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語文課題研究的過程和方法是什麼小課題自己做的!
小課題研究的一般步驟和方法
課題就是我們要研究、解決的問題。小課題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具體問題為課題,由教師個人或幾個人合作,能在短期內取得成果的教育科學研究。課題研究是教師的必備素質,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小課題研究一般有以下四個步驟。
一、選定課題
選定題目是課題研究的關鍵。題目決定了研究的深度、廣度、意義、內容和過程。選題不可盲目草率。一般的思路是發現問題——查找資料——分析問題——確定課題。選題存在一定誤區:越時髦越好;越熱門越好;越大越好。其實,時髦的、熱門的、大的不一定是對的、好的。小課題研究的特點是熱中求冷,同中求異,小題大做。選題主要有以下幾個基本途徑:
(1)從教育教學的問題及困惑中選題
小課題研究的目的是解決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具體問題,教師天天置身於教育現場,這是教育問題的原發地。比如:如何提高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怎樣提高學生作業的效率;如何讓課堂教學既開放又有序;如何對待學生間的差異等。教師可以從自己感到不很滿意或需要改進的地方去選題,長期積累,挖掘出值得研究的問題來建立自己的「問題庫」。
面對諸多的實際問題時,教師究竟該選哪一個問題作為小課題進行研究? 這要從值得研究的問題的價值和緊迫性方面考慮。當問題成為困難時,教師需要分析問題的主要表現與原因是什麼。繼而查閱資料、學習借鑒他人的經驗,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教師關注、追蹤、分析某個教學問題,這個問題就可以成為課題。如部分學生不能獨立完成作業,主要表現在沒有掌握所學內容,解決的辦法是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培養學習能力,由此,可以形成一個課題:促成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的策略研究。
(2)在切磋交流中發現課題
教師之間的切磋與交流是小課題的來源之一。交流可以開闊視野,讓教師更多地了解教育教學情況,這樣,教師自身沒有意識到的問題可能會被激發出來,逐步形成小課題。
(3)在理論學習中反思出課題
在閱讀學習中,最為關鍵的是教師要時時注意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進行有針對性的思考,對自己工作中的相關問題或經驗進行解讀和分析,使有價值的問題或經驗在聯系、解讀中逐漸清晰起來。
(4)從學生的反應中尋覓課題
教師要多了解學生的反應,通過觀察學生的言行,與學生交流,更好地發現學生現實的需要,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問題,同時,挖掘一些教師意想不到的但有研究價值的小課題。
(5)從已有成果的應用研究中歸納課題
研究的取向主要是將他人研究的成果應用於自身的教育實踐。這類課題由於是學習他人的成果後,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具體實施,比較適合年輕教師。一般要從教師自身感興趣的他人成果選題,但必須注意可操作性。
(6) 總結經驗形成課題
教師結合自己的興趣,對自我教育教學經驗進行分析及總結,進行系統化的梳理和理性分析。這有助於幫助教師發現自己的教育教學亮點、成功之處,促進教師個性化發展,形成自我教育特色。這類小課題一般適合已經具有一定教學實踐的骨幹教師去研究。
(7)創新工作生發出課題
這類小課題往往需要比較科學的研究方法,對教師教育科研素養要求比較高,因此比較適合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師去選擇。研究的取向主要為發現新規律、探索新方法、闡述新關系。
二、制定方案
確定課題以後,首先進行課題論證。即對課題的意義、課題的內容、課題的現狀、課題的效益以及課題的可行性等進行分析研究。然後確定課題研究的目標、過程、內容和方法(形成假設),寫出課題研究方案。小課題研究,教師不一定要撰寫詳細、規范的研究方案,但一定要明確自己的研究目標和內容,明確研究的過程和方法。必須有一個清晰的、具體的研究思路。最後填寫課題研究「評審表」,申報有關部門批准。
課題研究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內容,:1.課題的表述(課題名稱);2.課題涵義(研究對象與范圍);3.研究的目的和意義;4.研究的內容;5.研究的方法;6.研究的步驟;7.研究的預期成果形式;8.課題組成員及其分工;9.經費預算與設備條件要求。
三、實施研究
實施課題研究是實踐研究計劃的過程,是課題研究的核心部分。教師不但要明確課題研究的途徑,更要注意課題研究的方法。教育課題研究的方法很多,這里特別強調文獻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行動研究法。小課題研究的核心是行動,行動是研究方案付諸於實踐的過程,是一個尋找問題解決。研究過程要充實、切實。及時搜集、整理、保存原始資料。這將成為教師撰寫論文最生動有力的素材。要特別注重教育教學過程中一些有意義的細節,對細節的反思與改善,可以提升教學實踐水平。要注意邊實踐邊研究、邊研究邊實踐,反復修正。小課題研究要注意淡化形式、注重實效。立足於教師個人的特點、興趣和愛好,著眼於解決問題,改變思維方式,轉變行為方式,服務於日常教育教學活動,服務於教師專業發展。教師要注意與同事間的合作與交流,必要時尋求專家引領。同時,管理者要注重課題研究操作的個性化。鼓勵教師根據自身條件,選擇、運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去開展研究。
