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論幼兒園科學教學方法

論幼兒園科學教學方法

發布時間:2022-02-08 07:58:38

A. 淺談怎樣上好幼兒園科學活動課

教師要想上好科學活動課,要付出很多辛苦和努力,還要做出很多准備。俗話說:"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上好科學活動課容易,但是成功的上好科學活動課很難。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實踐,談談我對上好科學活動課的一些想法。我從以下幾個方面: 1.科學活動課的選課 一節成功的科學活動課,選課是很重要的。科學活動課在選課時,一定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適合幼兒探究,一定是幼兒喜歡的、感興趣的,一定要貼近幼兒的生活,是幼兒身邊的現象,是幼兒生活中能見到,千萬不要脫離幼兒的生活環境和生活范疇。 例如:在《小動物過冬》活動中,我選擇的小動物都是幼兒喜歡的、熟悉的。選擇的時間在12月份,幼兒能輕松的感受到冬季的寒冷,學習小動物過冬的樣子才更貼切。 2.科學活動課的活動目標制定 科學活動課的目標制定要符合幼兒的能力水平。要細,要具體化,且不可籠統,一節課制定的目標不要過多,過高。目標過高,超出幼兒的能力范圍之外,幼兒因能力達不到,完不成任務就不能從中獲得成功感,失去興趣;如果低於幼兒實際水平,幼兒會覺得枯燥乏味,身心疲勞,而失去了參加活動的積極性。因此制定教學活動目標時要結合本階段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遵循兒童的"最近發展區"的原理。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知識經驗,在目標制定的同時,還要想到目標能否順利達成。 例如:在《沉與浮》活動中,在制定目標的時候,為了使課堂活躍、豐富。我制定了太多的目標,如下: (1)通過探索活動使幼兒知道哪些東西放在水裡是沉的,哪些是浮的。 (2)初步學習簡單的記錄方法。 (3)激發幼兒對沉浮現象的興趣。 (4)大膽探索、嘗試使物體沉或浮的不同方法,發展探索精神。 (5)能初步學習兩人合作進行實驗。 經過研討,把目標調整為: (1)引導幼兒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能用↑、↓記錄結果,表示上浮與下沉。 (2)鼓勵幼兒積極思考,大膽探索,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 (3)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發展幼兒探索求知的精神。 總之,一節課下來,我是為了完成目標而講課,孩子沒有得到真正探究的機會和過程。 3.科學活動課的活動材料選擇 科學活動課活動材料的選擇要豐富,可以是幼兒生活中的物品和學習中的物品、也可以是自己動手改造的物品。教師選擇的活動材料時應是幼兒身邊觸手可見的,因為我們面對的都是5、6歲的孩子,太陌生的材料不適合活動的開展,會給你的活動帶來阻力。 