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論文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論文

發布時間:2024-08-07 09:08:59

⑴ 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學習心得感悟

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我基本了解了如何進行對專業課程的研究和學習,以及進入馬克思主義理論領域的研究應該具備怎樣的素養和一些基本的論文寫作要求和規范。

進入馬克思主義理論領域首先需要的是對該領域進行深入的學習,夯實專業理論水平,大量閱讀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經典作品,把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形成過程以及基本承襲脈絡,還需要深刻理解作者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思想內容以及其後各個時期馬克思主義者充實和發展的理論內容,並將這些知識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一個完整體系。其次,在閱讀過程中,要不斷的保持思考,學會提出問題,積尋求自己感興趣的某方面內容加以深入研究。最後,要想進行論文的撰寫,必須經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形成結論三大步驟,這在個過程中問題意識是首要的,要善於思考並發現問題,這個問題必須是值得去科研,有研究的價值,更重要的是要適合自己的水平。

針對問題進行研究形成論文,在撰寫論文時要注意格式和語言規范等要求,這一系列的工作完成才能勉強算是進入一個領域研究。

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課程,首先教給我的是思維上的轉變,從會學習方法轉變為會做研究的方法,這正是我們在以後三年中應該必須學會的一種研究方法。但除了思維上的變化,也需要我們掌握一些基本的社會科學研究手段去幫助我們研究一個領域。

一、人文社科研究手段

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書籍,但並不是所有書籍都需要我們去讀。首先要讀對我們有用的書,但讀書也有讀書的方法,尤其是要進行專業性學習時,讀書更是有法可循,掌握讀書方法,是我們進行學習或研究的關鍵環節。

(一)文獻閱讀

1、要讀經典之作

經過這段時間學習,我發現經典書籍會有兩種不同的情況,第一種經典是言簡意賅,讀者很容易理解作者要表述的內容,作者把深刻的道理用簡單的話語就能闡述明了,讀這種經典原著,會有醍醐灌頂之感,收效明顯;第二種經典是語言晦澀難懂,不容易理解作者要表達的深刻道理。針對第二種情況,如果堅持讀原著,會浪費大量時間且成效一般,這種情況下就需要運用一定的方法。首先要大量閱讀外圍文獻,即其他作家對這種典籍的理解和看法,並在這個過程中形成自己的理解,然後再看原著,就能感受到經典作品的奧妙之處,如果是經典文獻是外文,比如馬克思的相關作品,那就可以先讀譯著,然後讀外文原著,專業水平在這個過程中就會有很大提升。此外,還應注意對於經典作品要翻來覆去的閱讀,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以前的晦澀也變得容易理解。

2、要讀大量論文。

進入一個領域除了要大量讀書,還需要閱讀論文。通過大量閱讀論文來關注馬克思主義理論領域目前國內外學者討論的核心問題和自己能夠研究的以及洞察寫論文的方法,所以閱讀論文能夠帶來兩方面收益,關注。

閱讀論文首先需要尋找與自己專業領域相關的論文。每個專業,甚至每個專業方向都有對應的學術期刊論文,在尋找文獻閱讀時不能盲目選擇,例如馬克思主義理論就不能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相混淆。其次,應該閱讀權威期刊的論文,論文也分等級,權威期刊論文是任何一個領域最具有話語權的,內容新穎的,質量最好的論文,往往是一個專業領域的最前沿,討論著當代該領域最核心的問題。

3、文獻積累

閱讀大量的文獻,了解了更多的專業知識以後,如果對閱讀過的文獻不加積累或記錄,不僅會很快遺忘所讀過知識,而且還不能把閱讀過的相關知識加以分類,在運用的時候不能很好的調動,所以,平時閱讀的時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進行文獻積累。

批註。閱讀文獻時,對書中不理解的疑難問題,和心得體會在書的空白部分進行標注。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有一段談到「勞動價格要比生活資料的價格遠為穩定。二者往往成反比。在物價騰貴的年代,工資因對勞動的需求下降而下降,因生活資料價格提高而提高。這樣就互相抵消。無論如何,總有一定數量的工人沒有飯吃。在物價便宜的年代,工資因對勞動的需求提高而提高,因生活資料價格下降而下降。這樣也就互相抵消了。」

讀書筆記。寫讀書筆記有方法和技巧,主要是這三個方法入手。首先是要學會摘抄文獻經典語句,可以是作者對一個問題的經典論述,也可以是能夠引發讀者深思的句子,對自己有價值的語句都可以摘錄下來。(舉例)其次是要學會列提綱。即把整本書或文章的內容要點,主題思想、觀點、獨到之處用綱要的形式記錄下來,提綱要反映原文獻的概貌。在《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一文中就可以用列提綱的方法:

馬克思主義是發展的,正確的學說,反對資本主義僱傭奴隸制,是對德國古典哲學、英國的政治經濟學和法國的社會主義的繼承者。

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

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哲學唯物主義,運用德國古典哲學特別是黑格爾體系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然後將其推廣到對人類社會的認識,形成了歷史唯物主義主義

二是馬克思對政治經濟學的研究,馬克思對古典政治經濟學中的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觀點繼承並發展,揭示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以及資本的發展,進而發現剩餘價值並以此為基礎,形成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

三是馬克思從空想社會主義中得出必須要有創造新社會的社會力量,結合前兩點得出階級斗爭學說,將空想社會主義變成科學社會主義。最後還要學會札記。把閱讀文獻後的心得、體會、感想、述評、疑點和意見等記錄下來,札記相當於初步的分析研究記錄,同時也是進一步研究的起點。(舉例)

(二)社會調查

社會調查是社會科學研究的另一手段,是針對某一問題進行社會調查,將調查的結果進行分析,並結合理論知識進行研究,形成論文。社會調查主要把握以下原則:一是實踐原則,一定要進行實際調查而不是憑空臆想;二是實事求是原則,尊重客觀事實,不能對調查結果進行肆意亂改;三是辯證法原則,即用聯系發展、矛盾的觀點對事務和社會現象進行調研。此外,還需要進行調查報告的撰寫,調查報告包括題目,前言,正文,結語和附錄,主要作用是展示調查現象的真相,揭露蘊含的事實、情況、經驗等。

社會調查對於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領域的作用較小,但作為一種人文社科研究手段對於對於其他學科有很大的作用。掌握了社會科學研究的手段,積累大量的文獻後基本上就可以撰寫論文了,但寫論文除了內容的新穎外,論文格式和語言的表達也有嚴格的要求。

二、關於論文格式的具體要求

論文是進行相關領域研究的學術成果,在某一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或科學發現均須要用論文形式展示出來,在某一程度上,學術水平可以用發表論文的質量和數量來衡量。這就要求論文必須有嚴格的格式要求,專業的學術語言,以及最後能找到合適渠道投稿發表。論文主要分為學位論文和期刊論文。

(一)、論文格式

任何一篇論文,不管是期刊論文,還是學位論文都有嚴格的格式要求,不同的期刊對論文的格式要求不同,只有嚴格按照格式規定整理的論文才是完整的論文。

(二)、學術語言

1、准確性

以表達事物的客觀性和真實性為基礎,在語言上要求概念明晰,語法合乎規范,能得出鮮明的結論;結構上層次分明,邏輯嚴密,能達到對事務客觀和真實的表現。

2、抽象性

把握理性尺度,進行抽象思維的抽象表達,不同於文學作品,不需要修辭比喻,運用學術性語言、專業性語言、小眾化語言,表達出所研究問題背後的真理。

3、簡潔性

寫論文,不在於篇幅長,關鍵是要完整表達事物的客觀道理,要追求用精練的話語去表達文章的觀點,但也是以表達准確為尺度,不能為了簡潔而簡潔。當然,並不是長篇幅文章就是廢話連篇,層次分明,邏輯嚴密,言之有物,也是好文章。

