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思維導圖五步法寫作文的步驟
一、如何用思維導圖寫作
二、低年級導圖作文舉例
三、繪制閱讀導圖及仿寫
一、如何用思維導圖寫作
思維導圖作為以放射性思考(Radiant Thinking)為基礎的一種收放自如的思維方式,就是一種高效的學習策略與思考工具,它是能帶動具有發散性與聚斂性,還有連續性(包括線性和環狀)等具有創新性與系統性的思維,它能把學生個體的智慧潛能發揮到極至。應用思維導圖解決寫作問題,能有效幫助每個孩子調動起已有的詞語及素材,初步運用相關寫作方法。
老子曰:「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他列舉例子,說明自然發展的規律,由此發出:無論做什麼事,都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從細處著眼,從小處著手,同時必須持之以恆的道理。其實,從閱讀積累,到寫成佳作也是這樣一個過程,只是藉助思維導圖,能使寫作入門這一過程走得更輕鬆些。
寫作思維導圖能幫助我們把大量的寫作意圖聯系起來,形成序列,並催化新思想的產生,讓寫作前心中的所想、所感都能十分清楚明了有序地記在圖中。利用寫作思維導圖打開思潮的閘門,學生能在可視的思維導圖中直接篩選和組織寫作材跡辯料,豐富自己寫作的內容,安排寫作表現手法的應用,輔助寫作過程中直觀地進行自我導向和自我評價。
畫圖寫作的步驟:
第一步,審清寫作題目要求,擬定寫作主題。將所有環繞寫作主題的想法或事情作合理選材,逐一寫下來或畫出來。跟著感覺走,不必理會對或錯,應該或不應該,把寫作導圖的草圖畫出。
第二步,對已畫出的內容進行篩選或刪減、補充,並將所選材料組織編號或適當合並,確定詳寫、略寫內容及寫作順序;
第三步,讓大腦放鬆放鬆,回憶一下,聯想或思考片刻,再把那些閃現的點滴個性化的創意記入圖中,然後將寫作思維導圖再修改完善。
第四步,按圖索驥寫出作文,最後修改作文。
思維導圖是一種將放射性思考具體化的方法。
我們知道放射性思考是人類大腦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種進入大腦的資料,不論是感覺、記憶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數字、符碼、食物、香氣、線條、顏色、意象、節奏、音符等,都可以成為一個思考中心,並由此中心向外發散出成千上萬的關節點,每一個關節點代表與中心主題的一個連結,而每一個連結又可以成為另一個中心主題,再向外發散出成千上萬的關節點,而這些關節的連結可以視為您的記憶,也就是您的個人資料庫。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圖,是表達發射性思維的有效的圖形思維工具 。
思維導圖運用姿卜缺圖文並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充分運用左右腦的機能,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律,協助人們在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像之間平衡發展,從而開啟人類大腦的無限潛能。英國教育學家托尼·巴贊(Tony Buzan)就是根據大腦的這一特點,形成了發射性思考(Radiant Thinking)和思維導圖法(Mind Mapping)的概念。
並開始訓練一群被稱為「學習障礙者」、「閱讀能力喪失」的族群,這些被稱為失敗者或曾被放棄的學生,很快的變成好學生,其中更有一部份成為同年紀中的佼佼者。 托尼·巴贊因此被稱為「智力魔法師」、「世界大腦先生」。
目前,思維導圖廣泛應用於生活和工作的各個方面,包括學習、寫作、溝通、演講、管理、會議等。下面,我們從學習和寫作兩個角度來分析思維導圖的意義,並探討思維導圖在學科作文教學中的運用。
思維導圖在學習上的作用最大體現就是及筆記。我們在閱讀或學習過程中,為記住學習內容,養成了按順序做常規筆記的習慣。
