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內容分析方法的假設

內容分析方法的假設

發布時間:2024-09-06 11:58:10

A. 文本分析法是什麼

文本分析法(內容分析法)是指從文本的表層深入到文本的深層,從而發現那些不能為普通閱讀所把握的深層意義。方法有「新批評」法、文化研究法、互文法。

根據Bowers提出內容分析法的定義,不是針對內心是否客觀而且有系統或量化,而是內容分析的價值,即是傳播內容利用系統客觀和量化方式加以歸類統計,並根據這些類別的數字作敘述性的解釋。

透過量化的技巧和質的分析,以客觀和系統的態度對文件內容進行研究和分析,分析傳播內容中各種語言和特性,不僅分析傳播內容的訊息,而且分析傳播內容對於整個傳播過程所發生的影響,藉以推論產生該項內容的環境背景和意義的一種研究。

優點

1、非親身訪談法技術︰研究人製造出的傳播內容,和推敲傳播內容的問題,不直接觀察人的行為,或是要訪問他們。因此,測量時不會受到測量行動本身的干擾,被觀察的內容不會察覺被觀察,因此反應不會不穩定。

2、經濟效益︰內容分析不貴,學生也能負擔。

步驟

1、 形成問題或假設︰切忌漫無目的為研究內容計算次數,分析要在研究進行前,才不會徒勞無功。

2、 界定母群體︰明確規劃內容主體的界線,賦予母群體設定的操作定義。

3、 抽取樣本︰抽取樣本為研究對象,掌握母群體特性,才會有代表性。

4、 界定分析單位︰隨類目不同而有差異,內容分析常包含許多特性,所以必須容納不同分析單位。

5、 建構類目︰內容分析的核心工作,類目釐定清楚,應該保持互斥、詳盡、信度高等原則。

6、 建立量化系統︰內容分析是定量分析,量化系統的建立為必要。

7、 執行預測建立信度︰建立信度之前必須施行預測,檢視類目定義是否清楚明確。

8、 依照定義將內容編碼︰將分析單位規劃到類目就是編碼,依照類目和分析單位的定義。編碼者依照類目和分析單位判讀內容,必須設計標准編碼表,制定統一量尺,才能堅守標准。

9、 分析資料︰依量化方式,設定處理方法,辨別描述性統計和推論統計的適用性。

10、 結論解釋︰驗證變項之間關聯性的假設,闡述與推論這些假設。

B. 文獻研究法和內容分析法的區別

二者的區別是在分析的重點分析的手段上有不同。兩種方法的主要差別是:內容分析法將非定量的文獻材料轉化為定量的數據,並依據這些數據對文獻內容做出定量分析和做出關於事實的判斷和推論。而且,它對組成文獻的因素與結構的分析更為細致和程序化。

拓展資料

1.文獻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鑒別、整理文獻,並通過對文獻的研究形成對事實的科學認識的方法。文獻法是一種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學研究方法

文獻法的一般過程包括五個基本環節,分別是:提出課題或假設、研究設計、搜集文獻、整理文獻和進行文獻綜述。文獻法的提出課題或假設是指依據現有的理論、事實和需要,對有關文獻進行分析整理或重新歸類研究的構思。

C. 論文分析法有哪些

論文分析法主要包括文獻分析法、內容分析法、定量分析法以及定性分析法。

一、文獻分析法

文獻分析法是通過搜集、鑒別、整理相關文獻,通過對文獻的研究形成對事實的科學認識。這種方法主要依賴文獻的收集與整理,通過文獻內容來了解研究現狀、歷史背景等。

二、內容分析法

內容分析法是一種對文獻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的方法。它側重於對文獻內容的定量和定性描述,通過統計和分析文獻中的信息來揭示其內在規律和特點。內容分析法常用於分析學術論文的主題、結構、觀點等。

三、定量分析法

定量分析法在論文中主要用於數據分析,包括統計、數據可視化等方法。它基於大量的數據樣本,通過數據分析和解釋,得出結論並驗證假設。這種方法對於實證分析尤為重要。常見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數理統計分析方法、預測分析方法等。