(三)、學會投稿

論文全部完成後,想要取得學術成果還需要投稿發表,發表時要注意幾個問題。一是找到合適的投稿期刊,期刊水平不一,應該綜合客觀評價自己的論文,向適合自己的期刊投稿,最好是選擇若干期刊,先向規格高的投稿,再向中等期刊投稿,最後向水平較低的期刊投稿,期間間隔一個月;二是要找到可靠的投稿渠道,投稿主要從樣刊、各大高校的學報以及知網上投稿;三、想要論文快速見刊,還需要注意一點就是各大期刊的發文周期,即多長時間發一次文章,時間越快越好。

⑵ 寫論文的研究方法都有哪些內容

寫論文的研究方法都有哪些內容

寫論文的研究方法都有哪些內容,畢業生會根據自己的課題在眾多的研究方法中,選擇最合適自己的研究方法,但是首先要了解研究方法都有什麼,下面我帶大家簡單了解一下寫論文的研究方法都有哪些內容。

寫論文的研究方法都有哪些內容1

調查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並對調查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

調查法中最常用的是問卷調查法,它是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即調查者就調查項目編製成表式,分發或郵寄給有關人員,請示填寫答案,然後回收整理、統計和研究。

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在科學實驗和調查研究中,觀察法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作用:①擴大人們的感性認識。②啟發人們的思維。③導致新的發現。

實驗法

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其主要特點是:第一、主動變革性。觀察與調查都是在不幹預研究對象的前提下去認識研究對象,發現其中的問題。而實驗卻要求主動操縱實驗條件,人為地改變對象的存在方式、變化過程,使它服從於科學認識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學實驗要求根據研究的需要,藉助各種方法技術,減少或消除各種可能影響科學的無關因素的干擾,在簡化、純化的狀態下認識研究對象。第三,因果性。實驗以發現、確認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徑。

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子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幫助確定研究課題。②能形成關於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於觀察和訪問。③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④有助於了解事物的全貌。

實證研究法

實證研究法是科學實踐研究的一種特殊形式。其依據現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利用科學儀器和設備,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有目的有步驟地操縱,根據觀察、記錄、測定與此相伴隨的現象的變化來確定條件與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活動。主要目的在於說明各種自變數與某一個因變數的關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學研究中,通過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以便更加科學地揭示規律,把握本質,理清關系,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分析。具體地說是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概括等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加工,從而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達到認識事物本質、揭示內在規律。

跨學科研究法

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科學發展運動的`規律表明,科學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綜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據有關專家統計,現在世界上有2000多種學科,而學科分化的趨勢還在加劇,但同時各學科間的聯系愈來愈緊密,在語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統一化的趨勢。

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是認定研究對象中的某一特定對象,加以調查分析,弄清其特點及其形成過程的一種研究方法。個案研究有三種基本類型:(1)個人調查,即對組織中的某一個人進行調查研究;(2)團體調查,即對某個組織或團體進行調查研究;(3)問題調查,即對某個現象或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象的一種方法,是社會調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過說明社會現象怎樣滿足一個社會系統的需要(即具有怎樣的功能)來解釋社會現象。

數量研究法

數量研究法也稱「統計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過對研究對象的規模、速度、范圍、程度等數量關系的分析研究,認識和揭示事物間的相互關系、變化規律和發展趨勢,藉以達到對事物的正確解釋和預測的一種研究方法。

模擬法(模型方法)

模擬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徵,創設一個相似的模型,然後通過模型來間接研究原型的一種形容方法。根據模型和原型之間的相似關系,模擬法可分為物理模擬和數學模擬兩種。

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層次的科學研究活動。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創造新知識,產生出新穎而獨特的成果或產品。

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美國數學、通訊工程師、生理學家維納認為,客觀世界有一種普遍的聯系,即信息聯系。當前,正處在「信息革命」的新時代,有大量的信息資源,可以開發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據資訊理論、系統論、控制論的原理,通過對信息的收集、傳遞、加工和整理獲得知識,並應用於實踐,以實現新的目標。信息方法是一種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層次的規律,幫助人們提高和掌握運用規律的能力。

經驗總結法

經驗總結法是通過對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情況,進行歸納與分析,使之系統化、理論化,上升為經驗的一種方法。總結推廣先進經驗是人類歷史上長期運用的較為行之有效的領導方法之一。

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種簡單的研究方法,它將已有的現象、規律和理論通過自己的理解和驗證,給予敘述並解釋出來。它是對各種理論的一般敘述,更多的是解釋別人的論證,但在科學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問題,揭示弊端,描述現象,介紹經驗,它有利於普及工作,它的實例很多,有帶揭示性的多種情況的調查;有對實際問題的說明;也有對某些現狀的看法等。

數學方法

數學方法就是在撇開研究對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況下,用數學工具對研究對象進行一系列量的處理,從而作出正確的說明和判斷,得到以數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學研究的對象是質和量的統一體,它們的質和量是緊密聯系,質變和量變是互相制約的。要達到真正的科學認識,不僅要研究質的規定性,還必須重視對它們的量進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確地認識研究對象的本質特性。數學方法主要有統計處理和模糊數學分析方法。

思維方法

思維方法是人們正確進行思維和准確表達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學思維方法包括歸納演繹、類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辯想像、分析綜合等,它對於一切科學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系統科學方法

20世紀,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等橫向科學的迅猛發展,為發展綜合思維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學研究方法不斷地完善。而以系統論方法、控制論方法和資訊理論方法為代表的系統科學方法,又為人類的科學認識提供了強有力的主觀手段。它不僅突破了傳統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變了科學方法論的體系。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為經驗方法,作為獲得感性材料的方法來使用,也可以作為理論方法,作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認識的方法來使用,而且作為後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顯。它們適用於科學認識的各個階段,因此,我們稱其為系統科學方法。

寫論文的研究方法都有哪些內容2

一、規范研究法

會計理論研究的一般方法,它是根據一定的價值觀念或經濟理論對經濟行為人的行為結果及產生這一結果的制度或政策進行評判,回答經濟行為人的行為應該是什麼的分析方法。

二、實證研究法

實證研究法是認識客觀現象,向人們提供實在、有用、確定、精確的知識研究方法,其重點是研究現象本身「是什麼」的問題。實證研究法試圖超越或排斥價值判斷,只揭示客觀現象的內在構成因素及因素的普遍聯系,歸納概括現象的本質及其運行規律。

三、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指把實際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作為案例,交給受訓學員研究分析,培養學員們的分析能力、判斷能力、解決問題及執行業務能力的培訓方法,具體說來:

四、比較分析法

是通過實際數與基數的對比來提示實際數與基數之間的差異,藉以了解經濟活動的成績和問題的一種分析方法。在科學探究活動中常常用到,他與等效替代法相似。

五、思維方法

思維方法是人們正確進行思維和准確表達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學思維方法包括歸納演繹、類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辯想像、分析綜合等,它對於一切科學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六、內容分析法

內容分析法是一種對於傳播內容進行客觀,系統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其實質是對傳播內容所含信息量及其變化的分析,即由表徵的有意義的詞句推斷出准確意義的過程。內容分析的過程是層層推理的過程。

七、文獻分析法

文獻分析法主要指搜集、鑒別、整理文獻,並通過對文獻的研究,形成對事實科學認識的方法。文獻分析法是一項經濟且有效的信息收集方法,它通過對與工作相關的現有文獻進行系統性的分析來獲取工作信息。一般用於收集工作的原始信息,編制任務清單初稿。

八、數學方法

數學方法就是在除去研究對象的其他一切特殊性質的情況下,用數學工具對研究對象進行一系列的處理,從而對它作出正確的說明和判斷,並將結果以數字的形式表述的出來。科學的研究對象是質和量的統一體,它們的質和量緊密聯系,質變和量變是互相制約的存在。要達到真正的科學認識,不僅要研究質的規定性,還必須重視對它們的量進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確地認識研究對象的本質特性。數學方法有統計處理和模糊數學分析方法。

⑶ 社會科學研究論文-methodology部分

方法部分描述了調查研究問題所應採取的行動,以及用於識別,選擇,處理和分析用於理解問題的信息的特定過程或技術的應用原理,從而使讀者能夠對其進行嚴格評估。研究的整體有效性和可靠性。研究論文的方法論部分回答了兩個主要問題:如何收集或生成數據?而且,如何對其進行分析?寫作應該直接准確,並且總是以過去時態書寫。

Kallet, Richard H. "How to Write the Methods Section of a Research Paper."  Respiratory Care  49 (October 2004): 1229-1232.