例如:在《誰能站得穩》活動中,我選擇的活動材料都是幼兒的生活用品和學慣用品,像鉛筆、毛巾、吸管、卡紙筒、橡皮泥、大米、化妝品的包裝盒等,對於這些幼兒熟悉的活動材料,幼兒在操作時會更容易更輕松,想到的方法也更多,為了讓吸管站得穩,幼兒把吸管插在橡皮泥上,把吸管插在大米里。為了讓毛巾豎著站得穩,把毛巾豎起來放在空心的卡紙筒里。 4.科學活動課的語言 科學活動課不同於其他領域的活動課,科學活動課的語言不但要親切、溫柔,有親和力和感染力,還要組織的嚴密,有邏輯性,太多的理論性術語幼兒聽不明白,說的太簡單,課堂的效果會受到影響,所以,在組織語言的時候,一定要簡單、易懂、嚴謹。 例如:在《沉與浮》活動中,我問幼兒物體是漂在水面還是落在水底,幼兒說出後,我再告訴幼兒漂在水面的物體是浮,落在水底的物體是沉。 科學活動課中的肢體語言也很重要,有時不需要說話,一個肯定的眼神,可以鼓勵孩子大膽的進行探究、發現,從而得出結論。 例如:在《連接的秘密》活動中,我讓幼兒把毛根連接起來,小朋友用的都是系在一起的方法,只有一個小朋友用鉤的方法,孩子用求助的眼神看著我,我只是輕輕的點了一下頭,孩子就高興的跳了起來,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點頭,讓幼兒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 5.科學活動課的導入 科學活動課的導入很關鍵,有效的導入,可以直接激發幼兒的探知慾望和興趣,有了探知的慾望和興趣,那麼,孩子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你的活動中,才能聽得認真,做的認真,那樣你的課堂效果會更好。有效的導入,要直擊課的主題、直擊知識點。 例如:在《有趣的空隙》活動中,為了讓幼兒更好的理解"空隙"這個詞,我用了游戲導入,讓幼兒將手指並攏,擋在眼前,問幼兒:你看見了我了嗎?接著又讓幼兒將手指張開,問幼兒:看見我了嗎?就是這樣簡單的動作游戲,手指並攏和張開,讓幼兒輕松的理解了"空隙"這個詞。可見有效的導入有多重要,既理解了知識,又激起了幼兒的興趣。 6.科學活動課的問題設計 科學活動課的問題設計要合理,要層層遞進,由易到難。首先讓幼兒對問題產生興趣,願意去探討,願意去發現。問題的結論要在游戲中得到,要在動手實踐中得到,真正的體現幼兒在做中學、玩中學。 例如:在《吹泡泡》活動中,為了讓幼兒知道不同的吹泡器吹出的泡泡都是圓形的,我先讓幼兒用吸管吹泡泡,觀察吹出的泡泡的形狀。在用三角形吹泡器吹泡泡時,我讓幼兒觀察泡泡形狀的同時,也讓幼兒觀察泡泡的大小。在用正方形吹泡器吹泡泡時,我讓幼兒觀察泡泡形狀的同時,又讓幼兒觀察泡泡的顏色。最後吹泡泡時,我讓幼兒動手去感受泡泡。 7.科學活動課的課件使用 多媒體課件適用於任何學科,在科學活動課中合理的使用多媒體課件,可以把抽象的事物簡單化,可以讓幼兒直觀、生動的感受事物的變化。多媒體課件在使用時要選擇好時機,且不可生搬硬套。 例如:在《昆蟲捉迷藏》活動中,為了讓幼兒了解昆蟲的隱藏方式,我製作了有趣的課件,讓幼兒尋找課件中隱藏的小昆蟲,在找昆蟲的時候,孩子們的眼睛睜得大大的,都想知道自己找到的昆蟲是不是真的昆蟲,合理有效的使用課件,可以激起幼兒的探知興趣。 總之,要想上好一節科學活動課,教師只有不斷學習、實踐、反思、總結,才能使我們在科學教學活動中得心應手,游刃有餘。