然而我們很少意識到:此種傳統的筆記方法存在著非常致命的弱點!托尼·巴贊在經過長期的研究和實踐後,發現傳統筆記的弊端:1. 埋沒了關鍵詞:重要的內容要由關鍵詞來表達,然而常規標准筆記中,這些關鍵詞卻埋沒在一大堆相對不重要的詞彙之中,阻礙了大腦對各關鍵概念之間作出合適的聯想。2. 2.不易記憶:單調的筆記看起來很枯燥,要點也很相似,會使大腦處於一種關催眠狀態,讓大腦拒絕和抵觸吸收信息。
3. 3.浪費弊孝時間:要求記些不必要的內容;讀些不需要的材料;復習不需要的材料;再次尋找關鍵詞。4. 4.不能有效 *** 大腦:標准筆記的線性表達阻礙大腦作出聯想,因此對創造性和記憶造成消解效果,抑制思維過程。
5. 利用思維導圖作筆記,可以對我們的記憶和學習產生關鍵作用:6. 1.只記憶相關的詞可以節省時間:50%到95%;7. 2.只讀相關的詞可節省時時間:90%多;8. 3.復習思維導圖筆記可節省時間:90%多;9. 4.不必在不需要的詞彙中尋找關鍵詞可省時間:90%;10. 5.集中精力於真正的問題;11. 6.重要的關鍵詞更為顯眼;12. 7.關鍵詞並列在時空之中,可靈活組合,改善創造力和記憶力;13. 8.易於在關鍵詞之間產生清晰合適的聯想;14. 9.做思維導圖的時候,人會處在不斷有新發現和新關系的邊緣,鼓勵思想不間斷和無窮盡地流動;15. 10.大腦不斷地利用其皮層技巧,起來越清醒,越來越願意接受新事物。16. 思維導圖能夠清晰的體現一個問題的多個層面,以及每一個層面的不同表達形式,以豐富多彩表達方式,體現了線性、面型、立體式各元素之間的關系,重點突出,內容全面,有特色。
17. 利用思維導圖進行學習具有以下優勢:18. 1.可以成倍提高學習效率,增進了理解和記憶能力。如通過使用關鍵字強迫我們在做筆記的時候就要思考句子的要點到底是什麼,這使我們可以積極地傾聽講課者。
而且思維導圖還極大地激發我們的右腦,因為我們在創作導圖的時候還使用顏色、形狀和想像力。19. 2.利用關鍵詞學習,讓學習者把主要精力集中在關鍵的知識點上,節省了寶貴的學習時間。
幫助學生做積極的傾聽者,引導學生學會關鍵知識點之間的連接線,以便積極主動思考;快速系統的整合知識,融會貫通;發展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20. 3.思維導圖具有極大的可伸縮性,它順應了我們大腦的自然思維模式。
能夠將新舊知識結合起來,把新知識與原有認知結構相結合,改變原有認知結構,把新知識同化到自己的知識結構中,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21. 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分清主次,理清彼此關聯,同時提供,讓學生在畫思維導圖時從學習內容到表達思想,從課堂筆記到學科作文平穩過渡。
當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完成課堂記錄,整理出關鍵詞語,理清相互的關系,這本身的思考過程就是思想的組織和深化提煉,並形成了清晰的結構,促進寫作更容易,更快捷,更快樂。22. 思維是作文過程的核心,只有抓住思維這一條主軸,作文才能有深度、有廣度。
用思維導圖指導作文教學,尤其是學科作文的寫作,讓學生畫思維導圖不斷進行發散性思維,通過聯想,由一事物作為觸發點,向四面八方想像熟悉的生活和知識領域,從而寫出更豐富、更有深度的文章。
思維導圖是一種將放射性思考具體化的方法。
我們知道放射性思考是人類大腦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種進入大腦的資料,不論是感覺、記憶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數字、符碼、食物、香氣、線條、顏色、意象、節奏、音符等,都可以成為一個思考中心,並由此中心向外發散出成千上萬的關節點,每一個關節點代表與中心主題的一個連結,而每一個連結又可以成為另一個中心主題,再向外發散出成千上萬的關節點,而這些關節的連結可以視為您的記憶,也就是您的個人資料庫。 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圖,是表達發射性思維的有效的圖形思維工具 。