您必須出於以下原因說明如何獲得和分析結果:

讀者需要知道如何獲取數據,因為您選擇的方法會影響結果,並由此擴展您如何在論文的討論部分中解釋其重要性。

方法論對於任何學科的研究都是至關重要的,因為一種不可靠的方法會產生不可靠的結果,從而破壞您對調查結果的分析的價值。

在大多數情況下,您可以選擇多種不同的方法來調查研究問題。您論文的「方法論」部分應清楚闡明選擇特定程序或技術的原因。

讀者想知道數據是按照與研究領域公認的慣例一致的方式收集或生成的。例如,如果您使用的是多項選擇調查表,那麼讀者需要知道它為您的受訪者提供了合理范圍的答案供您選擇。

該方法必須適合於實現研究的總體目標。例如,您需要確保樣本量足夠大,以便能夠根據發現進行概括並提出建議。

該方法應討論預期的問題以及為防止這些問題發生而採取的步驟。對於確實出現的任何問題,您必須描述將其最小化的方式,或者為什麼這些問題不會以任何有意義的方式影響您對發現的解釋。

在社會科學和行為科學中,始終提供足夠的信息以允許其他研究人員採用或復制您的方法很重要。當開發出新方法或利用現有方法的創新用法時,此信息特別重要。

Bem, Daryl J.  Writing the Empirical Journal Article . Psychology Writing Center.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Denscombe, Martyn.  The Good Research Guide: For Small-Scale Social Research Projects . 5th edition. Buckingham, UK: Open University Press, 2014; Lunenburg, Frederick C.  Writing a Successful Thesis or Dissertation: Tips and Strategies for Students in the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2008.

一、研究方法組

社會科學中主要有兩種研究方法:

The empirical analytical group 接近於社會科學的研究以類似的方式,研究人員研究自然科學 。這種類型的研究集中於客觀知識,可以回答「是」或「不是」的研究問題以及要測量的變數的操作定義。經驗分析小組採用演繹推理,這種演繹推理使用現有理論作為制定需要檢驗的假設的基礎。這種方法側重於解釋。

The interpretative group 的重點是了解現象的綜合,全面的方式 。解釋性方法側重於分析性地披露人類受試者的意義實踐[人們為什麼,如何或以何種方式進行其工作],同時說明這些實踐如何安排以便可以用來產生可觀察到的結果。解釋性方法可讓您識別與所調查現象的聯系。但是,解釋性小組需要仔細檢查變數,因為它更側重於主觀知識。

二、內容

方法論部分的介紹應從重新闡述研究問題和基礎假設出發。 然後,將您用來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的方法置於研究領域的整體「傳統」之內,並選擇了研究問題的特定研究設計。如果您選擇的方法超出了您所在領域的傳統[即,您對文獻的審查表明該方法不常用],請為您選擇的方法如何專門解決尚未解決的研究問題提供理由在先前的研究中被利用。

方法的其餘部分應描述以下內容:

在選擇您要分析的數據時做出的決定,或者在進行定性研究時要選擇您所研究的主題和研究背景,

用於識別和收集信息的工具和方法,以及如何識別相關變數,

處理數據的方式以及用於分析數據的過程,以及

您用來研究基本假設和研究問題的特定研究工具或策略。

您可以通過Supremessays.com獲得有關這部分的幫助。此外,有效編寫的方法部分應:

介紹調查研究問題的總體方法論方法 。您的研究是定性的還是定量的,還是兩者的結合(混合方法)?您要採取一種特殊的方法,例如行動研究還是更中立的立場?

說明該方法如何適合整體研究設計 。您收集數據的方法應與您的研究問題有明確的聯系。換句話說,請確保您的方法將實際解決該問題。研究論文中發現的最普遍的缺陷之一是,所提出的方法不適合實現論文的既定目標。

描述您將要使用的數據收集的特定方法 ,例如調查,訪談,問卷,觀察,檔案研究。如果要分析現有數據,例如數據集或檔案文檔,請描述其最初的創建或收集方式以及收集人。此外,請務必說明較舊的數據仍然與調查當前的研究問題相關。

說明您打算如何分析結果 。您會使用統計分析嗎?您是否會使用特定的理論觀點來幫助您分析文本或解釋觀察到的行為?描述如何計劃對數據中的關系,模式,趨勢,分布和可能的矛盾進行准確的評估。

為您的讀者不熟悉的方法提供背景知識和基本原理 。在社會科學中,研究問題及其研究方法通常需要比自然科學和物理科學廣泛接受的規則更多的解釋/理由。解釋要簡潔明了。

為受試者選擇和抽樣程序提供理由 。例如,如果您打算進行訪談,您打算如何選擇樣本人群?如果要分析文本,則選擇了哪些文本,為什麼?如果使用統計信息,為什麼要使用這組數據?如果存在其他數據源,請說明為什麼選擇的數據最適合解決研究問題。

提供 案例研究 選擇的理由 。分析社會科學中研究問題的常用方法是分析具體案例。這些可以是人,地點,事件,現象或其他類型的分析主題,這些主題可以作為深度調查的單個主題進行檢查,也可以作為比較或對比發現的目的而研究的多個調查主題。無論採用哪種方法,都應解釋為什麼選擇一個或多個案例以及它們與研究問題的具體聯系。

描述潛在的局限性 。是否存在任何可能影響您的數據收集的實際限制?您將如何嘗試控制潛在的混雜變數和錯誤?如果您的方法可能導致您可以預期的問題,請公開聲明並說明為什麼採用這種方法要比這些問題冒出來的風險更大。

注意 :  編寫了方法部分的所有元素後,後續修訂應著重於如何盡可能清楚和邏輯地呈現這些元素。 對您准備如何研究問題的描述,如何收集數據以及用於分析數據的協議應按時間順序進行組織。為了清楚起見,當必須提供大量詳細信息時,應根據主題在小節中提供信息。如有必要,請考慮對原始數據使用附錄。

另一個 注意事項 : 如果您要對研究問題進行定性分析 ,則方法學部分通常需要比使用以下方法 進行研究 所需的更為詳盡的描述,以及對用於收集和分析數據的過程的解釋:定量方法。因為您是生成數據的主要工具(例如,通過訪談或觀察),所以收集數據的過程對產生調查結果的影響更大。因此,定性研究需要對所用方法進行更詳細的描述。

另一個 注意事項 :  如果您的研究涉及與人類受試者有關的訪談,觀察或其他定性技術 ,則可能需要您在開始研究之前獲得大學 研究對象保護辦公室的 批准。對於大多數本科級別的學生研究任務而言,這不是常見的程序。但是,我如果您的教授聲明您需要批准,則必須在您的方法部分中添加以下說明:您已獲得辦公室的正式認可和充分知情同意,並且對參與者和大學進行了明確的評估並最大程度地降低了風險。此聲明告知讀者您的研究是以道德和負責任的方式進行的。在某些情況下,批准通知書將作為您論文的附錄。

Bem, Daryl J.  Writing the Empirical Journal Article . Psychology Writing Center.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Denscombe, Martyn.  The Good Research Guide: For Small-Scale Social Research Projects . 5th edition. Buckingham, UK: Open University Press, 2014; Lunenburg, Frederick C.  Writing a Successful Thesis or Dissertation: Tips and Strategies for Students in the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2008.