四、表達成果
結題論文(報告)是課題研究過程和結果的總結性文件。撰寫結題論文是提升課題研究成果的重要手段。小課題研究成果表達方式很多,例如:論文、教育敘事、日誌、案例描寫、課例報告、經驗總結等。這些方式便於操作,與教師工作實踐相輔相成,能很好地解決工作與研究的矛盾,是教師教育教研活動的重要載體。其實在講述成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產生新體會、新發現、新認識,進行新思考。
結題論文的一般格式如下:
導論部分
導論是其正文的起始部分,導論的撰寫要簡明扼要地闡述以下內容:研究問題的來源,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義;研究的內容、方法、過程和階段,以及研究中需要交代的問題
正文部分
正文是課題研究報告的核心部分。其表現形式多樣,可根據需要而確定。通常採取以下格式:
1、問題的提出
問題的提出在研究報告至關重要。為什麼研究這個問題(或為什麼確定這個課題)?主要背景是什麼,研究現狀怎麼樣,擬解決的關鍵性問題有哪些?創新點是什麼?這一部分對這些問題都做出回答。可以說,課題立項是否有重要價值,通過問題的提出就可以判斷出來。
問題的提出主要包括三大要點:一是背景,二是原因,三是基礎。
2、課題研究的設計
課題研究的設計主要說明課題概念的內涵與外延,研究假設,主要內容,研究目標,研究的對象和方法,研究的指導思想與原則等。
3、課題研究的實施過程
這部分要寫出課題研究過程的實施步驟和具體研究情況,把研究過程中獲得的第一手材料和感性認識,通過比較、分析、歸納和進行抽象、概括上升到理性認識。充分體現課題研究的進展歷程。
4、課題研究的結果與分析
這部分主要包括課題研究的結果、結論與分析。結果應當包括成效、成績和成果。撰寫這一部分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將研究結果作為客觀事實呈示出來。這部分力求圖文並茂,做到定性與定量相結合,有創新之處,具有一定影響和推廣價值的成果。
5、課題研究的反思
課題研究的反思是課題研究報告正文的最後部分,主要敘述課題研究中還有哪些問題還沒有解決;在研究產生的新的還沒有解決的問題;對未解決的問題提出某種的設想和探索性意見等。
附錄部分
附錄部分是指附於文後,與研究報告有關的引文注釋、參考文獻和原始資料(如文章、調查報告、文件、圖表、資料、問卷內容、測驗題目等)。
B. 課題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調查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並對調查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
調查法中最常用的是問卷調查法,它是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即調查者就調查項目編製成表式,分發或郵寄給有關人員,請示填寫答案,然後回收整理、統計和研究。
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在科學實驗和調查研究中,觀察法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作用:①擴大人們的感性認識。②啟發人們的思維。③導致新的發現。
實驗法
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其主要特點是:第一、主動變革性。觀察與調查都是在不幹預研究對象的前提下去認識研究對象,發現其中的問題。而實驗卻要求主動操縱實驗條件,人為地改變對象的存在方式、變化過程,使它服從於科學認識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學實驗要求根據研究的需要,藉助各種方法技術,減少或消除各種可能影響科學的無關因素的干擾,在簡化、純化的狀態下認識研究對象。第三,因果性。實驗以發現、確認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徑。
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子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幫助確定研究課題。②能形成關於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於觀察和訪問。③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④有助於了解事物的全貌。
實證研究法
