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簡述生產經營決策的方法及其適用的決策類型
生產經營決策方法是指在決策過程中,通過計算、分析和比較有關生產經營決策方案的評價指標,據以作出選擇的一系列方法的統稱。包括以下具體方法:
1、單位資源貢獻邊際法
單位資源貢獻邊際分析法是指以有關方案的單位資源貢獻邊際指標作為決策評價指標的一種方法。
當企業生產只受到某一項資源(如某種原材料、人工工時或機器台時等)的約束,並已知備選方案中各種產品的單位貢獻邊際和單位產品資源消耗額(如材料消耗定額、工時定額)的條件下,可按下式計算單位資源所能創造的貢獻邊際指標,並作為決策評價指標。
單位資源貢獻邊際是個正指標,根據它作出決策的判斷標準是:哪個方案的該項指標大,哪個方案為優。
2、貢獻邊際總額分析法
貢獻邊際總額分析法是指以有關方案的貢獻邊際總額指標作為決策評價指標的一種方法。
當有關決策方案的相關收入不為零,相關成本全部為變動成本時,可以將貢獻邊際總額作為決策評價指標。
貢獻邊際總額是個正指標,根據它作出決策的判斷標準是:哪個方案的該項指標大,哪個方案為優。
3、差別損益分析法
差別損益分析法是指在進行兩個相互排斥方案(以下簡稱互斥方案)的決策時,以差別損益指標作為評價方案取捨標準的一種方法。
由於此法需要以各有關方案的相關收入和相關成本作為基本數據,因此一旦相關收入相關成本的內容界定得不準確、不完整,就會直接影響決策質量,甚至會得出錯誤結論。因此,必須進行細致的相關分析,尤其對相關成本項目必須逐一列出具體的明細項目。
該法一般要通過編制差別損益分析表計算差別損益指標,其一般格式如下:
根據差別損益作出決策的判斷標準是:當△P>0,A方案優於B方案;當△P<0,B方案優於A方案;當△P=0,A方案與B方案的效益相同。
4、相關損益分析法
相關損益分析法是指在進行短期經營決策時,以相關損益指標作為決策評價指標的一種方法。
某方案的相關損益是指該方案相關收入與相關成本之差。
相關損益分析法通常也需要編制相關損益分析表,其格式如下:
相關損益指標是個正指標,根據它作出決策的判斷標準是:哪個方案的相關損益最大,哪個方案最優。
5、相關成本分析法
相關成本分析法是指在短期經營決策中,當各備選方案的相關收入均為零時,通過比較各方案的相關成本指標,作出方案選擇的一種方法。該方法實質上是相關損益分析法的特殊形式。
相關成本分析法也可以通過編制相關成本分析表進行決策,其格式如下:
相關成本是個反指標,根據它作出決策的判斷標準是:哪個方案的相關成本最低,哪個方案最優。
6、成本無差別點法
成本無差別點法是指在各備選方案的相關收入均為零,相關的業務量為不確定因素時,通過判斷處於不同水平上的業務量與成本無差別點業務量之間的關系,來作出互斥方案決策的一種方法。
此方法要求各方案的業務量單位必須相同,方案之間的相關固定成本水平與單位變動成本水平恰好相互矛盾(如第一個方案的相關固定成本大於第二個方案的相關固定成本,而第一方案的單位變動成本又恰好小於第二方案的單位變動成本),否則無法應用該法。
成本無差別點業務量是指能使兩方案總成本相等的業務量,又叫成本分界點。其基本公式如下:
若令成本無差別點業務量為X0,A方案固定成本為a1,單位變動成本為b1;B方案固定成本為a2,單位變動成本為b2,且滿足a1>a2,b1<b2,則有:
根據該法作出決策的判斷標準是:
(1)若業務量大於成本無差別點X0時,則固定成本較高的A方案優於B方案;
(2)若業務量小於成本無差別點X0時,則固定成本較低的B方案優於A方案;
(3)若業務量恰好等於成本無差別點X0時,則兩方案的成本相等,效益無差別。
② 「企業經營情況分析」包括哪些方面
企業經營狀況包括:公司成立的時間;主營業務;注冊資金;目前的銷售收入、利潤,繳納稅金;主要的業務合作夥伴。
對企業經營情況進行分析:
一、首先要為分析提供內部資料和外部資料。內部資料最主要的是企業財務會計報告,財務報告是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書面文件,包括會計主表(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附表、會計報表附註等;外部資料是從企業外部獲得的資料,包括行業數據、其他競爭對手的數據等。
二、根據財務報告:按照分析的目的內容分為:財務效益分析、資產運營狀況分析、償債能力狀況分析和發展能力分析;按照分析的對象不同分為:資產負債表分析、利潤表分析、現金流量表分析。
(一)按照分析的目的內容分析
1、財務效益狀況。即企業資產的收益能力。資產收益能力是會計信息使用者關心的重要問題,通過對它的分析為投資者、債權人、企業經營管理者提供決策的依據。分析指標主要有:凈資產收益率、資本保值增值率、主營業務利潤率、盈餘現金保障倍數、成本費用利潤率等。