三,應避免的問題

不相關的細節

您論文的方法論部分應該透徹而簡潔。不要提供任何不能直接幫助讀者理解為什麼選擇特定方法,如何收集或獲取數據以及如何針對研究問題對數據進行分析的背景信息[註:已分析,未解釋!保存討論部分的結果解釋方式]。考慮到這一點,「方法」部分的頁面長度通常比論文的其他部分(結論除外)要短。

基本過程的不必要說明

請記住,您並不是在編寫有關特定方法的方法指南。您應該假設讀者對如何獨自研究問題有基本的了解,因此,您不必對特定的方法學步驟進行詳盡的研究。重點應該放在如何 應用方法上 ,而不是在 執行方法的機制上。 如果您選擇一種非常規方法論方法,則此規則是一個例外。如果是這種情況,請務必說明為什麼選擇這種方法以及如何增強發現的整體過程。

問題失明

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在收集或生成數據時會遇到問題,或者在現有數據或檔案資料中將存在空白。不要忽略這些問題或假裝它們沒有發生。通常,記錄如何克服障礙可以成為方法學中一個有趣的部分。它向讀者證明,您可以為做出的決定提供有說服力的理由,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出現的任何問題的影響。

文獻綜述

正如本文的文獻綜述部分概述了您在研究特定主題時所檢查的來源一樣,方法學部分應引用任何可為您選擇和應用特定方法[即調查選擇]的來源。應該包括對您用來幫助構建調查的作品的任何引用]。

不僅僅是信息來源!

研究方法的描述不應與信息來源的描述相混淆。這樣的資源清單本身是有用的,特別是在附有有關資源選擇和使用的解釋時,尤其如此。對項目方法的描述補充了來源清單,因為它闡明了來自這些來源的信息的組織和解釋。

Azevedo, L.F. et al. "How to Write a Scientific Paper: Writing the Methods Section."  Revista Portuguesa de Pneumologia  17 (2011): 232-238; Blair Lorrie. 「Choosing a Methodology.」 In  Writing a Graate Thesis or Dissertation , Teaching Writing Series. (Rotterdam: Sense Publishers 2016), pp. 49-72; Butin, Dan W.  The Ecation Dissertation A Guide for Practitioner Scholars .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2010; Carter, Susan.  Structuring Your Research Thesis .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12; Kallet, Richard H. 「How to Write the Methods Section of a Research Paper.」  Respiratory Care  49 (October 2004):1229-1232; Lunenburg, Frederick C.  Writing a Successful Thesis or Dissertation: Tips and Strategies for Students in the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2008.  Methods Section . The Writer』s Handbook. Writing Center.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 Rudestam, Kjell Erik and Rae R. Newton. 「The Method Chapter: Describing Your Research Plan.」 In  Surviving Your Dissertation: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Content and Process . (Thousand Oaks, Sage Publications, 2015), pp. 87-115;  What is Interpretive Research . Institute of Public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 University of Utah;  Writing the Experimental Report: Methods, Results, and Discussion . The Writing Lab and The OWL. Pure University;  Methods and Materials . The Structure, Format, Content, and Style of a Journal-Style Scientific Paper. Department of Biology. Bates College.

統計設計和測試?不要害怕他們!

不要因為擔心使用統計設計和測試的想法而避免使用定量方法來分析您的研究問題。定性方法(例如進行采訪或對歸檔文本進行內容分析)可以產生有關研究問題的令人振奮的新見解,但不應僅僅因為您對運行簡單回歸感到不屑一顧而採取這種定性方法。精心設計的定量研究通常可以非常明確直接的方式完成,而類似的定性研究通常需要大量時間來分析大量數據,並且需要巨大的負擔來創建新的分析路徑,而以前是沒有路徑的與您的研究問題相關的問題已經存在。

了解理論與方法之間的關系

在社會科學研究中,術語「理論」和術語「方法」可能有多種含義。在它們之間進行描述的一種有用方法是,將「理論」理解為代表研究社會世界的不同方式,將「方法」理解為代表生成和分析有關社會世界的數據的不同方式。這樣構成的所有實證社會科學研究都涉及理論和方法,無論是否明確陳述。但是,盡管理論和方法通常是相關的,但重要的是,作為研究人員,您有意將它們分開,以避免您的理論在塑造所選方法產生的結果方面起不成比例的作用。

內省地在理論和方法的應用之間進行辯證,以幫助您使用方法的結果來詢問和發展新的理論,或從概念上界定研究問題的方式。這就是獎學金不斷增長並擴展到新的知識領域的方式。

方法與方法論

不要混淆術語「方法」和「方法」。正如施耐德(Schneider)所說, 一種方法是指進行研究的技術步驟 。方法的描述通常包括定義和說明為什麼您選擇了研究研究問題的特定技術,然後概述了用於系統地選擇,收集和處理數據的過程的概要[記住,始終保存對數據的解釋。您論文的討論部分]。

該方法論指的是對為什麼使用特定方法的根本原因的討論 。討論內容包括描述指導應用方法選擇的理論概念,將方法的選擇置於學術工作的更一般性質之內,並回顧其與研究問題的相關性。方法論部分還包括對其他學者用來研究該主題的方法的全面回顧。

Bryman, Alan. "Of Methods and Methodology."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s and Management: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3 (2008):159-168; Schneider, Florian. 「What's in a Methodolog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ethod, Methodology, and Theory…and How to Get the Balance Right?」  PoliticsEastAsia.com . Chinese Department, University of Leiden, Netherlands.

⑷ 案例研究論文的主要方法

案例研究論文的主要方法:案例研究方法(case study method)與實驗、問卷調研等並列為主要的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法是對現實中某一復雜的和具體的現象進行深入和全面的實地考察,是一種經驗性的研究方法。

根據研究的目的可以將案例研究分為描述性、解釋性、評價性和探索性的研究。描述性案例研究主要是對人、事件或情景的概況做出准確的描述,教顫汪虧學案例主要是描述性的案例。

解釋性案例研究的目的在於對現象或研究的發現進行歸納,並最終做出結論。解釋性茄神案例研究適於對相關性或因果性的問題進行考察。在評價性案例研究中,研究者對研究的案例提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探索性案例研究嘗試尋找對事物的新洞察,或嘗試用新的觀點去評價現象。

⑸ 論文研究方法有哪些

論文研究方法

調查法:該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統的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的具體信息。

觀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直接觀察研究對象從而得到有關信息。

實驗法: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關系。

文獻研究法: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取資料,從而全面的、正確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實證研究法:依據現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

定量分析法:通過具體的數字,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

定性分析法: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研究,這個方法需要計算數據較少。

跨學科研究法: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這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象的一種方法,從某一功能出發研究多個方面的影響。

模擬法:通過創設一個與原型相似的模型來間接研究原型某種特性的一種形容方法。

⑹ 畢業論文中的研究方法該怎麼寫啊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術路線和實施步驟
1、研究什麼?——怎樣確定研究課題
一切科學研究始於問題——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掌握方法很重要,否則就不是研究);進步與成果即成長。
教育科研課題主要來源於兩大方面:
A.實踐來源——客觀存在的或潛在的教育實際問題,教育教學實踐本身存在的問題。
教育教學與其外部的矛盾(教師與家長、教師與學校、學校與社會、教育與社會發展)。
B.理論來源——現有教育理論所揭示的問題以及理論體系中的空白和矛盾點(例如《關於「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冷思考》一文產生的過程)

2、怎樣進行研究課題的論證?

我們既然已選定了一個課題,我們就必須對這個課題的所有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了解這個課題目前在國外、國內的研究情況,包括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問題,了解這一課題所屬的理論體系等等。對課題的全面了解,可以使我們在研究過程中少走彎路,確立研究的主攻方向,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怎樣對一個課題進行論證呢?論證一個課題主要是弄清如下幾個問題:
A.所要研究的問題是什麼性質和類型的問題?
B.要研究的問題具有什麼現實意義?它的理論價值(即在理論上預計有哪些突破?)
C.要研究的問題目前已有哪些研究成果?研究的方向是什麼?
D.要研究的問題所應具備的條件分析。
E.課題研究的策略和步驟如何?
F.課題研究的成果及其表現形式有哪些?

