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請結合事例論述如何實施教育研究法
調查研究:教育調查研究就是圍繞教育問題,通過訪問、談話、問卷、測驗等方式,有目的、有計劃地搜集有關的事實資料,並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分析、整理,從中概括出一定的結論或規律的教育實踐活動。
例如「城鎮小學高年級學生家庭作業現狀調查研究」。
課例研究:課例研究,簡言之,就是以課堂作為案例進行的研究。具體而言,課例研究是一種研究者有明確目的,圍繞課堂教學的設計、實施及其他與課堂教學相關的活動收集資料,進行相關研究的教育實踐活動。
例如以華東師范大學崔允漷教授領銜的「課堂觀察研究」的「聽評課」實踐中對課例研究提出「五部分結構」,即「背景、課前會議、課中觀察、課後會議、附件」等,基本體現了課例研究的一般流程。
個案研究:個案研究,簡單說是針對單個對象的研究。個案研究體現在教育研究中,即研究者有目的地通過調查、實驗、觀察、訪談等方法,收集與單個研究對象的相關資料並進行分析研究的教育研究方法。
敘事研究:所謂敘事,簡而言之,就是敘述故事,用講故事的方式記錄事件與分析原因的過程。教育敘事研究的方式有兩類:一是研究者敘自己的事,二是研究者敘別人的事。
⑵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案例分析範文
小學數學教學應結合小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 經驗 展開,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小學數學老師教學案例分析,希望大家喜歡!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案例分析 範文 1
新的課程標准把德育 教育 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課程標准指導我們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並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主義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 文化 、有紀律的一代新人。這些要求充分說明了德育教育在我們教育教學過程中佔有重要地位,作為基礎學科的數學也必須重視德育教育。所以數學教師的主要任務除了傳授數學知識,培養 邏輯思維 能力和運算能力以外,同時也要結合數學教學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智育的目標不僅在於發展和充實智能,而且也在於形成高尚的道德和優美的品質。”但是,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聽到一些學校優秀教師公開課時有時會發現,有些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德育滲透策略性不強,有喧賓奪主之嫌。
案例一:
[分西瓜]:一位教師在教授 三年級數學 課程標准實驗教材中“分數的初步認識”時,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有一個大西瓜,在 母親節 的時候,你准備怎樣分這個西瓜呢?”
生1:“母親節到了,我准備把這個西瓜平均分成兩份,給媽媽留一半,我留一半。”
“你為什麼這樣分呢?”教師問。
生1:“我一半,媽媽一半,一樣多,這樣誰也不吃虧。”
教師未作任何評價。
生2:“母親節到了,我把西瓜平均分成8份,我給媽媽5份,我留3份。”
“你為什麼這樣分呢?”教師微笑地問。
生2:“媽媽很辛苦,在母親節里應該多給她一些。”
“你真是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教師熱情地表揚了她。
其他學生紛紛舉手回答,要把西瓜平均分成6份、9份、12份等,都說在母親節應該多給媽媽一些,教師都一一贊揚了他們。
這時,生3舉手回答:“我把這個西瓜全都給媽媽吃。”
這位教師一楞,連忙微笑地問:“你為什麼這樣作呢?”
“我一點兒都不喜歡吃西瓜,所以我都給媽媽吃。”
此時,這位教師臉上的微笑霎時凝固起來,吃驚地說:“你怎麼把不喜歡吃的東西送給媽媽,你的思想有問題呀!”
案例二:
[祖沖之你真偉大]:另一位教師在教圓周長的計算時,在學生探究出圓周率後,這位教師認為此時應該“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於是在介紹了圓周率研究的相關歷史材料的基礎上,這樣提問:“大家想對數學家祖沖之老爺爺說些什麼呢?”
學生們群情激奮。
生1:我想說:祖沖之爺爺你真偉大!
生2:祖沖之爺爺有勤奮嚴謹的鑽研精神,祖沖之我佩服你。
生3:……
學生們本以為至此就結束了,誰知這位教師繼續借題發揮:“那麼,我們以後應該怎麼作呢?”
孩子們很聰明,在教師的“指引鼓勵”下,個個說出一番“豪言壯志”。不過,十分鍾的課堂教學時間也就這樣過去了。
案例三:
[最後一題錯了]:記得一次去聽一位小學數學老師的公開課,他在黑板上寫了五道題讓一名學生板演。
3×9=27 4×9=36 5×9=45 6×9=54 7×9=62
當學生寫完62時,台下多數同學都大聲叫喊起來:“老師,她錯了,最後一題錯了……”
我當時的第一反應也是認為她的最後一題算錯了。
滿以為那位老師會馬上幫助糾正這名學生的錯誤,沒想到他卻說了一段讓我至今記憶猶新的話。他說:“最後一題是錯了,可大家為什麼只說她錯的這道題,而不說她前面四道都做對了呢?看來,我們是多麼容易發現別人的短處而忽略了別人的長處,當我們面對一個人時,首先要看其優點,要寬容地對待別人......”