2、資產營運狀況。是指企業資產的周轉情況,反映企業佔用經濟資源的利用效率。分析主要指標有:總資產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存貨周轉率、應收帳款周轉率、不良資產比率等。
3、償債能力狀況。企業償還短期債務和長期債務的能力強弱,是企業經濟實力和財務狀況的重要體現,也是衡量企業是否穩健經營、財務風險大小的重要尺度。分析主要指標有:資產負債率、已獲利息倍數、現金流動負債比率、速動比率等。
4、發展能力狀況。發展能力是關繫到企業的持續生存問題,也關繫到投資者未來收益和債權人長期債權的風險程度。分析企業發展能力狀況的指標有:銷售增長率、資本積累率、三年資本平均增長率、三年銷售平均增長率、技術投入比率等。
(二)按照分析的對象不同分析
1、資產負債表分析。主要從資產項目、負債結構、所有者權益結構方面進行分析。
資產主要分析項目有:現金比重、應收帳款比重、存貨比重、無形資產比重等。負債結構分析有:短期償債能力分析、長期償債能力分析等。所有者權益結構是分析:各項權益占所有者權益總額的比重,說明投資者投入資本的保值增值情況及所有者的權益構成。
2、利潤表分析。主要從盈利能力、經營業績等方面分析。主要分析指標: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報酬率、主營業務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銷售增長率等。
3、現金流量表分析。主要從現金支付能力、資本支出與投資比率、現金流量收益比率等方面進行分析。分析指標主要有:現金比率、流動負債現金比率、債務現金比率、股利現金比率、資本購置率、銷售現金率等。
(2)分析生產經營的方法擴展閱讀:
企業經營情況效益性分析方法
企業不僅關心投資的報酬,更關心高報酬率的持續性。因此,企業獲取高利潤的持續性分析成為被關注的另一點。企業的產品成本、宏觀經濟條件、各種政策規定等競爭環境相同時,企業要在競爭中取勝,只有以提高效益來賺取更多的利潤。
企業效益,是指在企業的生產經營中,投入的勞動、資源、設備、材料等各種經營要素,經過經營者和職工有效地運用,產出更高的經濟價值和社會貢獻。它用來衡量勞動力與資產的有效利用程度。具體指標有:
1.附加價值率
投資者選擇投資項目時,最關心的是能否產生高附加價值的問題。附加價值是企業生產活動過程中創造出的新增價值。用公式表示為:
附加價值=稅前凈利+人工費+資本化利息+租金+費用稅金
附加價值的計算,可通過查找損益表、管理費用明細表、製造費用明細表來計算。
附加價值率是附加價值與銷售收入的比值。它反映每一元銷售收入帶來的附加價值。一般來說,越是資本密集的行業,其產品附加價值越高,凈利潤也隨之提高;反之資本密集程度相對較低的行業,產品附加價值較低,凈利潤也就較低。
2.勞動生產效率
勞動生產效率是附加價值與總人數之比。它反映一人所創造的附加價值。
計算公式為:
勞動生產效率=附加價值/總人數
該指標越高,說明勞動利用效率高,創造了更多的附加價值,因而成為衡量同行業間競爭力的重要指標。
3.附加價值與總資本的比值(總資本投資效益)
該指標反映投資的總資本在一年內創出的附加價值,該指標高說明資本的有效利用程度高,創出的附加價值多,創出的凈利潤多。
③ 簡述短期生產經營決策的方法有哪些
短期生產經營決策分析常用的方法主要分為兩大類:確定型決策分析方法和非確定型決策分析方法。
確定型決策分析方法包括:
(1)差量分析法;
(2)貢獻邊際分析法;
(3)本量利分析法;
(4)邊際分析法;
(5)線性規劃法。
(3)分析生產經營的方法擴展閱讀:
在決策過程中,可能會發生許多問題,這些問題不一定都做為決策的對象。必須經過篩選歸納,才能抓住主要矛盾,找出問題的症結。一般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明確目標概念,不能模稜兩可。
(一)目標要有量的規定性。對無法定量考核的。要採用測量法進行定性分析。使其具有可衡量的標准。
(二)目標的完成要與時間限制。
(三)目標實施必須與經濟責任制緊密結合起來,不落實經濟責任制,目標就不能實現。
二、要確定決策目標的價值准則,即常說的「值得不值得」,要進行經濟效益分析。
三、因為減少局限性,消除片面性,擬定方案和選擇方案不能出自一人或一部分人之手。要集思廣益,博採眾長。傾聽各方面的意見,領導審定方案時,即要重視下級的意見,又不能為下級所左右,選擇的最佳方案應具有權威性和法律性,並對決策後果負責,專業部門不能越俎代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