實證研究法是科學實踐研究的一種特殊形式。其依據現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利用科學儀器和設備,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有目的有步驟地操縱,根據觀察、記錄、測定與此相伴隨的現象的變化來確定條件與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活動。主要目的在於說明各種自變數與某一個因變數的關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學研究中,通過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以便更加科學地揭示規律,把握本質,理清關系,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分析。具體地說是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概括等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加工,從而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達到認識事物本質、揭示內在規律。
跨學科研究法
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科學發展運動的規律表明,科學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綜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據有關專家統計,現在世界上有2000多種學科,而學科分化的趨勢還在加劇,但同時各學科間的聯系愈來愈緊密,在語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統一化的趨勢。
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是認定研究對象中的某一特定對象,加以調查分析,弄清其特點及其形成過程的一種研究方法。個案研究有三種基本類型:(1)個人調查,即對組織中的某一個人進行調查研究;(2)團體調查,即對某個組織或團體進行調查研究;(3)問題調查,即對某個現象或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象的一種方法,是社會調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過說明社會現象怎樣滿足一個社會系統的需要(即具有怎樣的功能)來解釋社會現象。
數量研究法
數量研究法也稱「統計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過對研究對象的規模、速度、范圍、程度等數量關系的分析研究,認識和揭示事物間的相互關系、變化規律和發展趨勢,藉以達到對事物的正確解釋和預測的一種研究方法。
模擬法(模型方法)
模擬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徵,創設一個相似的模型,然後通過模型來間接研究原型的一種形容方法。根據模型和原型之間的相似關系,模擬法可分為物理模擬和數學模擬兩種。
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層次的科學研究活動。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創造新知識,產生出新穎而獨特的成果或產品。
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美國數學、通訊工程師、生理學家維納認為,客觀世界有一種普遍的聯系,即信息聯系。當前,正處在「信息革命」的新時代,有大量的信息資源,可以開發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據資訊理論、系統論、控制論的原理,通過對信息的收集、傳遞、加工和整理獲得知識,並應用於實踐,以實現新的目標。信息方法是一種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層次的規律,幫助人們提高和掌握運用規律的能力。
經驗總結法
經驗總結法是通過對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情況,進行歸納與分析,使之系統化、理論化,上升為經驗的一種方法。總結推廣先進經驗是人類歷史上長期運用的較為行之有效的領導方法之一。
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種簡單的研究方法,它將已有的現象、規律和理論通過自己的理解和驗證,給予敘述並解釋出來。它是對各種理論的一般敘述,更多的是解釋別人的論證,但在科學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問題,揭示弊端,描述現象,介紹經驗,它有利於普及工作,它的實例很多,有帶揭示性的多種情況的調查;有對實際問題的說明;也有對某些現狀的看法等。
數學方法
數學方法就是在撇開研究對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況下,用數學工具對研究對象進行一系列量的處理,從而作出正確的說明和判斷,得到以數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學研究的對象是質和量的統一體,它們的質和量是緊密聯系,質變和量變是互相制約的。要達到真正的科學認識,不僅要研究質的規定性,還必須重視對它們的量進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確地認識研究對象的本質特性。數學方法主要有統計處理和模糊數學分析方法。
思維方法