四、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主要通過觀察、訪談、案例研究等方式進行,注重探究事物的本質和內在規律。它在研究論文中常被用於探討現象背後的原因和動機,以及分析事物的趨勢和前景等。常見的定性分析方法包括歸納法、演繹法等邏輯推理方法。

以上四種論文分析法各有特點,根據研究目的和研究對象的不同,研究者可以選擇合適的方法或結合多種方法進行綜合研究。

D. 課題怎樣進行論證和假設

怎樣對課題進行論證、假設
一、怎樣對課題進行論證 我們既然已選定了一個課題,我們就必須對這個課題的所有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了解這個課題目前在國外、國內的研究情況,包括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問題,了解這一課題所屬的理論體系等等。對課題的全面了解,可以使我們在研究過程中少走彎路,確立研究的主攻方向,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怎樣對一個課題進行論證呢?論證一個課題主要是弄清如下幾個問題: 1.所要研究的問題提什麼性質和類型的問題? 2.要研究的問題具有什麼現實意義?它的理論價值(即在理論上預計有哪些突破?) 3.要研究的問題目前已有哪些研究成果和研究的方向是什麼? 4.要研究的問題所應具備的條件的分析。 5.課題研究的策略和步驟如何? 6.課題研究的成果及其表現形式有哪些? 課題的論證報告可用於填寫課題的立項申請書或科研論文的開篇、前言部分。 二、怎樣形成研究假設 什麼是研究假設?所謂研究假設,就是根據現有的科學理論、事實對所要研究的課題設想出一種或幾種可能性的答案、結論。 研究假設具有什麼樣的形式呢?我們在初中的數學里曾經學習了什麼叫做「命題」。一個「命題」的構成的一般形式是:「如果……,那麼……」。其中「如果……」這一部分我們把它叫做命題的條件,把「那麼……」這一部分叫做命題的結論。例如:「如果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的教學活動,那麼他的學習成績就會得到更進一步的提高」;「如果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分層遞進教學,那麼各個層次的學生的學習效果就能得到整體性的提高」;「如果合理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學,那麼就可以提高教學質量」等等。這些都是「命題」。一個命題的結論可能是正確的或者稱之為真的,也可能是錯誤的或稱之為假的。對於一個課題來說,它的研究假設就是一個命題,如上面所舉的例子都可以看作是某個課題的研究假設。前面已經提到,一個課題的研究假設有時可以有一個,也可以有幾個,這是正常的現象。 對於一個課題的研究假設,一般說來它應該為課題的研究提供或規定了它的研究方向和性質,對研究的結果作出了明確的預測,同時為設計研究方案提供了預見性的規定和框架。一個好的課題研究假設應具備以下特點:①科學性。即它是以一定的理論和事實為基礎,不是毫無依據地推測和主觀臆斷的一個命題。如上期所舉的「永動機」就是一個沒有科學依據的命題。②可檢驗性。即研究假設的結論是可以檢驗的,可檢驗的假設是研究假設的科學性的必要條件。可檢驗性是指研究的結果是可以在同等的條件下進行重復的實驗,並能證明同一結論的存在性和它的可靠性。③可預測性。一個課題的假設應該有可以預測的結果。 三、怎樣根據假設確定變數並進行分類 在上一講里,我們已經明確了如何形成一個課題的研究假設,在形成研究假設時,條件部分和結論部分實際上就是一個宏的變數。 所謂變數就是可變的量,變數有自變數和因變數和無關變數之分。自變數就是假定的原因變數。即我們要研究造成結果變化的量。例如,隨著時間的推移,小樹在不斷的長大。在這一變化過程中,時間就是引起小樹長大的眾多自變數中的一個自變數。又例如,課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果」中,現代教學技術的運用就是這一課題中的自變數之一,因為由於對它的運用(教學手段的變化),引起了教學結構的變化和教學效果的變化。再比如,在課題:「實施分層遞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這一課題中,它的自變數是:①學生分層;②目標分層;③分層施教;④分層指導;⑤分層作業;⑥分層評價。 因變數是假定的結果變數。也就是(主要)由於自變數的變化而引起某一事件的結果的變化,這一結果的變化就是因變數。例如上面小樹生長的例子中,「小樹......
課題研究設計的假設的類型
1、按復雜程度分:(1)描述性假設。是關於對象的大致輪廓和外部表象的一種描述。目的是向人們提供關於事物的某些外部聯系和大致數量關系的推測,如,「教育發展對人口出生率變化的影響」的研究。(2)解釋性假設。揭示事物的內部聯系,以說明事物的原因。(3)預測性的假設。是對事物未來的發展趨勢的科學推測。這種推測沒有對現實事物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是提不出來的。2、按假設中變數關系變化的方向分:(1)條件式假設。是指假設中兩個變數有條件關系,在表述上採用「如果……那麼……」的標准邏輯句型,(2)差異式假設。是指假設中兩個變數之間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異關系。(3)函數式假設。是指假設中兩個變數之間存在因果共變關系,並且用數學形式表達,即Y=f(x)。3、按假設的性質分:(1)一般假設。是推測一般種類之間關系的假設,指向普遍的、抽象的、可推廣的事例。(2)特定假設。是推測特定對象之間關系的假設,指向個別的、特定的、具體的事例。(3)虛無假設。又稱統計假設,是推測某種不存在的、無傾向的關系的假設,指向中性的、無差異的、無區別的事例。虛無假設的本意是想通過事實的檢驗來否定自己,否定了虛無假設,結果的傾向性也就明顯地顯現出來了。3、按假設在表述變數關繫上的傾向性分:(1)定向假設。在陳述中示意假設結果的預期方向,指出變數之間差異的特點和傾向。(2)非定向假設。在陳述中不提示假設結果的預期方向,而是期望通過收集數據、檢驗結果來揭示變數間的差異,常用虛無假設來表示。
如何寫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的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假設和擬創新點
(一)研究目標