思維導圖運用圖文並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充分運用左右腦的機能,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律,協助人們在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像之間平衡發展,從而開啟人類大腦的無限潛能。 英國教育學家托尼·巴贊(Tony Buzan)就是根據大腦的這一特點,形成了發射性思考(Radiant Thinking)和思維導圖法(Mind Mapping)的概念。
並開始訓練一群被稱為「學習障礙者」、「閱讀能力喪失」的族群,這些被稱為失敗者或曾被放棄的學生,很快的變成好學生,其中更有一部份成為同年紀中的佼佼者。 托尼·巴贊因此被稱為「智力魔法師」、「世界大腦先生」。
目前,思維導圖廣泛應用於生活和工作的各個方面,包括學習、寫作、溝通、演講、管理、會議等。 下面,我們從學習和寫作兩個角度來分析思維導圖的意義,並探討思維導圖在學科作文教學中的運用。
思維導圖在學習上的作用最大體現就是及筆記。我們在閱讀或學習過程中,為記住學習內容,養成了按順序做常規筆記的習慣。
然而我們很少意識到:此種傳統的筆記方法存在著非常致命的弱點!托尼·巴贊在經過長期的研究和實踐後,發現傳統筆記的弊端: 埋沒了關鍵詞:重要的內容要由關鍵詞來表達,然而常規標准筆記中,這些關鍵詞卻埋沒在一大堆相對不重要的詞彙之中,阻礙了大腦對各關鍵概念之間作出合適的聯想。2.不易記憶:單調的筆記看起來很枯燥,要點也很相似,會使大腦處於一種關催眠狀態,讓大腦拒絕和抵觸吸收信息。
3.浪費時間:要求記些不必要的內容;讀些不需要的材料;復習不需要的材料;再次尋找關鍵詞。4.不能有效 *** 大腦:標准筆記的線性表達阻礙大腦作出聯想,因此對創造性和記憶造成消解效果,抑制思維過程。
利用思維導圖作筆記,可以對我們的記憶和學習產生關鍵作用:1.只記憶相關的詞可以節省時間:50%到95%;2.只讀相關的詞可節省時時間:90%多;3.復習思維導圖筆記可節省時間:90%多;4.不必在不需要的詞彙中尋找關鍵詞可省時間:90%;5.集中精力於真正的問題;6.重要的關鍵詞更為顯眼;7.關鍵詞並列在時空之中,可靈活組合,改善創造力和記憶力;8.易於在關鍵詞之間產生清晰合適的聯想;9.做思維導圖的時候,人會處在不斷有新發現和新關系的邊緣,鼓勵思想不間斷和無窮盡地流動;10.大腦不斷地利用其皮層技巧,起來越清醒,越來越願意接受新事物。思維導圖能夠清晰的體現一個問題的多個層面,以及每一個層面的不同表達形式,以豐富多彩表達方式,體現了線性、面型、立體式各元素之間的關系,重點突出,內容全面,有特色。
利用思維導圖進行學習具有以下優勢:1.可以成倍提高學習效率,增進了理解和記憶能力。如通過使用關鍵字強迫我們在做筆記的時候就要思考句子的要點到底是什麼,這使我們可以積極地傾聽講課者。
而且思維導圖還極大地激發我們的右腦,因為我們在創作導圖的時候還使用顏色、形狀和想像力。2.利用關鍵詞學習,讓學習者把主要精力集中在關鍵的知識點上,節省了寶貴的學習時間。
幫助學生做積極的傾聽者,引導學生學會關鍵知識點之間的連接線,以便積極主動思考;快速系統的整合知識,融會貫通;發展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3.思維導圖具有極大的可伸縮性,它順應了我們大腦的自然思維模式。
能夠將新舊知識結合起來,把新知識與原有認知結構相結合,改變原有認知結構,把新知識同化到自己的知識結構中,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分清主次,理清彼此關聯,同時提供,讓學生在畫思維導圖時從學習內容到表達思想,從課堂筆記到學科作文平穩過渡。
當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完成課堂記錄,整理出關鍵詞語,理清相互的關系,這本身的思考過程就是思想的組織和深化提煉,並形成了清晰的結構,促進寫作更容易,更快捷,更快樂。思維是作文過程的核心,只有抓住思維這一條主軸,作文才能有深度、有廣度。
用思維導圖指導作文教學,尤其是學科作文的寫作,讓學生畫思維導圖不斷進行發散性思維,通過聯想,由一事物作為觸發點,向四面八方想像熟悉的生活和知識領域,從而寫出更豐富、更有深度的文章。
