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信息技術基於問題的教學方法案例

信息技術基於問題的教學方法案例

發布時間:2024-09-17 12:29:38

❶ 信息技術在教學活動中的應用教學設計

信息技術在教學活動中的應用教學設計

信息技術,是主要用於管理和處理信息所採用的各種技術的總稱。下面是我整理的關於信息技術在教學活動中的應用教學設計,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1】信息技術在教學活動中的應用教學設計

將信息技術應用於語文教學,教師不僅要熟練掌握技術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語文教育的本質,了解語文學科教學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學中的重難點所在,了解傳統教學的優點和局限性,找准整合點,才能充分運用信息資源上出具有語文味的語文課,實現教學最優化。

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在語文課中的運用,我們現在還處於初級階段,實施過程中的缺陷是顯而易見的。例如應該如何減少教師對於多媒體課件的過度依賴;如何才能使我們的語文課回歸“語文味”,而不是“技術味”;如何才能在網路環境教學當中真正發揮大部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讓他們成為形式上的“參與者”,實質上的“旁觀者”等等。其實,歸根結底就是如何把握好一個“度”的問題,這需要我們首先從思想上切實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一切以學生的需要為根本出發點,讓技術為人服務,而不是讓人被技術牽著鼻子走。其次,需要在語文教學的具體過程中,從情境設置、突破重難點、學練結合、拓展延伸等環節上尋找兩者的最佳整合點,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性。

綜上所述,任何時候都應為了語文課的教學而進行教學手段的改革,而不應該是為了採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而進行語文課堂教學。是否使用信息技術應是有目的的,它取決於教師的教學組織需要。

1、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是要將信息技術看作是進行語文學習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主要在語文學科的學習活動中有機結合使用信息技術,以便更好地完成學習目標。要達到“整合”的目標,老師不僅要熟練掌握技術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質,了解語文學科教學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學中的難點所在,了解傳統教學的優點和局限性,結合技術所提供的能力更好地進行教學活動。值得注意的是:整合不等於混合,它強調在利用信息技術之前,教師首先要清楚課程教學的目的、需求,以及信息技術的自身特點,設法找出信息技術在哪些地方能提高這堂課的學習效果,能使學生完成哪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能做到卻效果不佳的學習任務,然後才能決定用整合模式進行教學。並不是所有的課都適合與信息技術進行整合。如:2000人教版試用修訂本第二冊的一篇課文——《敬畏生命》,寫的是作者在印第安那州的一個湖邊見到樹不斷飄送白色纖維——種子的情景,及由此洞察到的生命的來之不易和為了延續生命所做出的無私的奉獻。課文的主題是歌頌生命的,而題目“敬畏生命”這個概念對於初一學生來說,是比較難以理解的,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作者這樣表達的用意,體會“敬畏生命”的含義,我就採用了生物學科,思想品德學科中有關生命知識的內容進行了多學科的整合教學,並用信息技術製作成了一個以《敬畏生命》為主題的個人網站,讓學生在我的引導下進入網站學習,這樣就很輕松地完成了教學任務,達到了教學目的。

2.信息技術應作為學生學習知識的基本認知工具。在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中,強調信息技術服務於課上的具體任務。學生以一種自然的方式對待信息技術,把信息技術作為在學習中獲取信息、探索問題、協作解決問題的認知工具,並且對這種工具的使用要像鉛筆、橡皮那樣順手、自然。這就要求學生有一定的信息素養。如,在網路課《敬畏生命》一課中,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感受“生命的投資是豪華的、奢侈的,不計成本的”這個學習難點,設計需要學生上網查看人的生命形成的過程。這不僅能解決本文的學習難點,也從生物學角度讓學生自己體會到生命的來之不易。在本課教學設計的“拓展”部分,為了讓學生知道自己應“敬畏生命”,需要讓學生上網查看一些有關學生**的新聞材料,看後,讓學生在留言板上用最簡潔的話輸入自己的感想——自己應該如何對待生命,方便大家討論。這兩部分內容,如果學生沒有一定的信息素養,就無法更快、更好地完成本課的學習內容。