B.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主要教學方法有哪些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學設計及反思:有趣的光斑 邱雪珠 設計意圖: 一次,我拿著鏡子從外面走進活動室,鏡子的反光照在室內牆壁上,產生了光斑。孩子們不停地去追捉光斑,我一晃動鏡子,光斑就跳躍移動,孩子們很好奇。於是,我抓住孩子們的這一興趣點,設計組織了這個活動。 目標: 1.積極主動地探索光斑的形成、變化,產生探索的興趣,體驗探索的樂趣。 2.樂於用語言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與結果。 3.發展觀察力、想像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准備: 1.本活動應在晴朗的天氣條件下進行,室內有從戶外射進來的陽光。 2.鏡子、剪刀、固體膠、鉛筆、橡皮泥、紙等若干,分別裝在塑料筐中。 3.幼兒具備有關鏡子的感性經驗,並會用多種方法製作圖案。 過程: 1.自由探索――光斑從哪裡來? ①游戲:鏡子和光。教師和幼兒一起拿著鏡子在有陽光的地方玩耍,把光反射到天花板或牆壁上。 ②提問與交流:你是怎樣玩的?這些亮亮的、晃動的是什麼?(光斑)光斑是從哪裡來的?它為什麼會動? ③小結:鏡子將光反射在牆壁上就會產生光斑,光斑隨鏡子的晃動而晃動。 2.引導探索――光斑的形狀為什麼會變化? ①牆上的光斑一樣嗎?有什麼不同?為什麼?(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操作、討論,明白光斑的形狀與鏡子的形狀及其照射角度有關) ②光斑照在牆上像什麼? 3.深入探索――怎樣使光斑的形狀發生變化? ①引導幼兒自由討論。 ②幼兒操作、實驗。引導幼兒將自製的各種圖案或圖形粘貼在鏡子上,再玩「鏡子和光」的游戲。 ③幼兒相互交流發現了什麼。 延伸活動: 1.針對幼兒在實驗中出現的問題,帶他們到室外作進一步的探索。 2.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索除改變光源的位置和在鏡子上貼物外,還有哪些方法能改變光斑的形狀。 3.請家長和幼兒共同實驗:把月光、燈光作為光源,探索鏡子能否製造晃動的光斑。 活動反思: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教育家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本次活動的內容就是源於幼兒對光斑的興趣,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科學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幼兒「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材料是激發和維持幼兒探索興趣的最好誘因。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並以活動材料為載體,使活動步驟緊扣目標層層深入,有利於幼兒不斷探索、驗證。 本次活動採用了集體、小組和個別活動相結合的形式。幼兒帶著問題觀察、猜想、實驗,相互討論、交流、解決問題,不僅提高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還拓寬了幼兒的思維,發展了幼兒多方面的能力。如:當我請幼兒想辦法使自己的鏡子反射出不同的光斑時,孩子們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探究慾望,他們主動探索、大膽嘗試、樂於交流,表現出較強的想像力、創造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他們在實踐中體驗到了成功,獲得了滿足,把整個活動推向了高潮。當然,本次活動也存在著一些不足。 首先,活動若在室外進行,並給予幼兒更多自主探索的時間,幼兒可能會發現更多有趣的現象。如在活動過程中,我發現能力強的幼兒不僅能用改變光源位置、在鏡上貼物等方法來改變光斑的形狀,而且還發現了多個光斑重疊,其光斑的亮點會發生變化的現象,但由於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幼兒未能就此問題進行深入探索。能力弱的幼兒只能按部就班地按教師的方法操作,這說明能力弱的幼兒對光斑的產生和變化還是不太了解。 其次,可及時滲透安全教育。在探索過程中,有個別幼兒故意將光反射到同伴臉上,強烈的光線刺激了孩子的眼睛,這是很危險的事。當時,我應該抓住這一事件,引導幼兒思考為什麼電焊工要戴護眼罩、滑雪運動員要戴雪地鏡,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向幼兒進行安全教育,懂得強光對視力的影響,從而學會自我保護。