平常的寫作文的程序是先分析題目,然後再在腦海中開始搜尋之前積累的與之相關的材料,思考後有了思路開始寫,但往往在要動筆寫的時候,學生的思路很狹窄,想到的東西很少,結構也老套,於是寫出來的作文自然沒有新意。但是我們在構思作文的時候運用思維導圖就會有更好的效果,因為運用導圖寫作文的第一步是發散題目。在紙上寫下作文題目,然後開始寫出與題目有關的各個詞彙,進行發散聯想。在這個階段不去管聯想的東西是否跟題目有關系,只管發散聯想,越多越好、越廣越好,直到寫得足夠多的時候,再停下來。然後再拿出一張紙,在新紙上重新寫上題目,接著對剛才發散出來的內容進行思考,理出思路,最後按照思路把內容進行刪減、增補、排序等等,用思維導圖把作文的結構整理出來。整理好後,就可以對著這個導圖進行寫作了,這時候就非常簡單了,因為思路有了,內容也有了, 就可以從多角度寫出一篇有新意的作文了。
在這個過程中,就是運用到了導圖輔助創新的功能,因為用到了導圖這個工具,學生的思路可能就大大打開了,作文材料可能就大大豐富了,作文結構也就可能更加有序、更加嚴謹並符合邏輯了。
最低0.27元/天開通網路文庫會員,可在文庫查看完整內容>
原發布者:半島鐵盒的序1
下面這張簡單的思維導圖是《今天的計畫》,從中心發散出來的每個分支代表今天要做的不同的事,是不是比列條目式的線性清單更明瞭,也更易於被接受?「中心·四周」結構發明者——托尼·博贊(英國的心理學家、世界大腦先生),發現心理學中有兩件與大腦學習相關的重要因素:聯想與想像。•思維導圖是終極的組織性思維工具,它是一種創造性的和有效的記筆記的方法,能夠用文字將你的想法「畫出來」。所有的思維導圖都有從中心發散出來的自然結構,都使用線條、符號、詞彙和圖像,都遵循一套簡單、基本、自然、易被大腦接受的規則。••它可以把一長串枯燥的信息變成彩色的、容易記憶的、有高度組織性的圖,剛好與我們大腦處理事物的自然方式相吻合。••我們可以把思維導圖和一幅城市地圖相比較,思維導圖的中心就像城市的中心,它代表你最重要的思想;從城市中心發散出來的主要街道代表思維過程中的主要想法;二級街道或分支街道代表次一級的想法,依此類推。特殊的圖像或形狀代表我們的興趣點或特別有趣的想法。•(達·芬奇手稿)(達爾文手稿)•如何畫思維導圖?•第一,明確中心,所有的思路都是圍繞這個中心展開的。在紙的中央,從主題開始——最好用一個符號,然後畫出從主題上分散出來的分支。•第二,展開聯想,從這個中心我們可以想到什麽,越多越好,把它們全都列出來,不要管什麽層次,也不要管有沒有道理。•第三,把所列出來的
首先歡迎來思維導圖吧討論學習導圖製作製作工具 1.一些A3或A4大的白紙。
2.一套12支或的好寫的軟芯筆。 3.4支以上不同顏色,色彩明亮的塗色筆。
4.1支標准鋼筆。主題 1.最大的主題(文章的名稱或書名)要以圖形的形式體現出來。
我們以前作的筆記,都會把最大的主題寫在筆記本紙面上最頂格的中間。而思維導圖則把主題體現在整張紙的中心,並且以圖形的形式體現出來。
我們稱之為中央圖。 2.中央圖要以三種以上的顏色。
3.一個主題一個大分支 思維導圖把主題以大分支的形式體現出來,有多少個主要的主題,就會有多少條大的分支。 4.每條分支要用不同的顏色 每條分支用不同顏色可以讓你對不同主題的相關信息一目瞭然。
內容要求 5.運用代碼 小插圖不但可以更強化每一個關鍵詞的記憶,同時也突出關鍵詞要表達的意思,而且還可以節省大量的記錄空間。當然除了這些小的插圖,我們還有很多代碼可以用。
比如厘米可以用CM來代表。所以可以用代碼的盡量用代碼。
6.箭頭的連接 當我們在分析一些信息的時候,各主題之間會有信息相關聯的地方,這時,可以把有關聯的部分用箭頭把他們連起來,這樣就可以很直觀地了解到信息之間的聯系了。如果你在分析信息的時候,有很多信息是相關有聯系的,但是如果都用箭頭相聯接起來會顯得比較雜亂了。
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就是,你可以運用代碼,用同樣的代碼在他們的旁邊註明,當你看到同樣的代碼的時候,你就可以知道這些知識之間是有聯系的。 7.只寫關鍵詞,並且要寫在線條的上方 思維導圖的記錄用的全都是關鍵詞,這些關鍵詞代表著信息的重點內容。