3.能力培養和知識學習相結合的教學目標。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要求,和其他課程整合一樣:學生學習的重心不再僅僅放在學會知識上,而是轉到學會學習、掌握方法和培養能力上,包括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如,在《敬畏生命》一課中,我設計的學習目標如下:首先是語文知識和能力方面。讓學生了解作者的情況,思考並討論寫作思路,再對文中的重點語句進行點撥,討論對這些語句的理解;同時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及自主學習的能力。其次,在多學科整合方面。藉助互聯網上生物學科中有關生命形成的內容,讓學生了解一些有關生命的知識,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中的重點語句。聯系互聯網上一些學生**的新聞資料,對學生進行生命意識和思想品德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進而珍視生命、熱愛生命。再次,通過這堂課的學習培養學生網上獲取知識信息的意識。這樣的設計,不但讓學生學到了語文課知識,也有了上網查尋語文方面的知識信息的意識。更有了網上也可獲取其它知識信息的意識。把這種解決問題的技能逐漸遷移到其他領域。

4.“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結構。新型的教學模式,均強調“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要求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學生被看作知識建構過程的積極參與者,學習的'許多目標和任務都要學生主動、有目的地獲取材料來實現。所以,我設計的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課,都是教師進行引導、點撥,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這樣,教學過程不再是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而是學生主動探究、發展、創造的過程。如:《秋魂》(初中語文新教材第一冊十四課)的教學設計中,利用多媒體,將秋天的肅殺、凄涼及文中所描寫、歌頌的“秋實”、“秋色”、“秋味”、“秋風”、“秋葉”、“秋土”、“秋景”均用圖片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自己從視覺角度去體會作者筆下秋之美,再適當配以舒緩的音樂——鋼琴曲《秋日私語》,讓學生朗讀這篇散文詩,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教師只需在欣賞和朗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討論,啟發學生理解文中的“秋魂”,再引導學生學會詮釋自己心目中的“秋魂”,甚至是“春魂”、“夏魂”,乃至“冬魂”。

5.個別化學習和協作學習的和諧統一。信息技術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開放性的實踐平台,利用它實現相同的目標,我們可以採用多種不同的方法。同時,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強調“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教學目標固定後,可以整合不同的任務來實現,每一位學生也可以採用不同的方法、工具來完成同一個任務。這種個別化教學策略對於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進行因人而異的學習是很有幫助的。但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要求人們具有協同工作的精神。同樣,在現代學習中,尤其是一些高級認知場合(例如復雜問題的解決、作品評價等)要求多個學生能對同一問題發表不同的觀點,並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協作完成任務。而網路環境正為這種協作學習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如,在《敬畏生命》一課中,關於作者的情況,我先展示網上作者的有關資料,讓學生快速閱讀,並抓住主要信息點,再讓學生在留言板上輸入自己所掌握的作者的關鍵信息,用大屏幕把留言全部展示後,學生討論誰輸入的信息最重要;然後,教師點評。學習完課文內容後,我又讓學生上網查看一些學生**的新聞材料;一段時間後,教師讓學生在留言板上用最簡潔的話輸入自己看後的感想,自己應該如何對待生命。教師進行聯網讓學生開展討論。通過討論引導學生去思考,並得出該如何對待生命的結論。這種討論正是協作式的學習。這樣的協作學習不但能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得出應掌握的關鍵內容。又能了解、掌握更多的思想和知識。

【2】信息技術在教學活動中的應用教學設計

1.前言

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為我國的教育改革帶來了新的視野,為教育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新課標指出,開設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目的是沿著本次課程改革所倡導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全面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學生學會如何獲取、處理信息以及綜合運用信息技術來分析、解決實際的問題。

2.新課改理念下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設計案例分析

下面結合案例《信息及其特徵》,具體分析在新課改理念指導下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設計。

2.1三維目標結合

新課程倡導課堂教學要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結合,全面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信息時代的合格公民。在案例《信息及其特徵》的教學設計中提出了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在知識與技能目標中提出了讓學生能夠列舉學習與生活中的各種信息,感受信息的豐富多彩性以及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徵;在過程與方法目標中提出了培養學生從日常生活、學習中發現或歸納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術解決的問題,能通過問題分析確定信息需求;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中提出了讓學生養成積極主動地學習和使用信息技術、參與信息活動的態度。三維目標的結合,是學科課程目標的框架,體現了新課程的價值追求。