C. 幼兒園科學活動中常用的教法、學法有哪些呀

多通道參與法、操作法、實驗法、

D. 淺談幼兒教學如何滲透科學教育

作為幼兒進行科學發現和科學探究的專門場所,科學發現室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在我國幼兒園建立以來已經基本得到普及。然而,科學發現室的實際作用還不盡如人意,科學發現室的設施、材料及在科學發現室開展的活動距倡導者們的預期還有一定的距離。現今,如何更好地發揮科學發現室的作用,使其成為高效的幼兒園課程資源依然是我們探索的重要課題。
一、科學發現室的作用
作為一種專用活動室,科學發現室不同於科學角,它是一種擴大了的以幼兒自主學習為中心的科學活動場所,是一種引導幼兒進行科學發現、科學探索並獲得科學經驗和科學能力、養成科學精神的環境。
1.能夠及時滿足幼兒進行科學探究的需要
科學發現室空間較大,材料富,能充分滿足兒童探索科學現象的慾望。例如,深圳市教育幼兒園在科學學習中心通過材料的提供及時支持幼兒的想法,極大地滿足了幼兒隨時進行科學探索活動的需求,保護並激發了幼兒的科學探究精神。
2.能夠滿足不同年齡段幼兒的探索需要
科學發現室作為一種全園共享的課程資源,其材料不是按照年齡階段提供的,而是混齡提供的。全園不同年齡班的幼兒都能在科學發現室找到適合自己探索的材料和工具。也就是說,在科學發現室,不同年齡的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選擇不同操作難度的材料,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方法操作同樣的材料。例如,在常熟市實驗小學幼兒園,大班和中班幼兒都可以開展「光與影」的科學探究活動,但各有各的探究內容。
3.能夠最大程度地發揮幼兒的獨立性和創造性
科學發現室是以幼兒自主學習為中心的科學活動場所,它給予幼兒充分的自主權,有助於幼兒最大程度地發揮獨立性和創造性。在科學發現室,活動的內容、夥伴、材料、玩法等都由幼兒自己選擇和決定,對事物有共同興趣的幼兒會自發組成合作小組一起商量,共同完成任務。幼兒通過獨立自主的探究活動以及與同伴的合作交流獲得科學經驗,發揮創造性,真正體會到科學探索的樂趣。
二、教師的引導
科學發現室的活動以幼兒的自主學習為主,教師主要通過以下途徑進行引導。
1.通過提供材料間接引導幼兒進行科學活動
在科學發現室,教師一般不對幼兒的科學探究作直接指導,主要是通過提供豐富的材料對幼兒進行間接引導。在實際的科學探究活動中,我們發現教師在科學發現室中經常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是過多干預幼兒活動,二是提供的材料成品化、高檔化,缺乏可探索空間,不適合幼兒操作。因此,在科學發現室中,教師盡量不要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幼兒,干預幼兒的活動,而應提供低結構的、可探索的材料,以間接指導幼兒探索。一般而言,幼兒園會根據探究的重點對科學發現室進行區域劃分,在每個區域中提供相應的不同操作難度的低結構材料,以便幼兒根據自己的水平和興趣開展探究活動。例如,深圳市教育幼兒園的科學學習中心區域眾多,材料豐富且以低成本、低結構材料為主,有助於幼兒通過探索來豐富自己的科學經驗。
2.基於觀察引導幼兒開展科學活動
既然教師在科學發現室中對幼兒的引導主要是通過提供材料來實現的,那麼教師對幼兒的觀察了解就顯得非常重要。然而,觀察不等於簡單地看。觀察是教師在看的基礎上,有選擇地判斷幼兒的興趣在哪裡,幼兒對哪些材料和現象感興趣,幼兒傾向於用什麼方式探究等,而這些信息恰好可以成為教師提供材料、組織後續活動的線索。例如,如果沒有教師的觀察、分析,深圳市教育幼兒園開展的「溜冰場」主題活動也就很難延伸出「水中旋轉的陀螺」「沙池裡旋轉的陀螺」「木板上旋轉的陀螺」等活動。
3.個別化地引導幼兒開展科學活動
科學發現室是幼兒主動與材料互動,建構個人知識的場所。因此,教師不應該對幼兒提統一的要求,也不應為每個幼兒設置特定的目標,而應在提供材料、觀察了解的基礎上對幼兒進行個別化指導。然而,由於部分教師對科學發現室的了解與理解並不深入,他們有時會採用集體教學中常用的講解、討論等方法指導幼兒的科學探究活動,將尊重個別差異、強調幼兒自主學習的科學發現室變成另一個集體教學場所。教師在具體引導時,應盡量避免這種集體教學式的講解和討論。
4.在寬松自由的氛圍中引導幼兒開展科學活動
教師就要給幼兒充分的發現和探索的自由。首先,教師應該鼓勵、支持幼兒的行為,為幼兒創設一個安全的心理環境;其次,在不影響他人的情況下,教師要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行為控制。例如,深圳市教育幼兒園允許幼兒自由進出科學學習中心,自由拿取材料,有效地促進了幼兒的科學發現和探索活動。
5.家園合作引導幼兒開展科學活動
在科學發現室,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開展感興趣的活動,從而對活動過程留下深刻的印象且有話可講。教師應充分把握幼兒好奇、好問、好探索等特點,請幼兒將自己在科學