不少人剛開始使用思維導圖時,會把關鍵詞寫在線條的下面,這樣是不對的,記住一定要寫在線條的上面。線條要求 8.線長=詞語的長度 思維導圖有很多線段,它每一條線條的長度都是與詞語的長度是一樣的。
剛開始使用思維導圖的人會把每根線條畫得很長,詞語寫得很小,這樣不但不便於記憶,同時還會浪費大量的空間。 9.中央線要粗 思維導圖的體現的層次感很分明,最靠近中間的線會越粗,越往外延伸的線會越細,字體也是越靠近中心圖的最大,越往後面的就越小。
10.線與線之間相聯 思維導圖的線段之間是互相連接起來的,線條上的關鍵詞之間也是互相隸屬、互相說明的關系,而且線的走向一定要比較平行,換言之線條上的關鍵詞一定要讓你自己能直觀地看到,而不是要把紙的角度轉了120度角才能看清楚自己在寫什麼。 11.環抱線 有些思維導圖的分支外面圍著一層外圍線,他們叫環抱線,這些線有兩種作用: 第一、當分支多的時候,用環抱線把它們圍起來,能讓你更直觀地看到不同主題的內容。
第二、可以讓整幅思維導圖看起來更美觀。 要注意的是,你要先在思維導圖完成後,再畫外圍線。
總體要求 12.紙要橫著放 大多數人在寫筆記的時候,筆記本是豎著放的。但做思維導圖時,紙是橫著放的。
這樣空間感比較大。 13.用數字標明順序 可以有兩種標明順序的方式,主要是以你需要和習慣而定。
第一種標明順序的方式:可以從第一條主題的分支開始,用數字從1開始,把所有分支的內容按順序地標明出來,這樣就可以通過數字知道內容的順序了。 第二種標明順序的方式:是每一條分支按順序編排一次,比如第一條分支從1標明好順序後。
第二條分支再重新從1開始編排,也就是說,每條分支都重新編一次順序。 14.布局 做思維導圖時,它的分支是可以靈活擺放的,除了能理清思路外,還要考慮到合理地利用空間,你可以在畫圖時思考,哪條分支的內容會多一些,哪條分支的內容少一些,你可以把最多內容的分支與內容較少的分支安排在紙的同一側,這樣就可以更合理地安排內容的擺放了。
整幅畫看起來也會很平衡,你畫思維導圖前,要記得思考如何布局會更好。 15.個人的風格 學會思維導圖之後,我還鼓勵你能夠成立自己的風格,每一幅思維導圖雖然都有一套規則,但都能形成個人的風格。
思維導圖的這15條技法中,關鍵詞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因為思維導圖只記錄關鍵詞,如果關鍵詞選擇不正確,思維導圖所要表達的信息就不準確了,要想學會全面總體的分析信息,你需要學會觀察出信息當中哪部分是它們的關鍵部分,並搜索到它們的關鍵點,也就是關鍵詞。
思維導圖可以這么畫,具體步驟如下:1、寫下中心主題--從圖開始。
2、擴展層次--延伸分支。3、專注關鍵詞--採摘智慧的果實。
4、連線--記憶與聯想的橋梁。5、讓思維導圖的分支自然彎曲而不是像一條直線。
6、在每條線上使用一個關鍵詞。思維導圖又稱腦圖、心智地圖、腦力激盪圖、靈感觸發圖、概念地圖、樹狀圖、樹枝圖或思維地圖,是一種圖像式思維的工具以及一種利用圖像式思考輔助工具。
思維導圖是使用一個中央關鍵詞或想法引起形象化的構造和分類的想法;它用一個中央關鍵詞或想法以輻射線形連接所有的代表字詞、想法、任務或其它關聯項目的圖解方式。(1)思維可視式教學方法擴展閱讀: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導圖,是表達發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 ,它簡單卻又很有效,是一種實用性的思維工具。
思維導圖運用圖文並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思維導圖充分運用左右腦的機能,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律,協助人們在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像之間平衡發展,從而開啟人類大腦的無限潛能。
思維導圖因此具有人類思維的強大功能。思維導圖是一種將思維形象化的方法。