如果我們的老師都用一顆寬容的心對待我們的學生,在課堂上時時顯出寬容的態度,我相信這比老師單純重說教的“灌輸式德育”要高明。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我們越來越深刻的認識到,教育的首要任務是育人,其次才是育才。思想教育和人文教育應該滲透在每一堂課中,那麼怎樣在數學課堂中恰到好處的進行思想教育呢?這是值得我們每一位數學教師思考的問題。我覺得數學課堂上的思想教育不能牽強附會,不能生搬硬套,要用得適時適地才能取到應有的效果。教學必然具有教育性,是教學過程的一條基本規律。在具體教學中,學生不僅可以從知識中受到教育,而且可以從教師的教學態度、工作作風和思想情感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思想道德教育。所謂教書育人,正是這個道理。但是,這種教育必須克服兩種錯誤的傾向:一是過分強調教學的思想教育意義,不顧教學內容的具體特點,生拉硬扯地進行空洞的、貼標簽式的思想教育;一是完全忽視教學的教育意義,單純的為使學生獲得知識技能而進行教學,只教書不育人。如果我們靜下心來再來審視上面的三個教學案例,問題來了。
案例1中,學生把自己不喜歡吃的西瓜給媽媽,難道思想就有問題了嗎?如果換一個角度來說,我們更應該看到這個孩子身上有著誠實的品質。孩子是敢於說真話的,而我們成人往往缺乏這種勇氣。相反,成人可能會用虛偽、虛情假意來掩飾自己。不僅如此,有時為了“思想教育”的需要,我們還在教育著我們的孩子學會說假話,鼓勵他們說假話。他們慢慢知道了:說真話有時不和時宜,會受到訓斥,而隨聲附和老師的意思還會受到老師的表揚。多麼可怕的教育!沒有真誠的教育怎能培養出健康人的品格。
案例2中,教師在數學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難道非得讓孩子們說出來嗎?另人質疑的是這位教師上的究竟是數學課呢?還是思想品德教育課?那種在教學環節上追求簡單的“嵌入”式或“貼標簽”式的教學方式;那種牽強附會地把思想教育硬“扯”到教學內容中去的 方法 ,我認為都是不可取的。那樣只會助長了學生說空話,說違心話的壞習慣,最終使得數學教學與思想品德教育落得兩敗俱傷的境地。我認為數學教學最重要的是對學生滲透辨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在培養學生認真嚴肅、一絲不苟、嚴謹求實的 學習態度 和積極思維的良好的習慣。
綜觀前兩個案例,與案例3中的教師進行對比,不難看出最後這位教師做的恰到好處。使得思想教育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做到順其自然,不做作,不把品德教育強塞給學生,注意適時適度,學生樂於接受,達到了即教書又育人的良好效果!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案例分析範文2
(一)情景引入
1、今天我們教室來了一個聰明的人,你們想知道他是誰嗎?(出示阿凡提卡通圖像)誰認識他?
2、師簡介阿凡提抽“生”“死”簽的 故事 。(阿凡提是古時候一個很聰明的人,他喜歡幫助老百姓。所以,大家很喜歡他。但古時候的國王和有錢的壞人都很怕他,一直想要害死他,就找個罪名把他關起來。當時,這個國家有個條例,處死罪犯時要讓他抽“生”“死”簽,如果抽到“生”簽,就不用死。國王為了要阿凡提死,就把2個字都寫成“死”,有人把這件事告訴阿凡提。第二天,當國王讓阿凡提抽“生”“死”簽時,他不慌不忙地把一個紙團吞下,大家很驚奇他為什麼這樣做,阿凡提說:“吞下去的簽是我的,請打開剩下的簽,如果是‘死’,那我的是‘生’。)阿凡提用他的智慧逃過了一劫。今天,他來到我們教室里,想看看同學們是否和他一樣用智慧來解決問題。
二探究新知
1.拿出一個箱子,放進一個紅色的球和一個黃色的球。
師:阿凡提說:“我拿了一個球,你們猜會是什麼顏色的?”(學生有的說是紅色的,有的說是黃色的),學生上來試一試。
師:為什麼會這樣呢?如果阿凡提告訴你們,他“拿的不是紅色的球”,那你們知道他拿的是什麼顏色的嗎?你怎麼想的?