3、教育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有:
⑴ 觀察法 ⑵ 調查法 ⑶ 測驗法 ⑷ 行動研究法 ⑸ 文獻法 ⑹ 經驗總結法 ⑺ 個案研究法 ⑻ 案例研究法
⑼ 實驗法(在一個課題研究過程中,根據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往往會用到兩種以上方法)
3.1 觀察法:為了了解事實真相,從而發現某種現象的本質和規律。
觀察法的步驟:觀察法的實施分為以下三個步驟,步驟之一就是進行觀察研究的設計,此步驟可分為如下幾個方面:
3.1.1 作大略調查和試探性觀察。
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於搜集材料,而在於掌握基本情況,以便能正確地計劃整個觀察過程。例如:要觀察某一教師的教學工作,便應當預先到學校大致了解這位教師的工作情況,學生的情況,有關的環境和條件等等。這可以通過跟教師和學校領導人談話,查閱一些有關的材料,如教案、教學日記、學生作業等,以及聽課等方式進行。
3.1.2 確定觀察的目的和中心。
根據研究任務和研究對象的特點,考慮弄清楚什麼問題,需要什麼材料和條件,然後作明確的規定。如果這規定不明確,觀察便不能集中,結果就不能深入。觀察不能有幾個中心,范圍不能太廣,全部觀察要圍繞一個中心進行。如果必須要觀察幾個中心,那就採取小組觀察,分工合作。
3.1.3 確定觀察對象
一是確定擬觀察的的總體范圍;
二是確定擬觀察的個案對象;
三是確定擬觀察的具體項目。

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學任教的中師或大專畢業生在課余時間進行業務、文化進修的情況,那麼,擬觀察總體就是教師工作年限達一年或兩年的新教師。在這一總體范圍內,再定下具體觀察哪幾所小學,哪幾個教研組中的哪些教師。具體觀察名單確定以後,再把擬觀察的時間、場合、具體觀察項目確定下來。

3.1.4 制定觀察計劃

觀察計劃除了明確規定觀察的目的、中心、范圍,以及要了解什麼問題、搜集什麼材料之外,還應當安排觀察過程:觀察次數、密度、每次觀察持續的時間,如何保證觀察現象的常態等。
3.1.5 策劃和准備觀察手段
觀察手段一般包括兩種:
一種是獲得觀察資料的手段;一種是保存觀察資料的手段。

獲得觀察資料的手段主要是人的感覺器官,但有時需要一些專門設置的儀器來幫助觀察,如觀察屏、計算機終端裝置、更高級的如動作反應器等。這些儀器主要起兩方面作用:保證觀察的客觀性與提高觀察的精確性。

在保存資料的手段中,人腦是天然器官。但這種與觀察主體連在一起的保存手段缺乏精確性和持久性,也不能實現資料的客體化。因此,人們先利用文字、圖形等符號手段,進而又利用攝影、錄音、錄像等技術手段,把觀察時瞬間發生的事、物、狀況以永久的方式,准確地、全面地記錄下來,供研究地反復觀察資料和分析資料所用。

無論哪一類手段,都應在觀察開始前就准備好,對觀察中使用的種儀器也須事先作好功能檢查,以保證在使用過程中不出現障礙。對於觀察人員來說,必須掌握使用儀器的基本方法,並知道在觀察中應做些什麼。如要詳細、全面拍攝一堂課,一部攝像機是不夠的。觀察者應准備幾部攝像機,並事先作好分工。即使是作觀察記錄,也需要事先作好設計。在記錄紙上印好以一定的格式排列的必須記錄的項目,還可以約定一些記錄符號,以盡量減少現場記錄時書寫文字的時間.

我們以中學生課堂行為記錄為例,見表5-1。在下面表格中,研究人員根據研究需要,列出他認為在課堂上學生可能發生的行為。但估計所列不會完全,所以留出一些空格,讓觀察員在需要時使用。研究者如果要請別人幫助觀察,必須事先和觀察人員講清楚每一個項目的具體所指,遇到意外情況的處理方法,要求他們熟悉每一個項目的所在位置。為了穩妥起見,還可以在正式觀察前先作幾次觀察練習,幫助觀察人員熟悉表格的內容;如發現表格的缺陷,可在正式觀察前作出調整。
3.1.6 規定統一性標准

為了增加觀察的客觀性,為了便於衡量和評價各種現象,為了易於用數量來表達觀察的現象,為了使觀察結果可以核對、比較、統計和綜合,必須事先考慮自己的觀察可能涉及到的各種因素,並對每一因素規定出統一的標准。每次觀察或觀察同一現象的不同觀察者,要堅持採用統一的標准去衡量。這主要在於,不同的研究項目常會涉及到不同性質的標准。如:有的涉及到單位問題,如怎樣衡量學生表現的知識質量;有的涉及到定義問題,如怎樣才算違反紀律;有的涉及計算方式問題,如怎樣登記和表達學生之間產生的矛盾的頻率,等等。對類似問題,都應事先做好統一規定。
3.1.7 逐段提出觀察提綱

在觀察計劃的基礎上,應對每次或每段(幾次同一性質上一內容的觀察組成一段)觀察提出具體提綱,以便使觀察者對每一次觀察的目的、任務和要獲得什麼材料非常明確。觀察提綱可以包括本次觀察要解決的具體問題,並且應當在前一次觀察的基礎上,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提出來。亦可採用表格的方式,以便於分類統計。
觀察實際過程,加以分析研究,得出某種結論。也許可以形成某個研究課題。
3.2 調查法 :
同樣是為了了解事實情況,分析事實情況,得出結論,證實某種問題,以便改進工作(包括改進研究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課題。
包括問卷調查、訪問調查等.。了解事實情況、分析情況、認真研究,得出結論,尋找解決辦法或進一步研究的方案。
舉例說明調查法的操作過程:
抽樣調查的主要步驟
在實際的抽樣操作中,整個過程可大致分為如下步驟:
1.確定調查的目的(確定問題,形成假說;通過調查驗證假說,使問題明確化,得出結論)。

2.確定抽樣總體。要從中進行抽樣的總體應與要得到信息的總體(目標總體)一致。從樣本得出的結論適用於被抽樣總體,超出這個范圍結論的適用程度取決於被抽樣總體與目標總體的差異程度。

3.確定待收集的數據。一般只收集與調查目的有關的數據,過長的調查表會降低回答的質量。
4.選擇抽樣方法。這時總體中的哪種單位作為個體基本上可定下來。
5.編制抽樣框。如學校名錄、學生花名冊等。
6.確定需要的精確度。因抽樣調查是要由樣本推斷總體,會帶有某些不確定性。一般是對相對誤差或絕對誤差作出概率水平上的要求。

7.估計樣本容量,估計費用。
8.抽樣試驗,在小范圍內試填一下調查表,做些必要的改進。
9.實地調查工作的組織。按抽樣方案進行調查。對收回的調查表的質量及時進行檢查。對不回答的表要有處理方案。
10.根據所用的抽樣方法進行數據分析。
11.可對同樣的數據採用其它的分析方法,以作比較。
12.寫出調查報告。留存有關總體的信息,它們可能對將來的抽樣起指導作用。

對於教育現象,有時難於進行嚴格意義上的概率抽樣,可以考慮採用下列方法抽樣:從總體中選出若干有代表性的大單位(群),在群內進行概率抽樣;從一個小總體中選出接近於研究者對總體平均數的印象的那些個體;樣本限於總體中易於取到的部分;樣本是隨便選取的;樣本由自願被調查的人員組成;等等。但對這樣得到的樣本要選擇適當的數據分析方法,對結論也要慎重,應充分利用其它信息進行核查、確認。在教育現象的研究中,研究者的智恝、經驗和抽樣技術的有機結合,是獲取好樣本的關鍵。
3.3 測驗法:

是想描述某些行為的狀況,或推論某些行為的狀況(包括:能力與成就,個性、興趣、動機、態度、觀念及心理需要等);從而考慮改建的策略或方案,或進一步形成新的研究課題。

在教育學和心理學中,測量被用作定量研究的重要方法。主要功能是評估、診斷和預測。(舉例,如XXX老師所做的「學生自學能力測驗(試驗)」,就是為了了解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自學能力究竟能達到何種程度)。