思維方法是人們正確進行思維和准確表達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學思維方法包括歸納演繹、類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辯想像、分析綜合等,它對於一切科學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系統科學方法
20世紀,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等橫向科學的迅猛發展,為發展綜合思維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學研究方法不斷地完善。而以系統論方法、控制論方法和資訊理論方法為代表的系統科學方法,又為人類的科學認識提供了強有力的主觀手段。它不僅突破了傳統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變了科學方法論的體系。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為經驗方法,作為獲得感性材料的方法來使用,也可以作為理論方法,作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認識的方法來使用,而且作為後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顯。它們適用於科學認識的各個階段,因此,我們稱其為系統科學方法。
C. 如何在不同年齡段的教師群體中開展小課題研究
一、什麼是小課題研究
1.定義是指研究者在已有的成功經驗或迫切需要解決的具體教育教學實踐問題中,選擇研究范圍比較微觀、研究內容比較具體、研究切口比較細小,研究周期比較短暫、容易操作且有興趣、有能力完成研究任務的問題進行研究。
2.區別
大課題:教育行政部門擬定,學校申報、立項,教育部門是課題的擬定者、審核者、管理者和成果鑒定者。
小課題:從教情、學情、校情出發,由教師個人或科組共同確定、研究,並且直接服務於教育教學實踐的應用性課題,屬於校本研究,有一定的規范性。
教學反思活動:教師個體圍繞自身的教育教學活動進行論述、分析,如寫教學日誌、傳記、構想,課後小結等也屬於校本研究的形式,但缺乏規范性。
所以,小課題研究是介於大課題研究與教師反思活動之間的教科研活動,是學校教科研的第三條道路。
3.小課題的特徵:(1)研究的是真問題而不是假問題。(2)有明確的研究目的、確定的研究對象、范疇、主題。(3)有完整的研究過程,包括選題——資料搜集——制定方案——開展研究——進行總結。
4.特點:
(1)應用性(從實用性看)
小課題研究屬應用性的課題研究,皆在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或者針對中小學教育的具體實踐,為的是解決教育教學實踐中某一領域或某一方面的具體問題,是一個教中研、研中用的過程,教、研、用三者是一體化的,因而相對大課題而言更具有針對性與緊迫性。
(2)雙重性(從研究的目的看)
小課題研究不以在報刊上發表文章和向外展示成果為目的,也不僅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的而是以提高教師研究能力、專業性水平和提高教學質量為目的。學者型、專家型、學術型教師的成型、發跡都是從小課題研究開始的。
(3)群眾性(從主體看)
大課題:一部分教師、少數幾個人
小課題:人人都是研究者,個個都是主持人
(4)廣泛性(從范圍看)
以教學問題為中心,設計學生素質發展的所有問題。既包括教學也包括學校其他方面的工作。
(5)自主性(從研究的過程看)
大課題是從課題書目中找來的課題;
小課題是教師自主發現的教學中問題,是教師自己遭遇到的課題,是教師手邊的問題。
大課題:至上而下、「要我研究」;
小課題:「我要研究」,是教師積極自覺主動,全情投入,具有能動性、創造性。
大課題:轟轟烈烈的大會,掛匾儀式
小課題:沒有刻意的對外渲染,研究過程靜而扎實——這里的黎明靜悄悄。
二、如何確定小課題
1.要先有通盤考慮:
題目的確定要基於對小課題研究的整體規劃,要針對從自己實踐中挖掘出的真實問題。
尤其要琢磨好:(1)目的;(2)方向;(3)內容;(4)重點;(5)方法。
2.要確定(界定)好關鍵詞(要素)
(1)五個關鍵因素:研究方向、研究范圍、研究內容、研究重點、研究方式或者方法
(2)四個基本要求:明確;完整;准確;簡潔。
例:低年級/語文/集中識字/教學策略/的研究
學段、年級、學科內容/重點
明確 准確
完整、簡潔
3.要採用表達肯定意見的陳述句(句式)
不採用口號式的題目,例「走近文本」,「我能行」
不採用祈使句式,例「讓學生不再懼怕作文」
標准案例:(1)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研究
(2)三年級語文易錯生字歸因及對策的研究
三、小課題研究應注意的問題
(一)小課題研究貴在「小」:
(1)選擇切口小:一個要素、一個環節、一個章節、一個案例、一個方面、一種現象。
(2)研究范圍小:從小處著眼,研究的內容一般只針對教學實際中存在的一個問題展開,如:教師怎樣傾聽學生的發言。
(3)解決問題小:主要解決教師遇到的一些小問題,因此應當貼近實踐、紮根班級、紮根課堂、紮根學生。
例1:新課題背景下作業改革研究(研究過大)
例2:指導小學生背課文的研究(研究很小)
(二)小課題研究貴在「細」:
(1)發現問題須細心:有深入研究問題的慧眼、細致分析疑難問題。
(2)問題轉化為課題須細心:問題不是課題,卻是課題的基礎。有意義的問題才能成為課題,因此教師悉心對問題進行梳理,將問題上升為課題。
例:英語教師發現學生對單詞的記憶普遍有較大困難,記得慢,忘得快,然而,記憶單詞是有一定的方法技巧的。為了幫助學生記憶好單詞,教師確定了「怎樣讓學生巧記單詞」的課題。
