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幼兒園教師怎樣上好一節課
幼兒園教師怎樣上好一節課 作者: 來源: 上傳時間:2013-07-15 一節課上得好還是不好,關鍵是看幼兒園教師怎麼教。那麼,如何上好一節活動課呢?以下為幼兒園教師列舉了「上好幼兒園活動課」的一些小技巧,幼師們很有必要來了解一下哦! 一、一節好課也是有標準的 同樣一節課,幼師們組織的方式卻五花八門,你說你上得好,我說我上得好,大家都在說自己上得好,究竟,什麼樣的課才稱得上是一節好課呢?以下為你逐一道來,希望幼師們能給幼兒一個真實、自然、簡單的課堂。 (一)從教師方面 1、教態親切、自然、大方,語言生動簡練、適中、不啰嗦,並注意與幼兒進行溝通和交流交流。 2、多運用並恰當運用表揚和鼓勵;加強對幼兒的常規管理。 3、加強對幼兒的常規管理,不放縱幼兒的不良行為,並及時、巧妙地進行制止。 4、課前進行充分地准備。 ①把握幼兒的年齡特徵 熟悉教材和教案; ②熟悉教材和教案,把握教學重難點 充分准備教學具; ③充分准備教學具,製作實用的教具。 (二)從幼兒方面 一節好課,離不開幼兒園在課堂上的表現。因此幼兒園教師要調動幼兒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動起來,都能參與進來,不要有等待的現象,這樣的課才稱得上是一節好課。 (三)從課堂設計方面 一節好課,常常依賴於課堂活動設計。活動設計得新穎、獨特、有趣,符合幼兒年齡特徵,是上好課的前提。因此,幼師們在設計活動課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活動課的主次要分明,一般分為開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三大部分,並合理分配各部分時間,把握重點,注意目標達成度。 2、導入新穎,能夠吸引幼兒的目光,抓住孩子的心理特點及年齡特點。可採用直接、間接、情景表演、圖片導入、實物或謎語等等與課程有關的導入方式進行導入。但時間要把握在2分鍾以內,因為我們的主要目的為接下來的課程做准備。 3、目標明確,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徵,及接受能力。 4、教學過程,各環節聯系緊密,語言連貫,流程清晰。符合教學的大綱要求。 5、有游戲的環節。幼兒園的課程多數是藉助游戲的形式來實現的教學目標,因此,游戲一定是為輔助教學內容而准備的,我們要為目標而游戲,不是為游戲而游戲。可以通過游戲或分組游戲的方式檢測孩子掌握的程度,從而了解孩子的接受能力,根據孩子的個體差異進行個別輔導。 6、把握好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小班幼兒一般是10-15分鍾,中班幼兒一般20-25分鍾,大班和學前班孩子是30分鍾左右。把握好孩子的最佳接受狀態,也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 7、上好一節幼兒園活動課,還要藉助一些相關的教具,由於孩子的接受能力和認知特點的局限性,就需要我們老師在生活實際中,搜集與課程有關的材料作為教具,來幫助幼兒理解,從而加深孩子的印象。 此外,幼兒園課堂組織,要緊湊,不拖沓;教學活動注意麵向全體、因材施教;教學要有主線,要一氣呵成。 上好課,還要做好以下幾點: 好的課堂設計是一節好課的前提。在教學過程中,常常看到有些教師作秀,或者安排了很多內容,導致教學任務沒有完成,或者走馬觀花……由於幼師們過於做作,影響了課的質量。在課堂設計方面,幼師們除了要考慮課堂教學思路要清晰外,還要做好以下幾點: 1、少一點「堆砌型」,多一點「放射型」—— 「放射型」的課是指一節課圍繞一個點展開,各環節的設置都是為這個重點服務的。 如:《和時間賽跑》 教學點:體驗時間的長短,發現時間的價值和自身的努力有關系。 環節一:早上7點和8點之間你做了哪些事?(洗臉、刷牙、去幼兒園、鍛煉……,感知一下時間與做事情之間的聯系,為下面的活動做下鋪墊) 環節二:一分鍾裡面插雪花片。先是無意識地插——這時幼兒自身處於一種自然狀態,還沒有把自身的努力放進去;然後比較誰插得多與少,有意識地加快速度插雪花片,這次有自身的努力,插得多了,可時間還是一分鍾。(通過這個前後兩次插雪花片的比較讓幼兒體驗時間的價值和自身努力的關系) 環節三:創設活動情景:一分鍾拋接球、一分鍾拋接沙包、一分鍾把呼啦圈從腳套到頭,並記錄。(體驗:抓緊時間一分鍾里也能做很多事) 環節四:討論:平時我們應該怎樣抓緊時間? 這個活動圍繞一個重點展開教學,教學過程設計得自然、流暢,環環相扣、水到渠成。 「堆砌型」的課是指一節課內容太多,有些相關的內容全部湊合在一起,重點較多,容量較大。 例如:中班《蔬菜》 第一環節:分組起名,講規則。 