我們知道放射性思考是人類大腦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種進入大腦的資料,不論是感覺、記憶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數字、符碼、香氣、食物、線條、顏色、意象、節奏、音符等,都可以成為一個思考中心。並由此中心向外發散出成千上萬的關節點,每一個關節點代表與中心主題的一個連結,而每一個連結又可以成為另一個中心主題,再向外發散出成千上萬的關節點,呈現出放射性立體結構,而這些關節的連結可以視為您的記憶,就如同大腦中的神經元一樣互相連接,也就是您的個人資料庫。
『貳』 思維可視化:理念、框架與方法
相關詞彙:可視化、知識可視化、可視化學習、概念圖、思維導圖、思維地圖、認知地圖等
對於思維可視化的教學應用框架是見仁見智,依研究者的取向不同而不同,這里列舉三種框架:
1. 五層面思維可視化教學系統
劉濯源教授提出在課堂中應用思維可視化教學包含五個層面:理念轉化層、方法技術層、課程設計層、課堂環境層和效能評價層。
理念轉化層:要求教師及學生必須充分認識到知識灌輸型教學的危害;必須將關注點從「知識層」深入到「思維層」;
方法技術層面:實現思維可視化教學的方法與技術主要包括兩類:圖示方法(思維導圖、模型圖、魚骨刺圖、流程圖、概念圖等)以及生成圖示的軟體技術(imindmap、Mindmanager、XMIND等),在具體的教學中具體運用。
課程設計層面:基本設計原則就是:以「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為深層次目標,以「藉助圖示方法及技術對知識進行深加工」為效能手段,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師生及生生合作探究」為課堂形式讓學生完成對知識的掌握。
課堂環境層面:運用板書進行思維導圖繪制,或者接入現代教育技術構建的「未來課堂」環境。
效能評價層面:關注過程的評價,教與學的過程被可視化後儲存起來,課後或考試後師生都可以進行「圖上作業」—對照圖來進行知識漏洞及解題障礙檢測,邊檢測邊釋疑,邊釋疑邊標注,非常直觀、高效。
2.思維可視化視角下的未來課堂開發架構
尹晗&張際平團隊將思維可視化與未來課堂進行結合,提出了一個設計開發模型,其邏輯進路是:
將上述兩者結合的設計與開發模型見圖1:
值得一提的是尹晗提出的思維可視化的理論支點是可視與可視化的辯證統一關系,這兩者又與認知符合存在關系,意義的封裝降低了認知符合,意義的釋放升高了認知符合。文章描述的可視與可視化的辯證關系有點難以理解,我當前的看法是,可視化是製造者角度的過程,是意義地封裝,可視是從使用者角度來說的,良好的可視對學習者並非能夠降低認知負荷。
3.語文學科的思維可視化課堂的構建
基本思路是:一是讓教師、學生、知識內容、思維訓練和可視化技術五者之間形成動態平衡、結構穩定的關系(如圖2);二是依據知識的結構特點、學生的原始思維,設計與之相對應的思維活動,三是讓可視化技術作為支持教學與學生之間在思維互動活動過程中的外在條件、作為實現知識傳授和思維訓練兩者有機整合的工具中介,具體操作模式見圖3。
學者蔡慧英借鑒喬納森對認知模擬的幾個分類(思維建模、為問題建模、為系統建模和為經驗建模)對一些主流的可視化學習技術工具進行了梳理,她對這些工具進行了以下分類:可視化知識、可視化認知模式、可視化問題過程和可視化系統建模。
1. 可視化知識技術——概念圖(concept map)和思維導圖(mind mapping)
概念圖是美國諾瓦克教授提出的用於增進理解的教學技術,具體是通過表示概念與概念之間的關系的圖示組織和結構化知識從,從而幫助學習者學習。核心要素包括概念、命題、層級結構和交叉連接,
概念:知識的基本建構組塊,寫在方框或圓框中;
命題:根據學習者的理解,用 帶箭頭的連線 和 連接詞 對概念進行連接,構成了命題
通過概念圖反映的「概念與命題」的層級關系來判斷學習者的認知結構,而且在概念圖中展示的「交叉連接」可以引發新的創新性見解。
概念圖工具如:CmapTool
思維導圖是由Tony·Buzan提出的一種知識可視化的方法,主要用於表達發散性思維。
主要形式是用一定的圖形表徵一個「核心關鍵詞」,學習者圍繞這個核心關鍵詞,發散或擴展出與關鍵詞具有不同關系的其他「知識」,並用不同的顏色、線條、圖像、符號進行連接。
思維導圖工具如:Inspiration、MindManager等。
2. 可視化認知模式技術——思維地圖(Thinking Maps)