所謂測量就是根據一定的法則,將某種物體或現象所具有的屬性或特徵用數字或符號表示出來的過程。測驗法是教育和心理學測量的一項主要內容和形式。

測驗的客觀性是關於測驗系統化過程好壞程度的指標。測驗的控制,在不同時間對於同一個被試,或同一時間對於不同的被試,其意義都應該是相同的。保持刺激的客觀性則要遵照一定的程序予以控制。(如周文琴老師在做這一測試前邀請我去在他們的家長會上的講話,目的就在於排除和避免人為因素影響,排除測驗的隨意性和不真實性,實現評測標準的同一性)。
推論的客觀性指對同一結果不同的人所做的推論應該一致,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對同一結果的所做解釋應該相同。
3.4 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法是一種適應小范圍內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於建立理論、歸納規律,而是針對教育活動和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在行動研究中不斷地探索、改進改進工作,解決教育實際問題。行動研究將改革行動與研究工作相結合,與教育實踐的具體改革行動緊密相連。(特點是邊執行、邊評價、邊修改)。
模式基本是:計劃——行動——考察——反思(即總結評價)。教師個體比較適用。
另一種模式:預診——搜集資料初步研究——擬訂總體計劃——制訂具體計劃——行動——總結評價
從上述行動研究法的幾個步驟中可以發現三個明顯的特徵:
一是具有動態性,所有的設想、計劃、,都處於一個開放的動態系統中,都是可修改的;
二是較強的聯合性與參與性,研究者、教師、行政人員的全體小組成員參與行動研究法實施的全過程。
三是在整個研究過程中,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貫穿於行動研究法工作流程的始終。
具體說說操作方法:

(一)預診:這一階段的任務是發現問題。對教學或學校工作中的問題,進行反思發現問題,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診斷,得出行動改變的最初設想。在各步驟中,預診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收集資料初步研究:這一階段成立由教研人員、教師和教育行政人員組成的研究小組對問題進行初步討論和研究,查找解決問題的有關理論、文獻,充分佔有資料,參與研究的人員共同討論,聽取各方意見,以便為總體計劃的擬定做好診斷性評價。
(三)擬定總體計劃:這是最初設想的一個系統化計劃。行動研究法是一個動態的開放系統,所以總體計劃是可以修訂更改的。
(四)制定具體計劃:這是實現總體計劃的具體措施,它以實際問題解決的需要為前提,有了它,才會導致旨在改變現狀的干預行動的出現。

(五)行動:是整個研究工作成敗的關鍵。這一階段的特點是邊執行、邊評價、邊修改。在實施計劃的行動中,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動的反饋信息,可行的,則可以進入下一步計劃和行動。反之,則總體計劃甚至基本設想都可能需要作出調整或修改。這里行動的目的,不是為了檢驗某一設想或計劃,而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在行動研究中,過程性資料的搜集、整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六)總結評價:首先要對研究過程進行考察。考察內容有:一是行動背景因素以及影響行動的因素。二是行動過程,包括什麼人以什麼方式參與了計劃實施,使用了什麼材料,安排了什麼活動,有無意外的變化、如何排除干擾。三是行動的結果,包括預期的與非預期的,積極和消極的。要注意搜集三方面的資料,背景資料是分析計劃設想有效性的基礎材料,過程資料是判斷行動效果是不是、由方案帶來和怎樣帶來的考察依據;結果資料是分析方案帶來的什麼樣的效果的直接依據。考察要靈活運用各種觀察技術以及數據、資料的採集和分析技術,充 分利用錄象、錄音等現代化手段。

總結評價實際上是對行動研究過程及其結果的「反思」。反思是行動研究第一個循環周期的結束,又是過渡到另一個循環周期的中介。這一環節包括:整理描述,評價解釋,寫出研究報告。這是對整個研究工作的總結和評價。這一階段除了要對研究中獲得的數據、資料進行科學處理,得到研究所需要的結論外,還應對產生這一課題的實際問題作出解釋和評價。
3.5 經驗總結法:

這是教師可以常用的方法。教育經驗總結法是根據教育實踐所提供的事實,分析概括教育現象,挖掘現有的經驗材料,並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論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導新的教育實踐活動的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方法。關鍵是要能夠從透過現象看本質,找出實際經驗中的規律;從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進自己的教學。進行教育經驗總結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一、要注意經驗的 先 進 性(觀念必須更新)
二、要全面考察總結的對象,充分佔有原始的事實材料;且做到有「點」有「面」,「點」、「面」結合,防止以偏概全的片面性。
三、要以教育實踐活動為依據,不能憑空想當然,那是毫無價值。
四、要善於進行理論分析
3.6 文獻法:

分類閱讀有關文獻(包括文字、圖形、符號、聲頻、視頻等具有一定歷史價值、理論價值和資料價值的材料),得出一般性結論或者發現問題,尋找新的思路。

文獻按內容性質分,有零次文獻、一次文獻、二次文獻和三次文獻。零次文獻是未經發表和有意識處理的最原始的資料。一次文獻指直接記錄事件經過、研究成果、新知識、新技術的專著、論文、調查報告等文獻。二次文獻是指對一次文獻進行加工整理,包括著錄其文獻特徵、摘錄其內容要點,並按照一定方法編排成系統的便於查找的文獻。三次文獻是指工具書和在二次文獻的基礎上,又對眾多一次文獻的綜合研究結果。
3.7 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就是對單一的研究對象進行深人而具體研究的方法。
個案研究的對象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個別團體或機構。前者如對一個或少數幾個優生或差生進行個案分析,後者如對某先進班級或學校進行個案研究。個案研究一般對研究對象的一些典型特徵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謂「解剖麻雀」的方法。
個案研究中,原始的資料積累是非常重要的。同時個案研究不僅停留在對個案的研究和認識的水平上,而且需要認識教育與發展之間的因果關系,提出一些積極的教育對策,以改革教育教學方法。也可能通過對某個案的研究而形成假說,進而產生新的研究課題或教改實驗。

觀察或追蹤一個人、幾個人、一個團體、一節課……的過程,時間可長可短,依需要而定,進行分析概括,透過現象看本質,得出規律性的結論,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個案研究的對象少,研究規模也較小;同時個案研究一般都是在沒有控制的自然狀態中進行的,也不要在一段時間內突擊完成。所以,個案研究就特別適合教師的研究。教師可以抓住一兩個典型的學生或一類學生,結合教學、教育工作實踐進行研究。對於每一個教育實踐工作者來說,總可以在班上找到研究對象,而且也不需要什麼特殊的處理,不影響正常的教育活動)。
3.8 案例研究法:

什麼是「案例」?中外學者尚無普遍公認的、權威的定義,一般認為,案例是對現實生活中某一具體現象的客觀描述。教育案例是對教育活動中具有典型意義的,能夠反映教育某些內在規律或某些教學思想、原理的具體教學事件的描述、總結分析,它通常是課堂內真實的故事,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困惑的真實記錄。對這些「真實記錄」進行分析研究,尋找規律或產生問題的根源,進而尋求解決問題或改進工作的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課題。在案例法的研究中,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關鍵。

⑺ 求一篇關於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的論文,3000字

【論文摘要】對於具體的社會科學研究具有直接指導作用的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既不同於傳統社會科學方法論,也不同於作為一般哲學方法論的歷史唯物主義,它是在積極揚棄傳統社會科學方法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歷史唯物主義社會歷史觀(其核心是具體的社會實踐觀)為基礎,通過融合傳統社會科學方法論中人文科學方法論和自然科學方法論、方法論個人主義和方法論整體主義建構而成的。