2.2創設良好情境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興趣”。基於信息技術的特點,學生容易對信息技術課產生興趣,作為教師應抓住時機,加以引導、扶植、培養,使學生形成學習興趣。在《信息及其特徵》的教學中設計了學生朗讀表演“海上求救故事”和“感覺剝奪實驗”為學生開設了情景課堂,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通過情景課堂的開設,促進了學生學習興趣的產生,激發了學生主動探索的願望,讓學生不再被動地學習,而是主動進行想像和思維,從而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

2.3選擇教學方法

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實施及學校計算機硬體設備的逐步更新,信息技術教師應利用好這些有利的因素,在秉承已有的教學方法上,進行有益而可行的教改探索。在所有方法中的任務驅動式是最受大家所喜愛的,我省的信息技術課教材就是基於這種教學模式所編寫的,實踐證明用這樣的教學模式教學所達到的教學效果也較好。在《信息及其特徵》的教學設計中把學生分為了百戰百勝隊、真假難辯隊、永不退色隊、千錘百煉隊、百變一身隊,讓學生通過完成不同的任務從而發現信息的不同特徵。學生在生動具體的任務驅動下,積極地進行查閱、思考、探究,在探究過程中,學生之間積極開展了相互協作,取長補短,共同提高。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真正培養了學生利用計算機獲取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創新能力等諸方面的素質。這是新課改理念的具體體現,也是符合新課標要求的。

2.4設計教學策略

2.4.1在交往中快樂學習

快樂學習一直是學生最渴望的夢想,也是家長和社會所期待的。而新課程強調學生學習上的合作交流,給教學帶來了清新的空氣,給我們的快樂學習帶來了希望。在《信息及其特徵》的教學設計中“海上求救故事”、“感覺剝奪實驗”、討論信息的載體依附性和價值性特徵時無不體現了師生的交流與合作,體現著快樂學習。

2.4.2開展課堂多元評價

積極開展課堂多元評價是新課程所要求的,也是促成快樂學習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案例《信息及其特徵》的教學評價中,不僅有對學生搜集信息這一任務的評價,還涉及了對小組的合作與交流的評價;不僅有對搜集信息結果的評價還涉及了對搜集信息過程的評價;不僅有教師評價還涉及了自評、互評等多種評價形式。這樣的評價讓每位學生成為了評價者和被評價者,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的同時又檢測了他們的學習效果。

2.5優化媒體手段

作為一個在學校現代教育技術較領先的信息技術教師,我們應該在平時的教學中把自己的技術應用到教學中。在《信息及其特徵》案例中使用了投影、課件、學校BBS論壇、在線提交學習網站等多種媒體手段。同以往的單一、枯燥的課堂教學相比,媒體手段的使用,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優化了課堂教學,形成了快樂學習。

3結語

總之,新課改使教學目標從傳統的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轉變為信息素養的全面提升,這些都要求教師的教學方法要從根本上發生轉變,傳統的講授法、“電灌”法已不再適應新課標的教學實踐,探究、自主、合作、討論。新課改理念指導下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設計有著其必然要遵循的原則,呈現出其新的特點和優勢。


;
閱讀全文

與信息技術基於問題的教學方法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春季嫁接月季的方法視頻 瀏覽:672
測量浮力的方法課件 瀏覽:665
手指喝酒的最佳方法 瀏覽:136
空壓機輸出連接方法 瀏覽:663
仙人掌養殖方法怎麼配土 瀏覽:271
嬰兒背帶腰凳使用方法 瀏覽:213
綠蘿爛根用什麼方法快速發根 瀏覽:277
swot分析法研究方法 瀏覽:452
沈陽疫情檢測方法 瀏覽:490
道路灌縫有哪些方法技巧 瀏覽:937
接光纖的方法視頻教程 瀏覽:214
初學瑜伽的簡單方法 瀏覽:279
電磁輻射暴露限值和測量方法 瀏覽:240
糖球的保存方法視頻 瀏覽:754
手機串號查找方法 瀏覽:313
萊蔻補水面膜使用方法 瀏覽:823
14歲男生bmi計算方法 瀏覽:608
更改點屏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
神經性皮炎輸液治療方法 瀏覽:120
木工衣櫃門安裝方法 瀏覽: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