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美術的定性是什麼
義務教育藝術課程的設計思路是以音樂、美術為主線,融入舞蹈、戲劇、影視等內容,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情操教育、心靈教育,培灶毀養想像力及創新源辯彎思維的能力。
義務教育藝術課程包括音樂、美術、舞蹈、戲劇(含戲曲)、影視(含數字媒體藝術)。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情操教育、心靈教育,培養想像力和創新思維等的重要課程,具有審美性、情感性、實踐性、創造性、人文性等特點。
藝術學課程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文化理解等。
美術的定性:
第一,將美術課程定性為人文性。
第二,從三個維度來表述課程目標。
第三,精選課程內容。
第四,拓展學習方式,尤其是研究性學習、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
第五,以評價來促進學生在美術學習方面的發展。
第六,積極開發和利用美術課程資源。
⑵ 考音樂治療專業研究生需要准備哪些科目
以下是美國某大學為音樂治療碩士研究生開設的基本課程,國內高校一般都是借鑒他們的課程設置,你可以參考下:
614.高級音樂治療管理(1-3學分):專業化音樂治療臨床工作的個人和集體管理。
625.音樂治療的發展基礎(2學分):關於音樂的發展及其在音樂治療中所運用的音樂研究和理論的分析與評估。
646.音樂心理治療(1-9學分):音樂如何運用於個人和集體心理治療中。著重於各種理論觀點中的創造性、接受性和言語技術技巧的綜合運用。
647.音樂治療的定性研究(2學分):學習運用實證主義者、自然主義者或其他範例來設計音樂治療的研究。
648.音樂治療對象評估(3學分):進一步學習如何善於靈活運用音樂經驗來理解患者及其治療需要。
649.音樂治療的定量研究(1-9學分):定量研究的問題與技巧:確定研究問題、整理評價研究文獻、進行研究設計、分析和解釋研究報告以及道德倫理方面的預防。
656.心理治療歌曲(2學分):評估、分析、評價在各種不同的心理治療體系當中歌曲是如何被運用並發揮其作用的。
671.音樂治療的即興技術與技巧(3學分)
673.引導性的象徵意義與音樂(3-4學分)
688.醫學中的音樂(2-9學分):經驗式的和實驗性的音樂治療在各種醫學環境下的運用狀況。
689.音樂治療教育和管理(1-3學分):如何引導學生進入課程計劃、課程大綱設計、教學、學術管理以及這些工作中所面臨的各種挑戰。
694.音樂治療道德規范(2學分):音樂治療實踐、研究、教育和管理中的道德規范問題。
696.創造性藝術治療專題(2-8學分):關於藝術、舞蹈、戲劇、詩歌治療等不同學科藝術治療的專題探討。
790.音樂治療臨床管理的模式(3學分):與本科教育和職業實踐相適應的音樂治療臨床管理模式,包括心理動力、人文主義、行為模式等等。重點在於對如何將音樂運用於各種音樂治療技術中的管理。
884.音樂心理治療的高級專題(1-4):關於音樂心理治療專門化領域中的實踐、研究和理論。包括:
·心理動力學模式(3):音樂心理治療是如何在一種心理動力定位上予以實際運用的。關於壓抑的形成、抵禦、反抗、遷移、反向遷移等問題的探究。
·集體模式(3):各種集體音樂心理治療理論模式的高級訓練。音樂的本質、各種心理趨勢水平的口頭干預。不同類型的音樂體驗。
·即興性模式(3):音樂心理治療中指導性和非指導性的即興創作的高級訓練。臨床治療家的音樂與言語相互運用的關系。
885.音樂醫學高級專題(1-4):音樂醫學在實踐、研究和理論上的專門領域。包括:
癌症關懷中的音樂治療:關於癌症病人音樂治療的研究與實踐。重點在生理心理學模式。
臨終關懷中的音樂治療:死亡過程階段的音樂治療的運用訓練。音樂治療過程與臨終病人生理上的、心理上的、社會學意義上的、精神上的需要密切聯系。