作為總體上最為科學、最為完備的歷史唯物主義哲學方法論在19世紀中期已由馬克思、恩格斯所創立,而具體的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則至今尚未被系統地建構起來。盡管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很多,但長期以來人們對於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的看法所存在的嚴重偏差無疑是主要原因。人們習慣認為,既然歷史唯物主義是人類歷史上研究社會歷史最為科學、最為完備的方法論,那麼就沒有必要研究和建構所謂的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誠然,歷史唯物主義是迄今以來人類認識和研究社會最為科學、最為完備的方法論,但它只是一種一般的哲學方法論,而不是具體的社會科學方法論。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作為一種具體的方法論,不同於歷史唯物主義這一一般的哲學方法論,它是在歷史唯物主義的社會歷史觀的基礎上形成的,對於具體的社會科學研究具有直接的指導意義。歷史唯物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之問是一種一般和個別、指導和被指導的關系。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的基礎,它為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提供一般的方法論指導,而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是歷史唯物主義在社會科學研究領域的具體化。歷史唯物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是處於不同層次的兩種方法論,它們對於具體的社會科學研究都具有指導作用,但歷史唯物主義對具體的社會科學研究只具有總體而間接的指導作用,而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對於具體的社會科學研究則具有直接指導作用。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是聯結歷史唯物主義和具體的社會科學研究的中間環節和橋梁,因而認為歷史唯物主義可以取代馬克思主義的具體的社會科學方法論來直接指導具體的社會科學研究的看法是偏頗的。為了進一步推動社會科學研究的發展、豐富歷史唯物主義,很有必要建構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這一具體的社會科學方法論。筆者認為,建構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可從以下兩個方面人手。

一、積極揚棄傳統社會科學方法論的研究成果

隨著作為學科意義上的社會科學在19世紀中期的正式形成,社會科學方法論的研究也系統而全面地展開。在100多年的社會科學方法論研究中,產生了大量的積極成果,主要包括以孔德、斯賓塞、迪爾凱姆、韋伯、溫奇、吉登斯等為代表的眾多社會科學家系統創建的兩對相互對立的社會科學方法論,包括人文科學方法論(理解方法論)和自然科學方法論(實證方法論)、方法論個人主義和方法論整體主義以及對它們所做的種種有益的綜合研究。就建構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而言,後一種研究的積極成果意義更大,因為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就是一種綜合的社會科學方法論,而在社會科學方法論研究史上,韋伯、溫奇、吉登斯等社會科學家試圖將相互對立的社會科學方法論綜合起來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則是建構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的直接的理論前提。

盡管韋伯將人文科學方法論(理解方法論)作為其社會學研究的方法論,但他也試圖同時綜合自然科學方法論(實證方法論)作為其人文科學方法論的補充。韋伯在《經濟與社會》中提出的社會學定義就體現了他試圖綜合人文科學方法論和自然科學方法論的傾向。他說:「社會學……應該稱之為一門想解釋性地理解社會行為,並且通過這種辦法在社會行為的過程和影響上說明其原因的科學。」簡言之,社會學或理解社會學就是一門對社會行為進行解釋性理解和因果性說明的科學。也就是說,理解社會學除了對社會行為進行解釋性理解之外,還要對社會行為進行因果性說明,即將對社會行為的解釋性理解通過與具體的事件進程相比較而證實主觀的理解。因為在韋伯看來,社會行為需要理解,但僅有理解還不夠。因為無論理解有多高的明確性,它終究是一種主觀形式,只能作為一種特定的假設。因此,理解社會學就是要將解釋性理解與因果性說明相結合。很顯然,韋伯將理解社會學的方法論視為解釋性理解與因果性說明的結合,其中,解釋性理解就是一種人文科學的方法論,而因果性說明則是一種自然科學方法論。因此,理解社會學的方法論就是一種由人文科學方法論和自然科學方法論相結合的方法論。
溫奇對於韋伯的這種綜合人文科學方法論和自然科學方法論開展社會學研究的嘗試給予了充分肯定,並進一步在其名著《社會科學的觀念及其與哲學的關系》中集中探討了韋伯有關解釋性理解和因果性說明之間的關系,即「獲得對一個行為的意義的『闡釋性理解』,與提供了導致這個行為及其後果的因果性說明之間的關系。」然而.溫奇對韋伯綜合解釋性理解與因果性說明的「統計學方案」,即「理解是一種在邏輯上不完全的東西,它需要另一種不同的方法來補充,即統計學的收集方法」f31(P123)是持否定態度的。在溫奇看來,「如果一種給定的闡釋是錯的,那麼統計學——盡管能指出它是錯的——也決不像韋伯所說的那樣是評判社會學闡釋之有效性的決定性的、終極的法庭。這時需要的是一種更好的闡釋,而不是在類型上不同的東西。」網(P123)盡管如此,溫奇仍然沿著韋伯的思路,嘗試將人文科學方法論和自然科學方法論綜合起來,只不過他不像韋伯那樣僅僅局限於以方法論來談方法論,而是上升到哲學高度,以後期維特根斯坦的語言哲學為基礎探討人文科學方法論和自然科學方法論相互綜合的方案。

首先,他將人文科學方法論和自然科學方法論做了「內」和「外」的區分。認為自然科學的實證方法論是一種外部觀察的方法論,而人文科學的理解方法論則是一種內部的方法論,因而理解必須在內部關系中進行。其次,論述了說明和理解之間的緊密關系。認為理解是說明的目標和成功的說明的最終產物,但不能認為理解只有在已經存在說明的地方才存在,「除非存在某種不是說明的結果的理解的形式,否則說明之類的東西就是不可能的。說明之所以被稱之為說明,僅當存在著,或至少被認為存在著理解中的缺陷,而這樣的標准只能是我們已經擁有的理解。進而,我們已經擁有的理解是表達在概念中的,而概念構成了我們所關心的題材的形式。另一方面,這些概念也表達了應用它們的人的某些方面的生活特徵。」總之,盡管溫奇主張社會科學方法論的「解釋性理解」和「因果性說明」之間是緊密聯系的,即社會科學研究既要「說明」(explanation)又要「理解」(understanding),但是「溫奇的此種『說明』和『理解』的結合仍然強調因果說明(邏輯)空間與理解(理由邏輯)空間之間存在邊界,因此,在關於因果空間與理由邏輯空間之間關系的辨析上仍然晦暗不明。」

吉登斯在《社會學方法的新規則——一種對解釋社會學的建設性批判》中,立足於解釋學立場也嘗試綜合人文科學方法論和自然科學方法論以及方法論個人主義和方法論整體主義來開展社會學研究。吉登斯同意溫奇對韋伯的質疑,即認為韋伯「錯誤地假定人類行為的解釋可以採取一種邏輯上與自然科學特徵相同的因果關系形式(如果不是在內容上)」,並進一步以他稱之為「能動者因果關系」的理論探討解釋性理解和因果性說明之間的關系。他說:「因果關系並非以永恆聯系的『規律』為前提(如果有這種情況的話,肯定是相反的),而是以①因果間的必然聯系,和②因果效力的觀念為前提。行動是由能動者對他或她的意圖的反思性監控所引發,這種意圖不僅與需要有關,而且與對『外部』世界的需要的評價有關,這為本研究的必要性提供了一個行動者自由的充足解釋;我並不因此以自由反對因果關系,但更願以『能動者因果關系』反對『事件因果關系』。由此,在社會科學中,『決定論』涉及任何將人類行動完全還原為『事件因果關系』的理論方案。」很顯然,在解釋性理解與因果性說明之間關系的看法上,吉登斯不同於溫奇,因為在他看來,解釋性理解和因果性說明之間是無邊界的。

吉登斯又通過建構「結構二重性」理論來綜合方法論個人主義和方法論整體主義。吉登斯在《社會的構成》中認為,「結構二重性」(ality ofstructure)指的是「結構同時作為自身反復組織起來的行為的中介與結果;社會系統的結構性特徵並不外在於行為,而是反復不斷地捲入行為的生產與再生產。」因而「在結構二重性觀點看來,社會系統的結構性特徵對於它們反復組織起來的實踐來說,既是後者的中介,又是它的結果。

相對個人而言,結構並不是什麼『外在之物』:從某種特定的意義上來說,結構作為記憶痕跡,具體體現在各種社會實踐中,『內在於』人的活動,而不像塗爾干所說的是『外在』的。不應將結構等同於制約。相反,結構總是同時具有制約性與使動性。這一點當然不妨礙社會系統的結構化特徵在時空向度上延伸開去,超出任何個體行為者的控制范圍。它也不排除以下可能性,即行為者自己有關社會系統的理論會使這些系統物化,而這些社會系統的反復構成卻正是得益於這些行為者自身的活動。」很顯然,吉登斯將「行動者和結構」這一「二元論」化為「二重性」,嘗試在具有反思性和連續性的社會實踐的具體過程中解決社會科學方法論綜合方法論個人主義和方法論整體主義,認為個人與社會之間的對立在社會科學研究中可以具體化為「個人行為的自主性或能動性與社會結構的制約性」之間的對立。這一具體的對立關系在吉登斯的「結構二重性」理論中得到了統一,其統一基礎就是循環往復的社會實踐的具體過程。