E. 幼兒科學教育的途徑與方法

幼兒園科學教育的方法 一、科學探究是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基本方法 幼兒園階段探究式科學教育的 五個步驟: 第一步:確定探究的題目/主題,提出問題。 第二步:推測與討論。 第三步:進行實驗和觀測。 第四步:處理信息和數據,並把它們轉換成證據。 第五步:表達和交流。 五個步驟所要實現的教育目的: 第一步:提出問題 ——幼兒關注問題,進入探究的情境之中。 第二步:推測與討論 ——孩子主動建構知識的前提。 第三步:實驗和觀測 ——幼兒學習獲得事實依據和實證材料。 第四步:信息處理 ——幼兒學習對事物的客觀描述。 第五步:表達和交流 ——幼兒學習表達自己和傾聽別人。 第一步:確定探究的題目/主題,提出問題—— 幼兒關注問題,進入探究的情境之中。 思考: 什麼樣的問題才是適合引領孩子探究的? 怎樣促使幼兒關注問題,進入探究情境? 案例: 炎炎夏日來臨,孩子近段提出了一系列關於「風」的問題,如: 風是從哪兒來的? 有些什麼樣的風? 教室里為什麼沒有風? 哪兒的風最大? 哪些東西喜歡風? 哪些東西不喜歡風? 我能造風嗎?哪些東西方便造風? …… 思考: 如果你是老師,你會選擇哪個問題來引領孩子進行探究?為什麼? 12幼 適合引領孩子探究的問題是: 適合幼兒發現的知識經驗—能反映出某一領域的關鍵概念,具有方法論意義。 ※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經驗水平—能引起幼兒的探究興趣。 促使幼兒關注問題、進入探究情境的途徑: 一是:對幼兒的興趣點和關注點進行教育價值的判斷,即順應——生成途徑。 二是:創設有教育價值又能引起幼兒興趣的情境,教師將兒童引入情境,讓他們觀察和獲得有關的信息,逐步明確要探究的問題,即預成——轉化途徑。 第二步:推測與討論——孩子們主動建構知識的前提。 孩子進行推測與討論時,教師指導時需注意: 要引導幼兒有依據地進行推論,而不是瞎猜亂想。 ﹡要積極鼓勵幼兒同伴間觀點的相

F. 淺論如何優化幼兒園科學活動教育教學

老多了??鬧心的時候真的想掐死幾個問題主要歸結為以下幾點矛盾糾紛類無組織無紀律類生活不能自理類不良習慣類

G. 幼兒園常用的八種教學方法

幼兒園教學的主要方法。包括:觀察(物體和現象)、演示、示範、使用直觀教具、採用電化教育手段等。

1、觀察法:幼兒園直觀教學方法之一,運用觀察進行教育的方法。科學教育教學活動的主要方法,指有預期目的的感知活動。觀察方法:指觀察事物的具體方法。依據觀察的目的要求,選擇科學的觀察方法會提高觀察的效率。

(1)幼兒自發觀察:幼兒在沒有教師的指導下,主動、自發地觀察周圍新奇的事物。如:天空中的飛機、樹下的螞蟻等。

(2)個別物體觀察:在一定的時間內,組織幼兒觀察某一物體或現象,使幼兒掌握這一物體或現象的名稱、外部特徵、功能、與人們及社會的關系,從而獲得有關的粗淺知識。如一般的認識食物、動植物都用這種方法。

(3)比較性觀察:指組織幼兒觀察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體、現象,比較它們之間的異同點。通過分析、比較、判斷、思考,能更精確、細致、完整的認識事物,形成概念。如認識圖形(正方形和長方形)、認識常綠樹和落葉樹等。還可以分為整體比較和分解比較。整體比較是對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事物進行整體比較,找出它們的相似性、相反性和相近點。分解比較是對兩種物體分別從局部逐一地進行比較。