疼痛處理中的音樂治療:將特定的即興式、放鬆性、接受性、創作性的的方法用於兒童和成人的各種慢性、急性和過程性疼痛治療中。
就醫兒童的音樂治療:有各種醫療問題的就醫兒童的音樂治療研究與實踐。
⑶ 什麼是微格教學評價
摘要:微格教學評價由微格教學演變而來。它是一種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教師評價方法,具有人少、省時、集中、直觀、放鬆等特徵,其操作過程包括設施准備、前期輔導、制定評價表、編寫教案、上課錄像、實施評價六個步驟。微格教學評價法體現了評價目標相對集中、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反饋全面及時准確、評價效果顯著等優點。
關鍵詞:教師評價微格教學評價法
一、微格教學評價法的產生
微格教學評價法由微格教學(microteaching)演變而來,它是微格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的深化和延伸。微格教學又被稱為「微型教學」、「微觀教學」、「小型教學」等。它不僅是一種培養職前教師(師范生)和培訓在職教師的有效手段,而且是一種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評價方法。
20世紀60年代,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阿倫(dallen)和伊芙(aeve)開創了微格教學。隨後,它很快被推廣到加拿大、英國、德國、澳大利亞、南非、印度尼西亞、日本、新加坡、泰國以及我國香港地區。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我國大陸開始引進、研究和推廣微格教學。
最初,微格教學主要用於師范院校的職前教師(師范生)的培養,使師范生在畢業之前提早接觸了教學實踐,以便在畢業以後能夠比較快地適應教學工作。在英國,微格教學作為一門教育學士課程,每周5學時,42周,共210學時。在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和新南威爾大學教育學院,微格教學每周4學13周,共52學時。
以後,微格教學被廣泛用於在職教師培訓、職業技術教育、醫學、軍事、體育、戲劇、舞蹈等領域。在職教師培訓中,微格教學讓在職教師在一種簡化的、可控制的教學環境中,通過較短時間的反復訓練,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學理論或教學技能。1986年,我曾經參加了上海外國語大學和英國文化委員會共同舉辦的高級教師培訓課程班,觀摩並親自嘗試了由英國文化委員主持的微格教學。微格教學具有理論聯系實際、目標明確、內容集中、反饋及時等優勢,大大提高了青年教師的專業素養,也使許多資深教師的教學水準有了新的「突破」。
20世紀90年代,我國華東理工大學附屬中學在微格教學基礎上,開展了「微格教研活動」,促進了學校教研活動的開展。微格教研活動的基本程序是:首先,在理論指導下進行現場觀摩和實況錄像;然後,回放錄像,觀摩錄像,開展討論;最後,理論總結,並把理論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檢驗和拓展。微格教研活動增強了教學科研的氣氛,使教研活動更加豐富和深入。
目前,微格教學評價法開始成為教師評價的一種有效方法。微格教學評價法充分吸收了微格教學的合理成份,借鑒了微格教學的某些操作方法。在實施過程中,它要求全體評價對象輪流上課,拍攝錄像,展示他們的教學行為和教學技能,然後重新播放錄像,開展自我評價、同事互評和專家點評。與課堂聽課評價法、教學檔案袋評價法、合同計劃評價法等教師評價方法相比,微格教學評價法以其人少、省時、集中、直觀、放鬆、反饋及時等優勢,獲得了極其顯著的評價效果,其意義和作用也不是其他教師評價法可以取代的。
至此,微格教學已經從它最初的「培養職前教師」、「培訓在職教師」,發展到「微格教研活動」,又一直發展到今天的「微格教學評價法」;從最初的「學習教學」,發展到「研究教學」,又一直發展到今天的「評價教學」。