第二環節:認識蔬菜(10種左右),多數是以猜謎語的方式導入然後看圖片的。 第三環節:游戲「找蔬菜」,按圖片上的蔬菜去找真的蔬菜,然後對應放在圖片上。 第四環節:蔬菜分類,把找來的蔬菜排隊,分成瓜類、菜類、豆類、蘿卜類等等。 第五環節:蔬菜可以怎麼吃?介紹蔬菜的營養。 (時間很長,每個環節都可以作為一個獨立的教學點來組織活動,可以以主題活動的形式開展,這樣每個點都能深入地了解與學習了:各種各樣的蔬菜、蔬菜的分類、好吃的蔬菜) 前不久,也看到過類似的一節課: 第一環節:樹葉的名稱(芭蕉葉、銀杏葉……) 第二環節:感知樹葉的不同(形狀、大小、顏色、氣味等) 第三環節:游戲樹葉找朋友(找相同特徵進行分類) 第四環節:樹葉的作用(做葯……) 第五環節:樹葉粘貼畫。 這其中,幾乎每個環節都可以作為一個完整的教學點來組織教學,容量之大與沒必要的堆砌使得幼兒產生了思維的疲勞,活動時間的過多延長幼兒早已集中不了注意力去聽了,教師好的出發點未必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2、少想一點「怎麼教」,多想一點「怎麼學」。 如果老師在上課時老想著「怎麼教」,那就會只想著教案,只顧著趕環節,而忽視了課堂中現場幼兒學習時的一種動態的表現,老想著「怎麼教」的老師不願意出現「節外生枝」的現象,甚至惱火幼兒與自己不合拍、不配合。 例如:新教師隨堂課中班音樂《拍手唱歌笑呵呵》 設計的教學流程是:問好練聲——完整聽錄音歌曲——教師清唱示範——隨音樂節奏朗讀歌詞——逐句教唱——完整清唱歌曲——介紹新的唱法(領唱)——自編動作圍成圓圈表演唱。 當教師逐句教唱時,有幾個幼兒情不自禁站了起來,邊唱邊做動作(這首歌曲表演性很強,易唱易做動作)這時,老師也看到了,她讓幼兒坐了下來,因為她設計的動作表演在最後一個環節呢,幼兒坐了下來,繼續一句一句地跟學,按原定計劃一環一環地進行著…… 例2:小班《可愛的兔子》 思考幾個現象: 20人左右上課,只提供一隻小兔給觀察; 喂兔子環節:教師發給每人一根青菜或一個胡蘿卜,每個幼兒拿一樣東西去喂小兔子,讓幼兒去觀察兔子喜歡吃什麼。 幼兒座位:坐在教室中間的一塊墊子上,面積很小,幼兒擠得很緊。回答問題時要站起來,每次活動都要再爬起來。 分析:教師更多的是考慮「怎麼教」,考慮這個教的過程怎麼一步一步往下進行,如果她更多考慮到幼兒的學,就會想到: 1、材料提供得不夠會引起秩序的混亂,有很多幼兒都不能就近觀察,只能在邊上推來擠去。 2、那麼多東西喂一隻小兔子太不科學,結果也是失真的(吃得下嗎) 3、幼兒爬起來回答問題、去觀察兔子、去喂兔子都比較費力,而且人為的擠來擠去使得幼兒注意力轉移,不利於良好學習常規的形成。 注重「如何教」,忽視「如何學」的課的特點:環節分明,但較為生硬、機械。 3、多一些真實,少一些作秀。 每上一節課之前,我們都得做一定的准備,包括物質的准備、知識經驗的准備等,但這准備不能過度。幾年前,有陣風颳得挺盛的:公開上的課或比賽課內容事先讓幼兒知道,有
Ⅱ 北師大馬寧:核心素養導向下,項目式學習的四種教學範式(附案例)
馬寧教授,來自北京師范大學未來教育高精尖創新中心,為我們揭示了在核心素養導向下,項目式學習的四種精彩教學策略。這場研討會聚焦於新課標倡導的實踐性和綜合性的教育理念,以培養適應時代需求的創新型人才。
項目式學習的核心在於以真實問題為引領,融合信息技術,強化團隊合作,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提升創新能力。馬寧強調,學科實踐活動不僅是探究性的教學手段,更是培養學生探究興趣、實踐能力與科學態度的舞台。2022年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明確強調了這些關鍵點。
項目式學習分為科學探究、社會調查、設計開發和綜合應用四大類別。科學探究類,如《蜂巢》案例,鼓勵學生通過問題驅動的實驗探索,培養科學思維;社會調查類,如《我們與環境》,則聚焦信息搜集與分析,鍛煉信息素養。設計開發類,如創客或機器人開發,鼓勵學生解決實際問題,鍛煉創新與實踐能力。
每個項目類型都有清晰的實踐路徑,如科學探究中的7個環節:從分析任務到迭代改進,一步步引導學生掌握設計思維。綜合應用項目則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完整項目實踐,如《神奇動物在哪裡》,培養他們的綜合應用能力,關注高階思維的發展。
設計項目實踐時,教師需要根據四種教學範式,明確項目目標、類型和所用範式,以學科大概念為引領,精心設計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和任務,確保項目式學習的科學性、實踐性、學科性和開放性,最終在生成性的過程中實現核心素養的落地和高階思維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