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均衡分析的概念
英國經濟學家馬歇爾(Alfred Marshall)把這一概念引入經濟學中,主要指經濟中各種對立的、變動著的力量處於一種力量相當、相對靜止、不再變動的境界。這種均衡與一條直線所系的一塊石子或一個盆中彼此相依的許多小球所保持的機械均衡大體上一致。均衡一旦形成後,如果有另外的力量使它離開原來的均衡位置,則會有其他力量使它恢復到均衡,正如一條線所懸著的一塊石子如果離開了它的均衡位置,地心引力立即有使它恢復均衡位置的趨勢一樣。
經濟學中,均衡指這樣一種相對靜止狀態:經濟行為人認為調整的決策(如調整價格、調整產量)已不可能增加任何好處,從而不再有改變行為的傾向;或兩種相反的力量勢均力敵,使力量所作用的事物不再發生變化,前者如消費者均衡,生產者均衡,後者如均衡價格、均衡產量。
2. 均衡價格理論的分析方法
經濟學中,用以分析考察經濟中若干變數之間的關系 ,以解釋經濟現象及其變化的概念或分析方法。
在供求論中,均衡指需求和供給兩種相反力量處於一致或平衡的狀態,使買賣雙方都滿意並願意接受和保持下去的狀態,一種不再變動或沒有必要再變動的狀態。 圖中,S 是某種商品的供給曲線,D是需求曲線。豎軸表示價格( P ),橫軸表示數量(Q)。當價格為 P2 時 ,生產者願意提供較多商品,而消費者僅願意購買較少商品,供給超過需求;這時,價格必然下降 , 生產者也不得不縮減生產。當價格為 P3 時,生均衡產者願意提供較少商品,而消費者願購買較多商品 ,求過於供;這時,價格必然上升,生產者擴大生產。當價格為P1時,供給和需求相等,表現為兩曲線上相交的點E。E即為均衡點,表示生產者和消費者都能接受並願保持此水平上的價格(P1)與數量(Q1)。
均衡可以分為穩定 均衡和不穩定均衡 。如果均衡體系受到外力干擾離開均衡點,經過一段變動又回到原來的均衡位置,這種均衡稱為穩定均衡;否則,稱為不穩定均衡。
英國經濟學家馬歇爾和法國經濟學家瓦爾拉斯是均衡概念的較早引入者和均衡分析方法的創立者。馬歇爾運用均衡概念和均衡分析研究價格,建立了均衡價格論。他主要考察了單個市場上某一種商品的供給和需求,以及由供求所決定的商品的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或單個市場的均衡的建立與破壞。這種分析稱為局部均衡分析。瓦爾拉斯在研究價格時,考察了所有各個商品市場的供給和需求,注重各個商品市場之間、各個要素市場之間以及各個商品市場和要素市場間價格和數量的相互影響和相互聯系,或所有各個市場的均衡的建立與破壞。這種分析方法被稱為一般均衡分析。在現代經濟學中,均衡和均衡分析方法得到廣泛運用和發展
3. 什麼是均衡價格論
建立在局部均衡分析基礎上的均衡價格論,是馬歇爾經濟學說的核心和基礎。馬歇爾在假定其他商品價格和貨幣購買力不變的情況下,分析一個商品均衡價格的形成。按照馬歇爾的說法,均衡價格就是一種商品的需求價格與供給價格相一致時的價格或供給與需求的價格在市場上達到均衡狀態時的價格。他認為,二者的一致是供求雙方相互作用的結果,如果市場價格與均衡價格背離,就會通過供求量的變動,使市場價格恢復到均衡點。馬歇爾在分析均衡價格時,引進了時間因素,他把市場價格分為暫時(一天或幾天)的市價、短期的正常價格和長期(一年以上)的正常價格。他認為,時間長短不同,對於市場上供求雙方的較量趨於均衡的情況是不同的,因而它們對均衡價格的作用也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