微格教學評價法的產生過程可以用下圖表示: 二、微格教學評價法的特徵
1.人少微格教學評價法要求教師分期分批參加。每批人數不宜過多,控制在10人左右,其中包括評價者(專家)1人、評價對象(教師)7-8人、攝像人員1人。這樣,可以使教師評價更加深入、細致和具體。
2.省時平價對象輪流上課拍攝錄像,每位上課拍攝錄像的時間約10分鍾。
3.集中微格教學評價法的評價范圍比較集中,通常包括:
●針對某一項指定的教學技能進行評價,譬如,針對每位教師必須掌握的導入技能、講解技能、提問技能或結尾技能進行評價。
●針對某一項自選的教學技能進行評價,譬如,針對評價對象自選的、最得意的教學技能進行評價。
●針對指定的教學內容進行評價,譬如,針對所有教師共認的、講解難度較大的教學內容進行評價。
●針對自選的教學內容進行評價,譬如,針對評價對象自選的、最感興趣的教學內容進行評價。
4.直觀在評價過程中,利用攝像機、錄像機、錄放機等回放、放大、慢放、定格等功能,可以形象生動地反復觀察或仔細觀察某一教學片斷或某一教學技能。
5.放鬆由於微格教學評價法人少、省時、集中、直觀等特點,從而緩和了評價對象參加教師評價的緊張情緒和心理負擔,和諧的氣氛貫穿評價過程的始終。
三、微格教學評價法的步驟
微格教學評價法主要包括下列設施准備、前期輔導、制定評價表、編寫教案、上課錄像、實施評價六個步驟。
1.設施准備
微格教學評價法的主要設施包括專用教室、教學設備、攝像設備等。
(1)專用教室
微格教學評價法的參與人數每批控制在10人左右。因此,它僅需要一個隔音條件和照明條件較好的微型教室,其面積20平方米左右。
(2)教學設備
微格教學評價法要求每一位評價對象在一個真實的教學情景中輪流上課。因此,教室里需要配備黑板、粉筆、講台、課桌椅、電腦、投影儀等教學設備。
(3)攝錄設備
微格教學評價法將全程拍攝、錄像和播放每一位評價對象的上課情景。因此,需要配備專用的攝像機、錄像機、錄放機等設備。通常,應該配備兩台攝像機,一台專門拍攝評價對象,一台專門拍攝學生。
2.前期輔導
前期輔導可以採取課堂講解、觀看錄像等相結合的辦法,讓評價雙方了解微格教學評價法的目的意義、基本原理、實施要點、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課堂講解時,應該條理清晰,突出重點。觀看錄像時,應該畫面清晰,配有必要的文字提示和說明。
為了提高前期輔導的效果,可以播放一些有關教學片斷或教學技能的示範錄像,讓評價雙方通過觀看錄像,共同討論,取得共識,以便在隨後製作評價表、編寫教案、上課錄像和開展評價時,減少評價雙方可能產生的分歧。
3.製作評價表
製作評價表的步驟大致如下:
(1)確定評價指標評價指標可以分解到二級指標或三級指標,它們應該是具體的、可觀察的、易操作的,但又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和較強的組合性。評價指標不宜過細、過多或過繁,以免在評價時難以區別和打分,也不宜過於簡略、過於籠統,以免在評價時難以把握和判斷。
(2)確定打分標准評價指標可以分為定量的評價指標與定性的評價指標。定量的評價指標一般要求評價者給出分數,如5分、4分、3分、2分、1分或100分、90分、80分、70分、60分、50分等。定性的評價指標又被稱為描述性的評價指標,由評價者在若干描述性的評價指標作出選擇,譬如,在「很好、較好、一般、不好、非常不好」或「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一般、不滿意、非常不滿意」中作出選擇。我們也可以把定性的評價指標劃分成若乾等級,並規定每一等級的分值,譬如,90-100分為「很好」,75-89分為「較好」,60-74分為「一般」,40-59分不「不滿意」,40分以下為「非常不滿意」。
(3)確定權重大小所謂權重,就是某一項評價指標在整個評價指標體系中的重要程序。通常,採用權重系數表示權重的大小,重要的、核心的評價指標的權重大一些,不重要的、非核心的評價指標的權重小一些。所有評價指標的權重之和必須等於100%或等於1。