1.總體目標

通過研究,探討課外數學學習共同體構建的方法、途徑和模式。

2.具體目標

(1)通過研究,探討學生在課外數學學習共同體中學習的習慣及方法。

(2)通過研究,探討數學學習共同體在課外學習的具體方案、運用模式和管理策略。

(二)研究內容

課外數學學習共同體充分利用生生互動作為教學的補充手段加以科學利用,以同學們課外交流討論為主,以教師的教學資源和學生的學習資源為主線,主要包括課本、習題冊、試卷庫、學習指導、學習心得論壇等內容。同時,本課題還探討課外數學學習共同體運用模式、學習效果和管理策略。具體內容如下:

(1) 從心理上研究學生課外學習習慣、方法,增強學生共同學習的意識;

(2) 研究分組和分配工作的策略,促進共同體的構建及學習效益的最大化;

(3) 通過對文,理科的學生的不同特質分析,研製出共同體的學習具體方案;

(4)利用我校的住宿制,研究對課外數學學習共同體的管理策略。

(三)研究假設和擬創新點

1.研究假設

(1)課外數學學習共同體的構建,為住宿制學生搭建一個合作、交流的學習平台,從而使學生在課外數學學習效益的最大化。

構建數學學習共同體就是培養學生共同學習的意識,進行科學合理分組,充分開發和利用生生互動的人力資源,激發學生展開辯論,互相交流,再現解題的思維過程。為住宿制學生搭建一個合作、交流的學習平台,從而使學生在課外數學學習效益的最大化。這也是本課題中應解決的關鍵問題。

(2)對構建課外數學學習共同體的研究,可促使高中數學教師對學生課外學習的重視和管理。

多年來,我們著重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研究,當然這是非常重要的。只是我們可以把眼光放得更寬,把高中數學學習建立在更加廣闊的交流背景之上,對學生認識知識的本質,具有重要意義。課外學習是教學系統中尚待進一步開發的寶貴的人力資源,是教學活動成功的重要補充,高中數學教師應該對學生課外學習更加重視和加強管理。研製具體方案,保障課外學習順利進行;同時研究存在的問題,構建和諧的課外學習共同體。研製一系列共同學習的具體方案,保障學習共同體不流於形式。這也是課題研究上的重點和難點。

2. 擬創新點

(1)可操作性方面

通過研究,探討數學學習共同體在課外學習的具體方案、運用模式和管理策略,使之具有可操作性,讓課外數學學習共同體不流於形式。

(2)可應用性方面

通過實踐,探索數學學習共同體在課外學習的學習資料,共同學習具體例題、習題集,有效學習案例,無效學習案例,學習指導、學習心得,學習方法等,形成一系列可應用的學習資源。
研究課題怎麼
一、課題的提出:

提出一個研究課題,一般是從背景、現狀和基礎(或說從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能性)等三個方面去思考的。

1.背景:即我們所面對的發展了的教育形勢、新的教育觀念、思想、要求或教學理念、方法、手段等,對教學工作實際產生了重要影響。

2.現狀:本地區、本單位教育、教學工作的實際狀況與變化了的教育背景存在著的差異中,我們必須及時加以研究和解決的最急切的問題。

3.基礎:對這方面的問題課題組成員或他人所作的探索性研究,已經取得的初步研究成果。

二、概念的界定:

指主課題(有時也包括某些子課題)名稱中容易產生異議的一些重要詞語的內涵,課題研究涉及的范圍等。

注意:不必闡述課題研究的重要觀點。

三、理論基礎:

課題研究試圖借鑒、應用的主要理論、學說、觀點、原理,從而得出支撐本課題研究的主要研究思想和教學理念。

四、主要研究目標和內容: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試圖達到的主要研究目標(課題的假設),以及主課題分解為哪幾個子課題,每個子課題的具體研究任務。課題的研究目的與子課題之間應具有較合理、緊密的邏輯關系。各子課題的研究能比較完整地表明主課題的研究框架,這些子課題既相對獨立,又互有聯系,並有較強的可操作性,能為課題組的成員落實於教育、教學的實踐之中。

五、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對象:

1.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獻資料法、行動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個案研究法、經驗總結法等,還可以運用數理統計法、檢測分析法、跟蹤比較法、結構功能法、觀察法、追因法、歸因法、歷史法、實驗法等研究方法加以輔助。要說明准備怎樣充分發揮所採用的研究方法的工具性作用,為本課題(或某子課題)的研究服務。

2.研究對象一般是指人,大多是指學生,也有的是指教師。要說清楚研究的是本單位的全體學生還是某一部分學生(或教師)。

六、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

一般包括課題研究結題報告、論文集、優秀教案或活動設計匯編、個案匯編、觀摩課(課件、光碟)、學生作品集、教師論文發表或獲獎情況匯總等等;

七、課題組的成員組成及分工:

課題組成員應包括課題負責人、子課題責任人、參與研究的一線教師。對外聘的指導、顧問等人員應視他們所承擔責任、義務大小、多少,作不同的具體處理。

課題組成員應分別負責或兼任策劃、組織、協調、統籌、管理、研究、指導、顧問工作。

八、實施步驟:

1. 前期准備階段:

確立主課題,構建子課題;組建課題組,明確分工職責;建立、健全學習交流制度;完成論證、申報工作;制定主課題實施方案和子課題工作計劃;進行必要的前期調查或檢測。

2.

研究實施階段:可分為研究實施的第一階段、第二階段,按實施方案進行研究,其間可安排一次中期匯報。中期匯報不圖形式上的轟轟烈烈,要講究實際效果,要通過中期匯報讓課題組成員看到研究的初步成果,發現存在的不足或問題,明確下階段的研究任務,然後調整實施方案,修訂子課題的工作計劃,使後階段的研究不偏離方向,為課題順利結題奠定良好的基礎。

3. 結題鑒定階段:完成結題報告的撰寫和資料匯編工作,為成果鑒定做好充分准備。
課題研究設計的提出研究假設
(一)假設的內涵所謂假設,簡言之,是對選題提出的問題作假想性的回答,是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經驗事實和科學理論,對研究問題作出的一種推測性和假定性說明。對此,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加以理解:第一,必須是對問題的解答。假設的提出不是無緣無故的,它是用來回答特定問題、解釋一定事實和現象的;第二,必須是對未經證實的問題的解答;第三,必須有相關事實或理論依據。
研究課題是什麼意思
課題研究的要求、方法和步驟