(4)長期系統性觀察:也稱「追蹤觀察」。在較長的時間內,組織幼兒連續的對某一物體或現象的發展變化進行間斷性的、系統的觀察。如觀察種植角里的植物、月亮的變化等。

(5)順序觀察法:即對觀察對象按照先後順序,從不同的角度細致的觀察。一般觀察動物時是按照從頭到腳、從上到下的順序觀察。

(6)特徵觀察法:是對觀察對象的最主要或某一方面特徵進行相對靜止的觀察。

(7)分解觀察法:是對觀察對象各部分進行仔細分解觀察,然後再綜合起來,達到清晰地了解全貌的目的。

(8)探索性觀察:即觀察事物之間的聯系、轉化、原因和結果進行探索。

H. 幼兒園教學方法

目前,我國中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從宏觀上講主要有:以語言形式獲得間接經驗的教學方法,以直觀形式獲得接經驗的教學方法,以實際訓練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等。這些教學方法之所以經常被採用,主要是因為它們都有極其重要的使用價值,對提高教學質量具有特定的功效。但任何教學方法都不是萬能的,它需要教者必須切實把握各種常用教學方法的特點、作用,適用范圍和條件,以及應注意的問題等,使其在教學實踐中有效的發揮作用。 (一)以語言形式獲得間接經驗的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指通過都師和學生口頭語言活動及學生獨立閱讀書面語言為主的教學方法。它主要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和讀書指導法。 1 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的一中教學方法。 2 談話法 談話法,又稱回答法。它是通過師生的交談來傳播和學習知識的一種方法。其特點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藉以獲得新知識或鞏固、檢查已學的知識。 3 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指導下,由全班或小組圍繞某一種中心問題通過發表各自意見和看法,共同研討,相互啟發,集思廣益地進行學習的一種方法。 4 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 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通過獨立閱讀教材和參考資料獲得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二)以直觀形式獲得直接經驗的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指教師組織學生直接接觸實際事物並通過感知覺獲得感性認識,領會所學的知識的方法。它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參觀法。 1 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把實物或實物的模象展示給學生觀察,或通過示範性的實驗,通過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得知識更新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輔助的教學方法,經常與講授、談話、討論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2 參觀法 參觀法是根據教學目的要求,組織學生到一定的校外場所--自然界、生產現場和其他社會生活場所,使學生通過對實際事物和現象的觀察、研究獲得新知識的方法。 (三)以實際訓練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以形成學生的技能、行為習慣、、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為主要任務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主要包括練習、實驗和實習作業等方法。 1 練習法 練習法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鞏固知識和培養各種學習技能垢基本方法,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種主要的實踐活動。 2 實驗法 實驗法是學生在教師 指導下,使用一定的設備和材料,通過控制條伯的操作,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並從觀察這些變化中獲得新知識或驗證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學學科常用的一種方法。 3 實習法(或稱實習作業法) 實習法是學生 在教師紐上,利用一定 實習場所,參加一定實習工作,以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有關的直接知識,或驗證間接知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I. 幼兒科學教育的6種方法

科學活動要來源於幼兒的生活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做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幼兒的生活是豐富而又多彩的,無論是大環境,還是各自的小環境,每天都有許多新鮮的、有趣的事和物刺激著孩子們的各種感官,令他們感到興奮和激動。而孩子也在有意和無意之中,以他們特有的敏感的眼睛和心靈收集著這些信息,享受著其中的樂趣

。於是,當孩子們聚在一起的時候,這些日常生活中的瑣瑣屑屑,就會從他們的嘴裡源源不斷的流露出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老師做為一個傾聽者,只要仔細辨別,就不難發現其中有價值的東西,以此來生成幼兒感興趣的且熟悉的活動內容。

陶行知曾說過"生活即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使人生活的更美好,因此科學教育應以幼兒的生活及周圍環境為基礎,使教育內容與幼兒的實際生活、感性經驗相結合,讓幼兒在真實的情景中學習,最終能運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二、創設有助於幼兒主動探索的環境和氛圍

心理學家羅傑斯提出:"有助於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的安全與心理的自由。"民主、和諧、自由的氛圍,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人的自由創造的才能,幼兒與老師建立起一種平等、信任、理解、尊重、和諧的師生關系,創造民主和諧的教育與活動環境,能有效的激發幼兒主動積極參與學習和活動過程。

在幼兒階段,孩子的自我意識仍很脆弱,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句評價都會對其產生很大的影響,做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導者,在幼兒探索創新活動中,教師應多表明肯定、鼓勵、接納、欣賞的態度,甚至應該淡化教師的權威意識,讓幼兒感到教師只是一個對自己活動很感興趣並能提供有益建議的"大朋友",即使自己做錯了,活動失敗了,也不會受到指責,沒有什麼可擔心的。這種高度的安全感和自由感能激發幼兒科學活動的創造慾望。

三、提供多樣化的可操作性、探索的材料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因此對幼兒提供多樣化的、可操作、探索的材料,才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好奇心,使他們樂於並積極主動的'參與活動中,通過與材料的相互作用,獲得科學的啟蒙及科學經驗和技能。

如:在《有趣的郵票》的探索活動中,首先為幼兒提供許多不同的、精美別致的單張郵票,引導他們在觀察、相互議論中了解郵票不同的形狀、結構,對花花綠綠的郵票有了初步的認識了解。

同時,在整套郵票中幼兒又發現了郵票之間有小孔,又引起了議論:有的說是為了區分一張張的,有的說是為了好看......,為了使幼兒能自己得到正確的答案,又提供了兩張不同的手工紙,一張有摺痕、一張有小孔,通過幼兒自己動手操作材料,得出了"有小孔的手工紙能整齊的撕開"的結論,自己解開了"郵票有齒孔"的秘密,整個活動過程中幼兒積極主動,不僅獲得了科學道理,而且體驗了成功的喜悅。