(4)製作評價表至此,可以製作完成一張評價表。評價表應該包括評價對象(執教教師)的姓名、評價者的姓名、科目、時間、評價標准、打分標准、權重大小等內容。這里,提供一張「教學評價表」。
執教教師: 科目: 授課內容: 時間: 評價者:
一級評價指標 二級評價指標 三級評價指標 等級 權重
很好90-100分 較好75-89分 一般60-74分
課堂教學技能 講解技能 緊扣教學目的 0.05
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系 0.10
語言規范 0.10
層次清晰 0.10
突出重點、難點和疑點 0.15
提問技能 提問目的明確,結合教學內容 0.15
提問表述簡明、易懂 0.10
把握時機,適時提問 0.10
提問有啟發性,激發學生思維 0.10
提問有層次,兼顧各類學生 0.05
定性評價的描述和建議: 總分: 4.編寫教案
由評價對象獨立備課,編寫教案。教案可能針對指定的或自選的某一項教學技能,也可能針對指定教學內容或自選的某一項教學內容。盡管微格教學評價法的上課錄像的時間只有10分鍾左右,但它是一個「濃縮的」、「有頭有尾的」、完整的教學過程。教案應該包括:
●教學目標,即預期達到的教學結果。它是教學的基礎和評價的依據。教學目標的表述必須准確、清晰、可行且容易評價。
●教學內容,即准備講授的內容、提問的問題、列舉的實例、演示、實驗等。
●教學步驟,即教學過程的時間分配。上課錄像的時間只有10分鍾左右,因此要比較精確地估算每一個教學步驟所佔的時間。
●教學技能,即准備採用的教學技能及其目的、次數和順序。
●學生狀況。在微格教學過程中,通常邀請在場的其他評價對象(即教師)充當「學生」。如果為了提高真實性,也可以請學生直接到上課錄像的現場充當「學生」。在編寫教案時,要考慮學生的知識基礎、認知特點、智力水平、能力高低、個性差異、年齡大小、興趣愛好等,並以此作為選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技能的參考。
●教學媒體。在微格教學中,常用的教學媒體包括教材、掛圖、黑板、模型、標本、實物、投影儀、電視機、錄像機、錄音機、計算機等。教學媒體的選擇主要依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媒體的性能等因素。編寫教案時,要註明教學媒體的使用目的、次數、順序等。
5.上課錄像
評價對象輪流上課,每人10分鍾左右,由攝像人員當場錄像。在上課錄像時,任何人不要隨意打斷評價對象的「教學過程」,讓評價對象一氣呵成完成「教學任務」。此時,評價對象充當了兩種角色。在自己登台上課錄像時,他是當然的「主角」;在他人登台上課錄像時,他又成了當然的「觀眾」。
6.開展評價
在全體評價對象的上課錄像完成後,開始進行評價。評價過程如下:
首先,請評價對象介紹自己的教學目標、教學手段、教學意圖、教學步驟等。
其次,通過快放、慢放、定格等方法,重播每一位評價對象的教學錄像,讓所有的優點和缺點「徹底曝光」。在重播過程中,採用評價對象自評、同事互評和專家點評相結合的辦法。大家一邊觀看錄像,一邊對評價對象在錄像中教學行為「品頭評足」、「指三道四」,甚至「吹毛求疵」。
在自我評價時,評價對象既充當了「評價對象」,又充當「評價者」,他一邊觀看本人的教學錄像,一邊對照評價指標進行自我分析,指出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在同事互評時,其他評價對象充當「評價者」,他們一邊觀看教學錄像,一邊對照評價指標,對「同事」進行分析,指出「同事」的優點和缺點。在專家點評時,專家充當「評價者」,他一邊觀看「評價對象」的教學錄像,一邊對照評價指標,對「評價對象」進行分析,指出「評價對象」的優點和缺點。
最後,在觀看錄像、自我評價、同事互評和專家點評的基礎上,大家分別填寫事先設計好的教學評價表,給評價對象打分。然後,利用計算機等工具,統計出每一位評價對象的分數值,並由專家根據評價反饋意見和定量評價結果,進行定性評價的描述,提出建設性的建議。