2.師:阿凡提誇你們說得很好,他想和同學們一起做游戲。(請2個小朋友上來,一個拿數學書,一個拿語文書,把書藏在背後。)
(1)XX同學說:“我拿的不是數學書,請大家猜一猜,我拿的是什麼書?”
(2)同桌交流。
(3)匯報。(要求有條理,說出推理方法)
3.師:阿凡提帶來3張動物卡片。它們是:兔、狗、貓,准備送給3個小朋友。(出示P101頁第3題,並幫3個小朋友取名字)
(1)請學生讀一讀圖中小朋友說的話, 說說 和剛才猜書游戲有什麼不同?
(2)小組交流.要求每個學生都要說說怎樣想的。
(3)匯報(注意引導有條理的推理)
4.游戲
(1)3人一組,模仿課本P100頁的例3,分配好角色,
像他們那樣說一說,猜一猜。
(2)請2個小組上來演示,指名學生說說推理方法。
三鞏固新知
1、師:阿凡提誇同學們表現很好,還想出一題考考你們,有信心嗎?
(1)讓學生看P101頁第4題,同桌互相說說他們各拍幾下?
(2)匯報,指名個別學生說說如何推理的。
四小結
同學們,今天學習的知識,你們會了嗎?這些就是數學中的簡單推理知識,生活中我們會常常碰到這些問題,阿凡提希望我們今後遇到這些問題時,能冷靜地去推理判斷,找出解決的方法。
五 下課游戲:(全班分3組,按要求走出教室。)第一組不是最先出去的,第二組跟在第三組的後面。哪組同學先走出教室?
[課後 反思 ]
這節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初步培養學生能用清晰的語言,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推理過程。許多學生碰到問題大部分懂得怎樣解決,但要他們有條理表達是較困難的。這教時重點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能有條理地表達自己推理的方法。因此,在教學中我採用以下的 教學方法 。
一在故事中感受數學的趣味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小學生學習過程較多關注“有趣.新奇”的事物,故事是 兒童 成長過程中最喜愛的夥伴它是伴著兒童成長。它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的興趣。在這教時中,我採用與教學內容有些相關的故事來引入新課,從故事中不僅初步感知推理知識,而且重要的是讓學生從小樹立對機智人物的喜愛和對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在游戲中感受數學的趣味
有趣的游戲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在教學中我設計把例題改變成讓學生參與演示,小組游戲的方式,讓學生親臨其境。能清晰有條理地表達推理過程,把一節比較單調的推理知識變成生機勃勃,許多學生都爭著表達自己的推理方法。
教學中也出現了一些不足之處,那就是個別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較弱,不能運用有條理的數學語言進行推理表達。因此,在今後教學中應注重讓學生練習“說”的能力,多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提高學生數學語言能力。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案例分析範文3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老師不可避免的要經常思考:自己的教育行為是否符合新課程的理念。教學應該更多的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健康與富有活力的學習活動以及相互尊重的學習氛圍非常有利於學生非智力與智力因素協調發展,有利於健康人格的形成。可見,教學中關注學生情感的重要性。我們真的應該關注學生的情感。給後進生更多的陽光,讓他們發揮內在的潛力,正常的沐浴燦爛的陽光,擁有健全的人格。
案例描述:
我在一次教學過程中,我創設了這樣的情景:在班上選擇了全班公認數學最優秀的和最差的進行口算比賽,兩組題目如下:1:2、5X32、 7、8+6、5+2、2 15X(4-0、5) 2:100-63 48+39 17X40 比賽的結果當然是成績差的獲勝,頓時全班學生從疑惑不解到熱情高漲,紛紛舉手錶達自己的意見,“氣憤”比賽的不公平:兩組題中,整數口算當然簡單一些--------課的發展如設計的一樣順暢,但是“比賽”學生的表現卻令我時至今日仍然不能平靜:2名“優秀”學生都在不發表任何意見的基礎上獨自傷心的哭了,而2名“差生”表現大同小異,眼裡閃過一絲得意,但臉上沒有一絲笑容,他們體現出的“榮辱不驚”令我記憶猶新,那不是許多成大事者追求的境界嗎?於是當學生作業時,我立即叫過“優生”,向他進行了簡單的解釋。課後我向學生道歉,說道:“對不起,老師在出題時只考慮到差生,要幫助差生,給差生機會,建立他們的信心,而沒有考慮你們的感受。”並重點幫助他分析了“哭泣”的原因,希望他在遇到困難時,變得更堅強和從容。對差生我則問他為什麼勝了不高興呢?我表揚了他的進步,鼓勵他們繼續努力,那時我看到了他開心的笑容。
案例分析:
一:教學應該更多的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
《數學課程標准解讀》有這樣一段:"作為促進學生一般性發展的數學學習,應該更多關注學習的情感因素.事實上,健康與富有活力的學習活動,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的學習氛圍非常有利於學生非智力因素協調發展."由此可見,教學中關注學生情感的重要.
