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淺論民族學研究方法
不同門類的學科由於研究對象的不同,在研究法上會有不同,卻必須符合科學方法論上的若干基本要求,否則其科學性就會受到懷疑。但科學的方法是在科學研究的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出來的。民族學自19世紀作為社會科學的一門學科產生以來,在方法論和研究法上都在不斷發展和進步。
科學研究是實證性的研究。實證性研究的基礎是掌握第一手的資料。所謂第一手的資料,就是根據親眼所見或親身經歷所記錄下來的資料。各門學科獲得第一手資料的方式是不同的。如物理學、化學主要在實驗中獲得,歷史學主要在文獻中獲得,而民族學的第一手資料則主要靠實地調查來取得。實地調查又稱為「田野工作」(field work)或「田野調查」。田野調查是民族學研究最重要的特點。民族學家將自己在調查中的發現和體驗用一種較為微觀的整體穗野胡描述法進行描述、歸納和分析,就是民族志的撰寫。 田野調查和撰寫民族志 ,就成為民族學研究最主要的方法和基本的過程。
實證的研究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叫「質性的」或稱為定性研究;另一種叫「量化的」或稱為「定量」研究。一般來說,自然科學是以量化脊游研究為基礎,社會學也較多進行量化的調查和研究。民族學則以質性的調查和研究為主要特點。民族學的調查特別要注意中性與客觀的原則,即注意克服主觀與片面。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在某一種文化中成長起來的,都會不自覺猜攔地受到自己的民族、性別、年齡和世界觀等因素的限制。這就像戴著一副有色的眼鏡,在調查時會對其它民族、人群或文化帶有一定的成見,從而使凋查和研究由於某些偏見而不夠科學。如何才能盡量減少和避免主觀和片面呢?
民族學的調查強調「縮小距離」和「參與觀察」。即要求調查者在調查之初就注意縮小與被調查者之間情感和文化上的距離,要參與到被調查者的社區和生產、生活場景中去進行較長時間的直接觀察。一般來說在一個社區要有一年的實地觀察和體驗,要能直接與當地人交流,要全面了解情況,並通過學習當地的語言和思考方式,理解當地的文化。
民族學的調查具有明顯的生活性、平民性與現實性。民族學研究的文化主要是平民的文化,即平民的生活。這種調查主要是關於平民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喜怒哀樂、風土民情和價值觀念等行為模式。因為正是被調查的社區、民族這種民間的、日常的生產、生活的特點,代表了它的文化模式,文化類型。從時空觀念上來說,民族學的研究既包括人類的過去,也包括現實,但主要是研究現實。而民族學的調查和研究在涉及歷史時,它的出發點,它的目的也往往是為了用歷史來說明,來解釋現實中的現象和問題。民族學的調查與研究的成果,若干年後將成為歷史著作。但它又與一般意義上的歷史著作不同,因為他寫的是活的歷史,而非死的歷史。也就是說,它是作者根據親身的實地調查所撰寫的歷史,而是根據死的文獻撰寫的歷史。
在結束了實地調查之後,民族學家就要以一定的敘述框架闡述這種參與觀察的體驗和發現。即撰寫民族志。與宏觀的分析不同,民族志採用的是較為微觀的社會文化整體描述法。因為民族學把它所研究的社會的各個方面——政治、經濟、法律、宗教等視為一個互相緊密關聯的復合體。其中的任何一個方面,如果沒有被放在與其它方面的關系中加以學察,就無法被單獨理解。這種觀察與分析的方法被稱為「全貌觀」。說它是微觀的,還因為民族志不一定對某一民族的社會或文化進行全面的描述,它的研究對象,往往是一個小型的族群或社區,而研究的重點是對能夠顯示事物內部關系、結構和演變過程的細節詳細調查與描述,用每個事物(案例)的細節和獨特性,來說服讀者,表達事物的性質和意義。
B. 怎麼以民族志的方法寫壯族三月三的民俗文化現象
三月三是壯族人民的重要節日,民族志則是人類學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其實你可以在知網上以檢索關鍵詞的形式檢索民族志、壯族、三月三查看相關文章。要注意的是:
1.民族志方法源自於文化人類學,也稱田野調查法或者是人種學方法。
2.研究者通常採取參與觀察的方式,深入到某一特定團體的生活中,持續一段時間,從而詢問或觀察所發生的事件,以內部的觀點對其意義進行說明。
3.如果從研究的歷時性來考察,它是一個循環的過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選擇分析對象;第二,提出民族志問題;第三,通過參與性觀察,個案訪談等形式搜集民族志資料;第四,進行民族志分析;第五,得出民族志結論。在此之後,經過反思,進入新一輪的第二項到第五項的研究。
4.民族志研究方法有三個原則:第一,從廣義來說,民族志研究關注所有的文化形式,包括日常生活、宗教和藝術;第二由於研究者本身就是最基本的研究工具,因此必須進行長期的參與觀察;第三,必須採用多重資料收集法,必須核實觀察中發現的資料。
5.民族志有如下特點:
(1)研究者個人作為研究工具。
(2)研究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即研究本身不是靜態的,而是動態的。
(3)強調對意義的解釋性理解,而不是尋找變數之間的因果關系。
(4)採用歸納法而非演繹法。
(5)研究環境是事件和人類活動的自然情境,而非研究者為中心或者被製作出來的人工環境。
(6)重視研究者對自己的反思,以及研究者與參與者(被研究者)之間的關系。
(7)主要以文字而不是數字的形式發表研究結果。
(8)民族志方法重視意義的理解而非預測,研究者對研究過程和參與者(被研究者)的「控制」也就相應減少,甚至不存在。
(9)研究者很少依賴某個單一的研究方法,而是將各種方法的結合。
祝你學習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