在實施評價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下列幾點:
●只對評價對象在本次上課錄像中的教學行為進行評價,不對評價對象在其它場合(如平時上課)的教學行為進行評價。
●評價必須全面、公正、客觀,不僅應該指出優點,而且應該指出缺點。只指出優點,會使評價對象感到自滿,不思進取;只指出缺點,尤其是一味地批評和指責,會使評價對象感到沮喪,失敗和氣餒。
●採用討論式、問答式、提問式、啟發式等方式,努力提高評價對象的自我意識。
●評價反饋意見要集中。微格教學法的創始人、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阿倫(dallen)曾經建議採取「2+2」的重點反饋方式,即要求每一個人提出2條表揚意見和2條批評意見或2條改進建議,然後,在這個基礎上,由專家總結出2條表揚意見和2條批評意見或2條改進意見。
這樣,可以使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的反饋意見方面,從而提高反饋意見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四、微格教學評價法的意義
1.評價指標相對集中
常規的教學評價要求評價者進入課堂聽課,對評價對象的教學工作進行全方位的評價。美國斯坦福大學教育家指出:「教學研究的全盤宏觀方法已遭到失敗,教育家應採用科學家剖析微分子的方法來作為理解復雜現象的手段。」[1]微格教學評價法的評價指標比較集中,它把完整的、復雜的教學過程分解成若干單項技能,如導入技能、講解技能、提問技能、強化技能、演示技能、組織技能、結束技能等,然後,有針對性地確定一項或若干項評價指標,進行深入、細致地評價。
2.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評價主體即評價者。常規教學評價的評價主體比較單一,主要由校內領導或校外專家擔任評價者。這種單一主體的教師評價忽視評價對象的主體性和能動性。它必然存在著評價對象缺乏知情權和參與權、評價過程缺乏民主化和人性化、評價結論主觀片面等缺陷。
微格教學評價法強調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採用自我評價、同事互評、專家點評相結合的方法,改變了評價對象一味被動接受評價的傳統做法。它特別強調評價對象的主體作用,尊重每一位評價對象的個性,希望每一位評價對象都擁有自我發展和獲得成功的機會。所有評價對象都是評價的主體。在前期階段,他們共同參與評價指標的制定。在評價過程中,他們集「評價對象」、「自我評價者」和「他人評價者」為一身,既要接受他人評價,也要進行自我評價,還要對他人進行評價。他們可以為評價結果進行辯解,在評價雙方「協商」的基礎上得出共同認可的評價結論。
微格教學評價法使教師評價真正成為促進教師自我啟發、自我概括、自我激勵、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評價的過程,成為培養和提高評價雙方共同參與、合作交流、共同進步的過程。
3.評價反饋准確、及時、全面
常規的課堂教學評價主要採用「大腦記憶」、「書面記錄」等手段,要求評價者在課堂聽課後,一邊回憶一邊向評價對象提供反饋意見。由於每節課40分鍾-50分鍾,時間太長,評價者很難自始至終地認真聽講、觀察和記錄。課堂聽課後,評價者有時無法准確地回憶和描繪某些具體的細節,只能憑經驗和印象進行評價,給出的反饋意見比較籠統,缺乏針對性,帶有較大的主觀性。由於評價對象不可能直觀自己的教學過程,也不可能重復自己的教學過程,因此,他們有時無法理解評價者的反饋意見並糾正自己的缺點。
微格教學評價法利用現場攝像等技術完整地、准確地記錄了評價對象的教學全過程,然後,通過錄像回放等技術把評價對象的教學過程分解成一系列具體的、清晰的教學片斷,使評價雙方可以反復地觀看教學錄像,從而減少了評價者的主觀因素,提高了反饋意見的可信度以及評價對象對反饋意見的認可度。