由David Hyperle博士開發的用於支持學生思維學習和訓練的圖示化學習語言。設計的觸發點是希望與木匠使用的一套工具類似,學生可以藉助多個圖示來建構知識,從而幫助學習者培養基本的閱讀、寫作、數學素養和問題解決等能力,他根據基本認知技巧(比較、對比、排序、歸類和因果推理等),設計出了包含與人們基本思維過程相符合的8種基本圖形組織器,如:圓圈圖、中心氣泡圖、雙中心氣泡圖、樹狀圖、單線流程圖、樹狀流程圖、括弧圖、橋接圖等。
思維地圖提供的是根據認知技巧開發的表徵工具。跟Office Word中的SmartArt差不多。
3. 可視化問題解決過程的技術——Metafora平台
Metafora可視化學習平台的設計理念是利用可視化圖示方式,通過帶有小組規則和語義的圖形表徵協作過程中的一般規律,為協作學習場景提供過程性的工具支持,促使學生在科學課或數學課中進行協作探究式的學習,其中主要包括計劃工具和LASAD工具。
4. 可視化系統思維的技術——Insight Maker工具
可視化系統思維工具的設計理念是支持建模的方法對復雜、劣構性問題進行系統化的理解和解決。Insight Maker的基本元素包括集合/原料(Stocks)、流程(Flows)、變數(Variables)和連接(Links)。 集合/原料:用來對系統中的集合對象進行抽象化圖示表徵;
變數:用來表徵與對象集合相對應的變數情況;
連接:表徵對象集合與變數之間的連接關系;
流程:不同對象集合之間的關系。
從集合到流程體現了Insight Maker從微觀到宏觀的架構觀點。Insight Maker還支持兩種基本的建模類型:系統動力建模和基於代理的建模。前者可以對簡單的、固定變化的系統問題進行模擬,後者則用於對相對復雜、劣構性的問題進行模擬。
其實這兩種模擬方法我都稍微接觸過,系統動力建模的方法在Terry Anderson主編的《遠程教育方法》一書中作為用來替代實驗研究方法的優選方法,基於系統動力的方法可以結合每個系統變數初始狀態假設的質性數據和在特定情況下系統變數可能發生的變化的量化數據,從而克服從實驗研究到現實教育情境的適切問題。基於代理的建模在《學習環境的理論基礎》一書中被視為能夠結合皮亞傑的個體建構理論和維果茨基的社會文化建構論的復雜非線性方法。由於沒有經歷過這兩種方法的實際用途,對於它們的了解也僅在於知識方面,對於這兩種方法的技術細節以後有空我再補充學習吧。
個人看法
在思維可視化及教學應用上,有一個邏輯層面的問題,即教師將自己對於學科知識的理解通過概念圖、思維導圖等方式進行可視化表徵,向學生呈現以後,想要讓學生干什麼?是要讓學生獲得相同的思維路徑?還是讓學生一目瞭然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學習者如何與精細化處理的知識進行交互?
有經驗的專家經過自己的梳理總結出來的結構化、精細化的知識未必適合於新手去學習,新手需要的更多地是粗糧而不是經過別人消化反芻之後的精華。要讓學生獲得專家的思維方式,其重點是要讓學生通過構建思維導圖來釐清自己對概念的認識,表達自己的思維路徑,然後拿出來跟學生和教師交流討論。
劉濯源教授講到思維可視化的顯性價值時提到「一圖勝千言」,這個說法說得更多的是信息圖,概念圖表達的更多地是概念之間的關系,概念之間的關系抽象成節點及之間的聯系,雖然直觀明了,但也有可能把一些關鍵性的聯系抽象掉。因此,運用概念圖進行表徵以促進理解還需要找到關鍵問題,然後進行更多的研究。
文獻參考
[1]劉濯源. 思維可視化:減負增效的新支點[J]. 中小學管理, 2014(6):10-13.
[2]尹晗, 張際平. 思維可視化視角下的未來課堂架構研究[J]. 遠程教育雜志, 2016, 35(2):106-112.
[3]王志軍, 溫小勇, 施鵬華. 技術支持下思維可視化課堂的構建研究*--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為例[J]. 中國電化教育, 2015(6):116-121.
[4]蔡慧英, 陳婧雅, 顧小清. 支持可視化學習過程的學習技術研究[J]. 中國電化教育, 2013(12):2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