以游戲的角色身份去引導和啟發。如小班的孩子在家裡玩「森林午餐會」的體育游戲時,孩子扮演「動物招待員」,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扮演各種動物,大家要相隔一定的距離,在音樂聲中要求「動物招待員」將各類動物喜歡吃的「菜」送到相應的動物手裡。主要是鍛煉幼兒協調走及平衡能力。游戲過程中,如孩子把「菜」送錯了,那扮演「小貓」的媽媽可以這樣啟發「喵喵喵,小貓最愛吃什麼?小魚還是青菜?」,這時幼兒會在身臨其境的氛圍中鍛煉了身體的協調性、增加了知識,還會從親子游戲中感受到家庭的溫馨。
四、貴在堅持,注意安全
體育運動貴在堅持,經常運動才能真正取得健身的效果。家長一方面要隨時向幼兒進行體育運動意義的宣傳,講優秀運動員的故事,觀摩成人比賽等;另一方面,注意場地器械的安全,教會幼兒正確的運動方法,注意幼兒運動後的反應(臉色、出汗、呼吸、脈搏等)並有意識地利用運動的有利時機,發揮幼兒在運動中的獨立性、自主性和創造性,培養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和靈敏協調的能力。
陳鶴琴先生曾說:「不要忽視家庭對孩子潛移默化的作用。」在家庭里多開展一些體育運動,家庭氣氛會很和諧,這既提高了幼兒的運動能力,又促進了他們的大腦發育,還會使父母和孩子的機體得到鍛煉。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