按反饋速度的快慢,反饋可以劃分為及時反饋、短時反饋和長時反饋。微格教學評價法主要採用及時反饋和短時反饋的方式,讓評價對象及時獲得反饋意見。按反饋意見的來源,反饋又可以分為自我反饋和他人反饋。微格教學評價法注意自我反饋和他人反饋相結合,讓評價對象獲得方方面面的信息,有來自同事互評的反饋信息,有來自專家點評的反饋信息,也有來自自我評價的反饋信息。
4.評價效果顯著提高
微格教學評價法的最終目的不是簡單地為了給評價對象打分、也不是單純地為了評出他們之間的優劣和高低,而是為了充分發揮教師群體的智慧,互相取長補短,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微格教學評價法有助於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過去,主要通過口頭講解和書面閱讀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教師面對書面的、抽象的、紙上談兵式的理論知識,有隔靴搔癢的感覺。現在,微格教學評價法加強了理論與實際的聯系,使得理論變得更加具體、形象,並使教師獲得了從理論向實踐轉化的教學實踐機會,從而加深了對理論的理解,扭轉了「重實踐、輕理論」、「理論可有可無」、「理論無用論」等傾向,營造了鑽研理論的氛圍。
微格教學評價法規范了教師的教學技能。任何一個教學過程都是多種教學技能的穿插組合和靈活運用。微格教學評價法不僅提高了教師觀察、鑒賞和分辨的能力,理解和掌握各項教學技能的規范和要領,而且促進了教師個人教學風格的形成和發展。如同體操、射擊、舞蹈、戲劇一樣,其一招一式都有極其嚴格、規范的動作和要領。理解和掌握這些動作的規范和要領,不但不會妨礙體操運動員、射擊運動員、舞蹈表演家、戲劇表演家個人風格的形成和發展,而且能夠更加充分地展示他們的個性魅力。
注釋:
[1]榮靜嫻、錢舍編著微格教學與微格教研第6頁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
原載《全球教育展望》2004年第9期
⑷ 霹靂舞是什麼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
Breaking(又譯Breakdance,Breaking舞者統稱為B-BOY、B-GIRL),是一種以個人風格為主的技巧性街舞舞種,也是北美街舞中最早的舞種。Breaking起源於美國70年代的布朗克斯區。比較值得注意的是,早期跳Breaking的舞者多為西班牙語裔美國人,非裔美國人,然而他們當初偏好的音樂風格卻大大影響至今的嘻哈和節奏藍調音樂。
Breaking在大量吸收來源於Capoeira(巴西戰舞)、體操、中國武術(來自香港邵氏電影)等不同體育及藝術形式的元素和動作後形成了如今的Breaking,分為TopRock(搖滾步)、Footwork(腿部動作)、Freeze(空中定格)、Power Move(整體移動)四大內容,大量手撐地的快速腳步移動、各種倒立定格動作,以及在地板上或者空中匪夷所思的高難度旋轉使這種舞蹈充滿了視覺沖擊力。
2020年12月,國際奧委會執委會召開會議,同意2024年巴黎奧運會增設霹靂舞項目。
(4)舞蹈現場定性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由於美國東西海岸獨立發展的歷史原因,嘻哈文化中的舞蹈沒有共同的名稱,通常我們稱作Hip-Hop Dance。而隨著嘻哈音樂的發展,20世紀80年代紐約出現了新的舞蹈風格,人們稱之為嘻哈(Hip-Hop),與以前出現的霹靂舞(B-Boying或Breaking)相區別。在美國西海岸加州地區(主要是在洛杉磯),在靈歌(Soul)和瘋克(Funk)音樂的基礎上有自己的舞蹈風格,人們稱之為瘋克風格舞蹈(Funk Style Dance)。
因為嘻哈的舞蹈分成了這兩大派系,所以許多舞者或媒體就不再統稱Hip-Hop Dance,他們稱紐約的舞蹈為新派(New School),或者乾脆就叫嘻哈;而稱洛杉磯的舞蹈為Street Dance,中文直譯為街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