(一)選題

選題是課題研究的起始,也就是確定自己要研究什麼課題。

1.課題來自哪裡

(1)學校或學校以上相關部門提供的參考課題或供申報的課題

(2)教師自己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中感到困惑或感興趣的問題上升為課題

2.選題的一般原則

科學性:要有理論基礎和事實依據,必須符合科學原理;預期結果要合理;研究方法要正確嚴謹,要有可行性和創新性。

3.選題的一般過程

(1)明確方向——發現問題

(2)濃縮范圍——經驗分析

(3)提示焦點——形成課題

4.選題的注意事項

(1)選題宜小不宜大

(2)選題應結合學校的實際,來源於教育教學的現實問題。選題要有新意。課題的表述應簡明、具體。

(3)選題要考慮研究者的優勢,與自身工作相結合,與研究者的能力相適應。

(二)申報課題

申報課題,也就是設計研究方案,是如何進行課題研究的具體設想,是開始進行課題研究的工作框架,是如何進行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保證研究順利訂行的必要措施;使研究具體化的中心環節;是研究成果質量的重要保證;有利於檢查和自我檢查;有利於協作研究。一般上級部門開展的課題研究都附有課題申報表。

1.課題申報表(課題研究方案)組成:

(1)課題的表述與界定:課題的名稱或題目必須明確表述所要研究的問題,要體現研究對象、研究問題、研究方法。如「強化預習指導提高學生自學能力」。

(2)研究的背景、目的、意義:

研究背景:即根據什麼、受什麼啟發而研究。

研究目的意義:即為什麼要研究、研究的價值是什麼、解決什麼問題,包括理論意義、實踐意義;外在目標(目的)、內在目標目的——學生發展)。

研究綜述:本課題研究的歷史與現狀。

研究的特色或突破點:問題新、方法新、角度新、效果新。

(3)研究范圍:對研究對象的總體范圍的界定;對研究對象的模糊概念進行界定;對關鍵概念的界定。

(4)研究內容:很重要的部分,如果提不出具體的研究內容,就無法研究。

(5)研究方法:

①注意事項:注意多種方法的使用;方法要寫詳細些;不能濫用方法

②主要方法:行動研究;實驗研究;個案研究;調查研究;文獻研究。

(6)研究對象: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使研究結果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7)研究程序(步驟):研究的每一階段的工作任務和要求

第一階段(准備階段):收集資料、開題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

(8)預期成果的形式:①論文、研究報告、著作等;②學生變化

(9)研究成員(及負責人、分工)

(10)經費預算及其他所需條件

2.填課題申報表(立項論證)

3.填寫課題申報表的注意事項

(1)認識填寫申報表的重要性。是成功的一半,不能應付。

(2)一式幾份,要自己留一份,最好在電腦中保留一份。

(3)核心是目的意義、研究步驟、研究內容方法。

4.課題申報表

(三)開題論證

1.開題論證的含義、意義

2.開題報告的撰寫方法

3.與立項論證(申報課題)區別

4.召開開題論證會

(四)實施研究

一.重視理論學習和理論的指導作用

二.重視選擇研究方法

行動研究的特徵:

⒈ 為行動而研究

為行動研究指出了行動研究的目的。研究的目的不是構建系統的學術理論,而是解決實踐工作者所處的情境遇......
課題研究怎樣寫
一、課題的提出(也可以說是選題)主要從為什麼要搞這個課題談起,可從自己的教學實踐出發,也可以從學校、區、市、省乃至全國范圍里。最好查閱有關資料,了解前人在該方面的研究情況,已取得的成果和水平,尚未解決的問題或還存在的問題,把握研究的價值和作用,使我們的研究有所創造和發展,從而使我們的研究走在該領域的前沿。作為第一線的老師可選擇與自己密切相關的課題來進行實驗。如:在一個班中挑選幾個中下生做追蹤調查的研究,從他們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及心理狀態等各方面進行研究,了解他們或為中下生的原因,以便制定對案,然後再追蹤看是否有效。課題的提出這部分主要著重寫為什麼要搞這項研究,及搞這項研究的意義。二理論依據我們研究的課題要有一定的理論依據,並不是我們憑空想像的。如:現代教育技術與各學科的整合的研究的理論依據主要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識理論等。三實驗的假設在課題確定時,要對研究的問題作出「假說」,「假說」是在已有經驗、事實基礎上,以已有的科學認識成果(教育教學理論、教育心理學理論、認知理論、媒體理論等)為依據,運用創造性思維,對某些尚未認識的事物產生的原因和規律等作出假定性的推測。當然,這種假說是在科學依據下作出的。例如,根據已有的研究和經驗,我們認為現代教育技術與各學科的整和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創造能力等。據此,可研究「現代教育技術與各學科的整合對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影響」的研究課題,提出假設:即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與各學科的有效整合來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四實驗的變數實驗是按一定的計劃,在控制條件下對實驗對象施加可操縱的影響,觀察其變化,以此推斷這些影響與效果之間的因果聯系。因此在進行實驗過程中會涉及許多可變化的「因素」,如教材、教法、教學時間、教學能力、學生智力水平,基礎知識、興趣愛好等,這些可變化的「因素」統一稱為「變數」。實驗中的變數有:1自變數。即實驗者加於實驗對象的實驗因子,由實驗者操縱,以了解它與實驗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如要驗證用某種教學模式是否會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實驗中的自變數即為該教學模式。自變數也有可能有多個。如網路氛圍下新型教學模式的研究。自變數即有二個,一個是創設網路氛圍,另一個是構建新型教學模式。2因變數。即實驗前假定存在因果關系的結果變數,它隨自變數的變化而變化。如驗證用某教學模式是否會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的實驗,學生的自學能力即為因變數。3無關變數,及影響實驗結果但又不是自變數的一切變數。如前面提到的實驗中,教師的教學態度、業務水平、組織教學的能力、學生的基礎知識、智力、個人學習方法或方式、家庭學習環境等,這些都是影響學習效果和自學能力的,在實驗中,它們都是無關變數,必須加以控制,不然就無法判斷因變數(學生自學能力)是由自變數(教學模式)引起的,還是由無關變數引起的。因此,對無關變數的控制也是實驗成敗的關鍵。在寫實驗方案時,除了確定自變數,因變數和無關變數外,最好能把自變數具體操作也寫出來,如:構建模式的研究,第一步要說明該模式需要的條件和環境,然後再把模式結構圖畫出來,最後進一步對該模式的每個環節進行說明。同時如何控制干擾變數也要寫出來。五實驗的目標通過實驗達到什麼目的。除了因變數外,教師水平的提高,實驗報告、優秀課例,優秀教學設計、優秀論文都可以是所達到的目標。六實驗研究方法說明用以檢驗假設的設計和程序,使人獲得足夠的信息可重復進行同樣實驗來驗證你的結論。它包括:1對象和抽樣方法,包括年齡、年級、選擇的方法和理由、......
課題研究設計的教育研究假設的特徵
(1)推測性。任何假設都是對於外界各種現象的猜測,尚未達到確切可靠的認識,因而有待於進一步通過科學研究來檢驗或證實。(2)科學性。假設不是隨意的幻想和毫無根據的空想,而是人們根據已經認識並掌握了的有關科學知識或經驗知識,以一定的確實可靠的關於研究對象的事實材料為基礎,並按照科學邏輯的方法推理而成。(3)邏輯性。假設不是經驗事實的簡單堆砌,而是由概念、判斷、推理構成的邏輯體系。(4)多樣性。即對同一現象及其規律可以做出兩種或多種不同的理論假設。所以,假設具有多樣性。
課題研究設計的教育研究假設的檢驗