韋伯、溫奇以及吉登斯試圖綜合人文科學方法論(理解方法論)和自然科學方法論(實證方法論)以及方法論個人主義和方法論整體主義來開展社會學或社會科學研究。韋伯強調綜合解釋性理解和因果性說明來開展社會學研究,但他認為因果性說明只是解釋性理解的一種有益的補充,因為他所主張的社會科學方法論本質上還是一種人文科學方法論。溫奇從後期維特根斯坦語言哲學出發深刻闡釋了解釋性理解和因果性說明之間的關系,但在他看來,解釋性理解和因果性說明之間還是有邊界的。溫奇的不足之處在於他沒有找到綜合這兩種相互對立的方法論的現實基礎。吉登斯從人文科學方法論(理解方法論)立場出發來綜合或統一兩種相互對立的社會科學方法論,並最終將它們的綜合或統一建立在循環往復的社會實踐基礎上,但他仍然在方法論的漩渦里打轉。總體而言,他們的努力都加深了人們對於人文科學的理解方法論和自然科學的實證方法論之間關系的理解以及綜合它們的基礎的理解。這無疑為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的建構提供了直接的理論前提。
二、基於唯物史觀融合傳統社會科學方法論

一般說來,有什麼樣的世界觀或哲學觀,就有什麼樣的方法論,世界觀或哲學觀和方法論是一致的。人們對於社會所形成的理論化、系統化的觀點就是所謂的社會哲學,以這一社會哲學指導去觀察、研究、分析和處理各種社會現象就是所謂研究社會的方法論,即社會科學方法論。因此,社會科學方法論是以社會哲學為基礎的。傳統的社會科學方法論主要包括兩對相互對立的科學方法論,即人文科學方法論(理解方法論)和自然科學方法論(實證方法論)與方法論個人主義和方法論整體主義,它們分別以兩對對立的社會哲學為基礎。首先,人文科學方法論(理解方法論)和自然科學方法論(實證方法論)以「社會獨特論」和「社會類似論」的社會哲學為基礎。「社會獨特論」認為社會雖然是自然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但社會一旦產生就具有其自身的獨特性,從而與自然區別開來。社會的獨特性在於,它是一種人文或文化現象,是人的主觀活動的結果。因此,在「社會獨特論」看來,既然社會是一種不同於自然現象的獨特的人文或文化現象。那麼不應照搬在研究自然現象時十分有效的自然科學方法(實證的方法),而應運用人文科學方法(理解的方法)來研究這種獨特的社會現象。「社會類似論」認為社會是自然長期發展的產物,又是自然的~部分,社會是一種「類自然現象」,具有類似於自然的客觀特點和規律。因此,在「社會類似論」看來,既然社會是一種與自然相類似的現象,那麼在研究自然現象時十分有效的自然科學方法(即實證的方法)對於研究社會現象也應是十分有效的。其次,「方法論個人主義」和「方法論整體主義」以社會唯名論和社會唯實論社會哲學為基礎。社會唯名論認為個人對社會具有先在性,個人是先於社會的,社會是由個人組成的,離開個人及其行為,社會團體和社會活動便不復存在,社會或集體僅是「個人的聚集」。因此,從社會唯名論出發開展社會現象研究,必然導致「方法論個人主義」,即認為只有從個人行為角度,以個人為分析基點,才能對於社會現象做出合理的解釋。社會唯實論認為盡管個人是社會的主體,個人生活形成社會,但社會不是「個人的聚集」,而是「自成一類」的,它一旦形成便會產生新的特徵,這些特徵反過來塑造個人意識與個人行為。因而社會並不源於個人選擇,相反,個人選擇假定了社會的先在。因此,從社會唯實論出發開展社會現象研究,必然導致「方法論整體主義」,即認為只有從社會環境角度,以群體、制度和社會為5J-"析基點,才能對社會現象做出合理的解釋。然而,無論是「社會獨特論」、「社會類似論」,還是「社會唯名論」、「社會唯實論」,它們都是對現實社會生活的一種片面認識,因而都是一種片面的社會哲學。「社會獨特論」只看到了社會不同於自然的獨特性,即社會的個人性、主觀性、精神性,而忽視了社會與自然的類似性、社會的整體性、客觀性、自然性。以這種片面的社會哲學為基礎的社會科學方法論注重人文科學方法論而忽視自然科學方法論。與之相反,「社會類似論」則看到了社會與自然的類似性、社會的整體性、客觀性、自然性,而忽視了社會的個人性、主觀性、精神性。以這種片面的社會哲學為基礎的社會科學方法論注重自然科學方法論而忽視人文科學方法論。「社會唯名論」只看到了社會中的個人及其主觀性、精神性,而忽視了社會及其客觀性、物質性、整體性。以這種片面的社會哲學為基礎的社會科學方法論注重「方法論個人主義」而忽視「方法論整體主義」。「社會唯實論」則看到了社會及其客觀性、整體性、物質性,而忽視了社會由以構成的個人及其主觀性、精神性。以這種片面的社會哲學為基礎的社會科學方法論注重「方法論整體主義」而忽視「方法論個人主義」。

歷史唯物主義社會歷史觀不同於片面的「社會獨特論」、「社會類似論」、「社會唯名論」以及「社會唯實論」等社會哲學,它認為:人類社會和自然界既對立又統一,構成了相互作用的矛盾運動,而社會同自然界對立統一的基礎及其相互作用的根本途徑就是社會的物質生產勞動;人類社會是人與自然之間和人與人之間雙重關系的統一,實踐是這種雙重關系統一的基礎,是人類社會的存在方式;歷史的主體和客體之間的關系是一種辯證關系,人的活動既改造著自然、社會和人本身,又要受到自然、社會和人自身的制約,人是能動性和受動性的統一。因而現實的社會既類似於自然又不完全相同於自然,既超越個人的特性又基於個人及其活動,它是自然和精神、客觀與主觀、客體和主體、整體與個人相統一的完整而全面的過程,這一過程基於現實的社會實踐活動。因此,以這種全面而完備的歷史唯物主義社會歷史觀(其核心是具體的社會實踐觀)為基礎建構的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不僅能消除以片面的社會哲學為基礎而形成的傳統社會科學方法論的內在對立(即人文科學方法論(理解方法論)和自然科學方法論(實證方法論)、方法論個人主義和方法論整體主義的之間的對立),而且能使得這些相互對立的社會科學方法論融合起來。

總之,我們所要建構的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是社會科學方法論發展史上一種真正獨立、科學而完備的具體的社會科學方法論,以它來指導具體的社會科學研究,必將推動社會科學研究乃至整個社會科學的大發展。

閱讀全文

與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烤的製作方法及步驟 瀏覽:142
勺子自動彎曲解決方法 瀏覽:13
充盈性尿失禁鑒別方法 瀏覽:96
檢測測量工具穩定性程度的方法有 瀏覽:961
氣體對外做功的計算方法 瀏覽:80
股市的能力分析方法 瀏覽:747
室內水管套管計算方法 瀏覽:173
大腿內側體溫如何測量方法 瀏覽:560
電腦防止靜電和消除靜電的方法 瀏覽:899
電磁筆電池的正確安裝方法 瀏覽:50
頭頸癌口乾的治療方法 瀏覽:827
如何用最簡單的方法判斷醋 瀏覽:430
市中心跑酷技巧和方法 瀏覽:38
100種畫石頭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890
啞鈴訓練大腿肌肉方法 瀏覽:607
穿針方法有哪些 瀏覽:572
排擋鎖怎麼使用方法 瀏覽:717
砌牆一立方沙和水泥的計算方法 瀏覽:229
調鏈條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174
小學生品德常用的培養方法 瀏覽: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