教育家贊可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方法就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作為促進學生一般性發展的數學學習,應該更多關注學習的情感因素,尤其是"差生"的情感.事實上,健康與富有活力的學習活動,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學習氛圍非常有利於學生非智力與智力因素協調發展,有利於健康人格的形成.而"差生"一個班最能體現學習數學的最終效果.由此可見,教學中關注學生情感的重要。
本節課的情景創設目的是為了激起全班學生的情感共鳴,通過差生比優生算得快的“意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思考發現題目特徵,理解簡便演算法的實質是“湊整”。教育家贊可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方法就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對於多數學生而言,課的設計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但是當我看到“優生”那哭泣的表情,差生體現出的“榮辱不驚”時,我知道對他們我失敗了,顯然這不是他們的精神需要。作為促進學生一般性發展的數學學習,應該更多關注學習的情感因素。事實上,健康與富有活力的學習活動、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學習氛圍非常有利於學生非智力與智力因素協調發展,有利於健康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見,教學中關注學生情感的重要。
二:教學中應該考慮對差生的更多鼓勵,對優生進行挫折教育
在回答對老師的問題時,"差生"受到教師的表揚後的那種驚喜使我久久不能忘懷,使什麼讓他們眼中一直閃悅那種激動的神情呢 久而久之,讓我發現這不是別的,正是教師一句表揚的話.為什麼我們不是給"差生"更多的表揚,更多的鼓勵,更多的陽光呢 這樣不僅讓他們可以經受鼓舞,還能正常的沐浴燦爛的陽光,擁有健全的人格.我們還要時時關注"差生"的情感,沒有情感的教育是沒有生命的教育.課堂上當老師用真情走進"差生"的情感世界,用心靈去感受心靈,用情感去贏得情感時,"差生"就會以十二分的熱情回報你,喜歡你,接受你所教的知識,喜歡數學學習。
從另一個層面看:學生得益最大的竟然是老師的“關照”。他在無數次的挫折和打擊面前變得堅強,而這種品質將使他終生都會享用它的利息。所以挫折教育是人生重要的一課,而學習上一帆風順的優生,卻很少遭受挫折,所以才會在一次不正規的比賽“輸”掉後哭泣不已。有人專門研究過國外293個著名文藝家的傳記,發現其中有127人在生活中都遭受過重大的挫折。“自古英雄我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的說法表明有成就的人大多是由磨難而成的,孟子指出:“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這些都表明挫折教育是是兒童成長中不可缺少的營養,對於優生也是如此。
回想前一教學片斷,老師對自已忽視尊重學生人格的無意識行為表示歉疚。但心理活動明顯是傾向於優生。在家庭和學校環境中, “優生”幾乎是在“優待”中成長。身上存在害怕困難、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差等特點。事實上,孩子們的一生中不遇挫折是不可能的。老師有責任早一點讓他們具有“免疫”能力。讓他們在困難和挫折面前從容不迫,不產生的緊張狀態和消極的情緒反應。面對挫折能夠從容不迫僅用說教是無法達到的;兒童必須經歷挫折才能超越挫折。因此,老師在教育教學中還應注意設計教育環境,不要一味給學生營造一切需求都能輕易得到滿足的教育環境,更不要阻礙他們適當接受困難和挫折磨練的機會。沒有情感的教育是沒有生命的教育。課堂上當老師用真情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用心靈去感受心靈,用情感去贏得情感時,學生就會以十二分的熱情回報你,喜歡你,接受你所教的知識,喜歡數學學習。
這使我明白:課堂上只有當師生之間的情感產生共鳴時,學生才會積極主動的參與數學學習,達到有效學習的目的。重視學生、關愛學生,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變生硬灌輸為師生共同探討,使枯燥的數學課堂充滿感情和活力。如果教師一味地講,學生一味地聽,缺乏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會使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的情緒受壓抑,思維閑置,學習效果差,所以教師必須結合教學的需要,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多組織有“趣”的活動,滿足學生的情感需要,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里學習知識。