假設的檢驗就是驗證假設是否成立,包括邏輯分析和實驗驗證。邏輯分析,主要用邏輯論證和反駁的方法;實驗檢驗又分為:(1)直接檢驗;(2)間接檢驗。二、選擇研究對象根據研究對象劃分教育科研類型:(一)總體研究、個案研究和抽樣研究1、總體研究。「總體」一詞含有總數、全體的意思,即研究對象的全體,是一定時空范圍內全部研究對象的總和。總體的大小,由研究者所界定的范圍而定。2、個案研究。由於個案研究一般是對研究對象的一些典型特徵作全面而深入的考察與分析,其過程與解剖麻雀相似,因此也有叫「解剖麻雀法」。個案研究具有以下特點:?? 研究對象的個別性與典型性。研究內容的深入性和全面性。研究方法的多樣性和綜合性。目的和作用優越性:局限性:?3、抽樣研究是研究者按一定的規則從總體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樣本,根據對樣本進行研究的結果來獲得有關總體認識的研究抽樣按一定的規則從一個確定的總體中抽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單位組成研究的樣本。抽樣單位是指構成總體的基本單位或元素。樣本是指從總體中抽取出來的直接被研究的對象。抽樣的目的和作用:抽樣研究相對於總體研究來講有許多優越性:①解決總體研究的困難;②節省人力、時間、費用,縮短資料整理時間;③可對所抽取的樣本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研究,提高研究結果的准確性和深度;④抽樣研究所得結論,有推廣應用到同類對象中去的意義。抽樣研究也存在許多缺點,其中最大的不足就是存在抽樣誤差。(二)抽樣的基本要求正確的抽樣應遵循隨機性原則。所謂隨機性原則,是指在進行抽樣時,總體中每一個體被抽選的概率(即可能性)是完全均等的。此外,抽樣時還應注意:(1)確定抽樣范圍。關鍵是明確總體的界限。(2)保證樣本代表性。①被研究對象的均勻程度,越均勻,誤差越小;②抽樣數目,抽樣數目越多,誤差越小;③抽樣方法。一般而言,不重復抽樣比重復抽樣誤差小,機械抽樣比隨機抽樣誤差小,分類抽樣比機械抽樣誤差小。(3)樣本容量合理。即根據總體的性質,抽樣的方法及推論所需的正確程度來確定樣本的大小,盡可能抽取足夠大的樣本,以使它能夠真正代表總體的特徵。(三)抽樣的一般程序說完整的取樣過程一般包括以下三個步驟:(1)清楚界定研究對象的總體,即規定總體;(2)設法取得一份包括完整而正確的抽樣單位的總體名單;(3)確定樣本容量,然後根據名單,採用適當的抽樣方法,抽取有代表性的樣本。(四)常用的抽樣方法抽樣的方法多種多樣,應根據研究目的、研究內容和條件來選擇具體抽樣方法。1、簡單隨機取樣。是全憑機遇來抽樣,每個抽樣單位在抽樣過程中有著同等的被抽取的機會。①採用抽簽的方式。②使用《隨機目錄表》。2、等距隨機取樣。也稱系統隨機抽樣、機械抽樣或間隔抽樣,是將抽樣總體中的每個個體按某一標志順序排列編號,然後有系統地間隔若干個抽樣單位抽取一個個體,從而形成樣本。其步驟是:①將總體中的每個個體按順序排列編號;②確定間隔距離;③採用隨機方法確定抽樣的起點號碼;④從起點號碼開始,依間隔距離,按順序抽取足夠數目的個體作為樣本。3、分類隨機取樣。也叫分類抽樣、比率抽樣、配額抽樣,是將總體按一定標准即單位屬性特徵(變異度的大小)分成若干個類別,然後根據事先確定的樣本容量和各類在總體中所佔比例,分別抽取一定數目的樣本。其步驟是:①決定分類所依據的標准;②確定總體數量,每類的總數和取樣的總數;③計算出每類所佔比例,並以取樣的總數乘以比例,得到每類所應抽取的數量;④採取簡單隨機抽樣方法,從每一類別中抽取應取的數量。4、整群隨機取樣。也叫整體抽樣,是把總體劃分為若干個群體,然後依據隨機原則,抽取一個或幾個群體作為樣......

閱讀全文

與內容分析方法的假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米的照片隱藏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61
小米5s有nfc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56
如何選購老班章保存方法 瀏覽:468
貼磚神器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991
手機特效牛奶製作方法 瀏覽:813
教學方法學生的感受 瀏覽:259
土壤污染解決方法 瀏覽:251
課程設計和教學方法 瀏覽:423
廣東辣條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47
不銹鋼天花的安裝方法 瀏覽:265
屋內潮濕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瀏覽:277
治療被嚇到了的方法 瀏覽:510
全民練兵訓練方法 瀏覽:34
長袖衣服做布袋簡單方法 瀏覽:89
神經與微血管緊密關系治療方法 瀏覽:357
如何正確去黑頭這個方法簡單有效 瀏覽:277
公共調查研究的常用方法有 瀏覽:833
手機觸屏使用方法 瀏覽:732
研究管理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瀏覽:702
如何調用後台方法 瀏覽: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