3.研究方案的設計須細心:教師要對研究方案的各個細節進行具體設想,確定研究步驟,預見可能存在的障礙及解決的辦法。
例:有一個數學教研組確定的課題是「研究學生講題的可行性」,教師首先明確研究,梳理出「什麼樣的題讓學生講」「如何講」「會有什麼樣的效果」等問題;其次,教師在課堂上有意識、有目的地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講題習慣;再者,教師及時作好講前安排,講時點評,講後小結。課題研究在教師的精心策劃下有條不紊地進行。
4.研究過程的實踐須細心:資料的搜集保存,小問題要細心來「大做」。
5.研究成果的形成須細心:論文、調查文集、調查報告、活動資料集粹、教師成長案例。
6.研究成果反思須細心:細心分析利弊得失,細心分析實際解決問題的效果。
四、小課題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
行動研究法
觀察法
訪談法
個案研究法
行動研究法: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基於實際問題解決的需要,以解決問題為目的的一種研究方法。
觀察法:是指人們對周圍存在事物的現象和過程的認識。是在自然存在的條件下,對自然的、社會的現象和過程,通過人的感覺器官或藉助科學儀器,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的觀察。
訪談法:是指研究者通過口頭交談的方式,向被調查者提出問題,讓調查對象作答,以搜集調查對象對教育問題或現象的態度和看法的調查。
個案研究法:是對研究對象的一些典型特徵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謂「解剖麻雀」的方法。個案研究的對象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個別團體或機構。
五、小課題的研究方法設計
1.課題的來源(問題提出):說明課題的起因
2.研究內容:做什麼(解決什麼問題)
3.研究目標:做到什麼程度
4.研究方法:用什麼方法研究
5.研究過程:分階段、分步驟怎麼做
6.研究結果:分析、總結經驗
六、小課題研究的具體步驟
第一,發現問題。教師要有問題意識,這是進行研究的前提。實際上教師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是很多的,如一個題目的講解,差生的轉化,某節內容的課堂教學結構設計、學生上課不專心、作業安排等等。在教育教學中出現失敗的時候,一定要多想想是什麼問題造成的。要多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反思。
第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發現問題之後,就要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關鍵在於你提出的問題解決方法是靠拍腦袋想出來的,還是充分借鑒別人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來的。
進行小課題研究就是要讓教師在充分借鑒別人經驗的基礎上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是一個尋找方法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這是小課題研究最關鍵的一步。借鑒別人經驗的方法很多,讀相關專業書籍,上網查找相關資料,或向老教師學習,然後通過分析綜合,確定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三,用找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去解決自己遇到的教育教學問題。這是把理論運用到實踐。由於教育的特殊性,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特殊的個體,因此,你尋找到的方法可能效果並不好,需要再返回到第二步。一定要有這方面的心理准備,既不要幻想馬到成功,也不要因為再一次失敗而沮喪萬分。
第四,要把自己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總結出來。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小論文,也可以是教育敘事,寫自己這一過程的心路歷程,談談體會,還可以寫成教育案例,形成典型經驗。這是從實踐上升到理論的過程。
第五,把總結出來的方法運用到教育教學。這是第二次從理論到實踐。在這一過程中自己的教育教學技能有了提高,教育教學效果顯著改進。
我的主張:
做喜歡做的研究
做能夠做好的研究
做有效性的研究
做小課題的研究
因此要求教師具備:研究的意識、研究的激情、思考的習慣、研究的技能
七、小課題研究成果表達
比較正規的表達方式:報告式或敘事式。
1.報告式的研究結果就是研究報告。包括:題目、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過程、研究結果的分析應用。
2.敘事式的研究結果有兩種,一種是敘事研究,另一種是個案研究。它們都是敘述式的,包括題目:
引言:說明研究的起因;
背景:說明事情的背景;
事件:說明事件的經過或調查了解的結果;
結果的分析和反思:包括如何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改進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