四、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激發幼兒對科學的興趣

首先,要發揮幼兒多種感官,在教學過程中解放幼兒的口、眼、手、腦,讓幼兒充分感知、操作、探索、發現、歸納、概括。如:在《風的形成》的活動中,可讓幼兒用嘴吹吸管而形成風,或用扇子扇而形成風。幼兒在操作活動中,通過自己各種感官作用,會對有關實物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通過幼兒親自動手操作並參加實驗過程,讓幼兒在操作和探索中獲得豐富的科學知識和經驗。如:在《認識磁鐵》的活動中,為了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慾望,發展幼兒的遷移能力及創造能力,可以先讓幼兒自由探索,教師提供磁鐵和各種質地不同的材料,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注意觀察磁鐵的各種現象,當幼兒發現隔著厚塑料盒、厚泡沫板,小磁釘不易吸住鐵製品時,帶領幼兒討論為什麼有的容易吸住,有的不容易吸住,使幼兒知道磁鐵隔著不同的材料仍然有吸引力。引導幼兒設法讓磁鐵在這些材料上站住,而且還要讓他們移動,來激發幼兒的主動探索。

J. 幼兒科學教育的6種方法

一,多花時間在孩子身上

現在許多父母都有各自的工作,下班回到家後往往都非常疲憊,但這時候千萬不要忽視了孩子。下班回家後要多和孩子聊天,玩游戲,這樣能跟孩子建立感情,也讓他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陪伴和關愛。

二,了解孩子的成長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一些敏感期,這時可能會出現一些奇怪的舉動。例如在動作敏感期會比較好動,書寫敏感期會到處亂塗亂畫,這時候父母一定不要去責備打罵孩子,一定要了解這是孩子成長中必經的過程,在保護好他安全的情況下盡量不要打擾他。關於敏感期的一些知識,可以關注我看我往期的文章。

三,夫妻之間要溝通協調

當夫妻之間就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產生了不同意見的時候,一定要避開孩子,雙方在私底下探討解決。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執,甚至互相貶低對方。夫妻之間在孩子面前的表現會很大程度影響孩子的性格。如果經常在孩子面前吵架會讓孩子感到焦慮和不幸。

四,訂立規矩

孩子是肯定需要管教的,一味放任不利於孩子成長。但管教的方式各不相同,有效的管教方式是要給孩子訂立規矩,孩子一旦破壞規矩就要警告他或者進行懲罰,絕不心軟。

五,以身作則

給孩子訂立的規矩,自己也一定要以身作則,否則孩子就會故意不服從規矩,如果孩子故意不服從規矩,父母又加以懲罰,就容易激起孩子的反叛心理。

六,彈性管教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在教育方式上不能全套照搬書上或者某某專家的觀點,父母要不停嘗試,多去了解孩子,找到適合自家孩子的教育方式,而不是死板的執行他人的方式。

閱讀全文

與論幼兒園科學教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心理焦慮症怎麼治療最好的方法 瀏覽:836
16年五糧液真假鑒別方法 瀏覽:280
小腿肚子疼有什麼土方法 瀏覽:301
純糧固態酒鑒別方法 瀏覽:420
用什麼方法可以把蝙蝠攆走 瀏覽:638
疾病防治研究方法 瀏覽:72
嬌韻詩啫喱的使用方法 瀏覽:548
計算機數據處理方法有哪些 瀏覽:546
如何去蟎蟲堵塞物有效方法 瀏覽:426
電壓力鍋浮子閥安裝方法 瀏覽:506
系鞋帶的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419
蒜苔保鮮的方法視頻 瀏覽:210
錦鯉如何養殖方法 瀏覽:301
香飄飄沖奶茶的正確方法步驟 瀏覽:223
風濕性關節炎最佳鍛煉方法如圖 瀏覽:267
小學語文學習方法如何練習 瀏覽:948
肺癌脾虛有怎麼好方法治療 瀏覽:908
手持式照度計使用方法 瀏覽:319
織毛線鞋子的方法與步驟 瀏覽:842
菱鐵礦氧化鎂分析方法 瀏覽: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